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聖丁香
1. 丁香的 功效是什麼針對什麼人群
它能降低血壓,而且呢還能敗火,是非常有用的一個葯物。
2. 丁香是什麼調料
多數人可能對「丁香」不太熟悉,因為它大多是與其他香料搭配一起入菜,不但是知名中式香料「五香」之一,亦是印度Masala香料和咖喱的重要角色。
space
丁香是Masala不能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
丁香Clove食材教室
丁香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現在多數熱帶國家都有種植,主要產區為印尼桑基巴群島、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島、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等地,以出產8成產量的印尼為大宗。
丁香怎麼來?其實它是將丁香樹的花蕾乾燥製成的香料,其名Clove 源自拉丁文Clavus(意指釘子),因為乾燥後的花蕾呈現咖啡色,看起來像是釘子一般,確實讓人難以聯想它原本的樣貌。要注意的是,木犀科丁香屬的「歐丁香、洋丁香」一般也會俗稱為丁香花,別把兩種搞混了。
space
乾燥前的丁香花蕾(flower buds)。
space
丁香粒長得像釘子一般。
丁香料理方式
丁香的氣味香濃強烈,主要來自其中的丁香油酚(eugenol) ,這種成分同時在蒔蘿、肉桂及肉豆蔻等植物中能夠找到,有相當持久的香氣。
丁香本身吃起來辛辣帶苦味及麻澀感,不過與食物烹調後會轉為溫和甘甜的滋味,能讓料理更加甘醇,可說是燉鹵料理必備的香料之一,非常適合搭配肉類及甜質食物。各地傳統吃法包括:美國人習慣直接將丁香粒插入火腿中烘烤、德國人會把丁香加入麵包甚至酒飲配方中、中國人則常搭配小茴香用來燉鹵豬腳或羊腿。
space
美味的印度料理不能沒有丁香的點綴!
印度有名的「香料飯」會把小茴香籽、月桂葉、丁香、馬莎拉香料粉和肉桂棒跟白米一起炒香再蒸煮,風味相當迷人!在家自己煮不想那麼麻煩,也有簡單版的做法:在煮米飯時,加入1~2個丁香粒,煮好的白飯便會有特殊的香氣,聞著聞著都覺得變好吃了呢!
雖然帶有辣味,丁香卻很適合用於甜點、飲品中,跟蘋果、巧克力及咖啡的味道都很搭;經典搭配如蘋果派、西方人每逢聖誕節要喝的熱香料蘋果汁、南美玻利維亞的傳統料理— 巧克力牛奶粥,以及風靡南亞的印度香料奶茶。
space
說到蘋果派,大家都會先想到「肉桂」。下次不妨試試看加入丁香,能嘗到不一樣的好滋味~
丁香還有醫療效果
除了料理,丁香還運用於阿育吠陀(Ayurvedic) 和中葯等傳統醫學,根據記載最早在漢朝就被作為葯用;現代西方醫學中,丁香精油則被認為有舒緩疼痛的功效,成為牙醫的輕度鎮痛劑。因此在台灣想買到丁香,除了到專門的香料店,在中葯行也能輕松找到。
丁香芳香驅蟲也OK
丁香強烈的氣味亦很適合驅除害蟲!把丁香裝在紗布中懸掛於室內,有助於驅趕蒼蠅和果蠅。
3. 開封食聖齋和品味來是一家嗎
開封食聖齋和品味來不是一家,是兩家。
食聖齋五香醬牛肉不錯。
五香醬牛肉是一道古老的名菜,採用中國傳統的五香製法。製作材料有牛腱肉2500克,芹菜125克,醬油250克,鹽125克,白糖100克,大茴香30克,桂皮30克,大料10克,花椒15克,丁香2克,蔥、姜各50克。
鍋置火上,放香油、甜面醬、味精和適量的水,炒勻後,再加入醬油、料酒,待開後,下入牛肉塊,大火燒開,移上火煮20分鍾,撈出切片裝盤即可。
4. 中葯:丁香的作用是什麼
【葯用部位】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功能主治】溫中,暖腎,降逆。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選方】
①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丁香一兩,干柿蒂一兩。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簡要濟眾方》)
②治小兒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兩。同研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姜湯下三、二十丸。(《百一選方》)
③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個研末,甘蔗汁、薑汁和丸蓮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④治霍亂,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頓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⑤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兩,桂心一兩。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聖惠方》)
⑥治癰疽惡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葯護之。(《怪證奇方》)
⑦治食蟹致傷:丁香末,姜湯服五分。(《證治要訣》)
⑧治鼻中息肉:丁香綿裹納之。(《聖惠方》)
【臨床應用】治癬:丁香16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時後去渣。每日外搽患處3次,觀察31例病史在2年以上的體癬及足癬患者,一般在治療1天後症狀即見消退,2天後患處開始有皮屑脫落。病史較長或曾經其它癬葯治療而不能控制者,則於治療後2~3天症狀才開始消退,一般經3~5天亦能治癒。但有20%左右治癒後仍反復發作。一法用1:10的丁香煎液外塗,每日1~3次,有效病例通常在塗葯後3~7日癢感減輕,炎症減退,落屑減少,以後局部症狀逐漸好轉。治療期中如中斷用葯,效果多不明顯或無效。
【宜忌】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5. 丁香幹掉以後還有香味嗎
當你吃著各種燉肉、烤肉的時候,是否注意過肉鍋里的那些香料?你知道嗎?如今大部分的香料都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非常普遍的食材或調味劑,似乎並無什麼特別之處。但在歷史上,這些不起眼的小傢伙卻多次讓人類為之抓狂。
被認錯身份的「憋屈主兒」美洲紅辣椒
紅辣椒為茄科植物,祖祖輩輩生存於新大陸的中南部。直到15世紀末,才隨著它的家鄉一起,被一個叫哥倫布的航海家發現,而後又被陸續帶到全世界安家。按理說,辣椒家族能在世界揚名,哥倫布算得上是「大功臣」,但如果這些辣椒會說話,它們一定會向這個功臣提出嚴正交涉,因為後者自作主張地管它們叫「印度胡椒」。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在那個時代,歐洲人普遍認為亞洲的印度和中國是財富的聚集地(事實也的確如此),而能夠讓食物保持新鮮以及吃起來更美味的香料,也同樣來自那裡。
因此,哥倫布航海的目的就是幫助西班牙國王尋找財富和香料,所以想要到達的目的地自然就是亞洲。但哥倫布卻跟大多數歐洲人一樣,對印度並不熟悉,以至於在船隊航行到美洲時,想當然地把那裡當成了印度。由於當時印度的胡椒早已在歐洲聲名遠揚,所以產於美洲的辣椒就這樣被當成了它們在香料家族中的遠親。
大火的遺物丁香
提起丁香,很多人或許會首先想到美麗又香氣馥郁的丁香花。不過,今天跟大家見面的,可不是能聞不能吃的花,而是桃金娘科蒲桃屬的一種香料——丁子香。在歷史上,此君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幼發拉底河沿岸的小鎮上發生了一場火災,居民普茲拉姆的房子灰飛煙滅。很多年以後,一支考古隊在被燒毀的房屋廢墟里找到一個被熏黑的陶罐,打開一看,裡面竟有一小把丁香。通過查看同時保留下來的泥板上的文字,考古學家們驚奇地發現,這把丁香居然存在於遙遠的公元前18世紀。
丁香的植株形狀手繪圖如果說幼發拉底河地區的發現只是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那丁香對於它的原產地則意味著災難。在被廣泛種植前,印尼的麋鹿加群島(現名馬魯古群島)曾經是是丁香的唯一產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只能高價購買丁香。
在他們眼中,這種味道獨特,並且具有葯效的小東西是最值錢的香料之一。為了得到這「黑黃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相繼把「手」伸到這里,由於誰也不肯讓步,所以只能靠槍炮交流。麋鹿加群島由此陷入了炮火的洗禮中。
這就是作為香料的丁香的花,跟公園里紫花丁香畫風很不同吧在中國,關於使用丁香最早的記載出現於漢朝,只是用途有些奇葩。據說漢朝的一位皇帝小有潔癖,曾經下令大臣在覲見前必須咀嚼丁香去除口臭。丁香還有這奇效……看官,要不要打開你家的調料盒,來兩粒?
天堂的種子胡椒
胡椒又名昧履支、披壘、坡窪熱,原產於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其所屬的木蘭類植物群為被子植物中的第三號大戶。
胡椒眾所周知,胡椒吃起來有一種麻麻辣辣的感覺,在吃肉的時候撒上一些,可以有效去除腥膩感,讓味道更佳。憑借這個優點,胡椒成了嗜肉的歐洲人最喜愛的香料。無奈的是,歐洲大陸不生長胡椒。因此,在地理大發現前,歐洲人想吃胡椒,就只能從阿拉伯人或威尼斯人手中購買,自然就免不了「挨宰」。時間一長,能買得起胡椒的就只剩下了有錢人。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胡椒都被認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公元408年,哥特人攻佔羅馬,他們向羅馬人索要的物品中就有多達3000磅的胡椒;在中世紀,有錢人往往被稱為「胡椒袋」,甚至連盛放胡椒的器皿是否精緻,也都成了衡量情操是否高雅的標准。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歐洲地區都會對擁有胡椒的人充滿敬意,例如在法國的曼恩河流域,人們就曾把吃胡椒當作是腐敗、奢侈、墮落。無獨有偶,這樣的看法也得到了古羅馬的諷刺派詩人佩爾西烏斯的支持,他曾在自己的詩作中表達了對過分鍾愛胡椒等香料的不滿,認為這樣會使人失去陽剛之氣。
胡椒牛排歐洲人對胡椒如此「感冒」,除了自身的飲食需求外,或許還跟兩任經銷商的宣傳有關。前面說到地理大發現前,阿拉伯和威尼斯人是胡椒的主要銷售商。這兩個民族為了能長久地發胡椒財,就各自編造了一個有關胡椒產地的謊言:阿拉伯人考慮到歐洲人普遍怕龍,就說胡椒生長在龍把守的瀑布下面;威尼斯人則乾脆說胡椒是天堂的東西。
造假的代名詞肉豆蔻
肉豆蔻俗稱肉果、玉果,是產於馬來西亞、印度,以及中國南方等地的毛茛目肉豆蔻科植物,在治療嘔吐腹瀉,脾胃虛寒方面有很強悍的實力。
肉豆蔻不過,這種橢圓形的小東西真正成名的地方卻並非它的老家,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散發著香味的肉豆蔻仁,一傳入康涅狄格州就成了大眾喜愛的口味。有些狡猾的商販就借機大做文章,他們利用肉豆蔻仁在曬干後的灰棕色和木頭很相似這一點,將一些廉價木材削成肉豆蔻仁的模樣,在市場上濫竽充數,以此來欺騙不明真相的買主。由於這種肉豆蔻是用木頭製成的,因此就被形象地稱為「木頭肉豆蔻」,康涅狄格州也因為這種肉豆蔻的盛行,而獲得了「肉豆蔻州」的綽號。
如果僅僅是在本產品內出現「替身」,那還不足以讓肉豆蔻徹底成名。畢竟假冒的產品真心很多,但是假肉豆蔻很快就隨著一本名為《美國風氣》的書得到了「升華」。在這本書中,作者針對美國新聞界和國會中存在的諸多造假現象,將那些造假者稱為「木頭肉豆蔻」。
亞歷山大的香波藏紅花
藏紅花又名番紅花、西紅花,在被廣泛引種之前主要生存於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脈,在亞洲西部和地中海一帶也有一定的勢力。
藏紅花說到地中海,就不得不提希臘和波斯的文明,而這兩個國家也不乏關於藏紅花的記載。例如,波斯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經開始用藏紅花來編制國王宮殿的地毯,以及死後的壽衣,甚至是供奉給神靈的祭品,在社會上更是廣泛使用於葯材、食材、染料等范圍。
擅長編造神話故事的希臘人,則給藏紅花賦予了失戀的含義。波斯和希臘文明消亡後,藏紅花也沒有停下它神奇的時空旅程,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埃及艷後都曾將其製成香波來沐浴,古羅馬暴君尼祿更是在巡城前在街道上鋪滿藏紅花。
克什米爾的藏紅花不過,讓歐洲人全面了解藏紅花的卻是阿拉伯人。公元8世紀初,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在征服西班牙後,將藏紅花的球莖帶到了那裡。從此,藏紅花開始逐漸被西班牙人熟知並接受,直到今天,位於馬德里南部的拉曼恰島每年都會舉行為期三天的盛大節日,將藏紅花放入各種食物中供來客品嘗。拉曼恰也因此得到了「藏紅花之都」的稱號。
凄美愛情的見證者香草
這里又要提到哥倫布了,這位自以為然的老兄誤打誤撞帶回的除了辣椒,另一種重要香料就是香草。
香草植株手繪圖和印第安人一樣,香草也曾經是墨西哥的原住民。在西班牙征服者入侵前,統治這片區域的托托納克人就把香草當做神聖之物,這主要是源於香草起源的凄美傳說。在很久以前,這里曾有一位公主和平民相戀並私奔。二人因此觸犯了戒律,被大祭司下令處死。
二人的血所流過之處,瞬間長出了一棵香草藤,成熟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清香。當地人認為這種香味代表著公主純潔的靈魂。當然,這僅僅是個傳說,人的血液肯定無法讓土地上長出植物。真正幫助香草在墨西哥繁衍生息的是一種叫melipona的蜜蜂。這是一種在當地獨有的蜜蜂,也是唯一能給香草授粉的蜜蜂。香草在開花時獲得這種蜜蜂提供的授粉服務,等到花凋謝時,豐碩的果子就孕育而生。
香草冰激凌,仔細瞧,那幾根豆莢狀的小棍,就是香草的莢果哦跟所有香料一樣,香草一經被帶回歐洲,就立即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但特有的結果的條件,卻使得其在很長時間內無法被廣泛種植。
直到1841年,一位在香草種植園幹活的黑人小夥子,才在無意中發現了給香草人工授粉的方法,即首先用小棍將香草的種膜剝開,然後在用棍子小心滴從柱頭(位於花蕊的頂端,是儲存花粉的地方)上掃下花粉,以此來給花授粉,讓香草的雌雄兩部分結合起來,最後結出果實。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授粉方法的出現,使得香草很快在氣候更加溫和的馬達加斯加,印尼等地興旺起來,一舉超越了其在墨西哥老家的數量。
你還知道哪些香料?你最喜歡的是哪種?留言給蝌蚪君吧~
END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心與紙
6. 丁香香料什麼味道
丁香本身吃起來辛辣帶苦味及麻澀感,不過與食物烹調後會轉為溫和甘甜的滋味,能讓料理更加甘醇,可說是燉鹵料理必備的香料之一,非常適合搭配肉類及甜質食物。
各地傳統吃法包括:美國人習慣直接將丁香粒插入火腿中烘烤、德國人會把丁香加入麵包甚至酒飲配方中、中國人則常搭配小茴香用來燉鹵豬腳或羊腿。
印度有名的「香料飯」會把小茴香籽、月桂葉、丁香、馬莎拉香料粉和肉桂棒跟白米一起炒香再蒸煮,風味相當迷人!在家自己煮不想那麼麻煩,也有簡單版的做法:在煮米飯時,加入1~2個丁香粒,煮好的白飯便會有特殊的香氣,聞著聞著都覺得變好吃了呢!
雖然帶有辣味,丁香卻很適合用於甜點、飲品中,跟蘋果、巧克力及咖啡的味道都很搭;經典搭配如蘋果派、西方人每逢聖誕節要喝的熱香料蘋果汁、南美玻利維亞的傳統料理— 巧克力牛奶粥,以及風靡南亞的印度香料奶茶。
除了料理,丁香還運用於阿育吠陀(Ayurvedic) 和中葯等傳統醫學,根據記載最早在漢朝就被作為葯用;現代西方醫學中,丁香精油則被認為有舒緩疼痛的功效,成為牙醫的輕度鎮痛劑。因此在台灣想買到丁香,除了到專門的香料店,在中葯行也能輕松找到。
7. 丁香的葯用價值和功效 丁香有什麼功效
1、葯用丁香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疝氣、癬症等。除了葯用,丁香還主要用於肉類、糕點、腌制食品、炒貨、蜜餞、飲料的製作。
2、在食用方面,丁香因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於食品(特別是肉食及麵包之類)調味,在歐洲和美國是聖誕食品特有的調味劑,在我國常作為烹制風味菜餚、鹵菜及醬腌菜的輔料。
3、丁香品種很多,真正葯用的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一般的觀賞花木丁香為木犀科植物,要予以區別),以花蕾和果實入葯。人們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或雄丁香,而把未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或雌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通常使用的是公丁香。公丁香的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色,最後呈鮮紅色時可採集。將採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干即成。以粒大花未開、香氣強烈,且能沉於水中者為佳。
8.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_丁香的葯用價值
導讀: 的與專區,為您詳細介紹的與、圖片、丁香的葯用價值、丁香的副等,要更多丁香的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 丁香簡介
- 丁香圖片
-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 丁香的葯用價值
- 丁香的葯用附方
- 丁香的配伍應用
- 丁香的食用方法
- 丁香的副作用
丁香簡介
丁香,為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丁香,以花蕾和其果實入葯。花蕾稱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實稱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色,最後呈鮮紅色時可採集。將採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干即成。
丁香圖片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溫中降逆;溫腎助陽。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葉瀉;腎虛陽痿;腰膝酸冷;陰疽。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1、《葯性論》:治冷氣腹痛。
2、《海葯本草》:主風疳匿,骨槽勞臭。治氣,烏髭發,殺蟲,療五痔,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正氣,止心腹痛。
3、《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4、《開寶本草》:溫脾胃,止霍亂。(治)壅脹,風毒諸腫,齒疳匿。
5、《本草蒙筌》:止氣忒、氣逆。
6、《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7、《本草正》: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七情五郁。
8、《本草匯》:療胸痹、陰痛,暖 *** 。
9、《醫林纂要》:補肝、潤命門,暖胃、去中寒,瀉肺、散風濕。
10、《本草再新》:開九竅,舒郁氣,去風,行水。
11、《葯材學》: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腸充氣及子宮疝痛。
丁香的葯用價值
【葯名】丁香
【別名】丁子香(《齊民要術》)、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雞舌香(《》)。
【性味歸經】辛,溫。
溫中、暖腎、降逆。
【主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用葯忌宜】熱及陰虛內熱者忌服。李杲:「氣血勝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氣也。」《本草經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丁香的葯用附方
1、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丁香一兩,干柿蒂一兩。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簡要濟眾方》)
2、治小兒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兩。同研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姜湯下三、二十丸。(《百一選方》)
3、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個研末,甘蔗汁、薑汁和丸蓮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4、治霍亂,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頓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5、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兩,桂心一兩。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聖惠方》)
6、治癰疽惡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葯護之。(《怪證奇方》)
7、治食蟹致傷:丁香末,姜湯服五分。(《證治要訣》)
8、治鼻中息肉:丁香綿裹納之。(《聖惠方》)
丁香的配伍應用
1、配五味子: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經氣火。二葯合用,主治奔豚,其機在開在腎,皆所相宜。
2、配柿蒂、乾薑:柿蒂下逆氣。乾薑補中陽,三葯合用,胃寒去,逆氣平,胃虛復。則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3、配五味子,再伍以莪術(別名廣茂):溫腎散寒,平降沖逆,散結消瘀,舉三治一,非此莫效。「
4、配黃連、乳汁:《》」葛洪《抱朴子》雲,凡百病在目者,以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皆愈。「黃連清火瀉火,乳汁補肝明目,三葯合用,標本兼顧,氣血同治,亦補亦瀉,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為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也,目生百疾,三葯合用,皆主治之。
5、配柿蒂:和中降逆,溫腎助陽,治虛寒呃逆最效,兩葯相合無主輔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補助腎陽方中,亦多用之。是為佳對。
丁香的食用方法
1、丁香主要用於肉類、糕點、腌制食品、炒貨、蜜餞、飲料的製作配製調味品。
2、胃寒呃逆,脈遲者,可與柿蒂、人參、生薑配伍。
3、久患心腹冷痛者,可與肉桂、乾薑等相伍。
4、腎陽虛衰,陽痿遺精,陰冷不孕,腰膝冷痛者,可與肉桂、附子、鹿角膠等相配。
5、少腹寒疝腹痛者可與川楝子、附子、小茴香等相合。
丁香的副作用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曾有報道丁香油、丁香酚局部使用,偶然有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
以上就是一些丁香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葯,請繼續關注頻道。
【丁香油】、【丁香】、【丁香花】、【】、【丁香樹】
9.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
治足癬:丁香15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時後去渣,每日外搽患處3次。
治魂疰方(《本草匯言》) :本品3克,膽星、半夏、茯苓各6克,上為末,每早晚服3克,燈心湯下,泊鬼疰,身似痛非痛,似癢非癢,似寒非寒,似熱非熱,似醒非醒,形神默默,語言懶出,病名鬼疰,此心胃有伏痰所致。
治傷寒咳噫不昌,及噦逆不定(《簡要濟眾方》) :本品一兩,干柿蒂一兩。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
治小兒吐逆(《百一選方》):本品、半夏(生用)各一兩。同研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姜湯下三、二十丸。
治朝食暮吐(《摘元方》) :本品二十五個研末,甘蔗汁、薑汁和丸,蓮子大,噙咽之。
治霍亂、止吐(《干金翼方》):本品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頓服之。用水煮之亦佳。
治久心痛不止(《聖惠方》) :本品半兩,桂心一兩,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癰疽惡肉(怪證奇方》) :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葯護之。
治食蟹致傷(《證治要訣》) :丁香末,姜湯服五分。
治鼻中瘛肉(《聖惠方》) :本品綿裹納之。
感應丸(《大同方劑學》) :本品45克,木香75 克,豆蔻20枚,巴豆(去心膜,研除油凈如面j 70枚,乾薑(炮)30克,杏仁(別研極爛)140枚,百草霜60 克。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外,餘4味搗為細末,與前 3味同拌研細。用好蠟180克,焙化棉濾。更以好酒1升,於銀器內煮蠟數沸,頃出候冷,去酒去蠟,用清油30克於銚內,熬令末散香熟,次下前已酒煮蠟,就鍋內乘熱拌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20—30丸。
治體癬、手癬(《經驗方》) :5%本品煎液擦患處。
丁香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毒理試驗
LD50:
腹腔注射其煎劑的LD50為l.8g/kg。丁香油小鼠灌服的LD50為1.6g/kg。丁香酚小鼠口服的LD50為3g/kg,大鼠的為2.68g/kg。
毒性反應:
小鼠灌服其水提物l20g(生葯)/kg,不引起死亡。中毒症狀為呼吸抑制,後肢無力,翻正反射消失。給犬口服丁香油2g/kg可發生嘔吐,口服5g/kg可發生嘔吐而死亡。丁香酚有醌甲基化合物和苯氧自由基,是其在肝細胞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此二物與細胞蛋白共價鍵結合而產生細胞毒作用。
病理檢查:
口服丁香油死亡犬,鏡檢肝腎有瘀血、濁腫,部分肝細胞壞死,心肌濁腫。說明煎劑的毒性很小。丁香油有一定的毒性反應。
(三)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曾有報道丁香油、丁香酚局部使用,偶然有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
丁香油是什麼
丁香油,為植物丁香的乾燥花蕾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丁香枝蒸餾的丁香油用制殺菌葯、香料、漱口劑、牙痛的局部麻醉葯、合成香草醛,還可作增香劑和增強劑。還可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可作為葯用,中葯飲片「丁香」、「雞舌香」、「公丁香」即為桃金娘科丁香的花蕾,性溫,味辛。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於食品調味。
丁香油可以防腐,抗菌和止痛,很適合用來預防疾病和發炎,丁香本身是一種香料,,因此在烹飪時經常被添加到菜里,雖然最為人知的是它能快速治療牙痛,但是在消化問題,及肌肉疼痛上,也同樣具有療效。他能治療氣喘,反胃,鼻竇炎,並且可作為鎮定劑。丁香是一種很強烈的精油,一向被拿來消毒手術用具。未經稀釋前,請勿塗抹到皮膚上。
丁香油分類
丁香油按作用可以分為 :
食用丁香油:用於烹調調香,可直接食用。
葯用丁香油:可內服外擦,用法請遵醫囑。
香料用丁香精油:用於香熏療法,濃度很高,食用可致命,請勿嘗試!嚴格來說丁香油又可分為丁香葉油、丁香莖油、丁香花蕾油。在香料工業中,一般說丁香油大都為丁香葉油。
丁香油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味辛;甘;性熱。
【歸經】 歸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 暖胃;降逆;濕腎。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用法用量】 內服:以少許滴入湯劑中或和酒飲。外用:塗擦。
…… [內容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下一頁
10. 丁香花資料
丁香花Syringa
lilac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
又稱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紫丁香花丁香花植株高2~8米,葉對生,全緣或有時具裂,罕為羽狀復葉。花兩性,呈頂生或側生的圓錐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藍紫,也有白色紫紅及藍紫色,以白色和紫色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為紫丁香變種蒴果長橢圓形,室間開裂。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較少。以排水良好、疏鬆的中性土壤為宜,忌酸性土。忌積澇、濕熱。
丁香喜歡陽光,較耐陰,喜歡濕潤,但忌積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要多澆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不喜歡大肥,不要施肥過多,否則影響開花。
[編輯本段]【栽培管理】
丁香花性喜陽光,稍耐陰,耐寒性強,也耐旱,喜濕潤,忌漬水。抗逆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適生於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切忌栽於低窪陰濕處。
丁香花宜在早春芽萌動前進行移栽。移栽穴內應先施足基肥,基肥上面再蓋一層土,然後放苗填土。栽後澆一次透水,以後再澆2—3次水即可成活。丁香適應性強,管理比較粗放,平時只要注意除草,雨季防澇,乾旱時注意澆澆水,便可順利生長。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肥過多,以免引起枝條徒長,影響開花。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堆肥即可。
3月中旬發芽前,要對丁香進行整形修剪,硫除過密枝、細弱枝、病蟲枝,中截旺長枝,使樹冠內通風透光。花謝後如不留種,可將殘花連同花穗下部兩個芽剪掉,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萌發新枝和形成花芽。落葉後,還可以進行一次整枝,以保樹冠圓整美觀,利於來年生長、開花。
丁香花病蟲害很少。主要害蟲有蚜蟲、袋蛾及刺娥。可用800一1000倍40%樂果乳劑或1000倍25%的亞胺硫磷乳劑噴灑防治。
丁香屬植物主要應用於園林觀賞,因其具有獨特的芳香、碩大繁茂之花序、優雅而調和的花色、豐滿而秀麗的姿態,在觀賞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為國內外園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叢植於路邊、草坪或向陽坡地,或與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緣,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將各種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專類園。還宜盆栽,並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對二氧化硫及氟化氫等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的抗性,故又是工礦區等綠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本屬植物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很多種類也具有一定耐寒力。北京地區年平均最低溫約-19— -16℃左右,現有的栽培種均可在北京露地安全越冬,每年可正常生長、開花、結實。據記載,暴馬丁香、匈牙利丁香,能耐-35℃左右的低溫。我國哈爾濱年平均最低溫約-26℃左右,有時可達-36℃或更低,現已露地栽培的種類包括屬於2個亞屬3個組的10餘種丁香。因本屬植物的花芽多生在枝梢頂端的第l—6對芽處,因而當1-3對花芽受到寒害時,並不影響整株的觀花效果。
丁香屬植物還有較強的耐旱性,北京地區7一9月為雨季,其他月份則為旱季,特別4-6月,氣溫從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時各種丁香正迅速生長、開花,而這時雨水較少,蒸發量劇增到230一280毫米,但每月只要對植株灌水2次,就可使各類丁香生長良好而花繁葉茂。
對土壤要求不嚴,且能耐瘠薄。除強酸性土外,在各類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長,而以土壤疏鬆的中性土為佳。一般忌在低窪地栽植,積水會引起病害或造成全株死亡。
丁香屬植物是陽性樹,喜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在陰處或半陰處生長細弱,且開花稀少,但少數種類如雲南丁香,要求空氣溫潤。這類植株在北方栽培,最好選擇空氣濕度較高的小環境,如可栽植在背風向陽處或稀疏的林緣邊。 紫丁香花的所有種類,播種3—4年後,實生苗即可開花;而擬女貞亞屬的種類,播種後4—5年才開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開花。5年後開花漸盛。生長勢5—20年內最旺。以後漸衰,但仍能維持生命至很久的年代,據載有180齡的實例。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