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烏戈

丁香烏戈

發布時間: 2023-03-18 10:08:09

1. 作業:摘抄三國演義的重要情節或優美語段,並作必要評價,寫成至少4篇的讀後感。每篇700字左右。

諸侯
董卓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芹飢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
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放在這一貼里。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閑,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里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超的流派。
袁紹
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嫌嫌返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范!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中央。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觀看。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
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者衫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
第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
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
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像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
「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余,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
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
三國里,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成人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唇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桿,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里,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乾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
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勛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
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艷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桿,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
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卧龍先生的神秘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張遼
張遼是演義中的又一人氣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長相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張遼還在呂布帳下,與曹操對陣:「(呂布)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於上首。」
張遼和周瑜、馬超、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於顏色,是紫色面龐;「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憑這兩點,就能得出張遼「帥」的結論嗎?我覺得是的。(順帶提一下,羅貫中老師有一點搞錯了,那時候的張遼決不止二十歲了。)
後來張遼隨呂布攻打小沛,關羽看見了,大叫:「汝儀表非俗,何故陷身於賊之部下?」關羽目高天下,極少看得起人,張遼得到他這樣的評價已經很不簡單了。
鄧忠
姜維伐中原時,多次聽說鄧艾的名頭,但久久未見其面。有一次兩陣對圓,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年約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乎?」
這個俊俏的小將,就是鄧艾的兒子鄧忠。姜維將他錯認是鄧艾,和他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看來鄧忠不僅長得帥,本事也不弱,對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劉備首顧草廬不遇,惆悵而歸,「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豐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連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還有一些傳統印象中的帥哥,但在演義中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關於他「帥」的描寫,典型的例子是姜維。哪位高手看到的,請幫我補充一下。

猛男
同樣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典韋
曹操在兗州,夏侯敦引一大漢來參見,禮畢,操與諸官皆大驚。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偉,操問之,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敦出射獵,見一大漢,逐虎過澗,即典韋也……」操曰:「吾觀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演義中,稱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偉」的人不在少數,但典韋居然令曹操和眾官一見之下皆大驚,定然威猛絕倫。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象貓攆耗子一般「逐虎過澗」!《水滸》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蟲,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典韋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話卻讓我摸不著頭腦,「一表非俗」是顯然的,但「必有智力」又從何說起呢?怪異。
許褚
許褚的出場,正和典韋相關。黃巾軍何儀被曹兵擊敗,逃走時撞到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偉,勇力絕倫。」何儀等悉數受縛。典韋追來討要,壯士不肯,兩個人於是就打了個天昏地暗。曹操大驚,跑去看時,「見其人容貌若神,威風抖擻,不勝欣喜。」(曹操這個人,就喜歡見獵心喜。)
這個壯士,就是許褚了。「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這兩個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樣,但後來許褚赤體斗馬超,「渾身筋突」,可見許褚是壯不是胖。「容貌若神,威風抖擻」,馬超也是領教過的,正因為對許褚有所忌憚,馬超才打消了突襲曹操的念頭。
許褚和典韋,同為曹操中軍宿衛,同領虎衛軍,如同曹操帳前的哼哈二將。我總覺得他們象是同一個人,無論是相貌、身材、勇武、兇悍,還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轍。
關羽
關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到了請戰華雄時,關羽變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長高了兩寸。)
後來關羽在曹營時,曹操見其馬瘦,遂問緣由,關羽回答說:「賤軀頗重,馬不能乘,因此常瘦。」連馬都騎瘦了,可知關羽的身材肯定極其魁梧。
過五關時在滎陽,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備夜燒館驛,出於好奇,前往偷窺,見關羽在燈下綽髯看書,大驚曰:「真天人也!」關羽長得有多雄壯威武,也就不難想像了。
魏延
關於魏延的相貌,羅本演義中有兩處比較詳細的描寫。一次是劉備投襄陽被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另一次是長沙救黃忠時,「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
由此,很明顯魏延和關羽的相貌極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沒有留著長髯,如果留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般。書中也明確寫著「如關雲長模樣」、「乃似關將」的字樣,這些在毛本里都被刪去了。
張飛
傳統的印象里,張飛是一個滿面虯髯的黑大漢,有些滿臉橫肉的凶惡,在中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常見的勇夫面譜,與《三國》里的典韋許褚、《說唐》里的程咬金尉遲恭、《說岳》里的金兀術牛皋、《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水滸》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難區別開來。
但在演義的描寫中,張飛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頭象豹子、眼大而圓、須硬如戟、聲音宏亮、氣勢攝人,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頷」。「頷」,就是下巴。下巴象燕子,應該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絕不是滿臉橫肉的樣子。
在《水滸》里,林沖的相貌就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和張飛竟然一模一樣!
趙雲
這個其實很多人早就談論過,但我還是再羅嗦羅嗦吧。
傳統的印象里,趙雲是一個英俊白袍小將的形象。但演義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這個描寫,趙雲的面部比較寬闊,而且是雙下巴,和「俊」字應該關系不大。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是無可質疑的,後來在卧牛山周倉稱他「極其雄壯」,取桂陽時趙范稱他「堂堂儀表」,都可以證明。
顏良
在毛本演義里,沒有關於顏良相貌的描寫。幸虧羅本里有一句:「顏良橫刀立馬,貌若靈官,立於門旗下。」後面還有一句「關公舉目看之,見其人綉袍金甲,相貌威嚴」。
根據這兩處描寫,我們所能知道的是:1、顏良長得象靈官;2、相貌威嚴。可是,靈官又是什麼樣子的?
靈官: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凈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尋覓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五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亦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藍、韋馱。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看到這里,我對顏良的相貌還是比較模糊,能夠確定的是紅臉,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關於文丑,演義中有一句:「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
又來了,「獬豸」(音【謝志】)?這不是誠心刁難人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查資料。
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或說象羊,或說象鹿,或說象麒麟。《五雜組》記:獬豸「一雲即神羊」;《論衡》記:獬豸「一角之羊也」;《後漢書•輿服志下》記:「獬豸神羊。」
傳說中,獬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寄託著古人關於司法公正的理想。由此,乾脆稱其為任法獸。《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古時稱御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問案決獄的衙門里,牆上畫著獬豸,長官戴著獬冠。
看到這里,我還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長的什麼樣。感覺上,文丑的臉有些長,而且確實長得比較丑。
龐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圓睛突,身長八尺余,見為八部首將,乃超帳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
第147回:「一將立於階下,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發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使一口截頭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字令明。」
龐德面圓而黑,眼睛外鼓,頭發如金毛獅王;脖子很硬,無法扭頭;「衣不能任體」,這是什麼意思?步履輕捷勝猿猱,雙手堅硬過刀斧。真是一個怪傑!
關羽和他惡戰之後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之敵手也!」被關羽許為敵手,評價極高了。
周泰
周泰原為洋子江強盜,在孫策下江東時投軍:「一人彪形虎體,目朗眉濃,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周泰曾經兩度捨命救主。先是守宣城時,山賊夜襲,周泰棄馬,身無片甲,殺潰賊眾,救了孫權,他自己身被十二槍。再是大戰濡須時,周泰在重圍之中進出數次,救出孫權和徐盛。孫權作宴謝之,把盞淚流,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痕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即言戰斗之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兇悍,是可以歸到第一檔的。
兀突骨
孟獲被諸葛亮六擒六縱之後,找來了最後一個外援:「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陋,見者皆驚。」
身長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樣高,列演義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軍」,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而「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這個實在太強了,這還能算人么?若要推舉演義第一猛男,我堅決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的元帥,「青眼黃髯,身長一丈,使一柄長鐵錘,重一百斤,有萬夫不擋之勇。」
青眼黃髯,和孫權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長一丈,和呂布並列演義第二身高;鐵錘重一百斤,是演義中最重的兵器。憑這三點,越吉元帥沒有理由不佔一席之地。
演義中還有很多猛男,包括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徐晃(操出馬視之,見徐晃神威糾糾,暗暗稱奇)、臧霸(性如烈火,體若奔狼)、蔣欽(面黑須黃,身體雄偉)、董襲(策見此人身長八尺,面方口闊)、凌操(策見操威儀出眾)、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其他
一、古怪、醜陋
龐統
龐統的求職之路並不平坦,先是「與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權便不喜。」沒有被孫權錄取;再就是「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只被委任了一個縣令。
龐統號「鳳雛」,素與諸葛亮齊名,卻因為相貌的關系一再碰壁,看來長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馬懿
象司馬宣王這樣重要的人物,演義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寫,只是通過太尉華歆的口,轉達了曹操的意見:「先時太祖武皇帝常與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兵權,久必為國家之大禍也。』」
「鷹視狼顧」,應該是眼神陰沉犀利、舉止有股咄咄逼人氣勢的意思吧?
司馬師: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
陳武: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
張松: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
二、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視其人,身長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虛發。
樂進:身材短小,膽量過人。
李通:身軀瘦健,筋骨軒昂。就是被馬超數合之中挑下馬的那位。
鄧艾:身長七尺,闊面大耳,方頤大口。
女性
貂蟬
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王)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也。……顏色傾城,年當十八。
…………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
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第15回《司徒王允說貂蟬》
布提戟徑往,立於亭下曲闌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第16回《鳳儀亭布戲貂蟬》
鄒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女,生得十分美麗,問之乃張濟之妻。」操聞之,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而取之。須臾到來,操視之,果然美麗之人也。――第32回《曹操興兵擊張綉》
甄氏
劉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不納之。――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壺關》
諸葛亮夫人
黃承彥乃河南名士,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後孔明要娶妻,承彥曰:「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孔明忻然而娶之。――第74回《玄德風雪訪孔明》
徐氏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菩卜易。……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持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第76回《孫權跨江破黃祖》
二橋
孔明曰:「亮居隆中時,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邊新造一台,名曰銅雀台,以應其瑞,限一千日工畢。曹操平生酒色之輩,酷愛婦人,久聞江東橋公有二女,長曰大橋,次曰小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有誓曰:『吾一願得天下以為帝王,掃平四海;二願得江東二橋,置於銅雀台,以為晚年之樂,雖死無恨矣。』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橋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稱心滿意,必星夜回鄴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第87回《諸葛亮智說周瑜》
(曹操)顧與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誠有所喜。昔日橋大老與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橋,置之台上,以足吾願也。」言訖大笑。――第95回《曹孟德橫槊賦詩》
樊氏
(趙)范入後堂,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其婦人身穿縞素之衣,有傾國傾城之色,子龍問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第104回《趙子龍智取桂陽》
孫夫人
(呂)范曰:「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也?吾主人吳侯有一妹,美而大賢,堪可以奉箕帚。」――第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第109回《錦嚢計趙雲救主》

2. 三國演義描寫人物的句子

三國演義描寫人物的句子有:

1、周瑜:姿志風流,儀容秀麗,佳配小喬,虎背熊腰。

分析: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

2、劉備: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兆絕,唇若塗脂。

分析: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

3、張飛:燕頷虎須,豹頭環眼,聲若巨雷,勢如烈馬,手提丈八點蛇矛,好不威風。

分析:張飛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萬人敵,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坡嚇退曹軍。但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常酒後鞭撻士卒。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行三。性如烈火,嫉惡如仇。

4、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

分析: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筆下的曹操卻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

5、諸葛亮: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侍猜坦飄然有神仙之概。

分析:《三國演義》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6、關羽: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唇如塗脂,相貌堂堂,手提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胭脂獸,真乃世之老桐虎將。

分析: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冠、絕、無敵等第一的詞樣眾多,贊美雲長的詩句最多,可謂是羅貫中筆下的三國第一將。

3. 三國中值得評論的句子

諸侯
董卓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
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放在這一貼里。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閑,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里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超的流派。
袁紹
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范!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中央。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觀看。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
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遲銷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
第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碼沖游,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
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判粗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
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像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
「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余,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
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
三國里,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成人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唇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桿,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里,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乾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
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勛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
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艷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桿,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
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卧龍先生的神秘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張遼
張遼是演義中的又一人氣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長相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張遼還在呂布帳下,與曹操對陣:「(呂布)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於上首。」
張遼和周瑜、馬超、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於顏色,是紫色面龐;「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憑這兩點,就能得出張遼「帥」的結論嗎?我覺得是的。(順帶提一下,羅貫中老師有一點搞錯了,那時候的張遼決不止二十歲了。)
後來張遼隨呂布攻打小沛,關羽看見了,大叫:「汝儀表非俗,何故陷身於賊之部下?」關羽目高天下,極少看得起人,張遼得到他這樣的評價已經很不簡單了。
鄧忠
姜維伐中原時,多次聽說鄧艾的名頭,但久久未見其面。有一次兩陣對圓,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年約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乎?」
這個俊俏的小將,就是鄧艾的兒子鄧忠。姜維將他錯認是鄧艾,和他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看來鄧忠不僅長得帥,本事也不弱,對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劉備首顧草廬不遇,惆悵而歸,「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豐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連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還有一些傳統印象中的帥哥,但在演義中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關於他「帥」的描寫,典型的例子是姜維。哪位高手看到的,請幫我補充一下。

猛男
同樣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典韋
曹操在兗州,夏侯敦引一大漢來參見,禮畢,操與諸官皆大驚。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偉,操問之,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敦出射獵,見一大漢,逐虎過澗,即典韋也……」操曰:「吾觀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演義中,稱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偉」的人不在少數,但典韋居然令曹操和眾官一見之下皆大驚,定然威猛絕倫。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象貓攆耗子一般「逐虎過澗」!《水滸》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蟲,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典韋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話卻讓我摸不著頭腦,「一表非俗」是顯然的,但「必有智力」又從何說起呢?怪異。
許褚
許褚的出場,正和典韋相關。黃巾軍何儀被曹兵擊敗,逃走時撞到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偉,勇力絕倫。」何儀等悉數受縛。典韋追來討要,壯士不肯,兩個人於是就打了個天昏地暗。曹操大驚,跑去看時,「見其人容貌若神,威風抖擻,不勝欣喜。」(曹操這個人,就喜歡見獵心喜。)
這個壯士,就是許褚了。「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這兩個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樣,但後來許褚赤體斗馬超,「渾身筋突」,可見許褚是壯不是胖。「容貌若神,威風抖擻」,馬超也是領教過的,正因為對許褚有所忌憚,馬超才打消了突襲曹操的念頭。
許褚和典韋,同為曹操中軍宿衛,同領虎衛軍,如同曹操帳前的哼哈二將。我總覺得他們象是同一個人,無論是相貌、身材、勇武、兇悍,還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轍。
關羽
關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到了請戰華雄時,關羽變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長高了兩寸。)
後來關羽在曹營時,曹操見其馬瘦,遂問緣由,關羽回答說:「賤軀頗重,馬不能乘,因此常瘦。」連馬都騎瘦了,可知關羽的身材肯定極其魁梧。
過五關時在滎陽,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備夜燒館驛,出於好奇,前往偷窺,見關羽在燈下綽髯看書,大驚曰:「真天人也!」關羽長得有多雄壯威武,也就不難想像了。
魏延
關於魏延的相貌,羅本演義中有兩處比較詳細的描寫。一次是劉備投襄陽被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另一次是長沙救黃忠時,「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
由此,很明顯魏延和關羽的相貌極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沒有留著長髯,如果留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般。書中也明確寫著「如關雲長模樣」、「乃似關將」的字樣,這些在毛本里都被刪去了。
張飛
傳統的印象里,張飛是一個滿面虯髯的黑大漢,有些滿臉橫肉的凶惡,在中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常見的勇夫面譜,與《三國》里的典韋許褚、《說唐》里的程咬金尉遲恭、《說岳》里的金兀術牛皋、《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水滸》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難區別開來。
但在演義的描寫中,張飛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頭象豹子、眼大而圓、須硬如戟、聲音宏亮、氣勢攝人,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頷」。「頷」,就是下巴。下巴象燕子,應該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絕不是滿臉橫肉的樣子。
在《水滸》里,林沖的相貌就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和張飛竟然一模一樣!
趙雲
這個其實很多人早就談論過,但我還是再羅嗦羅嗦吧。
傳統的印象里,趙雲是一個英俊白袍小將的形象。但演義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這個描寫,趙雲的面部比較寬闊,而且是雙下巴,和「俊」字應該關系不大。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是無可質疑的,後來在卧牛山周倉稱他「極其雄壯」,取桂陽時趙范稱他「堂堂儀表」,都可以證明。
顏良
在毛本演義里,沒有關於顏良相貌的描寫。幸虧羅本里有一句:「顏良橫刀立馬,貌若靈官,立於門旗下。」後面還有一句「關公舉目看之,見其人綉袍金甲,相貌威嚴」。
根據這兩處描寫,我們所能知道的是:1、顏良長得象靈官;2、相貌威嚴。可是,靈官又是什麼樣子的?
靈官: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凈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尋覓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五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亦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藍、韋馱。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看到這里,我對顏良的相貌還是比較模糊,能夠確定的是紅臉,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關於文丑,演義中有一句:「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
又來了,「獬豸」(音【謝志】)?這不是誠心刁難人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查資料。
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或說象羊,或說象鹿,或說象麒麟。《五雜組》記:獬豸「一雲即神羊」;《論衡》記:獬豸「一角之羊也」;《後漢書•輿服志下》記:「獬豸神羊。」
傳說中,獬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寄託著古人關於司法公正的理想。由此,乾脆稱其為任法獸。《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古時稱御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問案決獄的衙門里,牆上畫著獬豸,長官戴著獬冠。
看到這里,我還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長的什麼樣。感覺上,文丑的臉有些長,而且確實長得比較丑。
龐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圓睛突,身長八尺余,見為八部首將,乃超帳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
第147回:「一將立於階下,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發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使一口截頭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字令明。」
龐德面圓而黑,眼睛外鼓,頭發如金毛獅王;脖子很硬,無法扭頭;「衣不能任體」,這是什麼意思?步履輕捷勝猿猱,雙手堅硬過刀斧。真是一個怪傑!
關羽和他惡戰之後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之敵手也!」被關羽許為敵手,評價極高了。
周泰
周泰原為洋子江強盜,在孫策下江東時投軍:「一人彪形虎體,目朗眉濃,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周泰曾經兩度捨命救主。先是守宣城時,山賊夜襲,周泰棄馬,身無片甲,殺潰賊眾,救了孫權,他自己身被十二槍。再是大戰濡須時,周泰在重圍之中進出數次,救出孫權和徐盛。孫權作宴謝之,把盞淚流,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痕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即言戰斗之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兇悍,是可以歸到第一檔的。
兀突骨
孟獲被諸葛亮六擒六縱之後,找來了最後一個外援:「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陋,見者皆驚。」
身長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樣高,列演義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軍」,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而「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這個實在太強了,這還能算人么?若要推舉演義第一猛男,我堅決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的元帥,「青眼黃髯,身長一丈,使一柄長鐵錘,重一百斤,有萬夫不擋之勇。」
青眼黃髯,和孫權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長一丈,和呂布並列演義第二身高;鐵錘重一百斤,是演義中最重的兵器。憑這三點,越吉元帥沒有理由不佔一席之地。
演義中還有很多猛男,包括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徐晃(操出馬視之,見徐晃神威糾糾,暗暗稱奇)、臧霸(性如烈火,體若奔狼)、蔣欽(面黑須黃,身體雄偉)、董襲(策見此人身長八尺,面方口闊)、凌操(策見操威儀出眾)、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其他
一、古怪、醜陋
龐統
龐統的求職之路並不平坦,先是「與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權便不喜。」沒有被孫權錄取;再就是「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只被委任了一個縣令。
龐統號「鳳雛」,素與諸葛亮齊名,卻因為相貌的關系一再碰壁,看來長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馬懿
象司馬宣王這樣重要的人物,演義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寫,只是通過太尉華歆的口,轉達了曹操的意見:「先時太祖武皇帝常與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兵權,久必為國家之大禍也。』」
「鷹視狼顧」,應該是眼神陰沉犀利、舉止有股咄咄逼人氣勢的意思吧?
司馬師: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
陳武: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
張松: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
二、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視其人,身長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虛發。
樂進:身材短小,膽量過人。
李通:身軀瘦健,筋骨軒昂。就是被馬超數合之中挑下馬的那位。
鄧艾:身長七尺,闊面大耳,方頤大口。
女性
貂蟬
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王)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也。……顏色傾城,年當十八。
…………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
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第15回《司徒王允說貂蟬》
布提戟徑往,立於亭下曲闌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第16回《鳳儀亭布戲貂蟬》
鄒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女,生得十分美麗,問之乃張濟之妻。」操聞之,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而取之。須臾到來,操視之,果然美麗之人也。――第32回《曹操興兵擊張綉》
甄氏
劉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不納之。――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壺關》
諸葛亮夫人
黃承彥乃河南名士,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後孔明要娶妻,承彥曰:「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孔明忻然而娶之。――第74回《玄德風雪訪孔明》
徐氏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菩卜易。……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持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第76回《孫權跨江破黃祖》
二橋
孔明曰:「亮居隆中時,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邊新造一台,名曰銅雀台,以應其瑞,限一千日工畢。曹操平生酒色之輩,酷愛婦人,久聞江東橋公有二女,長曰大橋,次曰小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有誓曰:『吾一願得天下以為帝王,掃平四海;二願得江東二橋,置於銅雀台,以為晚年之樂,雖死無恨矣。』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橋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稱心滿意,必星夜回鄴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第87回《諸葛亮智說周瑜》
(曹操)顧與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誠有所喜。昔日橋大老與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橋,置之台上,以足吾願也。」言訖大笑。――第95回《曹孟德橫槊賦詩》
樊氏
(趙)范入後堂,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其婦人身穿縞素之衣,有傾國傾城之色,子龍問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第104回《趙子龍智取桂陽》
孫夫人
(呂)范曰:「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也?吾主人吳侯有一妹,美而大賢,堪可以奉箕帚。」――第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第109回《錦嚢計趙雲救主》

還有許多重要的演義人物,如二荀、郭嘉、賈詡、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張郃、於禁、法正、黃忠、姜維、夏侯霸、張昭、魯肅、呂蒙、甘寧、黃蓋、徐盛、丁奉等等,要麼是演義中沒有他們的相貌描述,要麼是我沒有看到,只能空出來了。

4. 三國演義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諸侯 董卓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 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喊耐放在這一貼里。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閑,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里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超的流派。 袁紹 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范!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中央。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觀看。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 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歲橡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 第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 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鄭雀春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 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像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 「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余,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 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 三國里,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成人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唇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桿,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里,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乾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 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勛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 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艷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桿,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 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卧龍先生的神秘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張遼 張遼是演義中的又一人氣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長相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張遼還在呂布帳下,與曹操對陣:「(呂布)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於上首。」 張遼和周瑜、馬超、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於顏色,是紫色面龐;「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憑這兩點,就能得出張遼「帥」的結論嗎?我覺得是的。(順帶提一下,羅貫中老師有一點搞錯了,那時候的張遼決不止二十歲了。) 後來張遼隨呂布攻打小沛,關羽看見了,大叫:「汝儀表非俗,何故陷身於賊之部下?」關羽目高天下,極少看得起人,張遼得到他這樣的評價已經很不簡單了。 鄧忠 姜維伐中原時,多次聽說鄧艾的名頭,但久久未見其面。有一次兩陣對圓,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年約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乎?」 這個俊俏的小將,就是鄧艾的兒子鄧忠。姜維將他錯認是鄧艾,和他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看來鄧忠不僅長得帥,本事也不弱,對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劉備首顧草廬不遇,惆悵而歸,「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豐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連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還有一些傳統印象中的帥哥,但在演義中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關於他「帥」的描寫,典型的例子是姜維。哪位高手看到的,請幫我補充一下。 猛男 同樣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典韋 曹操在兗州,夏侯敦引一大漢來參見,禮畢,操與諸官皆大驚。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偉,操問之,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敦出射獵,見一大漢,逐虎過澗,即典韋也……」操曰:「吾觀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演義中,稱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偉」的人不在少數,但典韋居然令曹操和眾官一見之下皆大驚,定然威猛絕倫。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象貓攆耗子一般「逐虎過澗」!《水滸》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蟲,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典韋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話卻讓我摸不著頭腦,「一表非俗」是顯然的,但「必有智力」又從何說起呢?怪異。 許褚 許褚的出場,正和典韋相關。黃巾軍何儀被曹兵擊敗,逃走時撞到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偉,勇力絕倫。」何儀等悉數受縛。典韋追來討要,壯士不肯,兩個人於是就打了個天昏地暗。曹操大驚,跑去看時,「見其人容貌若神,威風抖擻,不勝欣喜。」(曹操這個人,就喜歡見獵心喜。) 這個壯士,就是許褚了。「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這兩個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樣,但後來許褚赤體斗馬超,「渾身筋突」,可見許褚是壯不是胖。「容貌若神,威風抖擻」,馬超也是領教過的,正因為對許褚有所忌憚,馬超才打消了突襲曹操的念頭。 許褚和典韋,同為曹操中軍宿衛,同領虎衛軍,如同曹操帳前的哼哈二將。我總覺得他們象是同一個人,無論是相貌、身材、勇武、兇悍,還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轍。 關羽 關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到了請戰華雄時,關羽變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長高了兩寸。) 後來關羽在曹營時,曹操見其馬瘦,遂問緣由,關羽回答說:「賤軀頗重,馬不能乘,因此常瘦。」連馬都騎瘦了,可知關羽的身材肯定極其魁梧。 過五關時在滎陽,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備夜燒館驛,出於好奇,前往偷窺,見關羽在燈下綽髯看書,大驚曰:「真天人也!」關羽長得有多雄壯威武,也就不難想像了。 魏延 關於魏延的相貌,羅本演義中有兩處比較詳細的描寫。一次是劉備投襄陽被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另一次是長沙救黃忠時,「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 由此,很明顯魏延和關羽的相貌極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沒有留著長髯,如果留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般。書中也明確寫著「如關雲長模樣」、「乃似關將」的字樣,這些在毛本里都被刪去了。 張飛 傳統的印象里,張飛是一個滿面虯髯的黑大漢,有些滿臉橫肉的凶惡,在中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常見的勇夫面譜,與《三國》里的典韋許褚、《說唐》里的程咬金尉遲恭、《說岳》里的金兀術牛皋、《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水滸》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難區別開來。 但在演義的描寫中,張飛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頭象豹子、眼大而圓、須硬如戟、聲音宏亮、氣勢攝人,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頷」。「頷」,就是下巴。下巴象燕子,應該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絕不是滿臉橫肉的樣子。 在《水滸》里,林沖的相貌就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和張飛竟然一模一樣! 趙雲 這個其實很多人早就談論過,但我還是再羅嗦羅嗦吧。 傳統的印象里,趙雲是一個英俊白袍小將的形象。但演義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這個描寫,趙雲的面部比較寬闊,而且是雙下巴,和「俊」字應該關系不大。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是無可質疑的,後來在卧牛山周倉稱他「極其雄壯」,取桂陽時趙范稱他「堂堂儀表」,都可以證明。 顏良 在毛本演義里,沒有關於顏良相貌的描寫。幸虧羅本里有一句:「顏良橫刀立馬,貌若靈官,立於門旗下。」後面還有一句「關公舉目看之,見其人綉袍金甲,相貌威嚴」。 根據這兩處描寫,我們所能知道的是:1、顏良長得象靈官;2、相貌威嚴。可是,靈官又是什麼樣子的? 靈官: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凈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尋覓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五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亦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藍、韋馱。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看到這里,我對顏良的相貌還是比較模糊,能夠確定的是紅臉,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關於文丑,演義中有一句:「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 又來了,「獬豸」(音【謝志】)?這不是誠心刁難人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查資料。 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或說象羊,或說象鹿,或說象麒麟。《五雜組》記:獬豸「一雲即神羊」;《論衡》記:獬豸「一角之羊也」;《後漢書•輿服志下》記:「獬豸神羊。」 傳說中,獬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寄託著古人關於司法公正的理想。由此,乾脆稱其為任法獸。《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古時稱御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問案決獄的衙門里,牆上畫著獬豸,長官戴著獬冠。 看到這里,我還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長的什麼樣。感覺上,文丑的臉有些長,而且確實長得比較丑。 龐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圓睛突,身長八尺余,見為八部首將,乃超帳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 第147回:「一將立於階下,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發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使一口截頭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字令明。」 龐德面圓而黑,眼睛外鼓,頭發如金毛獅王;脖子很硬,無法扭頭;「衣不能任體」,這是什麼意思?步履輕捷勝猿猱,雙手堅硬過刀斧。真是一個怪傑! 關羽和他惡戰之後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之敵手也!」被關羽許為敵手,評價極高了。 周泰 周泰原為洋子江強盜,在孫策下江東時投軍:「一人彪形虎體,目朗眉濃,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周泰曾經兩度捨命救主。先是守宣城時,山賊夜襲,周泰棄馬,身無片甲,殺潰賊眾,救了孫權,他自己身被十二槍。再是大戰濡須時,周泰在重圍之中進出數次,救出孫權和徐盛。孫權作宴謝之,把盞淚流,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痕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即言戰斗之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兇悍,是可以歸到第一檔的。 兀突骨 孟獲被諸葛亮六擒六縱之後,找來了最後一個外援:「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陋,見者皆驚。」 身長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樣高,列演義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軍」,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而「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這個實在太強了,這還能算人么?若要推舉演義第一猛男,我堅決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的元帥,「青眼黃髯,身長一丈,使一柄長鐵錘,重一百斤,有萬夫不擋之勇。」 青眼黃髯,和孫權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長一丈,和呂布並列演義第二身高;鐵錘重一百斤,是演義中最重的兵器。憑這三點,越吉元帥沒有理由不佔一席之地。 演義中還有很多猛男,包括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徐晃(操出馬視之,見徐晃神威糾糾,暗暗稱奇)、臧霸(性如烈火,體若奔狼)、蔣欽(面黑須黃,身體雄偉)、董襲(策見此人身長八尺,面方口闊)、凌操(策見操威儀出眾)、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其他 一、古怪、醜陋 龐統 龐統的求職之路並不平坦,先是「與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權便不喜。」沒有被孫權錄取;再就是「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只被委任了一個縣令。 龐統號「鳳雛」,素與諸葛亮齊名,卻因為相貌的關系一再碰壁,看來長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馬懿 象司馬宣王這樣重要的人物,演義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寫,只是通過太尉華歆的口,轉達了曹操的意見:「先時太祖武皇帝常與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兵權,久必為國家之大禍也。』」 「鷹視狼顧」,應該是眼神陰沉犀利、舉止有股咄咄逼人氣勢的意思吧? 司馬師: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 陳武: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 張松: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 二、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視其人,身長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虛發。 樂進:身材短小,膽量過人。 李通:身軀瘦健,筋骨軒昂。就是被馬超數合之中挑下馬的那位。 鄧艾:身長七尺,闊面大耳,方頤大口。 女性 貂蟬 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王)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也。……顏色傾城,年當十八。 …………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 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第15回《司徒王允說貂蟬》 布提戟徑往,立於亭下曲闌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第16回《鳳儀亭布戲貂蟬》 鄒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女,生得十分美麗,問之乃張濟之妻。」操聞之,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而取之。須臾到來,操視之,果然美麗之人也。――第32回《曹操興兵擊張綉》 甄氏 劉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不納之。――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壺關》 諸葛亮夫人 黃承彥乃河南名士,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後孔明要娶妻,承彥曰:「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孔明忻然而娶之。――第74回《玄德風雪訪孔明》 徐氏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菩卜易。……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持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第76回《孫權跨江破黃祖》 二橋 孔明曰:「亮居隆中時,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邊新造一台,名曰銅雀台,以應其瑞,限一千日工畢。曹操平生酒色之輩,酷愛婦人,久聞江東橋公有二女,長曰大橋,次曰小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有誓曰:『吾一願得天下以為帝王,掃平四海;二願得江東二橋,置於銅雀台,以為晚年之樂,雖死無恨矣。』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橋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稱心滿意,必星夜回鄴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第87回《諸葛亮智說周瑜》 (曹操)顧與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誠有所喜。昔日橋大老與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橋,置之台上,以足吾願也。」言訖大笑。――第95回《曹孟德橫槊賦詩》 樊氏 (趙)范入後堂,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其婦人身穿縞素之衣,有傾國傾城之色,子龍問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第104回《趙子龍智取桂陽》 孫夫人 (呂)范曰:「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也?吾主人吳侯有一妹,美而大賢,堪可以奉箕帚。」――第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第109回《錦嚢計趙雲救主》

5. 作業:摘抄三國演義的重要情節或優美語段,並作必要評價,寫成至少4篇的讀後感。每篇700字左右。

七禽孟獲
三國中期,蜀國占據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於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

空城計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於要地街亭失守,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於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調頭就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計之前了,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結果犯了低級錯誤。被司馬懿打敗。蜀軍被斷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斬馬謖
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非常生氣。想起了劉備臨死前囑咐他的話「吾觀馬謖,言過其實也」。後悔不已。悲痛了斬了立了軍令狀的馬謖。

舌戰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胡局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孫劉聯軍和曹操在赤壁對峙。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諸葛亮,於是刁難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料定過幾天有大霧,於是便答應,而且期限還自己減少到三天。周瑜認為諸葛亮是自尋死路。一天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動靜。到了第三天夜裡。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一些船隻船上放滿草人,一字排開向曹操營寨駛去。江面上霧很大,曹操不清楚敵軍虛實。於是叫將士瘋狂放箭。箭射滿了草船。諸葛亮滿載而歸!!

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一仗。

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褲棗讓,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白帝城託孤
關羽失荊州被殺後,劉備悲憤不已,舉大軍伐吳。誓要「踏平東吳」。不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大敗,逃往白帝城,憂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後事。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

溫酒斬華雄
三國前期,曹操發起聯軍討伐董卓。董卓的先鋒是華雄,華雄是三國第一高手呂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連殺了聯軍好幾個大將。聯軍正愁無人能敵華雄之時,關羽按耐不住請戰。可是劉備這時沒什麼地位,關羽的軍銜也小得可憐。於是聯軍盟主袁紹反對,怕被敵人恥笑軍中無人。但是曹操見識過關羽的能力,很贊賞他,於是為他斟酒。岩拆關羽說等斬了華雄回來喝也不遲。於是飛身上馬沖入敵營,不一會兒就提著華雄的人頭回來了,這時候酒還是熱的。這就是溫酒斬華雄!

過五關斬六將
徐州之戰劉備戰敗。關羽經張遼勸說,約法三章暫時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後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想去找劉備。曹操為了挽留關羽便掛避客牌對其避而不見。關羽只能不辭而別。沿路上經過了五個關口,守將都不放行,關羽一一殺之。一共六個。最後與劉備會合。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東吳一直想找機會討回。魯肅又獻上一計:騙關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沖出殺之。便遣請關羽赴宴。關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只帶了周倉隨身為他提刀。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借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周倉會意,退出去。關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於關公武力,不敢動手。關雲長上船乘風而去。

三英戰呂布
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後,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張飛沖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不倒呂布。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虛刺劉備一戟便敗退。(呂布不愧是三國第一武將啊)

水淹七軍
關羽圍困曹仁於樊城,曹操派大將於禁和龐德領七支軍隊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當時正值秋雨連綿。關羽命人堵住襄江各處水口。等江水高漲時,水淹七軍。曹軍死傷無數,龐德被斬,於禁被俘。

刮骨療毒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罵陣。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關羽右臂中箭,回兵。箭頭有毒,毒已入骨。於是請來了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颳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蒙住。關羽卻說不用。一邊和馬良下棋,一邊伸手刮骨,談笑中沒有絲毫痛苦的神色。事畢,兩人互相驚嘆,關羽稱贊華佗的醫術,華佗贊嘆關羽的勇氣毅力。

義釋曹操
赤壁之戰曹軍遭遇火攻,死傷慘重。曹操大敗逃跑,沿路遭遇了張飛趙雲等人的截殺,身邊只剩下幾百人馬。經過華容道,關羽已經在這里埋伏多時。原來諸葛亮早已經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就讓關羽帶兵埋伏在這。此時曹操已經走投無路,便請求關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馬。關羽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裡時曹操對他的恩義,心一軟,就放了曹操。

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朝廷發榜文四處招兵買馬以平亂。劉備見了榜文長嘆一聲,剛好張飛聽見,說「大丈夫不去為國出力,在這里長嘆什麼。」劉備說力不從心,所以長嘆。張飛說他賣豬肉頗有積蓄,可招兵。劉備非常高興。兩人就去喝酒,剛好關羽也正要去應募,也進來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機,於是結拜為兄弟,共圖大事。

三顧茅廬
劉備剛出來打天下的時候,雖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絕頂高手但是屢遭敗績。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軍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幫劉備打了幾次勝仗就被曹操用計騙了過去。臨走時徐庶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就是卧龍先生。於是劉備就親自去請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見著。劉備向他請教了當世局勢並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並同意出山。劉備如魚得水,文武兼得,開始了他統一中國的大業。

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滅了呂布之後,請劉備去飲酒。酒席間,曹操就問劉備天下誰稱得上是英雄。劉備將孫策、袁紹、袁術、劉表等人一一列舉。曹操都說不是。劉備便問他,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大驚。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於是以截殺袁術為介面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青梅煮酒論英雄較詳細的情節:
劉備被呂布打敗之後投靠了曹操。後隨著曹操一起滅了呂布後隨曹操回京。曹操專權霸道對皇帝非常無禮。國舅董承等密謀除掉曹操,劉備也有份。劉備每天在他住的園子里種菜,藉此製造他胸無大志的假象隱瞞曹操。一天,曹操突然派人請劉備去飲酒,剛見面,曹操就笑著說:「在家做得好大事!」劉備心裡暗暗一驚,以為穿幫了。曹操接著:「玄德學種菜不容易啊。」劉備這才放心。曹操說見了園子里的青梅,忽然想起去年他帶兵征討張綉時路上缺水,兵士們都很渴,曹操忽生一計,指著前方說「前面有片梅林」。軍士們聽了無不流口水,於是不覺得口渴。於是請劉備來小聚,煮酒賞梅,論英雄!曹操問劉備天下誰稱得上是英雄。劉備將孫策、袁紹、袁術、劉表等人一一列舉。曹操都說不是。劉備便問他,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大驚,筷子都掉地上,恰好當時正打了一個雷,劉備便佯裝被雷嚇到,掩飾了自己驚恐的神色。劉備知道曹操的洞察力,想必曹操必不能容他。
當時袁術經曹操挫敗之後已經大傷元氣,欲逃亡河北投靠袁紹。劉備於是以截殺袁術為介面向曹操借兵走人了。逃離了曹操的控制。程昱和郭嘉得知後諫曹操說,即使不殺劉備也不能放他走,這樣做等於放龍入海,縱虎歸山。

這段故事包括了兩個成語的由來:望梅止渴 縱虎歸山

曹操一語道出了之後三國時期針鋒相對的兩個英雄,顯示出了曹操的洞察力以及頗為自負的豪情壯志。也顯示出劉備寄居人下的謹慎應變的心態。

6. 三國演義里的人物描寫的精彩句段

諸侯
董卓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
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放在這一貼里。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閑,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里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陸緩超的流派。
袁紹
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范!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中央。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觀看。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
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
第早知模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
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
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猛宏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像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
「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余,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
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
三國里,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成人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唇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桿,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里,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乾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
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勛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
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艷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桿,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
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卧龍先生的神秘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張遼
張遼是演義中的又一人氣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長相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張遼還在呂布帳下,與曹操對陣:「(呂布)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於上首。」
張遼和周瑜、馬超、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於顏色,是紫色面龐;「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憑這兩點,就能得出張遼「帥」的結論嗎?我覺得是的。(順帶提一下,羅貫中老師有一點搞錯了,那時候的張遼決不止二十歲了。)
後來張遼隨呂布攻打小沛,關羽看見了,大叫:「汝儀表非俗,何故陷身於賊之部下?」關羽目高天下,極少看得起人,張遼得到他這樣的評價已經很不簡單了。
鄧忠
姜維伐中原時,多次聽說鄧艾的名頭,但久久未見其面。有一次兩陣對圓,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年約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乎?」
這個俊俏的小將,就是鄧艾的兒子鄧忠。姜維將他錯認是鄧艾,和他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看來鄧忠不僅長得帥,本事也不弱,對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劉備首顧草廬不遇,惆悵而歸,「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豐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連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還有一些傳統印象中的帥哥,但在演義中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關於他「帥」的描寫,典型的例子是姜維。哪位高手看到的,請幫我補充一下。

猛男
同樣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典韋
曹操在兗州,夏侯敦引一大漢來參見,禮畢,操與諸官皆大驚。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偉,操問之,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敦出射獵,見一大漢,逐虎過澗,即典韋也……」操曰:「吾觀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演義中,稱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偉」的人不在少數,但典韋居然令曹操和眾官一見之下皆大驚,定然威猛絕倫。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象貓攆耗子一般「逐虎過澗」!《水滸》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蟲,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典韋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話卻讓我摸不著頭腦,「一表非俗」是顯然的,但「必有智力」又從何說起呢?怪異。
許褚
許褚的出場,正和典韋相關。黃巾軍何儀被曹兵擊敗,逃走時撞到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偉,勇力絕倫。」何儀等悉數受縛。典韋追來討要,壯士不肯,兩個人於是就打了個天昏地暗。曹操大驚,跑去看時,「見其人容貌若神,威風抖擻,不勝欣喜。」(曹操這個人,就喜歡見獵心喜。)
這個壯士,就是許褚了。「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這兩個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樣,但後來許褚赤體斗馬超,「渾身筋突」,可見許褚是壯不是胖。「容貌若神,威風抖擻」,馬超也是領教過的,正因為對許褚有所忌憚,馬超才打消了突襲曹操的念頭。
許褚和典韋,同為曹操中軍宿衛,同領虎衛軍,如同曹操帳前的哼哈二將。我總覺得他們象是同一個人,無論是相貌、身材、勇武、兇悍,還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轍。
關羽
關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到了請戰華雄時,關羽變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長高了兩寸。)
後來關羽在曹營時,曹操見其馬瘦,遂問緣由,關羽回答說:「賤軀頗重,馬不能乘,因此常瘦。」連馬都騎瘦了,可知關羽的身材肯定極其魁梧。
過五關時在滎陽,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備夜燒館驛,出於好奇,前往偷窺,見關羽在燈下綽髯看書,大驚曰:「真天人也!」關羽長得有多雄壯威武,也就不難想像了。
魏延
關於魏延的相貌,羅本演義中有兩處比較詳細的描寫。一次是劉備投襄陽被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另一次是長沙救黃忠時,「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
由此,很明顯魏延和關羽的相貌極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沒有留著長髯,如果留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般。書中也明確寫著「如關雲長模樣」、「乃似關將」的字樣,這些在毛本里都被刪去了。
張飛
傳統的印象里,張飛是一個滿面虯髯的黑大漢,有些滿臉橫肉的凶惡,在中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常見的勇夫面譜,與《三國》里的典韋許褚、《說唐》里的程咬金尉遲恭、《說岳》里的金兀術牛皋、《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水滸》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難區別開來。
但在演義的描寫中,張飛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頭象豹子、眼大而圓、須硬如戟、聲音宏亮、氣勢攝人,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頷」。「頷」,就是下巴。下巴象燕子,應該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絕不是滿臉橫肉的樣子。
在《水滸》里,林沖的相貌就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和張飛竟然一模一樣!
趙雲
這個其實很多人早就談論過,但我還是再羅嗦羅嗦吧。
傳統的印象里,趙雲是一個英俊白袍小將的形象。但演義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這個描寫,趙雲的面部比較寬闊,而且是雙下巴,和「俊」字應該關系不大。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是無可質疑的,後來在卧牛山周倉稱他「極其雄壯」,取桂陽時趙范稱他「堂堂儀表」,都可以證明。
顏良
在毛本演義里,沒有關於顏良相貌的描寫。幸虧羅本里有一句:「顏良橫刀立馬,貌若靈官,立於門旗下。」後面還有一句「關公舉目看之,見其人綉袍金甲,相貌威嚴」。
根據這兩處描寫,我們所能知道的是:1、顏良長得象靈官;2、相貌威嚴。可是,靈官又是什麼樣子的?
靈官: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凈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尋覓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五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亦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藍、韋馱。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看到這里,我對顏良的相貌還是比較模糊,能夠確定的是紅臉,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關於文丑,演義中有一句:「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
又來了,「獬豸」(音【謝志】)?這不是誠心刁難人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查資料。
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或說象羊,或說象鹿,或說象麒麟。《五雜組》記:獬豸「一雲即神羊」;《論衡》記:獬豸「一角之羊也」;《後漢書•輿服志下》記:「獬豸神羊。」
傳說中,獬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寄託著古人關於司法公正的理想。由此,乾脆稱其為任法獸。《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古時稱御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問案決獄的衙門里,牆上畫著獬豸,長官戴著獬冠。
看到這里,我還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長的什麼樣。感覺上,文丑的臉有些長,而且確實長得比較丑。
龐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圓睛突,身長八尺余,見為八部首將,乃超帳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
第147回:「一將立於階下,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發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使一口截頭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字令明。」
龐德面圓而黑,眼睛外鼓,頭發如金毛獅王;脖子很硬,無法扭頭;「衣不能任體」,這是什麼意思?步履輕捷勝猿猱,雙手堅硬過刀斧。真是一個怪傑!
關羽和他惡戰之後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之敵手也!」被關羽許為敵手,評價極高了。
周泰
周泰原為洋子江強盜,在孫策下江東時投軍:「一人彪形虎體,目朗眉濃,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周泰曾經兩度捨命救主。先是守宣城時,山賊夜襲,周泰棄馬,身無片甲,殺潰賊眾,救了孫權,他自己身被十二槍。再是大戰濡須時,周泰在重圍之中進出數次,救出孫權和徐盛。孫權作宴謝之,把盞淚流,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痕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即言戰斗之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兇悍,是可以歸到第一檔的。
兀突骨
孟獲被諸葛亮六擒六縱之後,找來了最後一個外援:「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陋,見者皆驚。」
身長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樣高,列演義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軍」,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而「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這個實在太強了,這還能算人么?若要推舉演義第一猛男,我堅決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的元帥,「青眼黃髯,身長一丈,使一柄長鐵錘,重一百斤,有萬夫不擋之勇。」
青眼黃髯,和孫權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長一丈,和呂布並列演義第二身高;鐵錘重一百斤,是演義中最重的兵器。憑這三點,越吉元帥沒有理由不佔一席之地。
演義中還有很多猛男,包括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徐晃(操出馬視之,見徐晃神威糾糾,暗暗稱奇)、臧霸(性如烈火,體若奔狼)、蔣欽(面黑須黃,身體雄偉)、董襲(策見此人身長八尺,面方口闊)、凌操(策見操威儀出眾)、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其他
一、古怪、醜陋
龐統
龐統的求職之路並不平坦,先是「與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權便不喜。」沒有被孫權錄取;再就是「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只被委任了一個縣令。
龐統號「鳳雛」,素與諸葛亮齊名,卻因為相貌的關系一再碰壁,看來長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馬懿
象司馬宣王這樣重要的人物,演義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寫,只是通過太尉華歆的口,轉達了曹操的意見:「先時太祖武皇帝常與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兵權,久必為國家之大禍也。』」
「鷹視狼顧」,應該是眼神陰沉犀利、舉止有股咄咄逼人氣勢的意思吧?
司馬師: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
陳武: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
張松: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
二、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視其人,身長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虛發。
樂進:身材短小,膽量過人。
李通:身軀瘦健,筋骨軒昂。就是被馬超數合之中挑下馬的那位。
鄧艾:身長七尺,闊面大耳,方頤大口。
女性
貂蟬
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王)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也。……顏色傾城,年當十八。
…………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
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第15回《司徒王允說貂蟬》
布提戟徑往,立於亭下曲闌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第16回《鳳儀亭布戲貂蟬》
鄒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女,生得十分美麗,問之乃張濟之妻。」操聞之,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而取之。須臾到來,操視之,果然美麗之人也。――第32回《曹操興兵擊張綉》
甄氏
劉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不納之。――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壺關》
諸葛亮夫人
黃承彥乃河南名士,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後孔明要娶妻,承彥曰:「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孔明忻然而娶之。――第74回《玄德風雪訪孔明》
徐氏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菩卜易。……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持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第76回《孫權跨江破黃祖》
二橋
孔明曰:「亮居隆中時,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邊新造一台,名曰銅雀台,以應其瑞,限一千日工畢。曹操平生酒色之輩,酷愛婦人,久聞江東橋公有二女,長曰大橋,次曰小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有誓曰:『吾一願得天下以為帝王,掃平四海;二願得江東二橋,置於銅雀台,以為晚年之樂,雖死無恨矣。』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橋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稱心滿意,必星夜回鄴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第87回《諸葛亮智說周瑜》
(曹操)顧與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誠有所喜。昔日橋大老與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橋,置之台上,以足吾願也。」言訖大笑。――第95回《曹孟德橫槊賦詩》
樊氏
(趙)范入後堂,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其婦人身穿縞素之衣,有傾國傾城之色,子龍問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第104回《趙子龍智取桂陽》
孫夫人
(呂)范曰:「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也?吾主人吳侯有一妹,美而大賢,堪可以奉箕帚。」――第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第109回《錦嚢計趙雲救主》

熱點內容
蘭花盪山荷 發布:2025-08-21 12:04:18 瀏覽:982
抖音號七夕 發布:2025-08-21 12:02:45 瀏覽:455
撫州花卉市場 發布:2025-08-21 11:59:57 瀏覽:307
給老婆過七夕 發布:2025-08-21 11:59:54 瀏覽:348
茶花蘭花 發布:2025-08-21 11:46:29 瀏覽:847
fgo日服2017情人節 發布:2025-08-21 11:21:59 瀏覽:69
茶花沒葉片 發布:2025-08-21 11:16:53 瀏覽:514
盆栽租擺價格 發布:2025-08-21 11:16:46 瀏覽:168
重慶渝北區花卉園郵編 發布:2025-08-21 11:09:38 瀏覽:839
櫻花驚艷了 發布:2025-08-21 11:08:46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