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廬劇周小五休丁香
① 安徽廬劇周小五張萬郎討飯
安徽廬劇夏小二的,休丁香,聽她唱戲,醉了,小嗓子真好聽,我就喜歡聽她的戲,我想下載夏小二休丁香全集,酷狗音樂盒2012免費下載,搜不到,幫幫忙,
② 廬劇都有哪些經典曲目
廬劇流行於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一帶和大別山區,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蕪湖等地。因其創作、演出活動中心在皖中一帶,古屬廬州管轄,故於1955年3月改稱「廬劇」。廬劇有約200年的歷史,清乾隆、嘉慶年間已有職業班社。初以大別山民歌和江淮之間歌舞為基礎,在發展中吸收了阜南的嗨子戲,壽縣、鳳陽的端公戲,無為的徽劇及肥東、巢湖等地門歌的唱腔和劇目。有些班社又分別同徽劇、京劇合班演出,並受其影響,逐漸發展成廬劇。
廬劇的代表曲目:
1、《珍珠塔》:《珍珠塔》又名《方卿羞姑》 、 《九松亭》 。故事源於清代彈詞《孝義真跡珍珠塔全傳》 。說的是明代官宦之後方卿,家遭變故,中途敗落,為赴京應試,去向姑母陳氏借貸,陳氏不借,反加凌辱。陳女翠娥與方卿定有婚約,得知後,約方卿相會,送與銀兩,並贈以傳世之寶珍珠塔,後方卿得中狀元,封八府巡按,奉旨出巡,路過陳家,扮道人進入陳府,唱道情羞諷其姑,陳氏悔愧,方卿與翠娥終得完婚。
2、《李清照》: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趙明誠卒於建康城(南京),留下半卷《金石錄》和滿堂古物。葬畢,清照大病。王御醫欲向李清照購古玩,並帶來趙明誠「玉壺頒金」的謠傳。此時金兵壓境,朝廷欲南移。李清照毅然決定攜所有石器追趕朝廷獻寶,為趙明誠洗清罪名,並保住文物不流散。為此,她跨山越海,顛沛流離,處處撲空。一年多後,李清照終於找到弟弟李航,不料所帶文物被盜,她一病不起。紹興二年,右承務朗張汝舟巧言說動李航,騙娶了李清照。婚後,張汝舟野心暴露,他名為娶妻,實為霸佔文物,並以此換取官位。李清照好言相勸,反遭責難。她看清張汝舟之所以得逞,皆因朝風不正,決意告發其「妄增舉數入官」,訴之公堂,以正世風。依宋朝刑律,告發親人者不分青紅皂白都「徒二年」。而李清照寧肯坐牢,也要守住靈魂的潔凈,為此她坐了九天牢獄
3、《休丁香》:該劇的故事在安徽民間流傳甚廣。劇情敘述善良的郭丁香由父母包辦嫁給浪子張萬郎,最後被休棄。後張萬郎家敗,投河而死。
③ 廬劇的傳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廬劇在藝術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音樂由原來的只以鑼鼓伴奏改為絲弦伴奏,並增加了部分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在唱腔和表演上,剔除了某些京、廬混雜的表現手法,著重發揮了本劇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整理了《烏金記》、《雙絲帶》、《雙鎖櫃》、《張太和休妻》等一批傳統劇目,創作了《李華英》、《程紅梅》等現代戲和民間故事劇《陷巢州》;也培養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員。較有影響的劇目為《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花園扎槍》等。早期名演員有王本銀、丁玉蘭、孫邦棟、董少軒、張金桂、劉正元等。 當前活躍在舞台上的則有民間藝術家周小五、朱德順、劉長芬、孫曉雲、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雲等。
廬劇劇種的主要演出團體是合肥廬劇團,主要演員有凌艷惠、黃冰、張國英、胡擁軍、張乘勝、孫小妹等。該劇團成立四十八年來,整理創作和演出現代戲147台,古裝戲138台,出版發行了大量的廬劇音、像盒帶,代表劇目有《雙絲帶》、《借羅衣》、《討學錢》、《打蘆花》、《休丁香》、《秦雪梅》等,《雙鎖櫃》、《情仇》(「半把剪刀」改編)拍攝成電視劇,由中央、上海、安徽電視台對全國播放,《借羅衣》拍成電影藝術片在全國放映。
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新型的文化娛樂方式對戲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致使廬劇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能演大戲的屈指可數。廬劇的搶救、保護工作應盡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006年5月20日,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④ 廬劇休丁香姓什麼
廬劇《休丁香》是一個曲目的名,不是人名所以沒有姓氏。
《休丁香》又名《張郎休妻》,是廬劇優秀的傳統劇目,劇目中的劇情源於《丁香故事》:郭丁香為人善良賢惠,尊從父母之命嫁給了張萬郎,兩人彼此因為不和,日夜爭吵。
丁香希一直容忍希望能換取張萬郎的回心轉意,但未曾想得到的竟是休書一張。該劇多在安徽廣大農村和城鎮演出,深受老百姓喜愛。
廬劇戲目《休丁香》的發展:
該劇於曾在安徽省組織的廬劇赴京匯報演出中深受好評。1957年北京寶文堂書店出版了該劇,後編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安徽省卷》。2005年,該劇作為廬劇的代表作品申報了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廬劇《休丁香》作為一部傳統地方戲,屬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該作品並沒有特定作者,是由某些社會群體創作的流傳於民間的戲劇藝術形式。後人對此整理出來的劇本,整理人僅僅起到「記譜」作用,並不能對該劇或劇本主張著作權。
⑤ 安徽四大劇種之廬劇的流派分為哪些劇目是哪些呢
“流派 廬劇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即3個流派。上路(西路),以六安為中心,音樂粗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區特色。路以合肥為中心,音樂兼有上路、下路兩地特色。
⑥ 可以把那個安徽的廬劇發給我嗎我急用!!給我奶奶聽的!我QQ403778520
直接將我115網盤戲曲60G資料的分享權發到你郵箱(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評劇、曲劇、河南墜子、河北梆子、廬劇、採茶戲、滑稽越劇、山東梆子、湖北大鼓、大鼓書、紹劇、淮劇、揚劇、越調、老調、滬劇、楚劇、錫劇、琴書、揚琴戲、柳琴戲、二人轉、呂劇、花鼓戲、秦腔、88首適合老人聽的歌曲等),你會收到名為115.com的郵件,打開郵件,就可以接收我網盤上的戲曲
請大家不要通過加網盤好友的方式來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過了1150人的上限。但通過上面的方法,照樣可以讓你接收我的戲曲資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網盤,才能接收,如果沒有,上網搜索如何免費注冊115網盤,一分鍾搞定,這種事情是可以無師自通的。成功後,一分鍾就能把我發給你的存到你的網盤上,永遠成為你的東西了
115網盤戲曲分享權已發到你郵箱。如果沒有收到,請檢查郵箱名是否錯誤,檢查郵箱名後綴,檢查郵箱垃圾箱,檢查訂閱郵箱。
如覺得好,請及時下載,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進你的知道,進你的提問,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鍾搞定。謝謝
⑦ 廬劇周小五哪裡人
廬劇周小五是安徽省白茆鎮旭光村十二組人。
廬劇,舊稱「倒七戲」,流行專於以合肥為中心屬的江淮一帶和大別山區,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蕪湖等地。廬劇曲調清新朴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
清末以來,主要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江淮地區。廬劇發源於大別山區的霍山,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鼓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
(7)安徽廬劇周小五休丁香擴展閱讀:
廬劇周小五簡介:
廬劇的傳統劇目分本戲、折戲和花腔小戲幾種,本戲以愛情、公案等為主要內容,折戲是從本戲中抽出的精彩部分,花腔小戲以小喜劇和鬧劇為主。
較有影響的廬劇劇目包括《綵樓配》、《葯茶記》、《天寶圖》、《柴斧記》、《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放鸚哥》、《賣線紗》等。
⑧ 安徽有哪些戲劇
安徽戲劇分為4種:黃梅戲、泗州戲、徽劇和廬劇
黃梅戲
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發展於安徽,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將黃梅傳統劇目《董永賣身》改編成《天仙配》搬上銀幕後,黃梅戲享譽海內外,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1920年的安徽《宿松縣志》上記載有「邑境西南,與黃梅接壤,梅俗好演採茶小戲,亦稱黃梅戲。」《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黃梅戲條目為:「黃梅戲,戲曲劇種。
泗州戲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系。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
泗州戲原稱「拉魂腔」,又叫「肘鼓子」。叫它「拉魂腔」,是因為它唱腔優美迷人。叫它「肘鼓子」,多數人以為是它曾用狗皮鼓伴奏而得名,其實都說錯了。「肘鼓子」是由「周姑子」演變來的。
徽劇
徽劇是一種重要的漢族地方戲曲,主要流行於古徽州府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和安慶市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一帶,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黃腔又與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
徽劇的音樂唱腔可分徽昆和吹腔與撥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調等類。徽昆以演武戲為主,多用嗩吶、鑼鼓,氣勢宏大。吹腔兼有曲牌體和板腔體形式,以笛和小嗩吶為主奏樂器。撥子用棗木梆擊節,以嗩吶、笛、徽胡伴奏。二簧以徽胡為主奏樂器,有導板、原板、回龍、流水等板式。
廬劇
廬劇流行於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一帶和大別山區,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蕪湖等地。因其創作、演出活動中心在皖中一帶,古屬廬州管轄,故於1955年3月改稱「廬劇」。廬劇有約200年的歷史,清乾隆、嘉慶年間已有職業班社。初以大別山民歌和江淮之間歌舞為基礎,在發展中吸收了阜南的嗨子戲,壽縣、鳳陽的端公戲,無為的徽劇及肥東、巢湖等地門歌的唱腔和劇目。有些班社又分別同徽劇、京劇合班演出,並受其影響,逐漸發展成廬劇。
廬劇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即3個流派。上路(西路),以六安為中心,音樂粗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區特色。下路(東路),以蕪湖為中心,音樂清秀婉轉,細膩平和,具有水鄉特色。中路以合肥為中心,音樂兼有上路、下路兩地特色。廬劇是與徽劇、黃梅戲、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