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布包丁香
A. 五香面里的丁香是什麼
- 01
用做調料的丁香其實就是丁香的花蕾,乾燥後依然有濃郁的奇香,咀嚼時辛辣而味苦,可以讓舌頭麻木,做菜時放一點點,或者撒一點在食物上,有種辛辣的可以讓人麻木的感覺!
五香通常指烹調食物所用茴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五種主要香料,即芒香類調味品,具有把有腥味、臊味、膻味的食品變得無異味進而使食品清香撲鼻的功能。食物的氣味刺激人們的嗅覺,香者增強食慾,臭者減退食慾。雖然也有像臭豆腐那樣的食品,聞聞臭,吃吃香,但總以氣香味美為佳。
茴香
大茴香即大料,學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的種實是調味品,而它的莖葉部分也具有香氣,常被用來作包子、餃子等食品的餡料。它們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
花椒
花椒別名櫻、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為芸香科、花椒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可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其果皮可作為調味料,並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葯,種子可食用,也可加工製作肥皂。
八角
八角又稱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在某些地方,大茴香指的不是八角),是八角茴香目八角科八角屬的—種植物。其乾燥果實是中國菜和東南亞地區烹飪的調味料之一。
桂皮
桂皮學名柴桂,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為樟科、樟屬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本品為常用中葯,又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
丁香
用做調料的丁香其實就是丁香的花蕾,乾燥後依然有濃郁的奇香,咀嚼時辛辣而味苦,可以讓舌頭麻木,做菜時放一點點,或者撒一點在食物上,有種辛辣的可以讓人麻木的感覺!
B. 丁香的 功效是什麼針對什麼人群
它能降低血壓,而且呢還能敗火,是非常有用的一個葯物。
C. 丁香香料什麼味道
丁香本身吃起來辛辣帶苦味及麻澀感,不過與食物烹調後會轉為溫和甘甜的滋味,能讓料理更加甘醇,可說是燉鹵料理必備的香料之一,非常適合搭配肉類及甜質食物。
各地傳統吃法包括:美國人習慣直接將丁香粒插入火腿中烘烤、德國人會把丁香加入麵包甚至酒飲配方中、中國人則常搭配小茴香用來燉鹵豬腳或羊腿。
印度有名的「香料飯」會把小茴香籽、月桂葉、丁香、馬莎拉香料粉和肉桂棒跟白米一起炒香再蒸煮,風味相當迷人!在家自己煮不想那麼麻煩,也有簡單版的做法:在煮米飯時,加入1~2個丁香粒,煮好的白飯便會有特殊的香氣,聞著聞著都覺得變好吃了呢!
雖然帶有辣味,丁香卻很適合用於甜點、飲品中,跟蘋果、巧克力及咖啡的味道都很搭;經典搭配如蘋果派、西方人每逢聖誕節要喝的熱香料蘋果汁、南美玻利維亞的傳統料理— 巧克力牛奶粥,以及風靡南亞的印度香料奶茶。
除了料理,丁香還運用於阿育吠陀(Ayurvedic) 和中葯等傳統醫學,根據記載最早在漢朝就被作為葯用;現代西方醫學中,丁香精油則被認為有舒緩疼痛的功效,成為牙醫的輕度鎮痛劑。因此在台灣想買到丁香,除了到專門的香料店,在中葯行也能輕松找到。
D. 丁香的用法與用量
丁香的用法與用量
丁香的用法與用量,說起丁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丁香作為一種香料經常用來腌制食物,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丁香其實也是一種重要,下面我和大家分享關於丁香的用法與用量,一起來看看吧。
丁香的用法與用量1
【來源】 為雙子葉植物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別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處方用名】丁香、公丁、公丁香。
【用量與用法】煎服,1、5~6克。
【產地採收】分布馬來群島及非洲,我國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葯材主產於坦尚尼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我國廣東有少數出產。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間,花蕾由青轉為鮮紅色時採收。
【炮製研究】採下後除去花梗,曬干。
【性味歸經】 辛,溫。入胃、脾、腎經。
【功能主治】溫中降逆,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1、用於脘腹冷痛、呃逆、嘔吐等症。丁香溫中散寒,善於降逆,故為治胃寒呃逆、嘔吐的要葯。治呃逆,常與降氣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嘔吐,可與降逆止嘔的半夏同用。如遇胃熱嘔呃,因本品性溫,則不宜應用。
2、用於腎陽不足,及寒濕帶下等症,丁香又能溫腎助陽,以治腎虛陽痿、寒濕帶下等症,可與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蓯蓉等同用。此外,丁香與肉桂等分,共研細末,名丁桂散,外用有溫經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於陰疽、跌打損傷等症。
丁香的用法與用量2
內服和外用
丁香作為一種中葯,食用方法中最常規的還是內服和外用,這也是我們在服用中葯材的最常見的方法。首先內服是把它和其他中葯一起煎煮成湯葯喝,一般吃一個星期就可以看到效果,主要是可以保護腸胃健康。而外用丁香的時候,我們一般可以把它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然後加入到一些殺菌的外用葯膏中,效果也是不錯的。而且外用方法也是非常有好處的,能夠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改善皮膚問題,效同樣很不錯。
作為食品添加劑
除了上面推薦的常規用法之外,而且丁香的食用方法中還包括可以把它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然後加入到一些食物中去,不僅可以增加食物的風味,還可以讓食物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而且如果是有口臭的患者,那麼我們可以把丁香做成丁香油,然後含在嘴裡面,相信效果都是不錯的。婦女吃一些加入丁香成分的食物還有治療痛經的作用,這樣服用丁香,可以讓效果更強,也是最直接的一種丁香用法,在平時大家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來服用丁香,效果也是不錯的。
E. 丁香的功效與副作用
丁香的功效與副作用
丁香的功效與副作用,丁香,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種花,其實它還是一種中葯材,運用歷史悠久,任何事物都不能包治百病,了解它的功效之餘還要注意它的禁忌,下面我帶你了解它,丁香的功效與副作用。
丁香的功效與副作用1
丁香有哪些功效?
1、丁香有助於預防胃潰瘍,保護腸胃。因為它當中的揮發油、丁香酚,可促進胃黏液的分泌,而酸度卻不會增加。
2、丁香還有防治腹瀉的效果,丁香水提物和丁香酚這兩種物質可以有效抑制番瀉葉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腸性腹瀉與腸腔積液。推薦一個丁香治療腹瀉的方法:准備15g丁香,3g肉桂,然後將這兩者中葯材放到一起,研磨成細的粉末,然後倒入適量的涼開水,攪拌調成糊狀,貼到肚臍上,可以有效緩解腹瀉的症狀。
3、丁香還有抑菌殺菌的功效,它當中的丁香油、丁香酚有廣譜抗菌作用,可有效抑制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幽門螺旋桿菌、鏈球菌等。
4、丁香也有助於口臭的去除,因為它的芳香氣,可以有效抑制住因為胃火上升等原因引起的口臭氣。這里簡單介紹一款去除口臭的調理方:准備沉香、丁香、細辛各5g,藁本、升麻各8g,然後放入鍋中煎制,取其湯汁來漱口,每天飯後使用,堅持一周,可有效改善口臭的問題。
5、丁香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凝血、預防血栓的功效,對心臟具有負性肌力作用,並可逐漸減慢心率,從而降低血壓。
其實,丁香的功效還遠遠不止這些,它還有健胃、鎮痛、解熱、抗炎等多種功效,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再去花點時間了解一下,這里就不多做介紹了,下面我們主要來介紹一下丁香的`食用禁忌,因為丁香很多人可能聽過是聽過,但是並不知道它是食用禁忌,最後盲目食用,危及到了身體。
食用丁香需要注意哪些?
1、陰虛體熱的人群不建議服用丁香,可加重體內內熱現象。
2、不可大量食用丁香,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等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3、胃熱、胃火旺的人也不建議食用丁香,以免加重症狀。
4、嬰幼兒以及孕婦為了安全起見,也不建議食用丁香茶。
5、丁香的搭配也是有講究的,比如丁香和鬱金,不可同用。
丁香的功效與副作用2
丁香茶的功效
1、醒神開竅
丁香茶辛香,性溫。辛能行散,溫勝寒濕,芳香開竅,化濕辟穢。《本草再新》謂其:「開九竅,舒郁氣。」故有醒神開竅之功。可用於濕濁之邪,阻蔽清竅,擾亂神明引起神志錯亂,痰聲漉漉,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沉滑等症。
2、清新口氣
丁香是古代用來去除口臭的良葯,丁香之所以能夠除口臭,是因為其芳香可以壓制口中的臭氣,當然這與它能去除胃寒的功效有關。很多人認為口臭發生的原因只是胃熱,實際上胃熱引起的口臭只是一種,而且大部分發生在有胃熱、積食等人的身上。反復發作的口臭,有不少屬於胃寒引起的,這種口臭只要多喝丁香茶,戒掉寒涼的食物,就能很快消除口臭。女性常喝丁香茶能消除口臭,帶來清新口氣。
3、養胃護胃
丁香茶被成為花草葯界的「健胃劑」,這名號得益於它出眾的養胃功能。丁香茶中特有的丁香油、丁香酚、鞣質以及齊墩果酸等,可治療腸胃疾病,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加胃液分泌,增加消化能力。
4、抑制幽門螺旋桿菌
丁香茶特有的丁香油和丁香酚,能有效的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要知道,一般的胃炎患者都含有幽門螺旋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的大量繁殖可能會誘發胃癌,因此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很重要,每天沖泡3——5克丁香茶飲用對胃十分有好處。
丁香茶的副作用
1、丁香茶在沖泡飲用時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因為丁香本身帶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人們長期用它泡水喝,會讓這些毒性在人體內堆積,容易讓人體出現一些中毒症狀,嚴重時會導致四肢無力或呼吸困難,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
2、丁香茶中的揮發油對人體有一定刺激作用,脾胃功能不全或者腸胃虛弱的人群,他們在沖泡飲用丁香茶以後,容易出現腹痛和腹瀉,嚴重時還會出現腸胃痙攣,出現這種情況以後必須盡快停止飲用丁香茶,而且要就醫處理。
F. 丁香的花語和寓意
丁香的花語是憂愁、思念。丁香花寓意是常被人們當成思念的寄託,將其送給思念的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丁香又稱紫丁香屬,該屬植物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大部供觀賞用,有些種類的花可提制芳香油,亦為蜜源植物,木材供建築和傢具用。共35種,不包括自然雜交種,主要分布於歐洲東南部、日本、阿富汗、喜馬拉雅地區、朝鮮和中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近圓柱形或帶四棱形,具皮孔。冬芽被芽鱗,頂芽常缺。
葉對生,單葉,稀復葉,全緣,稀分裂;具葉柄。花兩性,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頂生或側生,與葉同時抽生或葉後抽生;具花梗或無花梗。
花萼小,鍾狀,具4齒或為不規則齒裂,或近截形,宿存;花冠漏斗狀、高腳碟狀或近幅狀,裂片4枚,開展或近直立,花蕾時呈鑷合狀排列;雄蕊2枚。
著生於花冠管喉部至花冠管中部,內藏或伸出;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絲狀,短於雄蕊,柱頭2裂。果為蒴果,微扁,2室,室間開裂;種子扁平,有翅;子葉卵形,扁平;胚根向上。
G. 丁香香包的做法,好的給分
防文蟲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
傳統香包慣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葯,可添加了山萘、熏草、澤蘭、艾葉,磨研、提煉成粉狀,縫製成香包
驅蚊蟲的功效:藿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陳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在民間,用艾草燃燒驅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燒後其實還是蠻香的,還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腸胃的作用,睡覺也一定很香甜。」
艾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僅能驅蚊蠅、蟲蟻,還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效
澤蘭:入肝、脾兩經,活血祛瘀,通經利水,更是婦科良葯
兒童防感冒
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蘭各5克
山奈、丁香、雄黃各3克,冰片、薄荷腦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選一方,葯料研細末並過篩,裝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給孩子佩掛在脖子上,或用別針固定於衣襟,香袋距離鼻孔越近則效果越佳,布袋中葯末每10天更換一次,以保持葯效。
解春困
冰片、樟腦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川芎、白芷各10克,蒼術20克,冰片3克;
山柰、雄黃各10克,樟腦3克,丁香50克。
任選一種配方,將葯物粉碎成細面,取葯面3—5克,用布縫製成小袋佩掛頸上,15天換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蒼術、佩蘭、艾葉、冰片、藿香、樟腦、陳皮、薄荷等中草葯,其中蒼術能祛風散寒、開竅;白芷可祛風解表、化濕通竅;丁香能芳香理氣、溫中降逆。
蒼術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細辛15g、艾葉15g、薄荷20g
胡慶余堂: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音nài)300克;
方回春堂: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陳皮150克;
華東醫葯有限公司參茸分公司: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山柰100克、甘松100克、檀香100克、陳皮100克;
武林葯店:白芷30克、陳皮70克、甘松60克、山柰50克
藿香,艾葉,肉桂,山奈等量,磨碎,包成4克每袋,半月到一個月換一次
豫西山區端午節香囊配方:甘松 100克 三奈 60克 白芷 60克 蒼術 60克
高良姜150g,佩蘭、桂皮各50g,冰片20g。
雄黃60g,菖蒲80g,桂皮50g,硃砂20g。
川芎、白芷、蒼術、零陵香各50g。
山奈100g,雄黃20g,冰片10g,樟腦10g。
預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葯香囊:藿香、艾葉、肉桂、山萘等量,在葯房裡磨碎,包成4克/袋,裝袋,半月-1月換一包;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覺放枕邊
提高抵抗力,增強呼吸道能力的:
丁香,荊芥穗,紫蘇,蒼術,肉桂,辛夷,細辛,白寇仁各2克,
川芎聞鼻散
功用:預防感冒
葯物:川芎、白芷,荊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風各9克,細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黃1.5克。
用法:上花共研細末,從早起每3小時聞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聞吸,共用1至3天
出處:《內病外治精要》
三香散
功用:防治四時流【網路】感
葯物: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蒼術,細辛各3克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用絳色布縫制小葯袋,裝入葯末,佩戴胸前,時時嗅聞。
出處:《當代中葯外治臨床大全》
山奈蒼術散
功用:防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
葯物:山奈,蒼術,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冰片外,將各葯烘乾,研為細末,加入冰片,調均勻,裝袋內,佩戴胸前,時時嗅聞。
出處:《中醫外治法集要》
冠心病外用葯袋
功用:防治冠心病
葯物:玄參,當歸,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各適量。
用法:上葯乾燥,粉碎,過篩混合攪拌均勻,做成葯袋,放置左胸前,並時時以鼻嗅之
出處:《古今中葯外治真傳》
辰砂囊
功用:治不寐多夢(失眠)
葯物:辰砂適量
用法:上葯裝囊,戴身及髻中,以氣嗅鼻
出處:《本草綱目》
雄黃嗅鼻散
功用:治魘寐不寤(又稱嗜睡)
葯物:雄黃適量
用法:將雄黃研末,放紗袋中,掛身上,且時時以鼻嗅聞
可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葯香囊配方
預防甲型H1N1流感可做一個香囊,製成後可以掛在脖子上或放進上衣口袋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直接在頭部周圍形成一個立體的氣體空間,充滿了香囊散發出的復合型香氣。
香囊原料
大料、藿香、甘草、艾葉、肉桂、蒼術等
香囊做法
在香囊中大料用量最多,為120克左右,其他幾味葯材的用量可以在5克-20克之間。
把所有葯物研碎後放入縫好的布袋中,如果是掛在家裡,可以做一個大些的,如果隨身攜帶,就把研碎的葯材混合好,分成小份裝入布袋中。
H. 怎樣貯藏儲運丁香花
丁香花的貯運:1.分級:所採收的花材應該在具品種典型特徵、無破損污染、視覺效果良好專之前提下進行分級屬:一級切花的長度為80厘米左右;二級切花的長度為70厘米左右;三級切花的長度為60厘米左右。相同等級的切花長度之差,不宜超過標準的±2厘米。
2.包裝:將相同等級、品種的丁香帶花枝條10支1束捆綁固定,分別碼入標有品名、具透氣孔的襯膜瓦棱紙箱中。
3.保鮮管理:可以把切花置於相對濕度為90%~95%,溫度為2~4℃的環境中進行貯藏。當儲運時,丁香可耐較長時間的干藏。但在開箱後必須盡快將其插入水中,無需使用保鮮液進行處理。按照上述方法處理,丁香的花枝通常能夠存放3~5天而不致影響裝飾效果。
I. 丁香的相關知識
別名 百結、情客、紫丁香
分類 木犀科、丁香屬
學名 Syringa spp.
產地與分布丁香屬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溫帶地區及歐洲東南部。我國產的24種,分布較廣。北起黑龍江,南到雲南,東到遼寧,西至川、藏,而以秦嶺地區為其分布中心。
形態特徵丁香屬植物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冬芽卵形被鱗片。小枝圓,髓心實。單葉對生,橢圓或披針形,有葉柄,全緣或有時分裂,罕為羽狀復葉。花兩性,呈頂生或側生之圓錐花序。花萼小,鍾形,具4齒裂或截形,宿存。花冠細小,漏斗狀,具深淺不同的4裂片,白色、紫色、紫紅及藍紫色等。雄蕊2,著生於花冠筒之中部或上部。子房2室,每室內有種子 l一2枚,長圓形,扁平,具細翅。蒴果長圓形,光滑或有疣,胞背開裂。
變種與品種已有記裁的丁香屬植物有30個種,我國產24種,另有很多的變種、雜種及品種。在丁香的分類上,多數學者是在屬下面分成亞屬、組及種三級的主要形態特徵來區分種。下面將這種分類法簡介如下:
丁香屬
一、紫丁香亞屬Subgeaus Eusyringa,花冠筒比花略長,花葯柄極短或近於無柄。花葯全部或一部分為花冠筒所包。本亞屬分為三個組:
(一)紅丁香組Sectionl Villosa,花序自枝端頂芽發出。花葯黃色。果實光滑或具少量疣。本組包括的種類有:
1. 紅丁香 S.villosa
2. 遼東丁香 S.wolfi
3. 喜馬拉雅丁香 S. emodi
4. 雲南丁香 S.yunnanensis
5. 垂絲丁香 S.reflexa
6.匈牙利丁香 S.josicaea
7.西蜀丁香 S.komarovii
8. 毛丁香 S.tomentella
9. 四川丁香 S.sweginzowii
10.梯氏丁香 S.tigerstedtii
(二)毛丁香組 Section 2 Pubescentes,葉片具毛,葉背無毛者罕見。花序發自枝端之側芽,或多或少被有絨毛。花葯常為淡藍紫色,罕為黃色。果實多疣,罕有光滑者。本組包括的種類有:
11.秦嶺丁香 S.giraldiana
12.紫丁香 S.juliana
13.關東丁香 S.velutina
14.山丁香 S.potaninii
15.皺葉丁香 S.rugulosa
16.野丁香 S.pinetorum
]7.四季丁香 S.microphylla
]8.小葉丁香 S.pubescens
19.藍丁香 S.meyeri
20.圓葉丁香 S.wordii
(三)紫丁香組 Section 3 Vulgaris,葉片光滑或僅徒長枝之幼葉有毛。花序自枝端之側芽發出,無頂芽。花序初期被毛或光滑。花香。花葯黃色。果實光滑。本組包括的種類有:
21.歐洲丁香 S.vulgaris
22. 華北丁香 S.oblata
23.朝鮮丁香 S.dilatata
24. 甘肅丁香 S.buxifolia
25.花葉丁香 S.persica
26.阿富汗丁香 S.afghanica
(四)羽葉丁香組 Section 4 Pinnatifoliae,葉羽狀復葉,小葉7—9枚。本組只有1個種類:
27.羽葉丁香 S. pinnatifolia
二、擬女貞亞屬 Subgenus Ligustina,本亞屬形態特徵介於丁香屬與女貞屬之間,其果實為蒴果,形態似丁香屬植物之果實,而花具有突出的雄蕊和白色的小花,並具有—種特殊的香味而更類似女貞。花序由枝端之側芽抽出,花萼短筒形,具4裂片,宿存。花冠筒短,稍突出於花萼,花冠4裂瓣片。花葯黃色。果實光滑,有時多疣,2室,每室具種子l一2枚。包括以下種類:
28.北京丁香 S.pekinesis
29.暴馬丁香 S.amurensis
30.日本丁香 S.japonica
另外還有兩個雜種,現已升為正式種:
1.什錦丁香S.X chinensis,是由花葉丁香和
歐洲丁香雜交而成的雜種。本種應屬紫丁香亞屬
中的紫丁香組。
2.亨利丁香 S.X henriy,本種是匈牙利丁香和
紅丁香的雜種。屬紫丁香亞屬中紅丁香組。
習性本屬植物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很多種類也具有一定耐寒力。北京地區年平均最低溫約-19— -16℃左右,現有的栽培種均可在北京露地安全越冬,每年可正常生長、開花、結實。據記載,暴馬丁香、匈牙利丁香,能耐-35℃左右的低溫。我國哈爾濱年平均最低溫約-26℃左右,有時可達-36℃或更低,現已露地栽培的種類包括屬於2個亞屬3個組的10餘種丁香。因本屬植物的花芽多生在枝梢頂端的第l—6對芽處,因而當1-3對花芽受到寒害時,並不影響整株的觀花效果。
丁香屬植物還有較強的耐旱性,北京地區7一9月為雨季,其他月份則為旱季,特別4-6月,氣溫從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時各種丁香正迅速生長、開花,而這時雨水較少,蒸發量劇增到230一280毫米,但每月只要對植株灌水2次,就可使各類丁香生長良好而花繁葉茂。
本屬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嚴,且能耐瘠薄。除強酸性土外,在各類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長,而以土壤疏鬆的中性土為佳。一般忌在低窪地栽植,積水會引起病害或造成全株死亡。本屬植物是陽性樹,喜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在陰處或半陰處生長細弱,且開花稀少,但少數種類如雲南丁香,要求空氣溫潤。這類植株在北方栽培,最好選擇空氣濕度較高的小環境,如可栽植在背風向陽處或稀疏的林緣邊。
紫丁香花的所有種類,播種3—4年後,實生苗即可開花;而擬女貞亞屬的種類,播種後4—5年才開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開花。5年後開花漸盛。生長勢5—20年內最旺。以後漸衰,但仍能維持生命至很久的年代,據載有180齡的實例。花期及花序著生狀況因種類不同而異。北京地區一般早花種類在4月中、下旬開花,紫丁香亞屬中毛丁香組、紫丁香組及羽葉丁香組的各種多屬早花類丁香;中花種類多在5月上、中旬開花,紅丁香組中的各種均屬此類;晚花類種類開花則在5月下旬至5月中旬,擬女貞亞屬的各種多屬此類。花序著生在頭一年枝條的頂端,由第l—6對側芽抽出成對的圓錐花序,單花在花序上的開放次序均為由下向上,每朵花可開3—7天,每個花序開放可延續8-12天,單株的花期為12一15天。多數種類每年開花1次,個別種類,如四季丁香有1年2次開花的特性,還有少數種類有少量的2次花現象。北京地區,丁香屬植物於3月上、中旬萌動,新梢於5月中、下旬停止生長,枝梢生長期為2-2.5個月。8-9月果熟。10月中旬落葉。灌木類型的種類,莖干下部的枝條易乾枯脫落,造成樹冠下空,降低了觀賞價值。此時可利用丁香截干後萌芽發枝力強的特性,來進行截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