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六月九色
『壹』 六月丁香節是幾月幾日
答:沒有這個節日的。丁香,為木樨科,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廣泛分布於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島等地,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為哈爾濱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
『貳』 丁香花是什麼顏色的
丁香花有白色抄、紫色、紫紅襲及藍紫色 ,以白色和紫色居多。
丁香花總共有35個品種,顏色各式各樣,其中我國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是其分布的主要地區,西南部的川、滇、藏地區為重要分布區域,藏南丁香、雲南丁香、西蜀丁香、四川丁香等都是特色品種。
(2)丁香六月九色擴展閱讀:
丁香屬主要分布於亞熱帶亞高山、暖溫帶至溫帶的山坡林緣、林下及寒溫帶的向陽灌叢中。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
栽培品種屬庭園普遍栽培。喜光,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稍耐陰,陰處或半陰處生長衰弱,開花稀少。具有一定耐寒性和較強的耐旱力。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窪地種植,積水會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
落葉後萌動前裸根移植,選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陽處種植。
『叄』 丁香花的花季節。
4-5月,立春早的化會開的早些,反之會晚一些。紫丁香很美,白丁香很香,尤其是夜幕降臨之內後,一株白容丁香可以香滿整個小巷。
丁香花是我國最常見的觀賞花木之一,綻放於百花斗妍的仲春。花期五月,結果九月。丁香花有兩種顏色,一種是淺紫色,一種是乳白色。花開時芳香襲人,花繁色麗,紛紜可愛,清艷宜人。
現在這個季節早的應該有開的了。
『肆』 丁香花是什麼顏色的-簡短介紹
丁香花的顏色有白色和紫色還有黃色、紫紅以及藍紫色的花朵,丁香花總共有35個品種,顏色各式各樣,看起來很優美,話筒很細長跟釘子的形狀相似,花瓣有4瓣,氣味比較芳香。關於丁香花的品種包括白丁香、紅丁香、柳葉丁香、花葉丁香、佛手丁香等。關於丁香花各種品種的介紹如下:
花色為白色,葉片是比較小的,花期通常在4-5月份,通常可以用分株、扦插、嫁接的方法進行繁殖。
紅丁香
花色為粉紅色或者紫紅色,葉片上半部分為深綠色,下半部分為淺綠色,開花後後散發出很香的氣味。
柳葉丁香
的葉片窄窄的長長的有點像柳葉,花色為紫色。
花葉丁香
有兩次花期,一年當中初次開花是四月份到六月份,第二次開花是八月份到九月份。
佛手丁香
花色為白色,他比其他幾種花朵大,花開後張開的花瓣有點像張開的手。
『伍』 丁香花有多少種顏色,白色、紫色、紫紅及藍紫色
丁香花是我國最常見的觀賞花木之一,綻開於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襲人,花繁色麗,紛紜可愛。可孤植、叢植或在路邊、草坪、角隅、林緣成片栽植,也可與其他喬灌木尤其是常綠樹種配植。個別種類可作花籬。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花。那丁香花有多少種顏色呢?
丁香花的顏色
丁香花的顏色有:白色、紫色、紫紅及藍紫色
其中以以 白色 和 紫色為多 ,紫的是紫丁香 ,白的是白丁香,為紫丁香變種丁香花 。
擴展閱讀:
丁香花(Mezereon)
花 語:光輝(Bright)
丁香花擁有天國之花的光榮外號,也許是因為它高貴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視。因此丁香花的花語,也是配得上天國之花外號的光輝。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輝的人生。由於太聰明,而有喜歡走捷徑的毛病。希望在追求的過程中,別忘了最終的目的。
『陸』 丁香花什麼時候開花具體月份
丁香花是在每年的5~6月開花,其花朵為紫色。
丁香屬主要分布於亞熱帶版亞高山、暖溫帶至溫帶的權山坡林緣、林下及寒溫帶的向陽灌叢中。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
栽培品種屬庭園普遍栽培。喜光,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稍耐陰,陰處或半陰處生長衰弱,開花稀少。具有一定耐寒性和較強的耐旱力。
(6)丁香六月九色擴展閱讀;
丁香花的養殖方法
1、盆土
這種植株對花盆和土壤的要求比較高,養這種植株的時候,最好可以選擇陶瓷類的盆,因為這樣的盆透氣性比較好,比較符合它的生長習性。養它的土壤最好可以選擇粘土跟沙土混合起來的沙土,因為這樣的土質排水能力比較好,植株長在這樣的土裡面,即使水澆的多了,也不會導致根部腐爛。
2、澆水
這種植株對水分的要求不高,按照一般的補給水的方式給植株補給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在特別乾旱或者特別澇的時候,要記得給植株補水和排水就可以了。
3、陽光照射
這類植株屬於喜陽的植株,所以這種植株最好可以養殖在陽台等面向陽光的地方,如果條件不具備的話,也要記得給植株多曬太陽,這樣才有利於植株的健康。
『柒』 丁香花是什麼顏色 丁香花介紹
1、丁香花總共有35個品種,顏色各式各樣,其中我國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是其分布的主要地區,西南部的川、滇、藏地區為重要分布區域,藏南丁香、雲南丁香、西蜀丁香、四川丁香等都是特色品種。
2、丁香花的顏色比較多,根據品種的不同顏色也各有千秋。比較常見的丁香花一般是白色和紫色的,其餘的品種還有黃色、紫紅以及藍紫色的花朵,比較多樣。
3、紫丁香(學名:Syringa oblata Lindl.)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稱丁香、華北紫丁香、百結、情客、龍梢子。紫丁香原產中國華北地區,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
4、高1.5-4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 初被短柔毛。後漸脫落。嫩葉簇生,後對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花淡紫色、紫紅色或藍色,花冠筒長6-8mm。花期5-6月。
5、生長習性喜陽,喜土壤濕潤而排水良好,適庭院栽培,春季盛開時碩大而艷麗的花序布滿全株,芳香四溢,觀賞效果甚佳。是庭園裁種的著名花木。
6、栽培技術:栽種:丁香宜栽於土壤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向陽處。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根栽植,株距-3米。2-3年生苗栽植穴徑應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及100-150克骨粉,與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
7、澆水:栽植後澆透水,以後每10天澆1次水,每次澆水後要鬆土保墒。灌溉可依地區不同而有別,華北地區,4-6月是丁香生長旺盛並開花的季節,每月要澆2-3次透水,7月以後進入雨季,則要注意排水防澇。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
8、修剪:栽植3-4年生大苗,應對地上枝幹進行強修剪,一般從離地面30厘米處截干,第2年就可以開出繁茂的花來。一般在春季萌動前進行修剪,主要剪除細弱枝、過密枝,並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後要剪除殘留花穗。
9、施肥:一般不施肥或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會引起徒長,樅而影響花芽形成,反面使開花減少。但在花後應施些磷、鉀肥及氮肥。
『捌』 萬松書院放的是什麼歌
【民間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與織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貿阝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又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奉化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貿阝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歷史淵源】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
目前有關梁祝的主要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
(1)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馬庄、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2)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發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了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台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志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台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為:從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興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志》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台應是上虞人。
(5)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卻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被許配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梁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墓,分列於馬庄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傳說產生於晉朝。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7)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文中說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農歷三月初一,死於373年農歷八月十六,終年21歲,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修建於397年。如記載可靠,「梁祝傳說」當產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這20多年內,完全形成則在宋代到清末。此後比較重要的文獻記載,還有明代馮夢龍的《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傳》,後者出現了化蝶的結局。
(8)1997年7月,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鄞縣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9)20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在創作長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曾根據民間傳說,考證出10處起源地: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10)有關梁祝的古跡,目前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
★版本一:
中文名稱:少年梁祝
別名:新梁山伯與祝英台
資源類型:RMVB
版本:全42集/更新完畢
發行時間:2000年
導演:徐進良
地區:台灣
語言:普通話
【演 員】
羅志祥 飾 梁山伯
梁小冰 飾 祝英台
吳孟達 飾 丁老師
李璇 飾 丁師母
六月 飾 丁香
瀋海蓉 飾 梁母
歐漢聲 飾 四九
江祖平 飾 吟心
陳家輝 飾 馬文才
★版本二:
名稱:梁山伯與祝英台
總策劃、出品人、總製片人:曹珩
總策劃、總監制、文學編審:迎高
總導演:陳俊良
編 劇:英 俊
李或知
音樂顧問:何占豪
總發行:湖南時代明星傳媒有限公司
【演 員】
何潤東 飾 梁山伯
董 潔 飾 祝英台
陳冠霖 飾 馬文才
寇振海 飾 王世玉
岳躍利 飾 祝員外
鄔倩倩 飾 祝夫人
劉 芳 飾 梁 母
詹小楠 飾 謝道韞
賈兆冀 飾 陳子俊
車永莉 飾 師 母
[劇情簡介]
1600多年前的東晉末年,是一個士族與平民對立、愛情自由與傳統束縛不能並存的時代。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聰明靈秀不甘世俗,說服父母讓她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出門不久便遇上曾在月老寺邂逅的會稽窮書生梁山伯。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時父亡,由母親撫養成人。兩人在書院三載,「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應,情深義厚。而馬文才卻仗著時任太守的父親和各種優越條件,在學友中聚集一幫紈絝子弟,屢與梁山伯、祝英台作對……
[演員心聲]
董潔:「很喜歡祝英台的扮相,以前我扮演的大多是清純形象,現在要把祝英台直爽可愛的一面表現出來,特別是在書院里著男裝的戲,要調整好角色定位,偶爾也要露些小馬腳,這樣的過渡就自然些。這一角色是壓力,也是挑戰。」
何潤東:「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接拍的戲就是徐克版的《梁祝》,不過,這次我『升級』了,從梁山伯的同學變成梁山伯。這次梁山伯的人生哲學是『絕不生氣』,看起來很好欺負,有時還要靠祝英台打抱不平,但當身邊的人被欺負的時候,他會不惜一切去反抗,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
[花絮看點]
*何潤東身高186厘米,董潔162厘米,相差足足24厘米,也是所有版本的《梁祝》中男女主角身高相差最大的一部。拍兩人的正面特寫時,董潔經常要踩著踏板拍攝。
*何潤東是家中獨子,疼惜兒子的何爸爸何媽媽不遠萬里從台灣來到內地探班。何潤東忙不迭帶媽媽看《梁祝》的初剪樣帶,一場他和董潔吵架後流下眼淚的感情戲,讓何媽媽看得眼眶泛紅。
*拍攝時天氣很熱,何潤東說:「我現在曬得像黑包公,很慘。為了連戲,劇組要求我撐太陽傘,還請人從香港帶來一些美白保養液讓我快速美白,這讓我覺得很丟臉。」
*「馬文才」以前多以反面形象出現,此次由陳冠霖出演的馬文才,較以往有很大的區別,被奉為史上「最出色、最帥氣」版。劇中的馬文才,除了英俊之外,還能文能武,善騎射,還經常打抱不平。不少網友都說「馬文才」變得「善良」了。
★各版本比較[情節篇]
吳奇隆楊采妮版(1994年)———開創經典
開頭就是那個開頭———書生書童結伴而行;結尾也就是那個結尾———兩只蝴蝶翩翩飛去。但是其間的故事卻被導演徐克大大地發揮了一把,梁山伯、祝英台在書院里的生活被拍得妙趣橫生,儼然一部愛情喜劇。這令影片後半部分的悲劇性轉折更加撼動人心。該版本在影迷心中享有極高的地位,被譽為影視版《梁祝》中的經典。
羅志祥梁小冰版(2000年)———冗長受批
《少年梁祝》明顯有模仿徐克版《梁祝》的痕跡,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求學生活為重點,加入了不少細節,比如祝英台跟男生一起吐口水、打架、踢球,還陰差陽錯地吸引了富家小姐丁香,發生一段「苦戀」。該劇被觀眾詬病「過於冗長」,有網友評論說它「拖沓如裹腳布」,「冗長乏味可媲美韓劇」。
何潤東董潔版(2007年)———原汁原味
該版定位為大型古裝正劇,風格凄艷絕美,突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忠貞不渝的凄美愛情。這部戲還邀請到經典樂曲《梁祝》的原創作者、著名音樂家何占豪老先生擔任音樂顧問,更保證了「原汁原味」。
★各版本比較[人物篇]
•梁山伯
吳奇隆——最書生氣
1994年時的吳奇隆表演經驗不多,但在徐克的調教下進步神速,把一個質朴清純的書生梁山伯演繹得深入人心。很多網友表示,吳奇隆有一種書生氣,無論是形象還是氣質都很符合梁山伯的傳統形象。
羅志祥——人氣最弱
羅志祥演《少年梁祝》時還是一個新人,但是演技不俗,木訥的梁山伯被他演繹得很到位,很難想像現實中的他竟然擅長搞笑。不過要說人氣,卻是三個版本中最弱的。
何潤東——最高最黑
與兩位「前輩」相比,何潤東扮演的梁山伯被認為氣質「最現代」。根據一門戶網站調查,有大約80%的網友認為該版本梁山伯「身材高大、臉形現代」。何潤東辯解說:「我相信我只要把人物的感覺演出來,觀眾就會接受。我不是演給古人看的,是給21世紀的人看的。」他的表演確實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認可:「他是有史以來最帥、最高大、最黑的山伯……那麼高大,但是又懦弱——正因為有反差才有意思啊!」
•祝英台
楊采妮——英氣勃勃
備受推崇的一個「祝英台」形象。在徐克的巧妙設計下,祝英台變成一個陽光少女,學梁山伯敲鍾的頑皮、補考時的狼狽、雙手被燙時捏著耳朵倒吸冷氣的嬌俏——楊采妮都演得非常到位。有網友說:「這樣的氣氛,這樣的輕快,我幾乎忘記了這是一部悲劇了。」
梁小冰——年齡偏大
17年前的港姐,上世紀90年代「無線」當紅花旦。《少年梁祝》當年在鳳凰台熱播時,梁小冰唱的主題曲《快樂人兒》也成為紅極一時的歌曲。但是,梁小冰最大的問題是年齡偏大,她和羅志祥年齡相差10歲,站在一起有「姐弟」的感覺。
董潔——江南才女
董潔的氣質溫文柔弱,而在新版《梁祝》里,祝英台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懂武功,這對於董潔來說是一次挑戰。董潔說:「以往的祝英台更多的是注重悲情,我要盡量把她江南女子的才氣展現出來。」目前已看過該版《梁祝》的觀眾對董潔印象不錯:「董潔演得非常有才氣 ,也非常勇敢。」
【電影(動畫)】
導演 蔡明欽
類型 動畫
年代 2004
地區 中國內地
片長 95分鍾
好動活潑的女孩祝英台,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女扮男裝到學校去上課。在前往學校的途中,英台遇到了新同學梁山伯,英台對清秀斯文又富正義感的梁山伯一見鍾情,兩人結伴同行。
英台與山伯在學校認真辛勤的讀書,下課後,也經常一起出遊。每日的相處,讓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好。對英台而言,這是段最甜蜜的時光,而她對山伯的心意也越來越堅定。
三年後,英台家裡不斷催促她返家,掛念家裡的英台在臨行前晚,對山伯表白了自己的身份與情感,兩人私下互許終身。但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紈子弟馬文才偷看到了……。
回到家中的英台卻發現自己將被許配給馬文才,英台不從,卻是無法抵抗強勢的馬太守,為了父親與母親,英台只能在內心默默祈禱山伯快快來訪……。
憨直的山伯原意要修習完課程再到英台家中拜訪,在師母點醒之下,他決定提早結束學業,先行前往英台家中拜訪。一到英台家,山伯才知道英台已經許配馬文才,黯然憔悴離開祝家,虛弱的山伯終因不堪悲傷而死去。
山伯的死訊傳來,英台內心哀痛不已,她穿戴成美麗的新嫁娘,偷偷離家來到了山伯的墓前。就在此時,墓碑崩裂,山伯溫柔微笑牽引著她,緩緩走入墓中,兩人化成翩翩彩蝶,雙雙飛向天際……
【舞劇】
中文名稱: 梁山伯與祝英台
外文名稱: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類別: 芭蕾舞劇
劇情介紹
序幕
一對彩蝶紛飛,引出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
第一場乞父求學
祝家。女兒祝英台一心想外出求學,被禮教森嚴的父親拒絕。在丫環銀心的協助下,假扮卜卦先生,騙祝母抽到「英台如不外出求學將大難臨頭」的卦簽,祝母信以為真。後祝父又見英台假扮男子尚妥,應允英台女扮男裝赴杭州求學。
第二場草橋結拜
三月的江南,草橋亭畔,鳥語花香。書生打扮的英台和書童打扮的銀心劃著一葉小舟順流而來,在草橋歇息時同要去杭州求學的梁山伯相遇,二人一見如故,結拜為兄弟。
第三場同窗共讀
杭州書院。山伯與英台同窗共讀,朝夕相伴。日月如梭,把他倆的情意編織成一幅春、夏、秋、冬絢麗多彩的愛的畫卷。同窗三載情綿綿,一封家書催人歸。英台父命難違,又不忍離開山伯,便靈機一動,謊稱家有小妹,為山伯做媒,將定情的玉扇墜送給山伯,依戀地離去。
第四場樓台抗婚
英台回到家中。在樓台上,日夜盼梁兄來府求婚。不料有錢有勢的馬太守帶著隨從、侍女抬著聘禮來到祝家為兒子提親。想攀高結貴的祝員外滿口應允。英台被迫挺身表明早已與山伯定下終身,祝父氣急敗壞地將英台手中的玉扇墜奪下交給了馬太守……
英台悲痛欲絕。忽然窗外走過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梁兄來到,英台悲喜交加。當山伯發現這位端莊典雅的美麗女子竟是他同窗三載的賢弟時,不禁欣喜若狂。山伯拿出定情的玉扇墜,英台猶如利劍穿心。山伯得知英台被迫定親,猶如晴天霹靂。二人互訴滿懷憤怨,一場歡喜化成空。
第五場殉情化蝶
山伯墓地。梁山伯在極度悲哀和絕望中死去。身著嫁妝的英台呼喚山伯,狂奔在曠野之中,她撲倒在山伯墓前,聲聲哀慟,毅然頭撞墓碑,墳墓轟然裂開……山伯和英台化成美麗的蝴蝶,雙雙飛舞。
演出單位: 遼寧芭蕾舞團
本劇依據梁祝民間傳說故事和同名小提琴協奏曲創作,1982年獲遼寧省舞蹈比賽創作獎、優秀作品獎。次年重新結構,仍以梁祝主題為基調,發展為三幕四場大型舞劇。1992年參加克拉斯諾雅爾斯克——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藝術節演出。1994年為香港神州藝術節開幕式演出。
【其他劇種】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於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一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於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傳最廣。
《柳蔭記》由王瑤卿設計唱腔,杜近芳、葉盛蘭在1953年首演。全劇分10場,重要場次有「英台別家」、「柳蔭結拜」、「書館談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訪友」、「祭墳化蝶」。此劇最大的特色在唱詞方面,典雅華麗,優美雋永,許多語句打破京劇傳統的七字、十字句,給人以清新脫俗的藝術美感,同時在唱腔設計上很是精緻,無論是曲調的選擇,還是板式的變換,即保持了傳統韻味,又出新求變。被公認為是建國初期戲曲推陳出新的代表作。
張恨水、趙清閣、顧志坤三位作家寫過同名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梁祝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玖』 丁香花幾月開花
根據丁香花的品種不同,花期略有差異。
常見的丁香花是紫丁香,花期時五月到六月之間。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品種,花期也不同。其中白丁香和藍丁香的花期一樣,都在四月到五月之間。暴馬子丁香花期在六月。四季丁香花期最長,五月到十月之間。小葉丁香一年開花兩次,一次四月到五月,一次七月到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