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剛發芽時什麼樣子
Ⅰ 鳳丹牡丹花的枝乾和花芽是什麼樣子的
鳳丹牡丹花的枝乾和花芽是不一樣的,枝幹:鳳丹枝條筆直枝條少,芽間距長;牡丹彎曲枝條多,芽間距短。花芽:鳳丹白色單瓣花朵,牡丹花朵大顏色多。結種:鳳丹結種,牡丹只開花不結種。
鳳丹的枝條比較少,長的也比較筆直,且每個芽之間的距離比較長,等到秋季時桿徑會變的比較空,還很容易脫皮;牡丹的枝條有很多,長的不是很筆直,有微微彎曲的現象,芽間距很短,枝條不容易脫皮且比較光滑。
鳳丹和牡丹花苞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花苞的大小不同,牡丹花苞比較大,花瓣數量也多。而鳳丹花苞相比要小很多,花瓣數量也會少一些。
二是花色不同,鳳丹花花色單一,初期是淡粉色的,後期就會變為白色。而牡丹品種多,花色也豐富多樣。此外,從桿子上也可分辨出。鳳丹桿子筆直,芽距長。而牡丹桿子彎曲,芽距短。
Ⅱ 牡丹花剛剛發芽的時候怎麼才能分清是什麼顏色的花蕾
牡丹不同的品種,其芽形與芽色也不盡相同。「洛陽春」的芽尖而圓;「硃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龍卧墨池」的芽尖而帶鉤,好似鷹嘴。至於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綠色;「脂紅」的芽為綠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2、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分辨牡丹花的品種和花色: 1)從枝幹上辨別。這一方法是通過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別品種。牡丹為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條開張角度小,直立向上,節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艷」等。 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半開展型:介於上述兩型之間,如「脂紅」、「藍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年生枝間較長,著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枝力強。當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Ⅲ 牡丹剛剛發芽苗是什麼樣的
牡丹抄幼苗如下圖:
牡丹襲的特性是「四宜四怕」,即宜涼怕凍,宜暖怕熱,宜光怕陰,宜干怕濕。因此,種植牡丹要選寬敞通風、上午有陽光、土壤肥沃疏鬆的地方,不可種在積水地、陰濕地、瓦礫地。築台種植時,台的大小應根據植株多少及大小而定,高度應視該處原來的地勢及地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高度為 50—100厘米,以石塊或磚塊砌成台基,並鋪些碎瓦片或碎磚。若土壤粘重,應換用培養土。培養土以6份國土、3份腐葉土、1份礱糠灰混合使用。
(3)牡丹剛發芽時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Ⅳ 葯牡丹剛發芽是什麼樣
一、葯牡丹剛發芽的圖片
葯用牡丹與原變種楊山牡丹
zhang主要區別在於葉為一至二回羽狀復葉,二回羽狀復葉,小葉長達14cm,寬達8cm;小葉柄長達35mm;花較大,直徑14~20cm,花瓣長7~10cm;骨突果5~8,長3.5~4.5cm;種子長9~12mm。
二、生長習性
葯用牡丹耐寒(-12℃)、耐旱、怕水漬,無論陰坡、陽坡,凡是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和通氣性能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均可栽種。強酸性土壤、鹽鹼地、粘土、低濕地及樹蔭下則不宜栽種。
三、繁殖方法
葯用牡丹的根通常單一,極少分叉,而其果實中有較多發育良好的成熟種子。因此,在其道地葯材產區通常採用種子繁殖生產。
1、種子採集與處理
葯用牡丹在定植後第二年春季一般有70%植株開花結果,第三年春季開始進入盛花期,每株開1~3朵花,第四至第六年春季每株可開5~15朵花,每朵花的果實內有種子30~70粒。7月下旬種子成熟時,採回攤放室內,其厚度以20cm為宜。室內不要過於通風,以保持一定的濕度。若天氣過於乾燥,宜噴灑少量水,每天翻動1~2次,以免發熱,待10~15天後,果實自行裂開,即可除去果殼,收集種子,當年進行秋播。播種前,種子需用濕砂進行層積貯藏。
2、播種育苗
8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可播種,以9月中、下旬為最佳播種時期。選擇籽粒飽滿、黑色光亮的種子進行播種。播種前用45℃溫水浸種24小時。一般採用穴播或條播。苗畦寬度以1.3~2m為宜。
【1】穴播
行距30cm,株距20cm,穴位呈品字形排列。挖圓穴,穴深約12cm,直徑約5cm,穴底要平坦。每穴施入適量的餅肥末、過磷酸鈣作為基肥,上覆3cm厚的細土,壓實整平。然後每穴下種子20粒左右,種子在穴內應分布均勻,保持相距2~3cm。每畝用種量約150kg。
【2】條播
按行距25cm,播幅寬10~20cm,橫向開6cm深的播種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每畝用種量為100kg左右。
穴播或條播後即行封土,使畦面平整無凹陷,再加蓋茅草。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幼苗即出土生長,兩年後可移栽定植。
葯用牡丹除上述種子繁殖生產以外,也可進行分根繁殖,產區習稱「打老蔸」。一般選3~4年生植株,挖取其全株,將主根切下供葯用,截取莖基與根頭部交接處帶側根的一段(長約12~15cm)作為種根,盡量保留細根,順著其自然生長的形態進行栽種。田間管理同種子繁殖。分根繁殖系數極小,不適宜大規模葯材生產。目前產區通常已不採用此法生產。
四、種植技術
1、選地與整地
一般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坡地,坡度在10~45°均可。以15~20°的荒山緩坡為佳。選好荒山地塊後,冬季或初春將雜草荊棘砍倒,就地鋪平,待稍干後進行焚燒。這樣既消滅了越冬蟲卵,又疏鬆了荒地,便於挖地。在定植前6~8月份,每月要深翻一次地,共翻三次。第一次挖60~75cm深,土塊不宜敲碎,以便曬地。第二次要細翻,深度同前,邊翻邊清除草根等雜物,尤其是白茅根務必除荊第三次要細翻,深度為50~60cm即可,整平做成高畦,畦面應修整為龜背形,以便排水防漬,畦寬1.5~2m,溝深30cm,寬40cm,溝底要平整。
2、定植
一般在10月前後,將二年生種苗挖起進行移栽。按行株距35cm挖穴,穴深20~35cm,以種苗放入穴內不彎曲為准,穴中施入適量基肥(每畝地施150kg菜籽餅肥)。每穴栽入粗壯種苗2株或細苗3株。放苗時應使種苗呈扇形展開排列於穴內。當填土至一半時,用手將種苗向上輕輕提拔一下,使種苗芽頭距畦面3cm即可。然後再分層覆土壓實,使根部舒展並土壤密接。
3、田間管理
定植後的第二年開始,每年追肥兩次,第一次在春季發芽前,第二次在秋冬季落葉時。肥料以菜籽餅肥為主,春季用肥量為每畝75~100kg,亦可加施人尿及黃牛糞。冬季用肥量為每畝100~150kg,亦可加施畜糞。施肥時應注意將餅肥放到離根6cm以外的土中,以防灼傷根部,造成植株壞死。中耕鋤草,清溝培土,也是不可忽視的增產措施,應保持地中無雜草,不板結。特別是夏秋季不能有草荒的現象出現,否則不但影響產量,而且還影響葯材質量。每次雨後地干時要及時清溝培土,切勿造成排水不暢,導致病害發生。在定植後的第三、四年春季開花時,除留種植株外,可全部摘除花蕾。每年11月之前,應剪除枯黃枝葉。
五、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
1、葉斑病
多發於夏至到立秋之間。葉面初時出現黃色或黃褐色小斑點,1~3天後變為黑色斑點,此後逐步擴大成不整齊的輪紋,嚴重時葉片全部枯焦凋落。天氣燥熱,蔓延尤為迅速,常常整片地塊全部染玻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②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葉面,7天1次,連噴數次。若當時氣溫高,可用稀釋為1:1:200的波爾多液噴灑。
2、根腐病
據檢驗,根腐病為一種真菌侵襲葯用牡丹植物體所致。該病初發時難以發現,待從葉片上看出病態時,其根皮多已潰爛成黑色,病株根部四周的土壤中常有黃色網狀菌絲。該病為常見病害,呈散在性發生,植株染病初期葉片萎縮,繼而凋落,最後全部枯死。若不及時防治,將蔓延到周圍植株。尤其是陰雨天土壤過濕,蔓延較迅速。
防治方法:①伏天(7月份)應翻曬地塊。②發現病害後,應及時清除病株及其四周帶菌土壤,並用1:100硫酸亞鐵溶液澆灌周圍的植株,以防蔓延感染。
除以上常見病害外,還有炭疽並銹病及牡丹白絹玻但因其發生較少。故略而不述。
(二)蟲害
主要蟲害有蠐螬、尺蠖、卷蛾、蟎類幼蟲等。一般可用敵百蟲進行防治。
六、採收與產地加工
定植後3~5年即可收獲,以4年為佳。8月採收者稱「伏貨」,水分較多,容易加工,質韌色白,但其質量和產量均偏低。10月採收者稱「秋貨」,質地較硬,加工較難,但其質量和產量均較高。採挖要選在晴天進行,將植株根部全部挖出,抖去泥土,剪下鮮根,置陰涼處堆放1~2天,待其稍失水分而變軟(習稱「跑水」),除去須根(丹須),用手握緊鮮根,扭裂根皮,抽出木心。優質葯材鳳丹皮均不刮皮,直接曬干。根條較粗直、粉性較足的根皮,用竹刀或碎碗片颳去外表栓皮,曬干,即為刮丹皮,又稱刮丹、粉丹皮。根條較細、粉性較差或有蟲疤的根皮,不刮外皮,直接曬干,稱連丹皮,又稱連皮丹皮、連皮丹、連丹。
Ⅳ 牡丹發芽到開花過程是什麼呢
八月份中旬種子抄成熟後,立即採下,放到潮濕的沙堆中保存(沙藏),第二年春天可發芽。但是能結種子的牡丹一般為單瓣或花瓣層數較少,且需要三到四年才能開花。
牡丹種子埋下去一段時間後會發芽,露出小植株,長出枝條和葉片,然後植株上方結出花苞來,隨著時間的推進,花苞會逐漸的開放,綻放成美麗的花朵。在發芽到開花的這段時間內,需要及時補充磷鉀肥。
Ⅵ 牡丹的生長過程
牡丹的生長過程:春季溫度超過三度,牡丹就開始萌發新芽,頂端逐漸開裂回,露出牙尖和葉尖。答葉芽在六十攝氏度以上時會抽取葉和莖。
花芽在四月底到五月初時開始分化,九月到十一月之間就會形成,開花後,花芽在葉腋處繼續分化。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6)牡丹剛發芽時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養護牡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質肥沃、排水性能較好的沙質土最佳,也可以用腐葉土、原土和河沙混合製成營養土,不管選擇何種土壤進行栽培,都要進行消毒,可以選擇多菌靈進行殺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牡丹花施肥的時機很重要,新植株半年內不要加肥,避免產生肥害,半年後再施肥。春季花開之前,溫度剛剛回升,葉子開始發新芽,這時候施肥為開花積蓄養分;
花謝之後再加一肥,用來補充開花消耗掉的營養,也可以幫助分化新花芽;入冬之前再加一次肥料,為越冬做准備。一般一年施加這三次肥料就可以了,肥料不要太濃。
Ⅶ 牡丹花的生長過程
牡丹花的生長過程:春季溫度超過三度,牡丹就開始萌發新芽,頂端逐漸開裂,露出牙尖和葉尖。葉芽在六十攝氏度以上時會抽取葉和莖。花芽一般在四月底到五月初時開始分化,九月到十一月之間就會形成。開花後,花芽在葉腋處繼續分化。
牡丹花的生長期和季節的變化是相關聯的。在春季的時候,氣溫回升之後,芽就會開始萌發,出現葉芽或者是花芽,隨著氣溫的升高,葉芽開始長出莖葉,花芽抽出花莖,花莖上會長葉開花,花謝後又可以重新花芽分化。
花芽的分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關繫到牡丹花的開花,在牡丹花的生長過程中,花芽的分化,通常需要有較長的時間。一般來講,單瓣的牡丹花的花芽的分化,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一般是在八月份的下旬到9月份的上旬分化完成。重瓣的牡丹花,花芽分化的時間要長一些,一般是需要三個半月的時間,到十一月份的下旬,花芽分化才能完成。
牡丹花在開花的時候,也是具有不一樣的特性的。在氣候正常的時候,每年的2月份的時候,牡丹花的鱗芽開始生長,驚蟄的時候開始現蕾,春分開始抽出花莖,清明是花蕾增大,在穀雨前後開花。
這整個過程是十分漫長的,而影響它開花的主要就是溫度,溫度的高低可以促使牡丹花提前或者是推遲開花。從這一個特性上講,保證足夠的積溫,可以促進牡丹花的開花,積溫不足無法馬上開花,此時可以提高溫度,可以加速牡丹花的花開。
Ⅷ 牡丹花種子發的芽是什麼樣子的
牡丹種子的樣子是: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內0.6~0.9厘米,千粒重約容400克。你先判斷你買的是不是牡丹種,然後後在看看發芽後的植物的樣子,與牡丹的特徵是否一樣,有些植物很容易就辨別出是雜草,你到挖泥土的地方看看有沒有和你花盆裡一樣的芽,有的話也說明不是。
Ⅸ 大家幫忙看看我的牡丹花剛發芽就長出這么大的花苞,這正常嗎
這很正常。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著生在乾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
Ⅹ 牡丹種子發芽第一片葉子是什麼樣子
第一片為葉芽。葉芽則尖而細。
牡丹花的葉片多為復葉,形狀為寬卵形,長度在7厘米左右,寬度為6厘米,顏色為綠色,而側生的小葉為狹卵形,長度為5厘米,養殖牡丹花時,要在春秋冬三季為其提供全日照,夏季遮蓋竹簾弱化光照。葉芽只是抽枝長葉,大多數葉芽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當然也有些葉芽是著生在枝條的頂端。葉芽與花芽相比較為瘦小,當葉芽萌發後就會發育成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