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吉林野丁香

吉林野丁香

發布時間: 2023-03-16 20:45:21

丁香花是什麼花啊

你好!

丁香花又昌褲稱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園花木。

丁香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選盆

丁香花的植株相對較大,根部較為健壯,應選擇較深的陶盆,方形或圓形都可以。盆的顏色最好是淺藍色或淺黃色,這樣和白色、紫色的丁香花更相配。

2、時間

選擇健壯的丁香小苗,在2~3月時上盆栽種。栽種前修剪一下根系,多保留一源戚點須根,種植是要保證根系舒展,將土按實,讓土與根部緊密結合。然後澆透水就好。

3、澆水

丁香花的適應性很強,養護方法相對粗放,平時只要注意及時除草,盆土幹了就澆水,不要積水,就可以正常生長。至於澆水的頻次,沒有嚴格的要求,幹了就澆。

4、溫度

丁香花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最佳的生長溫度在15~20℃,當溫度低於3℃,植株會凍傷死亡。丁香花喜歡充足的陽光,稍耐陰,所以注意將植株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

5、翻盆

修剪丁香花每隔2~3年就要換一次盆了,將植株脫盆,修剪根系,將老根剪除,換上新的培養土,促進新根的生長。每年3月中旬丁香發芽之前,要對其進行修剪,將過密、瘦弱、病蟲枝剪掉,中截生長旺盛的枝條。落葉後,還可以進行一次整枝,以保樹冠雹迅陵圓整美觀,利於來年生長、開花。

養殖注意事項:

1、除草每年的7、9、10月,要及時將丁香周圍的雜草清除,但不要用鋤頭翻上以傷害了香根,直接用手將雜草連根拔起。

2、強修剪栽種3~4年之後,丁香枝條老化,要對地上部分進行強修剪,即從離地面30厘米處截干,截干後很快就能長出健壯的枝條,使樹冠豐滿,第二年就可開出繁茂的花來。

② 丁香花的資料

丁香花是復指紫丁香,是落葉灌制木或小喬木。又稱丁香、華北紫丁香、百結、情客、龍梢子。紫丁香原產中國華北地區,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

紫丁香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

圓錐花序直立,由側芽抽生,近球形或長圓形,長4-16(-20)厘米,寬3-7(-10)厘米;花梗長0.5-3毫米;花萼長約3毫米,萼齒漸尖、銳尖或鈍;花冠紫色,長1.1-2厘米,花冠管圓柱形,長0.8-1.7厘米。

(2)吉林野丁香擴展閱讀:

分布以秦嶺為中心,北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陝西、甘肅、四川,朝鮮也有,南到雲南和西藏均有。廣泛栽培於世界各溫帶地區。

產於東北、華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達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

喜光,稍耐陰,陰處或半陰處生長衰弱,開花稀少。喜溫暖、濕潤,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較強的耐旱力。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窪地種植。

③ 丁香茶是哪裡的特產

丁香茶分布地區:原產印尼的摩鹿加島及坦尚尼亞的桑哈巴爾島。現在印尼的檳榔嶼、蘇門塔臘、爪哇以及馬來半島、越南和大洋洲等國家和長白山地區均產。我國桃金娘科紫丁香主要產地為長白山。紫丁香品種取自於坦尚尼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

丁香茶產地環境:原產濕熱森林低地,較適於海拔600米以下的海洋性氣候的環境生長。喜高溫高濕,較不耐低溫和乾旱,大風對丁香的生長極不利,宜肥沃、深厚、疏鬆的土壤。

(3)吉林野丁香擴展閱讀

丁香茶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白而光滑;葉對生,葉片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葉柄明顯。葉芽頂尖,紅色或粉紅色。

花3朵1組,圓錐花序,花瓣4片,白色而現微紫色,花萼呈筒狀,頂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鮮紅色,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漿果卵圓形,紅色或深紫色,內有種子1枚,呈橢圓形。花期 1-2月,果期6-7月。

④ 吉林特產是什麼

吉林毛腿沙雞:其肉味鮮香細嫩,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較高,自古以來被視為名貴野味,每逢春節前後應市。 吉林飛龍:棲息於第白山林綠灌木草地。安圖、撫松、蛟河、樺甸等縣為主要產區。除飛龍湯外,已發展為50餘種佳餚,如猴頭蘑燉飛龍、香酥飛龍、串烤飛龍、飛龍火鍋、軟炸飛龍脯等。 椴樹蜜:主產於長白山區和大小興安嶺地區。有補中益氣、止咳、潤腸、解毒、助消化等功能,對於治療脾虛、胃弱、腸燥、咳嗽、慢性氣管炎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紅松籽:主產於長白山區。果仁細膩而富含脂肪,炒食香甜可口,味道甚美,營養價值高。入葯,為滋養、強壯之中葯,久食有健身、增強記憶力之功能。 關防風:產於乾安、扶余、前郭旗、大安、白城、洮安、通榆、伊通、梨樹、盤石、農安、敦化、永吉、吉林、蛟河、九台、長春等市縣,亦可人工繁殖。 北細辛:產於長白山區海拔400-1000米地帶的針闊葉混交林下及林緣。全草入葯,用為解熱、利尿、鎮痛、鎮靜葯。治頭痛,有發汗、祛痰之效。獸葯用於咳喘、便秘。農葯作殺蟲劑和殺菌劑。 吉林黃苓:產於西部各縣,人工栽培。 吉林關黃柏:主產於長白山區各縣。 吉林熊膽:有「東膽」之稱,取自長白山林區的黑熊與棕熊。是珍貴的中葯材。膽內有結晶體,有光澤,氣味清香不腥。入口味極苦而後甜。有清肝、潤肺、健胃、鎮靜、鎮痛、鎮痙、解毒之功能。可治療胃痛、膽石疝痛、下痢、黃疸及小兒驚風等症,醫治眼病也有特殊功效。 吉林平貝母:主產於長白山區的通化、撫松、渾江、延邊等地。 吉林桔梗:主產於長白山檔困區的通化、延邊、吉林地區各縣。不僅為葯材,又為當地著名的山扮友野菜。為刺激性止咳去痰葯,對肺熱、傷風咳嗽、肋膜炎及喉痛等均有療效。 吉林天麻:以長白山區撫松、靖宇、長白、渾江等縣市主量較大。有強壯、平肝、去風、鎮靜之功能,結於治療眩暈頭痛、神經衰弱、筋肉攣痛、四支麻木、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症,均有顯著療效。 吉林猴頭蘑:產於長白山區,清時列為貢品,現已利用闊葉樹的木屑進行人工培植。 吉林黑木耳:尤以琿春、汪清、長白等縣產量最多。以肉質肥厚,表面平滑,傘花大,滑嫩可口而馳名。 吉林刺老芽:為五加科落葉小喬木的嫩芽。為吉林省著名的山野菜。既為名貴的山珍野菜,又具葯用價值。對腹瀉、痢疾等症有一定療效。廳蠢槐 吉林黨參:主產於長白山區半山區。為名貴中葯材。入葯,為強壯滋補劑,對慢性貧血、中氣虛弱等症有效。其主要葯理作用是:增加紅血球和血色素,增加血糖,降低血壓等。黨參性味甘、平,歸經入脾、入肺,有益氣、補脾、養血、生津之功能。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肢體無力、貧血心悸、肺氣不足、自汗口渴、脫肛、子宮垂脫等症。 北芪:以吉林省長白山區各縣所產的膜莢黃芪的根加工而成,野生與人工栽培均有。主要功能是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癰瘡內陷或久潰不愈,慢性腎炎,體虛浮腫等。 刺五加:產於梨樹、永吉、樺甸、蛟河、郭化、安圖、撫松等縣及長白山區。刺五加皮,為強壯劑,有驅風、除濕、健胃、利尿之效。治陽萎、筋骨疼痛、四肢不遂及氣腹痛等症。 吉林暴馬子:又名荷花丁香、白丁香。味苦,性微寒。具有消炎、鎮咳、利水之功能。主治痰鳴喘嗽,心臟性浮腫等症。 吉林靈芝:以赤芝為主,亦有紫芝及薄蓋靈芝,分布於長白山區。 榛蘑:產於長白山區各地。為美味菌類植物。有粘性物質好象蜂蜜,有菌環,又稱蜜環菌。入葯,主治內寒,麻木、腰腿疼痛等症。 吉林關木通:以安圖、撫松、長白等縣市產量最高。是著名中葯材。中葯為利尿葯,對治腎臟病及孕婦浮腫,對通經、鎮痛、消炎、排膿亦有功效。 吉林人參:古稱「船廠」或「遼東參」,以品質地道、上乘,產量大著稱。以撫松、靖宇、集安、長白的產量為高。撫松縣素有「人參之鄉」的美稱。生長於長白山的野山參,是人參中最名貴者。 吉林雲芝:以其子實入葯,又名彩紋雲芝、彩絨多孔菌、俗稱樹磯子。喜生於長白山區老林中。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肝炎。 吉林北五味子:主產於長白山區的安圖、撫松、和龍、長白等縣。 吉林甘草:又稱東北甘草,主產於白城、洮安、通榆、乾安等市、縣。入葯,能調和諸葯解百毒,並能鎮咳祛痰、清肺止咳。 草蓯蓉:又名肉蓯蓉。主產於安圖縣高山冰場,撫松縣高山小溫泉,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頭孤島。全草入葯,主要功能是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主治:腎虛陽萎、腰膝冷痛、小便遺瀝、婦人不孕、崩漏帶下、津枯便秘、膀胱炎及尿路出血等。 吉林龍膽草:各地均有生產。入中葯,有清肝膽實火,瀉下焦濕熱之功能。主治肝膽濕熱、目赤頭暈、耳聾耳腫、肋痛口苦、驚癇抽搐、濕熱瘡毒等症,並有發汗、驅風、止瀉及治腹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功效。 淫羊藿:又名三枝九葯草。根的煎劑有麻醉、降壓、利尿作用;收縮子宮作用;促進精液分沁和促進性激素作用;消炎作用。地上部分入葯,主治陽萎、遺精、早泄、小便失禁、腰膝冷痛、風寒濕痹、關節冷痛、手足拘攣、麻木、月經不調、更年期高血壓、腎虛等症。 吉林鹿茸:主產於產白山區。產品外形俊美,粗大松嫩,細毛紅地,挺圓飽滿,因其營養豐富,葯效顯著,歷史上為貢品。 吉林鹿筋:葯用已有千年歷史。以身干、條長、粗大、金黃色、有光澤者為佳。味淡、微咸、性溫,無毒。具有強壯筋骨、去風止痛之功能。主治勞損,風濕性關節痛,手足無力、轉筋等症。產於長白山區及中部半山區。 吉林朝鮮族辣白菜:又名朝鮮泡菜,為朝鮮族著名傳統風味小菜。系以大白菜為原料,輔料為「三辣」即辣椒、大蒜、生薑,以及白梨、青羅卜絲等。其色澤鮮艷,咸辣酸甜,香脆爽口,具有水果清香,最能增進食慾。其營養豐富,保持新鮮蔬菜的多種維生素。 吉林天趣木雕:產於長春市、吉林市,系巧用各種木材的自然形態,雕成極富天然情趣的工藝美術品,故名。由於原料具有大自然賦予的特殊形態,再加少許人工雕琢,畫龍點睛,即為成品。無論動、植、人物均在似是而非之間獲得可貴的藝術生命,饗人以天趣之美。 吉林軟棗獼猴桃:鮮果柔軟多汁、酸甜適口,有類似鳳梨般的清風風味,可生食。以安圖、汪清、琿清、琿春、臨江、通化、敦化、蛟河等縣、市資源最為豐富。 山葡萄:產於長白山區。成熟後的果實味甜酸,富果汁,可生食。用山葡萄釀酒,酒色深紅艷麗,香氣甚濃,甘甜適口,風味獨特,品質極佳。 吉林越桔:主產於安圖、撫松、長白、和龍等縣,為山區美味野果。用其生產的甜型果酒越桔酒,酒色紫紅,清澈透明,酒體醇和細膩,酸甜適口。 吉林人參茶:系以長白山區栽培的人參葉為原料,經加工製成的滋補飲料。常飲可健胃提神、清涼去暑,滋補強身。 吉林柳編:系以吉林省盛產的楊柳科灌木或喬木旱柳、絹柳等為原料編成的日用工藝品。主產區分布於白城、通化、延邊、吉林等地。省內原料資源極為豐富。產品有筐、籃、箱、簍、盆、盤、碟、墊等花色品種近千種。吉林柳編歷史久遠,群眾自古即善用柳條編織各種生產、生活用具。

⑤ 丁香和丁香茶有區別嗎

丁香

丁香的品種是十分的多,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用處,有不同的價值,中葯丁香當然是指葯用的丁香,真正葯用的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

為木犀科,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廣泛分布於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島等地,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為哈爾濱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園花木。

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古代詩人多以丁香寫愁。

因為丁香花多成簇開放,好似結。稱之為「丁結,百結花」。丁香是由未開放的花蕾芽,經乾燥而製得,狀似圓頭釘子,其香味濃烈,口感苦,烹飪之後變得溫和。丁香屬一種芳香健胃劑,能促使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

丁香茶

別稱長白山丁香茶,為桃金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香樹的乾燥花葉,亦可作為中葯葯材。

含丁香油,其中主要為丁香油酚。又含鞣質、齊墩果酸等。我國的稀健丁香茶主要產自吉林長白山,國外產地主要來自坦尚尼亞,印尼,馬來西亞等地。丁香葉有細皺紋,紫棕色。

質脆易折斷,斷面顯油性。有令人愉快的強烈芳香氣。味麻辣。以花大油足,色紫紅者為佳。主要用於泡茶或者入葯,其葯理作用為健胃驅風,溫中壯陽,下氣降逆。

丁香茶,適合所有人飲用,尤其對於胃脹痛或者脾虛不明顯的,或者說脾胃虛弱恢復期的人,可以減少中葯的量,該喝些稀健丁香茶養胃。丁香茶雖不是治病的能手,卻是調理脾胃的最佳幫手。每日取3~5g茶葉反復沖泡飲用即可。

(5)吉林野丁香擴展閱讀:

丁香

公丁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葯,是桃金娘科蒲桃屬的熱帶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群島上。現在網上流傳的拉丁學名Eugeniacaryophllata是錯誤的,正確的是Syzygiumaromaticum。

丁香本身是兩性花,人們說的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學術概念,也沒有性別之分,而是在香料的干貨市場上根據外形特徵,而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而已,在植物學上的解釋如下:

公丁香,指的是沒有開花的丁香(Syzygium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屬)花蕾曬干後作為香料。

母丁香,指的是丁香(Syzygium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屬)的成熟果實,也是曬干後作為香料使用。

丁香茶

丁香茶主要成分為桃金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香樹的乾燥花葉,暴馬丁香亦可作為中葯葯材,其葉可制茶。花葉含丁香油,其中主要為丁香油酚。又含鞣質、齊墩果酸等。中葯丁香原產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東非沿海國家,我國主要產地為長白山。

以花大油足,花葉以嫩綠者為佳。主要用於泡茶或者入葯,其葯理作用為養胃抗菌,健胃驅風,溫中壯陽,下氣降逆。

桃金娘科蒲桃屬丁香即丁香。陳藏器以雞舌香為丁香母。宋時按沈括考究諸義直是丁香無疑。《齊民要術》雲:雞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應劭為漢侍中,年老口臭。帝賜雞舌香含之,後來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芬芳。古代「沉檀」的一種原料。

⑥ 丁香花是什麼樣子的

丁香花有兩種,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

一般來說,丁香花植株高1~8米,葉對生,全緣或有時具裂,罕為羽狀復葉。花兩性,呈頂生或側生的圓錐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藍紫,也有白色紫紅及藍紫色,以白色和紫色為居多。

白丁香多年生落葉灌木、小喬木,高4-5米,葉片紙質,單葉互生,葉卵圓形或腎臟形,有微柔毛,先端銳尖。花白色,有單瓣、重瓣之別,花端四裂,筒狀,呈圓錐花序。花期4-5月。

拓展資料:

紫丁香

紫丁香(學名:Syringa oblataLindl.)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稱丁香、華北紫丁香、百結、情客、龍梢子。紫丁香原產中國華北地區,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

紫丁香分布以秦嶺為中心,北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陝西、甘肅、四川,朝鮮也有,南到雲南和西藏均有。廣泛栽培於世界各溫帶地區。

產於東北、華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達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

⑦ 丁香茶喝了有什麼作用呢

丁香茶的作用:養胃抗菌,健胃驅風,溫中壯陽,下氣降逆。

丁香茶主要成分為桃金內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容香樹的乾燥花葉,其葉可制茶。花葉含丁香油,其中主要為丁香油酚。又含鞣質、齊墩果酸等。

丁香茶因為濃郁香氣而得名,它健胃消脹、促進排氣的功效可以壓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等疾病引發的呃逆、反胃與口氣不佳,抑制細菌及微生物滋長,還能減輕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增加身體的抗菌能力。

(7)吉林野丁香擴展閱讀

丁香茶,適合所有人飲用,尤其對於胃脹痛或者脾虛不明顯的,或者說脾胃虛弱恢復期的人,可以減少中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養胃。丁香茶雖不是治病的能手,卻是調理脾胃的最佳幫手。每日取3~5g茶葉反復沖泡飲用即可。

丁香本身是兩性花,人說說的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學術概念,公丁香,指的是沒有開花的丁香,花蕾曬干後作為香料。母丁香,指的是丁香的成熟果實,也是曬干後作為香料使用。

⑧ 丁香的成份是什麼,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丁香茶全稱是暴馬丁香茶,採用的原料是暴馬丁香,屬於木犀科丁香屬,它與觀賞性的版丁香花是兩種截然不同權的植物。暴馬丁香可入葯,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以南各山區,我國吉林長白山、遼寧、華北、西北、華中以及朝鮮,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日本也有分布。

2主要成分編輯
暴馬丁香茶主要富含丁香油、乙醯丁香油、β-石竹烯、丁香苷等。

3作用功效編輯
暴馬丁香全身是寶,樹皮、樹干及枝條均可葯用,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祛痰、止咳、平喘、消炎、利尿功能。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鳴喘嗽、痰多以及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心臟性浮腫等症。此外,暴馬丁香的花也有一定葯效,常採集做暴馬丁香花茶,用於治療咳嗽和身體保健。
在市面上的丁香茶,主要作用就是清肺祛痰、止咳平喘。

4適宜人群編輯
丁香茶,適合所有人飲用,尤其大氣環境狀況不好的區域,以及久咳、痰多、哮喘、吸煙者。我國大氣污染嚴重區域多是工業重地,如山西大同,遼寧阜新,黑龍江雞西等地,以及空氣污染指數超過標准值的地區。

5古籍考證編輯
據《吉林中草葯》中記載,暴馬丁香「消炎,鎮咳,利水。治疚鳴喘嗽,心臟性浮腫」。

⑨ 丁香茶的功效和禁忌

丁香茶的功效:主要用於泡茶或者入葯,其葯理作用為養胃抗菌,健胃驅風,溫中內壯陽,下氣降逆。

禁忌:容不能與鬱金香同時飲用,不適合胃熱人群、口舌生瘡人群。

(9)吉林野丁香擴展閱讀:

丁香茶的作用

1、養胃

其主要的功能是起到溫中壯陽,下氣降逆的作用。一般3到5克泡茶,為治療胃寒呃逆的重要葯物。凡屬呃聲低微,並有形寒氣弱、胸悶脈遲者。治療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瀉等。

2、改善消化不良

治療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瀉等,中醫認為,丁香的功效為溫中、暖腎、降逆。可用於治療打嗝和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瀉、嘔吐、口臭等症。

3、抑制幽門螺旋桿菌

一般的胃炎患者都含有幽門螺旋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的大量繁殖可能會誘發胃癌,丁香茶中特有的丁香酚,能夠有效的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

4、治療口臭

丁香的芳香氣可以壓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之類而引發的口臭氣等。

丁香基本是沒有副作用的,至少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有關於丁香的副作用的報道,丁香茶的適用人群除了口臭者,脾胃虛寒者、嘔吐者同樣適用,而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

⑩ 丁香花可以干什麼

【出處】《吉林中草葯》

【拼音名】Bào Mǎ Zǐ

【別名】白丁香(《吉林中草葯》),棒棒木(《北方常用中草葯手冊》),荷花丁香(《寧夏中草葯手冊》)。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的樹皮、樹干及莖枝。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6~8米。樹皮灰褐色,有橫紋。小枝灰褐色,有明顯的橢圓形皮孔。芽小,卵圓形,紫褐色,先端疏被白纖毛。葉對生,卵圓形,先端突尖、漸尖或鈍,基部通常廣楔形,全緣,有光澤。圓錐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萼鍾狀,4裂,宿存;花冠漏斗狀,不比萼長或微長;裂片4;雄蕊2,伸出花冠外,約為花冠2倍長;子房2室。蒴果長圓形,開裂象小鴨嘴。種子長圓形,周圍有紙質的翅。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林緣、河岸及混交林下。分布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陝西、甘肅、寧夏等地。

【化學成份】樹皮含揮發油、甾醇、三萜成分及酚性成分。

【葯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
小鼠或家兔灌服或腹腔注射全皮水煎液都有顯著的祛痰作用(酚紅法),作用強度與同劑量桔梗相當,切斷迷走神經後,作用不受影響,直接從氣管內給予小量葯物亦可發生作用,因此可能系直接刺激呼吸道而發生作用。對於氣管纖毛上皮運動則反有抑制。祛痰的有效成分是酸酚及黃酮類物質。
②平喘作用
豚鼠口服全皮水煎液有非常明顯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引喘法)。平喘的有效成分是萜類。小鼠灌服接近中毒量的全皮水煎液仍無止咳作用(氨水噴霧法)。樹皮的乙醇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有止咳作用。
③對大鼠實驗性慢性氣管炎的作用
灌服浸膏20克/公斤,共20天。並無止咳作用,但能減輕Ⅲ級以下支氣管上皮細胞的肥大增生,使各級支氣管杯狀細胞數量減少,氣管腺體肥大增生減輕以及腺泡、導管粘液化數量減少,但對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和淋巴組織增生無明顯作用。
④其他
全皮及內皮水煎液對肺炎雙球菌和流感桿菌有中度抑菌作用,全枝水煎液對此只有輕度抑制。木心水煎液則無作用。全皮水煎液對網狀內皮系統吞噬機能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均無影響。

【毒性】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全皮水煎液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大於100克/公斤及10.18克/公斤。豚鼠灌胃20克/公斤/日(相當於成人量20~40倍)連續20天,除體重增長受到明顯抑制外,心電圖、肝功能、尿蛋白及內臟病理切片檢查均無明顯改變。全皮水煎液對胃有刺激性,乙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則無刺激。

【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葯手冊》:苦,微寒。

【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葯》:消炎,鎮咳。利水。治痰鳴喘嗽,心臟性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
①治痰喘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暴馬子一寸長,切條,水煎頻飲。(《吉林中草葯》)
②治心臟性浮腫:暴馬子一兩,切碎,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葯》)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實驗表明,暴馬子各部分以內皮作用最強,全皮次之,木心最差。故臨床多採用其嫩皮,劑型有沖劑、粉劑、糖漿、丸劑,及暴馬子皮提出物等。除單方制劑外,尚有復方制劑,但兩者療效相近。對單純型慢性氣管炎的療效皆高於喘息型;祛痰和止咳的療效皆高於平喘的療效。暴馬子鎮咳作用雖明顯,但不及可待因,祛痰作用與等劑量的桔梗比較,作用相似。制劑與用法:一沖劑:取暴馬子樹皮洗凈煎煮2次,合並2次濾液濃縮成膏加糖粉混勻,製成顆粒,60℃左右乾燥。每次3克;日服3次。每日量相當暴馬子樹皮1兩。二糖漿:暴馬丁香嫩皮3兩,青蘿卜3兩,加水300毫升,煎成60毫升,加白糖適量即成。每次30毫升,日服2次,10天為一療程。三丸劑:每丸3錢(含暴馬丁香嫩皮粉5克,蜂蜜5克),每次1丸。日服3次,10天一療程。四粉劑:暴馬子皮水煎3次,每次1小時,濃縮噴霧乾燥製成粉劑,每日5錢(10兩制),分3次服,連服20天。五暴馬子皮提出物:從暴馬子樹皮(干)5錢(10兩制)中製取總提出物1.8克,每次0.6克,每日3次,飯後服,10天為一療程。療效:沖劑組冶療25例,近期控制2例,顯效3例,好轉14例,無效6例;糖漿組治256例,近期治癒33例,顯效79例,好轉114例,無效30例;丸劑組治療275例,近期治癒22例,顯效1例,好轉122例,無效70例;提取物組觀察20例,2個療程後近期治癒7例,顯效4例,進步7例,無效2例。服暴馬子皮提取物後一般在2~3天開始見效,6天效果明顯,10天效果可達一定高度;10天後若繼續治療。有效病例可繼續好轉或趨向治癒,而無效者則仍然無效。副作用:少數病例服葯後有口乾、胃部不適、輕度腹瀉等現象,停葯後即消失。

【備注】同屬植物歐暴馬丁香的水或丙酮浸出物給發熱之兔、貓口服或腹腔注射有退熱作用。

【摘錄】《*辭典》

熱點內容
紫丁香短發 發布:2025-08-21 13:31:37 瀏覽:37
奧紅素蘭花 發布:2025-08-21 13:25:42 瀏覽:392
綠植的昵稱 發布:2025-08-21 13:21:12 瀏覽:754
法蘭西插花 發布:2025-08-21 13:16:23 瀏覽:536
泡水的玫瑰花可以吃嗎 發布:2025-08-21 13:12:10 瀏覽:731
牡丹鸚鵡名字 發布:2025-08-21 12:53:42 瀏覽:390
池河鎮荷花 發布:2025-08-21 12:52:41 瀏覽:39
木頭綠植架 發布:2025-08-21 12:36:35 瀏覽:771
丁香油萜烯 發布:2025-08-21 12:21:15 瀏覽:204
蘭花盪山荷 發布:2025-08-21 12:04:18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