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百合花苗
A. 百合花的生長條件是什麼
它喜歡陽光,在生來長期間要充分的見陽源光,特別是在孕蕾期間,缺少陽光照射的話,就會影響它開花。不過,在酷熱的夏季養護必須要遮蔭。
養殖室內的溫度最好在15-25℃,過高或者過低的溫度都不利於它生長。夏天時候最高溫度不要高於30℃,要通過噴水等方式降溫。冬天溫度應保持在10℃左右,太寒冷的時候需注意保暖。
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也很怕澇,所以要及時的進行補水,要讓土壤時刻處於一個濕潤狀。春季和秋季可以5天左右澆一次,炎熱天氣可以勤澆,但是不要讓土壤里有積水產生。
(1)野生百合花苗擴展閱讀:
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曬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蓋草保墒。消滅雜草和防大雨沖刷,並不讓表土板結。
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天涼又要保溫,防霜凍,並施提苗肥,促進百合的生長,下種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長中期再鬆土2-3次,以疏鬆土壤,清除雜草,並結合培土,防止鱗莖裸露。
春季百合發芽時應保留其一壯芽,其餘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在小滿前後,當苗高長至27-33厘米時,及時摘頂,控制地上部分生長。
B. 百合花的資料
C. 百合怎樣育苗
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總稱,因其地下鱗莖是由許多鱗片抱合而成,故名百合。百合有些種是花卉,有些種是蔬菜。常用於布置花壇、花境,群栽在林緣,還可專門作百合園。自古以來百合就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現在是最受人們喜愛的花卉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切花材料之一,所佔比例有上升趨勢。入葯歷史悠久。
(1)現在商品栽培的花卉百合主要種群。①亞洲百合品種群。是我國目前切花主要的栽培品種群,花朵直徑10~12.5厘米。從定植到開花的生長周期一般在85~115天。對弱光敏感性強,冬季栽培需補光。亞洲百合品種群耐寒,能在北方寒地安全越冬。花芳香味淡。②東方百合品種群。花朵直徑大,大的可達30厘米。從定植到開花的生長周期一般在100~125天,總的說來,花期比亞洲百合品種群晚。不耐寒,不能在北方寒地露地越冬。花芳香宜人。③麝香百合品種群。別名鐵炮百合、復活節百合,多為白色品種。花型像一個細喇叭。從定植到開花的生長周期一般在100~130天,在北方露地栽培開花最晚。不耐寒,不能在北方寒地露地越冬。花有香氣。
(2)鱗莖貯藏。①亞洲百合品種群的冷庫貯藏。鱗莖進入休眠後,必須經過低溫才能解除休眠,打破休眠的有效溫度在15℃以下,低溫也是花芽分化的重要因素。要提前打破休眠進行促成栽培,在2~8℃范圍內,需要處理56天左右。收獲鱗莖後先在2℃環境中貯藏42天左右,然後在-2℃下凍藏。解凍時先在5~6℃處緩凍4~5天,然後在15℃以下處2~3天。這樣緩慢地解凍不會影響以後的發育。②東方百合品種群的冷庫貯藏。打破休眠要在2~5℃的環境下,處理55~70天。先在2℃的環境下貯藏30天左右,然後在-1.5℃下凍藏。③麝香百合品種群的貯藏。在8月開始進入休眠。高溫是誘導麝香百合進入休眠的主要因素,解除休眠也要高溫條件。解除休眠後還必須通過低溫處理才能發芽。催芽溫度13~15℃比較合適。在7~10℃環境下貯藏45天左右可以提前開花。在塑料袋裡添上乾燥草炭在0℃環境下可貯藏250天左右,用氮氣進行氣調貯藏可達300天。如果長期貯藏,可在1℃環境下貯藏75天左右,再用-2℃環境貯藏,出庫前在10~15℃環境條件下解凍。④土法貯藏。百合採收後,在陰涼的房屋或地下室內用磚頭砌一個埋藏坑,在坑下部先鋪5~7厘米厚的細沙。將百合鱗莖排列於沙上,其上覆沙3~4厘米,沙上再排放一層鱗莖,依此堆疊,堆疊高度以1米左右為宜。然後在百合四周及頂部用土、細沙、沙土或稻草覆蓋20~30厘米。用沙土的要稍幹些,濕度過大容易導致鱗莖生根、霉爛。
(3)鱗片扦插繁殖。上述3種百合品種群都可以用鱗片扦插繁殖。花落後至葉枯黃時挖取成熟的大鱗莖,起出的鱗莖不要在太陽光下曬,防止外層鱗片變色和失水。陰干數日後,剝去表面腐爛或乾枯的鱗片,再將鱗片逐一剝下,斜插入基質中。使用鱗片較肥厚的中、外層鱗片扦插生的小鱗莖數量明顯比內層多,速度也較快;用刀切鱗片比手掰整片鱗片生小鱗莖多;鱗片的中、下段比較容易繁殖出小鱗莖;鱗莖年齡大鱗片繁殖的小鱗莖數多。還可將鱗莖貯藏後春季扦插。按2~3厘米的距離扦插,扦插深度為鱗片的2/3左右,注意使鱗片內側面朝上。基質可用沙、草炭、苔蘚、珍珠岩、發酵鋸末或沙土。控溫25℃左右,並且避光,最有利於鱗片扦插生小鱗莖。當地溫20℃左右時,50天左右能培育出直徑1厘米的種球。春季扦插後長出的小鱗莖,一般應給予80天以上4~5℃低溫休眠,然後才能開始新的生長。秋季扦插繁殖出的小鱗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經過冬季自然通過低溫階段。但作者分別用買的亞洲百合和東方百合在春季扦插,長出的小鱗莖並沒有經過低溫休眠就開始新的生長。近年從解剖學研究結果表明,小鱗莖的形態發生過程中,分生組織產生後直接突起成球,不經過愈傷組織的形成階段。
(4)小鱗莖繁殖。秋季收百合時,把小鱗莖收起,種在苗床上,不能在寒地露地越冬的種類應在春季栽培。苗床的土壤宜濕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整地後,按25厘米左右的行距開深7厘米左右的溝。把小鱗莖按6~7厘米的距離擺在溝內,不能倒栽或斜栽。覆土5厘米左右。大的小鱗莖經過1年,小的小鱗莖經過2~3年可培養成開花的種球。
(5)播種育苗。凡能收獲到發育成熟、生長正常種子的種類,均可用播種法培育子球,它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的百合子球,供鱗莖生產和鮮切花培育用。每個蒴果含種子240粒左右,種子扁平有翅,千粒重3.4克左右。適於播種繁殖的百合種類有麝香百合、野百合、二倍體卷丹、渥丹、王百合、台百合、川百合、毛百合、青島百合、湖北百合、葯百合等。
百合種子有子葉出土和子葉留土兩種類型,子葉出土的播種後10~30天子葉出土,如麝香百合、王百合、台灣百合等,而湖北百合需30天以上才能發芽。子葉出土類百合播種時間以春季為好,覆土厚度為1~2厘米,部分品種培養6個月後即可開花,王百合需14個月才能開花。子葉留土的種類在溫暖地區以秋播為宜,入冬前抽出胚根,第2年春季第1片真葉出土,3~4年後才能開花。子葉留土的種子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鱗莖,到第2年春天才由小鱗莖內長出第1片地上部的真葉,如毛百合、青島百合、東北百合、葯百合等,這類種子應採收後當年秋季播種。如果幼苗移栽,應在子葉剛出土表至子葉伸直時進行。
一般認為,20℃恆溫是百合種子萌發的最適宜溫度。20℃恆溫時,野生細葉百合種子在避光下萌發率最大,為90%左右。光照對細葉百合種子的萌發有一定抑製作用,萌發率比避光有所降低,大約降低10%左右。
(6)珠芽繁殖。葉腋能產生珠芽的百合種類,可用珠芽繁殖。卷丹及一些雜交百合等能產生珠芽,珠芽的大小與品種和母株的營養狀況有關。當珠芽在莖上生長成熟,略顯紫色,手觸即落時採收。在沙土上密播,覆土稍蓋上珠芽,遮蔭,保持濕潤,只噴水不澆水,20~30天出苗。出苗後7天左右即可將其移栽於苗床上。遮蔭,怕凍的冬季保持床土不結冰,第2年就可長成能開花的種球。苗期除去花蕾。
(7)莖段扦插繁殖。對不能形成珠芽的品種,可切取1~2節的莖段,帶葉扦插,也能誘導葉腋處長出芽,如麝香百合。一般在植株開花後,將地上莖切成小段,平埋於濕沙中,露出葉片。控溫21℃左右,每天光照16~17小時,20~30天產生小鱗莖,即在葉腋處長出子球。濕度不能太大,否則容易腐爛。
(8)組織培養育苗。用鱗莖芽、鱗片、葉片、花蕾等作外植體,其中用鱗莖芽誘導分化率高,目前用鱗片作外植體的最多。誘導用MS培養基,附加0.5毫克/千克6-苄基腺嘌呤和0.5毫克/千克萘乙酸;或用N
D. 如何種植百合花
一、種植時間
百合適合在秋季的9-10月份種植,此時氣溫正好穩定在15攝氏度左右,非常利於它發芽長出,對於後期生長具有幫助。
五、後期養護
當種球種植好之後,可將盆栽放在背陰處1-2天,之後放在散光處適應,先不要接觸強烈的陽光,遮光保持在60%左右,等到長勢穩定後接觸陽光。
E. 百合花的品種像什麼名字是什麼
主要品種
野生百合全株朝鮮百合(Lilium amabile)
山百合(Lilium auratum)
珠芽百合(Lilium bulbiferum)
布朗百合(Lilium brownii)
加拿大百合(Lilium canadense)
白百合(Lilium candim)
渥丹(Lilium concolor)
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
日內瓦百合(Lilium cv. "Geneve")
星象家百合(Lilium cv. "Star Gazer")
湖北百合(Lilium henryi)
百合-黑人蒙特洪堡百合(Lilium humboldtii)
荷蘭百合(Lilium hybrids)
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歐洲百合(Lilium martagon)
紫斑百合(Lilium nepalense)
豹紋百合(Lilium pardalinum)
山丹百合(Lilium pumilum)
峨眉百合(Lilium regale)
艷紅鹿子百合(Lilium speciosum)等百餘種
F. 野百合是保護植物嗎
您好,您所說的野百合范圍太大,通指的是百合科百合屬的野生植物,我國是百專合屬植物屬多樣性的中心,品種在全世界各國最豐富,雖然很多品種非常常見,但其中有不少是珍惜保護物種,比如:嶗山百合、淡黃花百合等等,都是二級保護物種。下圖就是嶗山百合:
G. 百合花養植需要什麼樣的環境
百合原產我國,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較耐寒,怕高溫和濕度大。百合的生長適溫為15~25℃,溫度低於10℃,生長緩慢,溫度超過30℃則生長不良。
百合,是一種從古到今都受人喜愛的世界名花。它原來出生於神州大地,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歷史。早在公元4世紀時,人們只作為食用和葯用。及至南北朝時代,梁宣帝發現百合花很值得觀賞,他曾詩雲:「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抑。
甘菊愧仙方,藂蘭謝芳馥」。贊美它具有超凡脫俗,矜持含蓄的氣質。至宋代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種上百合花。他也詠曰:「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時至近代,喜愛百合花者也不乏人。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平生對百合花就深為賞識,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經常插上幾枝。當她逝世的噩耗傳出後」,她生前的美國摯友羅森大夫夫婦,立即將一盆百合花送到紐約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所設的靈堂,以表達對她深切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