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丁香姐姐
1.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
民間 故事 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 散文 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它是人民的智慧、 經驗 的結晶。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簡短民間 傳說 故事,歡迎查閱。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1
滕縣的北部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姑山,一座叫夫山。兩山東西相對,象是一對情人在訴說著什麼。原來它們訴說的是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唐朝末年,這姑山腳下住著一位雙眼都瞎了的老嬤嬤和她的獨生女英姑。英姑水靈靈的眼,細細的腰,朱唇銀齒,烏眉青絲。英姑不僅長得比西施還俊,而且心地善良,山裡山外,都誇英姑的心眼好,都贊英姑的模樣俊。多少小夥子整天圍著英姑轉。英姑白天上山挖萊打材,晚上燈下紡線織布,娘倆相依為命。英姑都十八了,還沒找上婆家。不是英姑心高,一來老娘年紀大了,又兩眼雙瞎,得人照顧;二來英姑早就相中了一個人,這就是住在山上的憨夫。憨夫也是一個身強力壯、心地善良的小夥子。每天早晨,一個上山挖萊打柴,一個下山幫耕犁田。一來二去,兩人情投意合,就定下了終身。瞎眼的娘也很樂意,就准備在這年「七夕」給他倆成親。
天有不測風雲。一天,英姑正在溪邊洗衣服,可巧被來此遊山玩水的縣官撞見了。這位「父母官」已五十多歲了,家裡現有兩妻三妾,但他仍在外面尋花問柳,是有名的惡棍、色鬼,這回見英姑年輕貌美,就要搶娶英姑,英姑寧死不從,縣官又惱又羞,就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派人搶走了英姑,又殺死了老嬤嬤。英姑那個哭呀、那個鬧呀,死也不屈從。她心裡想著他的憨夫,哭著她的老娘,光想找機會逃出這虎口。後來,在打更老人的幫助下,逃出了衙門。縣官可氣極了,帶人追到姑山。英姑看看就要被追上,就縱身跳下山澗。憨夫得了信,來到英姑跳崖的地方,哭了一天一夜,上了兩邊的山頭,也從山頂跳下了懸崖。
英姑和憨夫死了,山腳下的鄉親們心裡都很難過,就在這兩山的中間為他倆修了一座廟。從那就把英姑逃崖的山叫「姑山」,憨夫跳崖的山叫「夫山」。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2
很早以前,龍山腳下住著十幾戶人家。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別喜歡下棋。他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叫尤雲,還沒有成家。一家人勤勤懇懇,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 修理 樹木。因天氣炎熱、幹了不大一會,就滿身大汗,又渴又累又餓,就想到西南面那棵大槐樹歇會兒。到了樹下,看見兩位白發老頭在那裡下棋,旁邊放著一把茶壺和兩只菜碗,便走向前去看了起來。
因他在家也經常和別人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兩位老人攀談起來,有時還指指點點。兩位白發老人對他也挺熱心,還讓尤伯喝了一碗茶。尤伯碗茶下肚,只覺得一股清香從肚子里往上升,什麼熱了,累了,餓了,渾身那個輕松自在勁就別提啦。不一會兒,就叭在兩個老頭下棋的石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覺到,山邊的雲兒忽兒黑忽兒白,忽兒濃,忽兒談;山下地里,忽兒黃,忽兒綠。等他一覺,兩位老頭棋還沒下完。越看越有些溪蹺,最後棋也看不懂了。一想明天兒子尤雲要到濟寧府去,便和兩個老人打了個招呼,匆匆忙忙下山去了。
尤伯剛走到山腳下,便覺的路越走越不對勁,和原先的不一個樣子。地里人他一個也不認識,也沒一個人認識他。根據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的村子,可村子比昨天大多了,人比昨天多多了。滿村子找自己的家,從南頭找到北頭,從西頭找到東頭,也沒找到。這時,一位發須雪白的老頭走了過來,他忙向老人打了個招呼,問了老漢的姓名、年齡,為什麼在這里住。那老漢告訴他:他姓尤,祖祖輩輩地住在這個莊上,今天已九十三歲了。尤伯又問老漢:尤雲到什麼地方去了?那老漢告訴他:尤雲是他的老爺的老爺。老漢吃驚的反問尤伯:「您怎麼知道我家老爺?」尤伯也沒有回答,就上山去了。他要找兩位下棋的老人問一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尤伯到了山上,找遍了整個山,也沒有找到那兩個下棋的老人和那棵參大的大槐樹,他越想越覺得悲傷:妻子沒有了,兒子也不在了,世間的人,沒有他一個近人,也沒有他一個認識的人,身不由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方大哭起來。他從天黑哭到天明,又從天明哭到天黑,不知哭了多少天。落下的眼淚,把腳下的山石穿,形成了一個山洞。尤伯哭累了,就昏睡過去,在他昏睡當中,就聽著一個老人拍著他的肩膀,說:「徒兒,別哭了。你的淚要不流到東海邊去,這里早成大海了。你看棋的時候,雲黑是雨,雲白是雪,雲濃是風。地里黃和綠,那是一年四季的變化。這是你的刀,下山去,為人間做點好事吧!」他猛地醒來,什麼也沒有。四周一望,發現了他的那把刀,刀雖是原先的,可閃著金光,銳利無比。
尤伯按著那個老人的吩咐,便下山了。他在龍山住過多年,做了不少除霸安良的好事,後來玉帝把他召回了天廷。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淚水滴成的山洞叫「老尤洞」。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3
森林的深處,有一戶人家,家裡住著姐姐丁香和妹妹百合,還有她們年邁的祖母。
丁香天生活潑好動,她每天都要到林子里采些蔬菜水果作為食物,還會采一籃鮮花種到花園里,當然也少不了紫色的丁香花和粉紅的百合花。百合可不像姐姐那樣,她的性格十分文靜,不喜歡吵鬧。但她每天都會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打掃得乾乾凈凈,也不會忘記給花園里的花兒們松鬆土,澆澆水。祖母呢,能燒得一手好菜,會定期更換花瓶里的花。一家人的生活雖不富裕,但其樂融融。
一天,姐妹倆正在客廳里吃水果,突然聽到一陣哭喊聲:「救命啊,放開我!」丁香拉開窗簾一看,發現一個蝴蝶般大小的女孩正被一大群鳥包圍著,無法脫身。鳥兒們一會兒把她拋向空中,一會兒啄她的肩膀,一會兒又把她的頭發扯得亂蓬蓬的。丁香為這個女孩感到憤憤不平,推開門就跑向那個地方,百合拿著棍子緊跟其後。兩人齊心把這群鳥兒打得四處亂竄,飛回天空。百合小心翼翼地捧起嚇昏了的女孩,把她放在床上,蓋上一條小毛毯,給她暖身子。
經過悉心照顧,小女孩終於醒過來了。祖母見了,急忙把剛出爐的麵包端出來,放在她面前。小女孩見了,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祖母關心地問:「你叫什麼?怎麼會落入那群鳥的手中呢?」小女孩一聽,傷心地哭起來:「我本是一名花仙子,住在一朵牡丹花里,可這朵牡丹被那群鳥啄壞了。我找不到藏身之地,就被它們捉去了。」百合對花仙子說:「你就住在我們家吧,我們照顧你。家裡別的沒有,就是花多。」花仙子點點頭,露出燦爛的笑容。從此,花仙子和她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有一天,花仙子竟失蹤了,把大家急得團團轉。丁香在桌子上找到張字條,只見上面寫著:祖母、姐姐,我得離開你們了,我不屬於這個世界,我還是得回去。沒什麼好報答你們的,送你們一本日歷。只要撕下其中的一頁,說出自己的願望,就能實現。對不起,我走了。
一家人看到了那本神奇的日歷,可誰也沒有用它。捧起它,就似乎看到了花仙子。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4
聽老人們講,古代有鳳凰鳥,那是既美麗又聰明的鳥,可有誰見過呢?
還真的有人見過,而且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史書記載。《前漢書、昭帝紀):「三年……冬十月,鳳凰集東海,遣使者祀其處。」。這是說,昭帝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的冬天十月里,有許多鳳凰聚集在東海岸邊的山上,皇帝認為這是了不起的祥瑞徵兆,專門派使臣到海邊祭祀。
傳說鳳凰老家就在東海岸邊連雲港雲台山脈的凰窩山上。而有史以來,這里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窩、凰窩山,民間還—直流傳著許許多多龍鳳呈樣的 愛情故事 ,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動人心弦。這更加印證了連雲港凰窩山就是鳳凰棲息的地方。
鳳凰自古就是人們的圖騰崇拜物,後來傳說其幻化成神鳥不脛而走。鳳凰從品性到形狀,高度地綜合了鳥類的特徵,是鳥類。鳥類像人們對自己的兄長那樣,尊敬、擁護,愛戴、敬畏鳳凰。人們還賦於她聰穎的智慧、崇高的思想和優良的品質。她是中華民族 傳統 文化 中的重要—支,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扮演著一個集德、義、禮、仁、信於一體的聖物的角色,承載了相當深厚的文化寄託,是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標志,是純潔愛情、美滿姻緣的像征,是世間美好的吉祥物。連雲港人為有凰窩而自豪,為有鳳凰而驕傲。連雲港也因凰窩而傳揚四海,也因鳳凰而聞名遐邇。
我久聞凰窩山之名,讀了民初張學瀚,「凰窩彷彿桃源境,賞月看花且誦經。」的詩句後,常神往到凰窩山—游,領略它的山海風貌,特別是那一個個美麗動人的龍鳳傳說,更添了尋秘探幽的情趣。今年「 端午節 」,我應邀參加中國華文作家協會古典文學創作研討會,和海內外作家齊聚高公島風景游覽區采風。
游凰窩山不是作家們的初衷,他們最有興致的是要尋覓龍鳳傳說,更想—睹鳳凰仙女蔚雲的嬌容。我們登上108級「拜風梯」,在氣喘吁吁中終於看到了「棲鳳亭」,是傳說中鳳凰棲息的地方。在此不遠處立有一尊青銅鳳凰像,這就是人們仰慕的鳳凰仙女蔚雲。這地方叫「丹鳳朝陽台」,是鳳凰仙女蔚雲眺望情郎妙臣的地方。相傳玉龍太子妙臣回到大海後,蔚雲思君心切,飛來這里,面對大海,望眼欲穿,日出也等,星夜也等,希望有一天,希望下一個雨季能與心上人歡聚。
研究古典文學的作家們為了探究龍鳳的愛情故事,還特別繞有情趣地游覽了凰窩山之勝景「三潭飛雪」,龍鳳的愛情故事就是由此而來。它在龍潭澗中游,是傳說中玉龍太子妙臣順著龍潭洞從東海來到凰窩山與鳳凰仙女蔚雲相會的地方。相傳東海龍王敖廣的兒子妙臣氣宇軒昂,智慧超群,他在—次海邊遊玩時,恰巧看到山崖上姿容溫雅的鳳凰仙女蔚雲,那天然的風韻和美貌深深吸引了他,她也脈脈含情地凝視。然而天上海中無法相聚,蔚雲執著地飛遍千山萬水銜來樹枝草木,在高高的山谷中築起一道大壩,蓄水積流。有志者事竟成。在又—個雨季來臨時,天水浩盪,沖出的水流在山谷中形成一條彎彎的
河流匯人大海。妙臣望著澎湃的澗水,萬分激動,順流而上。初次上山的妙臣在大澗的第一潭「蛤蟆塘」急切地想見蔚雲.可怎麼也見不著。身後只傳來幾聲蛙鳴,正所謂「鳥飛林愈靜.蟬嗚山更幽」。妙臣趕緊來到第二潭「小花鞋」.他看到一少女在哭泣,聽說洗衣不小心沖走了「小花鞋」,就游到海邊為她找回了「小花鞋」。姑娘深表愛意,可妙臣想著蔚雲,毅然回絕。就在這時,姑娘變成了蔚雲,妙臣欣喜若狂。原來姑娘在考驗妙臣哩。後來這地方就叫「小花鞋」了。在此喜結良緣的妙臣與蔚雲幸福歡樂,便攜 手相 擁上了第三潭「玉龍潭」。這里飛花濺雪,薄霧浸衣,景色尤佳,成為龍鳳經常嬉戲游樂的地方。「三潭飛雪」是一處勝景。山石奇狀異形.澗水奔流湍涌,激濺的浪花如漱玉噴珠飛雪漫天。民初鄉土詩人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張學瀚詩雲:「山勢崔巍列畫屏,龍潭飛雪遍瓏玲……」張恩沛詩雲:「為愛仙源水—方,龍潭幽曲午風涼……泉聲遙接潮聲壯,添助波瀾穩助航。」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凰窩山是鳳凰棲息過的地方,是龍鳳呈樣的樂園。清代詩人王士任詩雲:「應是蓬萊原不遠,探幽何必到三峰。」我覺得攬勝蓬萊,只能使人望洋興嘆,而凰窩山那迷人的仙境,神奇的傳說,以至於靜穆、幽雅和秀美,真正地堪比蓬萊、方丈和瀛州三神山。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5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阿牛家裡很窮,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阿牛長到13歲,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眼睛不好,今後不要再日夜紡紗織布,我已經長大,我能養活你!」於是他就去張財主家做小長工,母子倆苦度光陰。兩年後,母親的眼病越來越嚴重,不久竟雙目失明了。阿牛想,母親的眼睛是為我而盲,無論如何也要醫好她的眼睛。他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葯。也不知吃了多少葯,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漂亮的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盪,盪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 重陽節 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干糧,去天花盪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盪,人稱天荒盪。他在那裡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盪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村上人紛紛前來觀看這株不尋常的野菊花。這一消息也傳到了張財主那裡。張財主將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將那株白菊移栽到張家花園里。阿牛當然不肯。張財主便派了幾個手下人趕到阿牛家強搶那株白菊花,因雙方爭奪,結果菊花被折斷,他們才揚長而去。阿牛見這株為母親治好眼疾的白菊橫遭強暴,十分傷心,坐在被折斷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離開。半夜之後,他朦朧的淚眼前猛然一亮,上次夢見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來到他的身邊。姑娘勸他說:「阿牛,你的孝心已經有了好報,不要傷心,回去睡吧!」阿牛說:「這株菊花救過我的親人,它被折死,叫我怎麼活?」姑娘說:「這菊花梗子雖然斷了,但根還在,她沒有死,你只要將根挖出來,移植到另一個地方,就會長出白菊花。」阿牛問道:「姑娘,你是何人,請告知,我要好好謝你。」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無需報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綉球。」念完就不見了。
阿牛回到屋裡仔細推敲菊花仙子的《種菊謠》,終於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綉球狀的菊花。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相關 文章 :
★ 簡短的民間傳說故事
★ 簡短的民間傳說故事
★ 簡短的民間故事傳說簡短一點
★ 比較短的民間故事傳說
★ 中國古代短篇民間傳說故事
★ 關於中國經典的民間傳說小故事
★ 民間簡短小故事
★ 經典短篇民間故事大全
★ 民間簡短神話故事精選
★ 短篇民間傳說故事
2. 丁香一般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整首詩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悠悠飄過……
詩中所描繪的這位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丁香一般的姑娘,到底美在何處?
首先,她的顏色如丁香一般,一抹淡紫如霧,在江南的雨季里,淡然盛放。丁香色,中國傳統色彩的一種。淡淡的紫色,素雅、恬靜,是高潔、憂郁的象徵。紫色系在古代有「紫氣東來」的寓意,又美又仙的貴族色。葡萄色、茄子色、紫藤色、櫻花色、木槿色、丁香色,這些都是中國色譜中深淺不一的紫。丁香色,比櫻花略深,比木槿稍淺,這三種顏色都是用一種花樹來作為顏色。
丁香色的特點,我覺得是縹緲。四月丁香的淡淡紫色,像籠著一層薄薄的輕紗,溫柔彌漫,紫光流逸,誰不想沉醉在這種迷幻紫色中?我們說早春的柳樹總說煙柳,作為春日裡最早蘇醒的植物,柳梢頭一抹似有似無的煙綠,總是格外引人關注。這種感覺縹緲如紗,輕輕觸碰,朦朦朧朧的隨著風的擺動把春的氣息彌漫開來。若是要細細端詳一番,卻又如河面上霧一般迷濛。而丁香,和一樹煙柳有同樣的格調,花開的時候紫霧霧一團,在路邊,在岸邊,碰到這樣一樹,清香四彌,淺紫溢染。如果才下過一場春雨,薄雨漸止,嫩芳新濡,那種情味是很動人的。戴望舒筆下的丁香姑娘,在驚鴻一瞥後,那曼妙的身影,在雨巷中縹緲而過。丁香姑娘是有著夢幻感,她是什麼顏色?她是仙女紫,隔著一層朦朧的距離。
其次,她的芬芳如丁香一般。丁香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而得名,成簇小小的花朵,百頭千頭萬頭,芳香四溢。丁香般的姑娘,從你身邊輕輕走過,漸漸走遠,但空氣之中,仍有著香氣氤氳,久久不散。
《三國演義》里怎麼寫四大美人中的貂蟬?首次出場,只是說其善歌舞,色伎俱佳,並未有更多過人之處。但我們先是通過「呂布目不轉睛地看」,二人眉目傳情,以及其後的董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等詞語從側面展現了貂蟬絕美的容顏。在其後,羅貫中又分別用兩首贊詩來贊嘆貂蟬的歌舞雙絕,其中寫到貂蟬歌唱時,《三國演義》原文如此: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正是:「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令董卓稱賞不已(見《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作為絕世歌姬的貂蟬,當她開口歌唱時,絳唇如一點櫻桃,牙齒如兩行碎玉,她舌吐芬芳,繞梁三日。其風神氣韻,令人著迷。什麼是「丁香舌」?作為世界著名香料的丁香產自南方熱帶地區,是一種常綠喬木,桃金娘科植物,高10-15米,開花時芬芳馥郁,無與倫比。當其花蕾由淡青色轉暗紅色時,採摘下來,曝干後成為黃褐色,又名「雞舌香」,「丁子香」,因狀如釘子,可用於烹調、入葯、焚香、制茶。在歷史上,丁香作為一種進口的「南葯」(熱帶地區生長的葯材),公元前3世紀傳入中國。漢朝人曾非常風雅地形容尚書郎為「懷香握蘭」——懷里揣著雞舌香,即熱帶香料丁香,手中握著佩蘭,一種芬芳的香草。
因為香氣繚繞,古時以「丁香舌」代指女人的舌頭,以「丁香顆」代指女人口內之牙。我國的北方常見的紫丁香,學名華北紫丁香,屬於木犀科丁香屬,為落葉灌木和小喬木,與來自熱帶地區的香料丁香,根本沒有啥關系。無論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指的是桃金娘科常綠喬木,還是木犀科落葉小灌木,反正都是指芬芳的草木,散發出猶如蘭麝般的香氣。丁香姑娘,是從中國文化深處走來的,源自《詩經》中象徵,到楚辭里的大量運用與修飾,再到明清小說中更為細致地隱喻的,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香草美人」。
最後,她的憂愁如丁香一般。丁香花未開時,其花序圓錐狀,猶如人的心形,花蕾密布枝頭,含苞不放,恰似人的愁心,打滿了絲結,因而被稱為「丁香結」。古代文人墨客常用丁香花形容人的愁思郁結,難以排解,用以形容離愁別恨。丁香,是痴愛之情結,許多古典詩詞里的丁香意象,從杜甫的「丁香體柔弱,亂結枝欲墜」,到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馮延巳的「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到李璟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大多是求之不得的苦戀,一腔深情的空付,千回百轉,心結難解。戴望舒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徵性抒情形象,顯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
憂郁的丁香姑娘,是纖弱的、優雅的、楚楚動人、惹人愛憐的,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她在雨的哀曲里,消了顏色,散了芬芳,消散了甚至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飄然遠去的丁香姑娘,走到了雨巷的盡頭,「到了頹圮的籬牆」。那破落衰敗的籬牆,是姑娘的歸宿嗎?這處境之艱險,命途之多舛,身世之堪憐,更令人思之念之,戀戀終不難忘。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丁香的顏色,丁香的芬芳,都是夢幻一樣飄渺,若即若離,纏綿悱惻。也許我寫了這么多,對於丁香姑娘的解讀,也沒什麼意義。不必追問得那麼具體,也不必回答得那麼確切。詩畢竟是詩,正如前人所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詩,大都不是直接對現實的摹寫,而往往是一種隱蔽靈魂的宣洩。《雨巷》可能是一段真實的人生際遇,是思之深切而出現的一種幻境,也可能就是寫的一場夢。
一切最上乘的詩都是無限的。一重又一重的幕盡可以被揭開,它的真諦最內在的赤裸的美,卻永不能暴露出來。彷彿得之,是我們讀詩所應該抱有的態度。好的詩是叫人無可奈何的:詩句這么優美,讓人試圖解剖其意義又覺得不恭,詩意這么稠密,如果只安於美的欣賞又覺得不敬,詩義這般玄妙,想徹底了解它又覺得冒昧。滿眼鏡花水月,空勞探手之情。
3. 丁香色是什麼顏色
就是淺紫色,不偏粉紅調,比較正的藍紫色多加點白。
4. 丁香結第三自然段中可作者從哪些方面對丁香進行了描寫寫作者感受的是哪幾句情
丁香結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從(丁香花的樣子和顏色)方面對丁香進行了描寫。
寫作者感受的是: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姐姐,年年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4)色丁香姐姐擴展閱讀:
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
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5. 什麼是丁香色
淡紫色
6. 丁香姑娘怎麼描寫
丁香花,清香優雅而又柔弱愁怨。而姑娘我們見過的就多了。正如《紅樓夢》中所說「女兒是水做的」那樣。姑娘一般在人心目中總是美好,柔媚如丁香般。但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對姑娘的解讀也是不同的。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雖有丁香般的顏色,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憂愁,但它們形似丁香又有別與丁香。她們不僅有女兒的嫵媚也同樣有男兒的陽剛;他們溫柔賢惠而又臨危不懼,他們多才多藝而又彼此珍重,她們朴實善良而又不安現狀。勤勞持家,節儉大度。此乃人間之佳麗也。
這樣的姑娘自古就有,那富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稱的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她們不僅僅是因為才貌就被稱為四大美女的。她們也同樣為我國古代當時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這四位美女中最使我欽佩的莫過於王昭君了。她也有憑借美貌之時與其她三位相似之處,但她那自願請行為和平而犧牲自我,為理想甘願放棄一切的品質是其她三位所沒有的。
塞外奇寒,離家千里,獨在異邦,終身難歸自然少不了昭君的凄婉迷茫,哀怨惆悵,而她一名弱女子卻做到了馳騁疆場強悍男子有時也難做到的結果。她,把自己的深明大義,自己的才華美貌甚至一生都獻給了和平。是的,他走了,放棄了榮華富貴到了邀遠的匈奴。然而換取的是漢匈半個多實際的和平。百姓再也不必忍受戰亂之苦,家園再也不會被肆意踐踏了。這又豈是丁香一詞所能形容的?
姑娘如水,典雅,柔媚。涓涓細流使人心情惆悵,但洶涌的江河,驚濤拍岸不也是由水組成的?那種似丁香而非丁香,獨特新穎,深明大義,舍小我而顧大我的姑娘正式我心中所嚮往的。
7. 延禧攻略丁香是誰演的
延禧攻略丁香是一名新人演員。
日,丁香房間,內
人物:丁香,宮女乙
宮女乙端著早飯進丁香房間:丁香姐姐,該用膳了。
丁香面壁而卧,一言未發。
宮女乙將托盤放在桌上,笑著上前:丁香姐姐!
手一推,丁香豁然露出發青的面容,手也無力垂下,宮女乙尖叫:來人,來人啊!
日,延禧宮內院,外
人物:瓔珞,珍珠,昭華,德勝,尺素。
珍珠陪著瓔珞散步。
珍珠:主子,十五阿哥看中了鞦韆架,您讓他自己搬回去,他就真的搬回去了,結果今天又給搬回了。
瓔珞:為什麼?
珍珠:他說那板子太舊,剛搖兩下人就掉下來,摔得他屁股都裂了。
瓔珞:真可憐。
珍珠忍笑:主子,這樣算計十五阿哥不好吧。
瓔珞:誰讓他悄悄把八音盒順走了,以為兩天後送回來我就沒發現嗎?頑劣。
就在這時,昭華匆匆從偏殿走了出來,見到瓔珞立刻行禮:額娘。
瓔珞目光落在德勝身上:你怎麼來了?
德勝賠小心:回皇貴妃娘娘的話,奴才奉皇命,請七公主去養心殿面聖。
昭華:額娘,女兒去去就回,下午再陪您賞花。
瓔珞含笑點頭,目送眾人離去,迅速沉下臉:叫小全子立刻去打聽,養心殿到底出了什麼事!
珍珠:是。
日,養心殿內院,外
人物:福康安,昭華,德勝,尺素,眾宮女、太監。
福康安與昭華幾乎前後腳進了院子,福康安言笑如常,昭華顯得心神不寧。
福康安:德勝公公,皇上交辦的差事已經辦妥,我是來回差事的。
德勝:富察侍衛,皇上此刻另有要事,您稍候一會兒吧。
福康安頷首。
德勝:公主,快進去吧。(欲言又止)思婉格格也在里頭。
昭華眉頭皺起,快步進了書齋。
德勝面露擔憂。
福康安:德勝公公,出了什麼事兒,怎麼面色如此凝重?
德勝低聲:富察侍衛,若您的事兒不大要緊,就改日再來吧,別撞皇上心情不好的時候,一並挨了罰。
福康安:公主是皇上最疼愛的女兒,皇上每次見過她,再大的煩惱都忘了,大臣們不也愛挑這時候來回差嗎?
德勝欲言又止,只是搖搖頭。
日,養心殿書齋,內。
人物:弘歷,昭華,思婉,李玉。
昭華走入書齋,思婉紅著眼偏坐著,弘歷陰沉著臉坐在書桌前,昭華察言觀色,迅速帶了笑:皇阿瑪,這么急著召女兒來,有什麼事兒?
弘歷突然開口:跪下。
昭華一怔:皇阿瑪。
弘歷:朕讓你跪下!
昭華迅速跪下,腰背卻挺得筆直:皇阿瑪,女兒犯了什麼錯,值得您大動肝火。
弘歷:丁香死了。
昭華面色一變,迅速反應過來:皇阿瑪,丁香兩次頂撞女兒,我才罰她五十杖,這還是看在思婉的面上,才格外開恩,若換了旁人,早逐出宮去了!
思婉哽咽:公主,丁香身子骨向來不好,五十杖對延禧宮的下人來說是家常便飯,卻生生送了她的命。
劇集評價:
福康安作為御前侍衛,第一次出場就親了昭華,公主竟然沒有要砍了他的腦袋,話說這劇里男男女女動不動就單獨共處一室,拉拉小手的,真的是一點都不避諱唉,孩子輩都這么隨意的。
但福康安是從哪裡開始喜歡上昭華的呢?雖然是因為假戲真做了,但假戲的戲份也不多,怎麼就喜歡上了昭華呢?
劇的高潮應該是在承乾宮的那晚了吧,兩個武功高手被困我也是有點迷,但昭華這一段表現的還不錯,我在「鬼附身」、「精神分裂」、「裝的」三個選項中不斷徘徊著,整個氛圍的烘托也是有點陰森森的很像鬼片。
8. 關於丁香姑娘的詩句
1.作一篇有關「丁香姑娘"的詩
丁香花,清香優雅而又柔弱愁怨。而姑娘我們見過的就多了。正如《紅樓夢》中所說「女兒是水做的」那樣。姑娘一般在人心目中總是美好,柔媚如丁香般。但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對姑娘的解讀也是不同的。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雖有丁香般的顏色,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憂愁,但它們形似丁香又有別與丁香。她們不僅有女兒的嫵媚也同樣有男兒的陽剛;他們溫柔賢惠而又臨危不懼,他們多才多藝而又彼此珍重,她們朴實善良而又不安現狀。勤勞持家,節儉大度。此乃人間之佳麗也。
這樣的姑娘自古就有,那富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稱的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她們不僅僅是因為才貌就被稱為四大美女的。她們也同樣為我國古代當時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這四位美女中最使我欽佩的莫過於王昭君了。她也有憑借美貌之時與其她三位相似之處,但她那自願請行為和平而犧牲自我,為理想甘願放棄一切的品質是其她三位所沒有的。
塞外奇寒,離家千里,獨在異邦,終身難歸自然少不了昭君的凄婉迷茫,哀怨惆悵,而她一名弱女子卻做到了馳騁疆場強悍男子有時也難做到的結果。她,把自己的深明大義,自己的才華美貌甚至一生都獻給了和平。是的,他走了,放棄了榮華富貴到了邀遠的匈奴。然而換取的是漢匈半個多實際的和平。百姓再也不必忍受戰亂之苦,家園再也不會被肆意踐踏了。這又豈是丁香一詞所能形容的?
姑娘如水,典雅,柔媚。涓涓細流使人心情惆悵,但洶涌的江河,驚濤拍岸不也是由水組成的?那種似丁香而非丁香,獨特新穎,深明大義,舍小我而顧大我的姑娘正式我心中所嚮往的。
2.徐志摩寫的那個丁香姑娘的詩
那個是戴望舒寫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3.有關描寫丁香姑娘的一段話 要原創
忽想起在我心靈的深處也應該有條雨巷,在雨巷的盡處,也應該有一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寂寥的雨巷,像雨中的丁香一樣的芬芳,像丁香一樣的姑娘。
思緒很醇香,猶如很久很久照片,淡淡,泛黃你兩只小辮,坐在教室左手門旁,靜靜回望,幽怨回望,搓挼小小的一方絲絹,佇立在雨巷,微雨風中的丁香,搖曳的芬芳;時間多長才能淡忘?雪白雪白的天地,你一身紅色厚厚的棉裝,露著秀美的眼睛,像火一樣的圍脖,掛有一層淡淡的霜,從我身邊刮過,清冷冰清,一縷丁香一樣的馨香;歲月就似那條斑駁的青磚雨巷,如絲的雨,如絲相念一樣的惆悵,打濕你的秀發,看不真你的的臉龐,你一聲窗外的嬌笑,一個很深的回眸,深長深長的一望,帶著雨滴的綻放;記憶的雨巷,一頭短發飄揚的甜笑,你約在那年,正月依門等過元宵節,人不來,笑中有苦澀的等待,一直是你酸楚的,可人的臉龐,一身長衣,一身運動裝,素色金蓮交織,你似仍舊徘徊在我記憶中的雨巷,呼不出來;再會,在北關無牆的城牆,失去,在北關無牆的城牆,記憶成為記憶,你應該在我心中的某個地方,在我心靈深處也應該有條雨巷在雨巷的盡處,也應該有一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寂寥的雨巷,像雨中的丁香一樣的芬芳,像丁香一樣的姑娘。
4.雨巷詩中丁香姑娘的形象內涵
「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姑娘」當然是有象徵意義的。那麼「姑娘」象徵什麼呢?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他的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
「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雖執著但「道阻且長」,「姑娘」永遠「宛在水中央」。這就給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塗上了一層悲劇色彩。如果詩中的「我」是一位沉醉於愛情中的青年,這位「姑娘」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抒情詩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詩人自己,詩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補充。從這一角度說,詩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即「我」是實實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來的「我」,或另一層面的「我」。
戴望舒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政治和愛情作理想主義的苦苦追求,但其結果,卻是雙重的失望。
5.雨巷詩中丁香姑娘的形象內涵
「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姑娘」當然是有象徵意義的。那麼「姑娘」象徵什麼呢?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
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他的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
「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雖執著但「道阻且長」,「姑娘」永遠「宛在水中央」。這就給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塗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如果詩中的「我」是一位沉醉於愛情中的青年,這位「姑娘」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抒情詩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詩人自己,詩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補充。從這一角度說,詩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即「我」是實實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來的「我」,或另一層面的「我」。戴望舒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政治和愛情作理想主義的苦苦追求,但其結果,卻是雙重的失望。
6.為什麼用丁香形容姑娘
丁香姑娘出自戴望舒的《雨巷》: 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她美麗,高潔、飄緲、哀怨,象徵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現在多用來指美好的姑娘,或者淡淡憂愁的姑娘。
(8)色丁香姐姐擴展閱讀:
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正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雨巷
7.描寫丁香的詩句
1、點絳唇·素香丁香宋代:王十朋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
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
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點絳唇·素香丁香》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十朋的一首詞。此詞上闋從兩個方面落筆:一個方面是寫丁香之形態,另一個方面是寫丁香之意趣。
2、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宋代:李清照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是李清照的一首詠物詞,現存最早的版本收錄在《花草粹編》中3、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4、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宋代:王雱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8.描寫《雨巷》中丁香姑娘的形象
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彷彿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後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徵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a 以花喻人是古人的傳統。丁香是傳統的意象。古詩中的丁香是愁怨的化身。戴望舒筆下的丁香則突出了它的芬芳、顏色,從而成為美好的代稱。 b五四時期西學東漸,西方的思想影響著當時的青年們。戴望舒受西方影響而產生的欣賞甚至崇拜女性的的態度,在中國古代是未曾出現過的。 小結:丁香姑娘就像一個完美戀人,同時也可以把她看作是作者美好理想、希望的象徵,甚至可以象徵著一切值得追求的美麗的事物。意象的多義性決定了主題的多義性,這是現代派詩歌的特點。(可以對比《再別康橋》,朦朧詩的主題加深體會)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