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碩達
⑴ 道外區的歷史沿革
道外區是哈爾濱市形成、發展較早的老城區。據史料記載,早在哈爾濱市形成以前,人類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開發建設。
商、周和先秦時期,這里是肅慎族居住地區。
兩漢、三國和兩晉時,屬扶余國。
南北朝(492年)時勿吉族興起,滅掉扶余,這里成為勿吉族的轄地。
隋朝,勿吉族車骨部突起,松花江、牡丹江流域以及黑龍江中上游都為其所有。
唐代,道外區正式納入疆域版圖,先隸屬河北道,後又歸屬於渤海國漠頡府。五代時,來源於唐朝黑水靺鞨(族)的女真族迅速興起,分布於松花江、黑龍江下游地區。之後,遼建契丹國,這激此衡里成為生女真族的領地。金滅遼(1125年),這里隸屬於金,是金代上京會寧府(今阿城市城南白城)西北部的邊緣地區。現道外區萬寶鎮後城村系金代古城遺址,是屯糧聚草的軍糧城。
元朝(1271~1368年),此地歸碩達萬戶府管轄。
明朝為鞏固封建統治,在東北各地設立了眾多的衛、所,這里先歸屬於岳希衛,後劃入阿什衛。
清初,清政府放開封禁,加強東北邊防,將原寧古塔將軍管轄的黑龍江北岸畢占河以西之地劃出,歸屬於新設的龍江將軍。龍江將軍與吉林將軍在哈爾濱地區的管轄范圍是以松花江為界,江南、江北分屬為兩個將軍轄地。康熙年間(1662~1723年),清政府在今道外區前進鄉境內設置了水師營,營周圍還設立了許多官莊。雍正四年(明做1726年),設吉林阿勒楚喀協領衙門,地址在上京會寧府,至此,這里便屬阿勒楚喀副都統管轄。
金代上京會寧府已成為統治中心。這里位於上京會寧府西北邊緣地區,形成了放牧的草場和捕魚的灘頭,漸有人煙。人們相沿稱呼這里為馬場甸子。後來逐漸形成崗家店、五家子(傅家店)等村落,這就是道外區的前身。伴隨傅家店及周圍村落的形成和發展,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組成了傅家店辦事公所委員會,進行地方自治管理。同年,吉林將軍達桂會同黑龍江巡撫程德全,聯合奏准在傅家店設置了吉林濱江關道。道台府辦公地址現道外北十八道街建業一巷8號院內。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准於設立濱江廳江防同知」,廳署設於現道外南十一道街,治理傅家店、崗家店、四家子等村。次年(1908年),濱江廳江防同知何厚琦,認為傅家店的店字意義狹窄,將店改為甸。從此,傅家甸便成為道外城區最早的區劃名稱。
清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為加強治理,東三省總督奏請清廷,將濱江廳江防同知改稱雙城府濱江廳分防同知。宣統三年(1911年),又把雙城東北隅六十一村屯劃歸濱江分防同知,使其轄區擴大到西起葦塘溝,東至扒行阿城界,南至雙城府旗屯營地,北至松花江南岸,東西寬70餘華里,南北長40餘華里,110餘個村屯,4萬余垧耕地,5 280餘戶人家的地區。除沙俄管轄的道里、南崗、香坊等地部分外,其他地區都屬濱江廳轄界。
1920年黑龍江省省長公署在馬家船口設立了馬家船口市政局,同年2月改為松北市政局,1925年8月改稱松浦市政處。江南傅甸(現道外區)為吉林將軍轄。
1913年改稱濱江縣,1927年設市政籌備處,1929年5月建立濱江市,劃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橋為濱江市轄區。濱江縣只管原縣屬農村部分。
1932年日軍侵佔哈爾濱,翌年將濱江市、松浦市並入哈爾濱市,同時分設東、西傅家區和松浦區。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市解放後,又一度將東、西傅家區改為東、西、北傅家區。不久,北傅家區撤銷。
1956年東、西傅家區合並改稱道外區,全區設三個鄉鎮和14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江南城區街道辦事處12個,江北郊區街道辦事處2個。
2004年3月24日道外區與原太平區正式合並,新區名為道外區。區劃調整後,原江北三鎮劃歸松北區管理,全區轄22個街道辦事處和一鄉一鎮。
2006年9月,原阿城市的巨源和永源兩個鎮劃歸道外區,全區轄22個街道辦事處、1鄉3鎮。
2013年2月,經省民政廳批准,民主鄉撤鄉建鎮,全區轄22個街道辦事處和4個鎮。
⑵ 黑龍江省依蘭縣屬於哪個市啊
黑龍江省依蘭縣屬於哈爾濱市。
依蘭縣,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寬睜市,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地處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爾濱市251千米,北距佳木斯市76千米,東距七台河市91.2千米,南距牡丹江市330.6千米,總面積4672平方千米。
依蘭縣地處中國最東部邊疆地區,既是徽欽二帝坐井觀天之所,也是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兒的誕生之地,是黑龍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極為厚重的歷史文化積物巧慎罩敬淀。
(2)牡丹江碩達擴展閱讀:
依蘭,清代始稱三姓,赫哲語「依蘭哈拉」。後金(清)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至1662年(清康熙元年),葛依克勒、奴業勒、祜什哈哩三大氏族最先來此定居,故有三姓之稱。
夏商為肅慎地;漢晉為挹婁地;南北朝時屬安骨部屬境;隋為靺鞨國鐵利府德理鎮所在地;遼為五國部之越里吉部,稱五國頭城,列五國之首,金為胡里改路。
元為海蘭府碩達勒達(水達達路);明為明爾哈部;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設副都統;民國初為依蘭道;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為依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