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誤吐
1. 《肘後方歌》原文加翻譯,分享給熱愛中醫的你
《肘後方歌》原文加譯文
【原文】頭面之疾針至陰,腿腳有疾風府尋。
【譯文】頭面部的疾病,如風寒頭痛、頭重目痛、鼻塞鼻衄等,應針刺至陰穴以疏風散寒,止痛祛邪,往往能獲得一定療效。腿腳方面的疾患,特別是與風邪有關的,如中風後遺症的半身不遂、下肢癱瘓等症,取用風府穴最為適宜。這是上病下取的遠道針法的範例。
【原文】心胸有病少府瀉,臍腹有病曲泉針。
【譯文】心胸部的各種疾患,包括心悸驚惕、心痛、神昏等,針瀉少府穴可以清心降火,寧志安神。臍下少腹部的病,如少腹脹痛、陰挺、陰癢、陰莖痛、小便難、遺精等,均可針刺曲泉穴治療。
【原文】肩背諸疾中渚下,腰膝強痛交信憑,脅肋腿痛後溪妙,股膝腫起瀉太沖。
【譯文】風寒濕痰等導致經脈閉阻,血凝氣滯,肩背部疼痛、小適等,應取中渚穴治療。腰部連及腿膝發生疼痛,難以轉側,取用交信穴可復元通氣,祛寒解痛。脅肋部的疼痛,以及腿疼,應針刺後溪穴。如有血行失常,氣凝濕阻,在股膝腿足等部發生腫脹疼痛,甚至屈伸不如,難以步行的症狀,在標本兼治的療法中,都適宜取用太沖作為主穴之一,藉以消腫止痛,恢復行走。
【原文】陰核發來如升大,百會妙穴真可駭。
【譯文】頸項下的癭瘤腫塊,陰核發作,有的甚至有一升大,可取百會,兼通各經,清火化痰,疏風平肝,療效卓越,令人驚奇。
【原文】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
【譯文】頭頂痛,嚴重的連眼睛都睜不開,應針刺湧泉,能祛除病因,制止疼痛。
【原文】鶴膝腫勞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風府可用針。
【譯文】鶴膝腫勞,行動困難,筋骨疼痛,應取尺澤以使氣機的出入升降正常,舒筋活絡,取曲池以宣導氣血,若兼有外感風寒證候時,加刺風府穴,更可標本兼治,病能痊癒了。
【原文】更有手臂拘攣急,尺澤刺深去不仁。
【譯文】上肢部的筋脈拘攣,不能自由伸屈,在局部療法中,宜取尺澤作為主穴,有舒筋活絡,恢復運動的顯著功效。
【原文】腰背若患攣急風,曲池一寸五分攻。
【譯文】外感風寒,使腰背部筋脈攣急,發生疼痛的症狀,可取曲池穴以疏散周身風邪。
【原文】五痔原因熱血作,承山須下病無蹤。
【譯文】痔瘡大多與濕熱、陰虛火熾、血虛生熱有關,取承山穴有針到病除之效。
【原文】哮喘發來寢不得,豐隆剌入三分深。
【譯文】哮喘發作,劇烈時往往不能平卧,在遠道針法中,取用豐隆,就是以滌痰化濁為目的的一種有效療法。
【原文】狂言盜汗如見鬼,惺惺間使便下針。
【譯文】神志失常,狂躁剛暴,如見鬼神,毫無疑問應針瀉間使,以清心瀉火,寧志安神。
【原文】骨寒髓冷火來燒,靈道妙穴分明記。
【譯文】熱在皮膚,寒在骨髓的里真寒外假熱的病變,取心經的經穴靈道可安神、平喘、調氣、降逆,使病痊癒。
【原文】瘧疾寒熱真可畏,須知虛實可用意;間使宜透支溝中,大椎七壯合聖治;連日頻頻發不休,金門刺深七分是。
【譯文】得了瘧疾急冷急熱,發作起來很嚇人,治療時要辨清虛實,取間使透支溝穴,並灸大椎穴以宣陽和陰,泄陽火之有餘。對於一日一發的瘧疾,取足太陽經的金門穴可疏通氣血,宣通諸陽以祛邪。
【原文】瘧疾三日得一發,先寒後熱無他語,寒多熱少取復溜,熱多寒少用間使。
【譯文】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是邪已隨經絡深入於內造成的,大多是先發振寒,繼以高熱。如果是寒多熱少,則取復溜使營衛調和,散寒除瘧;如果是發熱重於惡寒,熱多寒少的一類瘧疾,則選間使穴以由里達表,通調經氣。
【原文】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葯難投,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缺求。
【譯文】傷風發熱,重復感寒,或感受風濕之邪導致牙關緊閉,頭項強直,角弓反張等現象,應取用列缺穴,可清熱養陰。
【原文】傷寒四肢厥逆冷,脈氣無時仔細尋,神奇妙穴真有之,復溜半寸順骨行。
【譯文】傷寒少陰病,四肢厥逆,脈象沉伏微細,取復溜穴順著骨骼深刺達五分之多,可散除寒邪,使氣血通暢。
【原文】四肢回還脈氣浮,須曉陰陽倒換求,寒則須補絕骨是,熱則絕骨瀉無憂;脈若浮洪當瀉解,沉細之時補便瘳。
【譯文】傷寒在三陰經所致的證候,經過適當的治療,邪氣衰退,陽氣漸復,就會回還到肢暖脈浮,里證轉表,使三陰經病轉變成為三陽經病,這樣由陰證轉變為陽證的情況,與傷寒熱病過程中的由表人里,自陽至陰依次轉化的規律恰恰相反。如果有寒象,脈沉細,當在絕骨穴施行補法;見有熱象,脈浮洪,則當偏重於針瀉為主。
【原文】百合傷寒最難醫,妙法神針用意推,口噤眼合葯不下,合谷一針效甚奇。
【譯文】百合病最難醫治,出現神思恍惚,牙關緊閉的現象,取合谷能收標本兼治的效果。
【原文】狐惑傷寒滿口瘡,須下黃連犀角湯,蟲在臟腑食肌肉,須要神針剌地倉。
【譯文】狐惑病滿口生瘡,寄生在腸中的各種蟲類奪取人的營養,在葯物療法中,採用黃連犀角湯為主,在針灸療法中,取地倉穴,雖是偏重在主治口瘡,卻也有標本兼治的承要作用。
【原文】傷寒腹痛蟲尋食,吐蛔烏梅可難攻,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
【譯文】寒邪直中三陰,出現腹部冷痛,蛔蟲在腹內擾動,是重症,與治療蛔厥證不同,不可能僅用烏梅丸殺蟲即能奏效,應取中脘穴灸治,藉以溫中暖腹,既可制止腹痛與嘔吐,更可散除寒邪,通調胃氣,而發揮回陽固脫的療效。
【原文】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湧泉妙穴三分許,速使周身汗自通。
【譯文】傷寒病自覺胸脘痞寒滿悶,郁結不舒,內熱而致兩日昏黃,無汗,取湧泉穴針刺三分左右以微汗解表散結。
【原文】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
【譯文】邪氣入里,發生胸中痞悶不舒,及脅下積聚而痛的病變,宜取期門穴疏肝行氣,清熱散瘀,寬胸通結。太陽病不得透達,無汗,表邪猶在的證候,取用合谷穴即能應手而獲得開表發汗的療效。頭上和額上微汗,濕遏熱伏而發黃,應用復溜穴清熱利濕祛黃。支溝穴有理氣開郁的卓效,對各種氣行失常而引起的痞證,皆可適用。
【原文】剛柔二痙最乖張,口噤眼合面紅妝,熱血流入心肺腑,須要金針剌少商。
【譯文】剛痙和柔痙,都會表現出背脊反張,頭搖項強,四肢拘急,身熱足寒,口噤不開,面紅目赤等症狀,這是由於上焦心肺二臟壅熱,使津血枯燥,不能營養筋脈所致。取用少商穴可清泄諸熱。
【原文】中滿如何去得根,陰包如刺效如神,不論老幼依法用,須教患者便抬身。
【譯文】中焦胃腹部脹滿不舒,可取陰包穴針刺,有神效。本病除中滿外,兼有少腹腫痛、腰痛拘急等症,但針陰包穴根治後,諸症亦可望先後痊癒,也就能夠屈伸自如,坐卧起立都可恢復常態了。
【原文】打撲傷損破傷風,先於痛處下針攻,後向承山立作效,甄權留下意無窮。
【譯文】外受創傷,因跌撲、金刃、誤戳竹木刺等使皮肉破損,導致破傷風,應及早治療,先在患部周圍施行針灸,再取承山穴緩解症狀,立刻就能見效,這種治法是唐代名醫甄權曾經用過的。
【原文】腰腿疼痛十年春,應針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氣探根本,服葯尋方枉費金。
【譯文】患了慢性的腰腿疼痛,病程較長,曾在通常所用的許多穴位上施行針治,都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因此,便悟出了一種治本的方法,即針灸足太陰脾經的大都穴,旺盛血氣,從補虛的根本上著手,病情就能日見好轉。如果服葯尋方,浪費了很多精力和財力,卻也勞而無功。
【原文】腳膝經年痛不休,內外踝邊用意求,穴號昆侖並呂細,應時消散及時瘳。
【譯文】久病不愈的腳膝疼痛,應該分別取用內外踝邊的昆侖及太溪穴,兩相呼應,疾病可很快痊癒。
【原文】風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兩足兩脅滿難伸,飛虎神針七分到,腰軟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見效。
【譯文】風痹、痿厥之類的病,應該取大杼、曲泉舒筋壯骨止痛。兩脅滿痛,兩足運動困難的現象,取用支溝穴深刺七分,能獲得滿意療效。腰軟病取委中穴,藉以活血通脈,從根本上祛除其病因,當然能立刻見效了。
2. 百合花有什麼用途
百合的種類分食用和花用兩類,如鹿子百合,麝香百合、湖北百合、青島百內合等,鱗莖很小或味苦,不容宜食用。可是這些百合的花卻十分艷麗,是優美的觀賞花卉。
百合花美、姿態清麗,有色有香,有的鱗莖可食用,受人歡迎。百合的鱗莖營養豐富,含澱粉21.7%,粗蛋白4.5%,是滋補上品,還可制澱粉;中醫學上可入葯,性微寒,葉甘,功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癆病咳血,虛煩驚悸等症。
3. 百合的種植方法有什麼
百合,一個美麗的花,有其深刻的寓意,是我們常 種植 的植物之一。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百合的種植 方法 ,一起來看看。
百合的種植方法
1土壤:百合花盆栽培養土宜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製,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
2陽光:百合花喜光,如果缺乏陽光,長期遮陰就會影響正常開花。此外,生長期每周還要轉動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長,影響美觀。
3溫度:百合生長、開花溫度為16~24℃,低於5℃或高於30℃生長幾乎停止,10℃以上植株才正常生長,超過25℃時生長又停滯,如果冬季夜間溫度低於5℃持續5~7天,花芽分化、花蕾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推遲開花甚至盲花、花裂。
4澆水:澆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潤,但生長旺季和天氣乾旱時須適當勤澆,並常在花盆周圍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盆土不宜過濕,否則鱗莖易腐爛。
5施肥:百合對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長開始及開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國外一些栽培者認為,百合對氮、鉀肥需要較大,生長期應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對磷肥要限制供給,因為磷肥偏多會引起葉子枯黃。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
6修剪:為使鱗莖充實,開花後應及時剪去殘花,以減少養分消耗,影響其他花朵的綻放。
百合的價值
營養價值
百合鮮食干用均可。百合是中國傳統出口特產。
營養分析
百合除含有 蛋白質21.29%、脂肪12.43%、還原糖11.47%、澱粉1.61%,及 鈣、 磷、鐵、每百克含1.443毫克維生素B、21.2毫克 維生素C等營養素外,還含有一些特殊的營養成分,如 秋水仙鹼等多種 生物鹼。這些成分綜合作用於人體,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滋補之功,而且還對秋季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醫上講鮮百合具有養心安神, 潤肺止咳的功效,對病後虛弱的人非常有益。
美食
1、百合粥:
取百合粉50克, 粳米60克,先將百合與米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與粳米熟爛時,加糖適量,即可食用。對中老年人及病後身體虛弱而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尤為適宜。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 銀耳,有較強的 滋陰潤肺之用;加入 綠豆,可加強 清熱解毒之效。
2、百合湯:
將百合除去雜質洗凈,在清水中反復漂洗後加水入鍋,用水煮至極爛,加入適量白糖,帶湯一並食用,可作 結核病患者的食療佳品。食用時雖略帶苦味,但細細品味則苦中帶甜,令人回味;若放入冰箱存放一會兒,又是極好的冰鎮飲料。
3、百合煎:取百合粉30克, 麥冬9克,桑葉12克,杏仁9克,蜜炙 枇杷葉10克,加水煮,有 養陰解表、潤肺止咳的功效。另取鮮百合與 蓮子心共煎水,每日頻頻飲其汁,可治口舌生瘡。
4、百合蒸:用鮮百合瓣與蜂蜜拌和,蒸熟後嚼食可治肺熱咳嗽。
5、百合炒:取百合粉50克,裡脊片50克,用鹽、蛋清、濕澱粉拌和,同入油鍋翻炒至熱,加入適量的調味品即成。此菜味醇而不膩,脆甜清香,具有補益五臟、 養陰清熱的作用;胃口不開、食慾下降者食用此菜,還能增進食慾。
6、 DIY 美白面膜:清潔臉部皮膚,用熱毛巾敷臉5分鍾後,百合粉10克左右加純凈水或適量蜂蜜、牛奶、調和攪拌均勻塗於臉部,保持20分鍾後用清水洗凈,使肌膚白嫩光滑。
7、百合茶:百合10克,白糖(牛奶,蜂蜜)適量,加200毫升開水即可飲用。
8、冰糖燉百合: 百合、冰糖各60克, 款冬花15克。將百合洗凈後,一瓣瓣撕開,與款冬花一同 放入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燉,快熟時,加入 冰糖,燉至百合熟爛時即可服食。此菜具有潤燥 清火,清心養肺的功效,適用於肺燥乾咳、心煩、口渴等症。
9、清蒸百合:百合鮮品500克,白糖適量。將百 合洗凈後掰開成片狀;置於盤中,加白糖蒸熟即 可。此譜出自《素食說略》,具有潤肺止咳,清 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療乾咳,久咳,失眠,心煩 等病症。
10、百合冬瓜湯:百合50克,鮮冬瓜400克、雞蛋1枚。將百合洗凈撕片,冬瓜切薄片,加水煮沸後,倒入雞蛋清,酌加油、鹽拌勻熬湯,至湯呈 乳白色時即可裝碗。此湯有清涼,祛熱,解暑的功效,是暑季食療佳餚,常人皆可食之。
11、百合蓮子紅豆沙:紅豆500克 百合25克 蓮子60克。把紅豆和不超過水界線的清水一起放進豆漿機里,然後把插上插座,等豆漿機的燈變成綠燈的時候,紅豆沙就榨好了。將百合和蓮子用熱水泡一下,然後放在砂鍋裡面煮熟即可。
葯用價值
炮製
百合:揀去雜質、黑瓣,簸除灰屑。
性味
甘;微苦;微寒
歸經
心;肺經
功能主治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主陰虛久嗽;痰中帶血;熱病後期;余熱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濕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克;或入丸、散;亦可蒸食、煮粥。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附方
1、百合固金湯(《醫方集解》),養陰潤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腎陰虛。
2、滑石代赭湯(《金匱要略》),養陰清熱,利尿降逆。
3、百合知母湯(《金匱要略》),寧心安神,潤肺清熱,主治百合病誤汗後,津液受傷,虛熱加重,心煩口渴。
4、百合雞子黃湯(《金匱要略》),養陰除煩,主治百合病誤吐後,虛煩不安,口乾唇燥,大便乾燥。
5、百合地黃湯(《金匱要略》),潤養心肺,清熱涼血,主治百合病。
6、百花膏(《濟生方》),主治咳嗽不已,痰中有血。7.補腎丸(《銀海精微》),滋陰補陰。
各家論述
《本經》: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2.《別錄》: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止涕淚。
《葯性論》:除心下急、滿、痛,治腳氣,熱咳逆。
《食療本草》:主心急黃。
《日華子本草》: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治癲邪啼位、狂叫,驚悸,殺蠱毒氣,燲乳癰、發背及諸瘡腫,並治產後血狂運。
《本草衍義》:治傷寒壞後百合病。
《本草蒙筌》:除時疫咳逆。
《醫學入門》:治肺痿,肺癰。
《綱目拾遺》:清痰火,補虛損。
《上海常用中草葯》:治肺熱咳嗽,乾咳久咳,熱病後虛熱,煩躁不安。
《本草經疏》:百合,主邪氣腹脹。所謂邪氣者,即邪熱也。邪熱在腹故腹脹,清其邪熱則脹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熱,則心痛自廖。腎主二便,腎與大腸二經有熱邪則不通利,清二經之邪熱,則大小便自利。甘能補中,熱清則氣生,故補中益氣。清熱利小便,故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乳難,足陽明熱也;喉痹者,手少陽三焦、手少陰心家熱也;涕、淚,肺肝熱也;清陽明三焦心部之熱,則上來諸病自除。
《本草述》:百合之功,在益氣而兼之利氣,在養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氏謂其為滲利和中之美葯也。如傷寒百合病,《要略》言其行住坐卧,皆不能定,如有神靈,此可想見其邪正相干,亂於胸中之故,而此味用之以為主治者,其義可思也。
《本經逢原》:百合,能補土清金,止嗽,利小便。仲景百合病,兼地黃用之,取其能消瘀血也。《本經》主邪氣腹脹心痛,亦是散積蓄之邪。其曰利大小便者,性專降泄耳。其曰補中益氣者,邪熱去而脾胃安矣。
《本草從新》:朱二允雲: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斂。百合之甘斂,甚於五味之酸收也。
《醫林纂要》:百合,以斂為用,內不足而虛熱、虛嗽、虛腫者宜之。與姜之用,正相反也。
《本草正義》: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本經》雖曰甘平,然古今主治,皆以清熱泄降為義,其性可見。
觀賞價值
百合花姿雅緻,葉片青翠娟秀,莖干亭亭玉立,是名貴的切花新秀。
4. 金明淵的學術觀點
一、勤求古訓 師法前人悟發新解 金師常雲:習一藝欲其工,當先窮其源,順流而下,初似難而後則易,反之,初似易而後則難矣。中醫之源,《內經》、《難經》、《傷寒》、《金匱》、《本草經》是也,猶儒家之四書五經,必須熟讀背誦,而胸中方能自有定見,其後再汲諸家之說,是非之處,可不為其惑。昔孫真人初不重仲景之法,治傷寒病多不應手,後宗傷寒治法,始嘆「仲景特有奇功」。故業醫者切當以讀書為本,古往今來,醫書汗牛充棟,不可勝數,皆前賢之經驗,可資借鑒。讀書務求四要,要勤、要精、要博、要貫通,需博覽與精讀相輔,背誦與理解合參。既要集眾家之長,又要獨立思考,善作分析,而後優柔冰釋,怡然理順,含英咀華,卓然自立而不阿。金師常年來集診務、任教、編著於一身,猶手不釋卷,除精讀五部經典和許叔微《本事方》外,博覽歷代各家學說、西醫基礎理論和臨床書籍,旁涉中外文、史、哲、藝,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文學基礎。現雖年事已高,診務繁忙,然讀書之癖尤濃於當年。經五十年學習及臨證之反思,更注重基礎醫學的學習和探索,精研經文,兼收並蓄,以自己之見解再指導於臨床。金師認為:對經文及古籍所述之言,當執嚴謹之學風,必先深入、全面理解其正確含義,收集諸家評說,經自己思考、分析,方可作出學習結論,切不可望文生義,一知半解,妄從前人之言而誤己誤人。有些醫理,是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反復推敲或臨床驗證,方能真正理解,正確認識。此即我們業醫者對祖國醫學鑽研、繼承、提高、完善所要肩負的重任。
如對《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論及之「脾約」病,雖歷代醫家已有定論,認為其病機乃一為胃中邪熱盛,脾家津液少之胃強脾弱;一為脾旺升津太過,胃燥復感邪熱之脾胃俱強,導致脾為胃行其津液之功能失調而成大便燥結。治療方葯均用脾約麻仁丸。金師在深究古意的基礎上,通過長期臨床觀察,提出脾約病非僅外感熱病有之,內傷雜病亦有之的新見解。認為其病機因於脾氣過勝,升散太過,輸津超常,而引起胃內津液不足。胃失滋養,受納失司,故症除大便難外,每有顯著不欲食或雖食不甘、強食乏味症狀。由於食量日減日約,導致體內水量需求不足,津液日耗日少。因是一個慢性失津過程,故此類患者多在一段時間內不為食減而使精神萎頓,此為燥盛獨盛脾強胃弱之脾約的特徵(相當於現代醫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治療上雖亦用潤劑麻仁丸主之,但外感之脾約劑量當大,每需服20丸許方能見效;而內傷之脾約劑量需小,一般每次5丸至10丸即可,每治輒愈。金師曾治一頎瘦老翁,不思飲食已年余,三餐量極微,食不知味,甚至少食一餐亦無妨。終日不知飢餓而精神不衰,且健談,吸煙品茗均無異,舌脈如常人。以內傷脾約治法取之,七日食而知味,餐量已如常也,大便通而不泄。金師研學經典,每每精細如此。曾對筆者引章學誠《文史通義》之言:「凡能與古為化者,必先於古人繩度尺寸不敢逾越者也。蓋非信之專而守之篤,則入古不深,不深則不能化。……故學古而不敢曲泥於古,乃服古而謹嚴之至,非輕古也」。 金師認為辨證施治作為中醫理論體系之精華,從古至今,倍受醫家推崇,其優越性自不可沒。然作為中醫,特別作為現代之中醫,決不能側重辨證施治而忽略、輕視了辨病論治之重要性,亦不能認為唯西醫方言辨病治療,長於專病專方專葯。時下眾醫皆謂仲景之《傷寒論》開辨證施治之先河,其實,縱觀傷寒,可知其中並無辨證施治之語,此僅為後世諸醫悟其無字之書而奉之。事實上,仲景無論在《傷寒論》或《金匱要略》中,都主張在辨病之中注重辨證,把專病專方專葯和辨病辨證論治緊密結合起來。《傷寒論》即是先示人辨病,再辨證、辨脈。如「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仲景是在示明「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之太陽病基本特徵的前提下,再通過辨證分別出本證三型之不同及各自兼證、傳變之不同。《金匱要略》的最大特點是辨病辨證合參論治。對虛勞、嘔吐、腹滿、下利等症仲景著重辨證論治;對百合病、陰陽毒病、血痹病等仲景側重辨病論治;而書中運用更多者,則是辨病和辨證相參的診療方法,諸如痙病、瘧病、胸痹、肺癰、寒疝、消渴、水氣、黃疸等等。可見辨病論治絕非西方醫學之特有,它也是中醫學的基本思想。病者、本也;證者,標也。有病方有證,「不能辨病,焉能辨證」。辨病之中即寓辨證之法。
何況,隨著日新月異發展之現代醫學的不斷沖擊和滲透,單純運用中醫辨證方法,已不能滿足社會、患者對現代中醫診病的厚望和需求。臨證中,不乏一些拿著「三陽」及肝功能異常、膽固醇、甘油三酯偏高,尿蛋白異常報告單而暫無自覺症狀的就診者。諸如此類「無證可辨」的乙型肝炎、高脂血症、慢性胃炎患者,現代理化檢驗指標成為唯一的疾病指征。這種新時期下的新情況,使傳統的中醫診療方法面臨了新挑戰,增添了新內涵。金師認為,如何將中醫宏觀辨病辨證和西醫微觀辨病辨症有機結合,從生理、病理、病因、診斷、治療、葯物諸方面融合中西醫之不同觀點,以深化對疾病本質認識,提高臨床療效, 實不失為加速中醫現代化進程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對於推動建立在辨病辨證論治基礎上的祖國醫學向具體化、客觀化、標准化方面發展,對於促進中醫西醫在理論上的互相交流和滲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辨病辨證相結合是目前臨床必須推廣運用的診療方法。 金師治病重視脾胃的觀點,源於《內經》,並深受許叔微、李東垣、薛己等醫家的影響。脾胃為後天之本,水谷之海,五臟六腑非脾胃之氣不能滋養;氣血津液非脾胃之氣不能化生。故東垣奉「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立齋尊「胃為五臟之本源,人身之根蒂」,而金師尤重脾胃對元氣的滋生作用。認為元氣雖然稟受於先天,由先天之腎精所化生,且遣藏於腎,但必須依賴後天脾胃精氣的不斷滋養才能不斷發揮其作用,而二者之間,脾胃的功能是至關重要的,起著決定作用。蓋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養。 非先天之精氣,無以立形體之基;非後天之水谷,無以成形體之壯。但先天之精血本身,稟受父母之後,也依賴於後天水谷的滋養培充,才能逐漸強盛。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不足者,但得後天精心培育,或可補先天之虛而強壯。而後天之不足,若不得重新恢復其運化、滋養之功,則非但脾之氣日漸日衰,即使先天強盛之精血,也會因失於水谷精微的調養、充實而虛弱,導致元氣的匱乏。
金師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同人體元氣的強弱密切有關,此即《內經》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元氣在人體中的防禦作用,決定於元氣的是否強盛;元氣的強盛與否,又決定於胃氣的是否強盛。因此,除脾胃本身的病變可影響元氣的化生外,凡病者,必有正氣水足,也必有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不足。治病當注重顧及脾胃之氣,此其一也。既病之後,病輕者憂其病重;病重者慮其折壽;病危者懼其命亡,擔憂、思慮、懼怕之心常常懸於心中,而此又最易損傷脾胃之氣,使本已不足的脾胃之氣乃及元氣不能修復或進一步耗傷,導致疾病向縱深發展變化,因此,如何截斷疾病的發展、變化,關鍵亦在脾胃之氣的復舊。治病當注重顧及脾胃之氣,此其二也。治療疾病之葯物多數情況下首先入胃,除加重脾胃的受納運化負擔外,其葯物的偏勝之性和副作用,首當其沖的影響脾胃。如苦寒之品易敗傷胃氣;滋補之品易粘滯胃氣;香燥之品易劫奪胃陰;溫熱之品易燥灼胃陰;諸多西葯也最易引起脾胃功能之失常等等。故如何盡量避免和彌補治療過程中對脾胃的傷害,對疾病的轉歸具有重要意義。治病當注重顧及脾胃之氣,此其三也。葯物入於胃中,必須通過脾胃的受納、運化、轉輸才能作用於患處,從而發揮其治療效能。若脾胃之氣不足,則其轉輸葯物功能必會減弱,而使葯物不能發揮出應有效能,故脾胃之氣的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葯物的治療效果。凡病有脾胃之氣不足者,不論在病初、病中、病末,均當在首先考慮祛除致病因素的同時,及時、正確地彌補脾胃之氣的不足,以利葯物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治療作用。治病當注重顧及脾胃之氣,此其四也。凡此種種,可以李中梓一喻概之「胃氣猶兵家之餉道,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胃氣一敗,百葯難施。」
金師言:治病當重脾胃之觀點,絕非我所創,前代名賢已有諸多精妙論述。祖國醫學淵源流長,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流派,如傷寒流派、河間流派、攻邪流派、丹溪流派、易水流派、溫補流派、溫病流派等等,而吾獨宗脾胃者,並非摒棄其他各種治療方法,而是經過五十年臨證的深刻體會,其中有經驗,有教訓,也有自己的探索,領悟到了脾胃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對疾病發展、變化的重要意義。經過臨床運用,體驗到治療中處處顧及脾胃之氣所能收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基此而發,基此而論。
本著治病當重視脾胃之氣的觀點,金師在治療過程中,除了運用治療疾病所需葯物外,每多注意兼顧調治中州的運化功能,並擅長運用理、消、和、養、補諸法調理脾胃。理者,即以異功散、六磨飲子、香砂六君丸等調暢脾胃運化功能;消者,即以保和丸、枳術丸、木香檳榔丸等消導積滯,健運脾胃;和者,即以半夏瀉心湯、逍遙丸、左金丸等和理脾胃、復常升降;養者,即以參苓白術散、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攝養脾胃;補者,即以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歸脾丸等補益脾胃、調養氣血。特別注意並擅長慢性病康復期的脾胃調理。隨師臨證,確見金師能嫻熟恰當地運用是法諸方,常常左右逢源,效如桴鼓。
五、謹守病機 治學崇尚醇正和緩 金師治學崇尚醇正和緩之法。醇正者,即精一不雜也。宗旨在於「義理之的當,而不在葯物之新奇」,即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平庸之舉,亦非泥於古方而治今病者。「蓋天下之病,變態雖多,其本則一;天下之方,治法雖多,對證則一。故凡治病之道,必確知為寒,則競散其寒;確知其熱,則競散其熱;一撥其正,諸證盡除矣。故《內經》曰:『治病必求其本』」(《景岳全書》)。醇正之意即診病施治貴於精一。金師的醇正思想又和他主張的「和緩」治法緊密聯系。金師曰:疾病雖然紛繁,然不越三因。不足者補之以復其正,有餘者去之以歸於平,即和法也,緩治也。治病去其五,良葯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也,緩治也。臨證之際,金師以其扎實的醫理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每每臨事不惑,謹守病機,知常達變,以看似平淡之方,獲取神奇之效。曾有一奉賢農婦,自初孕起左乳即隨月異常膨大。求診時,孕近七月許,患側乳大下垂幾近於臍,比右乳約大二倍許。曾多處診治,其症依然。外、婦科均莫名其因,惟主手術切除。聞名前往求治,診脈滑,應指明顯,舌苔舌質無變化,細詢全身無任何不適。 金師雲:乳房屬胃,乳頭屬肝。今孕後陰血聚而養胎,胃失滋潤,燥氣偏旺故也。宜瀉胃經偏盛之氣,玉女煎可為之。遂擬處方:生石膏30g(先) 生地黃12g 川牛膝10g 肥知母10g 麥冬6g。7帖。復診已是左乳膨大略收,續服玉女煎原方。 一月許復診,左乳已退縮至略大於右乳,如期平安分娩。玉女煎,見於《景岳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二方,原治陰虛胃熱之煩熱口渴,頭痛牙痛,吐血衄血之平常之證。金師抓住陰虛胃熱之義理,異病同治,使孕後巨乳之罕見症霍然而愈。又有八院一護士,腹脹一年余,脹甚則腹大如鼓,脹急難忍,屢用理氣消痞之中葯治療,雖矢氣頻作,腸鳴如雷,終不能消其脹,其苦不堪。延金師診治,斷為虛寒痞證。以赤石脂15g 淡乾薑6g 粳米30g 紫丹參10g為方,兩周腹脹若失。 此方乃《傷寒論》之桃花湯加丹參是也。仲景原治少陰病下利膿血, 具溫中澀腸之功。金師謹守病機,借治於虛寒頑痞,應手而瘥。凡此種種, 正如費晉卿所言「天下無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極乃為神奇。」
金師主張醇正和緩,並非廢棄峻猛之法、兼治之法,而是奉古人有是證便用是法是方之訓。當寒則寒,當熱則熱,當瀉則瀉,當補則補,當寒熱並用,攻補兼施之際,亦當機立斷而活潑灑脫取用之。總之,金師本《內經》之理,得南陽之用,參後賢之法,運變化之機,診治疾病以醇正和緩見長。此法此風,與目前醫界盲目頻用大方重劑的時弊,形成鮮明對照。 金師曰:自晉王叔和撰次《傷寒卒病論》,遂為醫家方書之宗。晉唐之際,方書漸為蕃衍。宋代《太平聖惠方》、《和劑局方》均為官書,方劑規范,乃得定法。明清兩代號稱近古,凡制方劑皆以古方名之,亦統稱謂成方。不論古方、成方所謂,總之制方之時,皆有嚴密君、臣、佐、使定法,結構微妙精當,其於所治之病不爽毫發。此乃前人經驗之精華,深得其意者,處方不必用奇品異術,而沉痼急險之病投之輒有神效,故臨證甚喜用之,五十年懸壺深感古人不我欺也。自古至今,方以億萬計,此甚豐之寶庫理當努力發掘,何棄之有! 學古方除知其方理方義外,還需求其始立此方為治何病,後人藉以治何病,源源本本,一一明了,而後領悟其真詣靈活運用。張潔古所謂「古方新病,甚不相宜」之說, 乃為膠守古方者之妄言也。茲東洋漢醫,憑研究《傷寒論》中數方而治病,有效報道源源不斷,其深究古意之舉,切不可等閑視之。從師臨證之中,見老師憑其扎實深之醫理、方理基礎,擅長巧用古方。處方之時,總似雄兵百萬在胸,調遣自如,既源源自見,又見地獨特而療效甚捷。曾治王姓咽部游火赤痛者,疼痛已兩月,西醫謂之「炎症」,予青黴素、慶大黴素、先鋒黴素等抗生素,並服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咽喉紅赤疼痛等症無減。十天來舌苔轉灰膩,根部帶糙,味覺不減,診脈緩。此游火為患,苔灰乃投大量抗生素,致使黴菌滋長、非傷陰竭津之故。擬散游火作圖本之治。處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桔梗湯。炙麻黃4.5g 制附子6g 北細辛3g 炙甘草4.5g 玉桔梗3g 生薑片1.5g 大棗6g。4帖。復診:服葯後咽喉紅赤漸消,色轉為紅嫩,灰膩之苔亦化,根部糙處亦潤, 脈緩,守原方不變。5帖。三診咽喉紅赤疼痛全愈,惟懸壅垂微有水腫。游火初平,脈、舌診正常,因索成葯。宜固腎氣,附桂八味丸60g,5g一日兩次吞服。 初診時囑力戒飲冷,病人謹守之。游火宜反治,故速效。又治余姓老媼,10餘年前起每經前輒發偏頭痛,逐年加劇,迭進麥角胺咖啡因、顱痛定、七葉蓮片、羊角沖劑、苯巴比妥、γ-氨酪酸無效,止痛片劑隨逐年遞加而療效遞減。 屢赴各大醫院檢查,均未發現陽性體征。年來天癸初絕,仍每隔3天必偏頭痛劇作,先兆見寒戰,時伴嘔吐,耳鳴,頭皮如虱嚙。近二月來因憂遊子客邊,頭痛愈厲。每下午2時許形寒如入冰窖,欲就寢加被十數條取溫。頭痛時顳部周圍如灼,困頓欲死狀。覆熱巾可暫緩其勢而痛終不止。夜深寢久,血脈轉和,又暴現身熱如燎,灼而無汗。因長期苦病折磨,形羸食減。苔薄白, 案舌淡紅,脈細。為血風頭痛,夾真寒假熱之戴陽症;血風頭痛為本,少陰戴陽為標,審察病程遠近,二證關聯相因。擬虛則治其標,實則治其本。四逆湯主之:制附子12g 炙甘草4.5g 淡乾薑4.5g。一劑濃煎三汁,均分3次服。首日夜寢即安睡4小時,次日晚寢9小時,頭痛大減,形寒微,余症皆平。上方治至8帖,凌晨起寒戰如凜,未發頭痛,稍感精神恍惚。症見反復,原法之上再佐治厥陰。前方加吳茱萸3g 潞黨參9g 生薑片1.5g 大棗9g。葯盡復診,頭痛已除,脈虛弦帶數。此少陰陽氣已回,故脈出。予四逆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以翕合陰陽。3帖後再診,僅留額內颯颯然如風狀。患者喜告自頭痛除後,身心安泰,方知形神為己有也。診脈細,苔薄,陰陽合也,可祛游風。議小續命湯5帖:凈麻黃4.5g 川桂枝4.5g 青防風4.5g 漢防己4.5g 潞黨參6g 杭白芍6g 光杏仁6g 制附子6g 北細辛3g 大川芎6g(原方中去黃芩以避寒中)。1月後追訪,小續命湯方盡之後諸症若失,即銷假正常上班,且坐觀電影可至劇終。2年後隨訪,告曰頭痛未發作。病家嘆曰:初診受方而去,甚嫌葯輕價賤,恐難勝十餘年痼疾。無奈遍醫累葯不效,唯抱姑且一試之心,不意1帖知效,11帖痛止,20帖頑疾皆瘥,實神醫也!金師笑言,此非我之能,實古人成方功矣。金師有一銘言:法於往古,融會新知,驗於來今,而後祖國醫學振興發展矣!
七、合理用葯 處方主張簡輕廉驗 金師素來注重合理使用葯物。認為病有輕重,治有緩急,盈縮之道,本可通權達變。但方劑規矩繩墨屬於公許者,則不可率意標新。吳鞠通《醫醫病書》論用葯分量雲:「近時蘇州醫用甘草必三五分,余葯皆五七分,至一錢為重用,何病可治?此用葯少之過。本京有某砂鍋醫之名,用大剛大燥皆八兩、十兩, 1帖有用至數十兩。幼科用歸宗湯治痘證,10日之外,咬牙寒戰,灰白塌陷者,仍用大黃、石膏至一、二斤之多,死而後已,此誤用多之過也」。吳氏疾首之論,可謂切中時弊,慨乎言之。挽近雜病處方風尚,用葯轉多轉重,一處方動輒百葯,每味重至數兩,不論病之輕重緩急,寒熱補瀉,氣血陰陽,面面俱到,廣羅原野,以冀詭遇。曾見一處方取葯五十六味治痰飲咳嗽,1帖之量重達數斤而其效平平,後用小青龍湯方治之3帖有效。可見,用葯之道,惟危急存亡之際,病重雜亂之時,葯輕不能挽救,非大其法不可者而用大方,否則,均當以常用定法處方。合理用葯之說,前人早加示範。八味葯物之內方劑者,《傷寒論》佔94.7%; 《金匱要略》佔92.7%;《肘後方》佔82.2%;《普濟本事方》佔72.2%;《世醫得效方》佔76.3%。昔唐太宗氣虛下痢,百葯無效,飲牛乳湯若失;歐陽修久瀉不斂,法罄技窮,服車前子散霍然。誠治病之肯綮在於切中病機也。 何況天地之間生植有限,葯物資源何堪浪費不顧。行見若干年後,資源日枯,病家何賴! 振興中醫,振興中葯,何以善後!金師因此自定「三不」准則:能用單方不用復方; 能用小方不用大方;能用輕劑不用重劑。處方用葯以簡、輕、廉、驗為特色。臨證明審病機,深通葯性,審時度勢,恰當用葯,除復方簡約精專,取葯常在8-12味外,還善長於單方治病。如胃下垂,時下眾醫多用補中益氣湯合枳術丸治之,亦有以胃陰不足論治,取益胃湯加一貫煎。金師據其食少乏運,動搖常聞腹內漉漉振水聲之主症,獨崇許叔微「癖囊」之說。癖為結聚,其來漸也,鬲中積飲成癖,形成科臼。因氣道閉塞,經絡不通,津液不行,故水飲停在胸府或下而停聚溢於臍部,所謂「水則流濕」。患者每形體雖瘦,胃腑之中停蓄飲邪則存在,所以飲少食減。自與津液消鑠,體液不足,陰虛火旺之體征不同。癖囊患者口乾或舌質紅絳,反不喜飲者,乃脾不為胃行其津液之故。金師治療本病亦仿照許氏原意,以一味蒼術取之,僅以湯代丸,以利服用。其法用蒼術20g煎湯,如啜茗狀,即時頻頻呷服一、二口止飲,不可一飲盡杯,以加重胃腑負擔。頻呷移時盡半杯,再加沸水滿,如此盡一天量以味淡為度。10天為一療程,連服1~3月為宜。曾治30餘例, 療效均佳,蒼術,有除濕滌飲功效,重在大振脾陽,《局方》平胃散條言蒼術:「常服調氣暖胃,化宿食,消痰飲……」。癖囊服蒼術後,口乾反潤,舌絳轉淡,乃胃腑津液得行之故。
輕者,指用葯量輕。金師認為治病貴在顧護胃氣,胃氣存者,雖重病易瘥;胃氣虛者,雖輕疾難療,此乃一切飲食葯餌均賴胃之運化故也。 故金師處方用葯皆酌之又酌,不濫用多用一葯,力求葯力適度直達病所,中病即止。處方用葯提倡輕劑為宜,不主動動輒妄投重量葯味,每劑總量大多不超過75~100g,以喻「四兩撥千斤」之功,而每奏如鼓應桴之效。 金師彬彬,虛懷若谷,有儒醫風范。一生塵視名利,疏於家業,唯孜孜不倦,以畢生精力獻身中醫事業。金師曰:人命至重,貴於千金,故醫之為道大矣,醫之為任重矣!為醫者,必須以「精」、「誠」二字為宗旨。精者, 即用心專一,精勤不倦,博極醫源,使之醫技精湛。誠者,即對醫業忠誠,對病人真誠,對同道坦誠。醫為仁術,真正的醫生必具仁慈之心,立志「普救含靈之苦」,將自己的得失榮辱置於身外。無論何時何地,所遇病人皆當如至親之想,若自身之苦,竭誠以待,盡力赴救。省病診疾,至意深心,纖毫勿失。如是者,方能將其精湛醫術施於大眾,拯救病家於苦難之中。反之,雖有良術卻無仁心者,但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為務,不會對社會、對他人有益。曾在華東醫院、市六醫院工作多年,西醫病房每遇疾病危篤,多延中西諸醫會集,共商診治大計。其中學術平常者,不過輕描淡寫,而見識高明者,若直抒已見,唯恐招人妒忌,萬一不效,又慮損及醫名,瞻前顧後,亦是大同小異而了事。漸成會診之時弊。此生死存亡之際,尚且患得患失,何況平時乎?!故「誠」者,乃為醫之最要也,而「誠」之中,又以不自慮吉凶得失榮辱為最難矣!愚有幸隨師學習,目睹金師之醫德醫風,深感於懷, 受益非淺,容不一一呈上。竊以為繼承當自金師為醫之「誠」而始。
金師待人謙和,同道之間能友善相處,坦誠相待。學術上之異議,從不違心奉迎,必面直已見,而在病家面前、同道背後,從不說長道短,議論他人抬高自己。解放之後,金師服從上級按排,幾易工作環境,無論職位高低,醫院大小,均不推辭挑剔,欣然前往,勤懇踏實做好本職。金師言:醫者,上能與帝王同坐,下可隨乞丐並立。交結甚廣,無貴賤可言,惟謙虛隨和,坦直不阿,方能立足醫林。
金師主張醫貴務實。學習當扎實,審證當詳實,辨證用葯當切實,撰寫文章當真實。特別是著書立說,白紙黑字,乃流傳後世之舉,均當謹慎細致,真實可靠,不能有半點虛假。故金師雖年逾古稀,以有恙之體,不辭辛勞,請教同道,查閱資料,一絲不苟,編寫醫學著作及講稿,為中醫事業勤奮工作,堪為我們晚學的楷模。
5. 新鮮百合怎麼做好吃
新鮮百合的做法:
1、材料:鮮百合、蜂蜜、水適量。
2、首先,將百合去根去黑色的地方,掰成瓣沖洗干凈。
3、然後,把百合放入鍋內加水高出百合約4、5厘米燒開。
4、最後,燒約5分鍾百合可以用筷子夾斷就可以了。
5、百合盛在碗里加上蜂蜜即可食用。
6. 百合花謝了,根部有芽,怎麼處理
百合產地日本是百合的主要原產地,自古即以之贊譽女子走路的婀娜姿態。百合在歐洲代表了「聖潔」與「復活」之意,是重要的觀賞性花卉,法國人更是尊之為國花。在復活節期間,人們習慣以百合、三色堇和薔薇組合的花飾,用以象徵吉祥及偉大。歐洲部分地區的人民,還有贈送白百合花給再婚者的習俗,藉以比喻他們有如火鳳凰一樣重生。百合在中國則因其花名,而有「百事合心」的象徵。全世界百合屬的植物約百來種,較常見的有秀麗的葵百合、花香襲人的香水百合、艷麗的姬百合、純白的鐵炮百合等等。據《本草》記載:百合一名強翟,此物花葉根皆四向,故日翟;凡物旁生為之翟。一名蒜腦語、因其根如太蒜,其味如山茵。百合地下莖為鱗莖;末代羅願的《爾雅冀》載: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言百片合成也。因此取名百合。我國栽培百合歷史悠久,漢代醫葯名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已詳述其葯用價值形態特徵鱗片的外形是種的分類依據之一。多數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如野百合眾鱗片多為緊密覆瓦狀重疊,大多數百合種類,由鱗莖中的芽長出地上直立莖,在土表下也能生根,這種根叫莖根,壽命僅一個生長季。在莖根簇附近能形成一些次年即可獨立生存的小鱗莖,但有些百合種類,則無莖根。百合莖通常從鱗莖中直伸出來,但有些種類形成部分期甸狀地下莖,向前伸延一些距離,或形成小鱗莖,或向上伸展到地面上耐受極度嚴寒。生長季節內,在日光充足的地方,賂有花蔭的環境對大多數百合更為合適,尤以幼苗期更為明顯。喜陽,喜肥沃、腐殖質多的深厚土壤、略傾斜而多孔隙疏鬆良好的砂質壤土墳地。在具有少量砂礫或沙土的深厚泥炭或肥沃壤土中,有些種類也能生長良好,如蝸江百合。員忌硬粘土。大多數種類以微酸性土壤為好。商品名宣百合:又名南百合、百花百合,為產於安徽宣城一帶者,品質最優,為地道產品;杜百合:為產於浙江一帶者;大百合:又名新百合,為個大色白,肉厚質重,新近採集者,質佳;百合:又名白花百合;為植物百合的肉質鱗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細葉百合:又名線葉百合,為植物細葉百合的鱗莖,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均以個大、肉厚、質堅、色白、粉性足者為佳,此外,下列同屬植物的肉質鱗莖,也作百合同等入葯;麝香百合(又名紅岩百合、岩百合)L.longiflorumThunb.分布於貴州、廣東等地;輪葉百合L.distichumNakai分布於我國西北和西南地區;野百合(又名帽子花)L.martagonL.分布於新疆等地;山百合L.delavayiFranch.分布於雲南等地;松葉百合L.cernuumKom.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瀾江百合L.lankongenseFranch.分布於西藏等地;卓巴百合L.wardiiStapf分布於西藏等地;閃浪花L.distichumKer.-Gawl.分布於黑龍江、遼寧等地;山丹L.concolosSalisb.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卷丹(又名卷蓮花)L.danuricumKer.-Gawl.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高原卷丹(又名西北百合)L.davidiiDuch.分布於我國西北、西南地區;渥丹L.concolorSalisb.var.buschianumBak.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賽渥丹L.concolorSalisb.分布於我國西北、西南地區;化學成分百合鱗莖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及澱粉、蛋白質、脂肪等。麝香百合的花葯含有多種類胡蘿卜素,其中大部分是順花葯黃質酯(Cis-Antheraxanthinesters),佔1.~%。卷丹的花葯含水分.%,灰分.1%,蛋白質1.%,脂肪1.%,澱粉.1%,還元糖11.%,維生素B1微克%,B1微克%,泛酸0微克%,維生素C1.毫克%,並含B-胡蘿卜素等。卷丹鱗葉和莖含麝香百合甙C(lilio-sideC)。百合鱗莖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以及澱粉、蛋白質、脂肪。化學鑒定薄層層析:卷丹、百合0%乙醇溫浸液為供試液;另取果糖和蔗糖加0%乙醇溶解為對照品溶液。取供試液和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醋酸-水(1:::),,噴以a-萘酚硫酸溶液顯色,樣品液色譜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葯用【功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清熱利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健脾和胃。【主治】:治肺癆久嗽,咳唾痰血,百合病,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煩燥不安,心痛,喉痹,胃陰不足之胃痛,二便不利,浮腫,癰腫瘡毒,腳氣,產後出血,腹脹,身痛。【性味歸經】:甘微苦,平。①《本經》:「味甘,平。」②《別錄》:「無毒。」③《救荒本草》:「味甘辛,平。」④《長沙葯解》:「味甘微苦,微寒。」入心、肺經、膽、小腸、大腸五經。①《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肺、大、小腸四經。」②《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陰,手足厥陰,手足陽明經。」③《葯品化義》:「入肺、心、膽三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1兩;蒸食或煮粥食。外用:搗敷。【用葯忌宜】:風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①《本經逢原》:「中氣虛寒,二便滑泄者忌之。」②《本草求真》:「初嗽不宜遽用。」配應用1.配款冬花,潤肺止咳,適宜肺虛燥咳,久嗽不止,痰中帶血之症.配天門冬,潤肺之中有滋胃之功,清肺之中有斂肺之力,故無論陰傷肺燥,或肺腎陽虛,或肺陰不足兼肺氣損傷者,均可選用.配雞子黃,既能滋陰潤燥,又可寧神定志,使心陰得養則心神自寧,心神得安則心陰可救。.配知母,一潤一清,一補一瀉,共奏潤肺清熱,寧心安神之效,主治陰虛或溫熱病後余熱未消,以致頭昏,心煩不安,失眠等症;或由情志不遂所致精神恍惚,不能自製等症.配地黃,清心安神,氣血同治,主治熱病後余熱未清,精神恍惚,行止坐卧不安.配冬花,潤胴止咳,一潤一降,主治勞嗽喘咳不已1、百合固金湯(《醫方集解》),養陰潤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腎陰虛。、滑石代赭湯(《金匱要略》),養陰清熱,利尿降逆。、百合知母湯(《金匱要略》),寧心安神,潤肺清熱,主治百合病誤汗後,津液受傷,虛熱加重,心煩口渴。、百合雞子黃湯(《金匱要略》),養陰除煩,主治百合病誤吐後,虛煩不安,口乾唇燥,大便乾燥。、百合地黃湯(《金匱要略》),潤養心肺,清熱涼血,主治百合病。、百花膏(《濟生方》),主治咳嗽不已,痰中有血。、補腎丸(《銀海精微》),滋陰補陰1.百合與玉竹:二者皆為甘寒之品,具清肺養陰,清熱生津之效,相須使用,常互增其療效,然百合尚歸心經,具清心安神之效,可用於虛煩驚悸,失眠多夢之症,為百合病之要葯.百合與枸杞子:二者皆有滋陰潤燥,潤肺止咳之效,可用治肺熱久咳,痰中帶血之症,但百合入心經,具清心安神之效,用治百合病。枸杞子入腎,功專滋補肝腎,清肝明目,可用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力下降,腰膝酸軟,遺精消渴等症。生葯材鑒定乾燥的鱗葉,呈長橢圓形,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長約~厘米,寬約0.~1.厘米,肉質肥厚,中心較厚,邊緣薄而成波狀,或向內捲曲,表面乳白色或淡黃棕色,光滑細膩,略有光澤,瓣內有數條平行縱走的白色維管束。質堅硬而稍脆,折斷面較平整,黃白色似蠟樣。氣微,味微苦。以瓣勻肉厚、色黃白、質堅、筋少者為佳。葯用百合有家種與野生之分,家種的鱗片闊而薄,味不甚苦;野生的鱗片小而厚,味較苦。同屬植物如:卷丹(《綱目》)(東北)、山丹(《食療本草》(詳「山丹」條)、山百合(《植物名實圖考》)(雲南)、松葉百合、渥丹(《花鏡》)、賽渥丹(東北)、輪葉百合、高原卷丹(西北、西南)、野百合(新疆)等,均可入葯。顯微鑒定:(1)卷丹粉末灰白色。①商品澱粉粒多已糊化。未糊化澱粉粒長卵形、類圓形、腎形或不規則形,有的一端或兩端較尖,直徑-μm,長至μm;臍點不甚明顯,人字狀或短縫狀,多位於較小端;層紋隱約可見。②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增厚,有的呈連珠狀。氣孔類圓形,直徑1-μm,副衛細胞-個。③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0μm。()百合①未糊化澱粉粒長卵形或長圓形,兩端鈍圓或稍平截,有的一邊角樣突起,直徑-0μm,長至μm,臍點人字狀、馬蹄狀或三叉狀,層紋較明顯。②表皮細胞壁薄,微波狀。氣孔類圓形者直徑1-1μm,扁圓形者直徑-μm,長圓形者直徑0-μm,長-1μm,副衛細胞-個。()山丹(細葉百合)①未糊化澱粉粒類卵圓形、橢圓形、梨形或略呈貝殼形,較小端稍尖突,有的一邊或兩邊角樣突出,直徑-0μm,長至μm,臍點人字狀、點狀或短縫狀,層紋隱約可見;復粒由-分粒組成,分粒大小懸殊;偶見半復粒。②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氣孔類圓形,直徑-μm,副衛細胞-個經典評述1.《本經》: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別錄》: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止涕淚.《葯性論》:除心下急、滿、痛,治腳氣,熱咳逆.《食療本草》:主心急黃.《日華子本草》: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治癲邪啼位、狂叫,驚悸,殺蠱毒氣,燲乳癰、發背及諸瘡腫,並治產後血狂運.《本草衍義》:治傷寒壞後百合病.《本草蒙筌》:除時疫咳逆.《醫學入門》:治肺痿,肺癰.《綱目拾遺》:清痰火,補虛損10.《上海常用中草葯》:治肺熱咳嗽,乾咳久咳,熱病後虛熱,煩躁不安11.《本草經疏》:百合,主邪氣腹脹。所謂邪氣者,即邪熱也。邪熱在腹故腹脹,清其邪熱則脹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熱,則心痛自廖。腎主二便,腎與大腸二經有熱邪則不通利,清二經之邪熱,則大小便自利。甘能補中,熱清則氣生,故補中益氣。清熱利小便,故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乳難,足陽明熱也;喉痹者,手少陽三焦、手少陰心家熱也;涕、淚,肺肝熱也;清陽明三焦心部之熱,則上來諸病自除1.《本草述》:百合之功,在益氣而兼之利氣,在養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氏謂其為滲利和中之美葯也。如傷寒百合病,《要略》言其行住坐卧,皆不能定,如有神靈,此可想見其邪正相干,亂於胸中之故,而此味用之以為主治者,其義可思也1.《本經逢原》:百合,能補土清金,止嗽,利小便。仲景百合病,兼地黃用之,取其能消瘀血也。《本經》主邪氣腹脹心痛,亦是散積蓄之邪。其曰利大小便者,性專降泄耳。其曰補中益氣者,邪熱去而脾胃安矣1.《本草從新》:朱二允雲: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斂。百合之甘斂,甚於五味之酸收也1.《醫林纂要》:百合,以斂為用,內不足而虛熱、虛嗽、虛腫者宜之。與姜之用,正相反也1.《本草正義》: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本經》雖曰甘平,然古今主治,皆以清熱泄降為義,其性可見。《本經》主邪氣,《別錄》主寒熱,皆以蘊結之熱邪言之。主腹脹心痛,利大小便,除浮腫臚脹,痞滿疼痛、乳難、喉痹,皆滑潤開結,通利泄導之功用。《本經》又以為補中益氣,《日華》又有安心益志等說,皆謂邪熱去而正氣自旺,非徑以甘寒之品為補益也。仲景《金匱》以主傷寒後之百合病,《外台秘要》中此法,則百合病者,本為傷寒病後餘熱未清之證,所以神志恍惚,莫名所苦,故謂之百脈一宗,悉致其病,百合能清泄肺胃之熱,而通調水道,導泄郁熱,是以治之。然則凡瞋脹浮腫等證,必系熱阻氣郁,百合方為正治,而寒濕交滯,脾腎陽衰者,皆當忌之。甄權謂其除心下急滿,治腳氣,亦必以有熱者為宜。甄權又主熱咳,潔古謂為止嗽,又必以肺熱熾甚,氣火爍金之證,乃為合法;而風寒外束,肺氣不宣之咳,尤為禁品。古方以百合、款冬花同熬成膏,名曰百花膏,治久咳痰血之病,亦以陰虛火旺,上爍燥金,故以百合之清潤降火,合之款冬之微溫開泄者,宣散氣火,滋益肺虛,是為正治。而世俗或以百合通治外感之嗽者,又未免寒降遏抑,反令肺氣室塞,外邪無從宣洩矣。關於百合的傳說在西方,有許多觀於百合的傳說,在古羅馬神話中,白色的百合是在婚姻與家庭的守護神朱諾的乳汁中誕生的。而在聖經上,百合花則是被逐出伊甸園的夏娃,在苦苦尋覓伊甸園的蹤影時流下的悲傷淚水演變而成,為純潔的禮物,因此世人認為百合花是純潔.清新之意的代表。在基督教里,以百合花代表聖母的純潔和高貴,因此百合花又被基督教的信徒叫作「聖母之花」。在復活節那天,潔白美麗的百合花,是裝飾祭壇必不可少的花,她是用來獻給聖母的最美的禮物,象徵著忠貞與純潔。還有一種痴情的水百合,像女人的愛情一樣痴迷到瘋狂。假設一個池塘里生長著一株水百合,第二天會變成株,第三天是株,第六天是1株,第10天是1株,第天便覆蓋了一半池塘。亞洲百合通常意味著吉祥如意,象徵著健康長久的守護。傳說古代有許多婦女和兒童被海盜囚禁在一個孤島上,飢餓的人們發現一種像蒜頭一樣的草根煮過以後非常好吃,還能使身體衰弱、咯血的人恢復健康。這種既可食用又可潤肺止咳的花,其鱗莖狀的根層層疊疊好像有許多張葉片組合而成,人們就為她取名「百合」,象徵著吉祥如意紅色的野百合則象徵著勇敢和團結。據說在遙遠的古代,智利只有白色和藍色兩種百合花。公元1世紀,印第安人與西班牙殖民者進行抗爭時,由於叛徒的出賣,全部壯烈犧牲。第二年夏天,在他們為國捐軀的地方,漫山遍野綻開了紅艷艷的百合花——「戈比愛」。在智利獲得國家獨立後,人們一致贊成將「戈比愛」定為國花。而智利構思奇巧的國徽上,也有一簇質朴可愛的紅色野百合花。
7. 有誰知道百合花的習性,詳細點的
百合花
百合花
百合花(學名:Lilium)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於中國,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百多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姬百合等。
現時,百合花主要用來作觀賞用途,尤以荷蘭及日本輸出的切花品種居多。百合花的球根含豐富澱粉質,部份更可作為蔬菜食用;在中國,百合的球根曬干後更可用來煮湯。
(1) 在潔白、美麗、純潔和脆弱等方面類似百合花的一種人
一個貞潔的少女,一朵潔白無瑕的百合花
產地及分布:中國、日本、北美和歐洲等溫帶地區。百合花姿雅緻,葉片青翠娟秀,莖干亭亭玉立,是名貴的切花新秀。
形態特徵:鱗片的外性是種的分類依據之一。多數百合的鱗片為披針形,無節,鱗片多為復瓦狀排列於鱗莖盤上,組成鱗莖。莖表面通常綠色,或有棕色斑紋,或幾乎全棕紅色。莖通常圓柱形,無毛。葉呈螺旋狀散生排列,少輪生。葉形有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和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條形。葉無柄或具短柄。葉全緣或有小乳頭狀突起。花大、單生、簇生或呈總狀花序。花朵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色常鮮艷。花被片6枚,分2輪,離生,常有靠合而成鍾形、喇叭形。花色有白、黃、粉、紅等多種顏色。雄蕊6枚,花絲細長,花葯橢圓較大。
生長習性:百合耐寒,但最適生長溫度在15--25度之間,低於10度或高於30度均生長不良。百合一般喜在ph值為5.5--6.5的偏酸性土壤及容重在1克/立方厘米以下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忌水淹,喜半蔭環境,但過度蔭蔽會引起花莖徒長和花蕾脫落。
世界野生百合約有90多種,我國是世界百合起源的中心,據調查我國約有原產百合46種,18個變種,佔世界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36種15個變種為我國特有,南平市就有16種,其中野生百合5種、變種1種、變異10種。在山區遍地野生的就有橙紅色的卷丹和白色的野百合兩種,是我國寶貴的種質資源。美國、法國及荷蘭的花卉育種專家多次來南平考察百合花,稱贊這些品種是世界上少有的優良品種,具有區域特色和發展潛力。
百合具有較高的營養成分,又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早在2000多年前,百合就被中醫引用,歷代《本草》中有詳盡的記述。中醫認為: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之功能,能治肺癆久咳、咳唾痰血、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等症,常用的百合葯膳方有蜜煎百合、百合香米粥、百合黨參豬肺湯、百合雞子湯、百合煨肉等;臨床常用的方劑有百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百合滑不散、百合乾粉、新鮮百合汁等。百合雖是滋補佳品和名食,但因其甘寒質潤,凡風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虛弱、寒濕久滯,腎陽衰退者均忌用。
一.百合又稱百合蒜,根如大蒜,味如山諸,百合的地下莖為鱗莖。百合花葉片青翠,花形各異,品種豐富。
百合花,是一種從古到今都受人喜愛的世界名花。它原來出生於神州大地,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歷史。早在公元4世紀時,人們只作為食用和葯用。及至南北朝時代,梁宣帝發現百合花很值得觀賞,他曾詩雲:「接葉多重,花無異色,含露低垂,從風偃柳」。贊美它具有超凡脫俗,矜持含蓄的氣質。至宋代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種上百合花。他也詠曰:「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時至近代,喜愛百合花者也不乏人。昔日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平生對百合花就深為賞識,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經常插上幾枝。當她逝世的噩耗傳出後」,她生前的美國摯友羅森大夫夫婦,立即將一盆百合花送到紐約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所設的靈堂,以表達對她深切的悼念。
中國的百合花傳到世界各國後,也備受大眾的推崇。日本人民於公元720年間就曾將百合花作為貢品獻給天皇。羅馬的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載有「百合花賽過所羅門(以色列國王)的榮華」一語。到了12世紀,智利和法國還把百合花作為國徽的圖案,鼓勵公眾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經濟繁榮而斗爭。
何以中外人士都這么贊揚百合花呢?原來它的種頭是由近百塊鱗片抱合而成,古人視為「百年好合」、「百事合意」的吉兆。故歷來許多情侶在舉行婚禮時都要用百合來做新娘的捧花。除了這種好意頭之外,它那副端莊淡雅的芳容確實十分可人。它植株挺立,葉似翠竹,沿莖輪生,花色潔白,狀如喇叭,姿態異常優美,能散發出隱隱幽香,被人譽為「雲裳仙子」。故在國際花卉市場上長期走俏,歷久不衰。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歐美園藝專家感到中國百合的花色品種過於單調,於是他們就通過雜交育種途徑去創造新的品種。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選育出一批統稱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國百合全是一莖一朵、單純白色的現狀,變成一莖多朵,花色既有金黃、橙紅和淡紫,又有彩斑、條紋等其它圖案顏色,從而更加豐富了觀賞的內涵。例如美國的「火黃」,其朵頭較大;金光閃閃,秀麗非凡,每枝能開花五六朵。又如由荷蘭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紅,花被反卷,內有紫色斑點,伸出絲絲雄蕊,每枝能開花七八朵。另外還有些品種不但秀麗誘人,而且還蘊含香味,最適宜做廳堂的插花,使人們欣賞起來。不禁引發出「夜深香滿屋,疑是酒醒時」的感覺。不論白百合或是金百合,都具有抗寒、喜光、耐肥、畏濕的特性,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2~18℃。在冬天即使氣溫降至3~5℃亦不會冷死。如果缺乏陽光,長期遮陰就會影響正常開花。但它們對地域的適應性較廣,南北各地都可地種或盆栽。因它屬球根植物,可用種頭直接播種,要求深播至六七厘米,以便側根能夠深扎,盡量多吸收養分。所需的植料以沙質壤土為好,不宜用粘土和石灰土之類。如果用了塘泥種植,也要適當摻入一些河沙和木炭碎,使植料疏鬆透氣才能適時開花。
新涌現的金百合,其種頭暫時仍要從國外進口供應。在栽培過程中,對磷鉀肥的需要量較多,播種前最好用一些骨粉,草木灰和花生鼓做基肥。在幼苗時適當追施化學氮肥,這樣就能生長壯旺。在長江以南各地,金百合的早熟品種從播種至開花約需120天左右;中遲熟品種則要15O天左右。如要控制在春節前開花上市,必須預早了解所購品種的熟期如何,並預測天氣的變化來確定播種日期,防止造成不能應節上市的失誤。
百合開花之後,很多人就把球根扔掉。其實它仍有再生能力,只要將殘葉剪除,把盆里的球根挖出另用砂堆埋藏,經常保濕勿曬,翌年仍可再種1次,並可望花開二度。
百合花的傳說:
在一個遙遠的峽谷里,一顆百合花的種子落在了野草叢中,並在那裡發芽生長。百合花在沒有開花之前和野草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於是其它野草都認為它是其中的一員。只有百合花知道自己是一朵花,一朵不同於其它野草的花。所以當百合花開出一個花蕾的時候,其它野草都嘲笑它、孤立它,認為它是野草的異類,但依然不認為它是一朵花。百合花總是默默地忍受著,因為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開出一朵漂亮的百合花。
終於,百合花迎來了它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當它迎風怒放在峽谷中,怒放在野草叢中的時候,它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證明了自己的意義。在剛剛盛開的百合花瓣中,沾滿了晶瑩的露珠。當其它野草都以為這是早晨的水霧時,只有百合花知道,那是自己喜悅的淚水。
從那一天開始,峽谷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百合花。於是,人們都叫那裡為百合谷。
百合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科學拉丁學名LiliumL,因百合鱗莖由許多鱗片抱合而成,故名百合。百合花是世界名貴球根花卉,其性強健,喜冷爽濕潤氣候及半陰環境,忌直射陽光,不耐寒,忌乾燥的石灰質土壤,在腐殖質豐富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深、厚沙質壤土中生長最好,抗病力弱,要求栽培環境通風良好。百合花種類繁多,花色艷麗豐富,花形典雅大方,姿態嬌艷因品種而異;花朵皎潔無疵、晶瑩雅緻、清香宜人;百合花既宜盆栽和插花,又是常見的庭院花卉。鮮花用作插花,其花朵保鮮期長達15天,是世界著名的鮮切花。
按葉序與花型
百合花便可分為四組。
百合組:本組特徵是葉散生,花大呈喇叭形,橫向生長,觀賞價值高,比較突出的是三種:
之一:岷江百合又稱王百合、千葉百合,花白色,中心黃色,花瓣背面呈紫色
之二:麝香百合,又稱鐵孢百合,花朵極香
之三:野百合,花喇叭形特大
鍾花組: 其特點是葉散生,花色豐富,花朵向上,比較突出的是:
之一:毛百合,花色橙紅、紫紅,花瓣有紫色斑點
之二:滇百合,有白色、金黃、黃綠等色彩的花朵
之三:渥丹,花色為紅色
卷瓣組:其特點葉散生,花朵倒懸,花瓣反卷呈鍾狀。比較突出的是:
之一:卷丹,可食用,花為橙紅色,花瓣上有紫黑色斑點
之二:湖北百合,是園藝界最美麗的橙色百合
輪葉組:葉輪生,花型不一,但有斑點,屬於本組的之一:青島百合,花朵向上開放,花瓣質地厚有光澤,有紫紅斑點。現時花卉市場上常見的是麝香百合、王百合、毛百合。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9530.html?wtp=tt
8. 這是什麼植物葉和莖和姜一樣,但是會開紅色的花!
蘘荷,也叫陽荷,姜科植物,紅色的是開裂的果實。
9. 百合是什麼意思
1、百合(百合科百合屬植物)
百合,學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Baker)又名強蜀、番韭、山丹、倒仙、重邁、中庭、摩羅、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師傅蒜、蒜腦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屬(學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於中國,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至少120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鱗莖含豐富澱粉,可食,亦作葯用。
2、台風百合(2013年第25號台風百合)強台風百合(英語:Typhoon Nari,國際編號:1325,聯合台風警報中心:2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Santi,當地華語譯名:桑蒂)為2013年太平洋台風季第二十三個被命名的風暴。
3、台風百合(2001年第16號台風)台風百合(英語:Typhoon Nari,國際編號:0116,聯合台風警報中心:2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iko,台灣譯名:納莉)為2001年太平洋台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
4、《百合》是由西安曉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於2011年3月8日出品的一部社會劇情類型電影,該片由周曉文執導,王梓桐、呂麗萍等主演。該片講述了未婚媽媽少女百合所經歷的一系列遭遇的故事。
5、百合,中葯名。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F.E.Brown var. virilum Baker或細葉百合Lilium pumilumDC.的乾燥肉質鱗葉。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常用於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10. 百合花兩頭、三頭,甚至更多頭的有什麼不同
就是一枝花枝上有2朵花、3朵花、4朵花。頭越多就是花越多,當然就越貴了。
頭多就是花朵多了,視覺效果會更好一些。頭多頭少與香味、花期都無關的。
(10)百合病誤吐擴展閱讀:
百合,學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Baker)又名強蜀、番韭、山丹、倒仙、重邁、中庭、摩羅、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師傅蒜、蒜腦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屬(學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原產於中國,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至少120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鱗莖含豐富澱粉,可食,亦作葯用。
百合花的生長環境:
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
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壯發達,耐肥。
春季出土後要求充足的氮素營養及足夠的磷鉀肥料,N:P:K=1:0.8:1,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忌連作,3~4年輪作一次,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
網路-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