丁香結送人
丁香結的寓意為憂愁思念,它屬於丁香花的花苞,由於形狀和人們的愁心相似,所以古時候的人們用它來表達心中的愁苦和思念,適合送給即將遠行的朋友或親人,以抒發自己內心的不舍和想念,丁香花的含義則為平淡素雅、幸福美好、謙虛勤奮等。
丁香結的寓意
丁香結的寓意為憂愁思念,它屬於丁香花的花苞,由於形狀和人們的愁心相似,所以古時候的人們用它來表達心中的愁苦和思念,當你有朋友即將遠行時,可以將丁香結送給對方,抒發自己內心的不舍。
丁香花有什麼含義
丁香花的含義為平淡素雅、幸福美好、謙虛勤奮等,植株開花時花色淡雅,多為白色或淡紫色,就像一位衣著簡朴的女子,散發著憂郁氣質,而且丁香花常被設計在校徽上,以激勵學生奮發圖強,做一個勤勉的人。
丁香花的植株特徵
丁香花的樹皮為褐色或灰色,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以及幼葉上均密被腺毛,小枝上疏生皮孔,葉片為革質或厚紙質,形狀呈卵圓形至腎形,圓錐花序直立,花冠呈紫色,果實為倒卵狀橢圓形、卵形至長橢圓形。
丁香花的生長環境
丁香花一般生長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中性土壤中,主要分布在亞洲溫帶及歐洲東南部地區,我國為丁香花的分布中心,自西南至東北跨越大概15個省份,野生品種多生長在海拔800-3800米的山地 。
⑵ 丁香結是什麼繩結作用是什麼
丁香結是一種固定的繩結,作用就是用於攀登和下降,海軍中這種繩結主要是用來給小艇帶攬和收放碰墊。
丁香結繩結成型之後和丁香花一樣,綁法非常簡單,並且在系的時候非常的牢固,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將繩纜系於圓木、欄桿、橫木、粗纜或圓環時,都可用丁香結,在系柱上打丁香結,可以用兩手將繩同方向挽兩個繩圈並交叉重疊,然後套在系柱上面系緊就可以了。
其他繩結系法:
1、單花結:
是用於連接繩和眼環,比較粗的繩子或者是粗細不等的繩子都可以系,打結方法比較容易,步驟也非常簡單,但是在使用的時候並不是特別的牢固。打結的方法是將繩端由下而上穿過另一繩圈,然後繞該繩干打一半結,系重物的時候用小繩將繩端與繩干綁牢。
2、活結
主要是用來捆紮盤在雙系柱上的系纜,防止其彈出系柱,系好之後抽繩結立馬就可以解開,打結的方法是將細繩並成兩股,-手執細繩繩圈、一手執細繩兩端,細繩一端作成半圈,送入繩圈並收緊,半圈就形成了一個活扣,然後將細繩另一端做成一個半圈,送入活扣之後收緊就可以。
⑶ 古人眼中的丁香結有什麼寓意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詩中把花蕾叢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徵。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美。
原文:
古人詞雲:「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3)丁香結送人擴展閱讀:
作者筆下的丁香,它承載著苦難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尋找的寄託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憑。春天一來,丁香,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滿了城裡城外、校內校外,也充滿了作者的斗室,「照耀著文思和夢想」。
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像,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
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⑷ 丁香花的花語是什麼
丁香花的花語為純潔的初戀,它的花色不止有一種,因此代表的花語也不同,白色丁香的花語是青春、純潔、歡笑;紫色丁丁香花的花語是初戀、光榮、友情;紫紅色丁香花的花語是美麗;藍紫色丁香花的花語是愛情萌芽。
象徵:丁香花象徵著良好的校風,很多高校都有栽種丁香花,寓意著謙遜、勤奮。不過,在古詩詞中,它也象徵著高潔和美麗。而且在不同的國家,丁香花的象徵意義也不同,在西方國家它則象徵著純真無邪。丁香花也是可以送人的,可把它送給初戀,也可以送給身邊的女孩,代表著對她的贊賞,說明她就好像丁香一樣純真、天真無邪。丁香的花朵是很小的,雖然不是很起眼,但它卻很可愛,淡雅中帶有一絲熱烈,很適合送人。
⑸ 白丁香的花語及其功效作用
白丁香花密而潔白、素雅而清香,是一種非常美麗的鮮花。每種鮮花都有自己的花語,那麼白丁香花的花語是什麼?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白丁香的花語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丁香的花語
白丁香花語是:青春歡笑。
丁香花的未開的花蕾叫丁香結。唐代李商隱在詩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中用未展的芭蕉和糾結的丁香來表達懷念伊人的憂愁,繼而又有不少詩人將丁香結作為憂愁思念的象徵。所以作為中國傳統插花的素材,丁香花有著些許憂愁思念的含義,也寓意著愛情和暗結同心的希望。
白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白丁香做為庭園觀賞植物時,常常讓人不禁抬頭仰望,駐足評賞。是一種觀賞價值很大的植物。同時,作為鮮切花時,能較長時間保存,並且花香悠久不散,用作送人送禮時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花語也很好。其次,白丁香還有葯用價值 。它主治消積,明目。意思主要治療積聚、疝氣。外用也可治目翳,癰疽瘡癤,扁桃體炎。
追溯起來,白丁香其實一味傳統的中葯。但是傳統使用的是葯用丁香。一般用來治病的是葯用丁香,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疝氣、癬症等。葯用丁香的根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但不一定能完全根除。其性味在《綱目》記載到為辛,熱,有毒;功能主治在《開寶本草》里記載到是療風熱毒腫;一般用法是外用,煎水熏洗。
白丁香如何進行繁殖
白丁香可採用分株、壓條、嫁接、扦插和播種等多種方法進行繁殖,一般多用播種和分株法繁殖。播種在四月上旬進行。先特種子放在40-50℃的熱水中浸泡1-2小時,撈出後以一份種二份沙的比例混合,置於向陽處,蓋上草袋或麻袋,經常澆水,以保持草袋、麻袋濕潤,約經一周,種子可發芽,然後播種。
分株於3月或11月均可進行。只要將母株根部叢生出的莖枝分離出,另行移栽即可。扦插宜在秋季進行。嫁接多以女貞、 水蠟樹作砧木,行高接法,一般在砧木離地120-150厘米處進行嫁接,接芽、接穗要選自優良品種的母株。還要注意隨時剪除砧術新發的枝芽,以免消耗營 養,使接芽和接穗發育不良,喧賓奪主。壓條繁殖於2月進行為好。壓條時,粗枝要進行環剝處理。壓條成活後2—3年可開花。
白丁香的介紹
白丁香為紫丁香的變種,與紫丁香主要區別是葉較小,葉面有疏生絨毛,花為白色。多年生落葉灌木、小喬木,高4-5米。葉片紙質,單葉互生。葉卵圓形或腎臟形,有微柔毛,先端銳尖。花白色,有單瓣、重瓣之別,花端四裂,筒狀,呈圓錐花序。花期4-5月。
選擇白丁香伴隨著沁人心脾的香味,白潔無暇的花瓣,就像來到百花園一樣,讓你的心情在大自然中得到安詳,安逸的享受,小兔建議大家,想要釋放自己的心情,就可以去看看白丁香,價格優惠,品種多樣,享受生活,享受來自白丁香的精神生活。
猜你喜歡:
1. 玫瑰花花語
2. 11朵白玫瑰花語
3. 白玫瑰的花語介紹及其傳說
4. 寫丁香花的散文精選3篇
5. 有關丁香花的散文隨筆
6. 鮮花的花語語錄經典大全
⑹ 小喬丁香結返場結束後贈好友要多少點券
,小喬丁香結返場時售價是為60點券,等返場結束後,已經不能購買或回贈予他人了呢,如果想要答獲得的話,就必須去積分奪寶裡面抽,而且如果不是歐皇的話,可能很難弄到喔。這邊建議,在返場時就贈送給好友趴。如果你已經有了,在積分奪寶那邊就抽不到遼。也送不了人。
⑺ 丁香花的花語是送給哥哥的話有什麼含義呢
丁香花(拉丁名:Syringa)——木樨科 、丁香屬。
丁香花別名丁香、百結花、紫丁香、華北丁香
紫丁香的花語
1、光榮、不滅、光輝
2、愛情萌芽 紫丁香的花語——萌芽的愛
3、友情
4、美麗
5、喜歡寂靜
6、青春時的回憶、想起年輕時
7、初戀、初戀的刺痛、初戀的感激、想起初戀的她
8、純潔
9、記憶
10、秋思不解
11、羞怯
在法國,紫色的丁香代表初戀。
白丁香的花語:青春歡笑
二月生日花:丁香花(mezereon)
花語:光輝(bright)
丁香花的未開的花蕾叫丁香結。
唐代李商隱在詩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中用未展的芭蕉和糾結的丁香來表達懷念伊人的憂愁,繼而又有不少詩人將丁香結作為憂愁思念的象徵。所以作為中國傳統插花的素材,丁香花有著些許憂愁思念的含義,也寓意著愛情和暗結同心的希望。
而在國外,丁香花則擁有天國之花的稱號,寓意著光輝。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輝的人生。由於太聰明,而有喜歡走捷徑的毛病。希望在追求的過程中,別忘了最終的目的
送給哥哥的話,,,可以代表光榮、不滅、光輝, 青春歡笑 ,青春時的回憶、想起年輕時 吧
⑻ 丁香結象徵的意義是什麼
丁香是中國常見的一個意象,而且也有比較固定的寓意。
就如折柳、明月、梅花版等都有固定的權象徵意義一樣。
古人發現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極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來表示愁思的一種情結。
比如有牛嶠的「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都是以丁香來暗喻愁思。
⑼ 前男友送我一個丁香結是什麼意思
可能你男朋友就是覺得這個東西特別好,所以想要送給你吧。
⑽ 《宗璞·丁香結》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文學名作《宗璞·丁香結》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宗璞,現代女作家。原名馮鍾璞。原籍河南省唐河縣。1928年7月生於北京。十歲時隨家庭南遷到昆明,上過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任《文藝報》、《世界文學》等刊物編輯。1981年調到外國文學研究所英美文學研究室。1956年加入中國 *** 。寫有《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等小說。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為會員。1982年加入國際筆會為會員。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經澳中理事會、英中文化協會邀請,於1981、1984年訪問澳大利亞與英國。現列入1986年國際名人錄和國際著名作家名人錄。主要作品有:《弦上的夢》(1978年12月 《人民文學》),《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說散文選》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結》(198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內容概要
丁香結
今年的丁含穗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裡城外,都是一樣。城裡街旁,塵土紛囂之間,忽然呈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細看,才知是兩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城外校園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在我住了斷續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得多,不那麼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後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談擾卜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古人詞雲: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只是賞過這么多年的丁香,卻一直不解,何以古人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像。再聯想李銀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么?小文成後一直擱置,轉眼春光已逝。要看滿城丁香,需待來年了。來年又有新的結待人去解——誰知道是否解得開呢。
送黎遄
這些年,送行是生活中的常事。所送大都為青年。先是送去插隊,福氣好的是參軍。然後紛紛考大學考研究生,然後紛紛去美國留學。我在後園松牆外一次又一次揮手告別,形式重復,心情卻很不一樣。有時怨,有時喜;有時不得已,有時巴不得;有時無限擔心,有時滿懷期望。走的人沿著松牆,跨過那三不管地帶的垃圾,不斷回頭。以後寫信來說,連那垃圾,也覺得親切。在出國熱到了白熾化的年代,年輕人來訪,常常談論這事。打聽情況,籌辦手續,盼著早日成行。這樣送走了一個又一個,似乎熟識的人都朝著上藍天越碧海這個方向去了。沒有想到,到了年底,要送黎遄。
黎遄是一個親戚,也是一個朋友。他有知識,有頭腦,有極強的歷史使命感。他沒有讀書人的呆氣,沒有一味經營小家庭的俗氣。大學畢業後在京工作,「妻如玉女兒如花」,工作順利,家庭美滿,似乎可以愜意地就此終老了。可是居然要為他送行。而且不是飛渡重洋,是往泥土裡鑽——到基層工作。許多人對他的決定感到奇怪。有的人馬上想到第三梯隊,有的人懷疑他家庭不和,有的人最先的反應是他去的地方是否多土特產,有的人則明白表示不可解。說實話,他沒有特殊背景,沒有個人問題。有的只是一腔熱情,一腔為國家興盛做一點事的熱情。就是這一點熱情,使他遠離京華冠蓋,到窮鄉僻壤去。青年人關心大事,不怕丟失什麼的精神,我一直景仰。一個人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總也要不忘天下憂樂,投一分力量來減憂增樂。抗日戰爭中,有多少青年獻身救亡。解放戰爭中,有多少青年不顧殺身之禍,尋求光明。從五四到「四五」,多少人的智慧和勇氣,為中華民族展示著希望!我們的正常青年,絕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獃子,也不是一心只想「八種機」的小市民。我們需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有志之士。可是這樣的人,往往受到誤解和責難。我為黎遄擔心,基層工作是不容易的。不過我知道他並不怕生活中難解的結,他是朝著那錯綜復雜的結去的。送黎遄,四字即可: 壯哉此行! 對此四字,我只有慚愧。
作品鑒賞 宗璞既寫小說,也寫散文。在散文創作方面,她寫了不少國外游記一類的作品。她的這類散文熱情洋溢,也很有魅力,選取的事件多側重寫與外國友人的友情,以及這種友情的真摯誠懇深厚,讀之讓人感動。也有不少是國外風景勝地的觀光,信筆寫來,親切感人,讀者如身臨其境。由於作者對於外國的文化人情有較深的了解,有一種世界的開闊的眼光,因此她的這類作品有助於我們認識和理解外面的世界,同時也獲得一種審美的愉悅。宗璞的散文也寫國內的事情,既矚目社會現實,也寫個人的情緒體驗。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又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薰陶,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她不是每到一地或每見一物就想起了歷代文學作品的有關描寫,而自己的感受卻被忽略了。宗璞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進行散文創作。尤其可貴的是,她不是不知道過去那些文學作品的有關描寫,她很具體地了解這樣一些文學遺產,然而這些優秀遺產卻並不影響她此時此地的體驗和感受。我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一些人之所以寫不了文學作品,正是因為他們讀文學作品太多了。對於過去文學的亮點變成了對於現實生活的盲點,面對生活現實中的某景某物,他們立即可以滔滔不絕地背誦出眾多前人的吟誦,可就是找不到此時此地的生命感覺。宗璞不是這樣的文人。就以《丁香結》這篇散文來說,它的創作完全建立在作者多年的感情積累與頓悟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她的體驗與感覺之上。多少年來她一直每年看丁香,也可以說多少年前以來她心裡就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但她一直沒有萌發寫散文的念頭。可以這樣說,她是在對於人的一生中永遠解不開的結有了更深的體會與頓悟之後,才忽然在一次春雨里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再聯想到古人「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這才找到了這篇散文的構思。古人的「丁香結」只是在孕育這篇散文的過程中啟發了她,提供了一個契機,而體驗與思想是她自己的。因此,這是一篇「言志」的好散文。從這里可以看出,文化既可以是包袱,它壓縮生命的感悟,但也可以是一個啟示,就看作家怎樣處理了。在接受這種啟示的時候,作家的想像能力是很重要的,宗璞在這點上很有優勢。「丁香結」這個概念不僅加強了作家的觀察能力,而且,她由此想到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並且把這個意思引申向作家所一向關注的社會現實: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結,是解不完的。然而,宗璞是現代作家,她並不要像古代作家那樣一味贊頌作為「愁品」的丁香所象徵的愁怨,她不必要渲染憂愁,她有現代人的灑脫:「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么?」《送黎遄》是一篇更多地關注社會現實的散文,宗旨是提倡青年不忘天下憂樂,投一分力量來減憂增樂。這篇散文的力量來自作家的厚積薄發。作家對於社會,尤其對於青年是很了解的,誠如作家所說,送行是生活中的常事,而且所送大都為青年,但她卻只選了這樣一件送行的事來寫,這說明她選材的嚴格。這篇散文正面贊揚奔赴基層去開拓事業的青年,其反面是批評對他的誤解和責難,其含義是很深的,而境界是很高的。在「出國熱到了白熾化」的背景上,在小市民們的不理解的責難和誤解聲中,宗璞寫了這樣一位青年,他抱有為國家興盛做一點事的熱望,遠遠離開京華而去窮鄉僻壤。這樣高昂的調子,但卻相當真摯,很有道理,因此它不是高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