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鸚鵡種鳥
㈠ 牡丹鸚鵡養殖方法(牡丹鸚鵡繁殖注意事項)
1、家養牡丹鸚鵡繁殖技巧。
2、牡丹鸚鵡養殖方法。
3、牡丹鸚鵡繁殖需要注意什麼。
4、籠養牡丹鸚鵡怎麼繁殖。
1.配對方法:牡丹鸚鵡9月齡左右,就可以為其挑選合適的種鳥進行配對。
2.種鳥配對成功後,牡丹鸚鵡就會進行繁殖。
3.准備繁殖箱:在牡丹鸚鵡進入繁殖期前,要為其准備一個大小合適的木質繁殖箱。
4.加強營養:可以給牡丹鸚鵡食量喂些蛋小米,促進發情,補充營養。
5.在孵化期可以增加豆類飼料佔比,並喂一些保健砂。
㈡ 牡丹鸚鵡有幾種
1、桃面愛情鳥(桃臉牡丹、小鸚、薔薇鸚鵡)。桃面愛情鳥是國內最普遍的小型鸚鵡之一,也是最體型最大的愛情鳥(體重約50至60公克),是一般入門者最常選購的鳥種之一,屬非常流行的玩賞鳥,羽色美麗,品種繁多,有不同色系的變種,叫聲吵雜但不太刺耳,雌雄難以辨別,與主人從小有良好互動的手養鳥喜愛親近人,在野外共有2種亞種。桃臉牡丹鳥體為綠色,前額、眼睛後方的細窄條狀羽毛為紅色;頭頂、鳥喙和眼睛之間、臉頰、喉嚨和胸部上方為粉紅色;身體兩側、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尾部為亮藍色,尾巴上方綠色,內側藍色;翅膀內側覆羽為綠色,並帶點淺藍;鳥喙黃白色,虹膜深棕色。幼鳥的鳥喙會帶有黑色,頭部為灰粉紅色,要4個月後才能長成和成鳥一般的體色。
2、面罩情侶鸚鵡(黑頭牡丹、偽裝情侶鸚鵡)。面罩情侶鸚鵡 顏色鮮艷,體長如棕頭牡丹,頭較大,顯得體態短小。野生的面罩情侶鸚鵡 頭部為黑色,猶如戴上黑頭罩,這也是它的英文名字(masked lovebird)的由來。它的頸部和胸部為黃色,背部、翅、尾和腿是綠色。跗跖很短,腳灰色較粗大。黑頭牡丹鸚鵡的顯著特徵是白眼圈和紅色的喙。
3、費希氏情侶鸚鵡 (現在國內大多數人稱為棕頭牡丹)。體長14厘米左右,體形胖乎乎如桃面牡丹鸚鵡。尾短圓,眼的周圍有白圈,頭部顏色棕褐色,嘴部紅色呈蠟狀,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腰部藍色,尾綠色,腳灰色。黑臉情侶鸚鵡(黑頰牡丹鸚鵡)。鳥體為綠色,額頭、前額為紅棕色;眼睛和鳥喙之間、臉頰、喉嚨為黑棕色;頭部後方和頸部為暗黃綠色;胸部上方為橘紅色,到了胸部下方漸漸變為黃綠色;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黃綠色,尾部為淺綠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寬的白眼圈,鳥喙紅色,虹膜棕色。幼鳥體色較暗,鳥喙帶有黑色。
㈢ 牡丹鸚鵡鳥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桃臉黃牡丹鸚鵡
叫聲比較刺耳,咬人會比較痛。
【圖片和資料均來自網路】
如有不對歡迎糾正
望採納
㈣ 牡丹鸚鵡繁殖
牡丹鸚鵡經過7個月左右的飼養,都可以進行配對上窩進行繁殖了。 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它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出窩外,其餘全部時間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可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繁殖的方法: 第一, 配對。1 雄1雌放同一籠內。 第二, 安窩。使牡丹鸚鵡有產蛋、孵化的場所。 牡丹鸚鵡的窩為兩層,在上層應放一些碎木屑等物。木屑是為了讓牡丹鸚鵡在窩內孵化時「磨牙」用,防止牡丹鸚鵡用喙咬窩或咬其它木質結構造成損失。 牡丹鸚鵡
窩安放的位置;窩要安放在籠的側面,左側右側都可,但一定要在上方,開口向里,觀察門在外,這樣便於觀察。 牡丹鸚鵡母鳥第一窩一般產2-3個蛋,若營養好、管理得法有時也可產4-5個蛋,頭窩蛋的孵化率一般為70%左 右。籠內最好放一小塊燒過的蜂窩煤塊供鳥食用。蜂窩煤經過高溫後達到了消毒的目的,消過毒的物質鳥吃後不易生病。另外,煤塊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既省錢,又可補充鳥體對某些營養成分的需要。鳥舍應放在環境安靜,無干擾的地方,不要有雜音,不要有環境污染,注意空氣流通、新鮮。 繁殖牡丹鸚鵡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過,很多人還是認為這事有點難度,至少已經不止一次的聽說有人認為牡丹根本不能在家庭飼養條件下繁殖,現在就把繁殖牡丹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說一下: 選種的時候最好不要在養鳥人那裡購買所謂的「一對」鳥。這里的一對很多時候只是他們所配的同色的兩只,特別是在購買一些稀少顏色的時候,這樣的兩只很可能是同一窩的鳥,甚至連性別都可能相同~~想想這樣繁殖的後果!買鳥的時候可以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組合,不一定非要同色,蘭色配綠色的,後代出現了深綠色和黃綠色兩種,如果你只是自己養著玩的話,這樣最好了,很快你的鳥舍中就會出現很多種顏色的鳥,這應當是每個愛鳥者的樂事;但是如果你為了繁殖出售的話,還是注意純色問題吧。 牡丹鸚鵡
關於如何選擇父母代種鳥的問題,大家可以使用:桃臉牡丹鸚鵡遺傳計算器 牡丹鸚鵡一般一次生3-5顆卵,但是頭幾顆卵雌鳥是不會立刻孵化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認為這是雌鳥棄卵,也不要隨便打開巢箱觀察,他們的孵化時間是以最後一顆卵產出後孵化開始算起,一般在28天左右,以隔一天產一個卵算,他們的實際孵化期要一個月多一些,而在後期雛鳥快出殼時,雌鳥的孵化又會顯的漫不經心,這可是要出殼的徵兆,如果你認為這是雌鳥棄卵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還有就是巢箱里要多墊些鋸末,至少要10厘米厚,而且巢箱要足夠大,我的巢箱是30*28*28的規格,如果你用虎皮的小巢箱繁殖牡丹的話,恐怕不容易成功。 牡丹鸚鵡
繁殖期間要注意不要缺青菜,用黃瓜和油菜效果不錯,菠菜很容易失水乾枯的,而且鳥也不太喜歡吃。 牡丹鸚鵡在孵化時最好不要驚動雌鳥,其實你也不需要驗蛋,想想驗蛋後你能做些什麼呢?如果非要打開巢箱,也一定要在白天,如果在傍晚的話,那麼後果很可能是導致雌鳥一夜不入巢。
㈤ 牡丹鸚鵡和大頭鸚鵡的區別
牡丹鸚鵡和大頭鸚鵡的區別如下:
1、形態特徵不同
牡丹鸚鵡:體長13-17厘米,體重40-6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頭部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身型矮胖且有一條短尾,喙部相對較大,大部分牡丹鸚鵡都是綠色的。
大頭鸚鵡:通常幼崽的毛發長度都會稍短,待第一次換毛後會有更好的表現,二次換毛後會展現出大頭虎皮鸚鵡最美的姿態,換毛後的變化取決於種鳥血線和基因,也因個體而異。
2、分布范圍不同
牡丹鸚鵡:牡丹鸚鵡屬共有9個種,8種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坦尚尼亞北部、賽倫蓋提國家公園、盧安達、蒲隆地、從籠中逃脫的鳥在各地都有族群,大多棲息於坦尚尼亞、肯亞等沿海地區。灰頭牡丹鸚鵡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大頭鸚鵡:原始品種產大洋洲,大頭為人工改良品種。
牡丹鸚鵡生活習性
牡丹鸚鵡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牡丹鸚鵡會與伴侶形影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
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小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槳果、蔬菜、一些草及種子為食。黑領牡丹鸚鵡亦會食無花果。在非洲南部地區,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
㈥ 牡丹鸚鵡品種辨別
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頭部為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額頭、鳥喙和眼睛之間、臉頰、喉嚨為橘紅色;頭頂和頭部後方為橄欖綠色;胸部上方和頸部為橙黃色;身體兩側、腹部、尾巴內側覆羽黃綠色,尾部上方為藍色;翅膀內側覆羽藍綠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寬的白眼圈,鳥喙紅色,虹膜棕色。幼鳥體色較暗,鳥喙帶有黑色。
虎皮鸚鵡頭羽和背羽一般呈黃色且有黑色條紋,翅膀花紋較多,毛色和條紋猶如虎皮一般,所以稱為虎皮鸚鵡。虎皮鸚鵡屬於鸚鵡科中的小型品種,其羽毛顏色光艷,性情活潑且叫聲清脆、天真可愛、易於馴養,在我國是大眾鳥友最喜歡的鳥種之一。頭部呈圓,喙部有鉤曲,喙上方有蠟膜(多數虎皮鸚鵡的性別可通過蠟膜顏色來分辨)。虎皮鸚鵡腿部比較短,四趾,其中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後,易於其攀樹、攀物。
鳥體為黃綠色;頭部後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黑色;喉嚨和面部為黃色;臉頰下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紫色,喉嚨部分有3個黑色點狀;胸部羽毛帶有細窄的黑邊。主要飛行羽覆羽為淺藍色;飛行羽為灰綠色並帶有淺色的條紋;內側灰色並且帶有白色的斑紋;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為藍綠色,尖端黑色,內側黑色。鳥喙橄欖黃色,蠟膜藍色;虹膜白色。母鳥的蠟膜為灰棕色或肉色,僅帶有一點點淺藍色,到了繁殖季則會變為深棕色。幼鳥體色較深,公母幼鳥的蠟膜都為粉紅色,需要3到4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虎皮鸚鵡平均壽命是7年。體長16~18厘米,體重35克。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布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成年鳥頭頂較圓平,嘴殼甚強大,上嘴殼基部為蠟膜覆蓋,上嘴殼彎曲如鉤狀;體羽色彩艷麗多變,常見色有黃、綠、藍、白、藍綠、淺黃等色,因頭、頸及背部的羽色中多具有黑色或暗褐色橫紋,而得名虎皮鸚鵡。足趾為對趾型,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後,適宜在枝頭攀緣。更適宜握物和取食。尾型尖長,中央尾羽延長如箭。成鳥雌雄區別在於蠟膜的色彩,雄性蠟膜呈青藍色,雌鳥蠟膜為肉褐色。成鳥蠟膜及嘴殼基部較為枯燥,無光澤。足趾淺肉色。
㈦ 牡丹鸚鵡種鳥怎麼選
身體健康、品種純正、羽色無雜。最關鍵是要明確辨別出是一公一母。
牡丹鸚回鵡雌雄鑒別
答1、 頭型(看):雄鳥頭型為背兒頭、頭尖、並且頭稍小;雌鳥頭型為扁平、圓滑、頭純圓,與雄鳥比較頭稍大。
2、 體型(看):雄鳥體瘦、毛緊、好動、性凶,眼圈距頭頂距離較遠,眼顯小;
雌鳥體較胖、毛稍松,不太好動,眼圈距頭頂距離較近,眼顯大
。
3、 卧杠姿態:雄鳥在棲杠上為立勢、昂首挺立,並且顯矯健;雌鳥卧杠為伏卧式,趴在棲杠上,溫順。
4、 尾羽尖(看):雄鳥的尾羽尖較尖,為V型;雌的尾羽尖分叉則為W型。
5、 泄殖腔(摸):雄鳥的泄殖腔表現恥骨間間距小、並表現有興狀突起(即尖狀物);
雌鳥的泄殖腔為兩恥骨之間間距大,尤其成鳥一中指可以伸進,
並且扁平,無突起狀,此法鑒別特別准確,經驗豐富者從小鳥即可無誤
㈧ 牡丹鸚鵡繁殖的忌諱
在牡丹鸚鵡繁殖期間,飼主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1、第一個注意事項就是:在牡丹鸚鵡產蛋和孵蛋期間,飼養者禁止觸碰鳥蛋。有的飼養者第一次看到牡丹鸚鵡生蛋,比較好奇,於是在母鳥生出蛋後,將蛋拿出來觀察。或者在驗蛋的時候,不注意戴好手套,將氣味留在鳥蛋上。但是這樣做往往會造成牡丹鸚鵡棄蛋,有些脾氣暴躁的牡丹鸚鵡甚至還會將蛋啄破食之。因此,飼養者千萬要記住這一點,不要隨便觸摸鳥蛋。
2、除了在牡丹鸚鵡繁殖期間不能觸碰鳥蛋之外,牡丹鸚鵡種鳥也是不能隨意觸碰的,除非種鳥出現疾病,如果是這種情況,飼養者還需立即封窩,讓牡丹鸚鵡停止繁殖。但是如果牡丹鸚鵡種鳥一切正常,則飼養者注意不要在它們產蛋或孵蛋的時候觸碰它們,否則可能會遭到牡丹鸚鵡的狠狠攻擊,同時牡丹鸚鵡還可能會遭受到驚嚇,並且棄窩,甚至還可能會出現卡蛋情況。
3、牡丹鸚鵡在孵蛋期間往往會很安靜,只有在需要進食的時候才會發出一些聲響,這是正常現象,飼養者不必過於擔心。切不可為了查明種鳥的情況而頻繁的打開繁殖箱,這樣的舉動也是會導致脾氣暴躁的牡丹鸚鵡出現放棄孵蛋或產蛋的情況的,相信各位飼養者都不喜歡這種情況發生,所以一定要謹慎以上幾點。
上述就是爪爪博士總結的一些在牡丹鸚鵡繁殖期間的一些飼養禁忌,為了牡丹鸚鵡可以順利產蛋孵蛋,以及安全迎接雛鳥的到來,飼養者一定要注意以上幾點。
㈨ 牡丹鸚鵡什麼是種鳥
牡丹鸚鵡的種鳥和其它鳥兒一樣,首先要體格健壯顏色純正,繁殖能力強。選擇種鳥要從小培養,選擇體格健壯活波愛動的留下來,經過遴選留下強的淘汰弱者,然後還要繼續觀察它們的繁殖能力,受精卵低破殼率低的也要淘汰,所以說留一對好的牡丹鸚鵡種鳥兒不容易啊,個人經驗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