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加丁香
Ⅰ 「涼開三寶」指什麼它們的功用、特點及主治證候有何區別
安宮牛黃丸,紫雪和至寶丹。
氏耐安宮牛黃丸
組成
牛黃、鬱金、犀角、黃芩、黃連、雄黃、梔子、硃砂各30克,冰片、麝香各 7.5克,珍珠15克,金箔為衣。
功能
方中以牛黃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熄風止痙;犀角咸寒,清營涼血,安神定驚;麝香殲閉春芳香,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共為主葯。輔以黃芩、黃連、梔子苦寒泄降,瀉火解毒以助牛黃、犀角清泄心包之熱;雄黃解毒豁痰;冰片、鬱金通竅醒神,化痰開郁;硃砂、珍珠、態知金箔清心鎮靜安神,熄風止痙定驚,共為佐使葯。諸葯合用共收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之效,為治療高熱神昏、中風痰迷的要葯。
紫雪
〖組成〗 石膏 寒水石 滑石 磁石 各三斤 水牛角 濃縮粉 羚羊角屑 沉香 青木香 各五兩
玄參 升麻 各一斤 甘草 炙,八兩 丁香 一兩 芒硝 制,十斤 硝石 精製,四升 麝香 五分
硃砂 三兩 黃金 一百兩
〖功用〗 清熱開竅,熄風止痙。
至寶丹
〖組成〗 水牛角 濃縮粉 硃砂 研飛 雄黃 研飛 生玳瑁屑 研 琥珀 研,各一兩 麝香 研 龍腦 研,各一分 金箔 半入葯,半為衣 銀箔 研,各五十片 牛黃 研,半兩 安息香 一兩半,為末,以無灰酒攪澄飛過,濾去沙土,約得凈數一兩,慢火熬成膏
〖主治〗 痰熱內閉心包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紅苔黃垢膩,脈滑數,以及中風、中暑、小兒驚厥屬於痰熱內閉者。
〖功用〗 清熱開竅,化濁解毒。
【異同】:三方均有清熱開竅之功,均可治療熱閉心包之症。但安宮牛黃丸長於清熱解毒,適用於熱盛之證;至寶丹長於開竅醒神,化濁辟穢,適用於痰濁偏盛、神昏較重之證;紫雪清熱解毒之力不及安宮牛黃丸,開竅之力遜於至寶丹,但長於熄風止痙,故對熱閉心包及熱盛動風,神昏而有痙厥者,較為適合。
Ⅱ 安宮牛黃丸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沒有什麼。 硬要說的話。就別服用丁香。因為安宮牛黃丸裡面有鬱金。
Ⅲ 小牛黃丸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審視瑤函》卷四方之小牛黃丸
- 4.1 處方
- 4.2 製法
- 4.3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 4.4 功能主治
- 5 《醫宗說約》卷五方之小牛黃丸
- 5.1 方名
- 5.2 小牛黃丸的別名
- 5.3 組成
- 5.4 功效主治
- 5.5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 5.6 制備方法
- 5.7 附註
- 6 《攝生秘剖》卷三方之小牛黃丸
- 6.1 方名
- 6.2 組成
- 6.3 功能主治
- 6.4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 6.5 制備方法
- 7 《得效》卷十九方之小牛黃丸
- 7.1 方名
- 7.2 組成
- 7.3 功能主治
- 7.4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 7.5 制備方法
- 8 《活幼口議》卷二十方之小牛黃丸
- 8.1 方名
- 8.2 組成
- 8.3 功能主治
- 8.4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 8.5 制備方法
- 8.6 附註
- 9 《一盤珠》卷八方之小牛黃丸
- 9.1 方名
- 9.2 組成
- 9.3 功能主治
- 9.4 制備方法
- 9.5 附註
- 10 《醫部全錄》卷四三二方之小牛黃丸
- 10.1 方名
- 10.2 組成
- 10.3 功能主治
- 10.4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 10.5 制備方法
- 10.6 附註
- 11 參考資料
- 附:
- 1 古籍中的小牛黃丸
1 拼音
xiǎo niú huáng wán
2 英文參考
Small Calculi Bovis Pill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小牛黃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七首。
4 《審視瑤函》卷四方之談答小牛黃丸
4.1 處方
牛黃、珍珠、硃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沒葯(去油)、沉香、雄黃、人參各一錢,琥珀八分,麝香三分,煅鍾乳石一錢半,白芷、當歸尾各二錢半[1]。
4.2 製法
上葯為末,老米飯為丸,粟米大[1]。
4.3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分,空腹、臨卧用土茯苓煎湯送下[1]。
4.4 功能主治
《審視瑤函》卷四方之小牛黃丸主治眼病,目眥生瘡,流出濃汁,其色黃赤,目脹痛甚,及惡毒瘡漏等症[1]。
5 《醫宗說約》卷五方之小牛黃丸
5.1 方名
小牛黃丸
5.2 小牛黃丸的別名
牛黃丸
5.3 組成
黑丑(研末)7錢5分,白丑(研末)7錢5分,大黃1兩5錢,膽星5錢,枳實(炒)5錢,半夏(薑汁炒)5錢,牙皂3錢。
5.4 功效主治
《醫宗說約》卷五方之小牛黃丸功在消痰逐積,追蟲消食,清熱定驚,除膨消脹。主治大便不通,按腹中便痛;急驚、痢疾初起。急驚風,因痰盛所致。
5.5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周歲者1丸,3周歲者2丸,生薑湯化下。追蟲,糖水送下。
5.6 制橘侍行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丸重1錢2分。
5.7 附註
牛黃丸(《金鑒》卷五十一)。本方名小牛黃丸,但方中無牛黃。疑脫。
6 《攝生秘剖》卷三方之小牛黃丸
6.1 方名
小牛黃丸
6.2 組成
牛黃1錢,珍珠1錢,琥珀8分(要真正者),硃砂1錢(要透明者),雄黃1錢(要透明者),滴乳石1錢(真者,煅),乳香1錢(去油),沒葯1錢(去油),母丁香1錢,沉香1錢,麝香3分,當歸尾2錢5分,白芷梢1錢5分,人參1錢。
6.3 功能主治
《攝生秘剖》卷三方之小牛黃丸主治楊梅結毒,惡瘡惡漏。一切眼漏,及諸惡毒瘡。
6.4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淡淡土茯苓湯送下,空心並晚各1服。
6.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老米飯為丸,如粟米大。
7 《得效》卷十九方之小牛黃丸
7.1 方名
小牛黃丸
7.2 組成
玄參4兩,荊芥穗4兩,苦參半斤,大川烏1兩圓嘩,宣連1兩,真牛黃2錢。
7.3 功能主治
《得效》卷十九方之小牛黃丸主治心肺積熱,腎臟風毒,攻於皮膚,時生疥癩,瘙癢難忍,時出黃水,及大風手足壞爛,眉毛脫落,一切風疾。
7.4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熟水或茶清送下。一方加麻黃、防風、皂角末為膏,入煉熟蜜為丸。
7.5 制備方法
上為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8 《活幼口議》卷二十方之小牛黃丸
8.1 方名
小牛黃丸
8.2 組成
干葛(截,炒,取末)1兩,甘草(炙)1錢,黃芩(去心與浮皮)1分,防風半兩,麝半字,山梔子半兩(去皮,取仁)。
8.3 功能主治
《活幼口議》卷二十方之小牛黃丸主治小兒膈熱,痰涎稠盛,心神不寧,睡不安穩,煩躁怔忪,四體作熱;驚風痰熱。
8.4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常服薄荷湯化下。
8.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加麝香和勻,煉蜜為丸,如皂子大。
8.6 附註
本方名小牛黃丸,但方中無牛黃,疑脫。
9 《一盤珠》卷八方之小牛黃丸
9.1 方名
小牛黃丸
9.2 組成
熟大黃5錢,川鬱金5錢,膽星5錢,檳榔5錢,川厚朴5錢,甘草3錢,廣木香3錢(不見火),川連(酒炒)3錢。
9.3 功能主治
《一盤珠》卷八方之小牛黃丸主治小兒諸般積熱。
9.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薄荷湯灑水為丸,每丸重5分。
9.5 附註
本方名小牛黃丸,但方中無牛黃,疑脫。
10 《醫部全錄》卷四三二方之小牛黃丸
10.1 方名
小牛黃丸
10.2 組成
膽星1兩,硃砂1兩,巴霜5錢。
10.3 功能主治
《醫部全錄》卷四三二方之小牛黃丸主治急驚風,痰盛。
10.4 小牛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
10.5 制備方法
麵糊同牙皂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10.6 附註
Ⅳ 牛黃解毒丸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同仁堂 牛黃解毒丸會員價:¥5.50 很多人上火都會選購一些清熱解毒的葯物自行治療,其中牛黃解毒丸就是最受歡迎的一款葯物,那呢? 牛黃解毒丸主要成分是人工牛黃、雄黃、石膏、冰片、大黃、黃芩、桔梗、甘草。輔料為蜂蜜好仔。可以苦寒辛涼,清熱解毒。用於頭暈目赤,咽乾咳嗽,風火牙痛,大便秘結,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孕婦禁用。 雌黃體外試驗對常見化膿性球菌, 腸道致病菌,人型、牛型結核桿菌, 恥垢桿菌及堇色毛菌等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大黃苦寒沉降,清熱解毒,瀉火通便,開邪熱下泄之途;硃砂甘寒質重,鎮心清火,清熱解毒;冰片辛苦微寒,清熱止痛,防腐止癢;白芍苦酸,微寒,養血斂陰,平抑肝陽,柔肝緩急;山葯甘平而能益氣養陰;薄荷腦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雄黃辛苦溫,攻毒殺蟲,祛風定驚;麝香具開通走竄之性,活血散結,消腫止痛;丁香、肉桂子辛溫,用為反佐,共為佐葯 冰片可用於用於閉證神昏、用於目赤腫痛,喉痹口瘡、用於瘡瘍腫痛,潰後不斂等。 黃芩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友李汪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牛黃解毒丸,是有八百年歷史的名葯。牛黃解毒片系由牛黃解毒丸改變劑型研製而成,是很多家庭常擾含備的「祛火葯」。但牛黃解毒丸也不能多吃,用葯需謹慎,切勿濫用。 康愛多網上葯店致力為老百姓提高用葯水平、降低用葯費用,為病患朋友提供廠家直供、低價,絕對正品的優質葯品。
Ⅳ 梅毒驗方秘方,中醫偏方有用嗎
[通治方]陳實功:解毒天行冊漿散,治楊梅瘡不問新久,遍身潰爛及筋骨作痛者。
天花粉6克 防己 防風 皂角針 白蘚皮 連翹 川芎 當歸 風籐 木瓜 金銀花 蟬蛻 薏苡仁各3克 甘草1.5克 土茯苓60克
水2鍾,煎8分,臨服入酒1杯,量病上下服之。下部加牛膝。
--《外科正宗》卷三
張錫純:洗髓丹,治楊梅瘡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頂,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無論陳新、輕劇,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間瘡痂即脫落。
凈輕粉6克(炒至光色減去三分之二,研細,火候宜中) 凈紅粉3克(研細,須多帶紫黑片者用之方有效驗) 露蜂房(如拳大者)1個(大者可用一半,小者可用2個,炮至半黑半黃色,研細,炮時須用物按之著鍋) 核桃10個(去皮搗碎,炮至半黑半黃色,研細,紙包數層,壓去其油)
上諸葯用棗肉為丸,黃豆粒大,曬乾,分3次服之,用之未有不應手奏效者。愚在軍中時,用此方治癒軍官兵士不勝計。服時須清晨空心,開水送下,至午後方可飲食。忌腥半月。服後,口含柳棍,有痰涎即吐出,愈多吐愈好。睡時將柳棍橫含,兩端各系一繩,兩繩之端結於腦後,防睡著掉落。又須將柳棍勤換,即將葯服完仍須如此,必待不吐痰涎時,方可不含柳棍。其葯日服1次,若惡心太甚者,可間日l服。服葯之後,其牙齦必腫,間有爛者,因毒涎皆從此出故也。然內毒既清,外證不治自愈,或用甘草、硼砂、金銀花熬水漱之亦可。
--《衷中參西》上冊
[辨證方]
1、熱 證
龔自璋:治楊梅結毒。
土茯苓15克 銀花3克 花粉4.5克 蜈蚣3條(去足) 地丁3克 蒲公英3克 蔞仁4.5克 穿山甲(炒)3片 全蠍3個(茶洗) 天蟲(炒)4.5克 芒硝15克 蟬蛻4.5克 土木鱉1.5克(去殼,切片) 生大黃15克 生甘草1.5克 大斑蝥1.5克(去頭翅,糯米拌炒) 老薑3片
上以河水3碗,煎至碗半,濾出,露l宿,去腳取清者,空心溫服。臨時將口咬蘆管,使火毒從上出而解。大便瀉數次之後,以豬肉好酒啖之。瀉止瘡瘥再服後方。
槐花120克 川萆薢120克 白葯皮90克 蒼耳子60克 甘草30克 連翹60克 地膚子60克 胡麻仁60克 金銀花90克
共炒磨末,和蜜為丸,如桐子大。早晚以土茯苓15克煎湯吞9克。忌食茶。
--《家用良方》卷五
龔自璋:搜風解毒湯,治楊梅瘡成結毒,筋骨疼痛。
土茯苓30克 白蘚皮15克 金銀花15克 薏苡仁15克 防風15克 木通15克 木瓜15克 皂角子12克
用水煎,1日3服。
氣虛弱加人參3克,血虛加當歸10克。忌食牛、羊、雞、鵝等發物,並肉、魚、茶、燒酒,禁房事。
--《家用良方》卷五
2、虛 證
陶承熹:楊梅陰毒方。
生地 當歸 銀花 甘草節各30克
另用土茯苓1000克,捶碎入無灰酒5000克浸一宿,再入豬胰子2個,去筋膜凈,砂鍋煮至4大碗,去渣,入前葯同煮至2碗服之。忌食鹽、忌鐵。至重者2服痊癒。
--《惠直堂經驗方》卷三
繆仲淳:治霉瘡。
豬胰脂60克 金銀花6克 皂角刺3克 芭蕉根30克 雪裡紅15克 五加皮6克 土茯苓(白色者)60克 皂莢子7粒(打碎) 獨核肥皂仁7粒(切片) 白僵蠶(炙)2克 木瓜3克 白葬皮3克 蟬蛻3克
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15克、甘草節6克、綿黃芪9克、懷生地6克、人參6克;久不愈,加胡黃連9克、胡麻仁6克、全蠍7枚。水3大碗,煎1碗,不拘時,飢則服。
--《廣筆記》卷三
3、實 證
; 龔廷賢:西聖復煎丸乃扶溝寶林憎傳,治楊梅瘡後,腫塊經年,破而難愈,以至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乳香 沒葯 兒茶 丁香(焙)各30克 阿魏 白花蛇 血竭各12克(俱為末) 白面(炒)500克 蜂蜜(煉熟)180克 香油120克(煎熟) 棗肉(水煮去皮核)500克
上共一處為末,搗干餘下,丸如彈子大。每用l丸,土茯苓120克;水帶帶族4碗煎至2碗,蠢弊入丸煎化,去渣溫服。
--《萬病回春》卷八
萬潛齋:外治楊梅瘡法。
銅綠 膽礬各15克 輕粉 石膏各30克
共研極細末,磁罐收貯,濕疹干摻,干瘡豬膽汁調點,1日點3次自愈。
--《壽世新編》
陶承熹:闞家丸,治楊梅結毒,誤服輕粉毒發,久爛不痊。
槐蕊9克(微炒) 輕粉3.6克 當歸須4.5克 白芷3克 牛黃1.5克 丁香 乳香 頂紅硃砂 沒葯各3克 珠子l.5克 雄黃3克
陳蜜丸,綠豆大。每服7丸,日服4次,土茯苓湯下。
--《惠直堂經驗方》卷三
陳實功:結毒靈葯方,治楊梅結毒,腐爛作臭,或咽喉、唇、鼻腐壞日甚者並效。
水銀30克 硃砂 硫黃 雄黃各90克
共研細,入陽城罐內,泥固鐵盞梁兜固緊封口,點3香為度,用水擦盞內,火畢,次日取出盞底靈葯,約有45~48克。治尋常腐爛之症,靈葯15克,輕粉15克,和勻碾細,小罐盛貯,紗封罐口,臨用甘草場洗凈患上,將罐倒懸,紗眼內篩葯患上,用後單油膏葯蓋之,1日1換有效。男子、婦人咽爛者,靈葯3克加入人中白0.6克研細吹之,日用3次,內服不二散,其疼即止,隨可飲食。
--《外科正宗》卷三
陳復正:梅瘡點葯。
杏仁30克,熱湯泡去皮,以棉紙包之,木棰緩緩捶去油,此物極難得干,必數十換紙,方得油凈,以成白粉為度,謂之杏霜。每杏霜3克,加入真輕粉2.4克,明雄0.3克,共研勻,先以槐花煎濃湯,將瘡洗凈,瘡濕則以葯干搽之,瘡干則以公豬膽汁調搽,3日痊癒,百發百中。此方不特治小兒梅瘡,凡外科下瘡瘡、蠟燭瘡,葯到病除,久經效驗。
--《幼幼集成》卷四
陳實功:解毒紫金膏,治楊梅結毒,腐爛作臭,膿水淋漓,諸葯不效者。
細塊礬紅 明凈松香各500克
共碾極細末,麻油調稠。先將患處用結毒方熏洗潔凈,搽上此葯,油紙蓋上,以軟布條要扎至緊,毋令血行,3日一換。
--《外科正宗》卷三
萬潛齋:治楊梅瘡秘方。
癩蛤蟆1隻,大者更佳,紅眼者有毒,不可用,取時不可拿重,恐走蟾酥,宜用圓口小瓶1個置於地上,緩緩趕其自進,量能飲酒250克者,下酒500克,須折250克可服,其瓶口用木針針固,仍以紙條封緊,不可出氣,慢火煨煎,先將瓦瓶與酒共蛤蟆稱過斤兩若干,煎折半,可住火,除去蛤螟,止取清酒溫服,服後即將棉被覆,緩取汗,汗干方可取動,切勿坐立當風處,恐又受風。 若上部瘡多,略吃些粥服;下部瘡多,空心服。如一服未愈,停三四日再服1個,即痊癒,且終身不發,屢驗之方也。
--《壽世新編》
[食療方]
萬潛齋:詹珍專得一方,用麻黃3克,經霜紫背浮萍15克,鱉魚1個(重150~180克,去腸雜),共入罐,加水煮極爛食之,7日痊癒,且不致肛疼,其法最妙。(熱證)
--《壽世新編》
龔廷賢:茯苓糕,治楊梅瘡毒。(熱證)
土茯苓去粗皮為細末500克,白蜜500克,糯米粉500克,3味和勻,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當茶吃,不可飲茶水。
--《萬病回春》卷八
Ⅵ 丁香葉了捧黃連——一味苦比一味苦。猜是那個動物生肖。
歇後語指的是牛黃,生肖就是牛
Ⅶ 牛黃清火丸的作用功效是什麼
同仁堂 牛黃清火丸¥8.00 牛黃清火丸的成分是大黃、黃芩、桔梗、牛黃、冰片、丁香、山葯、雄黃、薄荷腦。那麼牛黃清火丸有什麼作用功效呢? 牛黃清火丸的功能主治是清熱,散風 ,解毒。用於肝胃肺蘊熱引起的頭暈目眩,口鼻生瘡風火牙疼,咽喉腫痛,痄腮紅腫,耳鳴腫痛。 急喉痹又稱風熱喉痹,是以咽喉紅腫疼痛,咽喉異物感為主要症狀的咽喉,本病多由外感風熱,風熱邪毒犯肺,上攻咽喉;或肺胃積熱,煉液為痰,痰火相搏,結於咽喉所致。牛黃清火丸用於肺胃邪熱較盛所致的急喉痹,臨床表現為咽痛較劇,口乾口伍鋒凱渴,頭暈頭痛,痰粘便干。 牙宣是腔喚指以齦肉萎縮,牙根宣露,牙齒松動,經常滲出血液或膿液為特徵的病證。若不及時治療,日久牙齒失去氣血濡養以致脫落。本病多由脾胃積熱,或肝火犯及肺胃,循經而上,熏蒸牙齦,傷及齦肉血絡,化為膿腐滲出;或因腎精虧虛,齒失所養,陰虛火旺,上炎於齦肉;或因氣血不足,牙齦失養而致齒豁、動搖、根露,兼染邪毒,齒齦萎縮,氣虛不能攝血,齦間衄血而發病。 牛黃清火丸 適用於肝胃肺蘊熱所致的牙宣,臨床表現為牙齦疼痛,出血口臭,渴喜冷飲,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數等。當然牛黃清火丸還能用於肝胃肺蘊熱所致的乳蛾,急性咽炎、急性牙周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康愛多葯店致力於幫助老百姓提高用葯水平、降低用葯費用,為病患朋友提供廠家直供、低價,絕基鬧對正品的優質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