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蓼有蜜嗎
① 中草葯:水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水丁香
(《福建民間草葯》)
【異名】丁子蓼、紅豇豆、喇叭草(《中國葯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間草葯》),水苴仔、水黃麻(《閩南民間草葯》),水楊柳(《四川中葯志》),田蓼草、紅麻草(《湖南葯物志》),水蓬砂(《貴州植葯調查》),水油麻、山鼠瓜(《福建中草葯》)。
【來源】為柳葉萊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
【植物形態】丁香蓼
一年生草本。須根多數。幼苗時平卧地上,或作傾卧狀,後抽莖直立,長20~50厘米。莖有稜角,多分枝,枝帶四方形,至秋莖葉皆變紫紅色,全體光滑無毛。單葉互生;葉片披針形,長4~7.5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漸狹,葉柄長不及葉片之半。花腋生,通常1~2朵,無梗;花萼4~5裂,裂片卵形,長約2毫米,外面有細毛,宿存;花瓣與花萼裂片同數,橢圓形,長約3毫米,先端鈍圓,基部狹,作短爪狀,早脫;雄蕊4~5;子房下位,外面密被短細毛,4室,花柱短,柱頭單一,頭狀。蒴果線狀四方形,直立或微彎,兩端截切,長15~20毫米,成熟時變成紫色;種子細小,光滑,棕黃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長於水邊。分布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採集】秋季結果時採取。
【性味】苦,涼。
①《福建民間草葯》:"甘,平。"
②《四川中葯志》:"性涼,味苦澀,無毒。"
③《福建中草葯》:"微苦辛,涼。"
【功用主治】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治水腫,淋病,痢疾,白帶,癰疽,疔瘡。
①《中國葯植志》:"治紅白痢疾。"
②《福建民間草葯》:"利尿,消腫脹。"
③《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水腫,血淋,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③《貴州植葯調查》:"清熱,止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水腫:水丁香一兩.酌加水煎,加些冰糖,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葯》)
②治淋病:鮮水丁香二兩,加水二碗,煎成九分,泡糖或蜂蜜,內服。
③治婦女白帶,頭暈,肢軟足酸:鮮水丁香一兩半,白雞冠花一兩。加水二碗半,煎成-碗,去渣取汁,和豬小肚燉服,連服三次。忌酸辣食物。
④治癰疽腫毒:鮮水丁香,洗凈,合酸飯及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②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⑤治目翳:水丁香,煎水洗。(《湖南葯物志》)
⑥治咽喉炎:鮮水丁香一兩。加承煎,調糖內服。(《泉州本草》)
⑦治外傷出血,蛇蟲咬傷:水丁香葉搗爛敷患處。(《湖南葯物志》)
② 丁香蓼的主要價值
葯用價值
【葯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
【製法】:曬干備用。
【性味歸經】:苦,涼。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主治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腎炎水腫,膀胱炎,白帶,痔瘡;外用治癰癤疔瘡,蛇蟲咬傷。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濕熱瀉痢,黃疸,淋痛,水腫,帶下;吐血,尿血,腸風便血;疔腫,疥瘡,跌打傷腫,外傷出血,蛇蟲、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0.5-1兩,治痢疾,鮮品可用3-4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煎湯,15-30g或泡酒。
【葯理作用】:丁香蓼水提取物去除鞣質後分離得到沒食子酸和訶子次酸三乙酯,體外抗菌試驗證實對宋內、舒氏、鮑氏、志賀等痢疾桿菌及金葡球菌、綠膿桿菌等有較好的抑菌作用。 【中葯化學成分】:本品含沒食子酸(gallicacid)和訶子次酸三乙酯(triethylchebulaie)。
【選方】:
①急性腎炎水腫:丁香蓼、地膽草、車前草各30g,水煎服;或丁香蓼、星宿菜、爵床各30g,水煎服。
②泌尿道感染:丁香蓼50g,蒲公英、金絲草、貓須草各15g,水煎服。
③濕熱白帶:丁香蓼30g,苡米根、白雞冠花各15g,白果10g,水煎服。
④急性喉炎:丁香蓼30g,爵床、金銀花各15g,玄參10g,水煎服。
⑤癰腫:鮮丁香蓼適量,紅糖少許,同搗亂,敷患處。
文獻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生葯材鑒定
性狀鑒別:
本品全株較光滑。主根明顯,長圓錐形多分枝。莖直徑0.2-0.8cm,莖下部節上多須狀根;上部多分枝,有稜角約5條,暗紫色或棕綠色,易折斷,斷麵灰白色,中空。單葉互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長4-7cm,寬1-2cm。花1-2朵,腋生,無梗。花萼、花瓣均4裂,萼宿存,花瓣橢圓形,先端鈍圓。蒴果條狀四棱形,直立或彎曲,紫紅色,先端具宿萼。種子細小,光滑,棕黃色。氣微,味咸,微苦。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方形細胞組成,外被單細胞非腺毛,並有5個向外突起的稜角。皮層窄。外側2-3列細胞為厚角組織,內側3-4列細胞形大,壁薄;近內皮層有少數纖維散在,壁厚木化。內皮層明顯。韌皮部窄。木質部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散在,壁木化;射線寬1-2列細胞。賄財薄壁細胞類圓形,賄中部常中空。本品薄壁細胞含少數草酸鈣方晶。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均為1列類長方形細胞組成,外被非腺毛及腺鱗。柵欄組織不通過中脈,海綿組織排列疏鬆。主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窄;木質部導管呈放射狀排列。主脈上,下表皮內側有數列厚角細胞,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簇晶。
中葯化學鑒定: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ml,迴流30分鍾,冷卻,濾過。
濾液供下列試驗:
1.取濾液少許,滴於濾紙上,噴以0.1%溴酚藍的乙醇溶液,在藍色背景上顯黃色斑點。(檢查有機酸)。
2.取濾液1ml,滴加1%三氯化鐵溶液1滴,顯藍黑色。(檢查沒食子酸)
③ 這是什麼植物
菱葉丁香蓼(Ludwigia sedioides)是柳葉菜科丁香蓼屬下的一物種,為一年生浮葉草本植物,版
中文學名
菱葉權丁香蓼
拉丁學名
Ludwigia sedoides (Bonpl.) H. Hara
別稱
黃花菱、瓜地馬拉水丁香
④ 請問這種是什麼什麼草,謝謝。
接上一提問,所問的植物是草本植物~丁香蓼。
丁香蓼,別名:小回石榴樹、小答石榴葉、小療葯,拉丁文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是桃金娘目、柳葉菜科、丁香蓼屬一年生直立草本;莖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圓柱狀,上部四棱形,常淡紅色,近無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開展。葉狹橢圓形,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狹楔形,在下部驟變窄,開花時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頭上;柱頭近卵狀或球狀,頂端稍偏斜,具小尖頭,表面有橫條排成的棕褐色縱橫條紋;種脊線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⑤ 請大神忙幫這是什麼植物
是紫蘇,又像藿香,看不清楚。
⑥ 丁香蓼屬的形態特徵
直立或匍匐草本,多為水生植物,稀灌溉木或小喬木(中國不產)。水生植物版的莖常膨脹成海綿權狀;節上生根,常束生白色海綿質根狀浮水器。葉互生或對生,稀輪生;常全緣;托葉存在,常早落。花單生於葉腋,或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或總狀花序,有小苞片2枚,(3-)4-5數;花管不存在;萼片(3-)4-5,花後宿存;花瓣與萼片同數,稀不存在,易脫落,黃色,稀白色,先端全緣或微凹;雄蕊與萼片同數或為萼片的2倍;花葯以單體或四合花粉授粉;花盤位花柱基部,隆起成錐狀,在雄蕊著生基部有下陷的蜜腺;柱頭頭狀,常淺裂,裂片數與子房室數一致;子房室數與萼片數相等,中軸胎座;胚珠每室多列或1列,稀上部多列而下部1列。蒴果室間開裂、室背開裂、不規則開裂或不裂。種子多數,與內果皮離生,或單個嵌入海綿質或木質的硬內果皮近圓錐狀小盒裡,近球形、長圓形,或不規則腎形;種脊多少明顯,帶形。染色體數n=8, 12,16,24 。
濕生草本;葉互生或對生;花單生於葉腋或簇生,或為頂生的穗狀花序或頭狀花序;萼片4-6;花瓣小,4-6片或缺;雄蕊與萼片同數;子房下位,4-5室,有胚珠多顆;果為一長形的蒴果。
⑦ 丁香蓼的類屬、形態、習性、分布及為害情況如何
丁香蓼(圖43)。
圖43 丁香蓼學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科屬分類柳葉菜科,丁香蓼屬。形態特徵高20~100厘米,莖近直立或下部斜升,具較多分枝,有縱棱,略帶紅紫色,無毛或疏被短毛。葉互生,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0.4~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無毛或脈上被少數柔毛,葉柄長0.3~1.0(~2.0)厘米。萼片4~6,卵狀披針形或正三角形,長0.2~0.5厘米,外面無毛或略被短柔毛。花瓣4,黃色,狹匙形,長0.1~0.2厘米,寬不到0.1厘米,無毛,基部有2苞片。雄蕊與萼片同數,花粉粒單一。花柱長約0.1厘米,子房密被短毛,柱頭槌形。蒴果線狀圓柱形,5室,稀4室,長1.5~3厘米,寬約0.2厘米,褐色,稍帶紫色,近無柄,成熟後室背果皮呈不規則開裂。種子斜嵌入於內果皮內,每室1~2行,淡褐色,長卵形,一端銳尖,長約0.1厘米,寬約0.03厘米,種臍狹,線形。生物學特性1)休眠與萌發種子具休眠期,但在冬季低溫時休眠即已解除。丁香蓼為濕生、沼生雜草,萌發對溫度、濕度、光照要求均比較嚴格。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0~30℃,偏高或偏低萌發均較少,發芽水分以土壤飽和至薄水為最好,水層2~3厘米尚能萌發,10厘米以上即不能萌發,乾旱條件下也不能萌發。由於丁香蓼種子較小,萌發需要一定的光照,在土層1厘米之內能順利出苗,1厘米以下則萌發很少,在秧田小苗階段、移栽大田封行前發生較多,秧田大苗期、移栽稻田封行後即很少出苗。2)營養生長田間丁香蓼植株高矮相差較大,與水稻的相對高度從0.1~1.0,決定植株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光照,田邊及水稻栽插前期發生的丁香蓼因光照充足,生長較快,株高與水稻可同步增長,發生較遲的丁香蓼,隨著稻田行間逐漸蔭蔽,而長勢越來越差。其次與土壤濕度有關,丁香蓼部分側根可變成白色的呼吸根伸出水面,適生於淹水的環境,在土壤保水性能好、灌水充足的稻田生長較好,在長期乾乾濕濕、經常脫水的稻田長勢較差。
丁香蓼具有較強的再生力,在地上莖葉折斷後,基部節上發出須根,重新長出植株。3)開花結實丁香蓼花期8~9月,果期9~10月。高大、分枝多、接受光照強的植株結實率高,水稻行間生長矮小的植株結實率較低甚至不能結實。種子細小,蒴果開裂後落入田間,可隨水傳播。
分布與為害丁香蓼分布較廣,幾遍全國,但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生較多,尤以灌水條件好、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稻田為害較重。據在江蘇里下河地區調查,嚴重發生田塊,密度每平方米達100株以上,多度達30%,頻度為100%,水稻分櫱減少、穗數、實粒數、千粒重均有所下降,減產30%以上。
⑧ 丁香蓼的常見種類
八肋丁香蓼
【中文名】:八肋丁香蓼
【英名】:falseprimrose
【別名】:毛草龍、水丁香
【科名】:柳葉菜科
【屬名】:丁香蓼屬
【產地】:美國南部地區、墨西哥
【特徵】: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株高50~200厘米。全株被毛。葉互生,具短柄,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花單生葉腋,黃色。蒴果圓柱狀,綠色至紫紅色。花期6~10。果期7~11月。
【應用】:水生植物,可裝點水生園地。
細花丁香蓼
【中文名】:細花丁香蓼
【學名】:LudwigiaperennisL.
【科名】:柳葉菜科(Onagraceae)
【形態特徵】:莖:莖四方,草本直立,有分枝,基部多為紫紅色。
葉:單葉互生,線形或長披針形,長1~2公分,寬0.3~0.9公分,葉全緣,有短葉柄。
花:單生花,腋生。花瓣4枚,卵形黃色,花徑最大不到1公分,具長花筒,雄蕊4枚
果:長圓柱形薄壁蒴果,具宿存花萼,光滑或具毛;成熟時呈紫紅色,有短柄。
種子淡粉紅色,長0.2公釐。
【鑒定特徵】:1.著生於葉和莖交接處的淡黃色小花。2.嬌小的長圓柱形果實。
【分布】:新營、鹽水、柳營、東山、白河、麻豆、下營、六甲、官田、大內、楠西、南化等地。
卵葉丁香蓼
【中文名】:卵葉丁香蓼
【種拉丁名】:LudwigiaovalisMiq.
【科中文名】:柳葉菜科
【科拉丁名】:Onagraceae
【屬中文名】:丁香蓼屬
【屬拉丁名】:Ludwigia
【中國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湖北
【其它國家分布】:日本
【海拔】:40-200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低海拔
【生長環境】:池沼旁、水邊濕地
【是否栽培】:野生
⑨ 想了解這個紅色莖桿,紅色葉子,果實是四葉邊是什麼植物
丁香蓼,別名:小石榴樹、小石榴葉、小療葯,拉丁文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柳葉菜科丁香蓼屬一年生直立草本。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主治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腎炎水腫,膀胱炎,白帶,痔瘡;外用治癰癤疔瘡,蛇蟲咬傷。
⑩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
這是水龍,白花水龍或者黃花水龍 它的特點 節間簇生白色氣囊(氣生根)
學名:Ludwigiapeploidesssp.stipulacea 科屬:柳葉菜科(Onagraceae)丁香蓼屬
產地:分布於亞洲和美洲、台灣及內陸潮濕地區。
國內分布:浙江、福建、廣東東部。
黃花水龍是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花開在枝頂,呈黃色。城區河道種植的黃花水龍整朵花直徑在5厘米左右,開花時間為每年5—6月。
繁殖與栽植:扦插。土壤以富含有機質之肥沃壤土為佳。扦插密植。
2植物特性
黃花水龍是生長在淺水的多年生浮葉植物,長可達5公尺,以不定芽繁殖。具匍匐莖或浮生莖,整株蔓生或挺立生長,整株無毛,莖中空,節間簇生白色氣囊(氣生根)。葉互生,長橢圓形,葉託大。花開於枝頂,腋生,萼片5枚,呈三角形,長6-12mm,花瓣5枚,金黃色,長9-17mm,雄蕊10。不結實。主要生分布於河川流水域邊或低窪濕地。黃花水龍是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花開在枝頂,呈黃色。城區河道種植的黃花水龍整朵花直徑在5厘米左右,開花時間為每年5—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