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墨林國畫牡丹

墨林國畫牡丹

發布時間: 2023-04-24 02:25:39

A. 哪位童鞋能告訴我有關花的書法作品及美術作品的由來和簡介啊!!!!多一點,要簡單明了,我不甚感激……

有關花的部分民間故事:
1、花神之並蒂蓮:
傳說很早以前有這么個村莊,村中有一口大水塘,塘里年年長滿荷花,人們都叫它荷花塘。這塘東住著一個姓洪的員外,家裡很有錢,可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兒女。這一年,員外妻子懷了孕,洪員外日夜燒香敬神,求菩薩保佑他生個兒子,可是生下來的卻是一個女孩。洪員外悶悶不樂。他妻子為了安慰員外,便和員外商量,把這個女孩當兒子來養,對外人就說生了個男孩子,並給孩子取名叫「賽郎」。後來賽郎慢慢長大了,裝束打扮就一直象男孩子一樣。十二歲時,洪員外在荷花塘前面立了個書館,請塾師教賽郎讀書。外面人都以為賽郎是男孩子。再說這塘西住著一戶姓白的人家,老夫妻倆生活還過得去,就是沒有兒子。他老婆曾生過三個兒子,都沒活過周歲便死了。為這事老白曾經幾次找人算過命,都說他倆是「命里無兒」。這一年,他妻子又有了孕。老白心想:生女兒還能活,若生下個男孩來怕又保不住。他妻子想了個辦法:「若生下兒子,只把他當女兒養,就不會再死了。」後來,真的又生了個兒子,夫妻倆便給這孩子戴了耳環,取名叫「貞娘」。貞娘長到十三歲,穿戴打扮起來比女孩子還標致。老夫妻疼兒子,想盡辦法要供貞娘讀書,聽說東村洪員外家立了書館,便求人說情,每月供先生二斗米,把貞娘送去讀書。外面人都以為貞娘是女孩子。貞娘到了學堂,和十幾個孩子在一起很合得來,特別和賽郎更要好,每天上學在一個書桌上讀書,下學時兩個人要在荷花塘邊玩一陣子才分手回家。同學們看他倆那樣親近,有一天趁老師不在,就鬧著玩,要賽郎、貞娘拜花堂,直到老師回來了,才跑回桌去讀書。誰也不知道賽郎是女,貞娘是男;賽郎也以為貞娘真的是女孩,貞娘也以為賽郎真的是男孩。一晃三年,賽郎和貞娘的年齡都大了,在一起讀書、玩耍也越來越親近。老師看不過去了,勸他倆以後不要再手拉手地跑出去玩,免得人家說閑話。他兩個表面上都答應了,心裡卻不願聽。貞娘想:先生不知我和賽郎兩個都是男子,兩個男子在一起有什麼關系?賽郎也想:先生不知我和貞娘都是女子,別人笑怕什麼!洪員外雖說常見他倆在一起玩,心裡反覺得女兒和貞娘在一起倒好,免得她和男同學在一起惹事生非。老白夫妻當然也是同樣的心思。這時候賽郎已十五歲了,貞娘是十六歲,兩個人時常想起剛入學時玩拜花堂的事來。賽郎心想:貞娘這個人又聰明又和氣,才學又好,將來誰要娶她做老婆,真是幸福。貞娘也這樣想:自己若真是女子,一定要嫁給賽郎。轉眼又過了三年,學生們都要分手了。賽郎對貞娘說:「學業期滿,從今以後你、我恐怕不能常見面了。」說著流下淚來。貞娘說:「賽郎弟弟,不要難過,我家離你那兒不遠,可以經常來往。」可賽郎心裡曉得:自己年紀大了,從今後就要被父母關到綉房裡不能出門了;再說自己和貞娘都要嫁人,誰曉得嫁到哪裡去呢?好對貞娘說:「我倆結拜做姊妹吧!」貞娘想:兩個男子拜姊妹,豈不笑話?連連搖手:「不、不、不,還是結拜做兄弟吧!」爭了半天,最後都說:「算了,就是結拜好了!」就這樣,兩個人糊糊塗塗地在荷花塘邊結拜了。賽郎回家後便換了女裝,整天呆在綉房裡,時常想念貞娘。貞娘在家,也總想著賽郎。貞娘的爹老白得病死了,母親就讓貞娘摘掉耳環,換上男裝,要他給老白穿孝打靈幡,送老白入土。直到這時,全村人才曉得貞娘原來是男的。消息傳到洪員外家裡,賽郎聽了又驚又喜。驚的是,同窗多年竟不曉得他是男子;喜的是,遇見了貞娘這樣可親的人。可是洪員外聽了這個消息竟大發脾氣,叫人把貞娘的母親喊來,當面罵了她一頓:「你家養了兒子,誰還會搶了你的?為什麼男扮女裝送到我家書館來讀書?整天與賽郎在一起,敗壞了我家門風!」貞娘的母親聽得糊塗了:「我家貞娘與賽郎在一起,有什麼敗壞門風的哪?」員外老婆在旁一說,她才曉得賽馬郎原來是個女的,也免不了吃了一驚。又一想:洪家真是不講道理。便也氣憤地說:「你家女孩子可以扮男裝去讀書,為什麼我家男孩子就不能扮女裝去讀書呢?」洪員外無言可答,命人把貞娘的母親趕出了大門。貞娘聽母親說賽郎是女子,高興極了,立志要娶她。母親曉得洪家不會答應,不肯找媒人。於是貞娘整天悶悶不樂。過了幾天,忽然洪家丫環送來一封信,打開一看,是賽郎寫來的。信上說她被父母關在綉房裡,如何想念貞娘;又說她知道了貞娘是男的,心裡如何高興。貞娘看了信,知道賽郎待他有心有意,高興得不得了,忙寫了封回信,叫丫環帶回去。從此後,兩個人便你來我往地通起信來。一天晚上,貞娘又要母親托媒去提親,母親心疼兒子,答應試試。沒想到媒人未進洪家大門就被趕了出來。媒人對貞娘說:「死了心吧!員外說了,一則嫌你家窮,養不起他女兒,二則你倆原是同學,如今嫁給你就是『無私有弊』,玷辱了人家的好門風。」貞娘見事情不能成功,憂愁成病;他母親急得在一旁日夜啼哭。再說賽郎聽得白家托媒提親被父母回絕一事,也急得鬧起病來。洪員外為了讓女兒死了這條心,偷著叫人把白家母子趕出村去。賽郎聽到此消息,氣得索性連飯也不吃了,從此病情一天重似一天。再說貞娘母子被洪家趕出村,搬到四十里外的城裡去住。過了不久,貞娘的病稍好些了,誰知母親又病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貞娘只好靠每日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過了幾個月,母親死了,貞娘安葬了母親,決心回村去找賽郎。他把家裡破爛東西賣掉,辦了一些花線等貨物,打成包袱,扮成「賣貨郎」,回到村中,住在破廟里。 一天,他搖著手中的撥郎鼓,偷偷地繞到洪家後園門前。賽郎的丫環聽到鼓聲出來買花線,一見是貞娘,驚喜萬分,急忙跑進去告訴賽郎。賽郎隨即寫了封信,讓丫環交給貞娘,叫他快些離開這里。貞娘跑回廟里,打開信一看,原來賽郎約他今夜三更在荷花塘相會。貞娘高興啊,眼睜睜地盼著天黑。三更時分,荷花塘邊,賽郎和貞娘一見面就抱頭大哭起來。哭症哭著,賽郎對貞娘說:「爹爹心狠,我倆今生難成夫妻。望你保重身體,不要再掛記我了。」說完就往水裡跳。貞娘一步上前拖住她,哭著說:「我倆生不能在一起,情願死在一起。」說完,抱起賽郎一同跳入水中。丫環等到雞叫還不見賽郎回來,知道還了事,也不敢聲張。第二天,洪家上下各處尋找,找到荷花塘邊,見有賽郎的一隻綉鞋,知是跳了水。洪員外急忙命人打撈上來,只見貞娘、賽郎兩個人緊抱在一起,幾個人用力拉也拉不開,洪員外便命人將他倆埋在荷花塘邊。當晚只聽得響雷打閃,下了一夜大雨。等到天明,只見荷花塘水一直漲到賽郎、貞娘墳前,將墳圍了起來;墳上長著的荷花,花莖比人的大拇指還粗,頂上開了兩朵花,一紅一白緊緊地靠在一起,人們便叫它「並貼蓮」,以後便叫成了「並蒂蓮」。
2、花神之牡丹花:
牡丹因其雍容華貴,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我國的國花。相傳在很早以前,洛陽邙山腳下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夫妻,丈夫上山挖葯砍柴,妻子在家紡紗織布,日子過得很快活。四十那年,他們生了一個孩子,兩人愛如至寶,取名叫英哥。英哥九歲時,他爹死了,後來,他媽又得了個很奇怪的病,每天夜晚發熱,白天發冷,面黃飢瘦,四肢無力。為了治好媽媽的病,英哥到處請醫生看病抓葯,可是跑遍了周圍九鄉十八鎮,還是沒把病治好。後來,英哥自己也累病了,他媽說啥也不讓他再去請醫生了。這一天,英哥聽別人說,邙山頂上有個仙人台,台旁長有靈芝草,誰要是吃了,能起死回生除百病。英哥就瞞著他媽,偷偷地向山裡走去。他走啊走啊,不知翻了多少山,路越走越陡,有些地方得腳蹬手攀地向上爬。當他快爬上山頂時,頭也暈,心也跳,肚子餓得咕咕叫;腳一抖,手一軟,「骨碌碌」從上面摔下來,昏了過去。 醒來的時候,英哥見身邊坐著一個白鬍子老頭,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他趕緊爬起來,問那老頭哪裡有靈芝草。那老頭問他要靈芝草幹啥,他說:「俺媽得了一個奇怪的病,俺要找靈芝草給他治病。」那老頭聽了,搖搖頭,說:「靈芝草也治不好你媽的病。」英哥一聽,傷心地大哭起來。那老頭點點頭,從身邊摸出一根碗口粗的大鐵棍,遞給他說:「你把它磨成一塊一分厚,一寸長工的小鐵片,到那時我就有辦法。」英哥接過鐵棍,二話沒說就走了。他在小溪邊不分白天黑夜地磨起來。磨呀磨呀,胳膊累腫了,手也磨爛了,一滴一滴的血不信地滴到鐵棍上。誰知那血一滴到鐵棍上,鐵面無私棍就縮小一點。滴著滴著,那鐵棍突然「啪」一聲裂開了,從裡面跳出一把金光閃閃的小鑰匙。英哥慌忙拾起來,正要去找那老頭,不料一轉身,發現老頭就站在自己身後。老頭笑嘻嘻地說:「好孩子,真有決心!好了,好了,你可以去了。那天上有個瑤池,瑤池裡有個王母娘娘,在王母娘娘的花園里,有一間小房子,那是王母娘娘的煉丹房。你只要進去拿到一粒仙丹,就能治好你媽的病。」英哥問:「天那麼高,我咋去呢?」老頭說:「這好辦。」說著,從腰間摸出一隻小葫蘆,從里邊倒出一顆紅葯丸,遞給英哥,說:「你把它吞下去。」英哥吞下那顆葯丸,頓時覺得體輕似燕,飄飄欲飛。他向老頭拜了三拜,然後身子一縱,沖天而去。不一會,英哥只見一大片亭台樓閣在五彩雲中時隱時現,陣陣仙樂隨風飄來,近前看時,門額上寫著「瑤池」兩個金字。英哥按照白鬍子老頭說的,左拐右彎來到王母娘娘的花園。只見花園裡面奇花簇簇,異草鋪地,一座小房子金光四射,房門上寫著「丹房」二字,一人比頭還大的石鎖鎖在門上。英哥歡喜異常,急忙掏出鑰匙,朝石鎖孔里一擰,那石鎖「嘩啦」一聲自動落了,房門也跟著不推自開。英哥進得門去,見桌上放著很多長脖子細瓷瓶,瓶里裝滿了仙丹。他想:凡間有很多人,我應該多帶些回去,送給他們一點,如果他們以後得這種病,也能治好。想著就脫下身上的布衫,狠命包起來。就在這時,只聽「鏜鏜鏜「一陣鑼響,英哥情知不妙,背起衣兜就跑。原來,王母娘娘聽到丹房有動靜,帶人直奔這里而來。英哥來到南天門後,見王母娘娘帶闃人仍緊追不放,心裡想:背得多了跑不快,還是把這東西扔到人間去,不管誰揀著,都能治病。看看快到邙山了,後面王母娘娘已經追了上來,衣兜一抖,盡數倒了下去,想到只要媽媽揀著一粒,就能治好萊塢病,心也寬了。王母娘娘見英哥把仙丹全部撒到人間,勃然大怒,舉劍朝英哥頭上砍去。不料那劍卻被拂塵擋住了,原來是那位白鬍子老頭來了。王母娘娘氣得雙腳直蹦:「好哇!又是你這個老頭,你還我的仙丹!」老頭哈哈一笑,說:「聖母息怒,只因天下百姓有災難,玉帝讓老朽拯救,老朽才命英哥來借你仙丹一用。」王母娘娘聽說玉帝有令,只好作罷,悻悻回天廷去了。原來這老頭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對英哥說:「你撒下去的仙丹已入土化作棵棵仙花,你把仙花的根皮剝下來煎成湯,你媽一喝就好了。」英哥回到家裡,見母親昏倒在門口,急得手足無措,忽然想起南極仙翁的話,慌忙到外邊去找,只見房前屋後,溪邊路旁,長滿了很多沒有見過的鮮花,那花千姿百態,鮮艷無比。英哥知道這是仙丹所化,急忙挖了一把,取其根皮,煎湯讓他媽喝。他媽喝下去果然靈驗,毛病很快就好了。當時有很多人也害這種病,英哥也讓他們喝,他們的病也很快都好了。因為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們就叫它「母丹」。母丹因有仙丹靈氣,開的花異常美麗,香氣四溢,成為名貴花草,世上都稱它「天香國色」。後來,人們又發現這花分為睢雌、雄兩種,雌的稱「牝」,雄的稱「牡」。雌的慢慢演變成了芍葯;雄的,人們又給他改名叫「牡丹」。至今,人們還稱牡丹和芍葯是姊妹花。
3、花神之菊花:
中國是最早種植菊花的國家。早在基督教誕生前五百年,孔夫子已描述過黃菊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成熟而又寓意深廣之花。關於菊花,在日本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古時候,從中國駛出一條大船,載了十二個貴族童男童女,為尋找長生不老葯面遠航海外。作為交換,他們攜帶最為貴重的物品—金菊花。後來大船遭遇了風暴,被沖到一個無人的荒島,被迫在那裡住下 ,繁衍子孫,並在島上種下了金菊花。之後那裡的人們就自稱「日本帝國」。日本國旗上被大家誤認作太陽的圖案實際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徵符號也是一朵十六瓣菊花。
4、花神之玉簪花:
相傳王母娘娘對女兒的管教非常嚴,小女兒性格剛烈,自小喜歡自由,嚮往人世間無拘無束的生活。一次,她趁赴瑤池為幕後祝壽之機,她想乘機下凡到人間走一遭。不想王母娘娘早就看透她的心事,使她不得脫身。她便將頭上的白玉簪子拔下,對它說:「你代我到人間去吧。」一年後,在玉簪落下的地方長出了象玉簪一樣的花,散發出清淡幽雅的香味。人們喜歡它花形的脫俗,稱它為「江南第一花」。宋朝詩人黃庭堅有詩道:「宴罷瑤池阿母家,嫩驚飛上紫雲車。玉簪落地無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
5、花神之山茶花
山茶頂風冒雪,不怕環境的惡劣,能在嚴寒冬天久開不敗,戰斗的人民都贊揚它是勝利花。山茶被稱為勝利花,還有另一傳說:明末代皇帝崇禎手下的總兵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煤山。吳三桂投降清軍,並引進清軍,鎮壓農民起義軍,充當先鋒,殺死明桂王,清封他為平西王,守雲南。吳三桂在雲南,橫行霸道,在五華山建宮殿,造阿香園,傳旨雲南各地獻奇花異草。陸涼縣境內普濟寺有一株茶花,高二丈余,花呈九蕊十八瓣,濃香四溢,為天下珍品,陸涼縣令見到旨諭,使到普濟寺,迫令寺旁居民挖茶樹。村民不服,直到天黑。無人動手下鍬。這天夜裡,村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見一位美麗姑娘走來,手裡拿著一枝盛開的茶花,對老人說:「村民愛找,培育我,我的花只向鄉親們開放,吳三桂別想看到我一眼。你們留我留不住,執意抗命會使百姓吃苦。還是讓那縣令送我去吧,我自有辦法對付他們,定能勝利歸來。」老人伸手去握姑娘的手,一驚醒來,原來是一個夢。第二天老人將夢情告訴村民,大家認為是茶花仙子托夢,就照她的意見辦吧!縣令親自押送村民將茶樹送到吳三桂的阿香園,誰知茶樹剛放下,巳便聽「嘩」的一聲,茶樹葉子全部脫光。吳三桂大怒,責怪縣令一路保護不周。謀臣進言:「一路日曬,常有此情況,栽下去仍然可活的。」到了春天,茶樹長了一身葉,就是不開花。吳三桂向茶樹抽了一鞭,留下一道傷痕。第二年春天,吳三桂帶眾姬妾,到阿香園賞花,見茶花只有幾朵瘦小的花,吳三桂憤憤地說:「這是什麼舉世名花!」舉鞭又抽去,茶樹幹上留下第二道傷痕。第三個春天,吳三桂見園中一片凋零,什麼花也不開,茶樹上蹲著一隻烏鴉,向他直叫。吳三桂怒火直冒,揮鞭又向茶樹抽去,第二道傷痕上滲出鮮血。吳三桂下令把花匠抓起來辦罪。茶花仙子為搭救花匠,不顧自已傷痛,來到吳三桂夢中唱道:三桂三桂,休得沉醉; 不怨花王,怨你昏憒。 我本民女,不求富貴, 只想回鄉,度我窮歲。 吳三桂舉起寶劍,向茶花仙子砍去。"咔嚓"一聲,寶劍劈在九龍椅上,砍下一顆血淋淋的龍頭。茶花仙子冷笑一聲,又唱道: 靈魂賤卑,聲名很臭。 賣主求榮,狐群狗類! 枉築宮苑,血染王位。 天怒人怨,必降禍祟。 吳三桂聽罷,嚇得一身冷汗,便找來一個圓夢的謀臣,詢問吉凶。謀臣說:「古人有言,福為禍所依,禍為福所伏。茶樹賤種,入宮為禍,出宮為福。不如貶回原籍,脫禍為福。」吳三桂認為有理,便把茶樹送回陸涼。茶樹回鄉,村裡男女老少都出來迎接。大家摸著樹干鞭痕,悲喜交集,流下了激動的眼淚。這夜,村民們做了一個大家相同的夢:茶花仙子對大家說:「與敵人作斗爭,要耐心、要韌桂,我雖傷痕累累,但我終於回來了,我是勝利者。」從此,在雲南都稱山茶花為勝利花,山茶花開,總是顯示了人們戰斗勝利的喜悅。
6、花神之水仙花:
中國水仙花屬石蔥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生得頗象洋蔥、大蒜、故六朝時稱「雅蒜」、宋 代稱「天蔥」。之後,人們還給她取了不少巧妙、美麗的名字,如金盞、銀台、儷蘭、雅客、女星等等。這里有著許多關於水仙花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和傳說。據說,宋朝時,有一閩籍的京官告老回鄉,當他乘船南返,將要回到家鄉漳州時,見河畔長有一種水本植物,並開著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採集一些,帶回培植。據《蔡坂鄉張氏譜記》載;明朝景泰年間, 他們的祖宗張光惠在京都做學官,一年冬天請假回鄉,船過江西吉水,發現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黃白、清香撲鼻的野花,於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傳下。傳說崇明水仙來自福建。那是唐朝則天女皇要百花同時開放於她的御花園,天上司花神不敢違旨,福 建的水仙花六姐妹當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長安。小妹妹不願獨為女皇一人開花,只行經長江口,見江心有塊凈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島。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開,崇明水仙一朵怒放。希臘神話傳說,水仙原是個美男子,他不愛任何一個少女,而有一次,他在一山泉飲水,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時,便對自己發生了愛情。當他撲向水中擁抱自己影子時,靈魂便與肉體分離,化為一株漂亮的水仙……水仙花早在宋朝就已受人注意和喜愛。《漳州府志》記載:明初鄭和出使南洋時,漳州水仙花已被當作名花而遠運外洋了。「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緻的淺盆中栽培,然而,它對生活也挺簡單樸素,適當的陽光和溫度,只憑一勺清水,幾粒石子也就能生根發芽。寒冬時節,百 花凋零,而水仙花卻葉花俱在,勝過松、竹、梅,儀態超俗,故歷代無數文人墨客都為水仙花題詩作畫,呈獻了不少幽美的篇章。水仙花主要有兩個品種:一是單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黃色,中間有金色的冠,形如盞狀,花味清香 ,所以叫「玉台金盞」,花期約半個月;另一種是重瓣,花瓣十餘片捲成一簇,花冠下端輕黃而上端淡白 ,沒有明顯的付冠,名為「百葉水仙」或稱「玉玲瓏」,花期約二十天左右。水仙花分布的范圍極小,只 在漳州八大勝地之一的園山東麓一帶,因它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園山擋住了烈日,園山在斜影所及的地方日照較短,為水仙花栽培創造了有利格條件。當地有歌雲:「園山十八面,面面出王侯,一面不封侯, 出了水仙頭。」
14玫瑰花:初戀。玫瑰的總體象徵是美,愛,戀。白花表示戀情,誠心相愛;紅花則是貞潔,艷麗的意思;黃花則表示嫉妒不貞,所以送花時應對不同的花色含義區別清楚,十五世紀英國發生了一場長達三十多年的戰爭玫瑰是英國的國花,當時互相敵對的王族約克家族和蘭加斯特家族為了爭奪王位彼此攻殺,蘭加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徽章,約克家族則以白玫瑰為標志。因此這場長期的流血戰爭在歷史上被叫做「玫瑰戰爭」。

B. 問: 我想下載一些古代的畫作,高清的,在什麼網站上可以免費下載到

wikiart,維基藝術網路,在網路上搜可以搜到,不過搜畫得搜英文,比如搜中國畫(Chinese painting),維基里全是高清圖沒有水印,內容特別全面專業

C. 石鶴畫家 簡介

石鶴,中國一級畫師。他擅長花鳥,年少被稱做"江南牡丹王"。他最愛中國畫,如今被中央文化部特聘為一級畫師。在所有的光環之中,他想為文化事業發揮晚年餘力,爭當做一個先卒。

D. 著名花鳥畫家李墨林的簡介

李墨林,1968年生於北京,現為北京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陵碰北京藝術家協會會員、新華畫院副院長。擅長寫意花鳥畫,傳神逼真,生動之致,傳統筆墨功底深厚。是目前較為活躍的當代中青年實力派畫家。

個人經歷
他自幼習畫,從事藝術生涯三十餘載。2003年東渡日本舉辦個人畫展並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授課;作品曾入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世紀中國風情國畫展》、《秋之韻--花鳥畫展》,入展《2003全國寫意畫作品展》,並獲得優秀獎;先後應邀參加全國各地水墨畫展,並獲獎多次。李墨林從習畫以來在北京、上海、安徽、南京、濟南、山西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十餘次,作品多次在雜志和中國美術報上發表,出版有《當代書畫家作品集》、《世界書畫家大字典》、《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詞典》,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覽,入編國內外幾十部書刊雜志,作者長期從事中國畫探索和研究,大膽創新,作品講究意境,給人美好清新的感受,受到國內外友人的好評。2004年由北京工藝出版社出版《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畫家叢書》、《新文人畫家作品精選集.李墨林專集》。2005年在天津舉辦「李墨林畫展」。在煙台市美術博物館舉辦個人灶爛畫展,2006年1月,作品《墨菊》參加「感覺』23迎新春中國畫小品展」;2007年作品《荷塘清趣》參加「江蘇中國畫百家作品展」;2008年4月,作品《金秋》參加「多彩世紀·北京中國畫大展」並獲「銅獎」;作品《碩果累累》參加「奧運情·翰墨緣—北京著名畫家作品巡迴展」;2009年11月,作品《花鳥》參加「華北國畫小品邀請展」;2010年12 月,作品《清氣》參加「第三屆南北方中國畫大展」;2011年9月,作品《金風染露》參加「慶中俄兩國友好建交國際美術作品展覽」並獲「優秀獎」;11月,赴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進行交流活動及筆會,2012年1月,作品《花前夜月》參加「美在新北京中國畫作品展覽」並獲「優秀獎」;2013年入選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優秀青年國畫家30人「; 2014年舉辦「妙手一脈著丹青」畫展;2015年作品《傲霜》入展中俄韓文化交流「國際藝術家赴京系列展」

藝術評論(節選)
文/謙之
看了李墨林先生的畫展,我很受觸動。李老師的作品是先畫寫意,兼容工筆,先習書法後畫花鳥,和一般的畫家有所不同。我看到李墨林先生80年代的花鳥畫作品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先生早年畢業當青年教師的時候,就創作出這樣大寫意的畫,相當不簡單。而這些也全都來自於墨林先生的用心和筆耕不輟。
李墨林的創作都是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提煉素材,因此他習慣出門帶上速寫本,發現美的景觀立刻寫下來。有一次,他乘車去北京西郊辦事,路過某地時突然發現路邊有幾棵松樹組合得很美,很有特色。可是當時車不能停,於是他只能記住大概的地點。等他到達目的地辦完事情後,特意沿原路返回,找那幾棵松樹。他圍著那幾棵粗細高矮交錯、疏密有致的松樹轉了好幾圈,仔細觀察了半天,變換著角度畫了好幾張速寫。後來,他意猶未盡,竟又跑過去好幾隱汪漏趟專門畫這一組松樹。有時還用毛筆寫生,直到它們的形象瞭然於胸,純熟於筆。
還有一次去十渡寫生,當時烈日炎炎。李墨林先生選了一個好角度,顧不上頭頂的大太陽,一頭扎進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揮汗如雨。正好有路人經過,好心提醒他:「這位先生怎麼不去樹下遮蔭,旁邊那麼多樹呢。」他微微一笑。殊不知,此時的這位先生心裡裝滿了這些樹,卻不是用來遮蔭的。
說到這里,李墨林先生起身為我們找出了一摞速寫本。上面滿滿地記錄著他去各地寫生的成果。2014年3月19日,王府井大教堂;3月21日,北京圖書館、天王殿;4月1日,龍潭公園;2015年4月2日,陶然亭公園百坡亭;4月4日,香山碧雲寺;4月5日,北海公園……讓人無法相信,著作等身的畫家,至今還像一隻蜜蜂似的忙碌不止。

E. 請教專家老師,我在琉璃廠看到筆名為「墨林」的一些畫作,哪位老師了解這位畫家呀他的潤格是多少

墨林(原名歐貴武),以上三幅作品為他所繪,墨林早年受教於國畫大師王雪濤租缺、李苦喊配禪,筆墨酣暢,內涵豐富,是當代藝術市場比較有潛力的一位畫家。目前市場潤格在3000-5000/平尺,具體還要根據題材來決定,精品畫作價格可能還弊滲辯要高一點。

熱點內容
太白山荷花 發布:2025-08-15 16:49:00 瀏覽:870
梅花的行書 發布:2025-08-15 16:48:55 瀏覽:792
茶花油茶 發布:2025-08-15 16:39:29 瀏覽:179
泣血海棠花 發布:2025-08-15 16:27:40 瀏覽:538
油牡丹的花語 發布:2025-08-15 16:03:45 瀏覽:566
雅蘭花園小區 發布:2025-08-15 16:01:23 瀏覽:71
難言的花語一 發布:2025-08-15 16:01:16 瀏覽:659
蒲石盆景 發布:2025-08-15 15:54:37 瀏覽:469
七夕偈語 發布:2025-08-15 15:43:11 瀏覽:182
飯店七夕情人節活動 發布:2025-08-15 15:42:24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