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牡丹閱讀答案
⑴ 惜留須倩魯陽戈的倩怎麼理解
倩指含笑的樣子。該詩句出自出自唐代吳融《紅白牡丹》,基閉看腔冊久願成庄叟夢,惜留須倩魯陽戈。 意思是傳說春秋時,魯陽公為延長白日奪取戰爭的勝利,曾以戈揮日。搏圓裂後世用作留住時光人力勝天的典故。
⑵ 牡丹的魅力閱讀
牡丹的魅力
①作為庭園珍品的牡丹,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喜愛,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尋常人家,都會被絢麗多姿的牡丹花吸引。正是出於喜愛,牡丹被人們賦予了「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常常出現在我國繪畫和刺綉作品中,從庭院一隅走進了大雅之堂。
②芍葯科僅芍葯屬1屬,約35種,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少數產於北美洲西部:中國有11種,分布在西南、西北、華中、華北和東北。牡丹是芍葯科芍葯屬的代表種,特產中國,雖然是著名的觀賞花卉,但卻屬於小灌木。成年的牡丹高1~2米,花朵較大,有黃、紫、紅白等多個顏色,盛開時直徑可達20~30厘米,常常單生於莖的頂端,在周圍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出眾。目前,河南洛陽和山東菏澤等地培育出的品種最多。每年4月洛陽都有盛大的牡丹花卉觀賞活動。
除了觀賞價值,牡丹還有葯用價值。牡丹的根皮稱為「牡丹皮」,也叫「丹皮」,為著名中葯,是涼血、活血、散瘀的有效葯。另可活血消癰,用以治療腸癰之症。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牡丹皮還有降血壓的作用。
③芍葯是牡丹的近緣種,其不同點是牡丹為灌木,花盤包住心皮,小葉有分裂:而芍葯為多年生草本,花盤不發達,僅包心皮基部,小葉不分裂。人們視芍葯為「花相」,與「花王」——牡丹相映成趣。
④除了觀賞價值,牡丹還有葯用價值。牡丹的根皮稱為「牡丹皮」,也叫「丹皮」,為著名中葯,是涼血、活血、散瘀的有效葯。另可活血消痛,用以治療腸癰之症。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牡丹皮琮有降血壓的作用。
⑤史料記載,牡丹最初是作為葯用植物被人發現的。從神農嘗百草時代開始,就有人接觸到了牡丹,但經過很長時期,直到《神農本草經》問世,牡丹才被世人知曉。此書中記載的上品葯物中就有牡丹,指出用它的根皮入葯,可以活血化瘀。由於牡丹為良葯,人們開始大量引種栽培,在精心培育下,牡丹的花朵越來越大,色澤也越來越多。人們逐漸發現牡丹除葯用之外,還可以賞其花朵。現在,在河北省柏鄉縣還流傳有「漢牡丹」的故事。這間接證明了從漢代開始,人們轉向以觀賞為目的栽種牡丹。首先引種牡丹用以觀賞的應是民間百姓,後來,由丁隋煬帝在河南洛陽建西苑,民間進貢了人量牡丹,這才使牡丹從尋常人家飛入皇宮,一下子身價百倍,被後人冠以「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等美名。
⑥牡丹是原產於我國的野生植物之一,後經人們長期引種馴化,才發展成為庭園觀賞花卉。經科學家調查證明,野生牡丹原產分布地土要在西北高原至秦嶺一帶。後來的長期考察中發現,在我國其他地方也有多處野生牡丹,如湖北省神農架地區。
⑦湖北省保康縣境內曾發現上萬株野生牡丹,品種達10多個,花色多樣,有純白色、白色帶斑和大紅等。本來國際上認為,世界上的野生白牡丹已經絕跡,但卻在保康縣境內發現了,實在是一奇跡。而且,這使得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牡丹的野生種是否僅限於西北高原?
⑧1989~1992年,湖北省林業廳組織的科學考察隊在神農架林區以及襄樊、鄖陽、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一些深山中,意外發現了大批野生牡丹,專家們推斷這里可能是南方牡丹的原生產區。
⑨令人興奮的是,在安徽巢湖、湖南龍山縣、雲南人理蒼山及玉龍雪山乃至西藏靈芝地區均有野生牡丹被發現。野生牡丹在我國分布之廣,為培育牡丹新品種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基岡庫。
1.文段從哪些方面對牡丹作了介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分析第②③自然段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畫線的句子中加框詞語「推測」可以改為「判斷」嗎?為什麼?
4.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達官顯貴和尋常人家都喜愛牡丹,是因為牡丹「富貴」、「吉祥」,常常出現在我國繪畫和刺綉作品中,是高雅的花。
B.牡丹原產我國,從神農嘗百草時代開始,就有人認識了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
C.湖北省保康縣境內發現了野生白牡丹,使人們認識到牡丹的野生種不僅限於西北高原。
D.我國從漢代就開始栽種以觀賞為目的的牡丹,牡丹到隋代開始進入宮廷,身價百倍。
5.由於喜愛牡丹,人們賦予它「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漫漫歷史長河中,由於喜愛,人們還賦予很多植物以美好寓意,參照示例,請再舉出兩個例子。
示例:梅花——堅貞萬年青——友誼長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答案
1.① 觀賞價值,② 葯用價值,③ 栽培歷史(牡丹的原產地)
2.② 列數字,用准確的數字說明牡丹的品種及外形特點,使其特徵更鮮明。③ 作比較(多答「打比方」不扣分),把牡丹和芍葯比較,使人清晰了解牡丹和芍葯的不同特點。
3.不能,「推測」表示不確實,,這些地方發現了大批野生牡丹只能表示這里可能是南方牡丹的原生地區,不能肯定,而「判斷」表示「斷定」,不符合實情,體現了說明語言的准確性。
4.D (A :因果顛倒,因為人們喜愛牡丹,它才被人們賦予了「富貴」、「吉樣」的美好寓意,常常出現在我國繪畫刺綉作品中。B:「接觸」不等於「認識」。C:這個發現只是讓人重新認識,並沒有「認識到」)
5.菊花― 高潔 松柏―剛強不屈 並蒂蓮——夫妻思愛 蓮― 高潔
⑶ 惜牡丹花中品析「唯有」「兩枝」
首先,我們應該先知道白居易詩風特點:淺顯易懂;其次,白之組詩前為惆悵,後為寂寞。同為殘春,滿園紅牡丹唯有兩枝殘,只剩兩枝殘花,怎不令人惆悵,落花滿地,怎不令人寂寞。再次,品詩文網
首頁
詩集
名句
主題
詩人
詩塾
品詩文網詠花詩牡丹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詠牡丹詩賞析
作者:張磊
來源:原創
摘要:《牡丹·惜牡丹花二首》詠牡丹詩鑒賞 白居易惆
《牡丹·惜牡丹花二首》詠牡丹詩鑒賞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素有國色天香之譽的牡丹花,一直為世人所珍愛;特別是唐代,每當牡丹盛開時,人們更以競賞牡丹為樂事。詩人寫的卻不是花開之盛,以及賞玩時的欣喜之情,而是寫落花之際,自己的一片惆悵、寂寞的惜憐之心。從另一角度表現了詩人的愛花、戀花的雅緻深情。
第一首,首句「惆悵階前紅牡丹」,起意突兀。面對著小院階前的紅色牡丹花,詩人為什麼陡起愁思呢? 接著第二句寫出了引起這愁思的來由,原來是在薄暮之中,詩人發現本來爭芳吐艷、紅若流霞的牡丹花,不知不覺中已凋謝殆盡,「唯有兩枝殘」了。這里的「殘」,是殘余、剩留的意思,與凋殘、殘破之意不同。此處用一「唯」字,表示本來是繁花茂密,而如今竟只落得如此凋零、狼藉的地步。這就難怪詩人在階前要陡生惆悵之心了。既然花已凋謝殆盡,就令人再無賞玩之心了吧? 而詩人卻不這樣,在詩的第三句,語意一轉,詩人感到如果明朝風起,應是連僅有的兩枝也將不存,豈不更令人凄涼冷落難堪,為了慰藉自己的一片惜花之情,不如趁夜把火(點燃燈火),抓住行將消逝的美,來賞玩一番。一般說來,賞花是在盛開時節,而一旦花事已過,殘枝零花,會感到意興索然的,但詩人卻要秉燭夜賞殘花,這真是愛花之極致,別有雅人情懷了。對花的留連,也正是對春的留連,對光景的留連,其中當也寄寓了詩人對自己年華易逝的惋惜和感觸吧?白居易此詩的深厚的感情,別致的意趣,曾引起後人的模仿,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宋代蘇東坡的《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雖然意境略有不同,但均由此詩化出,由此可見白居易這首小詩對後人的啟迪之功了。
第二首仍寫落花時節的惜花之情。題下原註:「一首,翰林院北廳花下作。一首,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這兩首詩同寫於暮春時節,但時日、地點不同。第二首寫的是牡丹花在風雨催殘下,落紅飄零時的情景和詩人的一片惆悵心情。牡丹花在盛開時,爭奇吐艷,光華照人,曾招來多少觀賞的遊人? 聽到多少贊譽之聲? 可是如今花落人去,再也無人問津,只落得幾朵殘花,兀自在風吹雨打中,四散飄零。「萎紅」、「破艷」,寫盛日已過的狼藉慘狀;「低向雨」、「散隨風」,寫命運不能自主的悲哀。這是花兒的寂寞,也是詩人的寂寞。詩的三、四句,忽的一轉,更把這悲哀引向了深層。「晴明落花猶惆悵」,一般說來,時光不駐,花落隨風,已是大寂寞事,夠令人失意惆悵的了,而況如今又橫遭雨打,片片嬌顏弱質,竟委棄於爛泥污水之中,這遭際,這命運不也太悲慘了嗎?詩人在愛花、惜花的感情之下,蘊藉了更為深沉的感情。
這兩首詠花小詩,寫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留連,以及對美的消逝和遭受摧殘的同情,乍讀似平淡,細細嚼讀,就會使人有「別具深情一萬重」之感了。
讓更多人喜愛詩詞長按關注 品詩文網公眾號
推薦閱讀
徐凝《題開元寺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李建勛《晚春送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陳著《水龍吟牡丹有感》詠牡丹詩賞析
吳融《紅白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李商隱《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李建勛《殘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隱私聲明
版權聲明
網站動態一
⑷ 關於題牡丹的詩句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析:
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荷花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荷花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⑸ 白居易的買花表達了詩人對牡丹怎樣的感情
在經過了將近四百年分裂、動亂的痛苦之後,唐代者知帶社會出現了一個經濟、文化都相當繁榮的社會局面。由於以詩賦取士和詩歌自身傳統的影響,使唐詩發展到一個全面繁榮的新階段,各種題材無不在唐詩中得到反映,產生了許多描寫自然的作品,尤其是涌現了不少吟詠牡丹的詩篇。
牡丹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始於隋朝盛於唐朝。"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以其國色天香贏得唐代人的喜愛。據不完全統計,僅《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詠牡丹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詠物詩創作。
但是唐代詩人們並沒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們透過牡丹繁盛的表面現象,敏銳地發現其背後隱藏著的社會問題,通過詩歌表達了他們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這是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買花》詩可作為代表首蘆。其詩雲: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李商隱十七歲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被聘請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點,學習做奏章。這個時候李商隱正是人生得意,風華正茂。當他看到盛開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對他的栽培,揮筆寫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詩:
綿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猛培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首名用孔子見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錦幃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幃中再拜,"環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說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綉被而復之。"從盛開的牡丹聯想到這些歷史典故,又以這些歷史典故中的人物來表現綠葉叢中嬌艷的牡丹所給人的印象,顯示出牡丹的韻致引起讀者美麗的遐思。何焯評:"非牡丹不足以當之,起聯生氣湧出。"(見《李義山詩集》沈厚土爽輯評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動時一剎那垂手觸動玉佩,在一轉身時飄起長裙,典見《西京雜記》所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這兩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風中枝葉搖曳的情景,十分生動。詩的五六句借《世說新語》所記石倫用蠟燭為炊之事,和《襄陽記載》劉季和所說:"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描寫牡丹開放時的光采和芳香,給人的感受很強烈。詩的最後兩名用江淹夢中得五筆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獵狐楚對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對令狐楚心懷的感激之情,抒發了詩人盪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無限嫵媚。紀昀說:"八句八事,卻一氣鼓盪,不見用事之跡,絕大神力!"(見《玉溪生詩說》)這首詩的好處就在於發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豐富了構思和詩的表現力,顯示出李商隱的才華。
不久李德裕黨人河陽節度使王茂元因愛李商隱的才華,任為書記,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從此李商隱就在黨派爭斗的夾縫中過日子,再也沒有昔日賞花時的那種高興心情了。唐文宗開成三年的暮春時節,李商隱在長安應試博學鴻詞科落第,由長安動身回徑原,途經回中,(今甘肅固原增內)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氣,院子里的牡丹剛剛綻苞,就被一陣狂風疾雨打落。詩人回想往事,觸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寫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悵卧遙幃。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捐幾枝。
回想當年京城賞花,而今卻在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猶在,那被雨打敗的牡丹實在令人可惜。詩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淪落想到失意的親朋,因小見大,寄託遙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圊,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從自己的原已淪落,寫到自己被人排擠。詩的一開頭就撇開牡丹,先寫榴花。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豈知早開早落,更覺悉人。三句寫花含雨,四句寫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這是多麼悉楚!而牡丹即為雨所敗,萬里陰霾,頓非舊圊,一春生氣,盪滌全無。這幾句從牡丹的零落寫到整個人事的變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頂峰,到詩的結尾又出以反筆,謂他日雨過,牡丹落盡,回想今朝,雨中粉態,尚覺新艷動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還算什麼,他年的摧殘將遠甚於今日。全詩詠物亦即言志,寫景亦即抒情,從中我們不難窺見詩人在遭受政治打擊以後內心的無限惆賬。
二
詠物詩作為一種詩體,源遠流長。《詩經·周南》首篇即以"睢鳩"托興,《楚辭·離騷》抒志於"蘭芷",寄情於"荃蕙"。到了西漢和魏晉六朝,出現了以物命題的詩。當詩歌發展到唐代達到高峰後,詠物詩也隨之豐富起來,蔚為大觀。
唐代五十多位吟詠牡丹詩歌的作者,大多屬於中唐以後的詩人。他們在唐朝中後期社會矛盾日趨勢尖銳復雜的形勢下,受到新樂府運動的影響,繼承了由《詩經》《楚辭》發展而來的詠物詩的優良傳統,在創作中表現出現實主義的傾向。
唐人吟詠牡丹之作為我們留下了一系列生動而鮮明的形象。詠花諷時之作中的勞動人民形象以白居易《買花》詩中的田舍翁為代表,成為唐代詩人塑形象群中的一個典型,不可磨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詠花抒懷之作中的賞花人形象,不因所吟詠的對象都是牡丹花而使這一形象出現雷同化。"看遍花無勝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們只要透過賞花人的神態,就可以感到這一形象的生動和鮮明。"情願扛壺入醉鄉,"(段應式《牛尊師宅看牡丹》)這是具有一種豪放性格的賞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靜中相對更情多。"(吳融《紅白牡丹》)這是具有一種內向性格賞花人。有從不同角度來描寫賞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竇梁賓《雨中看牡丹》)這是雨中來賞花的;"高低深淺一欄紅,把火殷勤繞露叢。"(溫庭筠《夜看牡丹》)這是夜裡來賞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欄邊安枕席,夜間閑共說相思。"(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躍然於紙上了。作者把賞花人如醉如痴的神態描寫的越充分,那麼詩中的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還有描寫賞花人的心理變化的,更會使人物的形象神態俱出,惟妙惟肖。王建有首:《題所賃宅牡丹花》詩:
賃宅得花饒,初開恐是妖。
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且願風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憐零落蕊,收取作香燒。
全詩細致入微地描寫了賞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過程:"初開恐是妖",當在剛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開的牡丹時,也許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賞花人一種驚奇、害怕的感覺,甚至擔憂是妖異所化,"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艷美的牡丹終於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從而在心中深深地祝願春風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曬焦。但是花開總有花落時,等到花事已去,鮮花飄零,憐惜之心促使他又來收取殘花,以作香燃,寄託戀戀不舍之情。一連串的心理刻畫十分細膩,人物形象也隨之生動起來,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詠花抒懷之作中賞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詩人自我形象的再現,因此我們也就從這些詩作中感觸到詩人們思想感情跳動的脈搏,見出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捕捉形象的能力。
唐人吟詠牡丹之作,在藝術上還有很多特色。牡丹花的風姿神韻,使詩人們產生了豐富的想像,如描寫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無多潤,紫覺靈芝不足祥";(孫魴《又題牡丹上主人司空》)描寫牡丹的芳香"蕊堪靈鳳琢,香許白龍親";(徐夤《和僕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韻》)形容牡丹花後期與落"開日綺霞應失色,落時青帝合傷神";(唐彥謙《牡丹》)想像的翅膀縱橫千里、萬里,天上、地下。為了狀摹出牡丹的姿態,詩人們運用了大膽誇張的手法:
龍分夜雨姿嬌態,夫與春風發好香。
--徐夤《依韻和尚書再贈牡丹花》
虛生芍葯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
--徐凝《題開元寺牡丹》
這些誇張地描寫和襯托牡丹的容姿。
乍怪霞臨砌,還疑燭出籠。繞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
--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玉帳笙歌留盡日,瑤台伴侶待歸天。
--齊已《題南平後園牡丹》
這些是誇張地描寫賞花時的情形。同時在吟詠牡丹時,詩從頭還運用了各種巧妙的擬人手法。
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
--溫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疊彩香,初疑少女出蘭房。
--周繇《看牡丹贈段成式》
這些是通過擬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麗的女子。還有通過巧妙的擬人手法,同歷史傳說中的人物形象聯系起來,狀摹牡丹的美麗。
裁分楚女朝雲片,剪破 娥夜月光
--徐夤《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殷文圭《趙侍郎看紅白牡丹因寄揚狀頭贊圖》
宋玉 邊腮正嫩,文君機上綿初裁。
--徐夤《憶牡丹》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
--唐彥謙《牡丹》
這些和歷史傳說中的人物聯系起來的擬人手法,創造聘個優美的境界,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詩人們在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描寫牡丹時,並不是單一的採用某一種藝術手法,而是綜合性地多樣化地把各種藝術手法融合在一起,多方面、多側面地狀摹出牡丹的美麗,極盡體物之妙,藉以傳達詩人心中的思想感情。上面我們是為了說明各種藝術手法在吟詠牡丹之作中的運用,才做了大致的分類。其實豐富的想像要通過大膽的誇張,巧妙的擬人來達到,而大膽的誇張中又包含著巧妙的擬人,巧妙的擬人中也包含著大膽的誇張,它們之間幾乎是不可分的。白居易的《牡丹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其詩雲: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燦燦,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綉緞,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卧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濃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葯苦尋常……
在白居易的筆下,豐富的想像,大膽的誇張,巧妙的擬人等等,融各種藝術手法於一爐,使這首詩猶如一幅國畫,工筆之處細膩,寫意之處馳騁,把牡丹花的豐姿神韻韻,盡行托出,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唐人吟詠牡丹詩歌的語言,以淺切、流暢為主,象白居易的詩"意深詞淺,思苦言甜。"(袁枚)他的《買花》詩以"欲見之者易諭(白居易)為目的,寫的平易近人。"其他詩人牡丹詩的語言也都表現了這一特點。如令狐楚有首《赴東都別牡丹》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語言簡朴,明白如話,愛花之情,惜別之意溢出詩外。劉禹錫也寫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別牡丹》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同樣是淺切流暢,話別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兩首詩合在一起讀,如話家常一般,卻又含有深情,運用白描手法創造出一個情深詞顯的優美境界。正因為這種語言淺切流暢的特點,才使詩人較多地運用了白描手法,幾筆便勾出一幅生氣盎然的圖畫,含不盡之意於詩外。徐凝有首《牡丹》詩: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詩中有典故,有想像,有誇張,有擬人,但詩的語言又是十分流暢、生動的,讀起來朗朗上口,藉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見真諄,發人清新之思。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淺切流暢的語言,使詩歌易唱、易記,便於流傳。盛唐詩人李正封有兩句描寫牡丹的詩:"國色朝酣灑,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對仗工整;劉禹錫《賞牡丹》詩中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句,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都把牡丹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但是流傳至今,李正封的詩句被後人簡化為"國色天香",而劉禹錫的詩句卻完整地為人們傳詠,這個例證生動地說明淺顯、流暢的詩句,更利於流傳和讓人接受。
唐人吟詠牡丹的詩歌,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唐以後描寫牡丹的作品日見繁多,引起了歷代作家的極大興趣,成為我國詠物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甚至還發展到別的藝術領域,當詞興盛起來,宋朝前後的牡丹也成為詞的吟詠對象。再往後的曲、戲劇、小說等文藝體裁也都出現一些描寫牡丹的作品,同時還產生了許多趣聞、軼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唐人吟詠牡丹詩歌所創造出來的藝術美,加深和影響了我國人民對牡丹的喜愛。
⑹ 跪求。。詩解析。。。
吳融《紅來白牡丹》詩甚至說:"看久願源成庄叟夢,惜留須倩魯陽戈。"戰國人莊周說夢見自己變成彩蝶,吳融藉以說自己想化為蝴蝶,與牡丹相親昵。春秋人魯陽文子正打仗而暮色初降,他一揮戈,太陽為之倒退90里。吳融藉以希望時光倒流,以便牡丹芳顏久駐。
「看久願成庄叟夢,惜留須倩魯陽戈」,除以莊周夢蝶表達自己對所
詠花卉的喜愛之情外,更用春秋時,楚國魯陽公揮戈使太陽倒退三舍之地一事,
表示希望留住時光,以便長久欣賞牡丹之美。
我也是從網上找到的。。。
⑺ 吳融古詩紅白牡丹喜並開弄箏摹墨穹得來是什麼意思
紅白牡丹爭相開放,拿箏彈曲,拿筆描摹,蒼穹之間而來
⑻ 關於描寫花的詩句古詩大全
1、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唐王維《山居即事》
2、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唐王維《臨湖亭》
3、竹色溪不綠,荷花鏡里香。 唐李白《別儲至剡中》
4、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杜甫《為農》
5、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唐杜甫《暮春》
6、荷香隨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劉長卿《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
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唐高蟾《上商侍郎》
8、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 宋歐陽修《和聖俞百花洲》
9、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紅。 宋米友仁《臨江山》
10、接天蓮葉無究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出凈茲寺送林子方》
11、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12、五月萬枝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唐韓愈《榴花》
13、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蔭長。 唐李欣《送陳章甫》
14、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宋司馬光《客中初夏》
15、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唐宋之問《靈隱寺》
⑼ 吳融《紅白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吳融《紅白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牡丹·紅白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吳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靜中相對情更多。
殷鮮一半霞分綺,潔澈旁邊月颭波。
看久欲成庄叟夢,惜留須倩魯陽戈。
重來應共今來別,風墜香殘襯綠莎。
唐人酷愛牡丹,但不同身份、地位和經歷的人欣賞牡丹的方式、表達感情的方法卻各異。達官顯宦們可以張燈結綵,置酒歡歌,其中既表現出他們對牡丹的愛,也可以顯示他們的富有、豪華。而許多讀書人,特別是窮困潦倒、仕途多乖的士子們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牡丹的愛呢?吳融這首詩則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必繁弦不必歌,靜中相對情更多。」一介貧困失意之書生,當然無力請得來梨園子弟,辦得起萬坐笙歌。但這並不意味他們對牡丹情意淡薄。一個人在恬靜淡泊中同牡丹默默相視,也能憑一雙脈脈傳神的雙眼,表露出更纏綿、更深沉的感情。詩人以自己的「靜中相對」和他人的「繁弦高歌」相比較,既符合自己的經歷、身份和性格情趣,在謀篇立意上,也說明詩人敢於標新,另闢蹊徑,不想重蹈前人的舊轍。
「殷鮮一半霞分綺,潔澈旁邊月颭波。」詩人用飽醮色彩的工筆,細膩而逼真地描繪出同株異色的紅白牡丹盛開時的奇景麗姿:這一邊紅色牡丹鮮紅嬌艷,彷彿是從天上裁下來的朵朵雲霞,片片綺羅;另半邊白色牡丹花則潔白清澈,又恰似一輪澄月在微波盪漾中閃爍顫動。詩人緊緊抓住了紅白牡丹色彩迥異的顏色美。又連用多處比喻,寫出了在微風中搖曳顫動的紅白牡丹的姿態美。從內容和結構上看,這兩句詩又緊承前兩句,是詩人和牡丹靜中相對,細心觀察而妙手偶得之的神來之筆。那些沉浸於繁弦歌舞之中的賞花貴客們是絕不會有此藝術享受之美的。
面對這絢麗多姿的紅白牡丹,詩人凝眸注目,流連忘返,久久不忍離去,竟侈想讓這種美的享受永駐心頭。「看久願成庄叟夢,」莊子說他曾經在夢中化作蝴蝶,自己能否也做一場這樣的美夢,化作蝴蝶,永遠在花叢中眷戀?「惜留須倩魯陽戈。」遠古時候,「魯陽公與韓作戰,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淮南子·覽冥訓》)。詩人只顧賞花,不覺已日落西山,暮色將合,自己能否把魯陽公請來,求他揮戈退日,把太陽永遠留在人間。這兩句典故的使用,極富於浪漫主義色彩,是全詩抒情議論的重點,它把詩人對牡丹的情誼表達得更加充分、淋漓。
「重來應共今來別,風墜香殘襯綠莎。」這兩句畫龍點晴,道出了詩人在牡丹花叢之中遲遲不肯離去的初衷。詩人憂慮的是牡丹會遭受到風雨的摧殘而凋零委地。如果今天跟牡丹匆匆告別,詩人到明日再來看花的時候,就金看到,落花滿地,花香杳然,只剩下青枝綠葉尚亭亭而立,映襯著牡丹四周的綠色莎草。
一般詠花詩只側重表現某一種感情,而吳融這首詩則由愛花寫到戀花,由戀花寫到嘆花,最後完成了詠花三部曲,這是詩人在藝術上略勝他人一籌之處。
⑽ 有矜.文言文
1. 文言中矜有哪些意思
矜有三個讀音:1. 矜 [guān]2. 矜 [jīn]3. 矜 [qín]矜 [guān]〈名〉同「鰥」。
無妻的老人。兆念也泛指無妻的人 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矜;老而無夫者謂之寡。
——《禮記·王制》爰及矜人,哀此鰥寡。——《詩·小雅·鴻雁》不侮矜寡。
——《詩·大雅·烝民》養孤老,食常疾,收矜寡。——《管子·幼官》有矜在民間,曰虞舜。
——《史記·五帝本紀》善者必先乎矜寡孤獨。——《說苑·修文》又如:矜人(貧苦可憐的人);矜寡(同「鰥寡」)[動]∶同「瘝」。
得病 何草不玄,保人不矜。——《詩·小雅》另見 jīn;qín矜 [jīn]〈動〉自誇;自恃 [self-conceited;self-important;singing one's own praise] 矜,大也。
——《廣雅》不矜而庄。——《禮記·表禮》。
註:「謂自尊大也。」 不可以矜而祗取憂也。
矜其伐而恥其功。矜之者何?猶曰莫我若也。
——《公羊傳·僖公九年》不敢矜其善。——《韓非子·說疑》矜功不立。
——《戰國策·齊策》以矜氣作之。——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以此自矜。
——宋· 歐陽修《歸田錄》又如:自矜(自恃);矜功(自誇功勛);矜伐(恃功自誇);矜尚(驕尊誇耀,爭出人上);矜飾(驕誇虛飾);矜寵(仗恃有寵而驕)憐憫;同情 矜,惜也。——《小爾雅》爰及矜人。
——《詩·小雅·鴻雁》矜此勞人。——《詩·小雅·巷伯》見人之厄則矜之。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註:「閔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書·呂刑》予惟率肆矜爾。
——《書多士》矜,惜也。——《小爾雅》爰及矜人。
——《詩·小雅·鴻雁》矜此勞人。——《詩·小雅·巷伯》見人之厄則矜之。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註:「閔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書·呂 刑》予惟率肆矜爾族讓困。
——《書多士》天矜於民。——《書·泰誓》又如:矜愛(同情憐愛);矜哀(憐憫愛惜);矜念(憐憫思念);矜愍(矜憫。
憐憫;憐惜)注重;崇尚 故人矜節行。——賈誼《陳政事疏》又如:矜式(尊敬而效法);矜全(愛護成全);矜名(崇尚名聲);矜謔(崇尚戲謔)另見 guān;qín 〈形〉(形聲。
從矛,令聲滑鋒。作從今者誤。
( qín)本義:矛柄)驕傲 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聊齋志異》又如:矜浮(驕矜浮躁);矜大(驕傲自大);矜物(驕傲而瞧不起別人);矜侉(驕傲自大);矜前(炫誇從前的名聲);矜負(高傲而自負)端莊;莊重 君子矜而不爭。
——《論語》古之矜也廉 又如:矜莊(端莊穩重);矜嚴(莊重威嚴);矜容(端莊的容態);矜飭(端莊嚴整);矜厲(莊重嚴厲);矜肅(莊重嚴肅)謹守,慎重 參為人矜嚴,好修容儀。——《漢書·馮參傳》矜行以事君。
——《大戴禮記·小辨》。註:「慎也。
偽旅獒,不矜細行。」 又如:矜奮(謹持奮勉);矜峻(謹嚴);矜裁(拘謹克制);矜煉(謹嚴而精煉);矜謹(矜持拘謹)苦,窮困 矜其血氣,以規法度。
——《莊子》。郭慶藩集釋:「矜其血氣,猶 孟子言:苦其心志也。
矜者,苦也。」凶危,危險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詩·小雅》。毛傳:「矜,危也。」
鄭玄箋:「居我以凶危之地。」急遽,暴躁乖戾 。
如:矜肆(驕縱放肆);矜糾收繚(暴躁乖戾)另見 guān;qín矜 [qín]〈名〉(形聲。從矛,今聲。
本義:矛柄) 同本義 徂耰棘矜。——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矛,其柄謂之矜。
——《方言》。
2. 有矜字的古詩詞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 先秦 · 佚名《菀柳》蟾向靜中矜爪距,兔隈明處弄精神 —— 唐 · 羅隱《詠月》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影矜艷陽 —— 唐 · 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 先秦 · 佚名《巷伯》潛毒爾無猒,餘生我堪矜 —— 唐 · 孟郊《秋懷十五首》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 唐 · 殷文圭《趙侍郎看紅白牡丹因寄楊狀頭贊圖》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 —— 唐 ·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 —— 魏晉 · 左思《嬌女詩》歌管繞庭檻,翫賞成矜誇 —— 宋 · 陳翥《西山桐十詠·桐花》須識苦寒士,莫矜狐白溫 —— 唐 · 王維《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俠少類,作盧象《雜詩》)》為孤情淡韻、判不宜春,矜標格、開向晚秋時候 —— 清 · 納蘭性德《洞仙歌·詠黃葵》誇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 唐 · 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九》問性矜勤勞,示心教澄習 —— 唐 · 王灣《奉使登終南山》自矜彩色重,寧憶故池群 —— 唐 · 陳子昂《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徒矜起舞之雄姿,厥有解紛之壯士 —— 宋 · 史浩《劍舞》妝殘粉薄,矜嚴消盡,只有溫柔 —— 清 · 厲鶚《眼兒媚·一寸橫波惹春留》自不矜持花亦恥 —— 宋 · 諶祜《句》放縱少矜持 —— 南北朝 · 鮑照《答客詩》盡志三正內,矜能一發中 —— 宋 · 丁謂《射》眾中戒口忘矜俊,獨坐防心斷騁馳 —— 元 · 譚處端《瑞鷓鴣·莫言容易做修持》帝矜黔首愚,諸巂出相望 —— 宋 · 秦觀《春日雜興十首其一》自昔專嬌愛,襲玩唯矜奢 —— 唐 · 宋之問《浣紗篇贈陸上人》高歌誦唐虞,諸子有矜式 —— 宋 · 陳深《送沈彥楚》煉骨調情性,張兵撓棘矜 —— 唐 · 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3. 在古文中「矜」是什麼意思
矜的古義列舉如下:1、憐憫;同情。
晉·李密《陳情表》:「還在故老,猶蒙矜育。」翻譯: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
2、注重;檢點。先秦·佚名《尚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翻譯:不顧惜小節方面的修養,到頭來會傷害大節,釀成終生的遺憾。3、自誇;誇耀。
漢·司馬遷《項羽本紀贊》:「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翻譯::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行事完全憑著個人專斷的想法卻不向古代賢人們學習。
4、莊重;自重。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翻譯:君子善於忍耐而不與人爭斗,與眾相和而不偏私。5、得意;驕傲。
《促織》:「蟲翹然矜鳴,似服主知。」翻譯:蟋蟀昂首挺立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象給主人報捷。
6、矛、戟等兵器的木柄。漢·賈誼《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翻譯:鋤頭木棍,也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
4. 自矜功效也是哪一篇文言文的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原文】: 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恆而已。
良馬雖善走,而力疲氣竭,中道即止。駑馬徐行弗間,或反先至焉。
是故舉一事,學一術,苟進去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於學,一旦發憤,不分晝夜,數十日後,怠心漸生,終以廢學。
孔子曰:「欲速則不達。」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
此之謂也。 有種樹者,樹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
或問其術,則曰:「吾無他巧,但識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時耳。凡人於初植者,恆朝夕審視,吾聽其自然,若不以為意。
植之既久,人已厭忘,吾則加勤焉。」 宋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②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往視之,苗則槁矣。 觀此二者,則知修業之道矣。
立志苟堅,執事苟專,必不在一日增進,自矜功效也。百里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謂已至。
事求有濟,功貴其成,修業者其念之哉。 【譯文】:勤勉沒有別的方法,在於有恆心(持之不懈)而已。
好馬雖然善於奔走,卻氣力疲乏衰竭,中途就會止步。劣馬緩慢行走、不間斷,反而先到。
因此要辦一件事,學習一種技藝,真能精進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關鍵)在於善於運用精力罷了。現在有的人有志向學習,已然發奮學習,不分白天黑夜,幾十天後,懈怠的心情漸漸生起,最後荒廢了學業。
孔子說「過於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孟子說「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個種樹的人,樹的枝葉茂密、果實繁盛,別人趕不上他。有人問他種樹的經驗,便說:「我沒有什麼巧妙的方法,只是識別物性,辨別適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規律,灌溉澆水按照適合的時間罷了。
一般的人在剛種下樹苗時,總是早晚仔細察看,我聽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種植果樹已經很長時間,他人早已厭倦、淡忘,我卻更加勤快了。」
宋國有個擔心禾苗長得慢、就一顆顆拔起一點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急忙跑到田裡看,禾苗卻枯死了。
考察這兩件事,就知道學習知識、鑽研學問的道理了。樹立志向如果堅定,對待事物如果專一,必然不在於只有一天的增益和進步、自己誇耀功勞和成效。
以百里路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說已經到達。事業謀求有所補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學問的人要深思啊。
5. 矜持文言文中的意思
「矜持」一詞本指「手持儀仗矛」,古代實例如《春秋》記載的接見孔子時越王勾踐「(手)杖屈盧之矛」。
勾踐手持的矛就是「儀仗矛」,也就是「矜」。「儀仗矛在手」就是「矜持」。
「儀仗矛」相當於今日軍隊禮賓軍官的手槍,它用來表示自信(自身安全有保證),也表示對賓客重視(即表示這矛或槍也隨時准備用於保衛貴客安全)。如今,「矜持」一詞經常用於形容社交場合中女性的態度自信,舉止則尺寸分明,與男人保持著安全距離,表示她不是那種不懷好意的男人可以隨便搞小動作揩油佔便宜的弱小女性,因為她彷彿隨身攜帶了武器。
6. 文言文 徐謙尊傳 譯文
文學徐君家傳[清]魏禧徐君諱謙尊,字玄初,吳縣附學生○君天資英敏,讀書觀大略,暮古俠烈之士,好施與,矜然諾。里有爭,必造門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鄉望公○得與二三故舊歌嘯山水間二十餘年。一切徭役皆身經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剛卞,君事之彌謹。季讀書,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
明末賦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曰:「此真讀書人。」於是廣義田以資通區,置役田給諸甲,至今猶食其利焉。崇禎末,旱蝗相仍,民殣於道路,君歲減廩食以資鄉里,又勸助有力之家,全活甚眾。妻兄弟有老而獨者養之二十年,沒葬而歲祀之,君友黃某父子死非所,遺二寡婦一女,君悉心護之,以其女字君從子,故黃氏終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黃之姻某喜豪舉,忽罹大禍,君營救之為破家。其教子以親賢友善為第一務。鼎革○初,州郡望人義士多闢地鄧尉山、太湖中,君為謀舍館資飲餼不倦,不復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間,群盜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聞盜則挺身出,糾里中壯士為守御。賊大恨,卒殺公。鄉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俠之流也。魏禧曰:游俠士以好義亂國,君以好義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潔己礪治以利其下,下盡職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其衰也,大吏貪縱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細民無所依倚。當是時,千家之鄉,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義輕財利,能緩急一方者,則窮民飢寒有所資,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為盜賊。又或畏威懷德,不敢為非,不忍負其人。故鄉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於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幾於是者與?嗟乎,是非獨為徐氏言之也。
(選自《魏叔子文集》,有硎節)
(翻譯)
文學徐君家傳
[清]魏禧
徐君名謙虛,字玄開始,吳起縣附學生凡是你天資聰敏,讀書觀大致,古代俠義剛烈之士,好施捨,同情地答應了。里有爭議,一定要登門征曲直,你一句折斷了。家已落,你想方設法使秦國美味,故鄉望您以前可能與幾個朋友山水間二十多年。一切徭役都自身經營管理的,不以科兄弟。你的伯父性格剛強卞,你工作的更加謹慎。季讀書,你不因為貧窮所以竭盡全力做幫助。
明末賦稅加重,首犯的人往往傾家盪產,你陳述利弊上巡撫張公,你看,贊賞說:「這真是讀書人。」於是廣義田以資通區,設置工程田給各甲,到現在我還吃什麼好處。崇禎末年,旱災和蝗災相連,百姓餓死的人在路上,你每年減少糧食來幫助家鄉,又勸幫助有能力的家庭,救活了很多人。我兄弟有年老而孤獨的生活的二十年,死後葬而每年舉行的,你的朋友黃某父子死不是我,留下兩個寡婦一女,你悉心保護他,因為他的女兒字你侄子,所以黃氏終身不知道有我多少的痛苦,黃的婚姻我喜歡豪言壯語,忽然遭受大災難,你營救了他們為家破。他教兒子把親賢友善為第一要務。改朝換代○三初,州郡望人忠義之士大多土地開墾鄧尉山、太湖中,你是打算放棄館資喝活不厭倦,不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初一丙戌之間,盜賊大起。你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一方、每次聽說盜賊就會挺身而出,糾里中的壯士為防守。賊大遺憾,最終殺了你。鄉里人都哭泣流涕說:「這個人死,我們沒有什麼侍奉您了。」
有人說:你古游俠之類的。魏禧說:游俠士以好義亂國,你以仗義庇護民眾,這是不一樣的。興盛的時代,上潔凈自己磨治以利其下,下盡職責以供他上,上下安心,而盜賊不作。其衰落的,大官吏貪婪放縱武威以監督其下,小官吏晙剝削百姓,自己的生活以奉上,百姓無所依靠。在這時候,千家之鄉,老房子的聚集,如果有巨室魁士,好義輕財利,能急需一方的,那麼窮百姓的飢寒有所幫助,大軍大舉進犯有恃無恐,不願意失去自己突然被盜賊。又或者畏懼威嚴感懷,不敢做壞事,不忍心辜負他的人。所以鄉里有好義人,足以補充朝廷的統治,救宰相有部門的失誤,而有功於人民。如果徐君的,他們也許在這方面和?唉,這不僅僅是徐氏的說法。
(選自《魏叔先生文集》,有刪節)
《網路翻譯》供你參考。
7. 形容慚愧文言文
李密《陳情表》
【陳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
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
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
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以劉病日篤,欲
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
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
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
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
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
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8. 含有褻字的古文
褻,繁體字:褻 。
《論語·鄉黨》: 紅紫不以為褻服。
《禮記·緇衣》: 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民,皆在其所褻也。夫水近於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難親也,易以溺人;口費而煩,易出難悔,易以溺人;夫民閉於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厥度則釋。』《兌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太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尹躬天,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荀子·禮論》: 設褻衣,襲三稱,縉紳而無鉤帶矣。
《白虎通德論·社稷》: 敬之,示不褻瀆也。
《孔子家語·好生》: 衰麻苴杖者,志不存乎樂,非耳弗聞,服使然也;黼紱袞冕者,容不褻慢,非性矜莊,服使然也;介胄執戈者,無退惴之氣,非體純猛,服使然也。
《國語·楚語上》: 在輿有旅賁之規,位寧有官師之典,倚幾有誦訓之諫,居寢有褻御之箴,臨事有瞽史之導,宴居有師工之誦。
《吳越春秋·闔閭十年》: 願王更隱撫忠節,勿為讒口能謗褻。
《鹽鐵論·散不足》: 常民而被後妃之服,褻人而居婚姻之飾。
《列女傳·周宣姜後》: 至於君所,滅燭,適房中,脫朝服,衣褻服,然後進御於君。
《漢書·敘傳上》: 夫餓饉流隸,飢寒道路,思有裋褐之褻,儋石之畜,所願不過一金,然終於轉死溝壑。
《尚書·盤庚中》: 其有眾咸造,勿褻在王庭,盤庚乃登進厥民。
《周禮·天官冢宰》: 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
《儀禮·既夕禮》: 徹褻衣,加新衣。
《說文解字·木部》: 楲:楲窬,褻器也。
《釋名·釋床帳》: 褥,辱也,人所坐褻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