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畏鬱金是什麼意思
㈠ 有誰知道中醫上講的十八畏十九反是指哪十八畏哪十九反
中葯相剋古稱"反,畏".
中葯「十八反、十九畏」,乃古人在與疾病作斗爭中,逐漸總結出的其性味功能的相反畏惡(如「神農」嘗百草),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祖國醫學在用葯上的安全,其功不可滅。然而,因受歷史的局限,中葯「十八反、十九畏」並非盡善盡美,尚有探討之處。為此,筆者不揣淺陋,斗膽對此進行探討分析,以期引起專家學者的注意,達到拋磚引玉之目的。
為敘述的方便,首先摘抄中葯「十八反、十九畏」的全文如下。十八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蘆反人參、丹參、沙參、玄參、細辛、芍葯;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十九畏:硫磺畏朴硝(通用名:芒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通用名:丑牛);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棱;川烏、草烏畏犀角;人參畏五脂;官桂畏石脂。
反葯畏葯不一定都反都畏
就拿甘草所反之葯來說,在臨床上,曾有中醫師治乳腺增生,用「小柴胡湯」加海藻、浙貝母、甘草等葯,療效不錯,而且治癒十餘例。至於甘草與大戟、芫花、甘遂三峻利之品合用是否相反或不反,尚未見臨床報導。據文獻記載:甘草與上述三葯共浸組的毒性較分浸組的毒性顯著增高,從而抑制三者的利尿、瀉下作用,同時還增強甘草的毒性。對此,筆者不敢苟同。余以為,甘草乃調和諸葯、清熱解毒的佳品,對於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葯合用,便能調和,如抵當湯等(註:成方本無甘草,因用湯劑,有人加入甘草,使之相安無事,且效果滿意)。此外,甘草還有較強的解毒作用,如對半夏、烏頭等品之毒,甘草有解除或減輕作用,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甘草能否與上述三個品種合用,有待臨床檢驗。
再則,「十九畏」中的狼毒與密陀僧,雖兩者均有毒,但民間有醫者將兩者精製成膏,外用治疥、癬、濕疹,有一定療效。「十八反」中的生烏頭、生半夏搗爛外敷,治寒痰積聚所致的腿痛,已有用於臨床。「十九畏」中的肉桂與赤石脂,民間已有合用治虛寒腹瀉的,處方:赤石脂、乾薑、白術、肉桂、炙甘草(註:官桂系肉桂較薄的一種,兩者性味功能相同,但官桂比肉桂的作用差)。由此可見,上述相反相畏的葯合用,或內服或外用,均未出現反、畏的不良後果。
不存在配伍,便無所謂反、畏
「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葯本風馬牛不相及,因而不存在配伍的問題。如藜蘆乃催吐之品,與補氣之人參、和血之丹參、養陰潤燥之沙參、玄參,以及解表之細辛、和陰之芍葯;大辛大熱之烏頭,與潤肺止咳祛痰的貝母、瓜蔞,以及清熱解毒、止血的白蘞、白及;大寒大涼之犀角,與大辛大熱之川烏、草烏;火煅之品硫磺,與大寒之品芒銷等。凡通曉祖國醫學理、法、方、葯的中醫師,便不會將以上那些不相乾的反、畏之葯同處一方。
合用單用皆「反」皆「畏」之品
有的中葯由於本身的劇毒,故合用單用均有反、畏的後果。如砒霜、水銀、硫磺、巴豆。砒霜、水銀、硫磺因系含砷、汞的礦物品,具有很強的腐蝕、燒灼性,如果內服,會突發急性胃腸炎、咽部燒灼,甚者還會導致胃大出血等中毒症狀。當然,上述品種經精製成中成葯,且含量低,可作內服用。但不宜久服,否則會造成慢性中毒。尤其是砒霜,外用內服皆易中毒。
有待臨床驗證的相畏品
除已經提到的相反相畏品外,剩下還有三組相畏中葯。即: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棱,人參畏五靈脂。余大膽假設,如果給上面三組相畏葯加入甘草、大棗進行調和,能否去除相畏而達到治療目的呢?再則,五靈脂乃破血耗氣之品,為防止攻伐過甚,加入扶正氣之人參(是謂攻補兼施),有何不可?當然,這僅是余之假想,是否可行,有待臨床檢驗。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繼承和發展祖國醫葯學,乃後輩中醫葯工作者的神聖使命。然而,繼承的目的在於發展,否則就談不上真正繼承。既然要發展,那就要敢於對古人的經驗、成果進行必要的探討、研究、修正,使之推陳出新,日臻完善。B17.2
《中國中醫葯報》
㈡ 丁香為什麼不能與鬱金混在一起
丁香和鬱金是中葯十九畏中的一畏,但是也不是絕對的不可以在一起用,有時候在一起用會達回到一些特殊答的效果。
丁香和鬱金一起用是要分什麼情況,雖然本身是可以搭配在一起的了,但是並不能隨意的進行搭配了,這是在選擇使用丁香的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在臨床上治療手術以後的腸粘連的時候,就將丁香和鬱金一起用,這樣效果會更好,更強的葯效可以把腸解開。
(2)丁香畏鬱金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丁香性熱,故外感風熱或溫熱,實熱內熾,陰虛火旺,血虛血熱等證者不宜單味葯服用。
2、丁香性熱,故氣血勝者不可服。急性腸炎,急性胃炎者忌大量空腹服用。
3、丁香有中樞神經的抑製作用,故嬰幼兒及老年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4、丁香油有較強的抗凝作用,故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5、丁香具有濃烈的芳香氣味,質地也較輕,少用則香,多用則臭,令人胸悶,頭暈,甚至中毒。如果臨床用水煎服,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大劑量。
㈢ 中醫中的"18反 19畏"具體只哪些
「十八反」的具體內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葯。
「十九畏」的具體內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另有歌訣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具戰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歌訣》為十四句: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喜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需要注意的是,經過多年研究證明很多葯物並不是就一定反,一定畏的.
㈣ 丁香和鬱金是否可以同時服用,有什麼作用
丁香畏鬱金,最好不要配伍用 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葯本草學理論,一般參考「十八反」和「版十九畏」。權「十八反」的具體內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葯。「十九畏」的具體內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以上配伍禁忌,可作為用葯參考,但非絕對如此。在古今配方應用中也有一些反畏同用的,如黨參與五靈脂同用可以補脾胃、止疼痛,這些必須要在有經驗的臨床醫師的指導下應用
㈤ 中葯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各指的什麼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葯。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具戰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
第一句:本草明確的指出了十八種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
蔞(瓜蔞)
貝(貝母)
蘞(白蘞)
芨(白芨)攻擊或與烏(烏頭)相對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都與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諸參(人參、黨參、沙參、元參等所有的參)辛(細辛)芍(赤芍
白芍)與藜蘆相背叛
中醫葯物配伍分為: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所以說十八反是指兩種葯物相反
㈥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求解釋
意思是:砒霜會消減水銀的作用,密陀僧會消減狼毒的效果。
出自明代劉純《醫經小學》的「十九畏歌」,原文為: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譯文:歌中所提十九種葯,即表示相畏(指葯物之間的互相抑製作用,葯物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葯物消減)比較顯著。如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牙硝畏荊三棱,川烏、草烏畏犀角,人參畏五靈脂,官桂畏石脂。
(6)丁香畏鬱金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反和相畏的葯必須慎用。一葯有一葯的作用,通過葯與葯的配合,能促使作用加強,或減少不良反應,發揮更好的效能,這是中葯配合應用的重要意義。前人在實踐中認識到葯與葯配合的反應,編有十八反歌和十九畏歌。
「十九畏」和「十八反」諸葯,有一部分同實際應用有些出入,歷代醫家也有所論及,引古方為據,證明某些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應丸中的巴豆與牽牛同用。
由於對「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作較深入的實驗和觀察,並研究其機理,因此,應採取慎重態度。一般說來,對於其中一些葯物,若無充分根據和應用經驗,仍須避免盲目配合應用。
㈦ 鬱金能與丁香同吃嗎,有什麼作用謝謝
鬱金和丁香不能一起吃。因為在十九畏中寫道」丁香莫與鬱金見「。說明鬱金和丁香同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或副作用。
一、丁香和鬱金的功效:
1、丁香具有抑菌及驅蟲作用,用作芳香,鎮痙驅風劑,治療胃病,腹痛、嘔吐、神經痛、牙痛等疾病。
2、鬱金具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功效。
二、丁香的價值:
1、丁子香是世界名貴的香料植物,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
2、丁子香在中國50年代引種,初獲成功,能正常開花結實,但產量極不穩定,單株花蕾產量差異極大,有時達10倍之多,為此丁香高產栽培技術及利用優良母株進行無性繁殖技術值得深入研究。
(7)丁香畏鬱金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丁香的形態特徵:
1、丁子香樹是一種常綠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白而光滑;單葉大,葉對生,葉片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葉柄明顯。
2、葉芽頂尖。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花為紅色或粉紅色;花3朵1組,花瓣4片,花蕾初起白色,後轉為綠色,當長到1.5至2厘米長時轉為紅色,花萼呈筒狀,萼托長,頂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鮮紅色,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漿果卵圓形,紅色或深紫色,內有種子1枚,呈橢圓形。
3、花期 1-2月,果期6-7月。
4、以花蕾和其果實入葯。花蕾稱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實稱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色,最後呈鮮紅色時可採集。將採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