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槐湯和丁香
A. 高莽寫的丁香 文章
丁香
媽媽帶我在院中種了幾棵丁香樹。
丁香樹很快長得就超過了我的身高。我常常站在丁香樹前觀察它的變化。早春,一張張嫩葉,形狀酷似心臟。然後,它的枝頭出現了一團團紫色的或白色的雲,這是由許許多多小花朵組成的。到了秋季,它接下扁扁的果實,再過不久,寒冬來臨了,丁香樹卻脫掉身上的全部綠裝,裸露出乾瘦的軀體,讓枝丫忍受零下四十餘度寒冷的襲擊。最初,我擔心這嬌嫩的小樹會被凍死。可是到了翌年早春,它又開始生枝、長葉、開花。在那苦澀的時代,我往往感覺不到丁香的芬芳。有時在它的花瓣上反而會發現顆顆晶瑩的淚珠,莫非它也嘗到了人間的辛酸?
老師說,丁香的花朵有四個小瓣兒。可是俄羅斯小同學們偷偷地告訴我,還有五個瓣兒的。如果發現了五瓣兒的丁香花,就是發現了幸福。這時,可不能讓幸福跑掉,要馬上把它吃掉。這或許是俄羅斯人的風俗?從他們的風俗里,也不難看出他們對幸福的殷切渴望。那時我們都是孩子,不知道幸福須要去爭取。我們男男女女小同學們聚集在一起時,只要發現五瓣的丁香花,就爭先恐後地搶著吃。我吃過多少,不得而知了。
有一年盛夏,狂風卷著暴雨,呼嘯了兩天兩夜。我的小丁香樹被刮斷了。我以為它再也活不了了。媽媽說:「別哭,它會活的!」果然,斷干敖過了寒冬,到了春天,它抽出新條,長出新葉。那年開的花朵中,雖然我也發現了五個瓣兒的,可是不忍心把它吞掉。這五瓣的丁香花來之不易,它歷盡艱辛才得以綻放,我不忍心吃它啊。更何況幸福不是靠吃五瓣的丁香花就能獲得的,而是要靠自己去爭取。
高莽其人
高莽,1926生於哈爾濱。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他是將劇本《保爾·柯察金》帶到中國的人,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阿赫馬托娃、葉賽寧、帕斯捷爾納克、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俄文著作30餘部。並著有《久違了,莫斯科!》、《媽媽的手》、《畫譯中的紀念》、《俄羅斯美術隨筆》、《心靈的交顫》等隨筆集和長篇傳記《帕斯捷爾納克》等。
此外,他還曾為世界許多國家文學家創作過肖像畫,為我國作家魯迅、茅盾、巴金、丁玲、冰心、胡風、艾青、蕭乾、蕭軍、曹靖華、馮至等作家畫的肖像為中國現代文學館所收藏;為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歌德、巴爾扎克、易卜生、井上靖、博爾赫斯等人畫的肖像,為外國文學館或紀念館所收藏。
1997年,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因其對中蘇中俄文學藝術交流的貢獻而授予「友誼」勛章。此外還獲得普希金、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等獎章,俄羅斯作家協會吸收他為榮譽會員、俄羅斯美術研究院聘請他為榮譽院士,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授予他「名譽博士」稱號等。
把《保爾·柯察金》譯介到中國,卻自言沒什麼站得住的作品;為數百計中外名人的畫筆所描畫,偏「自得」於給上百中外名人畫過像;唯恐記錯生日的親友尷尬,半年裡有人來時皆「不遲不遲,正好八十」……《我畫俄羅斯》、《白銀時代》、《烏蘭汗譯詩集》、《烏蘭汗譯文集》———短短倆月內,高莽4部著作問世。3月,《高貴的苦難———我與俄羅斯文學》剛出版;文畫集《歷史之翼》又將誕生。這位年過八旬的翻譯家、作家、畫家,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越老越不敢翻譯了。」
幾十部譯著,高莽感覺站得住腳的沒幾部,「我文字上不行」
高莽曾慨嘆,當他稍稍理解中國傳統藝術的高深意義時,人已年近半百。在他的記憶中,孩提時代的哈爾濱,是一座有異國情調、充滿詩情畫意、又「畸形」的城市。1933年,他就讀一所教會學校,那裡的十年,成了他人生所有的學校教育。老師主要是俄僑,用俄語授課。這位中國人的藝術啟蒙,是俄羅斯小說、俄羅斯詩歌以及俄羅斯繪畫。
小時,高莽沒有專門學過漢語。在「高莽版」《保爾·柯察金》劇本台詞里,好些都是東北話。「全國演出時作了一些改動。那會兒我才明白,不是全國人民都說東北話……不是每句普通話都能搬上舞台……要經過藝術加工。」
幾十部譯著,高莽感覺站得住腳的沒幾部,「我文字上不行」。1946年,他在哈爾濱已小有名氣,「大夥兒都知道我是搞翻譯的」,但延安一位老作家,看他翻譯的照片說明時說他語言不純。「說我語言不純,我嚇一跳。後來想想是日本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惡果。」那以後,他開始「認認真真學漢語」。「文革」結束時,他出版一本集子,裡面有他上世紀四十年代翻譯的作品,編輯說他「三十年文字上沒有進步」。這讓他覺得「五雷轟頂」:「當時我已做編輯了,還是文字編輯。」此後,他找來老作家們翻譯的作品,比照學習。「巴金、瞿秋白、蔣光慈、曹靖華、戈寶權等怎麼翻譯,怎麼用詞兒,我用心思考與琢磨。」
若干年過去了,有一次巴老給他寫信,提及他外語、中文都不錯,讓他甚感欣慰。「我慢慢悟出來,語言是非常需要下功夫的一門學問。同一個詞兒,它可以有很多種說法。翻譯哪兒那麼簡單?!戈寶權曾跟我講過,他說自己越到
老年越不敢翻譯,乍聽我還覺著他是客氣,現在我也越來越不敢翻譯了。只不過還有股頑強勁兒,想碰碰那些帶棱的硬石頭,看看怎麼能把它滾圓了。學會一件事很簡單,會中文、會俄文……真正掌握語言藝術、語言特徵,就太難了。什麼事都很難。」第頁跟帖匿名發表筆名: 密碼: 注冊主題:內容:精彩專題
麥當勞肯德基違法用工
財富課堂 教您理財
2007年兩會專題報道青年論壇新聞速遞
娛樂資訊
體育資訊
科技資訊
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報信息產業報北青網法制晚報競報第一財經日報
中學時事報北京科技報北京少年報休閑時尚千龍網時事魔鏡三十九度二志願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報
北京青年報網際傳播技術有限公司 京ICP證 010639號關於我們廣告服務招聘人才聯系我們用戶注冊法律事務
1989年離休,高莽離而未休,開始了自由創作,先後出版了《枯立木》、《心靈的交顫》、《俄羅斯大師故居》等十幾部隨筆,很多都是回憶文章。「我現在寫點回憶文章,是向朋友還情,向社會還債。」
學畫於列賓的學生,卻不敢說自己在繪畫上和列賓有什麼「瓜葛」
年過八旬,至今難忘孩提時代的三位俄羅斯籍美術老師:第一位葉·斯捷潘諾夫,在當地頗有名氣的油畫家,他只給高莽上過大課,但教會了他「色彩也會說話」的道理———五十年後,高莽在俄羅斯駐華使館的門廳里「邂逅」了老師的作品。第二位奧西波夫,在哈爾濱以臨摹油畫出名,教會了他臨摹,此外還教會了他怎麼做畫布。第三位阿·克列緬捷夫———這位老師對高莽繪畫產生過決定性的影響,是大畫家列賓的學生。1943年,克列緬捷夫為自己的學生舉辦了一次畫展,高莽的《自畫像》參展———這是他最早被報章評論的作品。這幅畫一直被珍藏著,只是高莽不敢說自己在繪畫上和列賓有什麼「瓜葛」:「怕給列賓丟人。列賓的徒子徒孫畫得如此這般,太慚愧了。」
17歲,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年。除了第一次展出了畫作,還在中文報紙《大北新報》上發表了第一篇譯作———屠格涅夫的散文詩《曾是多麼美多麼鮮的一些玫瑰》。「雖然是個豆腐塊兒,我還是高興地蹦了起來,手都摸著天花板了———當然,哈爾濱那房子矮。」他曾想過寫自己的傳記———《從17歲到71歲》。「17和71,都是除不開的數字。可是71歲過了,就再也找不到合適的數字了。再說,寫的時候,畢竟有些事
情不能迴避。別人迴避那是別人的事兒,我不敢迴避,那樣覺得對不起讀者、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良心。活著的時候還是不寫為好。」
50歲,他放棄油畫,改習國畫。
今年是俄羅斯「中國年」,高莽原本接到俄中友協邀請,於今年10月赴俄舉辦個人畫展。現在,他說沒准就不去了:「看我的外表像是不錯,其實內部零件兒都不行了。到那兒以後,萬一出點什麼事兒,給人家添麻煩」。此外,「作品你看著好,人家行家一看,都什麼呀?!我畫的國畫,都不敢稱之國畫,筆墨掌握得不行。展覽,頭一天熱熱鬧鬧,大家都來了,下午就沒人看了。」
現在,高莽自得其樂,走到哪兒,寫到哪兒,走到哪兒,畫到哪兒,「畫壞了也沒有關系,我又不是專業畫家。這好處就是能不斷向別人學習。看別人畫畫,看別人怎麼用色運筆。」
母親走時忘了給剪腳指甲,高莽心裡一直放不下
1947年,高莽把俄文劇本《保爾·柯察金》翻譯成中文,中國舞台上第一位冬妮婭的扮演者
孫傑後來成為了他的妻子。兩人同屬虎,所以家裡到處可見布的、泥的、毛絨的玩具老虎。楊絳等幾位前輩和好友為這個家題寫了「老虎洞」三字;而且「我倆『同一天生』,她陰歷,我陽歷。相差一個月多一點。」去年二老八十壽辰,許多中外朋友惦記,高老說:「這個生日過了幾個月。過了陽歷過陰歷。有一天,俄羅斯作協打來電話,問我生日按照陰歷過了沒有。那時按陰歷生日已過了兩天。我說沒過,免得讓別人不好意思、掃興。他們那邊挺高興,說那還來得及,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俄羅斯作協以主席加尼切夫為首等四十多人簽名的賀詞。後來,就不管哪天了,誰來咱們就索性默認那天生日了。」
比他大一個月的妻子眼睛失明已十餘年,高老一直悉心照顧。家裡掛著一幅華君武的漫畫,畫上兩只老虎親熱地依偎在一起,一隻用雙爪蒙著眼睛,旁題曰:「不是害羞,是點眼葯的恩愛。」據女兒介紹,母親有事情總是叫「高莽、高莽」,「很少叫我,我看著急了就幫他做了;父親好使喚,因為無論她動作有多慢,父親當時有多忙,他都會應聲,並在一旁候著」。高莽說:「希望每個人老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好的家庭。『文革』時,自己沒垮掉就是因為家庭。在我被『否定』的時候,妻子對我說,她跟我那麼長時間,覺得我不錯,叫我別自殺。」第頁跟帖匿名發表筆名: 密碼:注冊主題:內容:精彩專題麥當勞肯德基違法用工財富課堂教您理財2007年兩會專題報道青年論壇新聞速遞娛樂資訊體育資訊科技資訊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報信息產業報北青網法制晚報競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學時事報北京科技報北京少年報休閑時尚千龍網時事魔鏡三十九度二志願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報北京青年報網際傳播技術有限公司 京ICP證010639號關於我們廣告服務招聘人才聯系我們用戶注冊法律事務
現在,高莽最懊惱的事是———102歲的母親走時,他沒有給她修腳。「我一直覺得對不住母親。她是裹腳的,指甲長到肉里。她一般能自己動手修腳時,堅決不讓別人插手。平常都是自己修剪,弄得血淋淋的。她走的時候,我就應該給她修剪。這個事兒老在我腦子里轉,為什麼當時我就沒有剪呢?」最近高莽發現一幅當年侄兒參加工作時,給他畫的畫:《雄鷹展翅》。他把畫要了回來,找人重新裝裱一下,因為「上面有我媽寫的字」。
中國知識分子有剛強的一面,也有軟弱的一面。有時做事有被迫或違心的時候
能走到今天,在高莽看來,是個「驚喜」。50歲時,他不知得了個什麼病,醫生給他開的假條,都是一周一周的休息。「意思是你必須休養,但假條我都沒有上交。不好意思。大家都在工作,你老請假。那些假條都保留著,留作紀念!」
1945年起,他先後在哈爾濱、沈陽、北京中蘇友好協會任口語翻譯。當他在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工作時,中蘇關系有一陣「並不友好」。「現在看來,那真的是一個不小的波瀾。」高莽說,但即便在那種時刻,他也沒有失落與沮喪。「德國,並不因為出了個希特勒,我就不喜歡貝多芬了。俄羅斯民族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給了我信心。俄羅斯出現了那麼多頂級的人物,我所愛的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文學家,還有好多畫家、音樂家。我相信這些文學藝術的深刻思想和美會是持久的。」
1962年,高莽調到《世界文學》做編輯。「我主張文化的多元化。我當主編時,發表過我並不喜歡的作品。這些作品既然在它們本國有很大影響,得到肯定,我們必須了解。」
在他的翻譯生涯中,有一頁是高莽的「痛」。阿赫馬托娃是二十世紀俄羅斯最傑出的女詩人,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詩人之一。1946年,蘇聯大肆批判阿赫馬托娃和左琴科。那時,我國非常重視蘇共的文件。他翻譯了這個批判的決議,但此前他並沒有讀過這兩位作家的作品。這個決議和報告把阿赫馬托娃罵得一無是處,說她是「混合著淫聲和禱告的盪婦和尼姑」雲雲。「文革」後,他想了解阿赫馬托娃為何挨罵。當他在圖書館借到她的原著時,他醒悟了。她的長詩《安魂曲》,讓高莽深切地感受到阿赫馬托娃的愛國愛人民的胸懷和正義感。現在,他還常常想,「那個時候腦子怎麼那麼簡單?」後來,他專程去瞻仰她和左琴科的墓,憑吊這兩位作家,也寫過文章悼念他們。
言及此,高莽感慨:「中國的文化歷史太悠久了。中國知識分子什麼事都經歷過。大風大浪,升騰降落。中國知識分子有剛強的一面,也有軟弱的一面。有時做事有被迫或違心的時候。能不能設一專門的學科,深入地研究中國知識分子在不同情況下的心態與表現?」
記者手記
「你知不知道丁香花有幾瓣?」
「幾十年的歲月,像松花江的水一樣浩浩盪盪地流過去了。」從爺爺講到母親,再講到妻子、女兒,高莽言辭間總是滿足。
他本姓宋,小時候叫宋毓槐,爺爺見他老生病,說槐樹上好長蟲子,這名字得改。後來他改成了今天的名字。 第頁跟帖匿名發表 筆名:密碼:注冊主題:內容:精彩專題麥當勞肯德基違法用工財富課堂教您理財2007年兩會專題報道青年論壇新聞速遞娛樂資訊體育資訊科技資訊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報信息產業報北青網法制晚報競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學時事報北京科技報北京少年報休閑時尚千龍網時事魔鏡三十九度二志願者青年周末河北青年報北京青年報網際傳播技術有限公司 京ICP證010639號關於我們廣告服務招聘人才聯系我們用戶注冊法律事務
他講了1996年,老母親慶祝百歲生日。高老取出漫畫家華君武送給老壽星的人參酒,母親一邊撫摸兒子的手,一邊回憶第一次在哈爾濱見到華君武的情形,問兒子:「華君武也老了嗎?」母親已仙逝,高老沒見多老幾分。瞅著電視機里的自己,他說:「不像80歲的人。」自得片刻,隨即感慨:「人雖然不能預算自己出生的日子,但可以估計自己將離去的時間。」
這時,高老突然問我:「你知不知道丁香花有幾瓣?」我遺憾地搖搖頭。高老說:「四瓣。如果你能發現五個瓣兒的花朵時,你就發現幸福了。這是俄國人的迷信。小時候,家裡種了多株。跟俄國孩子在一塊兒,看著五個瓣兒的,就趕緊吃掉。只是生活一直沒見好。」丁香喜陽光,耐寒也耐旱,對土壤幾乎沒什麼要求。他說自己特別喜歡丁香,搬來北京後,在自家門口種了一排,有紫紅的、有白的。「一看到丁香花就想到小時候,想起哈爾濱。」
他很早就對女兒說過,用他的骨灰種一株丁香花,留個紀念。女兒原本在巴西工作,十幾年前孫傑眼睛失明後就回國了,一直陪伴雙親左右。現在父女倆天天「貧」。高老說不願躺在床上,與其那樣,不如安樂死;還說願意先把夫人送走,哪怕就早一分鍾。「她眼睛不好使,我先走,撂下她一步都對她不住。」
這時,女兒搶過話茬:「別總說走啊走的,別走,走了退休工資沒了」。對女兒問起父親,她說「他講不好,我也講不好」,然後說父親「有時多愁善感,有時很有童心」。母親眼睛看不見了,父親讓母親寫下「珍惜光明」。還說父親是個「陽光男孩兒,對什麼都很熱愛,包括新事物,特有追求」。這時,高莽來了句:「我還以為你會講我怎麼砢磣,怎麼吝嗇,怎麼是科盲……你怎麼講這些啊。」女兒反詰道:「你還有什麼可表揚的啊?!」
接著女兒也說了丁香花,那一刻,女兒哭了,說她很小時父親就跟她說過,但身為獨女的她不敢想。「丁香花對我而言是很沉重的符號。他經常拿死開玩笑。媽不願意聽,他還老是拿這個開玩笑。」曾有媒體把高老名字錯印成「高葬」,他一點兒也不生氣,還把這個名字納為「筆名」之一。「用這個名字寫了篇散文,還獲了獎呢!」
采訪快結束的時候,他說起自己還會有本書,叫《綠夢》,將要出版。書名緣於一種叫「綠蘿」的花。
「我不知道花名,問女兒;女兒也不知道,就問一位搞植物研究的朋友。他回信了,但把『蘿』寫得像『夢』字,很長時間我一直以為這花叫『綠夢』。」
「生活中有很多偶然。我從事文學翻譯、作畫、寫文章,都是出於偶然。不知命運是在怎麼安排我的。」
B. 中葯名稱,越多越好
人參 人發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乾漆 廣白 廣角 廣丹 大黃 大戟 大棗
大蒜 大薊 小薊 小麥 小櫱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棗 山梔 山姜 山葯 山楂 川羌 川軍 川連
川朴 川烏 川柏 川穀 川斷 川椒 川貝 川芎 馬蘭 馬辛 馬菜 馬蓮 馬寶 馬勃 馬藺 衛茅 子苓 天冬 天蟲 天龍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蓮 木香 木通 木賊 木豆 木筆 木藍 牙皂 瓦松 瓦韋 貝子 貝母 貝齒 牛至 牛黃 牛膝 牛蒡 見愁 手參 毛雞 毛茛 毛薑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參 烏茜 烏韭 烏葯 烏頭 烏桕 烏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雙花 雙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艾片 艾蒿 石韋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龍腦 龍眼 歸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薑 生軍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參 白蘇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蘞 白微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黃 地椒 地榆 地筍 地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當 百合 百部 當歸 當葯 中草 曲蓮 肉桂 肉果 硃砂 向前 竹葉 竹苓 竹瀝 竹菇 竹黃 血餘 血蠍 全蠍 全參 全草 合歡 合萌 守宮 冰片 決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燈草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根 紅粉 紅參 紅糖 紅藤 紅升 豆豉 麥冬 麥芽 赤芍 赤葯 赤箭 芫花 芫荽 蓯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蒼術 蕪荑 芹菜 芡實 蘆薈 蘆根 蘆丁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園參 旱芹 旱蓮 崗松 崗梅 牡蠣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條苓 龜甲 龜板 忘憂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沙棘 沉香 沒葯 訶子 沒石 陸英 靈芝 雞頭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參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節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鬱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導 昆布 岩陀 知母 側柏 乳香 灸草 佩蘭 狗寶 狗脊 迭達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蔥 法夏 澤蘭 澤瀉 泡參 降香 飴糖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蓽拔 草烏 草果 茶油 茵陳 茯苓 茯神 薺菜 薺草 莎草 莽草 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礬 枯草 枯苓 柳葉 柳芽 柳枝 枳殼 枳實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輕粉 虻蟲 胎盤 將軍 鉤藤 鉤吻 香附 香櫞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膽星 脈通 獨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針 食鹽 炮姜 姜黃 薑汁 姜皮 前胡 首烏 洪連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貫眾 貫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肉 蓮房 蓮芯 蓮須 莪術 荷葉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薺 莎草 惡實 桔梗 桃仁 桃汁 鹽蛇 柴胡 崖香 黨參 蚌花 鐵屑 鋁丹 蠶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參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芋 海藻 海蟄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葉 桑枝 桑皮 桑椹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櫨 黃柏 黃精 黃藤 黃丹 黃獨 黃杞 黃宣 黃蠟 黃櫱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營實 蘿卜 菘藍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膽 常山 野薑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蛻 蛇莓 蚯蚓 銀杏 銀耳 銀花 銀翹
豬苓 兜鈴 麻油 麻黃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陸 商枝 續斷 綏草 緣豆 琥珀 斑蟄 斑蟊 葫蘆 蔥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殼 硫磺 雄黃 喜樹 椒目 棕板 掌參 紫蘇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紺 紫葳 蛤殼 蛤蚧 黑丑 黑錫 黑鑽 黑菜 鎖陽 象貝 奧尕 猴頭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黃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實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腰黃 錦紋 腹皮 榧子 檳榔 酸漿 酸模 鹼花 磁石 豆姜 蟬衣 熊膽 蟬蛻 辣蓼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螻蛄 鯉魚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紅 橘核 燕窩 靛藍 糙蘇 鯪鯉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蘑菇 鱉甲 蟾酥 麝香一見喜 一見消 一點紅 一枝香 一葉萩 一條鞭 二葉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葉蓮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楓 八角蓮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龍根 九節茶 九香蟲 了哥王 刀傷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槍 三角草 三顆針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貝母 土三七 土當歸 土荊皮
土茯苓 土黨參 土大黃 土牛膝 土人參 土木鱉 土槿皮 土鱉蟲 大頭陳 大血藤 大紅袍 大青葉
大青鹽 大力參 大力子 大風子 大貝母 大飛揚 大馬勃 大黃炭 大洞果 大茶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薊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梔皮 山梔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龍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雞椒 山蒼子 山海螺 千日紅 千斤撥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榮 千里及 千張紙 千層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棟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鬱金 廣鬱金 廣地龍 廣木香 廣地丁 廣防己 廣藿香 女貞子
女兒香 飛刀劍 飛揚草 飛滑石 小飛揚 小薊炭 小網路 小石韋 小紅蓮 小紅參 小胡麻 小蘭花
小駁骨 小葉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黃葯 萬年青 馬蹄金 馬齒莧 馬前子 馬尾蓮 馬利筋
馬蘭頭 馬蘭草 馬牙硝 馬尿泡 馬兜鈴 馬纓花 馬檳榔 馬鞭草 也白頭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黃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門冬 天南星 天漿殼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寶草 開金鎖 雲母石 雲木香
雲實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鱉子 木防己 木筆花 木賊花 木菠蘿
木靈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參 太陽花 五加皮 五靈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斂子
扎蓬果 支柱蓼 無漏子 無名子 無名異 無患子 車前子 車前草 瓦楞子 瓦壟子 瓦挖草 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書帶草 毛冬青 毛訶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風茄花
風化硝 風仙花 鳳凰衣 鳳尾草 烏頭鹼 烏賊骨 烏梢蛇 烏蘞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雙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車前 水龍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揚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須 功勞木 甘草節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龍 石灰華 石見穿 石吊蘭
石決明 石龍芮 石鑽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葉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鍾乳 石荷葉 石蓮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葉 龍膽草 龍眼肉 龍利葉 龍牙草 龍腦香 平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參
北沙參 北柴胡 北野菊 葉上珠 葉底珠 四方藤 四葉參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黃 田字草
甲魚骨 生薑皮 生曬參 生石膏 生地黃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靈脾 仙遺糧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鶴草 過路黃 白頭須 白頭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葯子 白首烏 白扁豆 白鮮皮 白蔻仁 白貝齒 白背葉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膠木 白膠香 白商陸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車 白馬骨 白平子 白鬍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鮮皮
白僵蠶 鳥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蟲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蓮 半邊旗 半楓荷 半邊蓮 半天雷 漢肌松 漢宮秋
漢桃葉 對座草 母丁香 台烏葯 絲瓜絡 絲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鸛草 老鸛嘴 老鴉瓣 吉祥草
亞麻子 亞乎奴 亞吉瑪 地錦草 地膚子 地骨皮 地鱉蟲 地耳草 地龍炭 地楓皮 地膽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盤根 西瓜皮 西洋參 西河柳 百兩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當門子
當歸尾 當歸身 蟲百臘 呂宋果 *** 來 肉豆末 旱蓮草 肉豆蔻 肉蓯蓉 丟了棒 自然銅 血餘炭
合歡皮 決明子 燈芯草 安息香 農吉利 陽起石 延胡索 麥門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蒼耳子 蘇合香 兩面針 吳茱萸 牡丹皮 何首烏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龜板膠 辛夷花
連錢草 沙苑子 補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雞內金 雞血藤 雞冠花 雞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葉 板栗殼 板蘭根 松節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羅漢果 敗醬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錢草
金銀花 金櫻子 長春花 魚腥草 狗肝菜 鬧羊花 爐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靈仙
牽牛子 鴉膽子 骨碎補 鍾乳石 復盆子 禹余糧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蓮 穿破石 孩兒參 絡石藤
素馨花 萊菔子 蓮子心 核桃仁 夏天無 夏枯草 鴨跖草 倒扣草 徐長卿 凌霄花 寬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風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絲子 羚羊角 救必應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膽汁 貓爪草
鹿角膠 鹿角霜 鹿銜草 旋復花 淮山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蘆茶 葶藶子 紫河車
番瀉葉 寒水石 臘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麴草 蔓荊子 酸棗仁 罌粟殼 薏苡仁 薄荷油
顛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鷹不泊十大功勞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羅布麻葉 臭梧桐葉 紫花杜鵑 紫背天葵 鵝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C. 中草葯名
人參 人發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乾漆 廣白 廣角 廣丹 大黃 大戟 大棗 大蒜 大薊 小薊 小麥 小櫱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棗 山梔 山姜 山葯 山楂 川羌 川軍 川連 川朴 川烏 川柏 川穀 川斷 川椒 川貝 川芎 馬蘭 馬辛 馬菜 馬蓮 馬寶 馬勃 馬藺 衛茅 子苓 天冬 天蟲 天龍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蓮 木香 木通 木賊 木豆 木筆 木藍 牙皂 瓦松 瓦韋 貝子 貝母 貝齒 牛至 牛黃 牛膝 牛蒡 見愁 手參 毛雞 毛茛 毛薑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參 烏茜 烏韭 烏葯 烏頭 烏桕 烏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雙花 雙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艾片 艾蒿 石韋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龍腦 龍眼 歸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薑 生軍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參 白蘇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蘞 白微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黃 地椒 地榆 地筍 地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當 百合 百部 當歸 當葯 中草 曲蓮 肉桂 肉果 硃砂 向前 竹葉 竹苓 竹瀝 竹菇 竹黃 血餘 血蠍 全蠍 全參 全草 合歡 合萌 守宮 冰片 決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燈草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根 紅粉 紅參 紅糖 紅藤 紅升 豆豉 麥冬 麥芽 赤芍 赤葯 赤箭 芫花 芫荽 蓯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蒼術 蕪荑 芹菜 芡實 蘆薈 蘆根 蘆丁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園參 旱芹 旱蓮 崗松 崗梅 牡蠣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條苓 龜甲 龜板 忘憂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沙棘 沉香 沒葯 訶子 沒石 陸英 靈芝 雞頭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參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節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鬱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導 昆布 岩陀 知母 側柏 乳香 灸草 佩蘭 狗寶 狗脊 迭達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蔥 法夏 澤蘭 澤瀉 泡參 降香 飴糖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蓽拔 草烏 草果 茶油 茵陳 茯苓 茯神 薺菜 薺草 莎草 莽草 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礬 枯草 枯苓 柳葉 柳芽 柳枝 枳殼 枳實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輕粉 虻蟲 胎盤 將軍 鉤藤 鉤吻 香附 香櫞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膽星 脈通 獨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針 食鹽 炮姜 姜黃 薑汁 姜皮 前胡 首烏 洪連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貫眾 貫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肉 蓮房 蓮芯 蓮須 莪術 荷葉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薺 莎草 惡實 桔梗 桃仁 桃汁 鹽蛇 柴胡 崖香 黨參 蚌花 鐵屑 鋁丹 蠶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參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芋 海藻 海蟄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葉 桑枝 桑皮 桑椹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櫨 黃柏 黃精 黃藤 黃丹 黃獨 黃杞 黃宣 黃蠟 黃櫱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營實 蘿卜 菘藍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膽 常山 野薑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蛻 蛇莓 蚯蚓 銀杏 銀耳 銀花 銀翹 豬苓 兜鈴 麻油 麻黃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陸 商枝 續斷 綏草 緣豆 琥珀 斑蟄 斑蟊 葫蘆 蔥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殼 硫磺 雄黃 喜樹 椒目 棕板 掌參 紫蘇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紺 紫葳 蛤殼 蛤蚧 黑丑 黑錫 黑鑽 黑菜 鎖陽 象貝 奧尕 猴頭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黃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實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腰黃 錦紋 腹皮 榧子 檳榔 酸漿 酸模 鹼花 磁石 豆姜 蟬衣 熊膽 蟬蛻 辣蓼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螻蛄 鯉魚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紅 橘核 燕窩 靛藍 糙蘇 鯪鯉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蘑菇 鱉甲 蟾酥 麝香 一見喜 一見消 一點紅 一枝香 一葉萩 一條鞭 二葉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葉蓮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楓 八角蓮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龍根 九節茶 九香蟲 了哥王 刀傷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槍 三角草 三顆針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貝母 土三七 土當歸 土荊皮 土茯苓 土黨參 土大黃 土牛膝 土人參 土木鱉 土槿皮 土鱉蟲 大頭陳 大血藤 大紅袍 大青葉 大青鹽 大力參 大力子 大風子 大貝母 大飛揚 大馬勃 大黃炭 大洞果 大茶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薊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梔皮 山梔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龍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雞椒 山蒼子 山海螺 千日紅 千斤撥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榮 千里及 千張紙 千層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棟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鬱金 廣鬱金 廣地龍 廣木香 廣地丁 廣防己 廣藿香 女貞子 女兒香 飛刀劍 飛揚草 飛滑石 小飛揚 小薊炭 小網路 小石韋 小紅蓮 小紅參 小胡麻 小蘭花 小駁骨 小葉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黃葯 萬年青 馬蹄金 馬齒莧 馬前子 馬尾蓮 馬利筋 馬蘭頭 馬蘭草 馬牙硝 馬尿泡 馬兜鈴 馬纓花 馬檳榔 馬鞭草 也白頭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黃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門冬 天南星 天漿殼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寶草 開金鎖 雲母石 雲木香 雲實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鱉子 木防己 木筆花 木賊花 木菠蘿 木靈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參 太陽花 五加皮 五靈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斂子 扎蓬果 支柱蓼 無漏子 無名子 無名異 無患子 車前子 車前草 瓦楞子 瓦壟子 瓦挖草 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書帶草 毛冬青 毛訶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風茄花 風化硝 風仙花 鳳凰衣 鳳尾草 烏頭鹼 烏賊骨 烏梢蛇 烏蘞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雙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車前 水龍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揚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須 功勞木 甘草節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龍 石灰華 石見穿 石吊蘭 石決明 石龍芮 石鑽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葉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鍾乳 石荷葉 石蓮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葉 龍膽草 龍眼肉 龍利葉 龍牙草 龍腦香 平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參 北沙參 北柴胡 北野菊 葉上珠 葉底珠 四方藤 四葉參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黃 田字草 甲魚骨 生薑皮 生曬參 生石膏 生地黃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靈脾 仙遺糧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鶴草 過路黃 白頭須 白頭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葯子 白首烏 白扁豆 白鮮皮 白蔻仁 白貝齒 白背葉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膠木 白膠香 白商陸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車 白馬骨 白平子 白鬍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鮮皮 白僵蠶 鳥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蟲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蓮 半邊旗 半楓荷 半邊蓮 半天雷 漢肌松 漢宮秋 漢桃葉 對座草 母丁香 台烏葯 絲瓜絡 絲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鸛草 老鸛嘴 老鴉瓣 吉祥草 亞麻子 亞乎奴 亞吉瑪 地錦草 地膚子 地骨皮 地鱉蟲 地耳草 地龍炭 地楓皮 地膽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盤根 西瓜皮 西洋參 西河柳 百兩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當門子 當歸尾 當歸身 蟲百臘 呂宋果 回回來 肉豆末 旱蓮草 肉豆蔻 肉蓯蓉 丟了棒 自然銅 血餘炭 合歡皮 決明子 燈芯草 安息香 農吉利 陽起石 延胡索 麥門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蒼耳子 蘇合香 兩面針 吳茱萸 牡丹皮 何首烏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龜板膠 辛夷花 連錢草 沙苑子 補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雞內金 雞血藤 雞冠花 雞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葉 板栗殼 板蘭根 松節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羅漢果 敗醬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錢草 金銀花 金櫻子 長春花 魚腥草 狗肝菜 鬧羊花 爐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靈仙 牽牛子 鴉膽子 骨碎補 鍾乳石 復盆子 禹余糧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蓮 穿破石 孩兒參 絡石藤 素馨花 萊菔子 蓮子心 核桃仁 夏天無 夏枯草 鴨跖草 倒扣草 徐長卿 凌霄花 寬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風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絲子 羚羊角 救必應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膽汁 貓爪草 鹿角膠 鹿角霜 鹿銜草 旋復花 淮山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蘆茶 葶藶子 紫河車 番瀉葉 寒水石 臘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麴草 蔓荊子 酸棗仁 罌粟殼 薏苡仁 薄荷油 顛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鷹不泊 十大功勞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羅布麻葉 臭梧桐葉 紫花杜鵑 紫背天葵 鵝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D. 百應正規中葯名叫什麼葯名
中葯名大全一、常用中葯:兩字:人參人發卜芥兒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乾薑乾漆廣白廣角廣丹大黃大戟大棗大蒜大薊小薊小麥小櫱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棗山梔山姜山葯山楂川羌川軍川連川朴川烏川柏川穀川斷川椒川貝川芎馬蘭馬辛馬菜馬蓮馬寶馬勃馬藺衛茅子苓天冬天蟲天龍天雄天麻元胡元參木瓜木耳木蓮木香木通木賊木豆木筆木藍牙皂瓦松瓦韋貝子貝母貝齒牛至牛黃牛膝牛蒡見愁手參毛雞毛茛毛薑升麻升登丹砂丹皮丹參烏茜烏韭烏葯烏頭烏桕烏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雙花雙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葉艾片艾蒿石韋石耳石灰石斛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龍膽龍齒龍骨龍葵龍腦龍眼歸尾田螺申姜生地生薑生軍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術白芍白芷白英白礬白果白前白丑白參白蘇白降白蜜白蔻白蘞白微玄參半夏地龍地黃地椒地榆地筍地錦杞子朴硝芒硝朴硝西瓜西羌列當百合百部當歸當葯中草曲蓮肉桂肉果硃砂向前竹葉竹苓竹瀝竹菇竹黃血餘血蠍全蠍全參全草合歡合萌守宮冰片決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燈草防己防風紅花紅根紅粉紅參紅糖紅藤紅升豆豉麥冬麥芽赤芍赤葯赤箭芫花芫荽蓯蓉砂仁花椒芥子蒼術蕪荑芹菜芡實蘆薈蘆根蘆丁蘇子蘇木蘇葉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辰砂園參旱芹旱蓮崗松崗梅牡蠣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條苓龜甲龜板忘憂辛夷良姜谷芽羌活遠志連翹沙參沙棘沉香沒葯訶子沒石陸英靈芝雞頭阿膠阿魏陳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參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節松音松脂松塔松醇鬱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導昆布岩陀知母側柏乳香灸草佩蘭狗寶狗脊迭達夜合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蔥法夏澤蘭澤瀉泡參降香飴糖細辛玳瑁珍珠荊芥茜草蓽拔草烏草果茶油茵陳茯苓茯神薺菜薺草莎草莽草葯芹茴香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礬枯草枯苓柳葉柳芽柳枝枳殼枳實桅子枸杞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輕粉虻蟲胎盤將軍鉤藤鉤吻香附香櫞香嵩香茹香薷重樓膽木膽礬膽星脈通獨活信石鬼珠鬼白鬼刺鬼針食鹽炮姜姜黃薑汁姜皮前胡首烏洪連扁豆扁蓄扁蕾神曲蚤休貫眾貫仲秦艽秦皮蓮子蓮肉蓮房蓮芯蓮須莪術荷葉荷蒂荷梗桂心桂枝荸薺莎草惡實桔梗桃仁桃汁鹽蛇柴胡崖香黨參蚌花鐵屑鋁丹蠶砂射干豹骨狼毒拳參益智海馬海龍海芋海藻海蟄浮石浮萍通天通草桑葉桑枝桑皮桑椹黃芩黃芪黃連黃櫨黃柏黃精黃藤黃丹黃獨黃杞黃宣黃蠟黃櫱菱角菖蒲菊苣菊花營實蘿卜菘藍梅花梅仁梅片雪膽常山野薑野艾野菊野菱蛇肉蛇蛻蛇莓蚯蚓銀杏銀耳銀花銀翹豬苓兜鈴麻油麻黃麻仁鹿角鹿茸商陸商枝續斷綏草緣豆琥珀斑蟄斑蟊葫蘆蔥白葛根葛花扁蓄落葵栗殼硫磺雄黃喜樹椒目棕板掌參紫蘇紫萍紫芝紫草紫苑紫株紫紺紫葳蛤殼蛤蚧黑丑黑錫黑鑽黑菜鎖陽象貝奧尕猴頭滑石寒水童便犀角蒺藜蒲黃蒲芹椿皮槐米槐實槐花槐角硼砂雷丸蜀椒蜈蚣蜂房蜂蠟蜂蜜腰黃錦紋腹皮榧子檳榔酸漿酸模鹼花磁石豆姜蟬衣熊膽蟬蛻辣蓼赭石蕤仁蘄蛇樟腦稻芽僵蠶螻蛄鯉魚熟地漏蘆鶴虱薤白薯莨薄荷橘白橘皮橘紅橘核燕窩靛藍糙蘇鯪鯉壁虎檀香蒿本爵床藕節礞石瞿麥藿香蘑菇鱉甲蟾酥麝香三字:一見喜一見消一點紅一枝香一葉萩一條鞭二葉律丁子香丁公藤七星草七葉蓮人中白八月札八角楓八角蓮八厘麻九里明九里香九龍根九節茶九香蟲了哥王刀傷木三七草三叉苦三分三三白草三枝槍三角草三顆針干石斛土木香土貝母土三七土當歸土荊皮土茯苓土黨參土大黃土牛膝土人參土木鱉土槿皮土鱉蟲大頭陳大血藤大紅袍大青葉大青鹽大力參大力子大風子大貝母大飛揚大馬勃大黃炭大洞果大茶葯大茴香大豆卷大麻仁大薊炭大腹皮大紫草山梔皮山梔茶山茱萸山羊角山豆根山梗菜山龍眼山芝麻山萸肉山沉香山崩子山指甲山慈姑山道年山雞椒山蒼子山海螺千日紅千斤撥千年健千里光千里明千金正千屈榮千里及千張紙千層塔川木香川木通川貝母川白芷川牛膝川桐皮川棟子川山甲川槿皮川鬱金廣鬱金廣地龍廣木香廣地丁廣防己廣藿香女貞子女兒香飛刀劍飛揚草飛滑石小飛揚小薊炭小網路小石韋小紅蓮小紅參小胡麻小蘭花小駁骨小葉朴小青皮小茴香小通草小黃葯萬年青馬蹄金馬齒莧馬前子馬尾蓮馬利筋馬蘭頭馬蘭草馬牙硝馬尿泡馬兜鈴馬纓花馬檳榔馬鞭草也白頭天冬草天花粉天竹子天竺黃天竹根天南星天門冬天南星天漿殼天葵子元明粉元寶草開金鎖雲母石雲木香雲實皮木棉花木腰子木槿花木蝴蝶木芙蓉木藤蓼木鱉子木防己木筆花木賊花木菠蘿木靈芝木姜子木患子太子參太陽花五加皮五靈脂五味子五指柑五倍子五眼果五斂子扎蓬果支柱蓼無漏子無名子無名異無患子車前子車前草瓦楞子瓦壟子瓦挖草貝母花丹皮炭丹皮酚公丁香牛大力牛西西牛蒡子書帶草毛冬青毛訶子月季花月月花風茄花風化硝風仙花鳳凰衣鳳尾草烏頭鹼烏賊骨烏梢蛇烏蘞莓六和曲六月雪文旦皮文冠木火炭母火麻仁雙蝴蝶水安息水花生水車前水龍骨水牛角水半夏水揚梅水蜈蚣水蔓菁巴豆霜巴戟天玉米須功勞木甘草節甘草稍甘露子甘松香古山龍石灰華石見穿石吊蘭石決明石龍芮石鑽子石菖蒲石椒草石楠葉石榴子石榴皮石硫磺石鍾乳石荷葉石蓮子石胡莩石花菜布渣葉龍膽草龍眼肉龍利葉龍牙草龍腦香平貝母平地木北豆根北玄參北沙參北柴胡北野菊葉上珠葉底珠四方藤四葉參四季青四方草田三七田基黃田字草甲魚骨生薑皮生曬參生石膏生地黃生卷柏生谷芽代代花代赭石仙人掌仙靈脾仙遺糧仙半夏仙桃草仙鶴草過路黃白頭須白頭翁白芥子白附子白兔根白茅根白屈菜白茯苓白葯子白首烏白扁豆白鮮皮白蔻仁白貝齒白背葉白花蛇白茅花白膠木白膠香白商陸白菊花白石英白雷丸白河車白馬骨白平子白鬍椒白茄根白木耳白豆蔻白蒺藜白鮮皮白僵蠶鳥不宿瓜萎仁瓜萎子瓜萎根瓜子金瓜菜仁瓜姜皮冬葵子冬蟲草冬瓜皮冬瓜仁冬凌草冬葵果玄明粉玄胡索半夏曲半枝蓮半邊旗半楓荷半邊蓮半天雷漢肌松漢宮秋漢桃葉對座草母丁香台烏葯絲瓜絡絲瓜藤老少年老勿大老鸛草老鸛嘴老鴉瓣吉祥草亞麻子亞乎奴亞吉瑪地錦草地膚子地骨皮地鱉蟲地耳草地龍炭地楓皮地膽草地栗粉扦扦活托盤根西瓜皮西洋參西河柳百兩金百里霜百芯草百葯煎百草霜光慈姑當門子當歸尾當歸身蟲百臘呂宋果回回來肉豆末旱蓮草肉豆蔻肉蓯蓉丟了棒自然銅血餘炭合歡皮決明子燈芯草安息香農吉利陽起石延胡索麥門冬赤小豆赤石脂芸香草苣英菜花蕊石蒼耳子蘇合香兩面針吳茱萸牡丹皮何首烏皂角刺余甘子谷精草龜板膠辛夷花連錢草沙苑子補骨脂灶心土忍冬藤雞內金雞血藤雞冠花雞骨草青箱子苦瓜干苦楝皮枇杷葉板栗殼板蘭根松節油刺五加郁李仁羅漢果敗醬草垂盆草使君子金沙藤金錢草金銀花金櫻子長春花魚腥草狗肝菜鬧羊花爐甘石茯苓皮茺蔚子荔枝核柏子仁威靈仙牽牛子鴉膽子骨碎補鍾乳石復盆子禹余糧急性子穿山甲穿心蓮穿破石孩兒參絡石藤素馨花萊菔子蓮子心核桃仁夏天無夏枯草鴨跖草倒扣草徐長卿凌霄花寬筋藤高良姜益智仁益母草海風藤海金沙海螵蛸菟絲子羚羊角救必應野菊花蛇床子蛇膽汁貓爪草鹿角膠鹿角霜鹿銜草旋復花淮山葯淫羊藿淡豆豉密蒙花款冬花葫蘆茶葶藶子紫河車番瀉葉寒水石臘梅花蓖麻子蒲公英路路通鼠麴草蔓荊子酸棗仁罌粟殼薏苡仁薄荷油顛茄草蟛蜞菊糯稻根鷹不泊四字及以上:十大功勞王不留行五指毛桃羅布麻葉臭梧桐葉紫花杜鵑紫背天葵鵝不食草
E. 哪種植物可以入中葯,至少兩種。
人參,杜仲,山葯,黃芪,白芷,柴胡,
人參 人發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乾漆 廣白 廣角廣丹
大黃 大戟 大棗 大蒜 大薊 小薊 小麥 小櫱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棗 山梔
山姜 山葯 山楂 川羌 川軍 川連 川朴 川烏 川柏 川穀 川斷 川椒 川貝 川芎
馬蘭 馬辛 馬菜 馬蓮 馬寶 馬勃 馬藺 衛茅 子苓 天冬 天蟲 天龍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蓮 木香 木通 木賊 木豆 木筆 木藍 牙皂 瓦松 瓦韋
貝子 貝母 貝齒 牛至 牛黃 牛膝 牛蒡 見愁 手參 毛雞 毛茛 毛薑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參 烏茜 烏韭 烏葯 烏頭 烏桕 烏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雙花 雙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艾片 艾蒿 石韋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龍腦 龍眼 歸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薑 生軍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參 白蘇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蘞 白微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黃 地椒 地榆 地筍 地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當 百合 百部 當歸 當葯 中草 曲蓮 肉桂 肉果 硃砂 向前
竹葉 竹苓 竹瀝 竹菇 竹黃 血餘 血蠍 全蠍 全參 全草 合歡 合萌 守宮 冰片
決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燈草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根 紅粉 紅參 紅糖 紅藤
紅升 豆豉 麥冬 麥芽 赤芍 赤葯 赤箭 芫花 芫荽 蓯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蒼術
蕪荑 芹菜 芡實 蘆薈 蘆根 蘆丁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園參 旱芹 旱蓮 崗松 崗梅 牡蠣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條苓 龜甲 龜板
忘憂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沙棘 沉香 沒葯 訶子 沒石 陸英
靈芝 雞頭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參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節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鬱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導 昆布 岩陀 知母 側柏 乳香 灸草 佩蘭 狗寶 狗脊 迭達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蔥 法夏 澤蘭 澤瀉 泡參 降香 飴糖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蓽拔 草烏 草果 茶油 茵陳 茯苓 茯神 薺菜 薺草 莎草 莽草 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礬 枯草 枯芩 柳葉 柳芽 柳枝 枳殼 枳實 梔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輕粉 虻蟲 胎盤 將軍 鉤藤 鉤吻 香附
香櫞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膽星 脈通 獨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針 食鹽 炮姜 姜黃 薑汁 姜皮 前胡 首烏 洪連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貫眾 貫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肉 蓮房 蓮芯 蓮須 莪術 荷葉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薺 莎草 惡實 桔梗 桃仁 桃汁 鹽蛇 柴胡 崖香 黨參 蚌花 鐵屑 鋁丹
蠶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參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芋 海藻 海蟄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葉 桑枝 桑皮 桑椹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櫨 黃柏 黃精 黃藤 黃丹 黃獨
黃杞 黃宣 黃蠟 黃櫱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營實 蘿卜 菘藍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膽 常山 野薑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蛻 蛇莓 蚯蚓 銀杏 銀耳 銀花 銀翹
豬苓 兜鈴 麻油 麻黃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陸 商枝 續斷 綏草 緣豆 琥珀 斑蟄
斑蟊 葫蘆 蔥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殼 硫磺 雄黃 喜樹 椒目 棕板 掌參
紫蘇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紺 紫葳 蛤殼 蛤蚧 黑丑 黑錫 黑鑽 黑菜
鎖陽 象貝 奧尕 猴頭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黃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實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腰黃 錦紋 腹皮 榧子 檳榔
酸漿 酸模 鹼花 磁石 豆姜 蟬衣 熊膽 蟬蛻 辣蓼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螻蛄 鯉魚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紅 橘核 燕窩
靛藍 糙蘇 鯪鯉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蘑菇 鱉甲 蟾酥
麝香
三字
一見喜 一見消 一點紅 一枝香 一葉萩 一條鞭 二葉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葉蓮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楓 八角蓮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龍根 九節茶
九香蟲 了哥王 刀傷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槍 三角草 三顆針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貝母 土三七 土當歸 土荊皮 土茯苓 土黨參 土大黃 土牛膝
土人參 土木鱉 土槿皮 土鱉蟲 大頭陳 大血藤 大紅袍 大青葉 大青鹽 大力參
大力子 大風子 大貝母 大飛揚 大馬勃 大黃炭 大洞果 大茶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薊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梔皮 山梔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龍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雞椒 山蒼子
山海螺 千日紅 千斤撥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榮 千里及 千張紙
千層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楝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鬱金 廣鬱金 廣地龍 廣木香 廣地丁 廣防己 廣藿香 女貞子 女兒香 飛刀劍
飛揚草 飛滑石 小飛揚 小薊炭 小網路 小石韋 小紅蓮 小紅參 小胡麻 小蘭花
小駁骨 小葉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黃葯 萬年青 馬蹄金 馬齒莧 馬前子
馬尾蓮 馬利筋 馬蘭頭 馬蘭草 馬牙硝 馬尿泡 馬兜鈴 馬纓花 馬檳榔 馬鞭草
也白頭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黃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門冬 天南星 天漿殼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寶草 開金鎖 雲母石 雲木香 雲實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鱉子 木防己 木筆花 木賊花 木菠蘿 木靈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參 太陽花 五加皮 五靈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斂子
扎蓬果 支柱蓼 無漏子 無名子 無名異 無患子 車前子 車前草 瓦楞子 瓦壟子
瓦挖草 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書帶草 毛冬青
毛訶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風茄花 風化硝 風仙花 鳳凰衣 鳳尾草 烏頭鹼 烏賊骨
烏梢蛇 烏蘞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雙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車前 水龍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揚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須 功勞木 甘草節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龍 石灰華 石見穿 石吊蘭
石決明 石龍芮 石鑽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葉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鍾乳
石荷葉 石蓮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葉 龍膽草 龍眼肉 龍利葉 龍牙草 龍腦香
平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參 北沙參 北柴胡 北野菊 葉上珠 葉底珠 四方藤
四葉參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黃 田字草 甲魚骨 生薑皮 生曬參 生石膏
生地黃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靈脾 仙遺糧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鶴草 過路黃 白頭須 白頭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葯子 白首烏 白扁豆 白鮮皮 白蔻仁 白貝齒 白背葉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膠木
白膠香 白商陸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車 白馬骨 白平子 白鬍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鮮皮 白僵蠶 鳥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蟲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蓮 半邊旗 半楓荷 半邊蓮 半天雷 漢肌松 漢宮秋 漢桃葉 對座草
母丁香 台烏葯 絲瓜絡 絲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鸛草 老鸛嘴 老鴉瓣 吉祥草
亞麻子 亞乎奴 亞吉瑪 地錦草 地膚子 地骨皮 地鱉蟲 地耳草 地龍炭 地楓皮
地膽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盤根 西瓜皮 西洋參 西河柳 百兩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當門子 當歸尾 當歸身 蟲百臘 呂宋果 回回來 肉豆末
旱蓮草 肉豆蔻 肉蓯蓉 丟了棒 自然銅 血餘炭 合歡皮 決明子 燈芯草 安息香
農吉利 陽起石 延胡索 麥門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蒼耳子
蘇合香 兩面針 吳茱萸 牡丹皮 何首烏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龜板膠 辛夷花
連錢草 沙苑子 補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雞內金 雞血藤 雞冠花 雞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葉 板栗殼 板蘭根 松節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羅漢果 敗醬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錢草 金銀花 金櫻子 長春花 魚腥草 狗肝菜 鬧羊花
爐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靈仙 牽牛子 鴉膽子 骨碎補 鍾乳石
復盆子 禹余糧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蓮 穿破石 孩兒參 絡石藤 素馨花 萊菔子
蓮子心 核桃仁 夏天無 夏枯草 鴨跖草 倒扣草 徐長卿 凌霄花 寬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風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絲子 羚羊角 救必應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膽汁 貓爪草 鹿角膠 鹿角霜 鹿銜草 旋復花 淮山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蘆茶 葶藶子 紫河車 番瀉葉 寒水石 臘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麴草 蔓荊子 酸棗仁 罌粟殼 薏苡仁 薄荷油 顛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鷹不泊
灰兜巴 西紅花
四字以上
十大功勞 王不留行 冬蟲夏草 五指毛桃 羅布麻葉 臭梧桐葉 紫花杜鵑 紫背天葵
鵝不食草
F.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
民間 故事 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 散文 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它是人民的智慧、 經驗 的結晶。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簡短民間 傳說 故事,歡迎查閱。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1
滕縣的北部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姑山,一座叫夫山。兩山東西相對,象是一對情人在訴說著什麼。原來它們訴說的是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唐朝末年,這姑山腳下住著一位雙眼都瞎了的老嬤嬤和她的獨生女英姑。英姑水靈靈的眼,細細的腰,朱唇銀齒,烏眉青絲。英姑不僅長得比西施還俊,而且心地善良,山裡山外,都誇英姑的心眼好,都贊英姑的模樣俊。多少小夥子整天圍著英姑轉。英姑白天上山挖萊打材,晚上燈下紡線織布,娘倆相依為命。英姑都十八了,還沒找上婆家。不是英姑心高,一來老娘年紀大了,又兩眼雙瞎,得人照顧;二來英姑早就相中了一個人,這就是住在山上的憨夫。憨夫也是一個身強力壯、心地善良的小夥子。每天早晨,一個上山挖萊打柴,一個下山幫耕犁田。一來二去,兩人情投意合,就定下了終身。瞎眼的娘也很樂意,就准備在這年「七夕」給他倆成親。
天有不測風雲。一天,英姑正在溪邊洗衣服,可巧被來此遊山玩水的縣官撞見了。這位「父母官」已五十多歲了,家裡現有兩妻三妾,但他仍在外面尋花問柳,是有名的惡棍、色鬼,這回見英姑年輕貌美,就要搶娶英姑,英姑寧死不從,縣官又惱又羞,就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派人搶走了英姑,又殺死了老嬤嬤。英姑那個哭呀、那個鬧呀,死也不屈從。她心裡想著他的憨夫,哭著她的老娘,光想找機會逃出這虎口。後來,在打更老人的幫助下,逃出了衙門。縣官可氣極了,帶人追到姑山。英姑看看就要被追上,就縱身跳下山澗。憨夫得了信,來到英姑跳崖的地方,哭了一天一夜,上了兩邊的山頭,也從山頂跳下了懸崖。
英姑和憨夫死了,山腳下的鄉親們心裡都很難過,就在這兩山的中間為他倆修了一座廟。從那就把英姑逃崖的山叫「姑山」,憨夫跳崖的山叫「夫山」。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2
很早以前,龍山腳下住著十幾戶人家。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別喜歡下棋。他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叫尤雲,還沒有成家。一家人勤勤懇懇,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 修理 樹木。因天氣炎熱、幹了不大一會,就滿身大汗,又渴又累又餓,就想到西南面那棵大槐樹歇會兒。到了樹下,看見兩位白發老頭在那裡下棋,旁邊放著一把茶壺和兩只菜碗,便走向前去看了起來。
因他在家也經常和別人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兩位老人攀談起來,有時還指指點點。兩位白發老人對他也挺熱心,還讓尤伯喝了一碗茶。尤伯碗茶下肚,只覺得一股清香從肚子里往上升,什麼熱了,累了,餓了,渾身那個輕松自在勁就別提啦。不一會兒,就叭在兩個老頭下棋的石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覺到,山邊的雲兒忽兒黑忽兒白,忽兒濃,忽兒談;山下地里,忽兒黃,忽兒綠。等他一覺,兩位老頭棋還沒下完。越看越有些溪蹺,最後棋也看不懂了。一想明天兒子尤雲要到濟寧府去,便和兩個老人打了個招呼,匆匆忙忙下山去了。
尤伯剛走到山腳下,便覺的路越走越不對勁,和原先的不一個樣子。地里人他一個也不認識,也沒一個人認識他。根據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的村子,可村子比昨天大多了,人比昨天多多了。滿村子找自己的家,從南頭找到北頭,從西頭找到東頭,也沒找到。這時,一位發須雪白的老頭走了過來,他忙向老人打了個招呼,問了老漢的姓名、年齡,為什麼在這里住。那老漢告訴他:他姓尤,祖祖輩輩地住在這個莊上,今天已九十三歲了。尤伯又問老漢:尤雲到什麼地方去了?那老漢告訴他:尤雲是他的老爺的老爺。老漢吃驚的反問尤伯:「您怎麼知道我家老爺?」尤伯也沒有回答,就上山去了。他要找兩位下棋的老人問一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尤伯到了山上,找遍了整個山,也沒有找到那兩個下棋的老人和那棵參大的大槐樹,他越想越覺得悲傷:妻子沒有了,兒子也不在了,世間的人,沒有他一個近人,也沒有他一個認識的人,身不由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方大哭起來。他從天黑哭到天明,又從天明哭到天黑,不知哭了多少天。落下的眼淚,把腳下的山石穿,形成了一個山洞。尤伯哭累了,就昏睡過去,在他昏睡當中,就聽著一個老人拍著他的肩膀,說:「徒兒,別哭了。你的淚要不流到東海邊去,這里早成大海了。你看棋的時候,雲黑是雨,雲白是雪,雲濃是風。地里黃和綠,那是一年四季的變化。這是你的刀,下山去,為人間做點好事吧!」他猛地醒來,什麼也沒有。四周一望,發現了他的那把刀,刀雖是原先的,可閃著金光,銳利無比。
尤伯按著那個老人的吩咐,便下山了。他在龍山住過多年,做了不少除霸安良的好事,後來玉帝把他召回了天廷。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淚水滴成的山洞叫「老尤洞」。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3
森林的深處,有一戶人家,家裡住著姐姐丁香和妹妹百合,還有她們年邁的祖母。
丁香天生活潑好動,她每天都要到林子里采些蔬菜水果作為食物,還會采一籃鮮花種到花園里,當然也少不了紫色的丁香花和粉紅的百合花。百合可不像姐姐那樣,她的性格十分文靜,不喜歡吵鬧。但她每天都會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打掃得乾乾凈凈,也不會忘記給花園里的花兒們松鬆土,澆澆水。祖母呢,能燒得一手好菜,會定期更換花瓶里的花。一家人的生活雖不富裕,但其樂融融。
一天,姐妹倆正在客廳里吃水果,突然聽到一陣哭喊聲:「救命啊,放開我!」丁香拉開窗簾一看,發現一個蝴蝶般大小的女孩正被一大群鳥包圍著,無法脫身。鳥兒們一會兒把她拋向空中,一會兒啄她的肩膀,一會兒又把她的頭發扯得亂蓬蓬的。丁香為這個女孩感到憤憤不平,推開門就跑向那個地方,百合拿著棍子緊跟其後。兩人齊心把這群鳥兒打得四處亂竄,飛回天空。百合小心翼翼地捧起嚇昏了的女孩,把她放在床上,蓋上一條小毛毯,給她暖身子。
經過悉心照顧,小女孩終於醒過來了。祖母見了,急忙把剛出爐的麵包端出來,放在她面前。小女孩見了,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祖母關心地問:「你叫什麼?怎麼會落入那群鳥的手中呢?」小女孩一聽,傷心地哭起來:「我本是一名花仙子,住在一朵牡丹花里,可這朵牡丹被那群鳥啄壞了。我找不到藏身之地,就被它們捉去了。」百合對花仙子說:「你就住在我們家吧,我們照顧你。家裡別的沒有,就是花多。」花仙子點點頭,露出燦爛的笑容。從此,花仙子和她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有一天,花仙子竟失蹤了,把大家急得團團轉。丁香在桌子上找到張字條,只見上面寫著:祖母、姐姐,我得離開你們了,我不屬於這個世界,我還是得回去。沒什麼好報答你們的,送你們一本日歷。只要撕下其中的一頁,說出自己的願望,就能實現。對不起,我走了。
一家人看到了那本神奇的日歷,可誰也沒有用它。捧起它,就似乎看到了花仙子。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4
聽老人們講,古代有鳳凰鳥,那是既美麗又聰明的鳥,可有誰見過呢?
還真的有人見過,而且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史書記載。《前漢書、昭帝紀):「三年……冬十月,鳳凰集東海,遣使者祀其處。」。這是說,昭帝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的冬天十月里,有許多鳳凰聚集在東海岸邊的山上,皇帝認為這是了不起的祥瑞徵兆,專門派使臣到海邊祭祀。
傳說鳳凰老家就在東海岸邊連雲港雲台山脈的凰窩山上。而有史以來,這里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窩、凰窩山,民間還—直流傳著許許多多龍鳳呈樣的 愛情故事 ,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動人心弦。這更加印證了連雲港凰窩山就是鳳凰棲息的地方。
鳳凰自古就是人們的圖騰崇拜物,後來傳說其幻化成神鳥不脛而走。鳳凰從品性到形狀,高度地綜合了鳥類的特徵,是鳥類。鳥類像人們對自己的兄長那樣,尊敬、擁護,愛戴、敬畏鳳凰。人們還賦於她聰穎的智慧、崇高的思想和優良的品質。她是中華民族 傳統 文化 中的重要—支,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扮演著一個集德、義、禮、仁、信於一體的聖物的角色,承載了相當深厚的文化寄託,是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標志,是純潔愛情、美滿姻緣的像征,是世間美好的吉祥物。連雲港人為有凰窩而自豪,為有鳳凰而驕傲。連雲港也因凰窩而傳揚四海,也因鳳凰而聞名遐邇。
我久聞凰窩山之名,讀了民初張學瀚,「凰窩彷彿桃源境,賞月看花且誦經。」的詩句後,常神往到凰窩山—游,領略它的山海風貌,特別是那一個個美麗動人的龍鳳傳說,更添了尋秘探幽的情趣。今年「 端午節 」,我應邀參加中國華文作家協會古典文學創作研討會,和海內外作家齊聚高公島風景游覽區采風。
游凰窩山不是作家們的初衷,他們最有興致的是要尋覓龍鳳傳說,更想—睹鳳凰仙女蔚雲的嬌容。我們登上108級「拜風梯」,在氣喘吁吁中終於看到了「棲鳳亭」,是傳說中鳳凰棲息的地方。在此不遠處立有一尊青銅鳳凰像,這就是人們仰慕的鳳凰仙女蔚雲。這地方叫「丹鳳朝陽台」,是鳳凰仙女蔚雲眺望情郎妙臣的地方。相傳玉龍太子妙臣回到大海後,蔚雲思君心切,飛來這里,面對大海,望眼欲穿,日出也等,星夜也等,希望有一天,希望下一個雨季能與心上人歡聚。
研究古典文學的作家們為了探究龍鳳的愛情故事,還特別繞有情趣地游覽了凰窩山之勝景「三潭飛雪」,龍鳳的愛情故事就是由此而來。它在龍潭澗中游,是傳說中玉龍太子妙臣順著龍潭洞從東海來到凰窩山與鳳凰仙女蔚雲相會的地方。相傳東海龍王敖廣的兒子妙臣氣宇軒昂,智慧超群,他在—次海邊遊玩時,恰巧看到山崖上姿容溫雅的鳳凰仙女蔚雲,那天然的風韻和美貌深深吸引了他,她也脈脈含情地凝視。然而天上海中無法相聚,蔚雲執著地飛遍千山萬水銜來樹枝草木,在高高的山谷中築起一道大壩,蓄水積流。有志者事竟成。在又—個雨季來臨時,天水浩盪,沖出的水流在山谷中形成一條彎彎的
河流匯人大海。妙臣望著澎湃的澗水,萬分激動,順流而上。初次上山的妙臣在大澗的第一潭「蛤蟆塘」急切地想見蔚雲.可怎麼也見不著。身後只傳來幾聲蛙鳴,正所謂「鳥飛林愈靜.蟬嗚山更幽」。妙臣趕緊來到第二潭「小花鞋」.他看到一少女在哭泣,聽說洗衣不小心沖走了「小花鞋」,就游到海邊為她找回了「小花鞋」。姑娘深表愛意,可妙臣想著蔚雲,毅然回絕。就在這時,姑娘變成了蔚雲,妙臣欣喜若狂。原來姑娘在考驗妙臣哩。後來這地方就叫「小花鞋」了。在此喜結良緣的妙臣與蔚雲幸福歡樂,便攜 手相 擁上了第三潭「玉龍潭」。這里飛花濺雪,薄霧浸衣,景色尤佳,成為龍鳳經常嬉戲游樂的地方。「三潭飛雪」是一處勝景。山石奇狀異形.澗水奔流湍涌,激濺的浪花如漱玉噴珠飛雪漫天。民初鄉土詩人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張學瀚詩雲:「山勢崔巍列畫屏,龍潭飛雪遍瓏玲……」張恩沛詩雲:「為愛仙源水—方,龍潭幽曲午風涼……泉聲遙接潮聲壯,添助波瀾穩助航。」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凰窩山是鳳凰棲息過的地方,是龍鳳呈樣的樂園。清代詩人王士任詩雲:「應是蓬萊原不遠,探幽何必到三峰。」我覺得攬勝蓬萊,只能使人望洋興嘆,而凰窩山那迷人的仙境,神奇的傳說,以至於靜穆、幽雅和秀美,真正地堪比蓬萊、方丈和瀛州三神山。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5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阿牛家裡很窮,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阿牛長到13歲,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眼睛不好,今後不要再日夜紡紗織布,我已經長大,我能養活你!」於是他就去張財主家做小長工,母子倆苦度光陰。兩年後,母親的眼病越來越嚴重,不久竟雙目失明了。阿牛想,母親的眼睛是為我而盲,無論如何也要醫好她的眼睛。他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葯。也不知吃了多少葯,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漂亮的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盪,盪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 重陽節 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干糧,去天花盪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盪,人稱天荒盪。他在那裡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盪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村上人紛紛前來觀看這株不尋常的野菊花。這一消息也傳到了張財主那裡。張財主將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將那株白菊移栽到張家花園里。阿牛當然不肯。張財主便派了幾個手下人趕到阿牛家強搶那株白菊花,因雙方爭奪,結果菊花被折斷,他們才揚長而去。阿牛見這株為母親治好眼疾的白菊橫遭強暴,十分傷心,坐在被折斷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離開。半夜之後,他朦朧的淚眼前猛然一亮,上次夢見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來到他的身邊。姑娘勸他說:「阿牛,你的孝心已經有了好報,不要傷心,回去睡吧!」阿牛說:「這株菊花救過我的親人,它被折死,叫我怎麼活?」姑娘說:「這菊花梗子雖然斷了,但根還在,她沒有死,你只要將根挖出來,移植到另一個地方,就會長出白菊花。」阿牛問道:「姑娘,你是何人,請告知,我要好好謝你。」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無需報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綉球。」念完就不見了。
阿牛回到屋裡仔細推敲菊花仙子的《種菊謠》,終於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綉球狀的菊花。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
簡短民間傳說故事相關 文章 :
★ 簡短的民間傳說故事
★ 簡短的民間傳說故事
★ 簡短的民間故事傳說簡短一點
★ 比較短的民間故事傳說
★ 中國古代短篇民間傳說故事
★ 關於中國經典的民間傳說小故事
★ 民間簡短小故事
★ 經典短篇民間故事大全
★ 民間簡短神話故事精選
★ 短篇民間傳說故事
G. 這種中葯的名字是什麼
圖呢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