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丁香谷
1. 北京有哪些旅遊景點啊
感謝邀請回答!國慶剛和朋友去北京玩了一糖,逛的景點很多大部分都是走馬觀花人太多了,時間很緊張,這里給你依次推薦一些熱門景點和特色美食。
故宮長城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這2個景點推薦去逛逛但是人太多了,如果趕時間的話就不推薦去了。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將豌豆煮爛後,加入白糖,桂花等配料熬成糊狀。最後等涼了之後切成塊狀的食用,不過我喜歡加一點蜂蜜再吃,美味。
2. 早春時節,北京玉淵潭公園百株蠟梅花開正艷,即將進入最佳觀賞期
當終於可以脫下厚重的羽絨服,河面開始飄著浮冰,樹木枝丫開始悄悄吐芽的時候,就知道雖然真正的春天還未至,但是春意卻撲面而來了。最近北京的溫度中午時分都有13,4度左右,行走在戶外再也不用縮手縮腳啦,可以大大方方的直面暖融融的陽光,把冬天的陰霾情緒清掉,讓美好的心情妝點接二連三的賞花賞景季。
北京可以賞花的公園頗多,遛彎的時候漫步在玉淵潭公園,發現這里的蠟梅已經開啦,雖然很多還是嬌羞的含苞,但盎然的春意還是讓不少攝影愛好者扛著攝影器材爭相拍照。作為一個門票2元的公園,來健身快步走的同時賞賞花還是挺劃算的,眾所周知這里春天是北京最佳賞櫻地之一,櫻花節沒來,先看看蠟梅也不錯。
蠟梅從來是開在百花先,開春前最宜觀賞。「枝橫碧玉天然瘦,蕊戀黃金分外香」便是蠟梅最詩情畫意的寫照了。蠟梅雖然也帶個梅字,卻和梅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花呢,梅花通常又紅粉白等多種顏色,奼紫嫣紅帶著溫婉的喜慶。蠟梅則多以黃色為主,其他顏色就比較少了。從這一點來說,蠟梅和梅花也是很好分辨的呢。從開花時間來說,梅花通常在春天綻放,蠟梅卻在正月時節,要比梅花早開2個月呢。
玉淵潭的蠟梅在西門往東的河邊以及古松林附近都有,遠遠看見一群人圍著拍照的,就肯定是蠟梅林子的所在了。褐色的樹枝上綴滿了一顆顆黃色的蠟梅花,錯落有致,雅緻溫潤,有的還未開只是花骨朵,有的已經迫不及待的展開花瓣。
整個公園還沉浸在冬季剛剛過去,初春緩緩來臨的沉悶氛圍里,枝枝蠟梅帶來了春天的無限生機,也給早春增添了一抹嬌俏的亮色。
很多人都覺得「臘梅」和「蠟梅」並無不同,畢竟它開在臘月,其實蠟梅的蠟字說的是蜂蠟,之所以叫蠟梅因為花朵的形狀像蠟,香味又如梅花,和臘月是沒關系的呢。它的花期是11月到來年的3月,現在剛好是最佳賞花期呢。
另:請忽略我的渣照片,還是親自去看看。
【2019北京賞花攻略】
1、2月底到4月賞梅花,最佳觀賞地:卧佛寺,紅螺寺,香山公園,明城牆遺址公園;
2、3月到4月賞梨花,最佳觀賞地:大興龐各庄,房山琉璃河,懷柔響水湖,門頭溝東山村;
3、3月中旬到4月中旬賞櫻花,最佳觀賞地:玉淵潭公園,北京植物園;
4、3月末到4月上旬賞玉蘭花,最佳觀賞地:頤和園,大覺寺,長安街,北京國際雕塑公園,潭柘寺;
5、3月末到5月初賞桃花,最佳觀賞地:北京植物園,平谷劉家店鄉,昌平雙龍山森林公園,房山將軍坨風景區,海淀區鳳凰嶺;
6、4月初到4月中旬賞海棠花,最佳觀賞地:元大都遺址公園,宋慶齡故居,香山碧雲寺,中山公園,陶然亭公園;
7、4月上旬到5月上旬賞鬱金香,最佳觀賞地:中山公園,順義國際鮮花港,海淀玲瓏公園;
8、4月初到5月底賞杏花,最佳觀賞地:八達嶺古長城,海淀鳳凰嶺,延慶新莊堡,平谷北寨村,懷柔幽穀神潭;
9、4月中旬到5月上旬賞丁香,最佳觀賞地:門頭溝戒台寺,八達嶺森林公園丁香谷,懷柔響水湖,北京植物園丁香園,法源寺;
10、4月中旬到6月中旬賞油菜花,最佳觀賞地:房山長溝鎮,密雲北庄,密雲石城,通州布拉格農場;
11、4月下旬到5月中旬賞牡丹,最佳觀賞地:景山公園,西山森林公園,地壇公園,紫竹院公園,延慶媯州牡丹園
3. 中國有沒有既有森林,又有海,而且森林就在海邊的地方
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丁香谷景區的暴馬丁香林花穗透色率已經達到95%,開花率達到25%,正式進入兩年一遇開花大年的盛花期,丁香谷景區已成為北京六月最香的山谷。目前,山谷的色彩因暴馬丁香花穗花苞的綻放而更加亮麗,整個山坡就像丁香花形成的花瀑,傾瀉而下,香潮浪涌,香馥醉人。(免費游園) 百望山山高海拔210米,是太行山余脈進入京城的最後一道山樑。有多條山道直達山頂,有的崎嶇、有的平坦,攀爬途中,山雞、松鼠、獵隼時時可見,環境清幽。適宜各年齡段和不同身體條件的人攀爬鍛煉。這里是距京城最近的登山樂園,從公主墳向北驅車15公里就可到達。 據了解,北京城建集團承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濕地、橋梁、銀杏林、溪水河流、綠化帶等的設計和施工建設。 時值北京金秋季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秋色滿園,嫩黃的銀杏葉、綠中帶黃的柳樹葉、層林盡染的紅葉,映襯著周圍的湖光山色,景色迷人、美不勝收。 小山、湖泊、濕地、河流、小溪和各種成片森林組成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為秋日的北京又增添了一個環境優美、舒適愜意的休息場所。(免費開放)
4. 北京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北京植物園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其規劃面積400公頃,東西向最大距離約3.5千米,南北向最大距離約2.5千米。截至2014年已建成開放游覽區200公頃。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跡人文景觀、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區四部分組成。
植物展覽區(約94公頃)分為觀賞植物區(面積42.47公頃)、樹木園(面積44.9公頃)和溫室區(面積6公頃)三部分。觀賞植物區由專類園組成,主要有月季園、桃花園、牡丹園、芍葯園、丁香園、海棠栒子園、木蘭園、集秀園(竹園)、宿根花卉園和梅園。月季園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月季專類園,栽培了近1000個月季品種。桃花園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樹木園由銀杏松柏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木蘭小檗區、懸鈴木麻櫟區和泡桐白蠟區組成。還有中草葯園,野生果樹資源區,環保植物區,水生和藤本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和熱帶溫室。熱帶植物展覽溫室被評為北京20世紀90年代十大建築之一。盆景園於1995年建成開放。 盆景園主要展示中國各流派盆景的技藝與作品。
名勝古跡區由卧佛寺、櫻桃溝、曹雪芹紀念館、梁啟超墓、隆教寺遺址等組成。卧佛寺始建於唐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櫻桃溝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護教育區。
植物園以展示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植物資源為主,兼顧部分華中、華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既有科學內容,又有園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勢建園,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則,植物園已建成松柏區和十幾個專類花園。各小園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中國寫意式的田園風光,有法國宮廷式整齊嚴謹的布局,也有英國風格的開闊舒展的畫面。
熱帶溫室在植物園有四個展區,熱帶雨林展區,四季花園展區,沙漠植物展區,專類植物展區,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條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觀。 牡丹園
牡丹園位於卧佛寺路西側,南鄰溫室區,北接海棠栒子園,面積約4.5公頃。主要任務是收集牡丹品種,保存牡丹種質資源,培育和推廣良種,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類、遺傳育種、栽培管理知識。園內收集栽植牡丹262個品種3229株,芍葯220種、6568株,分別引種自山東菏澤的趙樓、李集、何樓、洪廟、鄧庄以及河南洛陽和甘肅天水等地,為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數量最多的牡丹專類花園。牡丹園的設計採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勢造園。植物栽培採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疏林結構,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為基調樹種,保留古老樹木並把它們組織到綠化中去。此種設計滿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曬的生物學特性需要。
牡丹園南入口處有三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國槐。北側台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漢白玉牡丹仙子雕塑側卧於花叢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組山石,上鐫「粉雪千堆」四字。
園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燒瓷壁畫,壁畫長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於《聊齋志異》中「葛巾·玉版」篇。壁畫對面為一兩層閣樓,名為「群芳閣」。
芍葯園
位於牡丹園西部,園內於西北高坡處建紅柱朱頂「挽香亭」一座,並點綴有仿木花架、浩態狂香石、醉露台等小品。利用地勢改造,形成芍葯畿、倚紅坡和精品賞花區,在較小的面積內,創造了富於變化的賞花空間,展現了芍葯花獨特的觀賞性,形成專類芍葯園規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個品種,種植了3568株芍葯。 佔地面積0.6公頃,以水池瀑布、假山和中國古典園林式建築「玉蘭山居」統領全局,突出自然風格和植物造景,以木蘭科植物為主景樹,並栽培牡丹品種200餘個、芍葯30餘個。
月季園
該園位於植物園東部南端,南鄰香頤路,北靠楊樹區,西至植物園南門,東到植物園東南門,總面積7公頃,建成於1993年5月。
月季園以展示不同類型月季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配置形式為主,注重整體效果,既是月季專類園,又是新優園林展示區。採用沉床式設計,軸線布局嚴整,中部是音樂噴泉廣場。廣場為沉床式,圓形,直徑40米,面積1256平方米。中間為暗設的噴泉,噴水高達7米。沉床落差5米,上寬下窄,以三層月季花形圖案鋪裝的緩坡台地式花環,逐漸向底部過渡。三層最大直徑90米,面積5102.5平方米。沉床周邊是以疏林草地為基調的賞花區。
月季園除展示各種月季外,還配植有新優植物金山、金焰綉線菊、紫葉矮櫻等15種。
木蘭園
位於卧佛寺前坡路西側,南接海棠栒子園,與宿根花卉園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積0.84公頃。此園北部,以高約5米的擋土牆為屏障,形成了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木蘭園採取規則式的設計手法,布局整齊,園路十字對稱,中心一長方形水池,東西主軸線上置兩個帶狀花壇。沿綠籬以十字對稱的種植手法分隔空間。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蘭,白玉蘭、紫玉蘭散植在綠籬後的草坪上。草坪上還栽植了華北落葉松、白皮鬆等針葉樹,以增加冬季綠色景觀。北部背風向陽,靠山坡栽植了大葉黃楊、廣玉蘭、蚊母等幾種常綠闊葉樹。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國引種的新優植物紅王子錦帶、金邊紫葉小檗、雪山八仙花、貝雷茶條槭、花葉錦帶、金葉西洋山梅花、歐洲衛矛、金葉風箱果等。南下坡還種植了紫葉稠李、金葉接骨木等。本園收集栽植了木蘭14種,118株,其中珍貴品種有黃山玉蘭、望春玉蘭、二喬玉蘭、寶華玉蘭、凸頭玉蘭。南下坡有長春玉蘭、紫玉蘭等。每年4月初,木蘭盛開。
桃花園
桃花園建於1983年,佔地面積4.2公頃,截止到2014年末,已收集展示觀賞桃花60餘個品種5000餘株,是世界上收集觀賞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桃花園的觀賞桃花,從樹型上分有直枝桃類、帚桃類、壽星桃和垂枝桃類。從花型上看有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主要品種有白花山碧桃、碧桃、絳桃、緋桃、紫葉桃、二色桃、人面桃、垂枝桃、壽星桃、灑金桃、菊花桃等品種。桃花花期自四月初一直開到五月初。
丁香園
丁香園佔地3.5公頃,始建於是1958年。已收集丁香20餘種(包括變種和品種)1000餘株,主要有白丁香、紫丁香、蘭丁香、小葉丁香、佛手丁香、花葉丁香、遼東丁香、喜馬拉雅丁香、四川丁香、朝鮮白丁香、裂葉丁香、日本丁香、北京丁香、毛葉丁香、暴馬丁香、垂枝北京丁香、什錦丁香,紫萼丁香、紅丁香等。
由於種類較多,每年四、五月間丁香花觀賞期達月余。丁香園與碧桃園既是完整的一個觀賞植物區,又以植物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兩個空間。園林設計均採用大面積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為視野開闊的大草坪 ,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法桐、垂柳、毛白楊等骨幹樹種,鄰緣樹配置了白樺、小葉椴、雪松等樹叢或孤立樹。在林間大喬木間與園林沿線上,成組、團式種植了大片的碧桃或丁香,少則七八株,多則二、三十株,總數在千株以上。四月中旬後,丁香碧桃園萬花齊放,成為北京桃花節觀賞碧桃的主要景區。
海棠園
北京植物園海棠園是中國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種最多的海棠專類園,總面積31700平米,共展示海棠種和品種共八十餘個,八百多株。整個海棠園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面借天然的西山做為背景屏障。園區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做出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地形結構。一期建成的東區偏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特色,景觀緊湊精緻。借取「只恐風日損芳菲,乞借春陰護海棠」的詩意,建有一座清式風格的小木亭,名曰「乞陰亭」。以亭為中心,鵝卵石鋪就的花溪路蜿蜒通向南邊的落霞坡和西面的綴紅坪。各種形狀各異的海棠詩詞石刻或立或卧於海棠花叢中。二期建成的西區現代感十足,綠絨毯般的大草坪十分開闊,更多的海棠品種在這里匯集。在制高點建有一座現代風格的木亭及觀景平台,在青山構建的天然背景下,既可觀望西區的繁花點點,也可俯瞰東區的梅林盛景。春天一過,海棠各種顏色形狀各異的果實的出現也讓海棠園成為觀賞點,密密匝匝的果實布滿枝頭,可持續觀賞至冬季。
紫薇園
紫薇園於2006年建成,佔地1公頃,以收集紫薇品種為主,同時栽植展示夏季開花的各類喬木、灌木和花卉。園中種植紫薇古樁41株,合歡、龍柏等大喬木90株,灌木2300餘株,鋪草坪5300平方米。該園依水而建,有林蔭休閑廣場和木亭供遊客休息,各類喬木、灌木和草花加強了以紫薇為主體的夏花植物。
玉簪園
玉簪園於2006年建成,面積約3000平方米,收集展示玉簪品種79個3000餘墩。玉簪園內,各種喬木、灌木形成適合玉簪生長的林蔭地,蜿蜒穿行的小路將不同品種的玉簪自然分隔,同時配植了蛇莓、小葉蔓長春、麥冬等其它耐蔭地被,還在外圍種植了金葉連翹作為花籬,進一步豐富了該園的景觀。玉簪園內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是一處將觀賞與休憩功能相結合的專類園。
梅園
梅花為中國傳統名花之一,在中國栽培歷史極其悠久。梅園是正在建設中的以栽植、欣賞梅花為主要功能的專類園。梅園始建於2003年,佔地6.1公頃,分5個區域:入口區、水景觀光區、山林游賞區、庭院精品區、退谷訪勝區。本園利用櫻桃溝三面環山、北陰向陽的獨特小氣候栽種抗寒梅花20餘個品種,有垂枝梅、單杏梅、豐後梅、美人梅、綠萼梅、重瓣跳枝梅等。
櫻桃溝
位於卧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園」,因富於野趣而著稱。櫻桃溝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北京近郊一處生態功能健全的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活化石」的水杉在這里蔚然成林,還栽有玉鈴花、青檀、紅松等珍稀瀕危植物;「紅葉招鳥」工程更是為保護區重點工作。
樹木園
樹木園是北京植物園內最大的專類園,佔地44.9公頃。分為銀杏松柏區、木蘭小檗區、泡桐白蠟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懸鈴木麻櫟區等六個分區。已定植 400餘種近萬株樹木。這里有大片的緩坡草坪和引自全國各地的園林植物以及來自異國他鄉的海棠、櫻花和松柏、楓樹等。
絢秋苑
絢秋苑佔地6.16公頃,是北京市植物園樹木園的一個分區,該區種植了16個屬23個種的植物。寫秋坪景區以大草坪為中心,環以起伏的地形與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主要種植銀杏、欒樹、元寶楓等喬木,配以觀葉、觀果灌木和松柏、菊花。澄碧湖景區平湖長汀,清雅、明麗;而環湖石璣臨流,綠蔭接岸,下可渡木橋,上可溯溪瀑。絢秋苑是北京市植物園重要展區之一,又是市花展的布展中心。數萬株菊花或點綴於林緣水際。
集秀園
集秀園是以栽培、展示竹子為主的專類園,亦稱竹園,建成於1986年,面積為2.6公頃。本園主要以屬進行區域劃分,以品種為單位展示。集秀園現收集竹種10餘屬50多種,分別為剛竹屬、大明竹屬、赤竹屬、矢竹屬、巴山木竹屬、箬竹屬、倭竹屬等。竹子常年青翠,松樹經冬不凋,梅花帶雪開放,具有相同的不畏嚴寒性格的三者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
草葯園
草葯園於2006年建成,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收集展示葯用植物近90種(不含品種)。草葯園內鋪設木樁石子路、紅樹皮路和汀步路近200平方米,以花境形式集中展示各類葯用植物,並結合《本草綱目》和《葯典》將所栽植葯用植物按功效分為8個分區:舒緩神經植物區、養陰潤燥植物區、清熱植物區、祛風燥濕植物區、舒筋活血植物區、理血植物區、補氣植物區和解表植物區,是人們認識和研究葯用植物的場所。
盆景園
盆景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東漢,經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撲朔迷離的盆景藝術,並成為中國和世界上進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盆景園是北京市植物園的一個重要的展覽區,其佔地面積兩萬平方米,是中國大型盆景園之一。其分為室內展區和室外展區兩個部分,室內展區分為北方盆景展廳、精品盆景展廳、綜合展廳、流派展廳。主要展示北京及中國各地部分優秀作品。室外展區由四個庭院景區組成,以展示露地栽植的大型樁景為主,其中百年以上的盆景70餘株, 最大的是一株名為「風霜勁旅」的古裝杏樁,樹齡已達1300多年。
宿根花卉區
宿根花卉園位於卧佛寺前坡路東側,與木蘭園隔路相望。以栽植、培育、引進各種宿根花卉為主,面積1.44公頃,建成於1980年。宿根花卉園採取對稱的規則式設計,十字對稱的園路,中心置一硅化木盆景,沿十字軸線,東西向為帶狀花壇,植以多品種鳶尾、東方罌粟等。南北軸線為花壇和花台,分別種植荷包牡丹、玉簪、豐花月季、匍匐子等。在十字軸線四角以擬對稱的方式布置了花鏡,以百合科、景天科、石蒜科、菊科、鳶尾科等60餘種宿根花卉布滿其間,自春至秋花開不絕。 為了增加秋冬季景色和更好的發揮宿根花卉背景材料的作用,利用北部5米高的擋土牆形成的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栽植了大片竹林品種,有筠竹、甜竹、紫竹等,園中點綴了紅楓、柿子、銀杏,配置了美國香柏、雜種馬褂木、木瓜海棠、木姜子、蠟梅、平枝子以及在北京地區生長的唯一的一株杉木和10餘株日本柳杉。1993年栽種了從美國引種的優良園林樹種銀槭,紫葉矮櫻、金枝木等幾個樹種,這些植物與花台、山石、水面、土丘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類花園。 1984年,園南端建圓亭一座和一砼結構的花架,用以與水生植物園分隔,同時可供遊人小憩賞景。 宿根花卉園收集種植宿根花卉百餘種。
水生藤本區
水生和藤本植物區佔地面積0.3公頃,收集栽培各類水生花卉和藤本植物160餘種,隸屬40屬25科。僅蓮花、睡蓮就有100多個品種,其中有「活化石」之稱的千年古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以及從國外引進的巴西王蓮和中園培育的芡實新品種;藤本植物有紫藤、美國凌霄、金銀花、南蛇藤、三葉木通、抗寒葡萄和中華獼猴桃等。 湖區
2002年建成的植物園湖區景觀,水域面積約10餘公頃,蓄水達10多萬立方米。湖區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運用了疊壩、溪流及淺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連為一體,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換景。2003年北京植物園為了恢復櫻桃溝自然風景區原始風貌,又進行了北京植物園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綠樹間八湖爭秀,流水淙淙。尤其是斷流多年的京西名勝櫻桃溝,又重現了流水潺潺,百鳥爭鳴的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疊水、溪流等動靜結合、大小不一、空間富有豐富變化的水景。
科普館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建於1996年底,坐落在植物園的南半部。總佔地面積0.5公頃,總建築面積2670平方米。可布展牆面近600平方米。總體分為教育區和服務區兩大部分,其中教育區分為展覽區、培訓區和參與製作區;服務區分為後勤區和休息服務區。館內由主展廳、資料室、電教室、實驗室、標本室等組成。是向人們普及植物知識、宣傳生態意識的教育基地。
展覽溫室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國50周年的重點工程,位於植物園中軸路西側,展覽溫室於1998年3月28日動工興建,地下基礎於1998年3月底動工修建,主體鋼結構和玻璃幕牆將於1999年5月完成,2000年1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展覽溫室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佔地5.5公頃,投資2.6億元。是亞洲最大,世界單體溫室面積最大的展覽溫室,其面積比昆明世博會溫室還大一倍。展覽溫室栽培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熱帶亞熱帶植物,是亞洲最大的植物展覽溫室。
溫室下面是個水泥築的大花盆,花盆的深度有1到1.5米。花盆內所有的土都是1998年從東北買來的雙鴨山沼澤地區的泥漿土。在當地一個林場選定采土的區域,林場把這一區域的水抽干,再把泥漿土挖出曬干。用好幾個火車皮將土運回北京,到了植物園,用本地的沙土拼配。
展覽溫室建築設計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以「綠葉對根的回憶」構想為設計主題,獨具匠心地設計了「根莖」交織的傾斜玻璃頂棚,彷彿一片綠葉飄落在西山腳下。展室植物布展設計由北京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承擔。展覽溫室劃分為四個主要展區:熱帶雨林區、沙漠植物區、四季花園和專類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種60000餘株,為群眾提供觀賞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學習科學知識、具有較高品位的游覽點。同時,又是進行園藝研究和國際交往的場所。展覽溫室工程榮獲全國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項目金質獎,200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北京市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大型展覽溫室植物引種與設計的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築。 卧佛寺
十方普覺寺(卧佛寺)位於北京植物園的壽安山麓。創建於唐貞觀初年,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展示著世界罕見的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寺內古樹參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卧佛殿是北京西郊卧佛寺的主要建築。走進卧佛寺,穿過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內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銅鑄釋迦牟尼卧像,身長5.3米重54噸。在銅佛周圍,環立著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圓覺。這尊塑像表現了釋迦牟尼臨終前向弟子們囑咐後事的情景。
梁啟超墓
位於植物園東環路東北的銀杏松柏區內。墓地總面積1.8公頃,分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墓園,西部為附屬林地。
墓園由梁啟超之子,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設計。墓園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100米,面積4300平方米。四周環圍矮石牆,墓園內栽滿松柏。
墓園內北牆正中平台上是梁啟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長方形,高1.08米,寬2.75米,長4.52米。墓前立著「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寬2.18米,厚0.71米。陽面鐫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個大字。碑陰刻「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禮,女適周、思順、思庄、思懿、思寧,媳林微音、李福曼,孫女任孫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台,兩側各有一段帶雕飾的直角形襯牆。墓碑、墓頂及供台襯牆,均為土黃色花崗岩雕築而成,前後連接,渾然一體。墓碑沒有碑文,也沒有任何錶明墓主生平事跡的文字,這是梁啟超生前遺願。梁曾囑咐他的子女,將來行葬禮時,可立一小碑於墓前,題新會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陰記我籍貫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婦名氏、孫及外孫名,其餘浮詞不用。
梁墓於1978年2月24日由其後人梁思庄、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全部無償交給北京植物園。移交的內容包括:土地1.8公頃、各種樹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豎起的碑石及碑座兩套、圍牆380米。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是中國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創作了《紅樓夢》,為了表示對曹雪芹的敬仰,擇正白旗一隅,將黃葉村藝術地再現,供遊人參觀、游覽。黃葉村佔地1.8公頃,矮籬環護,石徑蜿蜒,小巷幽深,別具風韻。村內辟菜園、葯圃、瓜棚,設石碾、石磨、轆轤、箭場、古墩,建有茶館酒肆,一派山村農家氣息。設有「河牆煙柳」、「薜蘿門巷」、「竹蘺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曹雪芹紀念館分別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經歷和《紅樓夢》的成就、研究、影響,力求做到真實性、知識性、趣味性。曹雪芹紀念館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書《紅樓夢》的場景。
紀念亭
「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位於保衛華北石刻對面,隔溝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個鎏金大字,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學聯撰寫的紀念碑文,由著名書法家劉柄森書寫。紀念亭在紀念碑南側,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募捐建造。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園管理科櫻桃溝班工人在清除櫻桃溝溝旁的雜草時,發現溝旁的一塊大青石上刻有「保衛華北」字跡。時逢市政協主席劉導生到櫻桃溝視察,證實「保衛華北」四個字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愛國抗日的北平學生聯合會留下的。櫻桃溝是北平學聯和民先隊在「一二·九」運動時期聯合舉辦夏令營,利用多種形式團結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這里舉辦了三期夏令營,參加的青年學生達五六百人次。紀念「一二·九」運動五十周年前夕,任時中宣部部長鄧力群等人發起倡議,決定在西山櫻桃溝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以緬懷革命先烈並啟教後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舉行了隆重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奠基典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了「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碑名,國務委員、「一二·九」運動老戰士康士恩、市政協主席劉導生為紀念亭破土奠基。紀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創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運動舉辦軍事夏令營時露營帳篷的縮影。三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立體的「眾」字,寓意著廣大民眾的覺醒和人民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決心。挺拔的建築線條象徵青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組建築表示革命傳統代代相傳,革命事業後繼有人。 北京植物園每年春季舉辦的「北京桃花節」吸引數百萬遊人前來觀賞。每年春天前往桃花園,可以觀賞到碧桃園內紅白碧桃、絳桃、壽星桃、菊花桃等近70個品種,逾萬株桃花。植物園賞桃的主要品種是山桃、碧桃。香氣撲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園自己完成的第一個人工雜交的新品種,而粉花山碧桃的開花時間,將填補山桃與桃花花期間的空白。
2014年3月22日,北京植物園第26屆桃花節開幕。
3月至5月,遊客們將欣賞到近千個品種、百萬株(盆)各類春季花卉的綽約風姿。
2014年北京桃花節暨世界名花展期間,遊客可欣賞到山桃、山杏、玉蘭、梅花、海棠、丁香、碧桃、鬱金香、風信子等近千個品種的花卉。為方便遊客觀賞,世界名花展區還將建造高達兩米的觀景台,讓人們感受「空中賞花」的樂趣。
此外,北京植物園還將舉辦傣族植物文化展、盆景精品展、昆蟲生態科普展、中國傳統圖書展、傳統風箏繪制等豐富的文化展覽活動,為體驗桃源春色的遊人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 北京植物園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資源為主,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游覽休憩、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植物開發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植物園。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科研區、名勝古跡區和自然保護區組成,園內收集展示各類植物10000餘種(含品種)150餘萬株。
北京植物園是北京市園林局指定的新優植物引種、馴化、繁育基地。截至2014年,北京植物園已初具規模,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北京植物園自1956年建園以來,始終把普及植物科學知識當作首要任務。北京植物園多年來堅持舉辦各種植物專題展覽,向遊客傳播植物知識。北京植物園針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受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植物園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價值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1996年建成,建築面積2160平方米,舉辦常規科普展覽及臨時展覽,並建立了遊客服務網路。熱帶植物展覽溫室兼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和植物觀賞的功能,是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北京植物園擁有科普畫廊五處,共計90延長米。科普畫廊內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結構系列展板、月季、桃花、牡丹、荷花等傳統名花專項展覽、植物園發展歷程等。
5. 北京賞秋看紅葉,哪些景點值得推薦
老舍說:」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由此可見,北京是個賞秋看紅葉的好地方,每到楓葉紅的時候,都能吸引一大批的遊客前來觀賞。
又到了一年一度北京最美的季節,如果不知道去哪兒,那就跟著秋走,一起來看紅葉好了,以上提到的景點是我個人認為的,其實還有很多宜人的風景在等著你慢慢挖掘,不過在尋找美的這一過程中,你可以試著搭配我下面給出的一些小建議哦,會讓你有更好的體驗~
小建議:
無需跟風去一些熱度很高的景點打卡,有些小眾景點也是很適合賞秋看紅葉的。
最佳看紅葉的季節是10-11月份
若去熱門景點看紅葉,盡量避開10點到16點的高峰期,人太多了
賞秋時節北京的晝夜溫差大,記得添置衣物
5.既然都去了北京,那北京烤鴨,還有稻香村的糕點一定要嘗嘗哦~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6. 北京市屬公園最全賞花攻略來了,附最佳觀賞點
其中,桃花、櫻花、海棠、鬱金香、牡丹是市屬公園極具特色的春日「一園一品」,隨著北京春色畫卷的徐徐展開,公園里鳥語花香,即將呈現富有詩情畫意的春遊踏青景緻。
山桃
市屬公園里大部分都植有山桃樹,或粉或白的山桃花現在已開得絢爛。其中,頤和園、北海公園、北京植物園里的山桃依山傍水,與古建築相映襯,景觀別具特色。
初春的頤和園桃紅柳綠、湖光山色,西堤六橋與1800餘株山桃相映襯,人在景中走,如同畫中游。
頤和園西堤山桃。
北京植物園位於曹雪芹紀念館西側的山桃花溪有數百株山桃花初綻花苞,受公園小氣候影響,這里的山桃花下周會進入最佳觀賞期。屆時盛放的山桃花與奔流而下的溪水相映,與遠處的青山相映襯,恰似桃源仙境。
北京植物園山桃花溪。
山桃簇簇映白塔。北海公園瓊華島景區,20餘株山桃近日已迎來盛花期,簇簇粉花與巍峨白塔掩映,呈現古建築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引得眾人紛紛打卡留影。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山桃。
花期: 3月中旬至4月上旬
推薦觀賞點: 頤和園(西堤六橋)、北海公園(永安寺、闡福寺)、北京植物園(山桃花溪)
梅花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以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中山公園、香山公園這類古典園林中,青松翠竹環繞,不乏以梅花為主的專類觀賞園。
中山公園梅園觀賞面積4000平方米,栽植梅花30餘種、110餘株。花開時節,雲霞疊翠,梅香縈繞,花開如雲,花落如雪,是北京城區的賞梅佳地之一。
中山公園梅園。
北京植物園100多個品種、1000餘株梅花次第開放,為早春增添亮麗的色彩與幽香。
北京植物園梅園。
香山公園的梅花有紅艷宮粉、單輪硃砂、桃紅台閣等多品種、200餘株。漫步於木棧道,近距離觀賞梅花的姿態,小小的花瓣綻放在細而有勁的枝條上,周身纏繞著沁人芳香,別有情趣。
香山公園梅谷。
花期: 3月中旬至4月上旬
推薦觀賞點: 中山公園(梅園)、北京植物園(梅園)、香山公園(梅谷、碧雲寺)
玉蘭
市屬公園里玉蘭樹眾多,特別是在頤和園、天壇、北京植物園,玉蘭的栽種 歷史 久遠,往往獨樹成景。
頤和園樂壽堂院里的數棵白玉蘭花開時滿樹繁華,與古建築典雅相映,與長廊「邀月門」外一株古玉蘭一起,被稱為「玉香海」。
頤和園樂壽堂玉蘭。
紫竹院公園福蔭紫竹院共種有10棵玉蘭,透過玉蘭花,報恩樓燦金的雲紋和朱紅的欄桿影影綽綽,互相映襯得更加嫵媚。
紫竹院公園報恩樓玉蘭。
天壇公園齋宮是一處環境優雅的景區,紅牆碧瓦間更顯得玉蘭花冰清玉潔、砌玉幽芳。
天壇公園齋宮玉蘭。
花期: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推薦觀賞點: 頤和園(樂壽堂、玉瀾堂)、天壇公園(齋宮)、北京植物園(木蘭小檗區、木蘭園)、紫竹院公園(福蔭紫竹院)
櫻花
市屬公園中的櫻花不少,但能成為春季一景的首推玉淵潭公園,共有櫻花40餘個品種、近3000株,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櫻花觀賞園之一,每年櫻花觀賞季都是京城百姓踏青賞花的熱門首選。玉淵潭公園里的櫻花大體分為早櫻、中櫻和晚櫻,因品種不同,次第開放可持續一個月,花開時燦若雲霞,落英時繽紛如雪,花開花落皆是美景。
玉淵潭公園櫻花。
花期: 3月下旬至4月下旬
推薦觀賞點: 玉淵潭公園(櫻花園、櫻珞花谷、南山觀櫻)
碧桃
北京植物園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桃花專類園和品種資源圃,每年桃花觀賞季,可以觀賞到碧桃園內紅白碧桃、絳桃、壽星桃、菊花桃等近70個品種、3000餘株桃花。其中,「品霞」和「品虹」分別被譽為北京植物園桃花的花王和公主,它們都是北京植物園與林業大學合作完成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桃花品種,花開時單樹成景,如粉紅雲霞,極其艷麗。
北京植物園桃花「品霞」。
北京植物園桃花「品虹」。
花期: 4月上旬至5月上旬
推薦觀賞點: 北京植物園(湖區周邊、碧桃園)
杏花
杏花枝頭俏,花繁姿態嬌。在天壇公園、頤和園、北京動物園,繁花滿樹的杏花帶來春日的胭脂萬點。
天壇公園杏林始建於1957年至1960年,現存150餘株。每到春天,粉紅色的杏花競相開放,花影繽紛,如雲如霞。漫步其間,陣陣清香沁人心脾,成為早春一道亮麗風景。
天壇公園杏林。
北京動物園杏花路。
花期: 3月下旬
推薦觀賞點: 天壇公園(杏林)、北京動物園(杏花路)、頤和園(大船塢前)
花毛茛
香山公園有8000株、近400平方米的花毛茛,紅、粉、黃、白,各種顏色十分艷麗,體現了香山山花爛漫的景觀特點。
香山公園花毛茛。
花期: 4月上旬至6月上旬
推薦觀賞點: 香山公園(佳日園、楓林村)
海棠
海棠春觀花、秋觀果,在詩人畫家筆下,海棠寄託了幸福美好的吉祥寓意。市屬公園中海棠多有栽植、品種眾多,在陶然亭公園、北京植物園、北海公園、中山公園等處都頗具規模,花開鮮艷奪目,含香吐蕊,滿園詩意。
四月,陶然亭公園湖水清淺流淌,3000餘株海棠將陸續開放,與岸上的綠蔭垂柳勾畫出一片生機勃勃、色彩紛紜的「海棠花海」。
陶然亭公園海棠。
四月初的海棠花路,是清明假期北海公園內一道靚麗的風景,20餘株西府海棠盛開,走在花意濃郁的公園甬路上,心情會如春風般愉悅。
北海公園太液池西岸海棠。
北京植物園海棠園總佔地面積3.2公頃,栽植80多個品種、近千株海棠,是目前中國最大、收集品種最多的海棠專類園。花開時節,各種海棠爭奇斗艷,美不勝收。2020年,北京植物園海棠資源庫入選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
海棠路是中山公園觀賞海棠花的最佳景區,花枝彎垂,形成一條天然的海棠花廊,與紅牆古建相映襯,美不勝收,每年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中山公園海棠路。
花期: 4月中旬至下旬
推薦觀賞點: 北京植物園(海棠園)、陶然亭公園(東門、北門)、北海公園(太液池西岸)、中山公園(海棠路)
二月蘭
二月蘭是北京本地鄉土植物,花多為藍紫色,逐漸轉為淡藍色,成片盛開時頗具氣勢,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紫氣綿延而去。
上世紀80年代,天壇公園二月蘭開始成景,2006年開始出現遍及全園的「香雪海」景觀,面積達70萬平方米。高大肅穆的古柏林中遍布的二月蘭在紅牆碧瓦間與古樹相映成趣,悄然綻放,為皇家壇廟平添靜穆悠遠。而在天壇的外壇,二月蘭更是鋪天蓋地,香氣沖天,成為一片花的海洋,謂之「香雪海」。
天壇公園二月蘭。
花期: 4月中上旬至5月
推薦觀賞點: 天壇公園(內壇、西北外壇)
鬱金香
北京植物園有100餘個品種、20餘萬株鬱金香,如同一個巨大的調色板,展現了花海似錦的景觀效果。
北京植物園鬱金香觀賞區。
中山公園的鬱金香也極具特色,栽種 歷史 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栽植有20餘萬株、90餘個品種,是北京城中心區最佳的鬱金香觀賞地,七彩的鬱金香融合中國傳統古建古樹,極具韻味。今年公園以「錦鯉送福」為主題進行鬱金香花卉展示,體現了歡樂祥和、吉祥如意的主題和美好寓意。
中山公園鬱金香。
花期: 4月上旬至5月上旬
推薦觀賞點: 中山公園、北京植物園(鬱金香觀賞區)
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富貴華麗,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推崇為花中極品。
景山公園養植牡丹的 歷史 可追溯到金中都時代的行宮太寧宮。現如今,景山公園牡丹品種達到569種、兩萬余株,包括了皇家御園傳統的牡丹名品,久負盛名的洛陽牡丹、菏澤牡丹及國內珍貴品種西北紫斑牡丹,是京城觀賞牡丹的絕佳場所。
景山公園觀德殿前牡丹品種園。
此外,頤和園、北京植物園、北海公園、中山公園、北京動物園、陶然亭公園、紫竹院公園、玉淵潭公園等多有牡丹專類園,與園內松柏交相輝映,共享牡丹國色。
北京植物園牡丹園。
花期: 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推薦觀賞點: 景山公園(觀德殿前牡丹品種園)、頤和園(國花台)、天壇公園(百花園)、北海公園(太液池東岸)、中山公園(牡丹地)、北京植物園(牡丹園)、北京動物園(牡丹亭)、陶然亭公園(東門)、紫竹院公園(牡丹地)、玉淵潭公園(牡丹園)
丁香
丁香花被譽為「天國之花」,花色素樸純潔,馨香怡人。市屬公園中大多種有丁香花,其中天壇公園、北京植物園、頤和園里丁香最盛。
天壇公園祈年殿西柏樹林西側,有市區最大的丁香林,佔地6300平方米,樹齡近50年,白色、紫色的花朵雖小卻精緻可人、花開繁茂,香氣沁人心脾,在其中漫步如同走入童話世界。
天壇公園丁香林。
北京植物園丁香園佔地3.5公頃,始建於1958年,至今已收集丁香80餘種、1000餘株。
北京植物園丁香園。
花期: 4月中下旬
推薦觀賞點: 北京植物園(丁香園)、天壇公園(丁香林)、頤和園(丁香路)
芍葯
芍葯與牡丹並稱「花中二絕」,在景山公園、北海公園、天壇公園等地,各色芍葯與園內古建古樹交相輝映,是名副其實的「五月花神」。
景山公園芍葯。
天壇公園百花園中40餘種、近800株芍葯爭相綻放,成為市民觀花賞景的好去處。
天壇公園(百花園)。
花期: 5月
推薦觀賞點: 景山公園、天壇公園(百花園)、北京植物園(芍葯園)、北海公園(太液池東岸)、紫竹院公園(明月島)、玉淵潭公園(牡丹園)
魯冰花
魯冰花學名「羽扇豆」,長長的寶塔狀花序自莖端伸出,由上百朵蝶形的小花密密組成,除了常見的紫色、白色外,還有淺藍、粉紅、磚紅等多種顏色,色彩艷麗,盛開時蔚為壯觀。
玉淵潭公園打造園中花田的魯冰花觀賞效果,10萬株魯冰花將次第登場、陸續綻放,一簇簇、一串串,奼紫嫣紅,就像一個個美麗的小寶塔散落在園林之中。
玉淵潭公園櫻珞花谷。
花期: 5月
推薦觀賞點: 玉淵潭公園櫻珞花谷
據市公園管理中心介紹,各市屬公園在春花觀賞季將持續上新「春日伴手禮」,打造沉浸式春遊文化體驗及服務。重點推薦的有:玉淵潭公園升級款櫻花冰淇淋、景山公園牡丹冰箱貼、北京植物園桃花朵朵盲盒、陶然亭公園春花餅、中山公園花語系列真絲手帕等。
玉淵潭公園第六代櫻花冰淇淋。
景山公園五方亭冰箱貼。
玉淵潭公園櫻花摺扇。
中山公園花語系列真絲手帕。
註:配圖由市公園管理中心提供,大多為往年資料圖,觀賞效果視公園花期而定。
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市屬各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繼續落實「限量、預約、錯峰」等措施。建議大家錯峰踏青、文明賞花,保持觀賞拍照距離,保護綠地返青,做最美麗的賞花人。
編輯 白爽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