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酒樓
⑴ 求崑曲牡丹亭選段 皂羅袍 好姐姐
不知道網路怎麼回事老是上傳失敗。你網路一下會有很多的,或者你留個郵箱我發給你
⑵ 關於戲曲的一些知識.
傳統戲曲代表劇種之一——崑曲
崑曲,又稱昆劇、崑山腔,是中國傳統戲曲代表劇種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崑曲的表演,是一種歌、舞、介、白各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以聲若游絲的笛為主奏樂器。它唱腔優美,在演唱上注重對聲音節奏速度的控制,講究咬字吐音,從而形成以纏綿婉轉、柔曼悠遠見長的獨特風格。
崑曲的角色分工很多,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凈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刺殺旦、五旦、六旦、耳朵旦等。各行角色都在表演上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崑曲劇目很多,共計有400多出摺子戲。演出較多的有100多出,如《浣紗記—寄子》、《寶劍記—夜奔》、《鳴鳳記—吃茶、寫本》、《牡丹亭—鬧學、游園、驚夢、尋夢、拾畫、叫畫》、《漁家樂—藏舟、刺梁》、《長生殿—定情、酒樓、絮閣、驚變、哭像、聞鈴、彈詞》。
中國的國粹——京劇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流行於全國的重要劇種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原來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4個徽調班社,陸續進京演出,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融合、演變,發展成為京劇。其音樂基本上屬於板腔體,唱腔以徽調的二黃和漢調的西瓜為主,所以舊時稱之為「皮黃」。另有西皮反調(即「反西皮」)、二簧反調(即「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調、吹腔、高撥子、南鑼等唱腔。伴奏樂器以京胡為主,二胡、月琴、三弦為輔。有的唱腔及樂曲以嗩吶、笛等伴奏。打擊樂器有單皮鼓、檀板、大鑼、小鑼、鐃鈸、堂鼓、星子等。京劇表演講究唱、念、做、打並重,常用虛擬動作,重視情景交融,聲情並茂。
京劇自產生以來,曾有過許多名稱,如「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黃)」、「大戲」、「平劇」(北京曾稱為北平)、京戲等。京劇傳統劇目有上千個,流行的有《將相和》、《群英會》、《空城計》、《貴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鐲》、《打漁殺》等。京劇名稱計有: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黃)、二簧(二黃)、大戲、平劇、舊劇、國劇、京戲、京劇等。
京劇行當大體分為生旦凈丑4個行當,每一個行當還都可以細分,如生分為老生,演中老年男性;小生,演青年男性;娃娃生,演小男孩;武生,演武戲中的男性。小生中又可分為扇子生,翎子生,武小生,窮生等。旦行中分為花旦、青衣和老旦。武戲中有武旦和刀馬旦。一般情況下,各個行當有其相對應的角色。
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京劇臉譜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為採用某些色彩的。京劇臉譜的色畫方法,基本上分為三類:揉臉、抹臉、勾臉。臉譜最初的作用,只是誇大劇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紋理,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劇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徵,以此來為整個戲劇的情節服務,可是發展到後來,臉譜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表及裡、由淺到深,本身就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為表現手段的圖案藝術了。
京劇流派四大須生的余、言、高、馬,都是在繼承譚、孫、汪等前輩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在長期的演出中逐漸形成了簡約明快的余派,委婉俏麗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瀟灑飄逸的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則是在繼承陳德霖、孫怡雲、王瑤卿等前輩藝術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本身條件發展成莊重深邃的梅派,矯健流暢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質朴的荀派。三大名凈的金、郝、侯則是在學習何桂山、黃潤甫、金秀山等前輩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銅錘、以「架子花臉銅錘唱」為特點的郝派架子花臉和以表現人物精氣神為特徵的侯派架子花臉。
河南的「靠山吼」——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俗名「靠山吼」。它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流行於河南、陝西、甘肅、山西等地。
豫劇在聲腔上屬梆子腔系,唱腔分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飛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暢、節奏鮮明,加之極具口語化的唱詞,深為觀眾喜聞樂見。其伴奏樂器分文武場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後以板胡代替二弦。武場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小鑼、手鑔、梆子、手板等。
豫劇的角色行當為「四生四旦四花臉,八個場面(即一鼓二鑼仨弦手,梆子手鑔共八口)倆箱倌」,即四生、四旦、四花臉。四生是大紅臉(又叫紅凈、戲生)、二紅臉(又叫馬上紅臉)、小生、邊生(又叫二補紅臉);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老旦、帥旦;四花臉是黑頭(副凈)、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
豫劇流派分祥福調、豫東調、豫西調和沙河調等四派。其中,豫東調和豫西調佔主導地位。豫東調多用假嗓,聲音高亢歡快,兼之多夾花腔,故它以表現喜劇風格的劇目見長。豫西調則多用真嗓,悲壯低緩,又多夾哭腔,故長於表現悲劇風格的劇目。
豫劇的傳統劇目有600多個。其中常演不衰的有《對花槍》、《三上轎》、《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等。創作改編的現代戲則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等。
廣東民曲--粵劇
粵劇又稱「廣東梆黃」、「廣東梆子」、「廣東大戲」,是廣東省地方代表戲曲之一。它結合廣東本地民間曲調,吸取弋陽腔、崑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戲曲的優點,逐漸發展形成,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等地。
粵劇唱腔以梆子、二黃的板腔體為主,曲牌體為輔。同時保留了南音、粵謳、木魚、龍舟、板眼等廣東民間腔調。伴奏器材分管弦樂和打擊樂兩種。管弦樂以高胡、二弦、揚琴等樂器為主,打擊樂則有沙鼓、卜魚、高邊鼓、大鈸等。
最初粵劇的角色行當為末、生、旦、凈、丑、外、小、夫、貼、雜10大行,後來簡化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 粵劇的表演粗獷、質朴。好的演員一般都具有耍筋斗、滑索、踩躋、運眼、甩發、髯口等絕活。
粵劇的傳統劇目,早期有「江湖十八本」。清同治年間,又有《西河會》、《雙結緣》、《雪重冤》等所謂「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緒中葉,則出現了偏於唱功的「粵劇文靜戲」,如《仕林祭塔》、《黛玉葬花》。建國後,經過整理改編的劇目有《寶蓮燈》、《平貴別窯》和《趙子龍催歸》等。
全國戲曲的種類
彩調劇 藏劇 潮劇 楚劇 鳳陽花鼓戲 廣東漢劇 桂劇 漢劇 黃梅戲 徽劇 荊州花鼓戲 柳子戲 呂劇 山東梆子 紹劇 四川曲劇 甬劇 雲南花燈 壯劇 越劇 粵劇 越調 豫劇 宜黃戲 揚劇 新疆曲子劇 湘劇 錫劇 婺劇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戲 蘇劇 曲劇 瓊劇 青海平弦戲 秦腔 黔劇 祁劇 蒲劇 莆仙戲 評劇 甌劇 閩劇 隴劇 龍江劇 遼南戲 昆劇 梨園戲 京劇 晉劇 吉劇 黃龍戲 淮劇 滑稽戲 花兒劇 滬劇 河北梆子 贛劇 二人轉 二人台 川劇 北方崑曲 新城戲
聲腔劇種
二黃、二人台、上黨二黃、上黨梆子、山西梆子、山東梆子、川劇、三角戲、義烏腔、弋陽腔、廣東漢劇、雲南壯劇、雲南花燈戲、丹劇、木偶劇、巴陵戲、五音戲、文南詞、中路梆子、內蒙大秧歌、鳳台小戲、永濟道情戲、白劇、白字戲、北昆、北京曲劇、北路梆子、皮黃、皮影戲、龍江劇、龍岩雜戲、東河戲、東路梆子、漢劇、寧河戲、樂平腔、正字戲、四平腔、四股弦、右詞南劍調、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調、西路評劇、壯劇、壯族沙劇、薌劇、吉劇、呂劇、竹馬戲、老調梆子、廬劇、吹腔、亂彈、滬劇、評劇、蘇劇、甬劇、祁劇、辰河戲、餘姚腔、詞明戲、含弓戲、阿宮腔、靈邱羅羅腔、河南越調、河南道情、河南曲劇、河北梆子、河北亂彈、京腔、京劇、青陽腔、青海平弦戲、武安落子、杭劇、揚劇、崑腔、隴劇、茂腔、紹劇、甌劇、侗戲、宜黃戲、採茶戲、泗州戲、弦索腔、耍孩兒戲、陝西老腔、柳腔、柳琴戲、閩劇、閩西漢劇、南劇、姚劇、臨劇、哈哈腔、胡琴腔、荊河戲、渾源羅羅、貴州花燈劇、高腔、高山劇、高拔子、高甲戲、高調梆子、唐劇、桂劇、秦腔、晉劇、邕劇、莆仙戲、海鹽腔、海門山歌劇、海城喇叭戲、萊蕪梆子、壺關秧歌、淮劇、淮紅劇、黃梅戲、黃龍戲、黃孝花鼓、清戲、清音戲、粵劇、婺劇、楚劇、推劇、梨園戲、梆子腔、章丘梆子、鐃鼓雜戲、湘劇、湘西苗劇、越劇、傣劇、瓊劇、絲弦戲、滑稽戲、皖南花鼓戲、湖南花鼓戲、蒲劇、蒲州梆子、雷劇、錫劇、滇劇、蒙古劇、碗碗腔、瑞河戲、新疆曲子戲、賽戲、歌仔戲、僮子戲、蔚縣秧歌、漫瀚劇、潮劇、徽劇、影子腔、黔劇、豫劇、襄陽劇、襄武秧歌、藏劇、贛劇、彝劇。
⑶ 盛世木蓮又重華
---------重華/木蓮
流年刻印的寓言,無海無邊。我願做你生命中一株紅蓮,為你綻放此生奪目的嬌艷。
--------木蓮
金戈鐵馬,鏡花水月,容華剎那。那一池清蓮,穿越紅塵世間,聯結我們的童話。
拿辯告 ---------重華
(一)夜涼如水,買醉因情
夜深人靜,桃花樓,一片如水。那星星點點間,燈火闌珊,璀璨而奢華。
玄衣男子憤怒地拉起爛醉如泥卻仍在喝酒的白衣少年,一個巴掌便直直地扇去。
「啪!」隨著清脆的聲音,響起的是那玄衣男子的咆哮:「重華,你特么就不是三王爺,你就是個孬種!明明喜歡人家不敢去追,丟我們皇族的臉!試探一下被別人拒絕,四年來拚命工作、一個人常常宿醉,也不關心自己的身體!你還是不是男人!」
「對,我就是孬種,那又怎麼樣?對,我就是試探一下被別人拒絕,就拚命工作、一個人常常宿醉,那又怎麼樣!重冽,你永遠不會懂的,二王兄,你永遠不會懂我有多少愛她,有多少痴情她!我恨不得將全天下拱手奉上,只要她開心!可是,可是......我們不可能啊!我是王爺呀!她一心只戀清歡之地,她是唯一讓我分心的存在啊!我能怎麼辦?!如果我得不到那個位子,母妃怎麼辦?你怎麼辦?而且我也護不住她!」
白衣男子借著酒勁瘋狂地將四年來所有的心事吐露出來,大吼著講給他的二王兄重冽聽,講到後來,他已是崩潰,俊美的臉蒼白一片,大滴大滴的淚水潸然而下。
誰都沒看見,暗處有一名戴著面具的黑袍女子,如畫的臉龐上一灶虛滴清淚緩緩劃過。
那淚,勾起了絢爛的煙花,憶往昔的歲月。
澀澀地,卻承載了他與她的曾經。
(二)梨園初逢,驚艷奪目
人人都道,那木家六姑娘清淺爾雅,眉目秀麗,通身縈繞著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氣息,如同高山上的雪蓮花,漠然至極。
她一介女兒身,卻志不在閨房刺綉,琴棋書畫,相夫教子。她學識淵博,精通於軍事兵法,用人之道;她對政治皇權了如指掌,將權謀詭計玩弄於股掌間,令所有人畏懼。
別的女孩子在十二歲還是稚嫩知初,千金脾氣十足;她卻早已成熟,在母親病逝的情況下仍穩住後宅,讓自己與小弟能在父親新納並極致寵愛的韋氏姨娘打壓下有立足之地,甚至成為木府二把手,談笑自若。
她有個好聽的名字,木蓮。她還是一名神醫,江湖上的人都尊稱她一聲「蓮娘」。
禎臨三年間,年僅十七的皇帝還是個半大不大的少年。他帶皇姐樂星公主、幾位王爺去梨園看戲,也邀請了木府,藍府和趙府一同前往,美名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九五之尊發話,這忠君的木老爺怎敢不從?幾乎是受寵若驚,趕忙帶著倩夫人(即二姨娘韋倩)和木蓮急急赴約。
出於對帝家的尊重,木府沒有帶任何侍衛,木蓮也只帶了丫環翠鳴。
然而那韋倩嫵媚多情,自認為以自己的姿色和家境不應該只當個姨娘,想來想去都是那該死的木蓮擋住了自己的青雲之路,早已恨極了她,一直想方設法除掉那木六姑娘。而如今,聖上梨園之行,木蓮也去,而且不帶護衛,真真是天賜良機。她便想藉此機會,悄無聲息地除掉這個眼中釘,獨霸木府,使自己兒子繼承家業。
為此,那倩夫人足足准備了一個多月。
......
梨園,梨花粉中帶白,白中紅艷,嬌媚又含羞欲滴,美不勝收。
金碧輝煌的大台上,隨著帝的一聲令下,那著名的《牡丹亭》拉開了帷幕。
戲子舉步如和風拂柳,啟齒似燕語呢喃。她們一汪清眸如水,一抹黛眉如煙,眉間鎖一絲淺淺哀怨。那份清純,那是哀婉,恰似春風碧於天的湖面上,有落花點點。「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襲水袖,聲音的悠揚,越調的婉轉,入耳妙不可言,好似細雨淋漓,杏花撲面。
遠遠望去,煙雨迷濛處,飛起一座如虹彩橋。
木蓮靜靜地看著,雙眸有些許迷離。
多久了,沒有賞過這良辰美景?
日日夜夜,活於爭斗。為了死去的母親,為了弟弟,也為了自己。真得好累啊。
至於韋倩,她在今日如此大好時機不會有動作么?打死她也不信。又要斗姨娘了。
「好!」一陣陣消明鼓掌驚醒了沉思的木六姑娘。戲,演完了。禎臨皇帝龍顏大悅,出手闊綽,一下便賞了戲班子兩箱銅幣。
「六姐兒,奴婢奉老爺之命,讓您馬上去竹木林一趟,有重要事情交代。」
一個素未謀面的丫環急沖沖的跑來,跪在木蓮面前,急急地稟告。
是韋倩吧。這么多年了,還是如此老套的招式,也不換換。木蓮眉一挑。
待那丫環退下,木蓮吩咐翠鳴:「阿鳴,去招集受過我恩惠的江湖組織,埋伏在梨園竹木林。記得,要悄悄地。」
「奴遵命,蓮娘保重。」翠鳴微微拂身,迅速不見了蹤影。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倩夫人恃寵而驕也不是三五天了。木六小姐有自己的原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斬草除根。
韋姨娘這條命,是不用留了。只可憐韋家忠君一世,唯一的掌上明珠也要死了。
自作孽,不可活啊!
竹木林幽靜,連鳥鳴聲都甚少聽聞。環境也極為雅緻,繞水而麗。
-------倒是個殺人放火的好地方。
剛剛想完,多名身著黑衣的蒙面彪形男子便齊齊現身,擋住了她所有的去路。
為首的一名目露凶光,道,「木六小姐,蓮娘大人,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你們是誰?」木蓮故作無知,冷聲質問。
「哈哈哈,您不須知道。」那男子大笑,惡狠狠地說,「您只須知道,今日就是您蓮娘的死期!」說罷,那群黑衣大漢便齊齊亮劍,向木蓮沖去。
「呵,你們倒是似曾相識。是鐵劍幫的吧,韋倩那賤人能請到你們,想必做出了不少的犧牲。只不過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木六姑娘微微地笑著,眸中滿是不屑。
「幫手們,還不出來?速戰速決!」
霎那間,灌木叢中跳出一群女子,頭戴紅巾,赫然便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紅鳳組織。
她們手持紅綾,翩起紛飛。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動作之靈活令人自愧不如,自慚形穢。
上好的精英面前,區區鐵劍幫的幾個雜碎,根本不夠看。只三兩下,便已橫七豎八躺了一地,呻吟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韋姨娘怕是要失望了。不過沒關系。她很快就會去黃泉路上了呢。」木蓮一身白衣,在滿地血腥的襯托下顯得纖塵不染,喃喃自語中卻滿是狠毒。
「鳳女見過蓮娘,大人萬福金安。」一名身形窈窕的紅衣女子見同伴們已經戰斗完畢,對木蓮行了個標準的致敬禮。
「哦, 不必道謝。我救了你一命,你也救了我一命,我們扯平了。」木蓮好似才剛剛回神,懶懶地打了個哈欠,微挑眉梢。
「鳳女告退,蓮娘保重。」
不過片刻,這兒已重新寧靜,便連那幾個大漢,也被紅鳳組織帶走了。
「竹下的公子,您可已經躲在暗處觀察小女子好久了。您如此做,不知是劫財還是劫色呢?」木蓮還是笑,卻多了一份冷冽。
「蓮娘大人,重華有禮了。」
清新好聽的聲音響起,從竹下走出一位白衣公子。他,便是先帝惠妃所出的三皇子--重華。武功一流,多才多藝,又與木六一般精通政治皇權,深諳詭計之道。
(禎臨帝為淑德皇後所出,是重華的大哥)
傳聞他即將被王朝禎臨帝任命為儲君,權傾朝野。
然而,此時此刻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飛龍王爺的內心世界......可遠遠沒有表面那麼平靜,早已是洶涌澎湃,波濤起伏。
如果今天沒有恰巧來竹林,並看到這「血腥暴力」的一幕的話,打死他他也不敢想像清淺淡漠的木家六姑娘便是江湖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神醫蓮娘,更別提相信了。
可是,眼見為實。木蓮的這份臨危不懼,冷漠無情,談笑自若,一塵不染,包括她輕而易舉地請來鳳女,無不都在告訴他,她便是蓮娘。再加上她的謀略與魄力......
這女子太可怕了。
不過,這些並不重要。為什麼,為什麼看見木蓮的時候他心跳如此之快呢?
哪怕是殺人時......?!
他好像情不自禁地想看不管什麼時候的她,很想去了解她背後的一切......
難道,自己喜歡上她了么?
呸呸呸,怎麼可能呢?重華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他可不信什麼一見鍾情!
在重華思緒萬千時,木蓮也在觀察這位膽大包天的「偷窺」王爺。
只見一襲雪白的衣衫飄揚,俊美的容顏上有些許迷茫。他的眼睛如春日裡還未融化的暖雪,閃亮,晶瑩,晃眼,又帶著不曾察覺的凌冽;他的唇色如玉,嘴角微抿,淡淡的笑容,如四月陽光,舒適愜意。墨玉一般流暢的長發用雪白的絲帶束起來,一半披散,一半束敷,風流自在,優雅貴氣。
當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心,驀然漏了一拍。
怎麼?美色當前,你連正事都忘了么?木蓮壓下悸動,自嘲地笑笑。
「呵,我當是誰,原來是三王爺啊。王爺看見了小女子所有秘密,就不怕招來殺身之禍么?畢竟,死人才不會泄密嘛!「
六小姐淡淡地說。
「哦?本王敢肯定木六姑娘捨不得也不會殺我,對吧?」重華玩味般的笑了。
「殿下怎麼就如此肯定呢?」蓮微惱。
她確實不會殺他,也不想殺他。一來他還有利用價值,二來看著這張人神共憤的臉,她也下不去手啊!但她精於掌握所有東西慣了,非常討厭別人猜出她心中所想。畢竟,這種被別人掌控的感覺真特么不爽啊!
顯然,重華很清楚這一點。
一向不恭的他竟沒有再說,反而神色漸嚴。鄭重地說:「木姑娘,看得出來你我都有求於對方,不如你來我府上做幕僚,我幫你解決問題。對於我們,百利而無一害。本王誠摯請求,不知木姑娘意下如何?」
「叫我六姐兒或蓮姐兒就可以了,木家人便是如此叫的。」稍等片刻,重華便聽到木蓮如黃鶯般動聽的噪音響起。
不由心中一喜,他知道,她答應了。
「還是喚你蓮兒姑娘吧!」
(三)王府共處,暗生愛慕
飛龍王府,蓮花苑。
木蓮一身青紗,眉目如畫般悠然,一雙纖纖素手白凈修長,握著一本書卷。靈動的雙眸此時微微呆滯,凝望窗外。
她自己也不知,是怎麼被重華那混蛋拐進來的。明明他還撞破了自己的「好事」,利誘幾句卻被他忽悠來王府!還被他......被他給強吻了!!想到自己一世英名盡毀在三王爺手裡,饒是再冷靜自持,也不由柳眉倒豎,氣鼓鼓地將書卷一丟,橫躺在床上。
不知怎得,踏進門來的重華看如雪蓮般的木六姑娘,想到了這么首詩:
窈窕身姿似水蛇,
黑發盤花挽奇香。
如蓮似竹氣脫俗,
綢隨風起花滿地。
當然,這些話他是不敢對她說的。
看她的樣子,似乎還在氣那天他的強吻。他不是情難自禁,是做戲給某人看好嗎?!
「蓮兒姑娘,你就莫氣了。本王並非故意的,是為......總之,本王也不是什麼禽獸,不會無緣無故輕薄你的。」
「呵呵,你不是禽獸,你是禽獸不如!」
木蓮起身,毒舌地回了一句。
「.......本王不是故意的。」
即使被木蓮嗆得無法辯駁,重華也只能顛顛復復的說這一句話。誰叫他理虧在先吶!
「罷了,我倒也不想得饒人處不饒人。那天的事算了吧,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因為我也注意到了某隻眼睛。只是公子,既然我們互相利用,也該開始了。」
木蓮見重華如此,倒是不好意思了,怎麼說人家也是個飛龍王爺呀,總得給點面子是不是。她便機智巧妙地插開了話題。
「正是如此,本王今天之所以來這兒,也是為了此事。」
重華見木蓮不在追究,也很高興,忙不迭地說出來意。
「既然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那麼王爺有何要求,小女子定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哈哈,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什麼的倒是不用,只是需要姑娘幫個小忙即可。」重華不由爽朗地笑笑,顯然被木蓮「豪情壯志在心頭」的說辭逗樂了。
「公子請講。」
「本王要爭皇位你知道嗎?」重華單刀直入。
「有什麼奇怪的嗎?除了你的二王兄確確實實與世無爭,一心一意扶你上位之外;皇上的六個弟弟,哪怕是看似玩世不恭的五皇子、看似『天真可愛純潔無瑕』的七皇子,又有哪個不想得那至高的王權呢?」木蓮勾唇一笑。
「不愧是蓮娘。在下敬佩。」重華已經無話可說了。木六小姐,太聰明了。
「這次,四弟要動手了。本王對他造成了極大威脅,他已經容不下本王了。暗衛探得,四弟准備拿本王此次負責的長江水利工程動手腳。此人詭計多端,一日不除,一日難以安生。」重華閉了閉眼,發出長嘆。
「所以?」木蓮已然猜出三王爺此次前來的目的了,「你想讓我猜重凌會怎樣出招,然後水來土掩、斬草除根?」
(重凌,四王爺,先帝靜妃所出)
「對。」
「將所有資料給我,我會在明天給你答復。」反正一損俱損,木蓮也不屑於隱藏實力了。就讓重華看看她的水平,才能讓他依賴她,更賞識她,不是嗎??
重華顯然有些驚訝,卻沒有多問,「好。」
一整個下午,木蓮都將自己關在蓮花苑中,苦苦鑽研對策,連晚飯都沒有吃。
重華有些過意不去,可是那畢竟是木蓮的事,照理說他是管不著的。
再說了,木蓮用功不是於他有利嗎?問題是飛龍王爺就是那麼糾結。
有的時候,當日落西山,晚霞撲面,心動而不自知。
「曉麟,吩咐廚房,做一些夜宵,呃,糕點之類的吧!」重華有些猶豫地開口。
「是。」作為三王爺的貼身暗衛,曉麟此刻是崩潰的。他跟了主子七年了啊!!就從來沒有看見過主子對哪個姑娘如此上心過,還怕人家餓著!這真的是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飛龍嗎??!
少頃,蓮花苑。
木蓮此時的心情真的不亞於曉麟。
震驚,被雷到,不可思議,微微戒備,以及,說不上來的感動。
冷漠無情的飛龍王爺給自己送吃的?!
是自己江湖「蓮府」的消息有誤嗎?這三王爺,也很貼心啊,至少對下屬很好。她是蓮娘,不會被表面所惑,可不管再怎麼裝,深更半夜送點心也太過了。畢竟自己都答應他了,不需如此做的。
下毒?重華絕對沒有傻到這種地步啊!就算要除掉自己,那也要到事情解決完再動手呀!
這么一想,他應該是真的關心吧。
一陣暖流涌過,木蓮嘆了口氣。她是真的要被吃死了嗎?
對這個男人簡直毫無辦法了。
何苦如此呢,他們,是不會有未來的。
重華見木蓮久久不說話,十分忐忑。
「蓮兒姑娘,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看你勞累,又沒有吃晚飯,特地來送一些點心,希望你不要嫌棄。」三王爺暗恨不爭氣,俊臉染上了一層薄薄的紅暈。
「謝過王爺,如果王爺不嫌棄小女,那便請一起用餐吧。」木蓮知道這樣並不合理,但還是想試一試重華的意思。
「好呀!」重華欣然應道。
木蓮微微蹙眉,不再言語。
星辰閃耀,一輪明月之下,鐫刻著雕花的木窗,栩栩生輝。
一瞥眸,窗中,少男少女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歡聲笑語,可口酥軟的點心,甜蜜的味道,無不彰顯的歲月靜好,盛世雙人。
多年以後,當木蓮回憶起這一幕,她才知道,原來那個時候她便已經動心了。
在第三天早晨,木蓮將一整套的方案給了重華。「殿下所託,小女已竭盡全力。至於成敗與否,便不是我可以妄下斷論的。」
重華還能說什麼呢?看過方案,他也只能再再再次感嘆一句,不愧是江湖「蓮娘」,不愧是帝國第一才女。
木蓮總結的、挑錯的、應對的、找茬的,他也只能用幾個詞語來概括:損人,毒辣,陰險,狡詐,對自己方百利而無一害。
最最重要的就是她切入中心,直搗黃龍。
「本王在此謝過姑娘。」
「不必。」
(四)重華中毒,京都變天
「木姑娘,奴婢奉三王爺之命,前來送姑娘前往東𣌀別庄。」一名漂亮的侍女走進房間,深深地對木蓮鞠了一躬。
「嗯。」木六小姐今日盤了一個端莊得體的凌雲髻,大家閨秀的氣質覽露無疑。「木府那兒如何了?王爺把我的事情辦好了么?」
「韋姨娘死了。小姐家裡現在是筱姨娘掌權,您的弟弟安好。」侍女恭敬地回答。
「哦,三王爺果然信守承諾。」蓮娘滿意地點點頭。
「姑娘......您就一點兒也不擔心王爺嗎?王爺將您的安危放在第一,還親自吩咐將您帶往別院,使您免受牽連。您就.......畢竟,這一次,不是一般的凶險呢。」 侍女遲疑著,終究問了出來。
「你知道的,倒不是一般的多。我自是知曉此行凶險,但那是王爺自己選的,與我何干?況且,把我置往別院,也是我們的交易之一,是我幫他提出的附加要求。再說了,就算我擔心,又有什麼用呢?又不會因我的擔憂而變簡單。」 木蓮極少極少說這么長的話,與其說是想諷刺婢女,倒不如說是想掩蓋那一瞬的心慌。
......
日子依然一天天過去,木蓮在東䂀別庄清閑依舊。養養花,逗逗鳥,煮煮茶,有時讀讀兵書,讀讀史卷,或去山坡上走一走。當然她還是干著老本行,救死扶傷。妙手回春之術引得江湖上的人更加口口稱贊,「蓮府」這個品牌也是越打越響,名揚萬里。
只是她卻不敢像以前那樣對著窗外發太多的呆,因為在那時候,她總是想起在三王府上的那幾天,想起重華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給自己帶來的糕點,想起他柔情似水,他勤於政務的模樣。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了,感覺是中了魔,時不時會憶起重華。
難道,她是真的喜歡他了嗎?
可是木蓮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想了,因為這天晚上,異變突生。
亥時,別院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名黑衣人打開了木蓮房中的窗戶,跌了進來。那人滿身是血的樣子,饒是經過大風大浪的蓮娘都被驚嚇了。當然,只不過片刻,她便恢復了鎮靜,並認出了這個人。飛龍王爺重華的貼身暗衛------曉麟!
不好的預感從心中油然而生,木蓮顫顫巍巍地問:「你來何事?」
「木蓮姑娘,求求你回去救救我家主子吧,我知道您不願意捲入朝堂之爭,幫我家主子出謀劃策一次已經是網開一面。但求求你看在王爺對您還不錯的份上,救救王爺吧。」
曉麟跪在地上磕著頭,血涓涓而下。
「不要再跪了,快說,王爺出了什麼事。」
木蓮急切地站了起來。
「您給主子出的計策成功了,這一仗六王爺被王爺所打敗,氣不過就集結了自己所有的江湖力量去暗殺王爺。雖然王爺有金軟甲護體沒有死,但也已重傷,危在旦夕,我知道您是江湖神醫,求求你救救主子吧。」
曉麟盡量簡明扼要地說了王爺的情況,言辭極其的懇切。
「曉麟帶我去救王爺。阿鳴,去府上集結人手,悄悄地趕往王府。」木蓮在危急時刻任不慌張,有條不紊的吩咐好兩人。
「是!」
王府。
木蓮的動作出神入化,飛快到令人眼花繚亂,只片刻便已扎了七七四十九針。
「王命的情況過於危急,需要碧水天山上的雪蓮花才可治癒。我現在只能勉強用我自己的獨門秘書釣住他的生命10天。這10天里必須要拿到雪蓮花,否則王爺會死。」
木蓮揩了一把汗水,心急如焚。
「雪蓮花豈是好求?」饒是王府之人再不懂醫術,卻也知道,雪蓮花千年一開,還在碧水天山上,其珍貴不亞於鳳毛麟角。
「我去求。你們都不知道雪蓮花的習性以及樣子,只有作為蓮娘的我知道。」
木蓮做了決定,誰也勸不動。
後來的事情,似乎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木蓮找到了雪蓮花,熬成湯葯給重華喝。救回來重華的性命,可是自己卻因為多處劃傷而奄奄一息。
然後重華就瘋了,跑到江湖上一個月都不知所蹤。一個月後,木六的師傅來了,救回了自己愛徒的命。王府的所有人都知道絕對是王爺求來的。
再後來,重華向木蓮表白了,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木六小姐拒絕了。
第二天,她給木府的人和王府的人留下了一張紙條,寫明自己要去江湖上闖盪,跟隨自己的師傅去救活更多的病人,積累威名。
轉眼間,便又是四年。
恰巧,那日木蓮到酒家,便有了開頭一幕。
(五)酒樓再會,憶起往昔
黑衣女子終究是現身了。
「我是木六。二王爺,你能迴避一下么?我想跟三王爺說幾句話。」她道。
重冽神色復雜,道「蓮娘隨意。」說完,便走下樓去,留給木蓮和重華單獨的空間。
白衣男子模糊的看著那張熟悉的面容,忽而眉頭蹙起,忽而神色恍然,突然他驚喜地跳起來,「你是木蓮!是蓮兒!」
「你醉了。」木蓮星眸中流出痛楚。
這人怎麼這么傻呀,喜歡她就追她呀,何必為了不將她捲入皇權,隱藏這段感情,只是悄悄地試探,然後苦苦的這樣折磨自己呢?
「我沒有醉,我知道蓮兒你回來啦,不要再離開我好不好,陪著我,陪著我!我願意為你去死,我願意盡我之力保你一世平安。」
已經20多歲的男人,竟笑得像個孩子。
「好,我不走了,不走了。」
木蓮既像是對自己發誓,又像是對重華喃喃地擔保。
「我們拉鉤!」
禎臨八年間,三王爺向皇上請旨,賜婚於其和木六。同年,木府六小姐下嫁於三王爺,成為三王妃。夫妻兩人舉案其眉,琴瑟和諧,百年恩愛。三年後,二十五歲的皇帝病逝,三王爺穩住朝堂,成功即位。同年,封木蓮為皇後,吏冊記載為「蓮後」。重華是重氏王朝唯一一個一生只有一位妻子的皇。
再兩年,蓮後孕有一子一女,哥哥取名為重崢,妹妹取名為重榮。
崢嶸歲月,靜好的年華中,我們遇見了,所以此生不悔,此情不渝。
後記*木蓮
阿華,你一直覺得你自己愛我,而我不愛你;可是你卻不知道,早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在竹木林看見你的那一剎,我便註定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會愛你一世,會與你此生糾纏不清,綿綿情意。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⑷ 從東莞火車站到寮步鎮坑口香市路牡丹亭大酒樓坐什麼車方便到達
公交線路:826路,全程約12.9公里
1、從東莞火車站步行約690米,到達東莞火車站站前廣場站
2、乘坐826路,經過15站, 到達香市路口站
3、步行約580米,到達牡丹亭大酒樓(新安...
⑸ 東莞寮步哪家酒樓有茶喝
很多啊,牡丹亭、悅萊、威隆、和興,牡丹亭喝早茶的比較多。
⑹ 我的飯店叫『貴芙蓉酒樓「希望各位人士幫我取12個雅間名稱,謝謝!最好是三個字的。
梅花築、 杏花軒、 桃花凳帶源、 牡丹亭、 石榴堂、 蓮花座、 玉簪宮、 桂飄香、 纖羨菊香苑、 芙蓉居、 棗豎蘆山茶谷、 水仙閣。
⑺ 推薦幾首好聽的崑曲選段!
《驚夢》
《鬧龍宮》
《西廂記》《關漢卿》
《夕鶴》
《貴妃東渡》
《辯冤》
《斬娥》
《出獵》
《下山》
《掃松》
《鬧龍宮》
《白蛇傳》
《奇雙會》
《小商河》
《蘆林》
《嫁妹》
《寫本》
《酒樓》
《胖姑學舌》
《西遊記·認子》
《占花魁·湖樓》
《紅梨記·花婆》
《關漢卿》
《斷橋》
《下山》
《檔馬》
《聽琴》
《鬧學》
《思凡》
《彈詞》
《辯冤》
《游園》
《贈劍》
《天罡陣》
《棋盤會》
《盜仙草》
《蘆花盪》
《牡丹亭》
《借茶》
《女彈》
《斷橋》
《佳期》
《小商河》
《武松打虎》
《相約相罵》
《鬧天宮》
《出塞》
《游園》
《佳期》
《寄子》
《夜奔》
《游園》
《天罡陣》
《小放牛》
《寫真離魂》
《掃松》
《琴挑》
《挑華車》
《痴夢》
《夜奔》
《逼休》
《昭君出塞》
《夜巡》
《小宴》
《挑華車》
《四平山》
《玉簪記》
《戲叔》
《金不換》
《見娘》
《佳期》
《掃秦》
《百花贈劍》
《奇雙會》
【小宴】
【下山乎高】
【酒摟】
【獅吼記】
【思凡】
【活捉】
【蘆林】
【水淹七軍】
【斷橋】
【村姑小姐】
【漁家樂】
【奇襲白虎團】
【夕鶴】
【單刀會】
【長生殿】
《百花贈劍》
《琴挑》
【牡丹亭】
《牡丹亭》
《千里送京娘》
《夕鶴沖高》
【血濺美人圖】
【夜奔】
【紅霞】
【百花贈劍】
【琵琶記】
【桃花扇】
【夜巡】
【義俠記·殺嫂】散頃尺
【活捉】
【宦門子弟錯立身】
【西廂記】
【長生殿】
【鍾馗嫁妹】
【林沖夜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