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建蘭國香牡丹

建蘭國香牡丹

發布時間: 2023-03-11 17:39:01

1. 蘭花的品種有那些特別是自己在山上挖的,怎樣去鑒別

蘭花的品種很多,以花形分,有梅花瓣,水仙瓣,荷花瓣等;以花梗苞殼分,有赤殼,綠殼,赤綠殼等;以花色分,有白蘭,紫蘭等。
但人們一般以花期來分別蘭花的品種,常見的有春蘭,約3月下旬開花;報歲蘭,春節前後開花;蕙蘭,花期在5月,又名夏蘭;秋蘭統稱建蘭,花期在7月至10月,花開2次;寒蘭,在11月至12月開花。

豆瓣蘭屬於春蘭類。
綠蘭屬於春蘭品種。
火燒蘭屬於建蘭,是其中的一個變種,4至5月發芽,芽尖純、健壯,冬筍形狀,包葉緊。
朵香屬春蘭,是春蘭中的寬葉品種,多數開尖瓣花朵,色麻白、麻綠或麻紅,極少開荷型瓣花。

2. 關於蘭花的知識

"三分栽,七分養",這是古人的養蘭經驗。養護好壞關繫到蘭花是否繁茂和能否開花,所以前人對此十分重視是有道理的。下面具體介紹養護和管理蘭花的方法。
一、 場所
蘭花放置的場所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蘭花的生長發育。蘭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蔭蔽處),冬季則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朝南。這樣,有利蘭花生長。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二、 蔽蔭
蘭花多屬於半陰性植物,多數種類怕陽光直曬,需適當遮蔭。蘭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陽光促進其生長。4月下旬以後要適當遮蔭。夏蘭、秋蘭中直立性葉的品種最好放在蔭蔽處的南面,使其適當多受陽光;垂葉性的秋蘭和春蘭,每天以受兩小時的光照為好。從6月開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蔭,如用蘆簾可以用密簾或兩層稀簾。10月以後天氣轉涼,陽光較弱,可推遲蔽菜,但中午前後仍需注意做好蔽蔭工作。
三、 防雨
蘭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陣雨或連續下雨。在霉雨季節,特別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陣雨。如下雨時間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應多澆水,使盆內熱氣排出,否則會使蘭花損傷,甚至爛根枯死。如果陣雨後接著又出太陽,需及時蔽蔭,以免地上熱氣上升影響蘭花生長。
雨水多的季節,正值蘭花抽生葉芽的階段,如盆土太溫會引起葉芽生長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時,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調節盆土濕度。
四、 澆水
花諺說:"干蘭濕菊",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蘭花以八分干,二份濕為最好。如果過濕,容易使花爛根而死。澆水的原則應是: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具體掌握時,一般應注意:在生長期(5-6月底)應適當多澆水,抽生葉芽期(約3-4月)和開花期(約3-4月)應適當少澆水,休眠期(冬季),則更應少澆水或不澆水。花盆大而蘭花植株小的應少澆水,盆小植株大的應多澆水。氣候炎熱乾旱時應適當多澆水,冷涼潮濕時(如霉雨季節等)應少澆或不澆水。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如果根系稀少或斷根較多,要少澆水,使盆土干一點,這樣不致爛根,有利於抽生新葉。
古人說的:"秋不幹,冬不濕"的經驗,是對春蘭、夏蘭怎樣澆水的很好總結。但在北方一些地區,由於冬季、春初氣候過於乾燥,也不有使蘭花過於乾燥。
澆水時間:夏秋兩季以在日落後澆水,使蘭花葉面在入夜前乾燥為宜,也可在清晨澆水;冬春兩季以在日出前後澆水為好。不可在太陽的灼曬後驟用冷水澆灌,以免土溫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生理平衡。澆水量不可過大,以利抑制病害發生。
澆水方法:澆水要從盆籩澆入,不可澆入花蕾內,以免引起腐爛。
前人對蘭花澆水,有很好的經驗總結,例如於照在《都門藝蘭記》中根據一年內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澆水方法,茲節錄如下,供參考。但需注意兩點:一是《都門藝蘭記》是以北京的氣候為標準的;二是文中的月份是指農歷而不是公歷,如"正月"實際上是公歷的二月。
1、 立春、雨水,春蘭已著花,土不宜太干,沿盆籩微微潤濕;秋蘭盆如未乾至底,不澆。
2、 驚蟄,春蘭盆干至半盆(上空下實)時,可以潤水,惟不宜多,秋蘭同前。
3、 春分,春蘭已花謝,忌潮濕,盆半干時可潤水。
4、 清明、穀雨,盆土勿使過干,每5天潤水。
5、 立夏,蘭開始出房,宜澆透水一次。
6、 小滿,盆土勿過乾和過濕,葉上生斑即為過濕,新芽枯尖即為過干,每4天澆水一升(約干茶杯),使盆土自下而上2/3濕潤為宜。
7、 芒種,氣候乾燥,更宜注意勿過干過濕。
8、 夏至,盆土忌過干,若遇大雨,只能忍受一日,如連朝陰雨需將盆移置通風處。
9、 小暑,此時空氣過濕,盆土不可過濕,盆宜放於通風處,若燥熱少雨,每2天澆水一升,大雨或大濕一次,必須俟干至盆土2/3,否則不宜再澆。
10、 大暑,盆土易一干到底,需注意每天只宜大雨或大濕一次。
11、 立秋,蘭於此時正需水分,每3天需澆水2升,並宜秒為避風。
12、 處署,每5天澆水一次,除連朝霾雨外,可令其受雨露。
13、 白露,秋蘭較春蘭尤需勤澆水,但水濕之後必須大幹,始可再濕。
14、 秋分,秋蘭若已出花,澆水宜稍少;若未出花,澆水宜稍增加。
15、 寒露,秋蘭宜澆透水,春蘭則不宜透宜潤。
16、 霜降,蘭宜入房,澆水時間改為日中,澆後需置日中曝1-2小時。
17、 立冬,只宜潤水,每5天約半升。
18、 小雪,花房忌暖,不宜過濕,若過潮濕可引起爛根、瘢葉以至枯萎,若盆不幹至底,只需稍潤土皮。
19、 大雪,秋蘭不需水,春蘭宜微潤
20、 冬至,均不宜灌溉。
21、 小寒,均忌澆水。
22、 大寒,秋蘭仍不需水,春蘭可微潤以水。
五、 施 肥
蘭花施肥要看蘭花生長情況來決定。凡是生長茂盛而無病害的可以施肥,生長差的,則不可施肥或少量施肥。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新根未發前切忌用肥,需經1-2年的培養,待新根旺盛時才可施肥,否則易遭枯死。
一般說,在6-7月當蘭花葉芽伸長約1.5厘米時,可施用1-2次稀薄腐熟的液肥(不宜用化肥),但在高溫季節不宜施肥。到8-9月再施1-2次腐熟稀薄的液肥。素心種的蘭花,可施用1-2次草木灰浸出液,效果甚好。施肥時間在傍晚進行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澆一次清水。
區別蘭花是否需要施肥,較簡便的方法是看葉色的深淺。葉現黃而薄是缺肥,應追肥;葉呈黑而葉尖發焦是施肥過多,應停止施肥。
肥料,可用上面介紹過的各種辦法自製肥料。施用這些肥料時,需加水8-9倍稀釋,切不可過濃。施肥時,要施入植株的根際,切不可施到葉面上。 蘭花主要施肥次數及日期
次數 日期類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備 注
春蘭類 六月下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中旬 九月上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夏蘭類 六月下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中旬 九月上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秋蘭類 六月上旬 六月下旬 七月下旬 八月中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六、 修 剪
在蘭花培養中要不斷進行修剪。在老葉枯黃時應及時剪去,以利通風,有些葉子的葉尖乾枯也應剪除。尤其是有病蟲為害的葉片需及時清除,以免傳染。在剪除病毒病的葉子時,用的剪刀不要再來剪無病的葉子,以防病毒傳染。如用同一把剪刀,則需進行消毒。
名貴蘭花花芽出土之後,如花芽太多,應留壯芽,將其餘瘦小的花芽除去,每盆以留1-2朵花芽為宜。如花芽太多,既會使年當的花開不好,又要過多消耗母本養分影響下年開花。一般蘭花可不剪除花芽。
春蘭的花,約開半月,即需將花剪除;夏蘭的花,到花序上最後一朵後開放一周時,也應將花序剪除。名貴的品種不應使其受粉結實,否則影響翌年開花。如果作為雜交育種的,則另需加意培養,使其果實飽滿成熟。
七、 防 寒
秋蘭宜提早做好防寒工作,如氣溫在2-3℃時,即可搬入室內。寒蘭生長在南方更需提早防寒。春、夏蘭耐寒性較強,如有冰凍出現也要及時搬入室內。室溫能保持1-2℃即可越冬。萬一有嚴重寒流侵襲,室溫降到零度以下時,需及時進行加溫,一般能保持室內不結冰就好。
在室內,秋蘭需放在向南的一面,春、夏蘭放另一面。在中午前後,朝南和東南面要開窗通風(秋蘭在攝氏1-2℃的陰天,不可開窗,以防冷風吹襲凍傷葉子)。秋蘭冬季喜干一些,其餘蘭花盆土宜保持濕潤。
八、 摘 花
對生長差的蘭花,每叢葉子不多,或根部不好的,應進行摘花。對較好的品種,春蘭可適當地摘去1-2個花苞,夏蘭待花苞伸長時留1-2個花苞,其餘的可摘掉,這樣花可開久些,又可使新葉多抽,老葉也不易枯死。
名貴春蘭花開3-5天應摘掉,使葉芽生長茁壯;夏蘭的花開到頂上一朵時也可離盆面厘米處剪下。
九、 防 汛
栽培場所如四周空曠,地勢較高,夏季遇有大風或台風過境時,需做好防風工作,以免夏蘭或寒蘭的葉子被折傷。
十、 噴 霧
乾旱季節,每天傍晚在放置盆花的陽台上進行噴霧,主要使地面潮濕,增加空氣濕度。蘭花的盆面也要進行噴霧。噴霧時要向上噴,使霧點落下細勻,葉面濕潤,這樣可促使蘭花生長良好,葉面富有光澤。
十二、病蟲害防治
要進行殺菌處理(在烈日下曝曬即可),以防病害發生。蘭花在多雨高溫的季節最容易發生白絹病,可用托布津800倍液或波爾多液噴施預防。如發病嚴重可用托布津500-750倍釋,每隔7-10天噴一次。蟲害中以介殼蟲發生最多,此蟲附著在葉的基部,如發現介殼蟲,應及時剔除。如要避免介殼蟲侵襲,從4月份開始,可用"1059"2000倍液防治。
為了抑制蘭花病害的發生,除平時對盆土的干濕度應作適當的控制外,還應在花盆的選上盡可能多用泥盆,少用釉盆。特別對生長差的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必須用泥盆栽種。這樣做使盆土容易干,可促進蘭花生長,減少發病

3. 十大國花都是什麼花

十大國花一般指中國十大名花,分別為:

1、蘭花

中國蘭在古代稱為蕙,蕙指中國蘭花的中心蕙心,常與傘科類白芷合名為蕙芷,稱芷蘭為王者之香、眾領群芳、天下第一香等。

2、梅花

梅花原產於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3、牡丹

牡丹花色澤艷麗,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

4、荷花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屬睡蓮目,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5、杜鵑

杜鵑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6、菊花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產量居首。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7、茶花

又名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古名海石榴,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

8、月季花

月季花,被稱為花中皇後,又稱月月紅,是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葯用植物,亦稱月季。

9、桂花

因桂諧音貴,所以桂花有榮華富貴的寓意,有些地方的習俗新娘子要帶桂花,則是寓意早生貴子。在桂花酒的傳說里,善良的仙酒娘子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花酒傳向人間。所以桂花又有了收獲的寓意。

10、水仙

水仙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肥大,呈球狀,外披棕褐色皮膜,莖基部生有白色肉質根。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

4. 墨蘭奇花有哪些

1:大屯麒麟(蕙芳居士)
[大屯麒麟] 墨蘭十大奇花之一:花型特殊,呈巢式奇瓣,其主副瓣形成雙層,第一層雖屬柳葉瓣,但第二層是水仙瓣。棒心有時成兜但有時無。唇瓣呈雙層三裂,捲舌,大瓣舌帶鮮紅點。是台灣報歲突變的多層多瓣奇型花,有人稱贊它為「花中有花」的奇型花代表性名品。 蘭葉有三面刺,其葉片兩側及葉背龍骨有刺,根為鹿角根,葉中有葉劍。是大屯麒麟葉材的三大特徵。此屬另一特長是容易栽培,繁殖率高,容易開花,興其特殊而且甚具欣賞價值的花型、花色等特長配合,堪稱為台灣產報歲奇型花之代表。
2:神州奇(淼人)
[神州奇] 花部結構新奇罕見,花莛多分枝,花上有花,花瓣多而多樣化,性狀穩定,為蘭花奇中之奇。植株高大,葉型為彎垂到半垂,葉色青綠潤澤,革質中等,葉質厚糯,葉片寬闊,約3cm。葉尖鈍收,大多數葉片尖端梢扭;葉尖中脈背後有細微幾不可察的細齒;葉緣大部分光滑,只在近葉尾處有葉齒。新芽青綠帶微紫紅色,第一、二個芽甲向外散伸出如多生小指狀,是為散甲。花期稍晚,在3~5月。花瓣特多,花期特長可達3-4個月。
3:國香牡丹(建蘭小黃)
[國香牡丹] 墨蘭十大奇花之一:花形特徵:本品種與大屯麒麟相同,花分雙層,外層五瓣,內層舌瓣多重鑲大紅斑點,捧心蝶化起兜,兩者並列,難分軒輊,相異之處,僅葉幅寬窄,葉姿立垂略有差異。故此花與大屯麒麟極有可能為同一籽生之姊妹品
4:玉獅子(恆藝)
[玉獅子] 墨蘭十大奇花之一:「多鼻」而且「多舌」的奇型花。本省雖發現不少奇型花,但找不出一屬類似品,它獨樹一幟之處是維持「正格花型」而又有變化,古典與新奇兼任,甚受愛好奇型花者歡迎,其身價也節節高漲,加上其數量稀少,是甚具前途的佳種。此屬花大,花瓣肥潤,多鼻,多舌,尤其巨大的數只鼻頭呈黃金色,與呈如悲翠鮮艷色彩的數只舌瓣相映成趣,極具欣賞價值。因其花朵形狀似青獅向上昂揚之雄風,逐命名為「玉獅子」,名品佳名,相得益彰。
5:飄逸(恆藝)
6:珠海漁女(韓江蘭舍)
7:文山奇蝶(小郭)
本品種於1973年產自台北縣文山區石碇鄉烏土堀村山谷,與「大屯麒麟」、「國香牡丹」、「馥翠」、「玉獅子」共稱為「五大奇花」,開花特點為:花桿特高、每朵花之花距遠、花朵朝天、花瓣舌化曲折成菊花型、舌瓣為鮮黃底色、紅班點、舌尖呈鮮紅色大斑點。
8:佛手(鄭健和)
9:喜菊(建蘭小黃)
[喜菊] 墨蘭十大奇花之一:多舌奇蝶花,花香大出架,色彩鮮艷。喜菊特徵與文山奇蝶相似,屬菊花形多舌瓣之一,相異之處為:本屬花舌紅點較小,花色較黃綠,而且球莖有微紫紅斑,文山奇蝶花色較深紅,球莖無紅斑。
10:南海素奇(建蘭小黃)
南海素奇由廣東南海官窯的潘啟禧先生選育,十大奇花中目前市場價位最高的一個品種。

5. 墨蘭的五大奇花是指哪5個品種

墨蘭五大奇花:大屯麒麟、國香牡丹、玉獅子、馥翠、文山奇蝶

大屯麒麟
瓣型:奇花

歷史:1977年間,采自台灣北部大屯山區,由「郭宗徽」、「郭俊成」父子發現、培養、命名。

特徵:中垂葉,葉尖三面有刺,且越是內片葉~其三面刺越向球莖延伸,目前同種已有出爪藝、爪縞藝、夫底藝、瑞玉藝等線藝;健壯株~花開三層,每朵花三十餘瓣,花中有花,五彩繽紛,花型奇特,花期長達百日,香氣撲鼻、花期過後~幹掉的花朵與花桿會完整保留於植株...蘭根支根分岔多,呈鹿角形。墨蘭五大奇花之一。

國香牡丹
瓣型:奇花
歷史:民國六十九年間,采自台北附近山區,並由蘭界老蘭友「陳國林」所培養。 1981年,由林清田、李和成共同命名為「國香牡丹」。

特徵:垂葉性、葉幅寬、呈淡綠色、球莖部位稍有微細之黑點,花型極似牡丹,鼻頭長,花朵向上延伸、每約一公分之間即著生一朵小花,呈現多層花之排列,每一層花舌五六片,花色鮮艷,而且清香,每朵花皆奇型變化,相當穩定。墨蘭五大奇花之一。

玉獅子
瓣型:奇花

歷史:相傳本品種來源為1974年間、由台灣台中霧峰之蘭友向台東大武山的住民購得的一批下山蘭中選出,後以其花型外觀酷似石獅及花色翠綠如玉,故以「玉獅子」。

品種特徵:中立葉性,葉色墨綠,第二片葉一定呈受露葉型(其他葉片亦大多為受露葉型~但不一定盡然如此),幼芽芽尖向假球莖方向內彎,花朵大,花瓣肥厚、帶翠玉色系、多鼻頭、多舌瓣、鼻頭呈黃金色、與鮮艷的多舌瓣相映成趣。墨蘭五大奇花之一。
文山奇蝶

瓣型:奇花

歷史:1973年產自台北縣文山區石碇鄉烏土堀村山谷,由「劉桂琳」先生山採得實生小苗。1977年台北縣國蘭協會第二屆蘭展,此花一時轟動全省,並由台北縣國蘭協會名譽理事長「楊森」命名為「文山奇蝶」。 特徵:花桿特高、每朵花之花距遠、花朵朝天、花瓣舌化曲折成菊花型、舌瓣為鮮黃底色、紅班點、舌尖呈鮮紅色大斑點。墨蘭五大奇花之一。

6. 蘭花的種類與品種有多少

蘭科植物種類繁多,蘭花是一個泛稱,以生態習性不同,可分地生蘭和附生蘭,我國傳統栽培的蘭花屬於蘭屬的地生蘭,又稱「中國蘭花」,日本人稱「東洋蘭」,附生蘭稱為「西洋蘭」。

中國蘭花主要有下列種和變種:

1.春蘭

(C. goeringii)

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一花等。假鱗莖稍呈球形,葉4~6片,簇生於假鱗莖上,狹帶形,邊緣細鋸齒。花莛直立,一桿一花,少數兩朵,直徑4~5厘米,淺黃綠色,花瓣上有紫褐色條紋或斑塊,花芳香或不香,花期2~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較耐寒。按花瓣形狀可分:①梅瓣類:宋梅、西神梅、方字、逸品、天章梅、集圓梅、蔡梅素第一圓、玉梅素、綠英梅、吉字、天興梅、翠雲、賀神梅、翠文、元吉梅等。②水仙瓣類:龍字,翠一品、春一品、蔡仙素、後集圓、宜春仙。③荷瓣類:鄭同荷、綠雲、張荷素、翠蓋荷、憲荷等。花瓣和萼片,全為淡綠或黃綠色稱為「素心」,花形特殊稱「奇種」,花色鮮艷稱「色花」,葉上產生白色、黃色條紋或斑塊的稱為「葉藝蘭」。春蘭獲獎品種有紅喙劍、春奇百變。

2.線葉春蘭

(C. G. var serratum)

春蘭變種,葉特窄,產四川、雲南省。

3.春劍(C. g. var longibracteatum)

葉較春蘭直立性強,花莖直立,高25~35厘米,有花2~5朵,有時7朵。產雲南、四川。

4.蕙蘭

(C. faberi)

又稱九子蘭、九節蘭、夏蘭、一莖九花。假鱗莖不明顯,葉片5~7枚,長25~80厘米,寬0.6~1.4厘米,直立性強,基部對褶,橫切面呈「V」形,邊緣有較粗鋸齒,花莖直立,高30~80厘米,有花6~12朵,花淺黃綠色,上有紫紅色斑點,芳香,花期3~5月,較耐寒,分布在秦嶺以南,南嶺北及西南各地。常見品種有極品、慶華梅、解佩梅、上海梅、端梅、江南新極品、程梅、荷頂、大一品、盪字、和字、大綠荷、溫州素,大陳字、華字、仙綠、培仙和迭翠等。

5.春送

(C. f. var szechuanicum)

蕙蘭的變種,葉8~13枚,叢生,近2列,薄革質,彎曲下垂,有整齊細鋸齒,花莖稍彎曲,高30~50厘米,有花5~9朵,芳香,花期3~4月。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省。

6.墨蘭

(C. sinense)

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假鱗莖橢圓形,生有葉4~5片,葉劍形,長60~80厘米,寬2.7~4.2厘米,深綠色有光,花莖粗壯,直立,高出葉面,野生狀態高達80~100厘米,有花7~18朵,花色較深,黃褐色至紫褐色,花期1~3月,少數秋季開花。墨蘭在日本、我國台灣省發展甚盛。以觀花為主的品種有富貴名蘭、玉桃、大屯麒麟、國香牡丹、吉福龍梅、奇花綠雲、桃姬、十八嬌等。以賞葉為主的葉藝蘭有達摩、閃電、愛國、端玉等。

7.建蘭

(C. ensifolium)

又稱雄蘭、駿河蘭、四季蘭、秋蕙、秋紅、劍葉蘭。假鱗莖橢圓形,較小,生有2~6枚葉,葉長30~50厘米,寬1.2~1.7厘米,葉光滑有光。花莖直立,高25~35厘米,有花5~9朵,淺黃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直徑4~6厘米,芳香,花期7~10月。常見品種有四季蘭、銀邊蘭、永安蘭。名貴品種為素心類,例如金絲馬尾、金邊仁化白、大鳳尾素、小鳳尾素、大荷花素、上杭素、十八學士、龍岩素、軟葉仁化白、十三太保、魚魷大貢、鐵骨素、廈門素和尤溪素等。

8.寒蘭

(C. kanran)

葉3~7枚叢生於較小的假鱗莖上,葉特直立,葉尖有細鋸齒,長35~100厘米,寬1~1.7厘米,略有光。花莖直立,細而堅挺,花8~12朵,花黃綠色有紫斑點,萼片、花瓣窄而長,花莖細,花期11至翌年2月。寒蘭按花色分綠、紫、紅、白、桃紅、黃和群色7類。日本的品種有銀鈴、山姥、紫泰山、宮雲城錦、佐夜姬、白鳳、鳴皋、桃源、桃司冠、黎明、群鵬及雨情等。

此外,還有套葉蘭、多花蘭、台蘭、邱蕙蘭(新種)及蓮瓣蘭。

7. 中國國香是哪種花的別稱

中國國香指的是——蘭花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在《書幽芳亭記》中,將蘭花稱為國香,與國士、國色並列。「士之才德蓋一國者,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

8. 這是什麼品種的蘭花是大花蕙蘭嗎

花卉名稱:墨蘭
別稱:報歲蘭,入歲蘭
學名:Cymbidium sinensis Wild
科屬:蘭科,蘭屬
分布區域:主要產於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海南、台灣、湖南、貴州
蘭花作為觀賞植物不僅擁有眾多的愛好者,而且一直都是詩歌、繪畫和工藝品等寓意和表現的題材,自古以來,養蘭、詠蘭、畫蘭、寫蘭者來去匆匆,留下了大量的珍貴品種和墨寶。縱觀古今中外,不乏通過蘭花聯結友誼、促進交流、陶冶心性、培養情操的事例。蘭花活動已涉及人類的經濟、文化、民俗和日常生活等許多方面,已成為了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蘭花文化。
墨蘭又名 中國蘭,常生於山地林下溪邊,也見於常綠闊葉林或混交林下草叢中,葉片叢生,狹長劍形,花期2—3月,花序直立,花朵較多,可達20朵左右,香氣濃郁,花色多變。
墨蘭花香色美,葉形獨特,又是多種珍貴的觀賞蘭花的培育母本,因此一直深為人們所喜愛,並廣為種植,我國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有野生。
墨蘭又名 報歲蘭,原產我國、越南和緬甸。新春佳節,正值墨蘭花時,清艷含嬌,幽香四溢,滿室生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近年來,墨蘭的新品種不斷應市。
生長特性
墨蘭的根是叢生須根系,根從假球莖基部的根點長出,幼嫩時白色,若裸露在盆上,土外則為暗綠色,日久呈暗灰色,肉質,內含豐富的水分和養料。根的解剖結構分三層,最內層為粗約0.1厘米的黃白色纖維梗,堅韌不易折斷,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蘭株和輸送水分。最外層是表皮細胞,它包裸全條根,主要起吸收和保護功能。表皮之內(中層)是皮層組織,皮層細胞中,有些含有針狀的結晶物質,另一些則有蘭菌生活其中。這些蘭菌和蘭株是互為利用的,蘭根細胞為蘭菌提供生活場所,而蘭菌在繁殖過程中不斷被蘭根細胞溶解,消化吸收作為養料,它們互為因果,蘭菌生長良好,蘭株就生長旺壯。如果蘭根的生活環境缺氧閉氣,蘭菌就會死亡隨之也導致蘭株死亡。因此種蘭的泥土或植料切忌板結、積水,也不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因為未腐熟的有機肥料在發酵時會將土壤、植料內的氧氣消耗掉,造成土壤植料內缺氧,引致蘭菌及蘭根死亡。
外形特性
墨蘭的莖多呈卵圓形、慈菇形或荸薺形,少數為紡錘形。過去習慣將地生蘭的莖稱作假鱗莖,但潘瑞熾教授從生理學和形態學角度考察後認為應該稱為假球莖。蘭莖外部有一層很厚的角質層包裹著,水分不易流失,是一種耐旱的生理結構。角質層內是表皮細胞。維管束散布在莖內,每一維管束都有許多細纖維包圍,蘭莖貯存養分和水分,是孕育蘭葉、蘭根和分櫱菌及花等的器官。莖的基部節間緊湊,每一節都著生一片鱗狀葉(俗稱甲),莖的中上部位節間稍疏,每一節著生一片披針形葉片(亦是所謂真葉),假球莖的節位是萌發新根、新芽和花莖(花葶)的地方。筆者在解剖墨蘭的雜交後代蘭苗中看到,新芽(分櫱新苗)都是從第三至第五節著生鱗狀葉的部位及第一至第五節著生真葉的部位萌發出來,而母株著生真葉的第一、二節則是萌發花莖的部位。
墨蘭的葉一般都是葉的長度為葉寬的三到五倍以上的線狀披針形葉,革質,有光澤。葉片由上表皮、下表皮及葉肉細胞三部分組成。葉肉細胞含葉綠素,是實行 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重要器官。
表皮細胞為長方形的小型細胞,細胞的長壁是與葉片的長軸平行作縱向排列,細胞壁外側有較厚的革質層和蠟質,使葉片具有光澤並有保護作用以耐乾旱。表皮細胞不含葉綠素,透明無色,上表皮無氣孔,下表皮則有氣孔,其密度約為100-130mm-2,鄰近氣孔的表皮細胞稍微下陷,氣孔的保衛細胞上有圓形或橢圓形的氣孔蓋。氣孔是調節水分蒸騰和氧氣、二氧化碳氣體進出的通道。墨蘭的葉脈是平行排列的,葉中間的主脈較粗大,稱為中肋,是葉片張開挺立的支撐物。葉脈是葉片與蘭株各部位的器官組織進行養分、水分交流運送的通道。
葉片內 纖維的多寡及強度大小不同,使蘭葉呈現「直立」「半直立」及「彎垂」等多種葉姿,不同的葉姿造成蘭株的各種形態美。除葉姿具有觀賞性之外,葉形的變化,葉色的變異(例如黃色、白色、透明等等)更是人們追求的觀賞性和商品價值的重要特徵。
墨蘭的花雖與一般的顯花植物的花朵一樣,具有花萼、 花瓣、雌雄蕊子房等花器,但其構造卻有顯著的特點。首先,它的花萼已花瓣化,而三片花瓣中有一片則變成唇狀,稱為唇瓣。唇瓣是蘭花的最華麗部位,也是高度特化的花瓣。唇瓣明顯或不甚明顯呈三裂,甚至呈多裂狀。唇瓣的前端稱為前裂片或中裂片,一般會向下反卷;前裂片後方兩側的裂片稱為側裂片,兩側裂片之間的中部稱為唇盤,唇盤中央有兩條平行縱向排列的褶片。花瓣一般都有幾條紅褐色的條紋,唇瓣則有艷麗的紅斑點,一些變種全朵花皆呈青綠色或黃色及白色。墨蘭的花還有一個最特別的構造,那就是雌雄德合生在一條柱狀結構的合蕊柱上。這是蘭科植物區別於其他植物的最重要特徵,亦即是蘭科分類的主要標志。
合蕊柱頂端有一個帽狀物稱為葯帽,葯帽下有兩枚花葯,每塊葯帽有兩塊花粉塊。緊接花葯的下方有一處凹陷部位,內有粘液,這是雌性器官,稱為柱頭。
花被(花萼、花瓣等花器的總稱)之下是子房。墨蘭的 子房是有三條棱邊呈棒得狀孕育種胚的器官,蘭花開放時子房會扭轉一百八十度。正常的墨蘭花被之下有一個子房,但變異的蘭株,花被之下子房卻出現分校分節現象。如「神洲奇」的子房發生多歧分枝的變異,它每一分枝部位都著生花被,形成花上有花,整個花穗變成壯觀的復總狀花序。如「大屯麒麟」則是子房頂部發生緊湊的分節變異,它每一節亦著生花被,形成奇特的花中有花的壯觀(遠看該花則像多瓣奇花)。
夏秋季的生長特點
據觀察,墨蘭的生長發育大致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2~3月(新歷計、下同)新芽萌發;
4~5月新芽出土;
6~7月新葉伸長;
8~9月新葉繼續伸長,形成新蘭株;萌發生長新根,形成獨立根系;
10~11月新蘭株漸趨成熟,蘆頭增大,花芽分化;
12~翌年1月 花菖伸長;
2月開花期。
1、新變伸長,生長最快
據筆者在1987—1988年對墨蘭主要栽培品種,進行定點調查,6—9月四個月,新菖的生長高度占成年株高的比例,企劍 白墨70%,企黑68%,金咀墨蘭6時6,銀邊墨蘭52%,平均65%
2.新蘭株形成獨立根系
當新變出土未展葉以前,主要靠母株提供水肥營養;七月底八月初新菖已抽齊葉片一形成新蘭株時,便萌發大量新根;至八九月為新蘭株形成獨立根系的時期,此時根與時同步生長,既要促進新葉長高長闊增厚,也要培育健康的根系。
3.易受暑熱及病蟲侵害
七月份當新葉開叉口時,易受紅蜘蛛為害,使心葉出現小紅斑。紅蜘蛛是一種蟎類害蟲,個體通常肉眼看不清,一年約發生10個世代,當夏季溫度達30度時,5~7天可形成一個世代。去年夏季,由於高溫多雨,紅蜘蛛為害比較普遍,據六月份調查企黑種,新菖受害率為3~8%,嚴重者高達12%。
九月份高溫酷暑,如遮陰不夠,供水不足,容易被烈日灼傷,造成葉片「燒邊」或焦尖,尤以 徽州、金咀等闊葉種易受其害。此為生理病,完全可以人為避免。
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暑熱雖過,但秋後翳熱天氣時有發生(俗稱「 秋老虎」),中午高溫常達30℃以上,且極乾燥,使人猝不及防,如過早揭去遮光同,或淋水不足,或根系不良,便誘致黑斑病大爆發,三五天之內青綠的蘭葉出現點點黑斑(以嫩葉為重),大有全年功夫一朝喪之危險。此時為栽蘭最容易出問題的時段,萬萬不可以粗心大意。
主要生長習性

⑴喜陰,而忌強光
據多次實地考察,墨蘭多生長 於向陽密林間。據華南師范大學國蘭研究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植物系的實驗發現:墨蘭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約為春季晨光之半,光的飽和點約為夏季中午光強的10﹪~15﹪。這就充分地證實了墨蘭是典型的陰性植物。陽光過強,極會產生日灼害。因此冬春宜有60﹪~70﹪的遮蔭密度;夏秋宜有85﹪~90﹪的遮蔭密度。
⑵喜溫暖,而忌嚴寒
墨蘭的生長適溫為25~28℃, 休眠期適溫為白天12~15℃,夜間8~12℃。它不耐3℃以下的低溫,即使是僅有短暫性的2℃以下的低溫也會產生凍害。
⑶喜濕,而忌燥
墨蘭原生於雨水充沛的南方 林野,喜濕而忌燥。生長期需要有75﹪~80﹪的空氣相對濕度,冬季需要有50﹪以上的空氣相對濕度。基質表面偏干,就需盡快澆水,切勿偏干過久。
⑷喜肥,而忌濁
據有關部門測定:墨蘭的葉與 假鱗莖均含有大量的磷,其老根也有極強的吸收磷的能力,因此墨蘭的需磷量較少;墨蘭株粗葉闊,對氮的需求較大。墨蘭葉闊,需要較多的鉀素營養,株葉的木質素與纖維素才能有效地增多而增強株葉的支撐力,不至於軟弱不支。因此墨蘭對肥料三要素的適合比例為氮35﹪:20﹪:45﹪。
墨蘭雖喜肥,但切忌肥料濃度高和頻頻施肥,而是要求化肥0.1﹪,有機液肥0.1﹪~0.2﹪,每隔15~20天施1次。
品種
多年生草本。葉4—5枚,叢生在橢圓形的假鱗莖上,葉片劍形.深綠色。花莖直立,高出葉面,有花7—17朵。常見品種有「秋榜」、「秋香」、「小墨」、「徽州墨」、「 金邊墨蘭。、「銀邊墨蘭」。台灣有「富貴名三」、「玉桃」、「大屯麒麟』、「國香牡丹」、「奇花綠雲」、「十八嬌」、「桃姬」和品種繁多的藝葉墨蘭如「白中透」、「中斑」、「達摩鶴」、「達摩燕尾」等。
繁育
8—9月將株叢較大的植株從盆內托出,分割成3—4筒一叢 盆栽。
研究表明,墨蘭完全可以採用雜交方法進行新品種的 。
首先墨蘭的種內各品種間雜交沒有任何障礙,很容易獲得大量的雜交種胚;墨蘭與建蘭、 春蘭、蕙蘭、寒蘭雜交也極易成功,雜交種胚的量也很大;墨蘭和蘭屬內其他種間雜交雖然獲得雜交種胚量少些,但雜交成功率很高。墨蘭和蘭屬外的蘭花雜交相對困難,但仍可以獲得成功,我們已經獲得了墨蘭和蝴蝶蘭等組合的雜交種胚。
其次,墨蘭雜交種胚的萌發雖然比 洋蘭困難,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墨蘭雜交種胚萌發的難易程度和雜交親本有關,如墨蘭和大花蕙蘭的雜交種胚萌發率可達1O0%,種胚萌發速度快,萌發後形成原球莖,很容易產生雜種植株。
因此,墨蘭的雜交有種可首先從利用這些資源開始。墨蘭和國蘭的其他種或品種間雜交,所得種胚萌發率差異很大,在3個月的時間內,萌發率從0~70%都有,但由於雜交種子量大,這樣的萌發率已能夠滿足育種需要,而且只要採用適宜的采種時間,延長萌發時間等措施均可以讓更多的種胚萌發。絕大多數墨蘭雜交種胚萌發形成根狀莖,雖然從根狀莖再生植株比洋蘭困難,但目前的技術己可以保證生產出足夠多的雜種植株供選育。
多倍體育種是蘭花育種的另一個重要方法。用蘭花的原球莖或根狀莖為材料,經秋水仙素或輻射處理後均可以產生多倍體。蘭花的多倍體葉片厚實,花形整齊對稱,本身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但更重要的是多倍體和二倍體雜交後可以產生奇倍數或非整倍體的蘭花植株,這些植株花形奇特,花色鮮艷,極具觀賞價值。近年來洋蘭的許多新品種均是用這種方法育成的。這幾年來,我們也採用該方法進行了墨蘭的多倍體誘導研究,目前也已獲得了一些可能是四倍體的材料,這些材料葉片濃綠厚實,整個植株比較大,目前正在進行染色體數目鑒定。
墨蘭育種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如轉基因等進行改良。我們相信,隨著蘭花產業的發展,上述育種方法必將會為蘭花養植者和育種工作者所重視,成為墨蘭育種的重要方法。
栽培
盆栽基質常用腐熟的樹皮塊、泥炭土和腐葉土。澆水注意清潔,避免用自來水直接噴澆。盛夏每天澆水1次.冬季4—5天1次。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春季易罹病。生長期每月施肥1次,秋季防止乾旱,冬季盆土不宜過濕。

熱點內容
浪花一朵朵浴室相遇 發布:2025-08-21 21:59:48 瀏覽:626
如何做插花 發布:2025-08-21 21:59:44 瀏覽:150
花卉一綠蘿 發布:2025-08-21 21:41:05 瀏覽:621
動漫玫瑰花 發布:2025-08-21 21:29:01 瀏覽:862
櫻花真是景 發布:2025-08-21 21:20:45 瀏覽:326
一朵油菜花由什麼組成 發布:2025-08-21 21:18:56 瀏覽:935
牽狗情人節 發布:2025-08-21 21:18:04 瀏覽:631
七夕禮物製作 發布:2025-08-21 21:11:07 瀏覽:644
花悅里花藝 發布:2025-08-21 21:08:02 瀏覽:838
夏一朵小說 發布:2025-08-21 21:05:59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