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去心

牡丹去心

發布時間: 2023-04-09 19:27:20

『壹』 牡丹皮為什麼只要皮不要心

牡丹皮的葯用部位就是根皮,它是毛茛科植物牡丹段納的乾燥根皮。
牡丹皮屬於清熱涼血葯,歸於心,肝,腎經。功效是清熱涼氏燃血,活血散於,還能退虛熱。是可以用於殲燃虛陰虛發熱的。

『貳』 牧丹花的功效有哪些

牡丹花功用:牡丹花具有調經活血的功效。可治女性月經不調,經行腹疼,閉經,氣血虛弱諸病患。
食療保健作用:
1、調經止疼。牡丹花性平而入肝、脾二經,可以調理氣機,疏利肝經,運脾化濕而益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可以平調女性經血而止經期腹疼。
2、通經活絡。牡丹花還能夠通經絡,利關節,經常使用作關節痹痛、屈伸不利、女性經閉腹疼等病患的輔助治療食物。
牡丹花食療應用:
1、用於閉經。牡丹花(干)十五克,粳米五十克。把牡丹花研成細末,粳米淘洗凈;鍋里加清水煎煮粳米為粥,待粥熟時,調入牡丹花,攪拌均勻就可以。每天三回,連食七日。
2、用於女性月經不調、經行腹疼、虛勞羸瘦、腸風瀉血。鮮牡丹花一朵,鮮鱖魚二百五十克,雞湯、雞蛋清、姜、蔥各適量的。把鮮鱖魚肉用冷水泡一至兩小時,撈出來控干,切成3CM長的段,片成薄片,放置在碗內加精鹽、料酒、味精、雞蛋清、濕澱粉攪拌均勻上漿;炒勺置火上,放到豬油,燒至六成熱時,把魚逐片下入炒勺滑透,接下來倒進漏勺內,控去余油,牡丹花洗干凈控干,放到盤內,炒勺置底油加熱,投入姜、蔥煸炒出香味,倒進雞湯、精鹽、味精、胡椒粉、料酒、濕澱粉調成的稀芡;待汁爆起時,把魚片、牡丹花瓣倒進炒勺內,滑炒幾下,淋入雞油,盛入盤內即成。
3、用於女性月經不調、經行腹疼、氣血虛弱、病後體虛。牡丹花一朵,雞蛋清一個,生雞脯肉凱歷二百克,香菜五十克,姜、蒜、蔥各適量的。把牡丹花洗干凈切成粗條;生雞脯肉去掉老皮與筋,用刀切成條,放置在碗內,放入精鹽、味精、料酒、雞蛋清、濕澱粉,調勻上漿;香菜、姜、蔥、盯棚搜蒜分別切成絲;另用一碗將精鹽、味精、料酒、醋、胡椒粉、雞湯、濕澱粉製成芡汁;炒勺燒熱,放到生油和畢,燒至四成熱時,倒進雞條用筷子撥散滑透,倒進漏勺內控出油;炒勺留少量油,把姜、蔥炒出香味,倒進雞條、香菜與芡汁,翻炒幾下,盛入盤內,撒上牡丹花即成。
4、用於氣血虛弱、病後體虛、乾咳、營養不良。去心牡丹花二朵,豬裡脊肉二百五十克。牡丹花洗干凈切絲;豬裡脊肉切成長3CM長的細絲;用鹽、味精、料酒、雞湯、濕澱粉各少量對成汁;炒勺燒熱,放到豬油,燒至五成熱時,加入裡脊肉絲,炒散後烹入對的汁;待汁收濃時,放到牡丹花絲,快速翻炒,盛入盤內就可以。

『叄』 牡丹皮如何去芯

牡丹鮮根挖起後,要抓緊時間抽取牡丹皮,以免根皮失水收縮,不易與木質部分離,使剝制的牡丹皮破碎,降低質量等級。抽取牡丹皮時,先將須根(即丹須)一一摘下,然後由細根到粗根,從側根到主根逐條抽取。抽取牡丹皮也稱「抽筋」,具體方法是:兩只手抓住某一根條,同時用力反脊老向扭轉,扭裂根皮,將木質芯從根皮的斷口處抽出,盡量做到使根皮完整不斷折。待所有根條全部抽跡銀取結束,最後僅剩下貼近地面的根兜時,用木棒錘打根兜,使其破損,然後將外皮剝下。參見http://ymudan.com/content/?943.html「牡丹皮的採收技姿野宴術」一文。

『肆』 2021-05-04傷寒重要方劑

桂枝湯

【條 文】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經典配方】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 芍葯三兩(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生薑三兩(切,味辛溫) 大棗十二枚(擘,味甘溫)

【方 證】1、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時發熱汗出者。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體質虛弱者的感冒;

◎五官科的病毒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

◎尋麻疹、濕疹;

◎月經疹、經後腹痛、妊娠發熱、產後汗出便秘;

◎植攜並喚物神經功能失調導致的汗出異常;

◎疲勞綜合征;

麻黃湯

【條 文】

[35]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

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經典配方】

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炙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

【方 證】惡寒發熱、關節疼痛、無汗而喘、脈浮緊者。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

◎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嬰幼兒感冒鼻塞,哺乳困難者(體質虛弱者勿用);

◎蕁麻疹、濕疹;

◎乳腺管閉塞症、急性乳腺炎初期;

◎小兒遺尿;

◎急性結膜炎;

◎喉炎、失音;

葛根湯

【條 文】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經典配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芍葯(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方 證】頭痛、發熱、惡寒、項背強緊、脈浮有力者。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感蔽褲冒、流感;

◎中耳炎、鼻竇炎、結膜炎;

◎大腸炎、痢疾的初期;

◎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

◎面神經麻痹、咬肌痙攣辯凱症;

◎癤、癰初期;

◎頸椎病、落枕;

◎水痘;

五苓散

【條 文】

「71」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經典配方】

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

【方 證】頭痛微熱,小便不利,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吐涎沫而頭目眩暈,短氣而咳,臍下動悸,水腫、泄瀉,舌苔白,脈浮或浮數。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急性胃腸炎;

◎妊娠嘔吐、女性結扎嘔吐、胸廓成形術後劇烈嘔吐;

◎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癲癇;

◎嬰幼兒嘔吐、嬰幼兒腹瀉、小兒流涎、小兒鞘膜積

液、小兒腦積水;

◎腎小球腎炎;

◎帶狀皰疹、濕疹;

◎流行性腮腺炎;

◎卡他性結膜炎、假性近視、濾泡性結膜炎;

◎美尼爾氏綜合征;

◎肝硬化腹水;

◎醉酒後的不適;

◎緩解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小青龍湯

【條 文】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經典配方】

麻黃(去節)、芍葯、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方 證】惡寒而咳喘、鼻鳴伴呼吸道分泌物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脈浮者。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過敏性鼻炎;

◎腎炎;

◎濕疹;

◎結膜炎、淚囊炎;

麻杏甘石湯

【條 文】

「63」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經典配方】

麻黃四兩, 杏仁五十個,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

【方 證】劇烈咳嗽,或喘息急迫,痰粘稠,汗出有熱者。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陽明合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

◎化膿性鼻竇炎;

◎暴發性結膜炎、淚囊炎;

◎痔瘡;

◎睾丸炎;

◎遺尿;

小建中湯

【條 文】

「102」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經典配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芍葯六兩,生薑三兩,膠飴一升

【方 證】虛弱體質,腹痛,手足煩熱,小便自利者。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消化性潰瘍、胃下垂;

◎慢性輕症腹膜炎;

◎尿頻、小兒夜尿症;

◎肺結核;

◎改善虛弱兒的體質;

◎再生障礙性貧血;

◎慢性肝炎;

◎痛經;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條 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經典配方】

桂枝,芍葯,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方 證】虛弱體質,見精神亢奮、胸腹動悸、易驚、失眠、多夢者。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性神經衰弱症見陽痿、早泄、遺精、夢交者;

◎小兒遺尿症、小兒夜驚症、小兒佝僂病;

◎自汗、盜汗、半身汗出;

◎眼睛疲勞、脫發;

◎心臟神經官能症、竇性心動過速等;

◎高血壓症;

◎更年期綜合症;

真武湯

【條 文】

「82」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316」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經典配方】

茯苓、芍葯、生薑各三兩(切),白術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 證】

1、精神萎靡,面色黃暗,倦卧欲寐,畏寒,四肢冷,尤其是下半身、膝蓋以下冰冷,或發熱,或頭眩,或腹痛,或腹瀉,或心悸,或小便不利等;

2、脈微弱、沉伏、細弱;

【歸 經】本方證為少陰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遷延性感冒;

◎闌尾炎、慢性胃腸炎;

◎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

◎低血壓、胃下垂;

◎前列腺增生症、遺尿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風後遺症;

◎老年性瘙癢症;

◎過敏性腸癥候群;

◎坐骨神經痛;

◎慢性盆腔炎;

◎癔病性癱瘓;

◎術後尿閉症;

四逆湯

【條 文】

「353」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225」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

之。

【經典配方】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方 證】

精神萎靡、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脈沉微細弱。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陰和少陰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休克、低血壓;

◎急、慢性心衰;

◎急性胃腸炎;

◎風濕性心臟病;

◎慢性肝炎;

◎感冒;

◎復發性口瘡;

◎慢性咽炎;

◎慢性前列腺炎、縮陰症;

◎功能性子宮出血、鼻衄;

◎遺尿、遺精;

◎慢性腎炎;

麻黃附子細辛湯

【條 文】

「301」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經典配方】

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 證】

精神萎靡,全身倦怠感,極度惡寒,四肢冷,脈沉細者,舌質淡、苔白潤。

【歸 經】本方證為少陰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流行性感冒、老人或虛弱者的普通感冒;

◎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症;

◎暴盲、暴聾、暴啞失音、咽喉暴痛者;

◎過敏性鼻炎、上頜竇炎、支氣管哮喘、腺病毒肺炎;

◎三叉神經痛、偏頭痛、坐骨神經痛、牙痛、腎結石造成的腎絞痛等;

◎空調病;

◎低血壓症;

◎疲勞綜合症;

◎關節炎;

◎蕁麻疹;

◎嗜睡症;

溫經湯

【條 文】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經典配方】

吳茱萸三兩,當歸,芎䓖,芍葯各二兩,人參,桂枝,阿膠,牡丹去心,生薑,甘草各二兩,半夏半升,麥門冬一升,去心。

【方 證】

腹痛、下腹膨滿、下血、唇口乾燥、手掌煩熱、下半身寒冷、腹中無包塊者。月經不調、血色暗淡;自覺手足心熱而又惡風、自汗,午後有發熱感,或有頭痛、惡心。

【歸 經】本方證為厥陰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更年期綜合征;

◎子宮肌瘤、功能性子宮出血;

◎子宮發育不全;

◎痛經;

◎月經過多、閉經;

◎陰吹;

◎不孕症、習慣性流產;

◎子宮內膜異位症;

◎濕疹、凍瘡、進行性指掌角化症;

◎慢性盆腔炎;

◎睾丸冷痛、前列腺增生症;

◎老年性陰道炎、陰道瘙癢症;

當歸四逆湯

【條 文】

「351」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352」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經典配方】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葯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

【方 證】

手足厥寒,麻木,冷痛,脈細,腹痛,頭痛,或腰痛,腿痛,腳痛,舌淡苔白。

【歸 經】本方證為少陰、厥陰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雷諾氏病;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凍瘡;

◎紅斑性肢痛;

◎大動脈炎(無脈證);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血管神經性頭痛;

◎慢性蕁麻疹;

◎坐骨神經痛;

◎縮陰症;

◎子宮脫垂、子宮附件炎;

◎慢性腹膜炎;

◎精索靜脈曲張;

◎痛經;

理中湯(丸)

【條 文】

「159」傷寒,服湯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葯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經典配方】

人參三兩,白術三兩, 甘草三兩(炙), 乾薑三兩。

【方 證】

1、腹滿腹脹、嘔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慾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畏寒喜溫、精神萎靡、口不幹渴或口乾而不思飲;

3、舌質淡紅、苔白或厚、或膩、或滑。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陰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慢性胃腸炎、胃下垂、消化性潰瘍;

◎慢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

◎冠心病、心臟神經官能症;

◎食管不全麻痹;

◎妊娠惡阻、盆腔炎;

◎過敏性鼻炎;

◎月經過多、子宮出血;

◎口腔炎、舌炎;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小兒肺炎;

◎萎縮腎;

◎周期性嘔吐;

◎低血壓;

◎夜尿症;

小柴胡湯

【條 文】

「96」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經典配方】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甘草三兩

(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加 減】

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實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

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葯三兩。

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方 證】

1.胸脅苦滿或上腹部疼痛,或膽囊部明顯壓痛。

2.發熱或低熱持續,或呈寒熱往來樣。

3.心煩喜嘔,或嘔吐,口苦,默默不欲飲食。

4.脈弦,或弦細,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黃或黃白相兼,或淡黃,或黃膩。

【歸 經】本方證為太陽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急慢性肝炎、膽囊炎;

◎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

◎定時發作性疾病,如夜半咳嗽、子時哮喘、子時發熱、子午時牙痛、子午卯酉時胃痛、午時癱瘓等;

◎旋耳瘡(耳廓濕疹)、腮腺炎、鼓膜炎(暴聾)、化膿性

中耳炎、甲狀腺炎、睾丸炎;

◎神經性食慾缺乏症、心因性陽痿;

◎禿頭症;

◎汗出異常;

柴胡桂枝乾薑湯

【條 文】

「147」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經典配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栝樓根(天花粉)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

【方 證】

1.往來寒熱;

2.胸脅滿微結,或胸悶咳嗽,或胸骨痛;

3.大便不成形或腹瀉,食慾不振;

4.口乾、心煩、易驚胸腹動悸;

5.舌苔白厚或干膩;

【歸 經】本方證為厥陰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肺結核、肺炎、滲出性胸膜炎;

◎瘧疾;

◎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

◎過敏性結腸炎;

◎竇性心動過速、心臟瓣膜病;

◎更年期綜合征;

◎肩凝痛;

◎失眠;

半夏瀉心湯

【條 文】

「149」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葯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經典配方】

半夏半升(洗),黃芩、乾薑、人參、甘草(炙)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方 證】

1、上腹部滿悶不適,有輕度脹痛,但按之無抵抗感;

2、惡心、嘔吐、腹瀉、腹鳴等胃腸道症狀;

3、煩躁,內熱感,多夢或失眠;

4、舌苔薄膩或黃膩;

【歸 經】本方證為厥陰病證

【現代臨床應用】

◎急慢性淺表性胃炎;

◎胃十二指腸潰瘍;

◎口腔潰瘍;

◎腸易激綜合征;

◎失眠;

◎口臭症;

◎葯物的胃腸道反應;

◎急性胃腸炎;

『伍』 牡丹要怎麼加工

將剪下的牡丹根堆放1~2天,待失水稍變軟後,去掉須根,用手緊握鮮根,在一側用刀劃一刀,深達木部,然後抽出木心(俗稱抽筋),曬干後供葯用稱「丹皮」、「原丹皮」或「黑丹皮」,注意曬的時候趁其柔軟,把根條理直,在曬干過程中不能淋雨、接觸水分,因接觸水分再曬干會使丹皮發紅變質,影響葯材質量。若趁鮮用竹片或玻璃片颳去表皮,再用木棒輕輕把根捶破,抽出木心曬干,稱為「刮丹皮」。若根條較小,不易刮皮和抽心,可直接曬干,稱為「丹須」。牡丹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350千克,高產可達500千克,3千克鮮根能加工成1千克丹皮。丹皮加工過程中是否去心,有人從化學成分、含量及葯效學方面進行了比較。我國丹皮每年正常銷量約200多萬千克,木心佔全根重14.9%,每年有35萬千克以上的木心作為廢物棄去。研究表明,丹皮總灰分為4.5%,木心為1.6%;丹皮水提物為46.25%,全根為44.00%;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為4.20%,木心中為1.81%;根皮中芍葯甙的含量為1.57%,木心中為1.29%;葯效學實驗表明丹皮和木心均有顯著的抗炎降壓、促進血小板聚集及抗驚作用,但木心毒性卻遠遠小於丹皮,僅為丹皮的38.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牡丹去心入葯時有效成分含量提高,其他方面無明顯差異,所以說牡丹去心客觀上提高了葯材質量,並且已為中醫臨床所接受,但牡丹木心可綜合利用提取丹皮酚等,或可在成葯中使用。

『陸』 牡丹皮需要去芯嗎

丹皮不抽芯,中間是木質化的,丹皮才是葯材送電的心,沒有葯用價值。
去芯主要是為了能讓丹皮吃起來里外韌勁差不多,口感會好些。

1、丹皮也稱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行瘀的寬余搭功效。

2、由於丹皮慎拿的活血行瘀的功效,臨床常用於血瘀,經閉,痛經或淤血積聚,腹中包塊。也可以用於跌打損傷,血瘀作痛常和活血止痛的赤芍,乳毀搏香,沒葯等同用。

3、牡丹皮還用於腸癰,瘡癢紅腫。現代常用於高血壓病以及動脈硬化等。

『柒』 牡丹皮去心和不去心的差別

丹皮不抽芯,中間是木質化的,丹皮才是葯材送電的心,沒有葯用價值。《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葯用部分是牡丹的弊前態根皮,稱為丹皮,含有多種葯用成分,主要葯用部分是牡丹酚(C9H10O3),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葯甙,並含揮發性及植物甾醇等,以安徽銅陵鳳凰山生產的丹皮最佳,另有四川墊江、安徽亳州、山東菏澤等處多產丹皮。丹皮具有抗菌消炎、鎮靜鎮痛、降血壓、抗痙攣、悔如清熱化瘀等功效,還具有防腐功能,是名貴的中葯材。目前,應用丹皮已發明了幾十個處方,租源同時,牡丹皮的葯用研究在化學成分、葯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捌』 牡丹皮去心和不去心的差別

因為丹皮不抽芯,中間是木質化的,丹皮才是葯材送電的心,沒有葯用價值,所以要把心抽出去。

『玖』 傷寒論里牡丹去心是指牡丹皮嗎

是的,傷寒論里牡丹去心指的是洞塵告牡丹皮,它是納明一種常用葯材,有清熱化痰、解毒消腫的功效,兄蠢可以用於治療頭痛、濕疹等症狀。

熱點內容
江西花語薈 發布:2025-08-16 09:59:50 瀏覽:603
臨潼櫻花園 發布:2025-08-16 09:54:57 瀏覽:957
楊大個花卉 發布:2025-08-16 09:39:57 瀏覽:658
記憶草盆栽 發布:2025-08-16 09:39:13 瀏覽:955
天價字形盆景 發布:2025-08-16 09:28:47 瀏覽:33
綾月花語 發布:2025-08-16 09:28:06 瀏覽:367
天花花語 發布:2025-08-16 09:24:24 瀏覽:222
巴西地毯盆栽 發布:2025-08-16 09:23:51 瀏覽:432
盆栽大盆栽 發布:2025-08-16 09:23:42 瀏覽:146
松江花語 發布:2025-08-16 09:23:09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