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紅牡丹
❶ 國畫基礎講堂|牡丹「狀元紅」工筆染色過程
狀元紅:牡丹中的一個傳統品種,花開紫紅色,盛開端部粉白色,外瓣質硬,基部具紫紅色暈。內瓣質硬,褶疊,稀疏,端部常殘留花葯;瓣間亦雜有少量雄蕊;雌蕊退化變小或稍瓣化。葉繁盛;花蕾小,圓尖形;花梗細硬而短,花朵直上或側開。中花品種,株型中高,半開展。枝粗壯,一年生枝長,節間較短;鱗芽圓形,端部易開裂。
硃砂紅是中國畫固有的傳統用色,它象徵喜慶吉祥。墨葉與紅牡丹搭配用色,對比強烈,色調和諧穩重,花更顯得艷麗,使人看著舒服而不火氣。因此,本幅狀元紅牡丹採用墨色染葉。
步驟一:畫好底稿後用墨勾勒線條。因花頭為紅色,勾勒花頭時可採用重墨。
以重墨勾葉子。
以中等墨色勾勒花萼、花梗和葉柄。
注意線條要勾得爽快,筆意連貫,一氣呵成。
牡丹的枝幹老乾用枯筆中等墨色來勾勒。
步驟二:調淡硃磦,平塗花頭。
用淡墨分染葉,要留出白線。注意要染出葉子的前後、深淺變化。
牡丹老乾用中等墨色皴擦。
步驟三:用朱磦分染花頭,正瓣顏色深,反瓣顏色略淺,要染出正反瓣深淺變化。同時也要注意花瓣邊緣顏色淺,花瓣根部顏色深,中間過渡要自然。
調淡墨再次分染葉子,染出層次感。
調草綠分染花萼、花梗、反葉和葉柄。
用墨皴擦老乾後,調赭墨提染。
步驟四:用曙紅+胭脂調和,從花瓣的根部向花瓣邊緣分染,用色要薄,可多分染幾次,直至顏色達到預期效果。
畫面干後,用胭脂+曙紅分染花心。
用四綠分染花萼、花梗、反葉和葉柄。
用胭脂染苞殼,提染葉柄槽。
用赭石、胭脂分染部分葉尖。
花心處干後,用白粉勾花絲,然後用藤黃+白粉點花蕊。
步驟五:用重墨提染老乾苔點,然後罩染石綠。
整理畫面,題款、鈐印。
❷ 工筆畫白描好後需不需要上墨
看你畫什麼了,要看以後的色彩是什麼調子,比如畫紅牡丹,可以用淡墨分染;如果是白牡丹,就不能用墨分染,可以用花青分染。
❸ 工筆紅牡丹用墨打底,罩完大紅色後畫面翻白怎麼辦
1、雙鉤:來工筆畫中,尤其自是工筆重彩畫,雙勾設色是最為明顯的畫種特徵。「雙勾」就是物體的體現是靠「線條勾勒」而出的意思(原為書法術語:法書上石,沿其筆面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為「雙鉤」)。
2、平塗:在一定范圍內均勻填塗某一種沒有濃度變化的色彩,稱為平塗。工筆畫的基礎技巧之一。
3、統染:在繪制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幾片葉子、幾片花瓣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關系,稱為統染。
4、分染:工筆畫繪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筆蘸色,另一支筆蘸清水,色筆在紙上著色以後,再用水筆將色彩洗染開去,形成色彩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為了和統染有所區別,我們通常將小面積、局部的、較為細致刻劃的渲染稱為分染。
❹ 吳玉陽紅牡丹工筆畫常識
1.孫鈺德入室弟子吳放的牡丹畫怎麼樣
自2005年至今,一直追隨寫意牡丹繪畫名師孫鈺德先生,親承教授,深得先生美學精髓。
現為孫鈺德先生入室弟子,洛陽理工學院牡丹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河南美術家協會會員,洛陽立體牡丹藝術創作培訓中心主持。 作者多年來從事素描,水粉畫,中國畫的學習研究,積累了深厚的繪畫功底;在眾多表現題材中尤其對牡丹情有獨鍾,通過大量的觀察寫生,把西方素描繪畫的語言模式融入中國畫寫意表現技法中,用現代人的視覺特徵來營造畫面,運用傳統的點厾法和蘸色法來塑造各種牡丹花型:其層次變化多端,花瓣陰陽曲直翻轉,立體感很強,逼真;用筆細里含放,剛柔相濟,既有工筆畫拖染成分,又有寫意畫之灑脫;恰當地處理了「形」與「意」的關系;既保持了其嚴謹造型,又飄逸活脫地揮寫出牡丹花的潤澤風姿,再現了牡丹那種雍容華貴,端莊瑰麗之風貌。
其作品追求厚重高雅,真實生動,別具一格,深受專家與大眾的青睞,曾應邀去北京,杭州,寧波,鄭州,西安等作畫,其作品多次參加省市級美術展覽,其代表作品有【幽谷憐姿影】【黃河瓊漿潤福田】【春日華暖】【紫氣朝陽】【大地春暉】【富貴春風】等;並在【美術】【江蘇畫刊】【美術報】等專業雜志報刊上發表作品,部分作品已被國內外友人收藏。
2.王柳春的牡丹畫
王柳春,生於1957年。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他從小熱愛繪畫藝術。經多年的學習和努力,受到同道敬仰和贊賞。其牡丹和花鳥作品筆墨靈動,形神兼備。曾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各種美展,作品被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友人廣泛收藏。
王柳春的水墨牡丹,用筆輕盈快捷,揮灑自如,筆酣墨暢,用水用墨恰到好處,用墨如用色,利用墨分五色的特性去表現出陰晴風雨環境底下牡丹花、葉的陰陽向背、濃淡深淺,作品收放自如,清新脫俗,脫盡脂粉氣,與其設色牡丹畫相比之下,格調更顯高逸,深得文人畫追求筆墨趣味的真諦;同時又有工筆畫的細膩,於不經意中見精微,在飄逸中有富貴氣。花開富貴牡丹畫既是對其水墨牡丹畫的一種闡釋,又是其內心感受的一種寫照。在一幅幅的牡丹作品,深深映出了牡丹的富貴喜氣。
王柳春的牡丹畫確實性價比很高,因為沒有很好的宣傳等各種因素,所以王老師的作品價格一直沒有起來,但作品的水準還是很不錯的,近年聽說王老師的作品在國內一家權威的字畫網站代理出售。
3.李懷臣的白色牡丹用什麼顏色調制
看這本書吧 有介紹
《當代畫家技法表現叢書:李懷臣工筆牡丹》是講解工筆牡丹技法圖書。含工筆牡丹畫史簡述、牡丹分類資料介紹、牡丹花頭、牡丹葉寫生稿、工筆畫用具簡述、工筆繪畫構圖要訣,及花瓣、花苞、嫩葉、老乾、常見配景的繪制步驟等,工筆牡丹技法有白色、粉紅、黃色、紫色、水墨、復瓣牡丹多種不同手法表現的繪制步驟,並配有斗方、扇面、金箋等各種規格的創作作品,以及古代經典傳統工筆畫範例賞析。是一本實用性較強的技法圖書。
4.趙汝傑的工筆牡丹畫多少錢一尺
1. 趙汝傑,曾用名,魯傑,別署孺子牛,1973年生,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藝術研究院一級美術師,中國書畫藝術家創作中心一級美術師。
2. 書畫收藏不僅要看您收藏的是哪位書畫家的作品,品相以及創作的時代也是應該參考的內容。
3. 書畫收藏根據題材不同尺寸大小品相不同,價格和價值也不同。而根據畫家的人生歷程和學術成就價格差別就更大了。王道中老師應該是學術派的老師,作品具有收藏價值。
4. 書畫收藏有的不見得非得知道價值多少,這和黃金有價玉無價是一個道理,只要您喜歡它就有它的價值,不見得非得知道它的價格,收藏字畫建議您收藏一些有保障的,可以是名家的,但價格較高,但也可以向一些有保障的單位購買,例如可以承諾一年包退十年包換的,這樣可以降低收藏風險,最大利益的保障收藏者利益。
5.許湛國畫牡丹教學視牡丹的畫法
注招,不只是一支筆,拖沓是有原因的,第二個是要小心,不要太著急,分層畫,二樓的繪畫,然後在80個百分點,第三個原因是油漆刷上的考慮模糊的,一般印象花卉顏色的粉紅色和不佔粘粉,白色粉末不太厚,比牛奶一樣稍強,表示刷子頭三分之一可以是顏色,太多的顏色和白粉病上渾濁,或沒有白色粉,直接占彩色畫,水粉控制寫入筆記,在從頭開始的筆的中間最好畫筆不佔從內部網畫外花的顏色,以使緻密光的中部以外,而且在與花的實際情況,然後等待後,80%的固定色彩,足以把重點,如果你花時間占經常畫的顏色很容易,畫不畫到需要多積累,增加。
當然個別例外。
❺ 工筆牡丹花瓣黑紅的顏色如何調配怎麼染
1. 勾花的線條不要太粗,盡量做到流暢而婉轉自如。花瓣的外邊緣線要豐富專多變,轉折線要圓滑流暢,花屬瓣中間的結構線要稍微勁挺一些才好。如圖所示
❻ 怎麼把畫好的綠牡丹修改畫成紅牡丹
教你怎樣畫牡丹一、牡丹的結構名稱整株牡丹,由花、蕾、莖、葉、干、芽等組成。每年春季花後,芽胚即在乾和嫩莖之間形成,到秋冬季節,芽苞漸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張開,葉芽長出,到四月初,花苞從葉芽中抽出,花莖漸高,莖上分枝生葉,花莖高約一尺許,莖頂只生一花。葉柄長而互生,從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葉,每批為三叉九葉(因品種不同,多者一莖生十餘批葉),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單葉。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兩層萼片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復萼)六片。花頭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狀如小石榴,雄蕊由蕊頭和蕊絲兩部分組成二、牡丹花頭的畫法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牡丹花頭,因品種不同而有單瓣、重瓣、和起樓之分,色彩也因品種而異,五彩繽紛,十分豐富。初學時,不管是臨摹還是寫生,都不能只盯著一瓣一葉,而要學會把握整體輪廓,做到「整體著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復雜多變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結構特徵,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視或背面仰視,花朵的概形近乎圓形,半側或全側,則成隋圓形。單瓣花似碟形,重瓣則像幾個大小不等的碗碟重疊。初學畫花頭,可用鉛筆或木炭條,以輔助線輕輕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體層數,再用毛筆以色或墨點簇。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齊,把花瓣點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應將上下層之間花瓣,作參差排列較有變化,三個瓣猶如「品」字結構(圖2)。三、花瓣的用筆和用色(或墨)?? 花瓣的基本形狀為下緣狹而呈圓弧形,上緣寬而多皺褶,因此可用較大的羊毫筆,先蘸白粉摻少量牡丹紅(毛筆需先浸水濕透),在盤子上調成淡紅,使筆尖、筆肚、筆根均含適量淡紅,再以筆尖蘸少許較濃的牡丹紅,在盤子上稍加整理(不宜過分調和,過之則平)就可以畫了。若花瓣向上,則將筆尖朝下,筆根朝上,以側鋒橫卧,一筆或兩筆畫成,畫小瓣時,用筆尖筆肚著紙即可。畫大花瓣時,筆要一撳到底,利用筆肚筆根的動作,使筆根上的淡紅體現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濃淡效果。畫多瓣時,運用蘸色的深淺,按花的結構層層點出,自然生動。因花朵姿態各異,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點簇練習,使運腕靈活,才能得心應手(圖3)四、花蒂的結構與畫法?? 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與復萼兩層構成。大萼位於花瓣之外層,緊貼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開萼片為嫩綠或嫩紅。復萼環生大萼之下,如帶狀,呈綠色。花萼是承上啟下的結構關鍵,不可忽視。如畫墨牡丹,萼片用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畫色牡丹,可用汁綠蘸少許胭脂畫,或在汁綠中略摻三綠也可。畫時運筆要輕鬆快捷,流暢自然,不可反復描摹(圖4)。五、花蕊的結構與畫法?? 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猶如人的眼睛。在顏色上起對比、提神作用。畫好花瓣、花萼後,再點以花蕊,才能組成完整的花冠。花蕊分雌蕊與雄蕊。雌蕊位於花心中央,形狀如小石榴,愈長愈裂,開謝時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於雌蕊四周,初開時花蕊豐滿、排列整齊,呈中黃色。盛開時蕊露於外,較初開靈活,色為淡黃。將謝時,蕊漸干而捲曲,蕊色乳黃。雄蕊由蕊頭和蕊絲(須)組成。蕊絲上按蕊頭下接花心。蕊頭形似米粒,畫色彩牡丹時,用飽和的黃色點出,畫時要有聚散,不要拘於一蕊一絲(圖5)六、畫牡丹花頭的要點?? 牡丹花瓣依託花蒂,環花心而發,形成內緊外松、里小外大、內聚外翻的特點。因此,點簇花瓣時,首先要對花冠的朝向和正側,做到心中有數。點簇時要掌握以下要點。 1.花心、花萼、花莖長勢的一致性。即心、萼、莖應在一條直線或弧線上,不可偏心脫離。花瓣從花心長出,要有「歸蒂連心」的效果。 2.注意花瓣的透視關系。從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縱向和橫向。從橫向看,位於中間部位的一兩瓣較寬,左右兩側漸狹,這就是透視變化。從縱向看,上下兩層花瓣較長,而中間一層卻較扁,這也是透視緣故。 3.點簇第一組(或第一層)花瓣時,要緊湊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開,鬆散而難以成形(圖 6)。七、點簇牡丹花頭的步驟?? 牡丹花頭的點簇練習,可分別用墨或色彩。畫粉紅色牡丹,用較大羊毫筆,先在白粉中調入少量曙紅(牡丹紅)或胭脂,用筆蘸飽後,再在筆尖上蘸適量曙紅或胭脂,筆尖向內,先畫里層淡瓣,再畫中心深處,依次層層畫出,濃淡相間方見精神。但要注意塊面的統一集中,不要紅一塊、白一塊,使畫面過分散亂。花頭點好後畫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黃點花蕊(圖7)。八、側面花朵畫法?? 側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圓,扁的程度隨半側或正側而異。全側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畫時只點瓣和萼片。畫花莖時仍要注意和花頭中心部位的自然連貫趨勢,花莖扭曲或陡折都不美。點簇花瓣,用墨用色和用筆方法與圖7相仿(圖8)九、背面花朵畫法?? 畫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較圓,能見其大萼與復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層數變化也少些。但兩層花萼的濃淡變化要認真對待,不可大意。花莖的添加也要和花頭順勢,否則視覺上會很別扭(圖9)。十、小蕾的畫法?? 小蕾的形狀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緊,花瓣未露或將露出。小花蕾出現在群花之中,顯得很有生氣,既是盛開花朵的未來,又可在形體和色彩上起到豐富多變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視。畫時,用毛筆先調成汁綠,再在筆尖上蘸少許曙紅或胭脂,筆尖向上,筆肚向下,畫出大萼。繼而畫出下垂的復萼和花莖(圖10)。十一、大蕾的畫法?? 大花蕾,已見花瓣或見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見花蕊或初見花蕊。大萼、復萼皆向後背,花瓣內緊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動。大花蕾形小色艷,與盛開花頭形成對照與呼應。大花蕾生機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畫面中不可缺少的。畫時應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掛。用筆、用色和畫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與盛開花頭相比,其花瓣外弧線應更緊湊些,卷褶少些(圖11)。十二、初開花朵畫法?? 初開花朵是大花蕾的繼續和發展,花瓣已全露於外,排列整齊,花蕊初露,色艷欲滴,美麗動人。畫初開花朵要注意外緣瓣的處理,卷褶變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過圓過板,既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圖12)。十三、盛開花朵畫法?? 牡丹花是晝開夜合。第一天合的較緊,第二天合的較松,三天後更松且開合無定,因此,花瓣開合重迭無定,形象非常生動。一幅牡丹花,總是將盛開的花頭作為主體,一朵或兩朵,一組或兩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開花朵,形成主輔、起伏,在綠葉扶持下,便可構成很有節奏感的畫面。盛開花朵瓣形變化靈活、豐富,特別是外層花瓣,面積大而變化多,是畫好盛開花頭的關鍵。花蕊的表現也有別於初開花朵,初開時蕊頭未放開,很少見其蕊絲。盛開時,蕊頭松開能見其蕊絲。勾點蕊頭蕊絲時,要有疏密變化,切忌機械刻板(圖 13)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畫法步驟?? 畫牡丹,除點花點葉畫法,還有勾花點葉法。第一步,先用墨線分濃淡勾出花的形態。勾勒時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轉側,運用粗細、疏密不同的線條,做到有虛有實。特別是里層和外層花瓣交接部,外緣線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筆斷意聯之感,才顯生動自然。第二步,用墨或色點葉。勾花一般以表現淺色花為主,如白、黃等。因此,可在花頭旁邊點葉襯托,使淺色花朵更醒目。第三步,上色。畫白花時,待墨線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暈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盡。然後用灰綠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畫黃花,用赭墨勾花,暈染赭黃後,趁濕略點少量淡胭脂,色彩更顯豐富沉著。第四步,勾葉筋、點花蕊。勾葉用花青蘸墨或純墨。花蕊,可以不拘於黃色,而用赭墨、硃砂、胭脂等色點出,使其提神醒目(圖14)。十五、花葉的結構?? 牡丹花葉發自花莖四周,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即在大葉柄上分生三個小葉柄,每個小葉柄又分生三張小葉片。一個生長完全的牡丹葉子稱為「三叉九頂」(或「三叉九葉」),大葉柄長一尺許,呈十字形。春季開花時,牡丹上部葉子生長不完全,花頭以下,每節有一張葉片或三張葉片,再下為五或七張葉片(圖 15)。十六、葉片組合的名稱?? 葉片因組合的數量不同而分單葉、組葉和批葉。一組生長完全的葉,由三張單葉組成。三組成為一批葉,共九張。每批葉經大葉柄與花莖相聯(圖16)。十七、葉片的畫法?? 牡丹單葉可由三筆畫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視需要而定。畫色葉,用較大羊毫筆調汁綠,再以筆尖蘸適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畫。中間一筆較長,兩側稍短小。用筆略側,行筆宜輕松塊捷。葉筋分主脈和側脈。主脈發自葉柄,伸向葉尖。要在葉片墨色未乾時用濃墨(或花青加墨)勾出。側脈由主脈生發,伸向葉尖。勾勒時線條要細於主脈,側脈不宜太密,畫兩、三組就足夠了(圖 17 十八、葉脈的幾種勾法?? 葉脈的勾法,因風格和各人習慣而異。可分三種勾法:一是較為嚴謹的勾法,主脈、側脈都伸向葉尖;二是側脈伸向葉緣,較鬆散隨意;三是側脈有聚散,作變形誇張,富有裝飾味。不論何種勾法,均以中鋒運筆(圖 18)。十九、牡丹葉的透視和姿式?? 花有正側偃仰背之分,葉子同樣有俯仰正側之別。寫意畫牡丹葉子,表現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筆畫那樣詳盡,只側重態勢、氣氛。由於葉片聯葉柄,葉柄發自花莖,並向前後左右四面分布,葉與葉,葉與莖干之間,自然就會出現互相遮掩的現象,如前葉遮花莖,花莖遮後葉等。且由於遠近的空間位置不同,在形象上還會產生透視變化,形成俯視、仰視、平視等不同姿式。猶如雨傘的不同角度變化(圖19、20、 21)。二十、嫩葉的畫法?? 初生嫩葉、莖和花苞都呈暗紅色。畫嫩葉可用黃綠色蘸少許赭色或曙紅點出(根據畫面色調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許墨畫)。用胭脂或朱紅勾葉筋。芽軒和花苞近處的嫩葉,多朝上,形體雖小,但很有生氣。同一畫面上,嫩葉勾色筋,老葉勾墨筋,兩者之間要自然過渡,不要截然分開(圖22)。二十一、花莖的結構與畫法?? 花莖在畫面上,很少全部顯露,它往往被葉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著氣勢貫穿的橋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視。花莖位於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莖長尺許,莖身生有批葉,少者一莖四、五批,多者一莖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莖顏色為嫩綠、嫩紅。花莖有長短、粗細、壯弱之別,因品種而異。畫花莖要用中鋒,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圓潤的質感和挺撥秀麗的姿態。用色先調嫩綠,再蘸適量胭脂一筆畫出,要粗細得宜。不宜頓挫或陡折(圖23)。二十二、花莖、葉柄的穿插?? 花莖頂端是蕾和花頭,一般呈上發態勢。牡丹花葉柄較長(一尺許,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後伸展,因此和花莖縱橫交錯。畫時,要注意穿插聚散。畫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莖和葉柄為花和葉片所遮擋,但仍需理解相互關系,以便在畫好花頭
❼ 如何調出國畫中的牡丹紅
深紅牡丹:曙紅(大量)+胭脂(少許),粉紅牡丹:鋅太白+曙紅(比例1:1),紫紅牡丹:鋅太白+花青+曙紅(1:1:2)。
中國畫的顏料有兩種性質,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7)工筆紅牡丹擴展閱讀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
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中國畫講究形式美,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空白的運用獨具特色。多採用散點透視法 ( 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❽ 工筆畫背景著色
花白花也可以用你那種方法染底色,在每次刷好底色後,用毛筆沾清水洗白色的花,這樣白的比較自然.在染色的時候染幾次白粉就不會臟的.另外底色一定要調好,千萬不能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