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繁殖方法圖解
『壹』 百合花是怎麼繁殖的
百合的繁殖方法有分鱗莖、分小鱗莖、分株芽、鱗片扦插和播種等,其中以分小鱗莖法最常用。
(1)分小鱗莖法秋季掘起鱗莖,將莖節上著生的小鱗莖摘下分栽,培養1~2年即可開花。為使小鱗莖多生,可採取如下措施:一是將鱗莖適當深栽,使莖的地下部位相對增長;二是花後地上莖留40厘米剪去上部莖葉,可促使地下莖節形成小鱗莖;三是花後將莖壓倒淺埋土中,促使葉腋間形成小鱗莖;四是花後將莖切成小段,每段帶葉3~4片淺埋在濕沙土中,則在葉腋內可產生小鱗莖。
(2)鱗片扦插法選發育良好的百合,花後掘起陰干數日,待鱗莖失去水分表面稍皺縮時剝下鱗片,將基部向下斜插於腐殖質土中,澆透水,平時保持一定濕度即可。
『貳』 百合是怎麼繁殖的
百合扦插繁殖於花後至葉枯黃時挖取成熟的大鱗莖,起出的鱗莖不要在日光下曬,防止外層鱗片變色和失水。陰干數天後,剝去表面腐爛或乾枯的鱗片,再將鱗片逐一剝下,陰干後斜插入基質中,苗距2~3厘米,深為鱗片的2/3左右,注意使鱗片內側面朝上,基質可用沙、草炭、苔蘚、珍珠岩、發酵鋸末或沙土。筆者在春季用露地越冬的亞洲百合鱗莖扦插,控制地溫20℃左右時,29天時百合鱗片已經長出小鱗莖。40天時小鱗莖已經長出葉和根。一般認為春季扦插後長出的小鱗莖,應給予12周以上4~5℃低溫休眠,然後才能開始新的生長。
還可利用小鱗莖繁殖。秋季收百合時,把小鱗莖收起,種在苗床上。苗床的土壤宜濕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
葉腋能產生珠芽的百合種類,可用珠芽繁殖。卷丹及一些雜交百合等能產生珠芽,珠芽的大小與品種和母株的營養狀況有關。當珠芽在莖上生長成熟,略顯紫色,手觸即落時採收。在沙土上密播,用土稍蓋上珠芽。遮陰,保持濕潤,只噴水不澆水,20~30天出苗。出苗後7天左右即可將其移栽於苗床上。怕凍的冬季保持床土不結冰,第2年就可長成能開花的種球。苗期除去花蕾。
『叄』 百合花如何繁殖新的種球
繁殖百合花可用播種法,鱗片扦插法,子球繁殖法(分株繁殖),組培繁殖等。
(一)播種繁殖
1.採收種子:百合授粉後10~15天,子房開始膨大,經60~150天果成熟開裂前即可採收。
2.春、秋季均可播種。春播者,第二年春,氣溫超過30℃時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胚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芽快,但幼苗瘦弱;而5℃以下不發芽。
3.播種土用二份肥沃壤土,一份粗砂和一份泥炭土,每立升中加入過磷酸鹽1克。
4.播後覆土0.5~1厘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6個月後即可開花。
5.秋季植株枯萎後形成小鱗莖,培育2~3年後成為開花鱗莖。
(二)鱗片扦插
1.鱗片扦插不受季節限制,待鱗莖老熟掘出3~4年鱗莖,放置通風處吹乾,剝下肥大鱗片。
2.木製的沙床、淺盆內將鱗片插入2/3~4/3,插後保溫遮陽,經45~120天後可形成小鱗莖。
(三)子球繁殖法
1.當接近地面的莖節長出小子球,小心摘下。
2.每個子球可繁殖一株植株。
(四)組培繁殖
先用洗滌劑清洗干凈,再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30分鍾,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較大的鱗片可切成小塊,接種在添加萘乙酸0.5~1.0毫克/升和6-苄氨基腺嘌呤0.1~1.0毫克/升的MS培養基上,5~7天後,外植體上出現球形小突起,14天後,小球體變成叢狀芽,1個月後形成小鱗莖。
(3)百合繁殖方法圖解擴展閱讀
繁殖百合花主要分小鱗莖和鱗片扦插為主。
小鱗莖繁殖:
必須要有足夠的小鱗莖,增加小鱗莖數量的方法有:
1.種植大鱗莖時適當增加深度。
2.開花前後剪去地上40厘米以上的莖葉。
3.開花後將莖帶葉剪成帶3~4張葉片的小段,淺埋在濕沙土中。小鱗莖種植2年後就可開花。
鱗片扦插繁殖:
選擇發育良好的百合,等開花後挖出陰干幾天,取中間鱗片,基部朝下插入沙土中,稍露頂端。遮蔭並保持土壤的濕潤,2~3個月後便可形成小鱗莖。小鱗莖需經2年的栽培才能成為開花鱗莖。
『肆』 百合花的四種主要繁殖方法
百合花的四種主要繁殖方法
百合花的四種主要繁殖方法,百合花是切花的主要材料之一,而且養殖在家裡能起到很好的觀賞作用,所以非常適合在家裡養殖,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百合花的四種主要繁殖方法。
百合花的四種主要繁殖方法1
一、鱗片扦插:普遍應用於各種百合花的繁殖,於秋季或春季將成熟健壯的百合花鱗莖陰干數日,然後剝下鱗片,斜插於粗砂或顆粒泥炭中,頂端略露出表面。
一般春季扦插,經2~4個月即可大部分生根發葉,並在鱗片基部長出小鱗莖,此時即可移栽。若秋季進行扦插,維持溫度在20℃左右,1個多月後可自鱗片傷口處產生帶根的子球。自鱗片生根、發芽至植株開花,一般需3~4年時間。
二、分球:是繁殖百合花常用的方法,具體方法是採用適當深栽及摘除花曹,促進植株埋入土中之莖節處長出許多子球,或在花謝後,將莖切成小段,埋於濕砂中,露出葉片,約1個月後,自葉腋處長出子球;子球培養1~3年再作種球。
三、分株芽:適用於卷丹、沙紫百合等葉腋易生珠芽的種類,方法是於花謝後,珠芽開始脫落前,採取珠芽,貯於沙中;也可立即播於苗床。在施肥和管理正常的條件下,培養2~3年,可開花。
四、播種:適於王百合、屏香百合及一些雜交種類。具體方法是待蒴果成熟後,取出扁平的種子,立即播種,也可陰干後貯至秋季或來年春季播種。
百合花的四種主要繁殖方法2
一、百合花怎麼繁殖
百合花作為觀賞性較高的花卉植物,在國內市場非常的受歡迎,因此要想繁殖百合花的話,方法也有很多種供人們選擇,不過這些方法不管是成活率,還是操作難度都各不相同,所以每個繁殖方法都有著不同特點。
要想體驗百合花生長過程的話,可以選擇播種繁殖,不過要想提高植物成活率的話,可以選擇鱗片扦插,但是對於一些剛養花的人來說,繁殖方法肯定是越簡單越好,這樣的話最好還是選擇分球繁殖,不過這種繁殖方法只能用於某些特定的百合花品種。
二、百合花的繁殖方法
1、播種繁殖
播種是百合花繁殖方法中最難的'一種,因為需要長時間的養護,還要等到百合花的種子生根發芽之後,才算繁殖成功了,而且在養殖的過程中不得有半點馬虎,要是出現澆水過多的情況,就會直接導致植物死掉。
2、鱗片扦插
秋天挖出鱗莖的,將老鱗莖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干,然後扦插於盛好河沙的花盆中,讓鱗片的2/3插人基質,保持基質一定濕度,在20℃左右條件下,約一個半月,鱗片傷口處即生根。
3、分株繁殖
這種繁殖方法只能用於某些品種。具體方法是:在夏天株芽成熟的時候,將它們收集起來,用濕潤的細沙包裹住,然後放在陰涼的環境中。等到秋天的時候,就可以在事先准備好的土壤上栽種,注意深度最好在3或者4厘米左右,每行之間的距離在12到15就可以啦,栽上之後在上面鋪一層細土,蓋上草墊就好。
4、分小鱗莖法
通常在老鱗莖的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獲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的沙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到第3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
『伍』 百合花怎麼繁殖
說到百合花怎麼繁殖一般是播種、鱗片扦插、分鱗莖以及株芽繁殖四種,播種是有性繁殖,要培育多年才開花;鱗片繁殖將鱗莖鱗片掰下扦插即可;分鱗莖是將老鱗莖生出的小鱗莖移栽;株芽繁殖要從夏天儲存到秋天再栽種。
1、播種繁殖
注意事項: 百合喜歡在涼爽乾燥的環境中生長,在配製土壤時以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為宜,土壤不能太過濕潤,否則會導致百合花的鱗莖腐爛死亡。
『陸』 百合花怎麼繁殖呢百合花的繁殖方法是什麼
百合花的原產地在中國,因此算是國內特有的花卉植物了,而且養殖在家裡能起到很好的觀賞作用,所以非常適合在家裡養殖,不過很多人在養殖的過程中,卻不知道百合花怎麼繁殖,要想在養殖一盆的話,必須要去市場上購買才行,接下來就隨我一起去了解下百合花的繁殖方法吧。
【一、百合花怎麼繁殖】
<結語:>
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百合花怎麼繁殖,通常來說百合花的繁殖方法有很多種,不過最為普遍的還是播種繁殖,因為這種繁殖方法能夠體驗到養殖過程樂趣,不過要想讓它更加茁壯的生長,還得適當的進行施肥澆水才行。
『柒』 百合是如何繁殖的
百合種類較多,繁殖方法應根據不同種類,採取適宜的方法。
1.鱗片扦插
可防止品種退化,是增加繁殖系數的重要途徑之一。
(1)插床准備
百合鱗片肉質,忌漬、忌旱、易爛,易招地下害蟲和鼠害。
插床要選排灌兩便,疏鬆肥沃的沙壤土,插前要進行土壤消毒,殺蟲,寬1.2米,高0.2米,作龜背形畦。
(2)摘除鱗片
秋季掘取良種鱗莖,攤涼使其發軟,將健康的第2、3層鱗片剝下,並使傷口保持乾燥、清潔。
(3)扦插
將剝離的鱗片,斜插於疏鬆的床土中或直徑0.2~0.5厘米顆粒泥炭中,行距10~15厘米,株距4~5厘米,使鱗片凹面傾斜朝上,入土深度一般床土以每一鱗片的頂端稍露在外,切勿過淺過深。如插在顆泣泥炭,以將鱗片插入為宜。
(4)插後管理
從鱗片癒合組織形成,分化出根系和子球,到長出第一片帶頭葉,要始終保持床面濕潤,切勿忽干忽濕,一般空氣濕度以90%為宜,冬春要覆膜保溫,因為子球形成的適溫為20℃左右,所以維持溫度21~25℃。約經1~2個月,鱗片生根,基部長出小鱗莖,抽生葉片時方可移栽。從鱗片扦插到開花要4年左右。
2.播種法
種子采後即播,也可春播。播種用土可用園土2份,粗沙1份,泥炭1份配製而成,播前用60℃溫水浸種,覆土厚度1厘米,溫度維持20~24℃,保持基質濕潤,14~20天可出芽。幼苗期要進行遮蔭,並加強肥水管理,秋天就可形成小鱗莖,開花時間因品種而異,麝香百合一年就可開花。
3.分植小鱗莖
百合老鱗莖在生長過程中,於莖軸上或地下莖節上形成小鱗莖,秋後掘起另栽。為使多生小鱗莖,可將鱗莖適當深栽,使莖的下部相對增長,易於產生較多的小鱗莖;開花前後將地上莖留40厘米切去上部莖葉,促使地下莖節形成小鱗莖;開花後將莖壓倒,淺埋在土中或將莖帶葉切成小段,每段莖帶葉3~4片淺埋在濕砂中,使在葉腋內長出小鱗莖。
4.分株芽
卷丹及沙紫百合,在夏秋季節,將成熟的珠芽採集後進行點播,當年可形成小鱗莖,翌春萌發出土,秋天掘起分栽,3年後可開花。
『捌』 百合花的繁殖有哪些方法
1.種子繁殖:百合花可用種子繁殖,有的品種播種後生長發育快,峨眉山百合播種後,1~2年可以開花,高砂百合當年就能開花。百合的種子扁平,周圍附生薄膜狀翅,成熟後自動脫落飛散,所以要及時採收種子。百合花的種子,可以隨采隨播,也可把種子晾乾後,用布袋貯藏於通風乾燥的地方,待到來年,氣溫穩定在20~24℃的3~4月播種。播種前,要精心挑選成熟、飽滿、粒大、堅實、富有光澤的優良種子,這對種子播後的出苗率、成活率,至關重要。對於經過乾燥貯藏的種子,可採取浸泡的方法,進行處理。方法是:將種子倒入35~40℃的溫水中,蓋上紗布浸泡24小時或36小時,待種子充分吸足水分後,再進行播種。
露地播種,要選地勢稍高,無強陽光直射的半蔭蔽的砂質土壤,深翻前施以堆肥,深翻後整細作畦。然後按2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挖播種穴,深約30厘米,穴內再填腐殖土,和氮、磷、鉀復合化肥作基肥,上面填入森林腐葉土和砂質菜園土,最後將種子播入穴中,覆土1~2厘米。也可在深翻後,用磚塊砌成播種箱,箱內再填放培養土。播種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3份、泥炭土3份、砂質菜園土3份、堆肥或廄肥1份填入箱內30厘米,再挖穴播種,播後保持土壤濕潤。百合花種子,經過浸泡處理後,發芽快,一般7~10天就能發芽,每穴留苗4株,其餘疏掉。加強肥水管理,使小苗健壯生長。
2.播種珠芽
在花葶的葉腋間,有些品種的百合花能長出一些小圓球式的小鱗莖,呈現綠色或紫紅色,植物學稱之為珠芽。可採集珠芽,用播種的方法無性繁殖百合花。
3.分球莖繁殖
百合花鱗莖的壽命,一般可達3年以上。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球莖,生長數年以後,因子芽增多,便生長成數個小鱗莖,而母株逐漸萎縮於枯而消失。百合花的鱗莖屬於無皮鱗莖,外面沒有鱗片保護,刨挖鱗莖和貯藏鱗莖等工作,都必須仔細、精心,勿傷鱗片,以免引起腐爛。採收以後要用砂床貯藏,砂子以微潤而有濕氣為度。
分球莖的時間,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最遲不得超過11月中旬,春季可在4月中旬進行。分球莖栽培時,從砂床中取出小鱗莖,這些經過貯藏休眠的小球莖,栽培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發育很快。分栽場地、土壤成分和栽培方法,與播種繁殖基本相同。分球栽培前,可用苯菌靈水合劑對小球進行30分鍾的消毒處理。為了使鱗莖下的根系得以充分伸展,小球栽培要淺一些,掀入土壤一部分即可,上面再覆蓋一層土。栽後灌一次透水,以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4.鱗片繁殖:百合花的鱗片可分片繁殖,時間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將生長兩年以上的鱗莖,一片一片進行分離,然後栽培於砂質木箱苗床中,入冬前,鱗片便能產生愈傷組織。冬季要把苗床移入溫室,室溫控制在12~14℃。鱗片經過冬季的低溫休眠、低溫春化和創傷激素、內源激素的作用,鱗片內部組織極為活躍。待到來年春暖花開時節,鱗片就能萌發新芽,到秋季,每個鱗片的切口,可產生5~6個小鱗莖。用這些小鱗莖進行分栽,加強肥水管理,第二年的夏季便能開花。
(三)栽培管理
百合花,性喜溫暖、乾燥。盆栽排水要好,宜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酸性土壤。百合花喜歡陽光充足,也能耐半陰,多為秋季栽培,冬季休眠,春夏開花。花謝以後,待地上部分老化枯死,然後將地下鱗莖掘起,冬季應將鱗莖埋在地下休眠越冬貯藏,待來年春季重新栽培。
1.盆栽百合花
百合是球根花卉。百合是由外被廣針形的肉質鱗片抱合而成緊密覆瓦狀重疊的鱗莖,直徑為3~10厘米,肉質豐滿而細膩。從鱗莖基部長山的根,是百合的主要根系,一般可連續生長數年,故稱為基根。鱗片腋間抽生的櫱芽,長出土面而成直立的莖干,莖干被土壤埋著的部分,也能生根,這種根壽命短,一般只生長一季,叫住莖根。
百合花謝以後,地下鱗莖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後熟期,便可將其挖起,置於通風乾燥處,晾乾水氣,用木箱裝上河砂貯藏,置於蔭蔽通風的地方。此時,鱗莖處於休眠狀態,待到10月前後,便可見到鱗莖出芽,鱗莖本身也由白黃色轉變為白綠色。這說明鱗莖休眠已經終止,開始萌動,是盆栽百合的最佳時間。
盆栽百合花,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3份、腐殖土3份、砂質菜園土2份、腐熟的堆肥2份,充分混合,經過夏季曝曬,整細過篩,並進行高溫消毒處理後備用。栽培前,種鱗莖可用苯菌靈水合劑消毒30分鍾。花盆底部蓋好瓦片,填上粗顆粒土,做好排水層,加入用土壤拌和、比例相宜的氮、磷、鉀復合化肥,基肥上面再填培養土。栽培於大號花盆中,每盆種植球莖3~4個,中號花盆種植球莖2~3個,小號花盆種植球莖一個。為了使鱗莖基部發出的根系伸展,栽培時宜淺不宜深,一般覆土至鱗莖的4/5即可。栽好後灌一次透水,便可置於向陽的地方進行正常管理。
百合花盆栽,由於盆土肥力強,以及肥壯鱗莖的自身養分,栽培後花繁葉茂,便於放置在陽台、庭院和茶樓、吧間觀賞。但花謝以後,植株體弱身衰,次年就只能進行覆地栽培,使之盡快恢復生機,一年後再按上述辦法盆栽。
2.肥水管理
百合花,是一種喜肥植物,盆栽的基肥還可用腐熟的禽類糞便或過磷酸鈣,使盆土具有較強的肥力。迫肥,可用腐熟的有機液體肥料,以l∶6的濃度,每10天迫施一次,直至孕蕾開花。花謝以後,繼續追施以磷、鉀為主的肥料,直至地上部分枯萎。如果置於陽台上蒔養,也可迫施無機化學肥料,可按氮、磷、鉀適宜的比例,以0.1%~0.2%的濃度澆灌。顆粒狀復合肥料,可把盆土松開刨溝施入。總之,在百合花的生長季節,一定要保證它對養分的需要。
百合花是一種喜乾燥的花卉,如果盆土長期過濕,鱗莖會因土壤通透性差而變色,基部根系也容易腐爛。但生長季節,盆土也需要一定的濕潤。見到盆土表面發白,手摸有干硬感時,可澆一次透水。夏季,中午見植株略有萎蔫狀時,傍晚可澆一次透水。百合花喜歡空氣濕潤,置於陽台上蒔養,夏季可在花盆周圍灑水,增加環境空氣濕度,使之生長旺盛,開花繁茂。
3.溫度和光照
百合花喜溫暖,生長季節需要的溫度為18~30℃。秋末上盆至來年生長這段時間,百合花需要經過冬天的低溫處理(春化作用),冬季最好把盆花置於室外無霜或冷室內休眠越冬。
百合花喜光照,也能耐半陰。在陽台上蒔養,春秋兩季可置於直射的陽光下,並隨時轉動花盆,使之受光均勻,避免植株歪向一邊。夏季開花時,可把花盆置於散射光照處或蔭蔽的地方,不讓強陽光直射。如果置於窗檯上觀賞,可用白色紗簾遮擋強陽光。不論盆栽、地栽,都要注意防止大風吹倒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