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張家界百合粉

張家界百合粉

發布時間: 2023-04-20 17:22:05

『壹』 張家界特產有哪些 張家界三寶一絕是什麼

張家界的美食大多數是來自這座大山給予人們的智慧,而不少的人更是依靠著靠山吃山的作用發揮著無限的智慧,因此這里的特產更是十分的有特色,對於不少來這里遊玩的遊客們既可以送家人也可以送朋友,這些特產都是相當的不錯。

1、張家界的三寶:

張家界葛根粉、蕨粉(野生)、岩耳一起統稱張家界的三寶,是由一種生長在大山深處的植物葛的根部研磨而成,成粉末狀。而且這樣植物也可以作為中葯的葯引子,有著極其大的作用,對人們的身體

葛根粉便成為了土家人平日用來招待貴客迅蘆粗的小吃,它不僅味獨特鮮美,而且有褪火清腸的功效,是純綠色食品的典型代表。

2、張家界山蒼子

當地人稱「辣姜子」和「山胡椒」,是諸多食品的佐料。不管在做什畝鎮么食物的時候放一點都是別有風味的

3、安化黑茶

因產自中國湖南安化縣而得名,具有抗氧化衰老、抗癌變的功效。

4、野菜類(一般為乾菜):

野蕨菜、銀筍絲、山竹筍、香椿、龍筋菜,這些一般都是當地的人上山採摘的,才是最正宗的,農家樂也可以吃到比較正宗的

5、魚類:

土家臘魚、火炕魚、土家嘩茄柴火魚等,這里的水質很好,魚肉自然也是鮮嫩很多

6、野味類(一般為臘製品):

野豬、野兔、土家臘羊肉、天門牛肉、竹根豬等,這些都是有專門的獵人來撲殺的

7、小吃類:

葛根條、獼猴桃片、土家炒米、芝麻棒糖等,土家族的小孩子的最愛

8、糕點類:

葛根糕、蕨根糕、蓮子糕、百合糕、湘連糕、板栗糕、桂花糕等,作為手信很是方便

9、茶葉類:

杜仲茶、莓茶、天門雲霧茶、苦丁茶、茅岩梅茶等

10、酒類:

畢茲卡酒、純米酒、張家界包穀燒、葛根王酒、百根冰酒、燈籠果酒、酒鬼酒、土家醇、等

『貳』 張家界特產,張家界特產有哪些

張家界市土特產

野菜類:野蕨菜 銀筍絲 山竹筍 金針菜 香椿 龍筋菜等
魚 類:土家臘魚 野生金鞭溪魚 火炕魚 土家柴火魚 茅岩河魚
葯材類:天麻 何首烏等
野味類:野.豬 野兔 土家臘羊肉 天門牛肉 飛雕狸 竹根豬
小吃類:葛根條 獼猴桃 葛根糖 土家炒米 各種口味梅子 葛根片 芝麻棒糖等
糕點類:葛根糕 蕨根糕 蓮子糕 獼猴桃糕 百合糕 湘連糕 板栗糕 桂花糕 各種組合糕等
葛粉類:野生葛粉 純野葛粉
野生葛粉類:野生老野葛 降火純葛粉 野生老柴葛 野生葛根王 葛王 中老年益壽葛粉 葛中王精粉 少兒營養葛粉 婦女養顏葛粉 純葛 野生青葛王 女人葛根粉
蕨粉類:野生老蕨粉 純野蕨粉降脂蕨根粉 蕨神 野蕨王 蕨晶首烏粉 野生苦蕎粉
茶葉類:杜仲茶 茅岩莓茶 高山雲霧茶 高山毛尖 蘭貴人 人生烏龍茶 苦丁茶 苦瓜露等
禮品套裝:野生葛根粉 野生蕨根粉 高山毛尖 蘭貴人 人生烏龍茶
張家界四珍:葛 粉 蕨 粉 莓茶 岩 耳
張家界三寶(三絕):葛粉(野生) 蕨粉(野生) 岩耳
酒 類(竹筒酒):畢茲卡聖酒 純米酒 張家界毛谷燒 葛根王酒 百根冰酒 湘酒王 驚夢王 燈籠果酒 鬼谷酒秦簡酒 索溪 野百合湘蓮子 竹葉青 土家人 天子山 湘西紅 土家醇
娃娃魚又名大倪,兩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的體長達1.8米,數十公斤以上,小的也有幾公斤,其叫聲酷似嬰兒的聲音。一般生活在具有涼性,陰暗,清澈的河水中,以魚、蝦、蟹、蛇、以及昆蟲為食,但由於娃娃魚新陳代謝緩慢,在無食物的情況下,就是一兩年不吃食物也不會餓死。
張家界名茶: 勤勞智慧的張家界人民,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向大自然索取的長 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茶業經驗,創造了一糸列優質名茶。其中不少產品已馳名中外,成為中國乃至 世界名產,如「青岩茗翠」和「龍蝦花茶」就早已香飄四海、譽滿天下。其他如「雲霧仙品」、「甑山銀毫」、「五雷月眉」、「茅坪毛尖」、「西蓮貢茶」等,也都很有名氣,堪稱上品。
青岩茗翠:是全國名茶之一,因產於風景明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表岩而弛名中外, 故名青岩茗翠。一九八三年五月,青岩茗翠參加省「五名」評活動,被評為優質名茶,榮獲金杯獎。一九 八八年十月,參加北京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評選,榮獲國家銀質獎。 青岩茗翠茶場,在海拔四百五十米和九百米之間,山巒重疊,常年多霧,氣候溫和,土質肥沃,適宜 茶葉生長。 從清明到穀雨開始採摘鮮葉,標准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製作工藝分殺青、初揉、復炒、初烘、 整形、攤晾、乾燥等八道工序。其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緊結、肥碩、渾圓、較曲,銀毫滿披,色澤翠綠。 沖泡後液色嫩綠明澈,葉底鮮活勻整,清香馥郁持久,滋味鮮醇回甘。飲之香留舌底,回繞九腸。本品用 皮紙包好,放置專裝茶葉的木箱內密封保存;或放在石灰缺勤 保存,確保色鮮味美。著名畫家黃永玉曾贊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張家界風景勝桂林,青岩茗翠飄 四海」。
龍蝦花茶:產於張家界永定區境內的一碗水、三岔、黃坡等茶場,是全國名茶之一,其 形狀類似龍蝦花茶。 龍蝦花茶生長在海拔四百五十米至一千米的山腰,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繚繞,土壤肥沃,具有生產 名茶的優越條件。 龍蝦花茶非常講究原料和製作工藝,在清明穀雨之間,採摘一芽一葉初展的完整芽葉,經過殺青、 揉捻、整形、提毫、烘焙、揀剔六道工序精製。造型獨特,外形扁曲成龍蝦狀,銀毫滿枝,色澤翠綠。 沖泡後,茶條彼起此伏。似龍蝦戲水。其內質芬芳馥郁,茶液碧綠明凈,滋味甘爽醇美,葉底嫩綠光潔。 飲之芳香留舌,醒腦爽身。 龍蝦花茶自一九八一年問世以來,連續多年被評為湘西自治州.湖南省優質產品之一,獲省名優產品 證書。一九八四年被評為湖南省茶葉優質產品第一名。一九八五年參加全國名茶展評,評選為全國十六個 優質名茶之一,榮獲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名茶金杯獎。一九八八年五月,在湖南省評選「五名」活動中, 榮獲名茶金杯獎。一九八八年十月,在北京參加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評選,榮獲國家銀質獎。本品在包裝 上採用銀灰色硬殼盒小包裝,圖案設計古樸大方,別具一格,在全國包裝評選取會上,榮獲優質包裝獎。 龍蝦花茶暢銷國內外,深受顧客歡迎。張家界市內各賓館推為高級宴會名茶,著名作家沈從文曾題詞 贊曰:「品嘗龍蝦茶,芳香冠天下。嘉賓感喜悅,人民樂作華。」一九八八年十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 長.高級農藝師董克勤來張對龍蝦花茶給予了高度評價:「龍蝦味芬芳,醇甘繞九腸;『龍蝦』勝『龍井』, 後來者居上。」
茅坪毛尖:相傳茅坪毛尖茶,始於明朝天啟年間(公元一六二0年),武昌王五王子朱如燴, 避魏忠賢擅權煽亂之變,隱居湖南南嶽拜南嶽飛華寺天岳和尚為師,埋名削發為僧。後因時局動盪頻繁, 輾轉來到市茅坪上首,建庵居住今大悲庵,取法名為「恆性」,並於大悲庵兩側種植茶葉樹,精心培育成 一片枝茂葉青的茶葉林,最後 細摘精製,生產出清香撲鼻,味醇色美,飲後醒腦爽性,潤肺提神的上等茶葉,人稱茅坪毛尖。一九八 二年五月,在名茶評審會上,湖南農學院著名的茶葉專家陸松侯教授在觀看品嘗了大庸茅坪毛尖之後評價說: 「茅坪毛尖屬毛峰型特優綠茶,條索苗秀,滿披白毫,色澤翠綠潤亮」。不久,茅坪毛尖打進了國際市場, 遠銷新家坡、西德等國家。
杜仲 屬杜仲科落葉喬木,喜光,適應性強,皮為貴重葯材。用它可強筋骨、補肝腎、益腰膝、除酸痛,還能降血壓。《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都記載了杜仲的葯效。在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擁有全國第二大的杜仲林生產基地,栽培面積八千多畝。採用杜仲為原料生產的杜仲茶、杜仲酒、等系列產品運銷國內外深得人們所愛。
葛粉 是從藤本植物葛根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純天然營養佳品,它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補腎健脾、益胃安神、清心明目、潤腸道便及醒酒等功能。臨床表明,對防止動脈硬化和降血壓、抗老、治冠心病、健美皮膚、增加腦及冠狀血管血流量、增強記憶力、提高兒童智商等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土家織錦--- 土家族又名「西藍卡譜」,是用一種古老的「木腰機」為機器,以棉紗為經、以五彩絲線或棉線為緯,完全用手工做成的工藝美術品。它色彩鮮明、跳躍、對比強烈、線條對稱。其品種有:壁掛、香袋、服飾、旅遊袋 、沙發套、坐墊、室內裝飾等多種,上面一般都表現的有山水、人物、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形象十分逼真。
岩耳--- 又名石耳,生長在張家界的絕壁之上,岩耳是岩石的苔衣,體呈葉狀,背面大都為灰色或黃褐色,它營養豐富,並有消炎滋補的特殊功能,既是食品,又是葯品,《本草綱目》記載:「石耳氣味益精。」 岩耳為張家界山珍,它不僅是山民餐桌上的上等菜,而且是國宴的佳餚。由於岩耳得來不易,連那些長住名山寶剎的和尚,都把它當作佛家珍物,如果偶然得到岩耳,便「寶而藏之」,用來饋贈教友和親朋。吃岩耳必須得法,先將干岩耳放在30-70℃的溫水中浸泡七八個小時,等岩耳舒展以後,再用淘米水輕輕揉搓,將沙與灰塵洗凈,再濾干食用。岩耳燉雞湯,其味鮮美,但必須等雞肉基本燉熟以後,再放入岩耳,切忌同雞肉一起炒燉。岩耳燉排骨與豬蹄,也是上品,做法同上。您來到張家界欣賞風光秀麗的山水,一飽眼福;再喝上一碗好客的主人用白沙泉水熬制的香味濃郁的岩耳雞湯,又可一享口福。
土家粘貼畫---一種粘貼在三夾板上的畫,其畫做工之獨特,藝術性之高,都堪一絕。作此畫一不用紙、二不用油彩、三不用毛筆、也不用墨汁。原料卻是沙石、樹皮、芭茅桿、竹筍殼、或碎布片。用此材料作畫所表現的武陵山水風光、湘西的古寨風情,栩栩如生 ,即有山水的效果,又有國畫的神韻,因此它一被推出便引起轟動,受到國內外眾人所注。如今此畫已獲國家專利。在99昆明世博園湖南館就有張家界民間粘貼畫大師李軍深的作品,深得中外遊人稱贊。

『叄』 湖南張家界有什麼好吃的

湖南張家界的飲食不僅有濃厚土家族的民族特色且融合了湘菜的精華.大家都知道辣是湖南菜的特色,土家菜也不例外,除辣以外土家人還特別鍾愛臘、酸、腌制菜食,風味獨特.這里就給你介紹幾道:

1.樅菌燉臘肉,樅菌又名松乳菇,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交界地區渣大的大山之中,分烏樅菌、紅樅菌兩種,以烏樅菌最為美味, 生長季節一般為三月、六月和重陽期間,營養價值很高,不僅味道鮮美可口,還具有葯用價值,尤其是重陽菌更是被譽為「菌中王子」。樅菌與臘肉合燉,是州銀武陵源地區常用的做法,在小火中慢慢煨燉,臘肉的咸香與樅菌的濃香相互交融,其鮮美讓人久久無法忘卻。

2.娃娃魚,學名大鯢,鳴聲如嬰啼,故名,武陵源境內溪谷及潭有產,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數量稀少。武陵源已成功進行模擬野外環境人工養殖,其肉質細嫩,色白,營養豐富,素為佳餚,亦為珍貴滋補品。

3.岩耳燉土雞,岩耳產於武陵源萬丈絕壁之上,采岩耳之人腰系繩索如同空中飛人,其採摘難度非同一般, 加之氣候等因素岩耳亦日漸稀少,因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與氨基酸,與土雞合燉相得益彰,香味醇厚馥郁。

4.團年菜」是「合菜」的俗稱,為張家界土家族過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相傳明嘉靖年間,土司出兵抗倭,為不誤軍機,士兵煮合菜提前過年。其製作是將蘿卜、豆腐、白菜、火蔥、豬肉、紅辣椒條等合成一鼎鍋熬煮,即成「合菜」。除味道佳美,還別有深意。它象徵五穀豐登,合家團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榮傳統。

5.血豆腐,聽名字挺恐怖的,其實就是將豆腐和豬血、豬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狀,捋成卵形,以竹篩置火炕上,煙熏烤成臘黃,吃起來耐嚼味香,是土家特色菜,在張家界當地人常以其下酒。

6.和渣,將用水浸泡過的黃豆用磨子磨碎,摻入切細的青菜葉,然後用溫火煮熟即可。此樣菜雖做法簡單,但營養價值極高且味鮮美,為當地人常用的一道菜。

Cola

(一)土家三下鍋,這道菜在整個張家界來說,基本上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雖然聽上去名字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但是它其實就是一種非常方便做的干鍋,而且這一道干鍋一般而言就是用三種主料做成的,基本就是用豬肚,羊肚,肥腸,牛肚,豬頭肉或者是豬蹄,這如跡豎幾種肉中間選2到3樣的樣子,然後當地的廚師經過特殊的加工工藝之後就煮成一鍋。而且這道菜的吃法也分為很多種,主要是干鍋和湯鍋,但是干鍋不怎麼適合不愛吃辣的人,因為麻辣味很重。

(二)泥鰍鑽豆腐,這也同樣是土家族人最喜歡吃的一道菜之一,堪稱是張家界當地的一絕。製作的方法一般就是把小泥鰍放在一個缸子裡面,或者是壇子裡面,然後在裡面倒入一些清水和食鹽,這樣喂養一夜之後,泥鰍體內的一些臟東西就基本上全部都吐干凈了,之後再用清水沖洗,然後倒進那個白豆腐裡面,它們亂鑽之後就會把豆腐鑽出很多小孔,之後再放入油鍋裡面燉煮,加上花椒醬油,生薑末等佐料,做出來之後也非常的美味,是土家族人招待客人的一道菜。

(三)農家小炒肉,這一道菜也是張家界山區那邊的一道菜,雖然在其他地方都能夠吃到,不過在張家界這邊確實會吃到非常正宗的,可以吃出張家界的土家族風情。這道菜其實和一般的辣椒炒肉又有所不同,因為它會使用柴火來橫置,而且會加上湖南這邊特有的辣椒,所以吃上去的感覺會更加獨特。

其他的菜,比如說酸魚肉,血豆腐,還有葛根粉炒肉也都是非常不錯的。

張家界 旅遊 資源豐富,張家界有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因 旅遊 建市,是中國最重要的 旅遊 城市之一,張家界不但山美人美,而且還有好多的 美食 哦,來到張家界看到絕色美景的同時,一大串的 美食 也會讓你抵擋不住誘惑。

土家三下鍋是張家界人最喜歡吃的一道菜,以臘肉、大蘿卜、豆腐等原料 經過土廚師特殊加工成一鍋煮, 加入蔥姜蒜、辣椒入味,有干鍋與湯鍋,干鍋無湯,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要注意了。

酸魚肉是張家界的風味小菜。土家飲食吃法講究酸、辣、香。土家人魚和豬肉拌上糯米粉子,腌製成酸魚肉,可以儲存很久不壞,吃起來口感特別好也不油膩。

泥鰍鑽豆腐,特別好吃是張家界菜餚里的一絕, 將小泥鰍清洗干凈放入嫩白豆腐上,隨便它們鑽,然後下油鍋燉煮,並加上各種佐料。這道菜鮮嫩味道特美,是招待貴客的美味佳餚。

其實張家界的 美食 遠遠不止以上三種,等你去了張家界你會發現張家界的 美食 滿大街呀。

作為張家界人,如果您去張家界 旅遊 我推薦下面一些 美食 :

1、三下鍋,張家界常說「占館子」一般就去餐廳吃三下鍋,三下鍋的配菜可以自己選主菜一般三種,我最推薦的是臘肉、當地干豆腐、小白菜的組合,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去選擇。

2、山上的野味,這個我不敢確定是否合法,所以大家吃之前確定是否合法,應該有人工養殖的,如果要推薦首推竹雞、人工養殖的娃娃魚等也不錯。

3、小吃方面,這種只有街邊攤或者學校附近才能吃到正宗味兒,首先米豆腐,讓人回味無窮,小時候的摯愛,煮魔芋豆腐片,酸蘿卜片也是一絕。

4、作為張家界桑植人,如果你去桑植了一定要吃一碗桑植的米粉,也是小時兒回憶。

我並非 美食 家,以上是按照自己喜歡的說的,喜歡對去張家界 旅遊 人有所幫助。

作為張家界土生土長的人看到這個問題了肯定還是要答一下的。張家界作為全國著名的 旅遊 勝地,相信很多人來了之後對於張家界的 美食 也是不想錯過的,白天去森林公園,大峽谷,天門山等等這些地方走一走,然後晚上回來吃點 美食 也是非常的愜意的。

其實在張家界市裡的話,很多張家界本土的 美食 為了迎合外地遊客的口味都變味了,這個也是一些地方菜的尷尬之處吧,因為地方菜一般都是本地人喜歡吃,而外地人可能有一些不適應,而且張家界作為 旅遊 勝地,更是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人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玩,所以慢慢的很多菜的味道都已經變了。對於我們這些本地人來說有一些不太喜歡,但是對於外地人來說肯定還是可以接受的。

說到張家界的 美食 ,三下鍋應該是第一個的,來過張家界的都知道,大街小巷全都是三下鍋,張家界人最喜歡吃的也是三下鍋,所以很多人一到張家界就感嘆這么多三下鍋,而且三下鍋在別的地方基本上是聽都沒有聽過的,很多人來了之後都不知道是什麼,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臘肉,豆腐,蘿卜等等一起炒,有點像干鍋之類的。不過現在的三下鍋不只是局限於臘肉,豆腐這些,現在的做法很多,香乾,香腸,臘肉,青菜等等都可以一起做的,味道也是非常的好的。

土匪雞也算是張家界的本地菜吧,都知道湘西以前出土匪,土匪雞可能很多人還沒聽過,土匪雞的味道就有點像香辣雞的味道,但是和川菜辣子雞這些還是很大的。

樅樹菌燉臘肉,現在這個時間來張家界的話,可以吃到我們這邊的樅樹菌,樅樹菌現在還不能人工種植,都是純野生的,所以味道也是非常鮮美的,然後加上我們這邊的特色臘肉一起燉,我們本地人基本上每年都是要必吃這個菜的,很多人去外面打工了,到了這個時間點,還專門讓家裡人寄樅樹菌下去。可以看到這個菜在我們張家界人心裡的位置。

其實還有很多 美食 ,但是如果你是在張家界市裡的話,很多還是吃不到,或者吃不到正宗的,比如農村的一些 美食 ,血粑粑和香腸有點類似,桑植縣的米粉,酸蘿卜味道都是很不錯的,還有野蒿糍粑等等很多。如果是自駕游的話,那麼開著車去農村找一些農戶人最好是有認識的人,讓他們給你做一頓飯絕對比在外面吃的好,有機會來試試哦。

說起湖南張家界的好吃的,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土家族的辣椒。這里還有個故事,請聽我道來:

許多年前,公司派我四人出差。先到四川,在重慶(當時還不是直轄市)的朋友找了據說是重慶最辣的一家火鍋店招待我們用餐。重慶的朋友已被辣得不行了,而我們四人都沒問題,也就沒有分出來誰能吃辣,誰不能吃辣。到了張家界遊玩時,導游聽說我們都能吃辣,而且沒有分出勝負,她說請我們嘗嘗土家族的辣椒。遊玩的第二天晚上住在山中一農家樂中,導游給我們送了一盤素炒辣椒。碧綠細長,大概就是筷子般粗細,一剖兩半的素炒。我一同事只吃了一片(1/2個辣椒)後,眼淚、鼻涕都下來了。還有同事吃了兩片、三片的,我是吃了四片(即兩個整辣椒)。這是我張家界之旅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後據導游介紹,別看這種辣椒細細長長,但辣味十足且厚重持久,炒菜調味的時候,選兩三個切斷放進去就很辣。雖然這種辣椒辣得讓人咬舌頭,但當地人還是很喜歡吃,因為這種辣椒「上汗不上火,辣口不辣心」,住在山腳下的農家尤其喜歡吃,吃來增味,也驅寒。

生活在湘、鄂、川、黔四省邊區崇山峻嶺中的土家族,與辣椒有著不解之緣。辣椒於明朝時從荷蘭傳到我國,大約稍後即傳入土家族地區,成為土家人餐桌上的一道佳餚。張家界這一帶的人民更是無辣不歡,每家都專門在菜園里開辟出一兩分菜地來種辣椒。辣椒的品種有很多,細細長長的小辣子,圓圓胖胖的大辣子,還有彎彎曲曲的螺旋辣椒,更有長得一簇簇、紅艷艷,根根向上,乍一看像花實際上是果的「七姊妹」辣椒。

無辣不歡已深入土家風俗禮儀之中,從而形成土家族獨特的辣椒文化。「湖北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這一說法在地域上幾乎包括了整個土家族地區即湘、鄂、川、黔邊區。土家人有「無辣無味」、「無菜不辣」、「辣椒當鹽」之說。在土家族地區,辣椒已成為家家戶戶必備之物,無論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吃辣椒,而且餐餐不離。

三下鍋感覺跟麻辣香鍋差不多,在武陵源那吃過一家富正毅三下鍋,據說是當地最好的,也許看我們是外地人,給的真心不多,不過味道還行,那個三下鍋包裝的買回來打開裡面幾塊肥腸、其它的都是豬肺沒吃丟了,想吃的話還是吃現做的。

其實三下鍋和麻辣香鍋還是有點區別,以前老的三下鍋可不是現炒的,都是弄了4、5道工序熬煮的,一弄就是大半夜,2000年的時候還是那樣做的,那樣的是比現在要好吃太多了,但是隨著成本、食材的新鮮度、生意的大小,以前的方式不行了,所以現在的三下鍋都是現炒的了。

吉首的酸蘿卜,龍山的臘肉也是非常好吃的特色 美食 ,味道真心的不錯,酸辣椒炒雞雜,最愛吃,而且今天的張家界地區,好吃的米粉也是非常的多,還有土家的私房菜,酸菜魚,豬頭肉,臘血豆腐,炸辣椒等也都是張家界比較有名的 美食 。

張家界,一直以其驚艷的三千奇峰、神秘的 歷史 文化,濃郁的人文風情、辰州符、趕屍、蠱毒……無不令人心向神往怦然心動!已成為眾多遊客朋友們的天堂。說到張家界有什麼好吃的其實有很多,比如葛根糕、蓮子糕、百合糕、湘連糕、板栗糕、桂花糕等等。

來張家界 旅遊 ,肯定少不了要品嘗這里的風味 美食 ;特別是土家族的臘野味,血豆腐,合渣等,我覺得最好是嘗一下風味獨特的土家火鍋(三下鍋),有位胡師傅的最好吃了,第一次見到口水就直滴喲。

說真的有吃有喝那才叫爽呢,那麼酒也是少不了的,具有地方性特色張家界的畢茲卡聖酒、純米酒、張家界包穀燒、葛根王酒、百根冰酒、燈籠果酒、鬼谷酒、土家醇、湘蓮子酒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酒。

好啦,今天的話題就分享這些了,歡迎大家評論,您知道張家界還有哪些好吃的呢?

聽說了國慶中秋放16天的方法了嗎?再把壹周君下面的張家界 美食 一覽表碼住,給你的胃放個假吧。

張家界的土家菜是必嘗無疑的,它延續著幾百年的民族風味,也有地地道道的湘家味道。它綜合著湘菜的辣,也帶有土家風味中的腌臘味道。

搜過張家界 美食 的胖友一定知道土家三下鍋的名聲,它是所有外地遊客必打卡的 美食 。肥腸、豬牛羊肚、豬蹄或豬頭肉是經常會用到的幾種食材,另外再搭配些黃瓜、青椒、西紅柿等素菜。其實三下鍋分干鍋和湯鍋,相較而言點干鍋的是最多的。

另一道土家特色菜,臘血豆腐,是佐酒上品。臘血豆腐是用豆腐與豬血、豬肉混合,搭配上辣椒花椒等佐料熏烤製成。吃起來蠻耐嚼而且味道獨特,既有熏臘味豆香味,還有豬血的味道,用來下酒確實不錯。

葛根粉是張家界三寶之一,葛根粉炒肉是一道蠻獨特的地方菜。葛根粉調製成糊狀後冷卻切片,然後再伴隨著土家臘肉一起爆炒,期間葛根粉片吸取臘肉中的油脂,也順帶汲取了臘肉中的香味。

農家小炒肉,性價比賊高的一道特色菜,用它來下菜再好不過了。離開張家界,農家小炒肉的名聲也是倍兒響的。

張家界的臘野味蠻值得一試,比如較知名的野味有野豬、野兔、竹根豬、土家臘羊肉等等,這些野味煙熏火烤之後再做成菜端上桌,滋味了得。

除了臘野味,用土家臘味做成的臘味火鍋也蠻有當地特色,各式各樣的臘味各領風騷,再根據喜好添加一些配菜,保你能大快朵頤。

臘肉可以嘗嘗,湖南菜太辣,不吃辣的人很糾結,好吃吃不了。

『肆』 湖南張家界的特產是什麼

張家界酒、野生菌、石耳、杜仲、葛粉、茅岩莓茶、獼猴桃、龜紋彩石、土家織錦、板栗、石耳燉雞鴨、泥鰍鑽豆腐、酸酢魚、土家三下鍋、夫妻蘿卜、十八子磨芋干、土家合渣、葛根酥、玉露茶。

張家界的風俗則有:

1、趕年

土家族團聚過年有其獨特的習俗:若臘月大則二十九過年:臘月小則二十八過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過年稱之為「趕年」.

2、命字

命字俗稱取號,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親,迎親前一日,親友鳴鼓奏樂將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親率新郎拜領,謂之拜號匾,拜畢將匾懸掛於堂壁,謂升號匾。升號匾要三吹三打,鳴炮奏樂。鳴炮後,設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並且稱十人中新郎為「狀元郎」。

(4)張家界百合粉擴展閱讀:

張家界地貌:

張家界市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溇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熱點內容
植物美文梅花 發布:2025-08-15 18:35:57 瀏覽:879
雲南茶花車 發布:2025-08-15 18:35:18 瀏覽:367
中式家裝綠植 發布:2025-08-15 18:35:17 瀏覽:989
凍干墨紅玫瑰 發布:2025-08-15 18:25:36 瀏覽:68
玉蘭花裝飾 發布:2025-08-15 18:14:14 瀏覽:920
含香綠植 發布:2025-08-15 18:13:27 瀏覽:930
阿信和小玫瑰 發布:2025-08-15 18:08:38 瀏覽:920
十三支花語 發布:2025-08-15 18:04:50 瀏覽:589
效果綠植 發布:2025-08-15 18:04:07 瀏覽:214
阜陽花卉企業 發布:2025-08-15 18:02:36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