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全文翻譯
⑴ 牡丹亭游園驚夢皂羅袍翻譯及原文 崑曲牡丹亭游園驚夢皂羅袍原文及翻譯
1、《皂羅袍》原文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於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萃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2、譯文:沒有人欣賞這樣美麗的春花,他們都為枯井付出了代價。在這樣美麗的春天,我們怎麼能度過寶貴的時光呢?什麼樣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畫棟,樓閣彩繪,亭台樓閣飛揚,碧瓦亭台樓閣如雲,如燦爛絢麗,春風暖暖,帶著細雨,浩瀚的泉水漂浮著彩繪船,封建父母們看到這美麗的泉水,實在是太卑微了!⑵ 牡丹亭全文怎麼翻譯
全文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驚夢》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
原文如下: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2)牡丹亭全文翻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明王朝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定程朱理學為正統思想,宋明理學家從維護封建禮教出發在「情」與「理」的關繫上,把二者對立起來,把「理」說成純善的,而把「情」說成「惡」,是人慾,強調以理制情,直至滅情,提倡「存天理,滅人慾」。
皇帝和皇後親自編寫《女戒》之類書提倡「女德」,包括婦女貞潔等。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級的興起,封建制度逐漸走向衰落。
明朝中期出現了一股懷疑程朱理學的思潮,出現了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的進步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牡丹亭》誕生了。
文章通過女主角杜麗娘與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杜麗娘的至情,歌頌了反道學、反禮教,追求愛情自由的斗爭精神。
故事梗概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
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⑶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工尺譜: http://gongchepu.net/opera/201/
作者題詞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萬曆戊戌秋清遠道人題
【蝶戀花】〔末 [2] 上〕忙處拋人閑處住 [3] 。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 [4] 。玉茗堂前朝復暮 [5] ,紅燭迎人 [6] ,俊得江山助 [7] 。但是相思莫相負 [8] ,牡丹亭上三生路 [9] 。〔漢宮春〕杜寶黃堂 [10] ,生麗娘小姐,愛踏春陽 [11] 。感夢書生折柳,竟為情傷。寫真留記 [12] ,葬梅花道院凄涼。三年上,有夢梅柳子,於此赴高唐 [13] 。果爾回生定配。赴臨安取試,寇起淮揚。正把杜公圍困,小姐驚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惱平章 [14] 。風流況 [15] ,施行 [16] 正苦,報中狀元郎。
杜麗娘夢寫丹青記 [17] 。陳教授說下梨花槍。 [18]
柳秀才偷載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狀元郎。 [19]
【真珠簾】〔生 [20] 上〕河東舊族 [21] 、柳氏名門最。論星宿,連張帶鬼 [22] 。幾葉到寒儒 [23] ,受雨打風吹。謾說書中能富貴 [24] ,顏如玉,和黃金那裡?貧薄把人灰,且養就這浩然之氣 [25] 。〔鷓鴣天〕 [26] 「刮盡鯨鰲背上霜 [27] ,寒儒偏喜住炎方 [28] 。憑依造化 [29] 三分福,紹接詩書一脈香。能鑿壁 [30] ,會懸梁 [31] ,偷天妙手綉文章 [32] 。必須砍得蟾宮桂 [33] ,始信人間玉斧長。」小生姓柳,名夢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馬柳宗元之後 [34] ,留家嶺南。父親朝散之職 [35] ,母親縣君之封 [36] 。〔嘆介〕所恨俺自小孤單,生事微渺 [37] 。喜的是今日成人長大,二十過頭,志慧聰明,三場得手 [38] 。只恨未遭時勢 [39] ,不免飢寒。賴有始祖柳州公,帶下郭橐駝 [40] ,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駝遺下一個駝孫,也跟隨俺廣州種樹,相依過活。雖然如此,不是男兒結果之場。每日情思昏昏 [41] ,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夢。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 [42] 之期。」因此改名夢梅,春卿為字。正是:「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九回腸】〔解三酲〕雖則俺改名換字,俏魂兒未卜先知 [43] ?定佳期盼煞蟾宮桂,柳夢梅不賣查梨 [44] 。還則怕嫦娥妒色花頹氣 [45] ,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皺眉 [46] ,渾如醉。〔三學士〕無螢鑿遍了鄰家壁 [47] ,甚東牆不許人窺 [48] !有一日春光暗度黃金柳,雪意沖開了白玉梅。〔急三槍〕那時節走馬在章台內 [49] ,絲兒翠、籠定個百花魁 [50] 。雖然這般說,有個朋友韓子才,是韓昌黎之後 [51] ,寄居趙佗王台 [52] 。他雖是香火秀才 [53] ,卻有些談吐,不免隨喜一會 [54] 。
門前梅柳爛春暉,(張窈窕)見君王覺後疑。(王昌齡)
心似百花開未得,(曹松)託身須上萬年枝。(韓偓) [55]
【滿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 [56] ,幾番廊廟江湖 [57] 。紫袍金帶 [58] ,功業未全無。華發不堪回首 [59] 。意抽簪萬里橋西 [60] ,還只怕君恩未許,五馬欲踟躕 [61] 。「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尋常太守看。到來只飲官中水 [62] ,歸去惟看屋外山。」自家南安太守杜寶,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後 [63] 。流落巴蜀,年過五旬。想廿歲登科 [64] ,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間。內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後嫡派 [65] 。此家峨眉山,見世出賢德。夫人單生小女,才貌端妍,喚名麗娘,未議婚配。看起自來淑女,無不知書。今日政有餘閑,不免請出夫人,商議此事。正是:「中郎學富單傳女 [66] ,伯道官貧更少兒 [67] 。」
【繞池游】〔老旦上〕 [68] 甄妃洛浦,嫡派來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 [69] 。〔見介〕〔外〕「老拜名邦無甚德,〔老旦〕妾沾封誥有何功 [70] !〔外〕春來閨閣閑多少?〔老旦〕也長向花陰課女工 [71] 。」〔外〕女工一事,想女兒精巧過人。看來古今賢淑,多曉詩書。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你意下如何?〔老旦〕但憑尊意。
【前腔】 [72] 〔貼持酒台,隨旦上〕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寸草心,怎報的春光一二 [73] !〔見介〕爹娘萬福 [74] 。〔外〕孩兒,後面捧著酒餚,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寬坐後堂,女孩兒敢進三爵之觴 [75] ,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生受你 [76] 。
【玉山頹】〔旦進酒介〕爹娘萬福,女孩兒無限歡娛。坐黃堂百歲春光,進美酒一家天祿 [77] 。祝萱花椿樹 [78] ,雖則是子生遲暮,守得見這蟠桃熟 [79] 。〔合〕且提壺,花間竹下長引著鳳凰雛 [80] 。〔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前腔】吾家杜甫,為飄零老愧妻孥 [81] 。〔淚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憐也。他還有念老夫詩句男兒 [82] ,俺則有學母氏畫眉嬌女 [83] 。〔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門楣」古語 [84] ,為甚的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 [85] 〕〔外〕女孩兒,把台盞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問你小姐終日綉房,有何生活 [86] ?〔貼〕綉房中則是綉。〔外〕綉的許多?〔貼〕綉了打綿 [87] 。〔外〕甚麼綿?〔貼〕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說「長向花陰課女工」,卻縱容女孩兒閑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兒。〔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適問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綉餘閑,有架上圖書,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這都是你娘親失教也。
【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詩書誤儒。你好些時做客為兒 [88] ,有一日把家當戶。是為爹的疏散不兒拘,道的個為娘是女模 [89] 。
【前腔】〔老旦〕眼前兒女,俺為娘心蘇體劬 [90] 。嬌養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 [91] 。兒啊,爹三分說話你自心模 [92] ,難道八字梳頭做目呼 [93] 。
【前腔】〔旦〕黃堂父母,倚嬌痴慣習如愚。剛打的鞦韆畫圖 [94] ,閑榻著鴛鴦綉譜 [95] 。從今後茶餘飯飽破工夫,玉鏡台前插架書。〔老旦〕雖然如此,要個女先生講解才好。〔外〕不能勾。
【前腔】後堂公所 [96] ,請先生則是黌門腐儒 [97] 。〔老旦〕女兒啊,怎念遍的孔子詩書,但略識周公禮數 [98] 。〔合〕不枉了銀娘玉姐只做個紡磚兒 [99] ,謝女班姬女校書。〔外〕請先生不難,則要好生管待。
【尾聲】說與你夫人愛女休禽犢 [100] ,館明師茶飯須清楚 [101] 。你看俺治國齊家、也則是數卷書。
往年何事乞西賓 [102] ,(柳宗元)主領春風只在君 [103] 。(王建)
伯道暮年無嗣子,(苗發)女中誰是衛夫人 [104] ?(劉禹錫)
【雙勸酒】〔末扮老儒上〕燈窗苦吟,寒酸撒吞 [105] 。科場苦禁 [106] ,蹉跎直恁 [107] !可憐辜負看書心。吼兒病年來迸侵 [108] 。「咳嗽病多疏酒盞,村童俸薄減廚煙。爭知天上無人住 [109] ,吊下春愁鶴發仙 [110] 。」自家南安府儒學生員陳最良 [111] ,表字伯粹。祖父行醫。小子自幼習儒。十二歲進學,超增補廩 [112] 。觀場一十五次 [113] 。不幸前任宗師 [114] ,考居劣等停廩。兼且兩年失館,衣食單薄。這些後生都順口叫我「陳絕糧」 [115] 。因我醫、卜、地理 [116] ,所事皆知 [117] ,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雜碎」。明年是第六個旬頭,也不想甚的了。有個祖父葯店,依然開張在此。「儒變醫,菜變齏」 [118] ,這都不在話下。昨日聽見本府杜太守,有個小姐,要請先生。好些奔競的鑽去。他可為甚的?鄉邦好說話,一也;通關節 [119] ,二也;撞太歲 [120] ,三也;穿他門子管家 [121] ,改竄文卷,四也;別處吹噓進身,五也;下頭官兒怕他,六也;家裡騙人,七也。為此七事,沒了頭要去 [122] 。他們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況且女學生一發難教 [123] ,輕不得,重不得。倘然間體面有些不臻 [124] ,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罷了。「正是有書遮老眼,不妨無葯散閑愁。」〔丑扮府學門子上〕「天下秀才窮到底,學中門子老成精。」〔見介〕陳齋長報喜 [125] 。〔末〕何喜?〔丑〕杜太爺要請個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爺開了十數名去都不中 [126] ,說要老成的。我去掌教老爺處稟上了你,太爺有請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127] 。〔丑〕人之飯,有得你吃哩。〔末〕這等便行。〔行介〕
【洞仙歌】〔末〕咱頭巾破了修,靴頭綻了兜 [128] 。〔丑〕你坐老齋頭,衫襟沒了後頭。〔合〕硯水漱凈口,去承官飯溲 [129] ,剔牙杖敢黃齏臭 [130] 。
【前腔】〔丑〕咱門兒尋事頭 [131] ,你齋長干罷休?〔末〕要我謝酬,知那裡留不留?〔合〕不論端陽九 [132] ,但逢出府游,則捻著衫兒袖 [133] 。〔丑〕望見府門了。
〔丑〕世間榮樂本逡巡 [134] ,(李商隱)〔末〕誰睬髭須白似銀?(曹唐)
〔丑〕風流太守容閑坐,(朱慶餘)〔合〕便有無邊求福人。(韓愈)
⑷ 牡丹亭原文和翻譯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考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牡丹亭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⑸ 求牡丹亭的翻譯
《牡丹亭》第十齣 驚夢---明·湯顯祖
【繞池游】〔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貼〕炷盡沉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烏夜啼〕「〔旦〕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闌。〔旦〕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貼〕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貼〕分付了。〔旦〕取鏡台衣服來。〔貼取鏡台衣服上〕「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鏡台衣服在此。
【步步嬌】〔旦〕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行介〕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貼〕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歸】〔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貼〕早茶時了,請行。〔行介〕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綉襪,惜花疼煞小金鈴。」〔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茶蘑外煙絲醉軟。春香啊,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貼〕成對兒鶯燕啊。〔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作到介〕〔貼〕「開我西閣門,展我東閣床。瓶插映山紫,爐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時,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嘆介〕「默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春啊,得和你兩留連,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氣,好睏人也。春香那裡?〔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惱人,信有之乎!常觀詩詞樂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誠不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宮之客?昔日韓夫人得遇於郎,張生偶逢崔氏,曾有《題紅記》、《崔徽傳》二書。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約偷期,後皆得成秦晉。〔長嘆介〕吾生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耳。〔淚介〕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
【山坡羊】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則索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傳?遷延,這衷懷那處言!淹煎,潑殘生,除問天!身子睏乏了,且自隱幾而眠。〔睡介〕〔夢生介〕〔生持柳枝上〕「鶯逢日暖歌聲滑,人遇風情笑口開。一徑落花隨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小生順路兒跟著杜小姐回來,怎生不見?〔回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驚起介〕〔相見介〕〔生〕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旦作斜視不語介〕〔生〕恰好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枝乎?〔旦作驚喜,欲言又止介〕〔背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生笑介〕小姐,咱愛殺你哩!
【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小姐,和你那答兒講話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牽衣介〕〔旦低問〕那邊去?〔生〕轉過這芍葯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旦低問〕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領扣松,衣帶寬,袖梢兒搵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生強抱旦下〕〔末扮花神束發冠,紅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檢點春工又一年。蘸客傷心紅雨下,勾人懸夢采雲邊。」吾乃掌管南安府後花園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麗娘,與柳夢梅秀才,後日有姻緣之分。杜小姐游春感傷,致使柳秀才入夢。咱花神專掌惜玉憐香,竟來保護他,要他雲雨十分歡幸也。
【鮑老催】〔末〕單則是混陽蒸變,看他似蟲兒般蠢動把風情扇。一般兒嬌凝翠綻魂兒顛。這是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呀,淫邪展污了花台殿。咱待拈片落花兒驚醒他。〔向鬼門丟花介〕他夢酣春透了怎留連?拈花閃碎的紅如片。秀才才到的半夢兒;夢畢之時,好送杜小姐仍歸香閣。吾神去也。〔下〕
【山桃紅】〔生、旦攜手上〕〔生〕這一霎天留人便,草借花眠。小姐可好?〔旦低頭介〕〔生〕則把雲鬟點,紅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啊,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旦〕秀才,你可去啊?〔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將息,將息。〔送旦依前作睡介〕〔輕拍旦介〕姐姐,俺去了。〔作回顧介〕姐姐,你可十分將息,我再來瞧你那。「行來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雲。」〔下〕〔旦作驚醒,低叫介〕秀才,秀才,你去了也?〔又作痴睡介〕〔老旦上〕「夫婿坐黃堂,嬌娃立綉窗。怪他裙衩上,花鳥綉雙雙。」孩兒,孩兒,你為甚瞌睡在此?〔旦作醒,叫秀才介〕咳也。〔老旦〕孩兒怎的來?〔旦作驚起介〕奶奶到此!〔老旦〕我兒,何不做些針指,或觀玩書史,舒展情懷?因何晝寢於此?〔旦〕孩兒適在花園中閑玩,忽值春暄惱人,故此回房。無可消遣,不覺睏倦少息。有失迎接,望母親恕兒之罪。〔老旦〕孩兒,這後花園中冷靜,少去閑行。〔旦〕領母親嚴命。〔老旦〕孩兒,學堂看書去。〔旦〕先生不在,且自消停。〔老旦嘆介〕女孩兒長成,自有許多情態,且自由他。正是:「宛轉隨兒女,辛勤做老娘。」〔下〕〔旦長嘆介〕〔看老旦下介〕哎也,天那,今日杜麗娘有些僥幸也。偶到後花園中,百花開遍,睹景傷情。沒興而回,晝眠香閣。忽見一生,年可弱冠,豐姿俊妍。於園中折得柳絲一枝,笑對奴家說:「姐姐既淹通書史,何不將柳枝題賞一篇?」那時待要應他一聲,心中自忖,素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輕與交言。正如此想間,只見那生向前說了幾句傷心話兒,將奴摟抱去牡丹亭畔,芍葯闌邊,共成雲雨之歡。兩情和合,真個是千般愛惜,萬種溫存。歡畢之時,又送我睡眠,幾聲「將息」。正待自送那生出門,忽值母親來到,喚醒將來。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夢。忙身參禮母親,又被母親絮了許多閑話。奴家口雖無言答應,心內思想夢中之事,何曾放懷。行坐不寧,自覺如有所失。娘呵,你教我學堂看書去,知他看那一種書消悶也。〔作掩淚介〕
【綿搭絮】雨香雲片,才到夢兒邊。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潑新鮮冷汗粘煎,閃的俺心悠步嚲,意軟鬟偏。不爭多費盡神情,坐起誰忄�?則待去眠。〔貼上〕「晚妝銷粉印,春潤費香篝。」小姐,薰了被窩睡罷。
【尾聲】〔旦〕困春心游賞倦,也不索香薰綉被眠。天呵,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春望逍遙出畫堂,張說 間梅遮柳不勝芳。羅隱
可知劉阮逢人處?許渾 回首東風一斷腸。韋庄
參考資料: http://21xp.net/dispbbs.asp?boardid=11&id=3015
⑹ 《牡丹亭》翻譯
以下是牡丹亭的全文翻譯:
(遠景)大戶人家庭院(拉近)閨樓窗欞內,年輕貌美的杜麗娘坐在梳妝台前,任憑昨夜的香沉煙炷燃盡,昨夜的綉線拋殘在案。懷著少女春愁心亂不可開交:其實今春之愁,早已不是今春才有,去年就已經來過一場了,結果百無聊賴的收尾了,那麼今年呢?想著想著隨口對身邊的丫鬟春香說:「春香,可曾叫人去掃除花徑?答:「已經吩咐過了」。杜麗娘細心的望著窗外庭院,外面應該是個百花爭艷的世界吧。看那柳絲裊娜飄揚,便覺春光如線,這如線春光非要將我拉到外面去,想著想著,她起身行步,卻忽然停了腳步,玉指往上一伸,整了整理頭上的花鈿。
然後用鏡子一照,未免羞答答:自我欣賞之餘,卻又好像總有點心虛,怕被別人看見(她既以其細心打扮顯出規格隆重,又以其謹小慎微顯出大家閨秀而感到內心矛盾)。我這樣走出去,完全展露自己貌美青春能得體嗎?春香說:「哎呀,小姐,今天穿戴的可真漂亮!」
杜麗娘唱到:「我雖衫裙錦緞翡翠裝飾,美艷晶亮的花簪戴在頭上,可你怎知我平素內心最愛的是天然。這么久以來我正好像這春色美景沒人欣賞一般。(心裡的秘密怕人看見,又盼人見的矛盾)。如果我到園中被魚和燕看見了驚得喧叫起來怎麼辦?如果羞花閉月的容貌連花兒都愁得顫抖了怎麼辦?(這些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在杜麗娘心裡卻成了嚴重的問題,可見封建禮教的束縛和杜麗娘積壓心頭的渴盼)。邊想邊行,不覺已到園中。這時春香動情地唱道:「小姐你看那金粉的畫廊長又長,池塘布滿了綠色的青苔。注意別踩在青草上會惹得泥土沾到新鞋襪,如果不小心踩在花花草草上可真叫人心疼啊!」杜麗娘眼看滿園春色感嘆到:「如果不是親自來到園里,怎麼會知道春色竟如此美妙呢」。
隨即唱到:「原來這里早已奼紫嫣紅開遍的花園春景,而我卻從來不曉得,就像我青春年華一樣一直浪費著。沒人愛惜呀。人生本來就該遇上良辰美景,人生本來就該遇上賞心樂事,可是我從沒有遇上;我知道有良辰美景,但它們絲毫不能排遣我的心中之愁;至於賞心樂事,到現在還不知躲在誰家院落哩!但今天既然偷偷閃出了牢籠,那就放開懷抱享用這春景吧:抬頭,高處是雲霞舒捲;眼光順雲勢移向遠方,又見一片片的風吹開雲一絲絲的像籠上煙波里的畫船輕晃,真是好看啊。大自然和人很友好嘛,怎麼人卻躲在錦屏背後和春光交不上朋友呢?」
春香看著滿園的花對麗娘說:「這園子里的花可都開了,唯獨這牡丹離開花還早得很呢!」春光令人舒暢,但春歸畢竟令人惆悵。麗娘唱:「既有鳥聲,又有叢叢紅色杜鵑花掩映在青山裡,有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花樣年華,也像煙絲般無力自持,能不遺憾嗎?春香啊,牡丹雖然漂亮,但花期太晚比荼蘼開得還遲一點的她,並不在繁花盛放的日子與人爭艷,這春色滿園她怎麼能占優勢呢?」(她與牡丹一樣頗具自信的矜持)。在懷春的少女面前,那些鶯鶯燕燕成對兒的在「歌」、在「語」真讓人遐想連篇。你聽那鶯語清脆得不能再清脆了;鶯歌簡直圓潤得像在空氣里滾。那是自由的語、自由的歌啊!轉念想到自己不覺黯然,無趣悲涼,還是回去吧。再美的園子只是看也不足夠,不多提了也罷。
怎麼看都是沒用的,即使賞遍了十二亭台也是白費的。到不如趁興回去任滿懷心緒多彌留繾卷在美景的回憶中。
⑺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全文翻譯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
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
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拓展資料
賞析
《游園驚夢》小說的最終主題——人生如夢
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小說的主人公藍田玉由一位崑曲藝人一躍成為錢將軍夫人,也曾經風華蹁躚,烜赫一時,「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現在她不過是一個落魄夫人,王謝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與沒落,構成刺激性的對照。對於沒落,是無奈的現實,錢夫人無力去改變,於是就只剩下追憶與懷戀,自己並不能超脫出來,把這一切視若浮雲。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
這一細節動作,表現錢夫人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沒落的現實。在筵會中,錢夫人幾次有意識地或潛意識地回憶起自己風華蹁躚時候的場景,與現實的筵會做比照,折射出錢夫人對過去的懷戀。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
例如,錢夫人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致,那麼柔熟?」「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的。」這種對台灣的不認同感,並不僅僅得自於錢夫人自己,而是敗走台灣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緒。
比如來台幾十年,竇公館請客仍用上海的廚子,劉副官仍頑固地操著蘇北的口音。這些都是去國之人的鄉愁的整體表現,他們對台灣、對台灣的現狀並沒有認同感、歸屬感,而是頑固地堅持過去的生活(比如票友會),頑固地眷戀著大陸。
這些人在白先勇認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國人」,他們退走大陸,在台灣又不能融入和歸屬,他們沒有自己的家園,在心理情感上處於漂泊狀態,所以對故國懷有強烈的眷念。白先勇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著深刻的認同感的,在《游園驚夢》這部小說里擇取崑曲票友聚會也是有象徵意義的。
在六十年代,作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緻最完美的一種形式」的崑曲也已經式微了,受到歐美電影等新興文化的強烈沖擊。小說中堅持喜愛和追憶崑曲這種傳統藝術的,都是一些從大陸敗走的遺民如錢夫人、竇夫人、余參軍等。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遺民,也是傳統文化上的遺民。
台灣本土的人脫離大陸本土文化的母體,對這些傳統文化並沒有多高的欣賞能力,也就沒有多少眷戀。人心不古作為一種現實,文化遺民們無力去改變,便只有承認,而他們對崑曲的堅持和喜愛,僅僅是對故舊文化的懷念,也是作者文化鄉愁的表現。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過去。可是就因為太講究純美、純粹精神,絲毫不肯接受現實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裡,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幾乎完全脫節,再也無法受到欣賞和了解。
於是人人遺棄古老優美的中國文化,趨奔迎接嶄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間,通俗的「花部」亂彈終於取代了優美的「雅部」崑曲。如此,小說里錢夫人的今昔感觸,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而《游園驚夢》也就變得好像是作者對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闕輓歌。
如此,《游園驚夢》小說,從錢夫人個人身世的滄桑史,擴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貴族文化——的滄桑史。
同樣的暗示含義,亦可引申到社會型態問題上,那就是,影射貴族階級和農業社會的沒落,平民階級和工業社會的騰起,小說結尾,竇夫人問錢夫人:「你這么久沒來,可發覺台北變了些沒有?」錢夫人沉吟了半晌,側過頭來答道:「變多唆。」走到房門口的時候,她又輕輕的加了一句:「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
「變」一字,就是這篇小說的中心主題。「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即比喻工商業社會之興起。我們還注意到,今日宴會里唱《游園》的後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會」雖然還存在,「貴族階級」卻已隱逝無蹤。
⑻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全文翻譯
文字是要慢慢細琢才能品出原味的 《牡丹亭》第十齣 驚夢---明·湯顯祖 【繞池游】〔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貼〕炷盡沉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烏夜啼〕「〔旦〕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⑼ 牡丹亭記題詞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牡丹亭記題詞》是《湯顯祖詩文集》卷三十三的一篇散文。《牡丹亭記》又名《牡丹亭還魂記》,或簡稱《牡丹亭》或《還魂記》,是湯顯祖最得意的代表作。牡丹亭記題詞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牡丹亭記題詞文言文翻譯及注釋資料,僅供參考。
牡丹亭記題詞文言文原文
牡丹亭記題詞
作者:湯顯祖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考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湯顯祖詩文集》
〔明〕湯顯祖
牡丹亭記題詞文言文注釋
(1)彌連:即「彌留」,言久病不愈。《牡丹亭·診祟》旦白:「我自春遊一夢,卧病至今。」
(2)手畫形容:指親手為自己畫像。見該劇第十四齣《寫真》。
(3)溟莫:指陰間。溟,同「冥」。
(4)薦枕:薦枕席。宋玉《高唐賦》:「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李善註:「薦,進也,欲親近於枕席,求親昵之意也。」
(5)掛冠:謂辭官。密:親近。
(6)形骸:形體,對精神而言。意謂膚淺之說。
(7)晉武都守李仲文:《搜神後記》卷四:「武都太守李仲文喪女,暫葬郡城之北。其後任張世之之男子常,夢女來就,遂共枕席。後發棺視之,女屍已生肉,顏姿如故。但因被發棺,未能復生。」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馮孝將為廣州太守時,他的兒子夢見一女子說:「我是前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來今已四年,為鬼所枉殺。……應為君妻。」後來在本命年的生日,掘棺開視,女子體貌如故,遂為夫婦。事見《搜神後記》卷四,又見《異苑》及《幽明錄》等。
(8)漢睢陽王收考談生:《列異傳》:「漢談生,四十無婦,夜半讀書,有女子來就生為夫婦,約三年中不能用火照。後生一子,已二歲,生夜伺其寢,以燭照之,腰上已生肉,腰下但有枯骨。婦覺,以一珠袍與生,並裂取生衣裾而去。後生持袍詣市,睢陽王家買之。王識女袍,以生為盜墓賊,乃收拷生。生以實對。王視女冢如故。發現之,得談生衣裾。又視生兒正如王女,乃認談生為婿。」又見於《搜神記》。
(9)通人:學通古今的人。
(10)格:推究。[2]
牡丹亭記題詞文言文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記題詞作品賞析
它通過女主角杜麗娘與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杜麗娘的至情,歌頌了反道學、反禮教,追求愛情自由的斗爭精神。這篇題詞作於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在作者在遂昌棄官返臨川後數月寫成。文中強調情的神奇作用,並以「情」駁「理」,表現了作者新的思想觀點。
牡丹亭記題詞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稱清遠道人,臨川(今屬江西)人。1583年(萬曆十一年)進士,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等職。1591年(萬曆十九年),因抗疏抨擊朝政,被貶廣東徐聞典史。後調浙江遂昌知縣。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棄官歸家,不再做官。
湯顯祖以戲劇名世,著有「臨川四夢」,包括了《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其中以《牡丹亭》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