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栽牡丹
㈠ 牡丹花的種植方法
牡丹盆栽
一、時間牡丹盆栽的適宜時間和大田分栽一致,菏澤、洛陽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過早栽植易於「秋發」,過晚根部生長緩慢,植株生長不旺,甚至翌年花後容易枯死。
二、方法牡丹在盆栽前,先將苗木挖出晾曬1~2天,使根失水變軟,便於修剪和栽植。栽植前,將花盆放在水池中吸足水分。栽植時,先在盆底排水孔墊一瓦片,防止漏土;再鋪上2~5厘米厚的小石子或廢棕繩等物,易於排水。栽植前還要對牡丹苗木進行整形修剪,使地上和地下部分均衡,造型美觀大方,便於栽培管理。首先剪去枯枝、敗葉和過長的根,並將根系放在1%的硫酸銅溶液中消毒5~10分鍾。然後,把苗木放在盆中央進行填土栽植,邊填土邊用手壓實,至距盆上沿3~5厘米時不再填土。盆栽後,盆面可配上太湖石、英石、筍石與牡丹株相依為伴,不僅增加盆栽牡丹的美觀,使盆面碧翠一片,生機盎然,還可起到保濕、隔溫作用。
三、管理(一)澆水。盆栽因其容量較小,裝土少,持水量有限,必須及時澆水,方能保持牡丹的正常需水量,栽好後應馬上澆透水1次,以後每隔3~4天澆水1次,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宜。若土壤過濕。易使枝葉徒長,長時間過濕或積水還會爛根。尤其夏秋季節,更應控制盆土的濕度,做到不幹不澆。過濕芽旺秋發,翌春不開花。(二)施肥。盆土養分有限,只有適時追肥,才能保證牡丹正常生長發育。追肥可以在翌年春季開始,將芝麻、花生、豆餅水泡經發酵後使用。施用時要對水,生長期每周施肥水1~2次。開花前和花期可每天澆1次。花謝後宜養花進行葉面噴肥,冬季休眠期可不追肥。
㈡ 牡丹花的栽培方法 如何栽培牡丹
1、種植牡丹之前要選擇合適的株苗,牡丹的品種也有很多,花型和花色各不相同,我們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和個人喜好來選苗株,一定要選擇植株健壯、根系發達的牡丹苗,這樣種植的成活率才更高,後期能養開花。
2、選擇疏鬆、透氣、肥沃的土壤,牡丹可以地栽和盆栽種植,盆栽的話要根據苗株大小配置合適的花盆,然後將土壤消毒,地栽時要翻鬆土壤並施肥。將牡丹花苗帶土球進行栽種,種好以後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細沙,然後澆透水一次,放置在陰涼處養護一段時間,度過緩苗期之後就可以正常養護了。
3、澆水要根據栽培土的濕度澆,見干見濕,不幹的時候不要澆水,澆水的時候不要漫灌,土壤里不能有積水。夏季溫度太高要在早上或傍晚澆水,不要在高溫時段澆水。根據生長情況進行施肥,肥料濃度不要太高,花期暫不施肥。
4、牡丹喜歡光照,尤其在花期的時候,我們要為它提供足夠的陽光照射,庭院里種植可以選擇在地勢高且向陽的地方栽種,盆栽牡丹要經常放在室外曬太陽。
5、牡丹花在開花期的適宜溫度為16-20℃,低溫不利於開花,所以要想讓牡丹正常開花,早春應該注意保暖,注意溫度的變化,不要讓花苗受凍。
㈢ 怎麼種牡丹
牡丹可以使用種子繁殖,牡丹種子可以在春天和秋天的時候播種,在每年的三月份到八月份左右都可以進行播種,在這個時間段內播種可以有效的提高牡丹種子的發芽率,而且生長的情況也是最好的。在播種牡丹種子之前,需要挑選質量非常好且顆粒飽滿的種子,這樣的種子可以有效的提高牡丹種子的發芽率。還需要挑選肥沃、濕潤和疏鬆且排水和透氣很好的地方播種,在這樣的地方播種可以有效的提高牡丹種子的存活率。還需要將牡丹種子放在四十度左右的溫水種子浸泡二十四小時左右,在浸泡完將牡丹種子撈出來擦乾後再進行播種。在播種牡丹種子的時候,需要將挑選好的土壤給整平和除去上面的雜草以顫虧及將肥料和土壤混合起來。然後再將牡丹種子播種在土壤里,在牡丹種子的表面覆蓋上一層薄薄的細沙,在澆上水分。在播種完牡丹種子之後,需要長時間澆水,讓土明閉壤保持濕潤,使牡丹種子可以更好更快的成長和發茄槐神芽。
㈣ 如何栽培牡丹
學名:PaeoniaSuffruticosa,
科屬:芍葯科、芍葯屬
觀賞特性:
牡丹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園、橢園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cm,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G2~5:1:2~5,花徑10~30cm;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cm,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cm,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cm,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卧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cm,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cm。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cm,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cm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cm。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cm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面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葯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丹皮質量、產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葯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cm,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乾枯回縮一段。著生在乾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櫱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大體上有以下兩種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著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焰」、「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cm以上,寬25cm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cm,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cm,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中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cm,短者不過10cm;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
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著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里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兒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觀賞特性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近幾年來,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後,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台閣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樓子台閣型。
生態習性:
牡丹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生育與其周圍環境條件相統一的習性。
1.中國牡丹屬於典型的溫帶樹種。
它們都集中地分布在我國西南部高山與中北部黃土高原和丘陵地帶。盡管西南部地區位於暖溫帶至亞熱帶的氣候帶內,但是,這里的牡丹卻都生長在海拔2500m以上的山地,與分布在我國中北部的牡丹一樣,都是長久地生長在溫帶型的環境中。因此,它們都適應於溫帶的氣候特點,並形成了喜歡溫和涼爽,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宜高燥懼濕熱;喜陽光稍耐半陰的共同生態習性。
2.中國牡丹栽培品種既有典型的生態習性,又有廣泛的生態適應性。
雖然它們的原種分布既集中又相鄰並多有重疊,然而由於種源不同,所在地的海拔高度不同以及具體土地環境條件不同等等,從而形成了難適應不同生態環境條件的不同品種群,並使它們具備了各自典型的生態習性。
中國牡丹野生種群除了具前述共同的生態習性之外,種群間還存在有兩類不同的生態型。一類是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下,年降雨量約1000mm之內,絕對最高溫度大於30℃,絕對最低溫度高於~19m℃生境條件下的矮牡丹、紫斑牡丹以及楊山牡丹(分布在較高緯度內),它們之間具有較近的生態習性,以更喜歡冷涼和乾燥的氣候為突出特點,耐寒性和耐旱性均強,對夏季和炎熱也有一定的忍耐性;另一類則是分布在海拔約2000m以上,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絕對最高溫度小於30℃,絕對最低溫度低於~10℃生境條件下的紫牡丹、黃牡丹、大花黃牡丹以及四川牡丹等,其彼此間生態習性相似,與前者相比,更喜歡比較溫暖、濕潤的氣候,而耐寒性、耐旱性以及夏季炎熱的忍耐性均較差。
中國牡丹栽培品種不僅保留有其原種新本的習性,而且在長期自然雜交和人工栽培選育下,獲得了更加廣泛的生態型的品種群。它們要求各自最適宜的生境條件,表現了各自突出的生態習性。如中原品種群,由其栽培中心地的菏澤、洛陽及北京的主要氣象因子中可以得知:這一地區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冬季則寒冷晴燥,具暖溫帶氣候特點,由此也形成了中原品種群性喜溫和,具一定耐寒性、忌酷熱,宜高燥懼濕澇的典型生態型的品種群。西北品種群由其主產地的氣象因子中也可以明顯看出,該品種群具較強的適應性,與中原品種群相比,它們更喜歡冷涼,更耐寒耐旱,可列為冷涼型品種群。而江南品種群,因其主產地的寧國和銅陵,都地處皖南的低山丘陵地帶,屬於亞熱帶氣候,冬季較溫暖濕潤,夏季高溫多濕,空氣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生長在當地的牡丹都很健壯繁茂、花朵艷麗、花期早、枯葉晚,說明該品種群更喜歡相對溫暖濕潤的氣修,能耐高溫多濕,具備高溫多濕生態型的特點。西南品種群,目前品種數量雖不多,親緣關系也不十分清楚,但品種習性頗有特色,即耐寒性不強,懼夏季炎熱和強光照射,要求空氣濕度高,喜歡更疏鬆並呈微酸性的土壤。這是它們長期適應其主產地四川彭州地區和雲南麗江等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溫暖濕潤生境條件的結果,當屬於高山溫暖多濕生態型的品種群。
綜前所述,可知影響中國牡丹正常生長發育的主導因子應當是溫度和濕度(主要為空氣濕度),不同的種和品種群對它們的反應都比較敏感,都有其適應的范圍,超出此范圍時,生長發育便會受到影響,如西南品種群向中原地區引種,常因夏季炎熱,能開花。又如中原品種群內許多品種向青海與黑龍江北部地區引種,常因冬季溫度過低,無法自然露地越冬或地上部分枯死而呈宿根狀態,因此必須保護越冬才能正常生長;而向江南地區引種,又因高溫多濕,致使生長發育不良,但某些品種卻能適應並正常開花。這說明,同一品種群的不同品種間對同一生態因子的反應與適應程度也不相同。
中國牡丹各品種群對光因子與土壤條件的要求均不甚嚴,並有較強的適應性。絕大多數品種喜歡陽光充足,稍耐半陰,如在花期有側方遮蔭,開花效果更好,花期亦可適當延長,特別是對一些不耐日曬的品種更是必要。西南品種群向北方地區引種栽培時,亦有較強的適應性。
繁殖與栽培:
繁殖:
時間在9月下旬(秋分)到10月上旬(寒露)。將4~~~5年生母株全株掘出(注意保持根系完整)。去掉根部附土,然後按生長紋理,順其長勢,用雙手掰開,或用刀劈開,一分為二。生長勢強,枝條多的可分為三或四苗。每株苗要有一個以上的枝條和部分根系。
1.接法:
牡丹可以掘出嫁接,也可就地居接,時間在9月上旬(白露)至10月上旬(寒露)。砧木為芍葯根或2~3年生實生牡丹苗。以長15cm以上,直徑1.5~3cm為宜,接穗用當年生壯枝,長6~10cm,帶有健壯頂芽和1~2個側芽。也可用只有飽滿側芽的枝條。嫁接用嵌接法,先將接穗下部削成長2.5~3cm的楔形,再把根砧頂端削平,削一側面由上向下縱切一條長2.5~3cm的裂縫,把接穗插入,使兩者的形成層對准密接,用麻皮或塑料薄膜綁緊,再用濕泥塗抹介面,稍陰干後栽植。栽時介面要低於地面2~3cm,並培10cm高土堆保護越冬。
2.播種法:
牡丹為異花授粉植物,實生苗易有變異。因此播種一般用於新品種選育和繁殖砧木。種子要在八、九月成熟,種皮完全變黑時採收。采後攤放在通風處乾燥,8月下旬到9月下旬播種。充分老熟和前一年採收的種子出苗率很低,一般不要採用。播種前用70℃濕水浸種24~30小時,視播種量可用盆播、箱播或露地播。
播種前要施足基肥,深翻整地耙平後用畦,按行距30~40cm開深2cm左右的播種溝,溝內每隔3~5cm播種一粒。也可直接在大田按行距50cm,開寬10cm,深2cm的播種溝,在溝內兩側每隔4~5cm播種一粒,成雙行,播後復土2~3cm,再用細土培高10cm的土梗保墒。
牡丹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播種後,當年只生根而不發芽。翌年三月中旬(春分前)扒去土埂,以利幼苗出土。生長2~3年進行苗木移栽,按行距50cm,株距30cm分栽,一般再經2~3年培養,就能開花。
栽培管理:
牡丹要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以表土為壤土,底土為砂壤土,PH值7左右最相宜。低窪地,粘重土和鹽鹼土均不適於栽植牡丹。
栽前半月,要先施有機肥,深耕耙平。9月上旬(秋分)至10月上旬(寒露)為適栽期,栽植可按株行距各80cm定點刨穴;也可築面寬60cm,埂寬20的畦,花株中間按畦距80cm定點栽植。每畝約栽一千株。觀賞用適當增大株行距。根據木大小刨寬20~50cm見方,深40cm的栽植穴。栽植觀賞用苗木可適當保留花芽,栽植繁殖用的分株苗,可保留基部腋芽或土芽,將上部枝條剪去。栽植前苗木用500倍多菌靈或瑞枯霉葯液浸泡半小時,向上輕提苗木,稍向左右搖動,再將土填平,用木棍搗實。栽植深度以根頸深於地面2~3cm為宜。過淺不利生根成活,過深成活後生長不旺。土壤乾旱時,栽後立即澆水,待水滲下後,封土堆保護苗木越冬。第二年早春隨著鬆土將土堆扒去一半,任其自然生長出土。為防治地下病蟲,可結合栽植,施入辛硫磷殺蟲劑和澆灌多菌靈、瑞枯霉等殺菌劑。
1.施肥、鬆土、澆水:
施肥一般從栽後第二年開始,每年施三次。第一次在開花前15~20天,第二次在花謝後半月,第三次在秋後封凍前。肥料種類以腐熟的有機肥如堆肥、大糞肥、豆餅、油渣等為主,適當摻施復合肥。方法用全園普施或株施。普施時先將肥料均勻撒於地里,一般畝施堆肥五、六千斤或餅肥三百斤左右,然後用鋤鬆土。株施即將肥料撒於植株四周,然後鬆土;或在牡丹兩側20~30cm處,開深10~12cm的穴施入腐熟的豆餅或油渣。3~4年生牡丹株施2~3兩,施後復土。
鬆土除草:一般開花前進行二、三次,謝花後每月一、二次。下雨後待土壤略干即鋤地鬆土。鋤地深度5~10cm,再深易傷根系。為了保墒宜稍深鋤,為排濕可淺鋤。
2.整枝、拿芽、摘蕾:
整枝拿芽又稱定股拿芽,其目的是通過去掉冗枝廢芽,使植株保持一定的株形和枝條,使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平衡,集中養分供應開花和長根。定股是根據用途確定留枝數量,高低位置和分布方向。繁殖用的多留,觀賞用的少留,兩者兼顧的可留5~8個。拿芽是剝去從根頸和枝條上發出的無用芽。牡丹分栽後第一年任其生長。到第二年三月下旬(春分)至四月上旬(清明)選留生長健壯、分布勻稱的枝條5~8個,其餘枝條全部剪除。再撥開根際土壤,除因預留枝數不夠,要留作補充的外,其餘萌發的新枝、新芽,都從基部除去。
為了集中養分供應開花和促使生長健壯,當年生栽植苗保留一、二朵花觀賞,將多餘的花蕾摘除。若生長弱時,可將花苗全部摘去。葯用栽培的,可於春季及早摘除花蕾促使長根。
病蟲害:
牡丹的主要病蟲害有葉斑病。可從五月中旬開始,每隔15~20天,噴布一次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0~600倍多菌靈防治。秋後清理田園,剪除和摘拾枯枝落葉集中燒毀,可減輕來年病蟲害的發生。主要蟲害有中華鋸花天牛和蠐螬等地下害蟲。中華鋸花天牛以幼蟲在根部越冬,可在五、六月間用細鐵棍在牡丹根部附近土壤中打2~3個(在植株兩側或呈三角形)深20cm小孔,每個孔內投入一片磷化鋁,隨即踩實土孔,熏蒸葯殺。防治蠐螬可在栽植穴內施毒餌,或用2000倍辛磷葯液澆灌根部葯殺。
園林用途:
牡丹在園林綠化中,無論孤植、叢植、片植,都很適宜。在較小型的古典園林或居民院落,可選景點突出的位置,築以牡丹台進行台植。花台不宜過高,以50~70cm為宜。
在文化休息公園可以開辟牡丹花壇,收集較多品種,進行合理配置,以提高觀賞價值。由於牡丹有喜燥惡濕的特性,應適當提高花壇的標高,以利排水。花壇面積以1000~3000平方米為宜。
在大型公園或風景名勝區,可建立牡丹專類園。
牡丹盆栽應用更為靈活方便,可以在室內舉辦牡丹品種展覽,也可在園林中的主要景點擺放,還可成為居民室內或陽台上的飾物。
㈤ 牡丹花如何種植
種植 牡丹花 的種子可以在8月份採收,晾乾之後保存到來年春天再種植,種植之前除去干癟的種子,把種子放在水裡面浸泡,軟化山沖表皮。土壤選擇疏鬆、肥沃和透氣性良好的類型,種植下去之後澆水,讓土壤處於濕潤的狀態,細心養護。
如何腔唯舉種植 牡丹 花
1、選擇種子
牡丹花的種子可以在8月份採收,晾乾之後保存起來,等到來年的春天就可以種植了,種植之前先要把干癟的種子挑選出來扔掉,這種種子是不會發芽的,種植之前先把種子放在水裡面浸泡一會,等種子表皮軟化之後再播種。
2、土盆准備
種植牡丹花使用比較透氣的花盆比較好,可以選用陶盆或者瓦盆。牡丹花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環境裡面,土壤不可太過於粘重,這樣不利於種子吸收營養,進而導致生根發芽率低。
3、種植養護
把牡丹花種子放在土壤上面,用一層薄伍碧土覆蓋住,之後澆水,讓土壤保持在濕潤的狀態。然後放在通風透氣的環境中養護,很快就能發芽,剛發芽的牡丹花不能受到強光照射,等到牡丹花幼苗長出幾片小葉來再正常養護。
㈥ 如何種植牡丹花
1、濕度不能給太大
大部分花卉植物都是喜歡濕潤的環境,而牡丹就不一樣了,它喜歡乾燥的環境,空氣濕度太大的話,會影響生長。尤其是開花以後,如果還給牡丹花噴水的話,就會大大的縮短花期,導致花早早就凋謝了。
2、澆水不能太過頻繁
牡丹花的根系的肉質根系,非常怕積水。它有非常強的耐旱能力,所以大銀澆水不要太頻繁,寧願盆土偏干,也不要讓盆土長時間積水。只要盆土一積水,長時間不幹,根系就會出現腐爛。您可以通過看葉子來判斷,如果葉子稍微打蔫了,說明土壤幹得差不多了,您就可以直接給它澆透水。實在不知道如何判斷的話,就等比較多葉子打蔫了以後再澆橡槐透水。澆水以後,基本一天就能夠恢復狀態。當然,不能太過乾燥,長時間缺水,會導致根系乾枯死掉,影響生長。
3、光照不能太強
牡丹花跟月季花不一樣,承受不住烈日的直接照射。牡丹花在5月開花,這個時候,您滾如宴只需要把它放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下養護就行了。夏季一定要進行遮陰,這樣才能夠安全度過夏季。到了冬季和春季,就可以讓它多曬太陽,能夠促進生長,促進開花。牡丹花就是既怕烈日,又需要充足的陽光。
4、溫度不能太高
牡丹花是非常耐寒的花卉植物,在0度以下都能夠存活。但是它非常怕熱,只要在30度以上,就會進去休眠期。它適宜在15~25度的環境生長。而且牡丹花要開花,需要經過低溫處理,在10度以下呆上2~3個月,才能夠促進花芽分化。所以,在南方地區,牡丹花是比較難開花的。
㈦ 牡丹花怎麼種植方法
1.牡丹種植技術 是牡丹性"宜涼畏熱,喜燥惡濕",且喜肥,不耐酸鹼土壤。牡丹栽植應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在背風向陽,不易積水的地方。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植。
2.牡丹栽植應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在背風向陽,不易積水的地方,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植。栽植深度以根、莖交接處齊土面為宜,栽植坑的大小以根能伸展為度,坑內留些細土攏成小墩,使根在土壤上坐定,理順根系,然後復土,踏實,澆二、三次透水,株行距以50X50(cm)為宜。
3.如果是新植株的話,剛開始養殖的半年內不要施肥,避免肥害。在花開前後,可以分別施一次稀釋過的有機肥補充養料。入冬前再加一次為過冬做准備,一般每盆可以施用雞糞、餅肥等有機肥500~750克。牡丹花基本是遵循「干則澆透」的澆水原則,天氣炎熱可以適當多澆水,溫度低時一兩周澆水一次也就夠了,保持土壤微干。
㈧ 牡丹花的種植方法
種植 牡丹花 可以採取播種的方法,在每年的8-10月份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將其浸泡在溫水中,等待兩天後取出,然後裹上草木灰,播撒在肥沃疏鬆的土壤中,栽種後要在 牡丹 花種子上方覆蓋一層保鮮膜,讓種子盡快的發芽。
牡丹花怎麼種植
1、種子選擇
種植經過浸泡催芽的種子時,可以拌入草木灰,然後將其播種在疏鬆透氣的土壤中,播種完成後可以為牡丹花種子澆灌一次水分,並向土壤表面蓋上一層保鮮膜,有助於保暖,還能減少水分的揮發,使牡丹花種子更快的發芽。
㈨ 牡丹種植方法如何種植牡丹
1、牡丹種子在8月份開始成熟,這時要立即採下沙藏,避免干縮,然後放於低溫處進行保存。瞎頃可將種子用1%的赤黴素處理48小時,或5℃左右的低溫以解除下胚軸休眠,播種後第二年春幼苗即可萌發。
2、牡丹性喜溫暖涼爽、乾燥且陽光充足的環境,喜光的同時也耐半陰,耐寒,耐弱鹼。但忌積水,怕高溫,尤其夏日要避免烈日直射。牡丹比較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7-20℃,溫度超過25℃就會進入休眠狀態。
3、牡丹適宜在疏鬆肥沃、向陽乾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游鍵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植。牡丹的播種以3-4厘米為佳,播種後將其覆上土壤,並與地面持平,再輕輕將土壤規整平實,一次性澆透水。冬季要注意保溫、保墒,要在其上覆蓋穀草、樹葉、馬糞等物,或用地膜蓋好。
4、盆栽時,可先在花盆底部鋪一層3-5厘米厚的粗砂或小石子,這樣會有助於排水。盆土選用黃砂土和餅肥摻雜的混合土壤,或是採用腐熟廄肥、園土、粗砂並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將土壤填好後,要用手壓實。
5、牡丹不能有積水,忌種植於低窪積水處,在雨後要及時清除盆內積水。牡丹雖耐旱,但也應保持土壤濕潤為宜,澆水要視季節情況而定。
6、牡丹栽種後,第二年春開始萌芽,幼苗露出地表後,會生出小葉,有的可能只有一片,但是有的可以生出2-3片葉子。當牡丹進入生長期時,要注意清除雜草,是否有病蟲害的發生。但神神巧用種子進行播種,通常5-6年才會開花。
㈩ 牡丹花怎樣種植
種植牡丹花一般是在9~10月份,先修剪牡丹苗根繫上的枯根爛根,然後將其放在多菌靈溶液中浸泡消毒,再栽種到排水透氣的沙質土壤中即可。知道了牡丹花怎樣種植,再加上合理養護,第二年就能開出花朵了。
1、種植時間
先在花盆底層鋪上一層土,然後將處理好的牡丹苗放在花盆的正中間,再慢慢的填入土壤,一邊加土一邊抖動花盆,減少土壤之間的空隙,讓土質變得更加的緊致。填完土後,澆上一次透水,讓根系和土壤更好的結合在一起。
6、養護服盆
栽種完畢後,將盆栽先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服盆,期間不可以接受陽光的暴曬,等到植株開始有生長的跡象了,再將其移到陽光下進行正常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