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江黨史

牡丹江黨史

發布時間: 2023-02-18 02:57:05

Ⅰ 1937.9.18事件是怎樣發生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於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

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日軍在此布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3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屍體,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由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斗。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斗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莊召見張學良時說:"最近獲得可靠情報,日軍在東北馬上要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慮到只有請國際聯盟主持正義,和平解決。我這次和你會面,最主要的是要你嚴令東北全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事變發生後,國民黨政府電告東北軍:"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當時,日本關東軍只有1萬多人,而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蔣介石的命令奮起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佔領。東北軍撤向錦州。全國最大的沈陽兵工廠和制炮廠連同9.5萬余支步槍,2500挺機關槍,650餘門大炮,2300餘門迫擊炮,260餘架飛機,以及大批彈葯、器械、物資等,全部落入日軍之手。據統計,僅9月18日一夜之間,沈陽損失即達18億元之多。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它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嚴重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國國內的階級關系發生重大變動。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中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

勿忘"九·一八"牢記民族恨——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牡丹江及牡丹江人民抗日斗爭概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日軍很快佔領了東北三省全境。1932年2月,日寇鐵蹄踏進了牡丹江。
日本帝國主義侵佔牡丹江後,出於獨佔中國,並伺機進攻蘇聯的戰略企圖,一直把牡丹江地區作為戰略重點,調動關東軍精銳部隊,對以牡丹江為中心的廣大地區進行野蠻的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和軍事"討伐",對牡丹江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
在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實行殘酷的法西斯統治,憲兵、特務、密探遍布各地,禁止集會結社,禁止講古論今,稍有不慎,即被冠以"思想犯"、"國事犯"等莫須有的罪名而遭逮捕、毒打、監禁、殺害。日本侵略者在牡丹江市區及各縣都設置了大量的看守所、"矯正院"、監獄、水牢。許多仁人志士和無辜百姓在這些地方受盡折磨,甚至斷送性命。為了維持日偽的反動統治,鎮壓人民的反抗斗爭,侵略者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連坐法》、《思想矯正法》、《治安維持法》、《國防治安法》、《國防資源秘密保護法》、《治安警察法》、《時局特別法》等等。侵略者們根據這些"法律"隨便逮捕、刑訊、殺害中國人民,製造了"福民庄事件"、"梨樹溝慘案"、"龍爪慘案"、"廟溝慘案"等,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肆意屠殺中國人民的典型罪證。
日本侵略者在用常規手段屠殺中國人民的同時,還研製、試驗化學和細菌武器。設在海林城東4華里處福利屯的643支隊,設在林口古城鎮的關東軍第162細菌研究所,設在拉古的141支隊等,都是以731部隊為核心的生化武器部隊。這些滅絕人性的部隊,不僅用中國人做活體試驗,殘忍地殺害了許多中國人,而且隨意向中國村屯撒放帶菌的老鼠、跳蚤等,進行細菌戰效力實驗,使許多無辜百姓染病而亡。
日本侵略者出於永久霸佔中國的目的,還推行反動的奴化宣傳教育政策,企圖同化中國人民,從精神上滅亡中華民族。日本侵略者嚴格控制新聞宣傳,把日語稱為"母語",大肆宣揚武士道精神,宣傳"王道樂土"、"大東亞共榮"等。在學校教育上,規定日語為"國語",強化日語教育,在地理、歷史課本中偽造歷史淵源,篡改地理沿革,極力宣揚"滿洲獨立",甚至在風俗習慣上也強制效仿日本人。
日本侵略者在實行殘酷的法西斯統治的同時,對牡丹江的豐富資源進行了全面而瘋狂的掠奪,尤其以黃金、木材、煤炭、土地為甚。日本侵略者在牡丹江修築了許多鐵路,這些鐵路的主幹是向東與朝鮮鐵路接軌,形成通往日本的最近運輸線,牡丹江地區大量的木材、糧食、煤炭等通過這些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據資料記載:圖佳線貨物運輸量,1938年為353.4萬噸,1942年為1184.3萬噸,增加了近3倍;林虎線1938年為105.5萬噸,1942年為535.1萬噸,增加4倍;綏寧線1939年為24.8萬噸,1942年為130.2萬噸,也增加了4倍多;興寧線1940年為17.8萬噸,1942年為133.8萬噸,增加6倍多。僅這些不完全的統計數字就足以說明,日本侵略者從牡丹江地區掠走了多少財富!
這些財富不僅支撐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而且也成為日本所謂"戰後經濟快速恢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經濟基礎。也就是說,日本的富裕和發達,是建立在被日本侵佔的國家因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掠奪而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的。這也是當今世界上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共同的歷史軌跡。
日本侵略者一踏入牡丹江,就遭到迎頭痛擊。以義勇軍為代表的自發抗日武裝,拉開了牡丹江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序幕。牡丹江的黨組織根據黨中央要求,積極組織、協調牡丹江地區的抗日斗爭,並很快建立起黨獨立領導的抗日武裝,成為牡丹江地區抗日斗爭的中流砥柱,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在周保中、李延祿、李荊璞等著名抗日將領率領下,以英烈"八女"、陳翰章、於洪仁、李延平、柴世榮等為代表的優秀兒女們,用近乎是原始的武器,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以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英雄氣概,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為牡丹江從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下解放出來,進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民族興旺發展之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九·一八"事變已過去了整整70年。但天下並未太平。特別是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不僅不承認其侵略歷史,而且千方百計尋找一切機會和借口,擴充和發展其軍事實力,對中國人民的蔑視與仇恨溢於言表。
應當說,忘記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造成的深重災難,就不配做炎黃子孫。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得到極大的增強。因此,我們更有理由警告那些夢想重演侵略歷史的戰爭狂人,無論誰膽敢重蹈侵略中國的覆轍,都將比他的前人敗得更慘!(文/牡市委黨史研究室孫聯軍)

Ⅱ 2022年楊子榮紀念館開館了嗎

開了。楊子榮烈士紀念館位於牡丹江市所屬的海林市東山烈士陵園的青松翠柏之中,是為了紀念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烈士而建。楊子榮紀念館已開館。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中宣部、財政部、國家旅遊局、中央黨史研究室等單位公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楊子榮烈士陵園位列其中。

Ⅲ 抗戰歷史人物故事(要少的)600字的!急急急急急急!!!!

氣吞山河 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一百多人,在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畔陷入日軍的重重包圍之中,處境十分危險。

在這緊要關頭,婦女團指導員冷雲和胡秀蘭、楊貴珍、安順福、郭桂琴、李鳳善、黃桂清、王惠民7位戰士,毅然承擔了掩護大部隊突圍的重任。她們搶佔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向日軍射擊,日軍主力被吸引過來了,大部隊順利突出了重圍。

這時,敵人發現狙擊他們的只有八名女戰士,立即嚎叫著往上沖,妄圖將她們活捉。冷雲等八人沉著應戰,多次擊退日軍的沖鋒。發狂的日軍用機槍狂亂掃射,把女戰士們逼到河邊。女戰士們仍舊頑強地同敵人進行戰斗。最後,子彈用完了。只剩下三顆手榴彈。冷雲對戰友們說:「同志們!我們抗聯戰士絕不做俘虜!現在咱們只有涉水過河,能活著過去,我們繼續戰斗;過不去,寧肯死在河裡,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身是我們最大的光榮!」

聽了這番話,女戰士們熱血沸騰,她們堅定地回答道:「咱們寧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她們把最後三顆手榴彈扔向敵群,然後,手挽著手,義無反顧地走進冰冷刺骨的烏斯渾河。

愚蠢的敵人追到岸邊,氣急敗壞地怪叫:「回來!金票大大的,生命的保障!」然而,八位女戰士頭也不回,高唱著《國際歌》,為祖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選自《中國魂》326頁)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區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這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一帶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撤退,把大批敵人引上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長馬寶山沉著地指揮戰斗,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付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象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戰士宋學義擲一顆手榴彈就把胳膊輪一圈兒,好使出渾身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綳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戰斗進行很久,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五位壯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准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跟在身後,容易暴露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另一條是通向三面懸崖的蓮花瓣、棋盤陀頂峰。走哪一條路呢?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一聲「走!」帶頭向蓮花瓣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把敵人引上了絕路。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託樹和岩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敵人屍體。他們把敵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

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這時候班長負傷了,子彈打完了,只剩下胡福才手裡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班長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的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象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哩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下深谷。

又一群敵人撲上來了。班長嗖地一聲拔開手榴彈,擰開蓋子,用盡全身氣力擲向敵人。隨著一聲巨響,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人民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班長胡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中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後走向懸崖,象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頭挺胸相續從懸崖往下跳去。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的壯烈豪邁的口號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選自《黨史軍史故事選》135-136頁)

殲敵600餘

14勇士最後跳崖壯烈犧牲

1942年冬,日軍對魯中根據地進行「掃盪」。山東軍區特務營奉命掩護軍區機關和群眾突圍。先後斃傷日偽軍600餘人,全營最後只剩下14名戰士,被敵人壓縮在對崗山東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跳崖犧牲。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590頁)

劉老莊八十二勇士

1943年3月17日夜,侵佔淮海區沭陽城的日軍沿沭淮公路南下,泗陽的敵人向東進發,東海、灌雲之敵進入淮海區腹地高溝、楊口、漣水之敵越過鹽河向西,各路敵人都指向一個目標:駐在六塘河北岸張圩一帶的淮海區黨委和軍分區領導機關。包圍圈在緊縮著。進軍最快的一路淮陰城出擊的敵軍。這一路由日軍第六十五師團長親自率領,共有三個步兵大隊,一個騎兵大隊,約三千餘人,並配有平射炮、野炮。翌日拂曉,敵人已深入淮海根據地五十華里,再有一個小時即可到達張圩子。敵人十分猖狂,情況萬分危急,張圩子處於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緊張狀態之中。

駐守在敵人進軍路線上劉老莊的新四軍第三師第十九團的二營四連深知眼前張圩子的危險處境,為了使領導機關安全轉移,毅然主動要求擔任機動地阻擊敵人。這個連隊,無論是人數還是武器裝備,和敵人相比相差十分懸殊,但為了領導機關的安全,他們決心死戰到底。戰士們摩拳擦掌,機槍脫下槍衣,子彈推上膛,把手榴彈的蓋子全都揭開,揣在身上……隊伍沿著交通溝伸出去,等待敵人的到來。

敵人進逼上來了,一眼望去,敵騎兵在公路上飛馳,步兵在後面狂奔,掀起的塵土彌漫著天空。戰斗立刻打響了,鬼子兵人喊馬叫,發動了沖鋒,馬蹄急驟,刀光閃爍,步兵像黃蜂一樣攢動著,來勢十分兇猛,一枚枚手榴彈在敵群中開花,打得敵人人仰馬翻,鬼哭狼嚎。戰士們在浴血苦戰,敵人被阻,不能前進。日已過午,激戰仍在持續著。敵人無數次的沖鋒都不能奏效,他們便集中所有小炮、野炮、重機槍向我軍陣地轟擊、掃射,四連陣地上火光沖天,硝煙彌漫,彈片、泥土與血肉紛飛,已分不出哪裡是戰豪,哪裡是平地。正在這危急時刻,戰士們的彈葯消耗盡了,而兄弟部隊被敵人阻隔,又不能趕來增援。連長白思才命令把武器都破壞掉,留著步槍裝上刺刀,准備和敵人最後決斗。指導員李雲鵬大聲疾呼,號召所有共產黨員和全連戰士,絕不做敵人的俘虜、准備迎接敵人最後一次沖鋒。

四連從拂曉戰斗到黃昏,度過了極度緊張、殘酷、悲壯的十二小時,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堅守著陣地,他們不停地廝殺著,直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滴血。敵人遲鈍地沿著交通壕走過去,只見壕溝里躺著八十二名新四軍英勇無畏的戰士,每一寸土地都灑滿了戰士們的鮮血,交通壕里,沒有一支完整的步槍、機槍全都折斷了,砸碎了。敵人看到這一切,真是心驚膽戰,日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此戰斃傷日軍170餘人。

就在這時,六塘河北岸的領導機關,跨過縱橫如織的河網,從張圩子安全轉移了。四連戰士可歌可泣的業績,是一首英雄的詩篇,他們為民族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戰後,新四軍的戰友們同聲哀悼,決心踏著烈士們血跡前進,誓為烈士們報仇雪恨,淮海人民為永遠紀念這些抗日的英雄們,就在交通壕邊修起了一座高大的陵墓,墓碑的正中寫著「八十二烈士之墓」,墓地的周圍栽滿了松柏,掛滿了鮮花和輓聯,淮海區領導人之一的李一氓作了一副輓聯:

由陝西,到蘇北,敵後英名傳八路;

從拂曉,到黃昏,全連苦戰殉劉庄。

戰後,劉老莊,又送82名優秀青年參加新四軍重新組建了這個連隊,新四軍第3師命名第四連為「劉老莊連」。現在,「劉老莊連」仍然保持八十二人的特殊編制

Ⅳ 林海雪原真虎彪誰殺的

文/陳達)在紅色經典《林海雪原》一書中,有關土匪九彪綹子的描寫所佔篇幅甚少只有寥寥數筆,該匪幫剛一出場就被「火雷陣」炸得人仰馬翻,匪首九彪也被活捉,彷彿這個匪幫只是個「打醬油」的,無足輕重。
歷史上,真實的九彪和小說中寫的迥然不同。這支匪隊為在國民黨那裡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本,變得反動透頂,它們在牡丹江近郊殺人如麻罪惡累累,是對牡市新生人民政權威脅極大且持續時間最長的匪幫,直到1952年才被剿滅。

一、九彪匪隊的形成

九彪(1889——1952)原名劉亞傑,山東省沂水縣人。民國初年碾轉來到磨刀石落下腳,先以種地為業,後種大煙、挖參、淘金。三年之後,劉亞傑自覺成了「山裡通」翅膀已硬,便糾集起數名亡命之徒開始打家劫舍。

公元1931年是劉亞傑人生當中一個重要轉折點,他的匪股和「雙龍」匪隊合並,並向世人打出了「九彪」的匪號。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抗日浪潮此起彼伏,穆棱一帶也變成了抗日武裝的大本營,見風使舵的「九彪」也打出了抗日旗號。1932年,抗日救國軍總司令王德林將「九彪」匪隊收編,委任劉亞傑為第二軍第七旅旅長。李杜、王德林部撤往蘇聯後,劉亞傑又繼續為匪。

經日寇的收羅和收買,1935年九彪向日軍投降,最終效命於日本帝國主義的軍旗之下,成為侵略戰爭的爪牙和走卒。

1945年8月,「九彪」被蘇聯紅軍逮捕並押送到蘇聯。甄別九彪的過程中,因他在抗日救國軍當過旅長,又有對日作戰的事實,年底被蘇聯放回。

回國後的九彪,見到國民黨勢力強大,故而趁著牡丹江地區新生人民政權立足未穩之際,公然與人民為敵,於1946年4月帶著30多匪徒嘯聚山林
九彪匪幫活躍在磨刀石一帶。為了能夠得到國民黨的高看和重視,撈取加官進爵的資本,該綹子在短暫的時間內,兩次截擊火車,切斷了牡丹江與蘇聯的鐵路。是年秋,九彪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吉林地下剿共先遣軍」第九旅旅長,這個土匪遂搖身為國民黨的「正統」軍隊,聚集的匪眾也猛增到120多人。

此後,九彪由一個地地道道的慣匪,演變成一個反共更加積極也更加反動的政治「中央鬍子」,與人民為敵也愈加窮凶極惡沒有底線。

二、殺人如麻的九彪隊

1946年九彪重新當匪後,全力討好國民黨反動派以期取得賞識和信任,所以反共反人民異常凶惡,對人民犯下了數起滔天罪行。令九彪在牡丹江人民心中臭名昭著的是這起「6.12」事件。

對於九彪匪隊在1946年6月12日第二次截擊火車的情形,親歷人原牡丹江軍區二團團長王敬之終生難以忘記。王團長這位《林海雪原》中「201」首長的原型,回憶道:當時被土匪殺害的絕不是《穆棱縣志》記載的24人,而是對200多名群眾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那天,王敬之帶了八個傷愈歸隊的戰士和兩個警衛員,搭悶罐車去穆棱,准備向搞生產的三營布置運輸事宜。

列車在大觀嶺和代馬溝之間行進時,突然一聲巨響傳來,接著一節節車廂掉下鐵軌,隨之機槍子彈爆豆樣亂飛。王團長的兩名警衛員中彈身亡,護送尚縣長回穆陵縣的一個班戰士,在王敬之的指揮下迅速展開有效反擊,王團長帶數人佔領了後山。
傷愈歸隊的ー班長看東南方向沒有槍聲,便指派兩個戰士:「快帶鄉親們往南山口撒!」兩個戰士應聲而動,指揮群眾轉移。

後山上的士兵居高臨下地向土匪射擊,掩護群眾轉移的戰士們堅守在車廂邊也朝著土匪猛烈開火。怎奈寡不敵眾,土匪嗷嗷狂號著向火車猛沖,十幾名戰士全部戰死沙場……

九彪分出五十多人繼續朝著王敬之所在後山沖擊,自己帶著剩下一百多人馬,往群眾轉移的南山口奔去。

奔襲而來的土匪,南山口的群眾進行了毫無人性的殺戮,苟活下來的婦女也被先奸後殺,滿山遍野的屍體橫躺豎卧,有的被撕成兩片分掛在樹杈上,有的鼓著眼睛被插在尖樹樁上……帶路的兩個戰士腸子都被挑出來,情景慘不忍睹。200多鮮活的生命在南山口消逝,鮮血把周圍的青草都染紅了。

三、剿九彪屢次落空

1946年秋末,牡丹江地區的大股土匪已經基本肅清,只剩下九彪、座山雕等少數頑匪,仍在垂死掙扎。《林海雪原》作者曲波所在軍區二團承擔起圍剿這股頑匪的重要任務。

《東寧黨史資料》第二輯留有牡丹江軍區二團一營二連陳大正連長,當年有關追剿九彪匪幫的回憶,文中寫到「慣匪九彪是我們(軍區二團)追殲時間最長的一股土匪,到處有他的蹤跡,又到處巡捕不到他的影子。在寧安以東、磨刀石山裡曾兩次進山圍剿,已找到其匪巢(深山老林中的地下卧鋪),也只打死兩個搶糧回來的匪徒,整股土匪難以尋覓」。

追剿途中,英雄楊子榮曾數次發現九彪敵情,當他帶大軍復來剿匪時,因土匪轉移後形成的時間差而撲空,二團屢次無功而返。
1946年11月末,軍區二團繼於寧安追剿九彪未果後,在團長王敬之率領下,開赴東寧綏陽鎮附近,繼續征剿土匪九彪。

11月30日,王團長得到楊子榮在沙河子發現匪情的情報後,立即率隊頂風冒雪急行軍幾十里趕到沙河子附近,尖兵發現土匪仍在村裡。

得悉的我方將士鬥志昂揚,自追剿九彪以來,部隊幾次進山又跑了幾百里路,始終不見匪蹤真是令人憋氣又惱火,這次九彪算是插翅難逃了。

戰鬥打響後,土匪火力異常強大,不一會兒二團犧牲十名戰士,原來與共軍作戰的是鄭玉發匪營100多土匪不是九彪部。現場偵察不充分,又犯了輕敵錯誤,沙河子一戰軍區,吃了啞巴虧。

沙河子之戰是軍區二團剿匪的最後一場戰斗。戰斗總結時,201、203首長和楊子榮都做了深刻的反思……

牡丹江軍區二團對九彪匪幫的連續多次圍剿,使得九彪如驚弓之鳥,他命令土匪在進出營地時,不管多少人都走ー個腳印,走在最後面的人,要把踩倒的草扶起來,以免被人發現。加之,磨刀石一帶土改不徹底,山東籍老鄉對九彪的刻意保護,在部隊收網前九彪總能先溜之乎也。

四、鎮反時九彪斃命

眼見謝文東、馬喜山、王枝林等巨匪相繼落入法網,國民黨反動殘余勢力被消滅,狡猾陰險狡詐的九彪帶著那些累累血債的頑固慣匪,躲進深山老林潛伏起來。一時間,這幫人生死不明……

1951年春夏,鎮壓反革命運動形成了全國性的高潮。在對敵特分子案件的偵辦過程中,有關土匪九彪的線索也一點點浮出水面,這條潛伏多年的大魚即將落網了。

1952年7月2日,穆棱縣公安局根據省公安廳的指示,成立了3個搜山組,對穆棱南部山區重點部位展開了地毯式的搜查。隨著3個煙匪的捕獲,九彪在巢穴四周釘下的「眼線」被拔掉。審訊過後,九彪的匪蹤被揭秘
7月17日拂曉,「九彪」匪穴四周所有可疑逃跑「洞口」被清理,人民軍隊對「九彪」老巢發起來攻擊,在人民的銅牆鐵壁面前,負隅頑抗的土匪九彪被就地擊斃。

殺人如麻與人民為敵一生的63歲政治土匪九彪,最終沒有能夠躲避過正義的懲罰。

Ⅳ 牡丹江監獄有多少個監區

有12支監區,連日來,牡丹江監獄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將「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融入到暖警愛警、服務群眾的日常生活,以教育整頓為抓手,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全面鋪開「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由監獄黨委牽頭,致力解決廣大幹警關心的難事實事,健全完善監獄幹警職業風險保障機制,進一步凝聚警心、激勵鬥志。

Ⅵ 牡丹江師范學院18個二級學院有哪些

牡丹江師范學院18個二級學院有:

1、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2、法學院。

3、經濟與管理學院。

4、教育科學學院。

5、文學院。

6、西方語言學院(公共外語部)。

7、東方語言學院(對外商貿學院)。

8、應用英語學院。

9、歷史與文化學院。

10、美術與設計學院。

11、音樂與舞蹈學院。

12、體育科學學院。

13、數學科學學院。

14、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15、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16、化學化工學院。

17、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18、繼續教育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簡介:

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共黨史、當代中國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研究和教學。

首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院長論壇」已於2007年在福建師范大學舉行,會議決定以後將每年舉行一次論壇,以加強各教學研究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創新、完善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克思主義學院

Ⅶ 抗聯領袖周保中之所以沒被授銜,與他保留的一部對外的電台有關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侵佔了中國東北,由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游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的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鬥爭,牽制76萬日軍,消滅18萬日偽軍,寫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起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犧牲最為慘烈的光輝一頁。

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參加東北抗聯的5萬多將士大部分血染疆場,120多位師以上幹部戰死,其中的楊靖宇、趙尚志、魏拯民、王德泰、許亨植、童長榮、夏雲傑、陳榮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鐵岩、金正國、張甲洲、李延平、劉曙華、王光宇等40餘位,都是軍級幹部。

周保中是在東北前線堅持領導抗日斗爭全過程的東北抗聯負責人和後期最高領導人。

1902年,周保中出生於雲南省大理縣灣橋村,白族人,1924年畢業於雲南講武堂。

雲南講武堂存在了26年,從1909年成立至1935年,共培養出8313名畢業生,他們中除了周保中,還有我軍的元帥朱德(第3期步兵科學生)和葉劍英(第12期炮兵科學生)、國民黨陸軍上將朱培德、王鈞、金漢鼎、唐淮源、范石生、胡瑛、孫渡、龍雲、盧漢、盛世才等。

這些畢業生中還有韓國首任總理兼國防部長李范奭、越南臨時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朝鮮人民軍總司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崔庸健元帥……

從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周保中先參加了滇軍,後入馮玉祥的國民軍,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6軍第18師少將副師長兼52團團長,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8年11月,周保中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莫斯科,先後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國際列寧學院學習。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周保中從莫斯科回國,在東北參加抗聯領導工作,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後任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吉東省委書記。

周保中帶領抗聯戰士們以游擊戰的方式,打了很多勝仗,特別是在建立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時,組建宣言書由《巴黎時報》刊出,在國際上產生很大影響,日寇大為驚恐,向吉東增兵萬人,妄圖消滅周保中率領的抗日武裝。

經過一年的戰斗,周保中所部在吉東地區轉戰,愈戰愈強,消滅了大批日偽軍,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很大威脅。

日寇對周保中恨之入骨,多次懸賞重金捉拿他。

1937年11月22日至12月24日,周保中與敵人周旋33天,氣急敗壞的敵人出偽幣10萬元懸賞購買周保中人頭,後加碼為一兩黃金買周保中一兩肉。

盡管如此,周保中和抗聯部隊卻依然活躍在東北抗日戰場上,經常出沒於林海雪原,足跡遍及山村野寨,擴大了黨的影響,不屈不撓。他的隊伍所到之處,群眾都稱頌為「神武救國救民之師」,深受東北人民的擁護與支持。

艱難卓絕的東北抗聯時期,曾發生過八女投江的悲壯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周保中任總指揮的抗聯第2路軍中。冷雲、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安順福等8名女戰士本可突圍,但為了保護部隊轉移,用僅有的三支步槍吸引了全部敵人,直到最後子彈打光,8名女戰士寧死不屈,砸毀槍支後,互相攙扶著毅然決然地走進了波浪翻滾的烏斯渾河……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1939年初冬,陷入嚴重困境的東北抗日聯軍主要將領在牡丹江舉行會議,就當前的形勢和今後的方向進行緊急磋商。會上,東北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周保中提出了「保存力量,越界過江,到蘇聯遠東地區野營整訓」的意見,得到與會同志的一致同意。

1940年3月19日,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在哈巴羅夫斯克蘇軍遠東邊防軍司令部,與遠東邊疆區黨委和遠東軍討論越界過江野營整訓問題,蘇方原則同意東北抗聯的請求。不久,按照抗聯黨委統一部署,戰略轉移開始,第一、二、三路軍陸續越過中蘇邊界進入蘇聯方面指定區域,組建南北野營,由蘇軍提供後勤供應和軍事訓練。

1942年8月1日,東北抗聯部隊整編為蘇聯遠東軍區第88獨立步兵旅,對外代號8461部隊,下轄4個步兵營,1個無線電連,1個迫擊炮連,1個教導連。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周保中率部打回國內,給予了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以狠狠的打擊。

1945年秋,毛主席從東北局的電報中得知「周保中系原抗日聯軍現有幹部的領袖」。

這年11月4日,毛主席親筆起草中央電文《增兵東北之部署》,向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聶榮臻、羅榮桓等各解放區領導人通報,指示組建東北人民自治軍,任命「周保中(義勇軍領袖)為……第四副司令」,參與「統率東北全軍,部署作戰」。

此後,周保中在副司令中的排名位次不斷前移,至1947年9月已排名第一位 。

這都與毛主席對其的重用是分不開的。

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周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領導下的吉林省和吉林省軍區共與敵作戰800餘次,殲敵4萬餘人,為主力部隊輸送兵員近19萬人,繳獲武器近3萬件 。

1949年5月10日,毛主席在北平用整整4個小時聽取了周保中的抗聯工作匯報,這是他們之間的第一次見面和唯一的一次詳談。

在以這次談話為基礎的5月16日電文中,毛主席手書肯定周保中是 「一貫地執行黨的路線的抗聯同志」的代表 ,同時要求東北局等「根據上述估計對周保中同志予以積極的幫助,啟發他去掉某些包袱和片面性,這個同志會有更大的進步」 。

就在這一年,毛主席還曾兩次接見了周保中,並贊之為「民族英雄」。

10月1日,周保中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

建國初,周保中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主任兼民政部長、雲南省委常委兼統戰部長、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黨組書記(實際主持工作)等職,對西南地區的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東北抗日聯軍中有10位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其中7位是1955年被授予的,有3位是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後在1961年和1964年晉升為少將的。

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的周保中之所以沒被授軍銜,與他當時已脫離軍界有關。但這個原因應該不是主要的,因為脫離軍界的陳毅、閻紅彥照樣被授銜。主要是周保中自身有些問題,他抗戰後期去了蘇聯,從蘇聯回國後還保留個電台,保持著與蘇聯方面的聯系。

這個是很犯忌的。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病逝,享年62歲。

周保中的妻子叫王一知,吉林省依蘭縣(現屬黑龍江省)馬家溝人,比周保中小14歲,兩人於1939年10月6日在抗聯二路軍總部臨時駐地結婚。

建國後,王一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任司長。

黨史上還有一個王一知,也是女性,湖南省芷江縣人,是我黨早期著名領導人張太雷的妻子。(劉繼興)

Ⅷ 學習王進喜心得體會

鐵人 事跡 是我們幹事創業的好榜樣,你知道學習王進喜 心得體會 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學習王進喜心得體會,供大家閱讀!

學習王進喜心得體會篇1

鐵人王進喜,對於我們70後的一代是不太熟悉的,只是經常聽到老人們在耳邊述說他們那時候的 故事 ,說鐵人怎麼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忘我拼搏的精神,聽完後最多也只是感到現在的我是幸運的生在了幸福的年代裡,從未真正去設想父輩們走過的到底是一種怎樣艱辛的道路,現在我有機會學習兩進精神的時候,使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太多的感受,深深體會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油田出現了井噴,在危機的時刻卻偏偏沒有重金石,只有用水泥代替,但是水泥容易凝固,在沒有攪拌機的條件下,鐵人王進喜拖著那條傷腿,毅然跳下了攪拌水泥的池子,充當人肉攪拌機,看著石油工人們紛紛跳進去,最終抑制住了井噴。我的心情有點激動,在那危急的關頭,他們想到的不是個人利益,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為了保住國家的利益,犧牲自我的精神,現在已經很難再看的到了,那樣寶貴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曾經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難題,但是我每次都是動不動就輕言放棄,從沒想想該怎樣努力讓難題圓滿解決,在“鐵人”精神面前,我頓時覺得慚愧萬分。作為80後的青年,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就是“鐵人”精神,學習和發揚不怕艱苦、堅持到底、勇於奉獻的精神,把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艱苦奮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這種精神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如果說發自肺腑地感受到鐵人精神的偉大是學習王進喜的一個“初級階段”,那麼如何將鐵人精神轉化為我立足本崗、做好工作的內在動力和實際行動,則是學鐵人的“高級階段”和最終目標。學習鐵人精神,找出自己的不足, 總結 出我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加強學習,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遇去學習。要在自己的內心形成一種壓力,讓這種壓力敦促自己,成為一個有上進心的人。“人不讀書,不能成才;人不學習,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學習,才能啟迪心智,凈化思想,只有學習才能總結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水平和業務水平。

二是要經常自我反省。一個人如果不經常的自我反省,就很難有很大的進步。要經常在工作中從人格上、從道德上、從靈魂深處反省檢討自己,發現不足,及時修正,努力做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三是要求認真務實,扎實工作。要立足本職工作,埋頭苦幹,奮發進取,做業務上的尖子,實踐中的實幹家,工作中要講究細、講究實、講究准,講究嚴,講究精,講究新,講究快,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四是弘揚奉獻精神,有利於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團結協作的氛圍。奉獻精神是一種為他人服務,為他人提供方便的利他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和諧思想”。弘揚奉獻精神,會使人們更加尊重他人,與他人建立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關系,營造團結互助、親密友愛的和諧局面。弘揚奉獻精神,更有利於培養人們踏實做事的實干精神。從而去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奉獻精神其實就是艱苦奮斗、兢兢業業、埋頭苦乾的實干精神,強調的就是“做”。誠然,不同的時代對奉獻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求人們踏踏實實地做事情。

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必須永遠珍惜、堅持和發揚。,踏踏實實干工作,共同開創和迎接我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學習王進喜心得體會篇2

鐵人精神是指引我們不斷創新發展、跨越難關的不竭動力。按照機關工委要求,對照鐵人找差距,結合工作談體會,我將努力在以下四方面抓好落實,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新一輪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做貢獻。

一、干為重

鐵人說過,“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它體現了鐵人的頑強意志,更代表了一種實乾的奉獻精神。做為機關公務員,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統一。要將個人思想意識統一到到市委、市政府“學習鐵人精神、推動牡丹江新一輪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決策政策上,統一到單位黨組“創新創業、爭先先優、有為有位”的工作理念上,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其次要扎實落實不走樣。干為重的中心就是堅決執行。無論臨時工作還是重點工作,凡是自己負責的都要嚴格按照要求。最後要勇於開拓創新。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更是干為重的重點。進入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開辟事業的新發展,破解事業的新難題,爭創事業的新亮點,都離不開積極有效的創新。只有勇破不合時宜的“禁區”,勇闖前人沒有涉足的“盲區”,勇克令人望而卻步的“難區”,我們才能以思想的大解放、開放的大步伐、改革的大突破來贏得幹事創業的大成效。

二、學為先

鐵人說過,“我學會一個字,就是翻過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嶺去見毛主席”。字里行間流露出一股子堅忍不拔,迎難而上,更難得的是一種不懈的學習勁頭。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使得團的工作也面臨著諸多新問題和新內容,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廣大團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要加強學習。從自身來說,第一要抓牢業務。團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近幾年的團的各項工作表現就是“新”,新就是變化新,要求高。比如青年 文化 行動、青年和諧行動等,都是新形勢下的新要求。作為團幹部,我要進一步加強業務理論學習,深入挖掘內部規律,並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努力做到以牢固的業務理論指導團的工作實踐。第二要提高素質。藉助參觀學習的契機,進一步深入學習黨綱黨史,深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增強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努力提高自身黨性觀念和黨員意識。此外,還要積極拓寬思路,在領導方式 方法 上勤下功夫,不斷加強個人修養和領導藝術。第三要取長補短。加強和班子成員的溝通聯絡,定期和分管科室交流思想,深入剖析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多向班子成員學習,多向群眾取經,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和為貴

和諧、和睦的氛圍是事業健康發展的堅實保障,在營造團結、友愛、互助、民主的發展環境中我要努力做到三點。一是對上服從。上級交辦的任務要堅決服從,這是上下暢通的基礎和保障。二是對等協調。對班子成員和相關部門,要堅持協調為主,把團的各項事業發展放到突出位置,這是和為貴的關鍵。三是對下尊重。要把搞好乾群關系列入重要內容,尊重下屬,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多為下屬和基層解決實際困難,這是營造良好氛圍的重點。

四、廉為榮

廉潔奉公、執政為民是領導幹部的責任和義務。一是加強政治學習。認真學習十六大精神,貫徹兩個《條例》的基本要求,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進一步喚起責任意識、守法意識、廉潔奉公意識。二是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嚴格遵守各項 規章制度 ,在接待考察、工作出勤,目標管理,車輛使用,評先推優等多方面嚴格自律,不搞特殊化。三是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

學習王進喜心得體會篇3

大慶,從一個荒蕪的平原到現在諾大的城市,從一個普通的油田到現在全國聞名。如果問這是為什麼,我只能答:“因為有一些無私的人!有他們!”他們是誰?他們就是有“鐵人”精神的人提起“鐵人”精神,我們絕不會忘記一個人——王進喜,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

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拿下大油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老一輩大慶人在開發大慶油田的過程中,不畏艱辛,用他們辛勤的汗水鑄就而成的。老一輩石油人的努力,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的社會,各種思想層出不窮,而我們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過時了嗎?我要說:“不僅不過時,而且正當時!”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但是我們就更應該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新時期的大慶人,我們更不應該忘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決不能丟掉老一輩人優良的傳統,我們一定要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者。想想鐵人王進喜,不顧個人安危,捨身跳進泥漿池,甘當攪拌機,把國家的利益,集體的利益放在前面,這是怎樣的一種態度,怎樣的一種精神,這難道不是“鐵人”?這就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是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者,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Ⅸ 牡丹江省直屬事業單位有那些

有以下:
主要分為黨委、政府、人大、政協、民主黨派、群眾團體、檢察院、法院等幾類。
黨委:黨委辦公廳、紀檢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政法委、政策研究室、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省直機關工委、老幹部局、保密委員會辦公室、台辦、黨校、黨史研究室、省委機關報、社會主義學院、檔案局、專用通信局、社科聯等。
政府:政府辦公廳、發改委、國資委、工業信息化廳、教育廳、科技廳、監察廳、民政廳、司法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廳、商務廳、衛生廳、文化廳、人口和計生委、審計廳、外辦、地稅局、工商局、質監局、廣電局、新聞出版局、體育局、安監局、統計局、林業局、糧食局、旅遊局、民委、法制辦、金融辦、物價局、社保局、國稅局、葯監局、人防辦、信訪局、無線電管委會辦公室、供銷社、招商局、研究室、參事室、出版社、文史館、農科院、社科院、招標局、機關事務局等。
人大:辦公廳及各專門委員會。
政協:辦公廳及各專門委員會民主黨派:各民主黨派。
群眾團體:總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工商聯、殘聯、紅十字會、貿促會、對外友協、黃埔同學會等。

熱點內容
盆栽畫步驟 發布:2025-08-23 04:27:39 瀏覽:481
陽台盆栽野菜 發布:2025-08-23 04:26:24 瀏覽:428
牡丹江龍脈 發布:2025-08-23 04:23:10 瀏覽:516
盆栽管理技術 發布:2025-08-23 04:22:48 瀏覽:945
七夕透明盒 發布:2025-08-23 04:10:47 瀏覽:484
期惜情人節 發布:2025-08-23 04:08:38 瀏覽:808
鎮荷花扶貧 發布:2025-08-23 03:59:18 瀏覽:492
風水客廳花卉 發布:2025-08-23 03:46:14 瀏覽:973
紅牡丹一朵 發布:2025-08-23 03:36:03 瀏覽:551
帶一朵花開的歌 發布:2025-08-23 03:20:12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