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全集
㈠ 簡要概括《牡丹亭》的故事情節
《牡丹亭》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牡丹亭》的積極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作者運用大膽的想像、藝術的誇張和曲折離奇的戲劇情節,將現實社會同陰曹地府統一起來,將人與鬼統一起來,從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完成了反封建禮教的主題。
作品主題:
《牡丹亭》中,身心俱受壓抑的太守之女杜麗娘游園中入夢與風雅文士柳夢梅相遇,並得成雲雨之歡。夢醒後的杜麗娘惆悵難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體難愈終至香消玉殞。三年後,杜麗娘夢中之人柳夢梅偶得佳人自繪畫像,麗娘也以遊魂之身再入人世,尋找夢中姻緣。
杜麗娘與柳夢梅在他人幫助下,終於打破重重愛情障礙,起死回生,最終得成眷屬。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深切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無不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亡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㈡ 牡丹亭詩全文及翻譯及賞析牡丹亭原文及翻譯介紹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出自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的題記。
2、翻譯
天下女子的感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有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因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為情復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因為進獻枕席才成為親人,等到辭官後才成為親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3、賞析
《牡丹亭還魂記》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㈢ 求湯顯祖《牡丹亭》中經典詩句……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於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全劇共計五十五齣,每一出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採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於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㈣ 牡丹亭湯顯祖詩句
1. 關於湯顯祖的詩句
關於湯顯祖的詩句 1. 描述湯顯祖的詩詞歌賦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若士,世稱臨川先生。
湯尚賢長子,明嘉靖29年(1550年)生於文昌里湯家山靈芝園。湯顯祖5歲時能與長輩聯對,12歲在伯父湯尚質影響下開始寫詩,並將其書齋號為詩集名,曰:《紅泉逸草》。
湯顯祖14歲為縣學諸生,因有神童譽,江西提學使何鏜親試其才,並指案為題,湯顯祖從容對答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何鏜異之道:「此生將來必以文章雄視天下」。
明隆慶4年(1570年),湯顯祖參加鄉試中第8名舉人,並以制義創奇,被譽為舉業八大家之一,時名以滿天下。國子監祭酒湯賓尹贊其曰:「制義以來能創奇者,湯義仍一人而已」。
丞相張居正聞知,欲收其名為已所用,則待湯顯祖入京參加會試之時,令其子至湯顯祖下榻求見,並許以本屆會試「鼎甲」,以示寵愛。湯顯祖自知實力,不肯助張居正科場作弊,則當即回絕,權相張居正惱羞成怒,故在科場中設阻,至使湯顯祖落榜。
湯顯祖落第後,風塵僕僕回到家鄉,撫州知府聞知其科場義舉,舉城相迎,並贊湯顯祖為「真正狀元」。張居正因把持朝正,會試考官皆視其馬首為瞻,以其好惡來決定考生成績,因眾考官皆知湯顯祖是張居正眼中釘,盡管湯顯祖制義為天下第一,然而考官始終不敢公正對待其考卷,致使湯顯祖連續落第。
明萬曆10年(1582年),丞相張居正死,因而掃清了湯顯祖會試的障礙。明萬曆11年(1583年),湯顯祖再次入京參加會試中第65名,殿試時獲第三甲第211名,賜同進士。
湯顯祖因為三甲賜同進士,不能入選翰林院,則依舊例,授南京太常博士,專責祭祀禮樂。明萬曆14年(1586年),湯顯祖改授南京詹事府主簿,其職雖為輔導太子,然因太子在京,此職實為虛設。
明萬曆17年(1589年),湯顯祖被擢升為南京禮部司南儀郎、六品主事,主祭祠,湯顯祖雖為閑官,但其卻甚為關心時事,他因不滿丞相申時行壓制言路,打擊諫官之行為,上書《論輔臣科臣疏》彈劾權相,他奏道:「指策申時行以權謀私,專權行事,斷絕言路,使言官噤若寒蟬不敢直諫」。時天下諫官無不畏申時行之專橫,無敢言者,湯顯祖雖位卑言輕,但卻敢挺身而抗強權,因而頓以直聲聞四海。
權相申時行見湯顯祖以下官犯上,怒而罷朝,萬曆皇帝專寵申時行,乃下詔切責湯顯祖,並貶其為海南徐聞縣典史。海南為偏荒僻野之地,是歷朝流放罪臣之地,因而朋友們都勸湯顯祖不要去接受這個不入流的小官。
湯顯祖道:「吾生夢羅浮、雷擎、大蓬、葛洪母井、馬伏波銅柱而不可得,得暇一尉,了此夙願,何必減陸賈使南粵哉」。明萬曆19年(1591年)九月初九,湯顯祖告別諸友,經贛州,越梅嶺,自廣東保昌(南雄)下船,過英德真陽峽,十月到廣州,遇道往游羅浮山,十月初七,自廣州舟行到南海,經香港、澳門、恩平到陽江,由陽江乘海船過瓊州海峽,抵圍州採珠地,然後折回到廣東徐聞上任。
湯顯祖一路遊玩到廣東,縣人聞其大名,躡衣冠而請揭者,趾相錯也,諸弟子執經問難靡虛日,戶履常滿,至廨舍隘不能容。徐聞民風好鬥,人皆輕生。
湯顯祖為了推廣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聯合知縣熊敏捐俸銀,在徐聞縣城西門塘畔創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認識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輕生之俗。並宣傳「君子學道則愛人」、「天下之生皆當貴重」的人生哲理。
湯顯祖將書院的十二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和、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並在《徐文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湯顯祖在教學上,他對弟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談修,每日津津不厭。
通過湯顯祖的教育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清《王夫子賓興》碑文曰:「自明義仍先生來徐聞建書院,而徐益知向學,當時沐其教者,輟魏科登賦仕,後先輝映,文風稱極」。
明萬曆19年至崇禎年間,徐聞連年旱災,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學,仍出了15名舉人。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繕貴生書院,並訂立了《院規條》,還撥出田96石作為會科經費,可見湯學已經深入徐聞人心。
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地人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湯顯祖雖身在徐聞,但因剛直遭貶,社會輿論大嘩,申時行迫於社會壓力,被迫辭職,因而湯顯祖得脫流放之災。
萬曆20年(1592),湯顯祖北還故鄉臨川,因家中人口增多,他想找一靜處另蓋新居,老友高應芳得知,便將自己在臨川縣城沙井巷佔地960平方米,閑置不用的廢舊房屋轉賣給湯顯祖,供其建玉茗堂,興建宅邸。新宅布局合理,中為玉茗堂書齋,左為寒光堂,右為蘭省堂,前為芙蓉館,後為清院樓,東有四夢台,全院共由6組建築組合而成,精巧別致,美觀大方,從此湯、高兩家比鄰而居。
明萬曆21年(1593年),湯顯祖被升任為浙江麗水地區遂昌縣知縣,湯顯祖治政以教育為本,為辦學興縣,他將奉祿捐出,興辦了一所「相圃書院」,意在造就將相之才。湯顯祖在遂昌縣6年,創尊經閣、啟明樓,並於學中建象德堂、於射園置滅虎祠,種種美政,將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區小縣治理成為兩。
2. 求湯顯祖《牡丹亭》中經典詩句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於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
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
全劇共計五十五齣,每一出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採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於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
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
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
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
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3. 求湯顯祖《牡丹亭》中經典詩句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於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全劇共計五十五齣,每一出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採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於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㈤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一、《牡丹亭》第一出 標目
【蝶戀花】〔末上〕忙處拋人閑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復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漢宮春〕杜寶黃堂,生麗娘小姐,愛踏春陽。感夢書生折柳,竟為情傷。
寫真留記,葬梅花道院凄涼。三年上,有夢梅柳子,於此赴高唐。果爾回生定配。赴臨安取試,寇起淮揚。正把杜公圍困,小姐驚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惱平章。風流況,施行正苦,報中狀元郎。杜麗娘夢寫丹青記。陳教授說下梨花槍。柳秀才偷載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狀元郎。
二、《牡丹亭》第二出 言懷
【真珠簾】〔生上〕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論星宿,連張帶鬼。幾葉到寒儒,受雨打風吹。謾說書中能富貴,顏如玉,和黃金那裡?貧薄把人灰,且養就這浩然之氣。〔鷓鴣天〕「刮盡鯨鰲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憑依造化三分福,紹接詩書一脈香。
能鑿壁,會懸梁,偷天妙手綉文章。必須砍得蟾宮桂,始信人間玉斧長。」小生姓柳,名夢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馬柳宗元之後,留家嶺南。父親朝散之職,母親縣君之封。〔嘆介〕所恨俺自小孤單,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長大,二十過頭,志慧聰明,三場得手。
只恨未遭時勢,不免飢寒。賴有始祖柳州公,帶下郭橐駝,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駝遺下一個駝孫,也跟隨俺廣州種樹,相依過活。雖然如此,不是男兒結果之場。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夢。
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因此改名夢梅,春卿為字。正是:「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九回腸】〔解三酲〕雖則俺改名換字,俏魂兒未卜先知?定佳期盼煞蟾宮桂,柳夢梅不賣查梨。還則怕嫦娥妒色花頹氣,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皺眉,渾如醉。〔三學士〕無螢鑿遍了鄰家壁,甚東牆不許人窺!有一日春光暗度黃金柳,雪意沖開了白玉梅。
〔急三槍〕那時節走馬在章台內,絲兒翠、籠定個百花魁。雖然這般說,有個朋友韓子才,是韓昌黎之後,寄居趙佗王台。他雖是香火秀才,卻有些談吐,不免隨喜一會。門前梅柳爛春暉,見君王覺後疑。心似百花開未得,託身須上萬年枝。
三、《牡丹亭》第三出 訓女
【滿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幾番廊廟江湖。紫袍金帶,功業未全無。華發不堪回首。意抽簪萬里橋西,還只怕君恩未許,五馬欲踟躕。「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尋常太守看。到來只飲官中水,歸去惟看屋外山。」
自家南安太守杜寶,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後。流落巴蜀,年過五旬。想廿歲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間。內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後嫡派。此家峨眉山,見世出賢德。
夫人單生小女,才貌端妍,喚名麗娘,未議婚配。看起自來淑女,無不知書。今日政有餘閑,不免請出夫人,商議此事。正是:「中郎學富單傳女,伯道官貧更少兒。」
【繞池游】〔老旦上〕甄妃洛浦,嫡派來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見介〕〔外〕「老拜名邦無甚德,〔老旦〕妾沾封誥有何功!〔外〕春來閨閣閑多少?〔老旦〕也長向花陰課女工。」
〔外〕女工一事,想女兒精巧過人。看來古今賢淑,多曉詩書。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你意下如何?〔老旦〕但憑尊意。
【前腔】〔貼持酒台,隨旦上〕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寸草心,怎報的春光一二!〔見介〕爹娘萬福。〔外〕孩兒,後面捧著酒餚,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寬坐後堂,女孩兒敢進三爵之觴,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生受你。
【玉山頹】〔旦進酒介〕爹娘萬福,女孩兒無限歡娛。坐黃堂百歲春光,進美酒一家天祿。祝萱花椿樹,雖則是子生遲暮,守得見這蟠桃熟。〔合〕且提壺,花間竹下長引著鳳凰雛。〔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前腔】吾家杜甫,為飄零老愧妻孥。〔淚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憐也。他還有念老夫詩句男兒,俺則有學母氏畫眉嬌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門楣」古語,為甚的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
〔合前〕〔外〕女孩兒,把台盞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問你小姐終日綉房,有何生活?〔貼〕綉房中則是綉。〔外〕綉的許多?〔貼〕綉了打綿。〔外〕甚麼綿?〔貼〕睡眠。
〔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說「長向花陰課女工」,卻縱容女孩兒閑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兒。〔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適問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綉餘閑,有架上圖書,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這都是你娘親失教也。
【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詩書誤儒。你好些時做客為兒,有一日把家當戶。是為爹的疏散不兒拘,道的個為娘是女模。
【前腔】〔老旦〕眼前兒女,俺為娘心蘇體劬。嬌養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兒啊,爹三分說話你自心模,難道八字梳頭做目呼。
【前腔】〔旦〕黃堂父母,倚嬌痴慣習如愚。剛打的鞦韆畫圖,閑榻著鴛鴦綉譜。從今後茶餘飯飽破工夫,玉鏡台前插架書。〔老旦〕雖然如此,要個女先生講解才好。〔外〕不能勾。
【前腔】後堂公所,請先生則是黌門腐儒。〔老旦〕女兒啊,怎念遍的孔子詩書,但略識周公禮數。〔合〕不枉了銀娘玉姐只做個紡磚兒,謝女班姬女校書。〔外〕請先生不難,則要好生管待。
【尾聲】說與你夫人愛女休禽犢,館明師茶飯須清楚。你看俺治國齊家、也則是數卷書。往年何事乞西賓,(柳宗元)主領春風只在君。伯道暮年無嗣子,(苗發)女中誰是衛夫人?
四、《牡丹亭》第四齣 腐嘆
【雙勸酒】〔末扮老儒上〕燈窗苦吟,寒酸撒吞。科場苦禁,蹉跎直恁!可憐辜負看書心。吼兒病年來迸侵。「咳嗽病多疏酒盞,村童俸薄減廚煙。爭知天上無人住,吊下春愁鶴發仙。」自家南安府儒學生員陳最良,表字伯粹。
祖父行醫。小子自幼習儒。十二歲進學,超增補廩。觀場一十五次。不幸前任宗師,考居劣等停廩。兼且兩年失館,衣食單薄。這些後生都順口叫我「陳絕糧」。因我醫、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雜碎」。
明年是第六個旬頭,也不想甚的了。有個祖父葯店,依然開張在此。「儒變醫,菜變齏」,這都不在話下。昨日聽見本府杜太守,有個小姐,要請先生。好些奔競的鑽去。
他可為甚的?鄉邦好說話,一也;通關節,二也;撞太歲,三也;穿他門子管家,改竄文卷,四也;別處吹噓進身,五也;下頭官兒怕他,六也;家裡騙人,七也。為此七事,沒了頭要去。他們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況且女學生一發難教,輕不得,重不得。
倘然間體面有些不臻,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罷了。「正是有書遮老眼,不妨無葯散閑愁。」〔丑扮府學門子上〕「天下秀才窮到底,學中門子老成精。」〔見介〕陳齋長報喜。〔末〕何喜?〔丑〕杜太爺要請個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爺開了十數名去都不中,說要老成的。
我去掌教老爺處稟上了你,太爺有請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丑〕人之飯,有得你吃哩。〔末〕這等便行。〔行介〕
【洞仙歌】〔末〕咱頭巾破了修,靴頭綻了兜。〔丑〕你坐老齋頭,衫襟沒了後頭。〔合〕硯水漱凈口,去承官飯溲,剔牙杖敢黃齏臭。
【前腔】〔丑〕咱門兒尋事頭,你齋長干罷休?〔末〕要我謝酬,知那裡留不留?〔合〕不論端陽九,但逢出府游,則捻著衫兒袖。〔丑〕望見府門了。〔丑〕世間榮樂本逡巡,〔末〕誰睬髭須白似銀?〔丑〕風流太守容閑坐,〔合〕便有無邊求福人。
(5)牡丹亭全集擴展閱讀
《牡丹亭》的愛情描寫,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作者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
作者讓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戲劇的嶄新思想是通過嶄新的人物形象來表現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無疑是塑造了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為中國文學人物畫廊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形象。杜麗娘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在追求愛情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定執著。她為情而死,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當時現實社會中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真實結果,同時也是她的一種超越現實束縛的手段。
㈥ 《牡丹亭》原文全文是什麼
《牡丹亭》全部內容如下:
[繞地游]夢回鶯轉,亂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注盡沉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瑱。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那牡丹雖好它春歸怎占的先?閑凝眄,兀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尾聲〕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山坡羊]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則索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遷延,這衷懷那處言?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轉過這芍葯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和你把領扣松,衣帶寬,袖稍兒搵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
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則把雲鬟點,紅松翠偏。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
[綿搭絮]雨香雲片,才到夢兒邊。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潑新鮮俺的冷汗粘煎,閃的俺心悠步嚲,意軟鬟偏。不爭多費盡神情,坐起誰忺?則待去眠。
[尾聲]困春心,游賞倦,也不索看薰誘被眠,春那,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尋夢》
〔懶畫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麼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下懸。是睡荼蘼抓住裙釵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處牽。
〔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邊,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欄芍葯芽兒淺,一絲絲垂楊線,一丟丟榆莢錢。線兒春甚金錢吊轉。
〔嘉慶子〕是誰家少俊來近遠,敢迤逗這香閨去沁園,話到其間靦腆。他捏這眼,奈煩也天。咱歆這口待酬言。
〔尹令〕咱不是前生愛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則道來生出現,乍便今生夢見,生就個書生,哈哈生生抱咱去眠。
〔品令〕他倚太湖石,立著咱玉嬋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煙。捱過雕欄,轉過鞦韆,肯著裙花展,敢席著地怕天瞧見。好一會分明,美滿幽香不可言。
〔豆葉黃〕他興心兒緊咽咽嗚著咱香肩,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兒周旋,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兒周旋。等閑間把一個照人兒昏善,這般形現,那般軟綿。忑一片撒花心的紅影兒呆將來半天,忑一片撒花心的紅影兒吊將來半天。敢是咱夢魂兒廝纏。
[玉交枝]似這等荒涼地面,沒多半亭台靠邊。敢是咱眯睎色眼尋難見?明放著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魂夢前。霎時間有如活現,打方旋再得俄延,是這答兒壓黃金釧匾。
[三月海棠]怎賺騙?依稀想像人兒見。那來時荏苒,去也遷延。非遠,那雨跡雲蹤才一轉,敢依花傍柳還重現?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陽台一座登時變。
[二犯么令]偏則他暗香清遠,傘兒般蓋的周全。他趁這、他趁這春三月紅綻雨肥天,葉兒青,偏迸著苦仁兒里撒圓。愛殺這晝陰便,再得到羅浮夢邊。
[江兒水]偶然間人似繾,在梅村邊。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
[川撥棹]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樹偃?一時間望眼連天,一時間望眼連天,忽忽地傷心自憐。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
[前腔]為我慢歸休,款留連,聽、聽這不如歸春幕天。難道我再到這亭園,難道我再到這庭園,則掙的個長眠和短眠?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
[尾聲]軟咍咍剛扶到畫欄偏,報堂上夫人穩便。少不得樓上花枝也則是照獨眠。
㈦ 《牡丹亭》最新txt全集下載
牡丹亭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儒學道教版,風花雪月權,秦淮河畔牡丹凋。
落花無數,香消玉損,只盼得飛雪滿天霜。
她是秦淮河畔的花魁,受寵無數,卻無奈身在煙花巷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世間萬般嘲弄,她是寂寞地彈著琴,低吟淺唱。
她唱一曲《金陵傷》,唱得秦淮河水嘩嘩作響。
一曲終了,花盡凋。
她緩緩地抬起頭,面紗撩過耳畔。
「各位公子,牡丹有禮了。」
她七歲賣往煙花巷,從此彈琴賣唱。
逃,逃不出;活,活不像。
她是似是籠中鵲,瓶中花,只憑碧眼紅唇一路哀悼。
即是捧為花魁,傷亦傷。
牽線人偶,一動,一笑。
;
她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穿著淺色的粗布裙子,糾結的發根凌亂地披散在肩膀上,眉目下分明是塵土的痕跡,卻像是胡亂塗抹的胭脂一般沾得滿面煙色。
她倚靠著台榭的樑柱,漫不經心地擺弄著手中的絹帕,直到聽見老鴇喊她的名。
那聲音甚是尖利,彷彿是怕少了什麼人知道似的。
牡丹是在後台卸妝的時候方才聽見那喊叫,雖隔了很遠,卻也很是清晰。
「……
㈧ 牡丹亭TXT全集下載,小說電子書下載
《牡丹亭》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㈨ 牡丹亭txt全集下載
牡丹亭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萬卷書屋專
《第屬八出勸農》
【夜遊朝】〔外引凈扮皂隸,貼扮門子同上〕何處行春開五馬?采邠風物候穠華。竹宇聞鳩,朱轓引鹿。且留憩甘棠之下。〔古調笑〕「時節時節,過了春三二月。乍晴膏雨煙濃,太守春深勸農。農重農重,緩理征徭詞訟。」俺南安府在江廣之間,春事頗早。想俺為太守的,深居府堂,那遠鄉僻塢,有拋荒游懶的,何由得知?昨已分付該縣置買花酒,待本府親自勸農。想已齊備。〔丑扮縣吏上〕「承行無令史,帶辦有農民。」稟爺爺,勸農花酒,俱已齊備。〔外〕分付起行。
近鄉之處,不許多人啰唣。〔眾應,喝道起行介〕〔外〕正是:「為乘陽氣行春令,不是閑遊玩物華。」〔下〕【前腔】〔生、末扮父老上〕白發年來公事寡。聽兒童笑語喧嘩。太守巡遊,春風滿馬。敢借著這務農宣化?俺等乃是南安府清樂鄉中父老。恭喜本府杜太爺,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絕風清。凡各村鄉約保甲,義倉社學。無不舉行。極是地方有福。現今親自各鄉勸農,不免官亭伺候。那……
確認後請採納
㈩ 《牡丹亭》故事梗概是什麼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私出遊園,觸景生情,睏乏後夢中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
他在園內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情有所鍾,終於和畫中人的陰靈幽會。柳生情系麗娘,冒死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締結秦晉之好,同往臨安。杜寶升任宰相,拒不承認婚雀備事。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位有情人終成眷屬。
擴展資茄歲歷料:
《牡丹亭》創作背景:
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的寫作。
在明朝初期,由於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
嘉靖、隆慶年問,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崑山腔進行了成功的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崑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就採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牡丹亭》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牡丹亭》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早有才名,2l歲中舉人,34歲進士及第。先後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論輔臣科臣疏》,激烈抨擊朝政,謫廣東徐聞縣典史。
兩年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抑制豪強,關心民生疾苦,頗多善政。49歲棄官還鄉,致力戲曲創作。湯顯祖深受「左派王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批判擬古主義的文學,追求個性解放。
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戲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詩文有《玉茗堂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