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冠幅
Ⅰ 甘肅百年紫斑牡丹是真的嗎
是真的。
紫斑牡丹是毛茛科芍葯屬植物,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為二至三回羽狀復葉,小葉不分裂。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花瓣內面基部具深紫色斑塊,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瞢莢果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
甘肅紫斑牡丹的特性:
1.抗寒性。紫斑牡丹非常抗寒,能耐-43℃低溫,適合在北方地區寧夏、新疆,青海、陝西、西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等地區栽種。
2.植株高大。是樹的概念,地徑粗度可達8cm-20cm,植株高度可達2m-4m,冠幅寬3~4m,中原牡丹完全不能達到這種高度。
3.抗旱性。在甘肅中川年降雨量只有280mm地方也能生長,開花效果壯觀。
4.香味兒濃郁。紫斑牡丹一朵花開散發的香味兒,可抵中原牡丹十朵花的香味,其香味還有聞香治病的功效。
5.抗鹽鹼。對土壤的適應幅度較大,從偏酸到偏鹼(Ph值6.5-8.2)砂質到黏土同樣都能生長良好。山坡、溝、台地、沙地都可以種植。
6.植株老化速度慢。紫斑牡丹植株老化速度慢,可培育生長成百年、千年牡丹古樹,看我們牡丹園里500年的觀賞牡丹王。
Ⅱ 中國百年牡丹古樹有多少百年牡丹古樹哪裡有
百年牡丹古樹數量不清楚,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和河南西部。
(1)、百年牡丹古樹一般在海拔60米(山海關以北)至3000米白龍江流域的地方
都能生長,海拔高低對紫斑牡丹的影響,其實就是溫度高低對牡丹開花日期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牡丹開花日期也相對延遲。如北京地區與蘭州市區牡丹開花時間基本相同,但北京緯度高於蘭州而蘭州海拔高於北京。北京與沈陽海拔基本相同,但沈陽緯度高於北京,沈陽牡丹開花時間比北京大約晚二十天左右。
(2)、百年牡丹古樹抗大氣乾旱。在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蒸發量卻達到1800多毫米的蘭州中川機場(即中川牡丹芍葯園)所在地區,紫斑牡丹只要在栽植時滿足水分要求讓其紮根成活後,也能抗旱生長。但如果讓其開好花,則每年需澆2~3次水。
(3)、百年牡丹樹品種間的年生長期只有幾天的差別。有學者提出紫斑牡丹比中原牡丹生長期短的觀點有誤,牡丹的生長期是由無霜期長短決定的,無霜期長,生長期就長,反之則短。如果將中原牡丹栽植到蘭州或將紫斑牡丹栽植到中原,兩個品種的生長周期在當地就會基本一樣。
(4)、 百年牡丹古樹為長日照植物,喜光照,但在潮濕炎熱的7~8月,
如果氣溫較長時間保持在30度以上且通風條件差時會產生枯葉現象。開花時節,過強的光照會縮短花的觀賞時間,故而有些珍貴觀賞品種在開花時節有搭涼棚遮陰的作法。
(5)、百年牡丹古樹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PH值6.2~8.3的范圍內都能生長,雖能抗瘠薄土壤,但在肥力較好的土壤中生長健壯,成花率和花瓣瓣化程度都高於瘠薄土壤,可施入翠姆菌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東北地區土壤相對疏鬆地表水滲透力強,新栽植苗木必須注意補充水分,兩年後新根紮根較深後就不用多澆水了。
Ⅲ 牡丹胸徑冠幅高度
牡丹胸徑冠幅高度是40到50厘米左右。牡丹花為毛茛科芍葯屬植物牡丹目前全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國外。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久矣。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到20℃,但花前必須經過1到10℃的低溫處理2到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負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
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Ⅳ 歷史最悠久、最神奇的牡丹在什麼地方
漢牡丹具有洛陽、菏澤和其他國內外牡丹所無法比擬的五個獨特之處。一年代久遠。她早於洛陽牡丹500多年,早於菏澤牡丹1400多年。堪稱華夏一絕,世界之最。二同株異花。花開時節,單株漢牡丹以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台閣型等多種形態而獨居群芳之首。三花戀故土,異地不活。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了柏鄉,企圖將千古名花移往日本,盡管他們深掘數尺,連根帶土運至日本,悉心呵護,但花終不受,竟抱枝枯死。解放後,彌陀寺的漢牡丹重展姿容,枝繁葉茂。四不解之謎。圍繞漢代牡丹兩千餘年的文化歷程,產生了大量的優美傳說和民間故事。古代帝王駕崩,漢牡丹以開白花為先知。五花開知國事。當地百姓盛傳國興國衰、年豐年欠,均可從漢牡丹的色澤變化,生長態勢中得以預知。在建國後的幾十年中,漢牡丹以它的花色和花朵枝數感知著共和國的諸多大事。至今百姓「觀花問事」之風仍盛。
Ⅳ 潞城市哪個寺廟里有一株古牡丹
潞城市的南舍廟里有一株千年牡丹。
南舍村位於潞城市城區西南7公里處。村中有一玉皇廟,廟院中西邊的側殿前,生長著一株近千年的牡丹花,品名「紫雲仙」。
據明崇禎十年重修玉皇廟碑文記載,從宋治平初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潞城市志》載:「其主桿高2.12米,分枝多達100餘枝,冠幅直徑為2.8米;根部主桿直徑為45厘米,每年立夏季節開花,多達300餘朵,花最大直徑為20厘米,全叢花葉多達5000餘片。」如此大的牡丹花,實屬罕見。
據傳很久以前,玉皇大帝要到洛陽牡丹園賞花,一同前往有身邊的養花仙女(另一說是武則天的養花使女),一位銀裝素裹,一位紫縲裊裊,在去洛陽的路上,兩位養花女走散後雲游到南舍村,看到此地山青水綠,一條河環繞村邊,就留在了通明宮。後上天來找失落的養花女,在走時各留下一塊紫紗巾、銀紗巾在主殿的西處和東處。第二天恰是立夏,人們就發現通明宮的東西偏殿院內各有一棵牡丹花,一紫一白。紫牡丹名紫雲仙,白牡丹呼天鵝瓊。後又因一小孩尿在了銀紗巾上,白牡丹羞而枯死,紫牡丹留傳至今。後人們便在東殿內補移植了一株白牡丹,也已三十多年。
哇咔咔牡丹網
Ⅵ 牡丹是怎樣進行露地栽培的
1.圃地要求
根據北方牡丹宜涼畏熱、喜燥惡濕的特性,及根系深長的特點,栽培地點宜選地勢高向陽,排水良好,且土層深厚肥沃的地方為宜。牡丹為肉質深根小灌木,根系分布在0~1.5米范圍內,故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的壤質粉沙土及沙質壤土較為適宜。城市中地勢較低處宜築高台,鹽鹼較重的地方pH高於7.8需要換土。要有清潔的灌溉水源,以備乾旱時澆水,但應嚴禁用含鹽、鹼高的水澆牡丹。土壤瘠薄、乾旱澇窪、污染嚴重的土地,不宜作牡丹圃地。
2.土壤整理
為使牡丹生長良好,促進根系生長,從而達到根深葉茂的目的,大田種植應於栽植前1~2月將土地進行深翻,深60~100厘米。一般栽培地應在土壤深翻時,施以腐熟糞肥或餅肥作基肥,也可施用多元素復合肥。每公頃施用腐熟糞干2.2萬~3萬千克或餅肥3000~40000千克。切忌施用生肥。為防止病蟲害,土壤整理每公頃施40~50千克呋喃丹,同時施50~70千克的硫酸亞鐵,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
3.種植要求
(1)秋季栽植
牡丹適宜於秋植,一般以8月下旬至10月底栽植較為合適,使入冬前根系有一段恢復時間,並能長出新根,以利第二年的生長。栽植過早過晚均不適宜。種植過早,苗木處於生長期,營養物未回收,生長不良,過晚難生新根系。栽植方法如下:栽植穴視植株大小而定。一般直徑30~40厘米,深40~50厘米。表土心土分開放,穴底施以腐熟堆肥、糞干或餅肥。注意栽植前,苗木用500~700倍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甲基異柳磷混合液浸醮30秒,小苗帶有天牛等蛀干害蟲的,要用磷化鋁片進行熏蒸,以防病蟲害。栽時根系要舒展,回填土要踏實,根頸與地表平,不宜過淺或過深。栽後及時澆水。為防旱保溫越冬小苗四周用鬆土封成小土堆狀,一般高於頂芽5厘米左右。
觀賞園栽植行距可依品種、樹勢而定。冠幅不大、低矮品種如珊瑚台、胡紅等多用高度1~1.5米。植株高大、長勢旺的如二喬、姚黃以高2米為宜。生產繁殖圃株行距0.6~0.7米,牡丹園栽植的株行距一般為1~1.5米為宜。牡丹園圃宜通風透光,以免多雨季節病菌滋生。
(2)春季栽植隨著牡丹栽培應用范圍的擴大,生產上需要延長牡丹栽植季節。因而春季栽植也得到應用。只要措施得當,精心養護,春季栽植也能成功。
早春未萌動前裸根移植盡可能帶全根系,並將地上部分重剪。當年新枝萌發後,少留花蕾。一般4~5年生植株當年仍可開花,較老植株需緩苗2年左右。
早春將萌動前帶土球移植,土球大小視植株而定。大株60厘米×50厘米。小株30厘米×35厘米。栽後及時澆水,適當疏除過密花枝、花蕾。當年約有60%植株可以開花。
花蕾初綻時帶土球移植,洛陽等地曾選洛陽紅、二喬、似荷蓮、趙粉、硃砂壘等早中開品種於開花前15~20天(約為3月20日)帶土球移植。這時枝條已充分伸長,葉全展開,花初綻露色。10年生植株,土球直徑55厘米高40厘米,用草繩捆好,隨挖隨栽。栽好後剪斷草繩,封土踏實,澆透水。其成活率可達100%,生長開花均較好。
4.水肥管理
(1)澆水
北方牡丹根系發達,入土深達1米之多,有較強抗旱性,在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地區,一般乾旱不需澆水。但如遇特別乾旱的年份,嚴重威脅牡丹植株生命時,應當澆水。在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需要補充灌溉。澆水的次數和水量的多少,應根據乾旱的程度和株齡來掌握。一二年生的植株抗旱能力較差,若旱情較重,應及時澆水;三四年以上的植株遇嚴重乾旱應澆水;每次追肥後如土壤過干要澆一次水。北方地區一年內有幾次水需要保證:一是春季萌動後(此時正值北方春旱期),也就在2~3月份;二是開花前或開花後,4~5月份;三是越冬前。其他時間視情況澆水。牡丹的澆水可採用開溝滲澆(滲水法)的方法。最好用河水或坑塘里的水,因其水暖且含營養元素多,水已熟化,礦化度較低,從而利於牡丹的生長;嚴禁用含鹽鹼量高和污染的水澆灌,以免土地鹼化,傷根死亡。天熱時澆水宜於早晚進行,忌在烈日下澆水。另外澆水時,水溫與地溫的溫差不能超過15℃,否則,易對牡丹造成傷害。此外,在夏秋多雨季節,要注意牡丹園圃地排水,切勿積水。初冬、春季澆水必須在天氣和暖的時候,地未化凍時不必澆水。
(2)追肥
牡丹是喜肥植物。植株營養狀況如何,直接影響開花的數量與品質;作葯用栽培時,也影響根的質量。牡丹開花存在大小年現象,當年花多、重瓣多。翌年也可能花少、單瓣多。在營養不足時,重瓣花可開成半重瓣花以至單瓣花,欣賞不到該品種應有的典型花型。在長期管理不善、土壤貧瘠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引起品種退化。為了使牡丹能開好花,除注意控制開花數量外,適量追肥也很重要。
牡丹施肥應與牡丹的年生長發育節律很好地結合起來。春季牡丹花芽萌動到開花是大量消耗養分的時期。花謝後花芽分化以及果實生長(如不採種時可將果實除去)也需充足的養分。牡丹重瓣花花芽分化時間很長,花瓣原基分化的數量與營養狀況密切相關。在精細管理的情況下,牡丹每年可施肥三次:第一次早春萌芽後為促進開花(可稱為花肥);第二次花開後為促進花芽分化(可稱為芽肥);第三次入冬前為保護越冬(可稱為冬肥)。前兩次以速效肥為主,最後一次以長效肥為主。實際上,每年應重視入冬前施肥,施用經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廄肥,並與其他措施結合起來,這一次施肥基本上能滿足牡丹生長發育的要求。有條件時,可施用一些經發酵的餅肥及復合肥料。各地俗稱肉牡丹、酒芍葯,常將動物屍體埋於牡丹植株周圍或將動物屍骨裝缸,盛水密封,待腐熟後將其濃汁稀釋澆灌牡丹,可使牡丹花大色艷。
追肥有穴施、溝施和普施三種方法。1~2年生的牡丹植株小,根系不發達,對肥料的吸收范圍小,多採用在株間穴施或行間溝施的方法,溝(穴)深約17厘米,將肥料施在溝內用土蓋上。3年生以上的植株多採用普施法,將肥料撒勻後深鋤鬆土,使肥料均勻混合於土壤中。
5.中耕除草
中耕一般結合施肥、澆水進行。每次澆水後應及時鬆土保墒。田間雜草應及時清除。菏澤等地非常重視牡丹園鋤地鬆土,根據該地春季多乾旱,夏季及初秋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及植株大小,進行適當的深鋤和淺鋤,以使土壤疏鬆,防旱保墒,而且早春能提高地溫。
春季2~3月間進行第一次鋤地鬆土,目的是疏鬆土壤,提高地溫,提高土壤透氣性。3月下旬,3~4年生苗扒去覆土,2年生的僅去上部;1年生的不扒覆土。同時3月下旬和4月上旬,要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鋤地。第二次一定要深鋤,一般在10厘米左右,並且要鋤細,不能留生地,主要是防旱保墒,提高土壤溫度,促使早萌動;第三次(清明)根據土壤干濕決定鋤地的深淺,應特別注意不能撞傷或碰掉牡丹嫩芽,以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牡丹花謝後,為減少水分蒸發,使其保持旺盛生長,2~4年生牡丹可進行淺掘,深度15厘米左右(半杴深)。以後如天旱,每15天左右鋤一次,以增強抗旱能力。
進入汛期,高溫多雨,土壤濕度大,地表易板結,雜草多滋生,此時應勤鋤、淺鋤(以劃破地皮為度),以加快水分蒸發,使土壤盡快乾燥,雜草死亡。這就是「濕地鋤干」的道理。
8月上旬至8月下旬間是鋤草滅種的關鍵時候,應淺鋤,鋤細,將雜草盡量消滅在結籽之前,同時應將雜草從圃地清除,以減少翌年牡丹地塊中的雜草危害。
此外,還應在降雨或澆水後待地表稍干即時鋤地鬆土。農諺雲:「春天鋤一犁,夏天劃破皮。」指春天中耕宜深,以保墒防旱,深度應達10厘米以上;夏天鋤地主要是除草和排濕透氣,故應淺鋤,一般在2厘米左右,不管是深鋤或淺鋤,以不傷根系為原則。
鬆土結合鋤草,有草即鋤,要保持田間無雜草,以減少水肥消耗,防止病蟲滋生蔓延。
6.植株調整
牡丹多數品種易從根頸處發出很多萌枝櫱,上部一年生枝也發出幾條分枝。發枝過多不及時除去,勢必造成枝條叢生細弱,交錯重疊,徒耗一部分養分,為此要整枝修剪。其目的是:使植株保持均衡適量的枝條和美觀勻稱的株型,維持地上與地下部分的生長平衡,通風透光,集中養分促使根部生長、花芽充實、開花繁茂。實踐證明,牡丹花開得好壞,開花多少,根系生長及牡丹壽命的長短都和整形修剪的技術水平高低有直接關系,此項技術是牡丹田間管理工作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措施。
牡丹的整形修剪工作在分栽後的第二年春天開始(1年生植株不必整形修剪,讓其自然生長),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春分)前後,當嫩芽長至5厘米左右長時進行。過早嫩枝長勢不明顯,不便去弱留強,氣溫低也易受凍害;過晚新枝伸長,萌櫱枝(土芽)已木質化,葉片增大,耗費養分,因此,要適時整形修剪。
定枝也叫定股,在牡丹叢生的新枝條中,選留幾條生長健壯、分布均勻、長勢勻稱的枝條,定為植株的枝幹。定枝的多少,應依株叢的大小、品種、栽培目的、生長年限及長勢變化而定。長勢旺、生長量大的品種,如紫二喬、趙粉等,可選留5~7枝;長勢弱、發枝力差的品種,如賽雪塔、種生黑、金輪黃、紫魁等,可稍加修剪甚至任其生長。隨著牡丹生長年限的增加,枝數也可隨之增加。每年可選留9~12枝為宜;6年生以上的健壯植株可再適當增加新枝,如老枝遭受損傷,可用粗壯萌櫱枝培養、更新老枝,使株型完美。
牡丹每年開春發出很多萌櫱枝,長勢較猛,如不及時剪除,時間越長,爭肥水越多,往往導致老枝早衰或死亡。為此,2年生以上的牡丹除選留補充、更新用的萌櫱枝之外,其餘的於3月下旬(春分)前後,從牡丹根頸部徹底掰掉,不使其重發。留枝的多少要視植株大小及老枝生長狀況、需不需要留當年生枝補空或更換老枝;另外還要依用途而定。如果秋後准備嫁接用接穗,就要適當留些萌櫱枝,秋後計劃分株用的牡丹,為增加分株數量,應多留萌櫱枝。
牡丹每個枝條上部一般生有2~3個開花枝條,交錯互生,花枝以下還生有數個叢枝及不定芽。為集中養分,使花枝生長健壯,花大色艷,生長4~5年的矮株型牡丹一般只在每一個枝頂端選留一個花枝;生長5年以上的高株型牡丹,可選留1~2個分布均勻的花枝,其餘的花枝應及時剪除,多餘的葉叢枝及不定芽也應去掉。隨著樹冠開張角度的加大,側花枝也應適當增加。
牡丹花後殘留在花基上部的乾枯枝和損傷枝、病枝以及主桿上的多餘側生枝,也要及時剪掉。對側枝的修剪技術要求較高,必須作到修剪合理,即剪掉重疊、內向、交叉枝,使株型豐滿,通風透光,花芽飲滿。還可利用頂端優勢特性,將過高的頂芽剪去,使下部芽萌發,可調整株叢均衡。
Ⅶ 盆栽牡丹五年大苗一盆可以栽兩棵嗎
最好不要 牡丹是深根植物 就是種植一棵小盆都無法容納 五年的觀賞牡丹冠幅都達到80左右了 所以不要種植兩顆了
Ⅷ 古縣牡丹節的牡丹傳說
相傳古縣三合牡丹為唐代牡丹,距今已1300餘年。據花卉專家考證,古縣三合村的這株白牡丹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株高2.3米,冠幅33.2平方米,叢圍16米,白牡丹每年「五一 」前後開花,花瓣白色晶瑩,蕊似金屑飛舞,花底帶血色紅暈,香氣逼人,遠觀如玉樹臨風,近賞如仙女起舞,暗香浮動,四株芍葯花環伺四周,亭亭玉立。
在當地百姓心中,一直把白牡丹敬若神明,每逢花開季節賞拜之風日盛,牡丹仙子有求必應,造化鄉里,美名千載傳頌,遠近聞名。依託這株神奇的白牡丹,在牡丹花會期間,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Ⅸ 求園林常用植物 以及它們的常用高度冠幅
園林常用植物以及常用高度冠幅如下:
1、銀杏、5000、3000。
2、蘇鐵、1000、1000。
3、短葉羅漢松、2500。
4、木蘭、5000、2500。
5、深山含笑、5000、2500。
6、南天竹、500、450。
7、十大功勞、500、450。
8、山茶、2500、1500。
9、葉子花、600、600。
10、三角楓、6000、3000。
11、七葉樹、6000、5000。
12、青楓、2500、1500。
13、重陽木、7000、4000。
14、香樟、3000、1500。
15、紫荊、2000、1000。
16、雪松、5000、3000。
17、梓樹、2500、1500。
18、苦櫧、4000、3000。
19、杜英、4000、2500。
20、杜仲、5000、3000。
21、細葉榕、6000、4000。
22、大葉冬青、2500、2000。
23、油杉、5000、3000。
24、欒樹、3000、1000。
25、鵝掌楸、5000、2500。
26、水杉、4000、1000。
27、廣玉蘭、5000、3000。
28、荷花玉蘭、4000、2500。
29、紫玉蘭、2500、1500。
30、垂絲海棠、2500、1500。
31、西府海棠、2500、1500。
32、二喬玉蘭、3000、2000。
33、桂花、5000、4500。
34、石榴、2500、1500。
35、紫葉李、2500、1500。
(9)牡丹的冠幅擴展閱讀:
園林常用植物非常的多,比如有:鵝掌楸、火棘、四照花、衛矛、金鍾花、山茶花、流蘇樹、貼梗海棠、紅葉李、金邊正木、棣棠花、紅葉石楠、日本晚櫻、白花碧桃、闊葉十大功勞等。
除此之外,還有金銀木、秤錘樹、夾竹桃、紅千層、羅漢松、廣玉蘭、西洋接骨木、華北珍珠梅等。
Ⅹ 牡丹四年苗長葉開花後的冠幅是多少
牡丹四年苗長葉開花後的冠幅是70厘米左右
牡丹(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色澤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