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牡丹花
⑴ 齊白石曰:「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王何也」「獨不論白菜為菜王何也」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為什麼沒有人說白菜是菜中之王呢?
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有人說牡版丹為花王,荔枝為果王,為什麼沒權有人說白菜是菜中之王呢?
含義就是:別看不起白菜。也許大白菜很常見很便宜很普通,所以就容易被忽視,但事實上,它是咱老百姓最常吃的菜!所以不能因為它貌似普通、貌似其貌不揚而看不起它!它也是王,菜王!
實際上這里也表達了齊白石一貫的平民思想。
⑵ 齊白石牡丹畫法特點
牡丹是齊白石老人最常見的繪畫題材,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牡丹作品。
齊白石筆下的花卉,雖然是大寫意,但給我們的感覺卻是真切、自然、生動。此畫中恣意舒展的牡丹,分明是花在風中搖曳、起舞。這時,他的畫筆彷彿採到了自然生命的靈氣,將花之美活脫脫地融化在了筆墨之間,遂成筆跡與花魂的交響。那裡激盪著畫家的詩情墨韻,隨性而發,不落塵俗。佛教《華嚴經》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齊白石所營造的這個奇逸的花卉世界裡,在筆墨縱橫淋漓、爛漫天真的掩映之下,疏放中含靜穆,灑脫中現渾厚。
在表現上,齊百石打破了傳統繪畫中以墨為主的固有範式,嘗試使用純色藉以突出花卉亮麗的審美特徵,墨線輔之,焦墨題款襯之,是典型的寫意重彩作品。在這幅作品,花朵採用了沒骨畫法,但摒棄了傳統沒骨畫法的淡雅清秀風氣,花冠數筆濃彩猶如高山墜石,落筆果斷肯定,鏗鏘有力;花身施以淡彩,但靈透間不乏力量感。此時,沒骨的清秀典雅,寫意的靈動恣意,匯集在了濃淡交錯的筆觸點染之間,使作品在體量感上更趨向豐富與變幻。展露其間的枝條和綠葉,皆在線條的起伏中延伸,使畫面在色與墨的流動之外,又多了幾分韻律感。另外,點和線的交替穿插,有利於把物態表現得更加鮮活,充分體現出線墨融合的別樣情趣,構成潤澤豐盈的筆墨新境。
⑶ 齊白石畫牡丹你覺得這幅畫如何
齊白石這位知名畫家應該有很多的人都有聽說過,他畫的每一幅畫都極具寓意,而且在當今的社會中也特別的值錢。在齊白石所畫的作品當中有非常多的牡丹畫,雖然這些牡丹畫看起來很容易,但是其中也讓齊白石老人家下了不少的心血。他的每一幅牡丹花都處於一個不一樣的場景,那麼給大家帶來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即使現在齊白石老人家已經不在人世間,但是他的名作永遠都流傳在了這個世上,被後人們所觀賞和敬佩。
現在有很多的教學課本中都有出現齊白石老人家的名字和他的作品,這樣起到一個非常有效的傳播作用,讓更多的人知道齊白石這位非常有名的畫家。同時通過講解,也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齊白石老人家所畫的作品中的深刻寓意。
⑷ 齊白石的最後一幅畫作是什麼
齊白石最後的一復幅作製品是《牡丹》。來源於http://ke..com/view/8967.htm#1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⑸ 齊白石有很多關於牡丹的畫作,他的水平怎麼樣
引言:齊白石有很多關於牡丹的畫作,那麼也有很多人會質疑他的水平。在生活當中你可能會覺得畫家很多,但是齊白石的畫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看出來他在畫畫的時候是有一定功底的,他最出名的就是牡丹畫,晚年的作品有很多,不會像以前那麼精緻,但是這也是有很多的絕筆。
三、總結
生活當中有很多美麗的畫作,關於這種情況你也可以不斷的去更新。雖然你絲毫不遜色於藝術,但是有了這種畫作,那麼也可以驚艷很多人在欣賞的過程當中,如果說有些畫家的畫讓你十分震驚的話,那麼你也可以將其買下來收藏,這樣的話在你欣賞作品的時候也會感覺十分的經驗也能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價值。
⑹ 齊白石的作品有哪些代表作
齊白石代表作品有《蝦》、《海棠雙蟹圖》、《齊白石牡丹圖》、《墨蝦》、《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
1、《蝦》
齊白石以畫蝦而聞名,蝦,齊白石不光畫得多,而且是他的「發明」,他的「專利」,成了他的「象徵」和「符號」。齊白石畫蝦成功,特出一告示:「白石畫蝦,十兩一隻。」懂藝術的人都說:「潤格不高,值!值!」求畫者多不討價還價,交錢取畫,各有所得。
這一天,偏有一個光頭猴腮的乖巧顧主,拿了35兩銀子去向齊白石購畫,心想,這老兒必畫四隻,豈不賺他半隻?心中得意洋洋敲開了齊家大門。齊白石看了,微微一笑,欣然收下銀子,要光頭顧主次日取畫。
第二天,光頭顧主來到齊家,打開畫卷一看,畫面上只有三隻小蝦米,蝦不大,卻也活蹦歡跳神氣活現。光頭心想,我那五兩銀子不能白給,望著齊白石正要發作,齊白石指指畫,讓他再細細看看。
光頭眨眨小三角眼睛看清了,在兩株水草之間露出一隻蝦尾巴,那蝦頭正扎進水中覓食呢!光頭顧主自無話說,嘿嘿笑笑,抱著畫走了。
2、《海棠雙蟹圖》
畫中突出地位畫海棠葉四片,姿態各異。棠葉之間,穿插雁來紅一枝,紅綠雙色交相輝映。本應置於棠葉間的海棠獨辟蹊徑,從旁而出,頓生幾分搖曳之姿。兩只螃蟹一正一反,置於畫的下方,與左上方的墨筆蜻蜓遙相呼映。款識為借山老人齊白石制。鈐印為齊白石。
此圖為斗方作品。畫面布局寬閑隨意,物體穿插自如,疏密交織獨具匠心。姿態生動。
3、《齊白石牡丹圖》
「絕代只西子,眾芳唯牡丹。」雍榮華貴,美艷絕倫的牡丹乃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傾心襄贊的重要題材,是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白石老人一生所創之牡丹可謂「奼紫嫣紅開遍」,然而「墨牡丹」則極其少見。
老人筆下的牡丹多為粗筆寫意,圖中牡丹以沒骨法淡墨寫就,藤黃點蕊;用石青石綠來塗染葉片,篆籀之法寫成蒼勁有力的枝幹;最後以濃墨線條勾劃出葉脈。牡丹花的葉片及花莖都向畫幅左側傾倒,似有微風拂過。
沒骨畫的枝梗更是幾筆之間流露那種大圭不琢、松靜自然的意態。造型恰在「似與不似之間」,乃是白石老人一貫的審美標准。下方以淡花青點苔七八點,院落一角的意蘊便躍然紙上,富於生活氣息。
整幅作品筆墨酣暢、拙樸有力、典雅之餘富有情趣,風姿動人,生動刻畫出了牡丹搖曳的韻律。白石老人晚年畫牡丹筆墨更加縱逸,別有一種自由、天真而又老辣的意味。呈現出先生大膽灑脫的胸襟和崇尚自然的心性。
4、《墨蝦》
齊白石的《墨蝦》是黃達聰先生珍藏之佳品。作為齊白石成熟期的水族作品,此作未寫水紋也沒有畫水草烘托陪襯,齊白石僅以嫻熟的筆墨技法,結合獨創的濡墨蘸水,便從容寫出蝦的結構、動態和透明的質感。
齊白石將青蝦長鉗造型的美和白蝦軀體透明的美以「接木移花手段」(白石印文)融合一體,創構出「白石蝦」,在蝦頭之上,趁淡墨未乾之際,點濃墨少許,使其周圍形成自然暈染,墨色濃淡相間;再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
5、《蛙聲十里出山泉》
《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九十一歲時,為中國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齊白石用焦墨畫了兩壁山澗,中間是湍急的急流,遠方用石青點了幾個山頭,水中畫了六個順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媽媽在山的那頭呢,蛙聲順著山澗飄出了十里。
《蛙聲十里出山泉》後來收入《齊白石全集》中,且印成了郵票。成為齊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名揚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