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本經

丁香本經

發布時間: 2023-01-29 04:40:05

『壹』 螻蛄有價值嗎

螻蛄
【出處】《本經》

【拼音名】Lóu Gū

【別名】梧鼠(《荀子》),螻蟈(《呂氏春秋》),螜、天螻(《爾雅》),蟪蛄(《本經》),螻窒、蟓蛉、杜狗、蛞螻(《方言》),炙鼠、津姑、螻蜮(《廣雅》),碩鼠(崔豹《古今注》),蝸蛄(《廣志》),土狗(《本事方》),地狗(《滇南本草》),拉拉古(《廣雅疏證》),土狗崽、地牯牛(《貴州民間方葯集》),拉拉狗(《河北葯材》),拉蛄(《山東中葯》)。

【來源】為螻蛄科昆蟲螻蛄的乾燥全蟲。夏、秋間耕地翻土時捕捉,或晚上點燈誘捕。捕得後用沸水燙死,曬干或烘乾。

【原形態】

體長圓形,淡黃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軟毛。雌蟲體長約3厘米余,雄蟲略小。頭圓錐杉,前尖後鈍,頭的大部分被前胸板蓋住。觸角絲狀,長度可達前胸的後緣,第1節膨大,第2節以下較細。復眼,對,卵形,黃褐色;復眼內側的後方有較明顯的單眼3個。口器發達,咀嚼式。前胸背板堅硬膨大,呈卵形,背中央有1條下陷的縱溝,長約5毫米。翅2對,前翅革質,較短,黃褐色,僅達腹部中央,略呈三角形;後翅大,膜質透明,淡黃色,翅脈網狀,靜止時蜷縮折疊如尾狀,超出腹部。足3對,前足特別殳達,基節大,圓形,腿節強大而略扁,脛節扁闊而堅硬,尖端有銳利的扁齒4枚,上面2個齒較大,且可活動,因而形成開掘足,適於挖掘洞穴隧道之用。後足腿節大,在脛節背側內緣有3~4個能活動的刺,腹部紡錘形,背面棕褐色,腹面色較淡,呈黃褐色,末端2節的背面兩側有彎向內方的剛毛,最末節上生尾毛2根,伸出體外。

生活於潮濕溫暖的沙質土壤中,特別是在大量施過有機質肥料的地中更多。春、秋兩季,最為活動,常在晚間出動開掘土面成縱橫隧道,白天隱伏洞中。趨光性強,能飛翔。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有分布。主產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安徽、遼寧等地。

【性狀】乾燥的蟲體,多已碎斷而少完整。完整者長約3厘米,頭胸部呈茶棕色,雜有黑棕色;復眼黑色而有光澤;翅膜質,多碎落,足亦多折損不全,腹皺縮,淺黃色,有的呈黑棕色。疏生短絨毛,或無毛,質軟,易碎。有特異的腥臭氣。以身干、完整、無雜質及泥土者為佳。

【化學成份】血淋巴中游離氨基酸有13種,其中丙氨酸、組氨酸、纈氨酸含量較高。睾丸中的游離氨基酸有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纈氨酸,其中以脯氨酸濃度為最高,天門冬氨酸、絲氨酸、酪氨酸為最低。尿中的氨基酸有胱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以及未詳的氨基酸等;此等氨酸,亦為血淋巴所有。精囊中未找到精氨酸和賴氨酸。

【葯理作用】螻蛄粉混懸液灌胃,對家兔不能證實其利尿作用。螻蛄長期喂飼,對家兔與小白鼠並未見中毒現象。

【炮製】揀凈雜質,除去翅足,或焙至黃褐色用。

【性味】

咸,寒。

①《本經》:味咸,寒。

②《別錄》: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冷,有毒。

【歸經】

入胃、膀胱經。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本草求真》:入腸、胃。

③《玉楸葯解》:入足太陽經。

【功能主治】

利水,通便。治水腫,石淋,小便不利,瘰癧,癰腫惡瘡。

①《本經》:主難產,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

②《日華子本草》:治惡瘡,水腫,頭面腫。

③朱震亨:治口瘡。

④《綱目》: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癧,骨鯁。

⑤《玉楸葯解》:清利濕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1.5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搐鼻。

【注意】氣弱體虛及孕婦均忌服。

【附方】

①治水病腫滿喘促,不得眠卧:螻蛄五枚,曬令干,研為末。食前,以暖水調下半錢至一錢,小便通利為效。(《聖惠方》)

②治面浮水腫:土狗一
枚,輕粉一字。共為細末。每用少許,搐鼻中,其黃水盡從鼻中出。(《楊氏家藏方》分水散)

③治石淋,導水:螻蛄七枚,鹽二兩。同於新瓦上鋪蓋焙乾,研末。溫酒調一錢匕服。(《本草圖經》)

④治小便不通:螻蛄三枚(微妙),苦瓠子三十粒(微炒)。搗細羅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一錢。(《聖惠方》)

⑤治頸項瘰癧:帶殼螻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於殼內燒過,與肉同研,用紙花貼之。(《救急方》)

⑥治小兒臍風汁出:甘草(炙,銼)、螻蛄(炙焦)各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摻敷臍中。(《聖濟總錄》甘草散)

⑦治緊唇:自死螻蛄,灰,敷之。(《千金方》)

⑧治齒牙疼痛:土狗一個,舊糟裹定,濕紙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本事方》)

⑨水腫病(腹滿,喘急,不能安卧)。用螻蛄五枚,焙乾為末,飯前用開水送服一錢,以小便通暢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忌鹽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螻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錢,立通。又方:用螻蛄一個、葡萄心七個,搗爛,露一領先,曬干,共研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螻蛄陰干,分頭、腹、尾,焙過收存,治上身水腫,用頭末七個;治身體中部水腫,用腹末七個;治下身水腫,用尾末七個,飯前服,酒送下。

⑩大腹水腫。用螻蛄炙熱,每天吃十個。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黃各三錢,共研為末。以螻蛄七個,加搗爛的蔥,在新瓦上焙乾,去掉翅足,每個剪作左右兩半。退左側水腫時,即以蟲的左側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葯末二錢,黎明時,用淡竹葉、天門冬煎激發調服。三天後,照這種方法服蟲的右側七片。

⑾大小便不通。用螻蛄、蜣螂各七個,男取蟲頭,女取蟲身,瓦上焙焦,研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極效。

⑿胞衣不下。用歸螻蛄一個,水煎開二十次,灌入即下。

【臨床應用】治療水腫:取螻蛄去盡頭、爪、翼,置鍋內以文火焙焦,研成細末。每日2錢,分3次用開水或米湯送服,5~7天為一個療程。臨床試治各種類型水腫17例,多數患者於服葯後1~2小時尿量及次數即開始增加;1天後大便亦由硬變軟或為稀水,次數增多;繼之水腫逐漸消退,輕者2~5天,重者8~15天。治程中未見毒性反應及副作用。

【備注】同屬動物大螻蛄亦供葯用。形態與上種相似,但體較大,長約4厘米以上,腹部圓筒形,休色較淡。

【摘錄】《*辭典》

『貳』 什麼做湯好吃

為你的家人學會製作真正的高湯吧。 養好家人的胃,全家都幸福安康。煲湯的幾種絕招一定要學會哦!x0dx0ax0dx0a一、用雞、鴨、排骨等肉類煲湯時,先將肉在開水中氽一下,這個過程就叫x0dx0ax0dx0a「出水」或「飛水」不僅可以除去血水,還去除一部分脂肪,避免過於肥膩。 1、煲魚湯不能用出水的方法,而要先用油把魚兩面煎一下,魚皮定結,就不易碎爛了,而且還不會 有腥味。 冷水下料比較好,開水會使蛋白質迅速凝固,不易出鮮味。x0dx0a2、煲湯以選擇質地細膩的砂鍋為宜,但劣質砂鍋的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鉛,煮酸性食物時容易溶解出 來,有害健康。內壁潔白的陶鍋很好用。x0dx0a3、瘦肉煲湯後,肉質較粗糙。可以選半肥半瘦的肉,但豬前腳的瘦肉,煲燉多個小時後肉質仍嫩滑可食。x0dx0a4、煲湯要想出奶汁,油與水充分混合才能出奶汁的效果。做肉湯時要先用大火煮開,然後用小火煮透,再改大火。做魚湯時要先用油煎透,然後加入沸水,用大火。還要注意水要一次加足,中間再補水,湯就泄了。x0dx0a5、煲湯最好不要放香料,大多數北方人煲湯認為要加香料,諸如蔥、姜、花椒、大料、味精、料酒之類,事實上,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喝湯講究原汁原味,這些香料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鹽應當最後加,因為鹽能使蛋白質凝固,有礙鮮味成分的擴散。x0dx0a6、煲湯時間不要過長,湯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生新的物質,營養反而被破壞,一般魚湯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3小時左右就足矣。x0dx0ax0dx0a7、要想讓煲湯不油膩,可以把湯煲好後熄火,待冷卻後,油浮在湯面,或凝固在湯面,用勺羹除去,再把湯煲滾。x0dx0a8、飯前喝點煲湯,可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但有淺表性胃炎的人應飯後喝,以免加重症狀。x0dx0a9、很多人認為煲湯的營養都集中在湯里,所以煲好的湯就只喝湯,對於裡面的肉類就棄之不要了,其實,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湯里,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把煲過湯的肉 料取出撕開,以生抽、蔥姜絲、辣椒絲調成蘸料配食,入口很美味。x0dx0a二、不同的湯有不同的功效,下面介紹如下;x0dx0ax0dx0a(1)骨湯抗衰老: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促進微循環,50-59歲這十年是人體微循環由盛到衰的轉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往往可收到葯物難以達到的功效。x0dx0ax0dx0a(2)魚湯防哮喘: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療肺呼吸道炎症,預防哮喘發作,對兒童哮喘病最為有效。x0dx0ax0dx0a(3)菜湯抗污染:各種新鮮蔬菜含有大量鹼性成分,其溶於湯中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內可使體液環 境呈正常的弱鹼性狀態,有利於人體內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質重新溶解,隨尿排出體外。x0dx0ax0dx0a(4)雞湯抗感冒: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氣管膜的血液循環,增強粘 液分泌,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狀。x0dx0ax0dx0a(5、海帶湯禦寒:海帶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於四狀腺激素的合成。x0dx0a下料最佳時間:x0dx0a煲湯時是在冷水時下料比較好,因熱水會使蛋白質迅速凝固,不易餚出鮮味x0dx0a三、高湯的做法x0dx0a一鍋好湯,關鍵要有好的湯底,形象點說,湯底就好像湯的靈魂。這樣講,足見湯底在煲湯時起到了多麼關鍵的作用。x0dx0ax0dx0a下面介紹幾款常見的骨湯湯底的製作方法:x0dx0ax0dx0a1、豬骨高湯:x0dx0a豬骨高湯製作方法,將豬骨棒骨、脊骨洗干凈斬大塊,入滾水鍋中氽湯去血味,撈出後,放入加有開水的湯鍋中,加蔥段、姜塊小火煲煮3~4個小時。豬骨高湯可以用來煲制各式湯品,x0dx0ax0dx0a還可以作為基礎味來調味。x0dx0a2、雞高湯:x0dx0a雞高湯製作方法,將雞架沖洗干凈,入滾水鍋中焯透,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轉小火熬煮2小時,再加幾塊姜提味去腥,繼續續煮到湯濃味香時撇去浮油就可以了。雞高湯用來做葷素湯品都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可在其他湯里提鮮湯頭。x0dx0a3、牛骨高湯:x0dx0ax0dx0a牛骨高湯製作方法,將牛骨洗干凈斬大塊,入滾水鍋中氽湯去血味,撈出後,放入加有開水的湯鍋中,加蔥段、姜塊旺火燒沸,轉小火煲煮4~5個小時。湯汁乳白濃稠時就可以了。牛骨高湯可以用來煲制各種葷素湯品,也可以根據湯品的需要,用牛腱肉或牛雜加陳皮、薑片熬煮牛肉清湯替代牛骨高湯。x0dx0a4、熏骨高湯:x0dx0a熏骨高湯製作方法,取小牛骨洗凈剔除多餘油脂,斬斷放入烤箱,烤到呈褐色,然後把烤好的牛骨入滾水鍋中,加香葉、百里香、丁香、陳皮煮滾後,轉小火煲煮3~4個小時,撇清湯面,用紗布過濾一下即可。熏骨高湯可以用來煲制各式湯品,具有獨特的熏骨的焦香味。x0dx0a5、肉骨香湯:x0dx0a肉骨香湯製作方法,將肉骨洗凈剔除多餘脂肪,放入滾水鍋中氽湯去血味,撈出後,放入加有開水的湯鍋中煮2個小時,加入丁香、肉桂、百里香、陳皮、丁香煮到入味。肉骨香湯可以用來煲制各式葷素湯品,具有淡淡香料味和肉骨的濃香味。x0dx0a掌握以上幾種骨湯湯底的製作方法,就可以在煲湯時靈活運用,x0dx0ax0dx0a煲制各種美味可口的湯品了。x0dx0a6、什錦果蔬高湯:x0dx0a什錦果蔬高湯製作方法,以個人喜好,將各種蔬菜水果,放入果汁機中,加適量清水,攪打成汁,再回鍋煮開即可。什錦果蔬高湯色彩變化多樣,由於蔬菜水果的配比不同,既營養又引發食慾,用於海鮮、果蔬的氽煮調理湯。x0dx0a7、蘑菇高湯:x0dx0a蘑菇高湯高湯製作方法,將松茸、蟲草、羊肚菌、牛肝菌的干品分別用溫水沖洗、泡軟,用紗布包紮好,放入湯鍋中,加清水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煲煮2~3個小時,關火即可。蘑菇高湯可以用來做葷素湯品,作為湯底,菌味鮮香濃郁,調味一般無需其它的鮮味調味品了。x0dx0a8、香菇高湯:x0dx0a香菇高湯高湯製作方法,干香菇用清水沖洗、泡軟,去蒂洗凈,再用清水浸泡50分鍾,用紗布過濾清水即可,或者放入湯鍋中,加清水大火煮沸。香菇高湯主要用在湯品中提味增色,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加入輔料調味品進行調味。x0dx0a9、柴魚高湯:x0dx0a柴魚高湯高湯製作方法,將海帶洗凈,入湯鍋浸泡20分鍾,中火煮沸,轉文火,放入柴魚片滾沸,打去浮沫,離火,濾出清湯即可。柴魚高湯,由於幹得象一條柴而得名,是日式料理的基本調味湯底,應用廣泛,可用於各種湯品。x0dx0a掌握以上幾種風味湯湯底的製作方法,可以在煲湯時靈活運用,無論提鮮、增色,既美味又營養。x0dx0a煲湯的調料雖多,但切忌不可胡亂搭配,x0dx0ax0dx0a否則不但味道混淆不明,口感也無從談及獨特鮮美純厚。x0dx0ax0dx0a四、煲制不同口味的湯品,所用到的調料搭配的簡單法則:x0dx0a1、咸鮮味湯品:一品鮮醬油、料酒、雞精、鹽依次放入。x0dx0a2、鮮辣味湯品:蔥末、蝦油、辣醬、鹽依次放入。x0dx0a3、酸辣味湯品:醋、紅辣椒、胡椒粉、鹽、香油、蔥姜依次放入。x0dx0a4、香辣味湯品:辣豆瓣醬、蒜茸、蔥末、薑末、醬油、鹽、白糖、味精依次放入。x0dx0a5、五香味湯品:八角、桂皮、小茴香、花椒、白芷粉、鹽、蔥姜依次放入。x0dx0ax0dx0a6、咖喱味湯品:姜黃粉、芫荽、白呼叫、肉豆蔻、辣椒、丁香、月桂葉、薑末、鹽、料酒依次放入。x0dx0a7、甜酸味湯品:番茄醬、白糖、醋、檸檬汁、鹽、料酒、蔥姜依次加入。x0dx0a8、蔥椒味湯品:洋蔥、大蔥、紅辣椒末、鹽、雞精、料酒、香油依次加入。x0dx0a9、麻辣味湯品:麻椒、干辣椒、辣醬、熟芝麻、料酒、鹽、味精依次加入。x0dx0a10、醬香味湯品:豆豉、鹽、雞精、蔥油、薑末、蒜末、黑胡椒依次放入。x0dx0ax0dx0a五、胡辣湯做法;逍遙胡辣湯x0dx0a胡辣湯原始於明朝嘉靖年間。當時,閣老嚴嵩為了討皇帝歡心,從一個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壽延年的調味葯獻給皇帝,以燒湯飲之。該湯美味無窮,龍顏大喜,命名為「御湯」。明朝亡後,御廚趙紀攜帶此葯逃至逍遙(今西華縣逍遙鎮),將此方傳到了該地。該地人因此湯辣味俱全,遂改名為「胡辣湯」x0dx0a逍遙胡辣湯的功效是:x0dx0a該湯具有消食開胃,化痰止咳,祛風祛寒,活血化淤,清熱解毒,行氣解瘧,祛蟲滯泄,利尿通淋,除濕疹。祛搔癢等功效。x0dx0a胡辣湯原料:x0dx0a羊(牛)肉、羊(牛)骨頭、麵粉、海帶、黃花菜、花生米、粉條x0dx0a胡辣湯調料:x0dx0a八角、胡椒、桂皮、白芷、陳皮、胡椒粉、鹽、料酒、香醋、香油x0dx0a主配料:x0dx0a一鍋高湯(雞湯或者排骨湯),二兩麵粉加水朝一個方向攪打,成為澱粉與麵筋分離的麵糊待用,熟雞肉或豬肉絲三兩,水發好的木耳、海帶、香菇、金針菜各少許,粉條(河南特有的一種用綠豆或紅薯澱粉做的面條狀物,類似粉絲和米線)一兩,生花生米十幾粒。調料:食鹽、味精、胡椒粉、辣椒粉x0dx0a胡辣湯做法:x0dx0a1、燉湯:將羊(牛)肉、羊(牛)骨放清水中浸泡1個小時,再放清水鍋種加熱至沸,撈出肉、骨,浸泡肉、骨的血水倒進鍋中,攪勻,小火加熱至湯中浮沫完全漂浮在湯面,將浮沫除凈,繼續將肉、骨放入湯中,加八角、胡椒、桂皮、白芷、陳皮包成的香料包,中火燉2個小時,將肉、骨、香料包撈出,肉切小片(塊)。x0dx0a2、洗麵筋:麵粉加少許鹽和清水,和成面團,醒30分鍾,再反復揉揣,然後徐徐加水揉揣,將麵筋析出。x0dx0a3、准備材料:海帶、黃花菜分別浸泡回軟,洗凈,海帶切絲,黃花菜去老根;花生米洗凈;粉條浸泡回軟,洗凈,切10cm的條;麵筋放水中煮熟,撈出切小片。x0dx0ax0dx0a4、做湯:燉好的肉湯放入海帶、黃花菜、花生米、麵筋片、羊(牛)肉片、鹽、料酒、胡椒粉燉30分鍾,加入粉條繼續燉10分鍾,將洗麵筋時析出的面水徐徐攪入湯中,燒沸5分鍾,盛入碗中,點香醋、淋香油即可。x0dx0ax0dx0a5、將高湯置火上,待水沸騰,放入除麵粉以外的其它主配料。沸騰後均勻倒入已經攪好的麵糊,用鏟子推動使之不沾鍋,沸騰後加入適量的配料即成。x0dx0a注意事項:x0dx0a麵粉要適量,太稠和太稀都不好喝。辣椒和胡椒粉要根據個人喜好添加。肉絲也可以用羊肉。x0dx0ax0dx0a煲湯所用葯材屬性一覽x0dx0ax0dx0a葯材類:x0dx0a陳皮:調中帶滯、順氣消痰、宣通五臟。(要刮瓤洗凈)x0dx0a田七:又名三七,止血、散瘀。(洗凈,樁碎)x0dx0a枸杞子:又名杞子,益精明目、潤肺清肝、滋腎益氣。(洗凈)x0dx0ax0dx0a淮山:補脾肺、清虛熱、固腸胃。x0dx0a銀耳:滋陰養胃、潤肺生津、養顏,不含膽固醇。(清水浸1小時,撕碎)x0dx0a木耳:補氣血、潤肺止血,對動脈硬化有療效。(清水浸1小時,入滾水5分鍾,取出過冷水)x0dx0a南杏仁:又名甜杏仁,潤肺平喘、生津開胃、潤大腸。(入滾水5分鍾)x0dx0ax0dx0a北杏仁:又名苦杏仁,去痰寧咳、潤腸。(同南)x0dx0a清補涼:清補(包括玉竹、百合、蓮子、龍眼肉、薏米、淮山、芡實)x0dx0a北芪:又名黃芪,補血、補脾益氣、壯筋骨。x0dx0a花旗參:益血補脾肺。黨參:補脾補氣、生津益氣。x0dx0a沙參:養陽潤肺、益胃生津、清熱。 高麗參須:補氣。蓮葉:去暑。x0dx0a人參:性甘、微苦、微溫;含有人參素,人參副素、鈣質、鎂質、皂素,可安神養心,補肺氣、補五臟,健脾胃,皂素有溶血作用,可散發風濕性心臟引起的各種瘀血。x0dx0a桂枝:性甘、辛、溫,能增強代謝剌激粘膜充血,利關節、出汗,本經溫筋、通脈去風溫。x0dx0a靈仙:性辛、苦、宜五臟、散風濕、利關節,疏通全身筋脈。x0dx0a何首烏:性味苦、甘,微澀,所含大黃酸有明顯促進腸管蠕動作用,x0dx0ax0dx0a所含卵磷脂用於神精衰弱,促進血液新生發育,有強心作用。x0dx0a夜交藤:性味苦、甘,微溫,可治風濕頭暈、貧血、失眠。x0dx0a烏葯:性辛、香、苦、溫,能剌激清化粘膜兼有麻痹中樞作用。x0dx0a淮山:性味甘,平,含有豐富澱粉液質,可充五臟、健脾胃、補虛弱、解消渴、補脾利水之效。x0dx0a熟地:性甘、溫、微苦,含有糖質甘露密酵,地黃素及鐵質等,可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為滋養,強壯補血劑,有壯強神經之效,適用於貧血體虛,神經衰弱、呼吸困難等。x0dx0a園珠草:性熱、辛,有去寒濕、壯陽、強心,助氣之效。x0dx0a護心藤:性苦、溫、微香、邪氣痛腫、破堅血、利水暢通血脈。x0dx0a茯芩:性甘、淡、平,含有茯苓酶、植物纖維素、葡萄糖、果糖及灰粉等,除胸助逆氣心下結氣、治疼痛、寒熱煩滿、咳逆、利小便、利水濕和脾胃,為緩和劑,適於心下悸、小便不利、皮下水腫、睡眠不安症。x0dx0a麥芽:性甘、平,含有豐富維生素,麥芽糖和卵磷脂。可和胃消食、破冷氣,去心腹滿脹、消食和中,為能助消化、治傷食、停食積滯去苦厚膩,胸腔滿悶。x0dx0ax0dx0a玉竹:養陽潤燥、生津、清熱。x0dx0a川貝:潤心肺、清熱痰。x0dx0a百合:補肝肺清熱益脾。(清水浸1小時)x0dx0a支竹:清肺補脾、潤燥化痰。(清水浸10分鍾,切4CM塊,最多煲半小時)x0dx0a夏枯草:清肝熱、降血壓。(最多煲2小時)x0dx0ax0dx0a生地:涼血解毒、利尿。x0dx0a羅漢果:清肺潤腸。x0dx0a老莧菜梗:解毒清熱、補血止血、通利小便。(中葯店有賣,洗凈切短)x0dx0a白果:益肺氣。(去殼,入滾水5分鍾取起去衣,去心)芡實:補腎固精、健脾止瀉。x0dx0a無花果:潤肺清咽、健胃清腸。(切片)x0dx0ax0dx0a竹蔗:潤燥、和胃、清熱解毒,可辟去蛇等腥味。土茯苓:清熱去濕、解毒利尿。x0dx0a當歸:補和血、調經止痛。x0dx0a天麻:祛風、定驚。x0dx0a冬蟲草:補損虛、益精氣、化痰。x0dx0a茉莉花:提神醒腦,清虛火、去寒積。x0dx0a雪蛤:滋腎、補肺、健脾。(清水浸發5小時,入蔥姜水滾5分鍾取起,入燉盅一個半小時)x0dx0ax0dx0a高湯,又稱鮮湯,一般可分為毛湯、奶湯及清湯三大類。x0dx0a1、毛湯;原料多為雞骨、豬骨、鴨骨、碎肉、豬皮等,先用冷水煮滾,然後去沫,再放入蔥、姜、酒,小火慢煮幾小時即可。x0dx0a奶湯;多選用雞、鴨、豬骨、豬蹄、豬肘等容易出白湯的原料,用滾水燙過,再加入冷水旺火煮開後,去沫,放入蔥、姜、酒,文火慢滾至湯稠並呈乳白色即可。x0dx0a清湯;分為普通清湯和精製清湯兩種。x0dx0a2、普通清湯,採用自然放養的老母雞,配以瘦豬肉,用滾水燙過,放冷水,旺火煮開,去沫,放入蔥、姜、酒,隨後改小火,保持湯面微開,翻著小水泡即可。火候過大,會煮成白色奶湯;火候太小,則鮮香味不濃。x0dx0a3、精製清湯,先將普通清湯用紗布過濾備用。再取雞肉斬成肉茸,放蔥、姜、酒及清水浸泡片刻。把雞肉茸放人清湯內,旺火力口熱攪拌,待湯將沸時改用小火,切莫讓湯翻滾。湯中渾濁懸浮物被雞茸吸附後,除盡雞茸,這一精製過程叫「吊湯」。精製過兩次的清湯叫「雙吊湯」。清湯是最難熬制的湯,它清澈鮮香,常被用於魚翅、海參或高檔清湯菜餚中。x0dx0a自己熬制高湯,雖然味道比不上人工合成香料的盒裝雞湯鮮美,可是沒有任何添加劑,實實在在地讓人心裡塌實。每次做出的湯最好十天內用掉,放太久了,也不好。x0dx0a下面開始製做高湯。煉制高湯原料:用雞骨架和棒骨,我這回買的是雞腿架子和腔(脊)骨。x0dx0ax0dx0a步驟: 1,做開水後,燒旺火,放入骨頭煮兩三分鍾,將血末煮出。然後撈出骨頭徹底沖洗干凈。x0dx0a2,重新接水,放入骨頭,為了保持原味,我只放了兩片姜去腥。中火燒開後,再掠去浮末,然後轉小火慢煮兩個到兩個半小時後,轉中小火保持湯水微微沸騰的狀態滾20分鍾,這樣湯會更白些。x0dx0a3,湯徹底涼後,撈出骨頭。x0dx0a4,將一個個保鮮袋子分別套在一個個碗或者塑料盒上。x0dx0a5,將湯過濾。x0dx0a6,濾去肉渣和雜質後,把湯入包著碗的保鮮袋子中,每個袋子中倒入的量剛好是你每次做湯時需要的量。把袋子系個扣子。x0dx0a7,連著碗一起放入冰箱里冷凍。這樣可以確保袋子不會被湯撐得變形而受力破裂。x0dx0a8,用的時候,把肉湯冰取出,直接放入鍋里煮融化後使用就可以了。x0dx0a精製高湯:x0dx0a說到高湯大有講究,「高湯,就是凍起來會成膏的湯。」高湯是烹調必不可少的東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湯代替,這菜做出來,就會鮮美許多。無論做什麼用高湯都會把鮮味引出來,這叫做「吊鮮」。高湯的製作,民間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數老雞、甲魚兩樣混燉的;差一點的,用雞殼子、肉骨頭混燉。最不濟的,也是民間飯店用得最多的,是用豬下水和豬血混燉,據說味道相當鮮,但我總想那種鮮法乃是「虎狼之鮮」,就像給極虛之人用極補之葯,為法所不取。x0dx0a燉高湯的時候,要用冷水,蓋過裡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葷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蔥姜等物,以防和菜奪味,把水燒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爛,方才可以。一定要用 小火燉。等到燉好了,要把湯水泌出,再用布濾過雜質,冷卻後,颳去上層的凍油。然後把湯重新燒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時候,要一邊倒入一邊攪拌湯水,那樣蛋清會裹住湯里的混濁之物,等到蛋清燒老,撈起棄去。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湯,這種高湯,才能當做水用。x0dx0a這湯清的學問,一般人不知道,只是拿個雞煮煮,燒菜的時候,從裡面舀上一勺加加,這種高湯,不清且油,還是不放的好。而且,也不是什麼菜都可以用高湯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湯,取其純清之故;再比如燒海鮮,宜用雞湯不能用肉湯;這裡面的講究,多著呢。x0dx0a燒好的高湯,可以裝入塑料袋冷凍起來,隨用隨取,如果下班沒有時間做湯,只要拿出一包來,加熱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湯。高湯,是烹調的基本,因此,哪怕是凈素的菜,也用素高湯一說。素高湯,多用胡蘿卜、黃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燉成;我曾經做過只用香菇和蘑菇兩樣的素高湯,果真鮮美異常,而且那香味較之葷湯,更有一種高雅的品味。x0dx0a素高湯的做法:x0dx0a(一)材料:黃豆芽900克胡蘿卜1.5個芹菜2(或者白蘿卜1個)香菇蒂90克做法:1胡蘿卜去皮,洗凈,切塊;芹菜洗凈,切小段,香菇蒂洗凈泡軟備用。2鍋中倒入全部材料和1200毫升的水煮開,改小火繼續煮4~5小時(鍋蓋需要留縫隙)3待涼過濾,留下湯汁,冷藏後即可應用。(二)材料:冬菇蒂75克做法:1.冬菇蒂洗凈,倒入鍋中加水2400毫升,大火煮開。2.改小火熬煮1小時,待涼過濾。(加入適量的蠶豆,味道更醇厚)。x0dx0a注意;高湯的製做及食用方法誤區:x0dx0a冬天很多家庭都會燉湯,雞湯、羊肉湯、魚湯等。很多人都會認為湯比肉更有營養,可是營養師甘玲說這是一個誤解,其實肉湯的營養絕大多數還在肉里,連吃帶喝是最好選擇。x0dx0a有很多人認為,肉和其他原料通過長時間熬煮,營養成分都會進入湯中,所以喝湯比吃肉有營養。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除了水,湯的營養全部來自原料,原料中有水溶性的營養素和非水溶性營養素之分。如水溶性維生素C、礦物質會部分進入湯內,而非水溶性的蛋白質90%-93%以上仍然留在肉里,湯里的含量不足總數的10%。x0dx0a在這里強調一下;燉湯不宜過長時間,否則容易引起蛋白變質,燉料選擇有機肉和蔬菜為上佳。另外,肉湯也不宜過量飲用。因為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在燉制過程中脂肪會溶解在熱湯中,多喝湯容易增加血脂,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血脂偏高者如果要補充蛋白質,可以用豆腐菜湯取代肉湯;同時,肉湯中嘌呤含量高,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食。x0dx0a注意; 哺乳期的嬰兒應以母乳為主,千萬莫食用大量高湯。x0dx0a總之,高湯只是我們烹飪的輔助品角色,營養並不全面,應注意食品的搭配。x0dx0a燉肉湯選料原則:白肉好於紅肉,肉的大小,蝦屬白肉>魚白肉>雞白肉>羊紅肉>豬紅肉>牛紅肉。x0dx0a肉湯常用原料功效x0dx0a1.從中醫養生角度,豬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乾咳、便秘和難產。x0dx0a2.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癒合之功效。x0dx0a3.羊肉溫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痿等症;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x0dx0a4.雞肉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用於治療虛勞瘦弱、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x0dx0a熬制高湯注意的七細節:x0dx0a想要喝湯喝出健康的身體,在湯的製作細節上就要注重科學,做到「七要」。x0dx0a一、選料要精湛x0dx0a選料是熬好鮮湯的關鍵。要熬好湯,必須選鮮味足、異味小、血污少、新鮮的動物原料,如雞肉、鴨肉、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琥珀酸、氨基酸、肽、核苷酸等,它們也是湯的鮮味的主要來源。x0dx0a二、食品要新鮮x0dx0a即選用鮮味足、無膻腥味的原料。新鮮並不是歷來所講究的「肉吃鮮殺魚吃跳」的「時鮮」。現代所講的鮮,是指魚、畜禽死後3~5小時,此時魚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脂肪等分解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體易於吸收的物質,不但營養最豐富,味道也最好。x0dx0a三、炊具要選好x0dx0a熬鮮湯用陳年瓦罐效果最佳。瓦罐是經過高溫燒制而成,具有通氣性、吸附性強、傳熱均勻、散熱緩慢等特點。熬湯時,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能傳遞給裡面的原料,而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又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這種相互滲透的時間維持得越長,鮮香成分溢出得越多,熬出的湯的滋味就越鮮醇,原料的質地就越酥爛。x0dx0a四、火候要適當x0dx0a熬湯的要訣是:旺火燒沸,小火慢煨。這樣才能把食品內的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使熬出的湯更加鮮醇味美。只有文火才能使營養物質溶出得更多,而且湯色清澈,味道濃醇。x0dx0a五、配水要合理x0dx0a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又是食品傳熱的介質。水溫的變化,用量的多少,對湯的營養和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用水量一般是熬湯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而且要使食品與冷水共同受熱。熬湯不宜用熱水,如果一

『叄』 八白散缺了白丁香可以嗎

八白散【組 成】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蠶、白芨、白丑、白芷、白附子、白茯苓、皂角、綠豆。 【功 效】使皮膚潔凈潤澤之功效,並可防止粉刺、雀斑、色素沉著及皮膚搔癢等症。【八白散新用法】 洗臉時先打濕面部,取約5克的八白散潔麵粉輕擦面部按摩幾分鍾,用清水洗凈。用後會發現皮膚白嫩柔潤光滑,長期使用更有煥膚的驚喜效果,可以使你面色明潤如玉。 【葯物功效】 1. 白芨:能滋養肌膚,祛除濁滯,面上皮干瘡,令人肌滑之功。不但治野黯面黑,而且能醫手足皸裂等,是古代美容的常用葯。 2. 白芷:不僅氣味芳香,還長肌膚,潤澤顏色。《本經》說它「長肌潤澤,可作面脂。」無論是《千金面脂方》還是《玉容散》,白芷都是製作面脂的主葯。 3.白牽牛:此物甚滑,通泄是其走長,因此對乾麵黑雀斑或粉刺等氣血關於流暢所致的疾病,可以起到通泄作用,其病自愈。 4. 白蒺藜:味苦、辛,性溫。《本草綱目》曰:洗面黑,去野黠,洗瘢瘡。 5. 白術:能祛除皮膚黑斑黑暈,粉刺癲痕。用白術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狀,均勻塗抹臉上,可治雀斑和黑斑。聖醫李時珍曾說此方治雀斑「極致」。 6. 白附子:《本草蒙鑒》曰:治面上百病,可作面脂,搗碎成細粉,以水調和,用來敷面,能治粉刺和雀斑。還能香身滅瘢瘡。 7.白茯苓:可消退黑斑及粉刺。《本草品匯精要》曰:「白茯苓為末,合蜜和,敷面上療面瘡及產婦黑皰如雀卵。」白茯苓既去黯白面,又牢牙烏發,延年益壽。 8. 白丁香:能去面上雀子斑,酒刺。味辛,性溫。白丁香為雄麻雀屎。用它浸蜜來治面瘡和粉刺,能瑩肌如玉。 八白散缺了白丁香皮膚白嫩柔潤光滑,皮膚潔凈潤澤之功效還是一樣的效果好,但是防止粉刺、雀斑的效果不是特好的

『肆』 《丁香》古詩意思後兩句

萬枝千葉遞相貌,內結花心外結身。
草木至微猶有合,悲哉你子與君臣。
草木至微猶有合
讀音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bēizāinǐzǐyǔ|yù|yújūn chén

【悲】《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音。《說文》痛也。從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為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又葉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zdic.net漢典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為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為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眾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與】《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為與。《六書正譌》寡則均,故從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強楚。《注》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於上,則黨與成於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君臣】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宋范仲淹《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清葉廷琯《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2.中醫方劑中的主葯與輔葯。《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岐伯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簽》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悲哉你子與君臣
讀音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韻腳:入二十七合
拼音: 3mùzhì wēiyóuyǒu|yòuhé|gě

【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從屮。《白虎通》木之為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為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注》木,柷敔也。又質朴。《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
【至微】微細的物類;極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經訓》:「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領也。」《史記·龜策列傳》:「故推歸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明方孝孺《送太學趙孝先從軍》詩序:「昭昭生於太陰,隆隆隱於至微。」2.極卑微。晉李密《陳情事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猶】《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從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注》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為猶。又《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又《集韻》可止之辭也。《詩·
【有】〔古文〕《唐韻》雲久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又聲。《九經字樣》有,從月。從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注》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韻補》葉羽軌切。《前漢·敘
【合】《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說文》合口也。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又配也。《詩·大雅》天作之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注》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為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為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又會也。《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注》合,會也。又聚也。《論語》始有曰:苟合矣。《注》合,聚也。又答也。《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注》合,答也。又閉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於天地神明。《注》李奇曰

『伍』 請問這是什麼花(賣花的說是「四季丁香」)

桅子花,我家就有種,就長這樣,這個花苞還要再等段時間才開,白色的花非常香。

有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E%A6%D7%D3%BB%A8&in=19125&cl=2&cm=1&sc=0&lm=-1&pn=16&rn=1&di=1960458165&ln=1983&fr=&ic=0&s=0&se=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E%A6%D7%D3&in=7538&cl=2&cm=1&sc=0&lm=-1&pn=59&rn=1&di=5293935660&ln=2000&fr=&ic=0&s=0&se=1

桅子

【中文名】梔子(《本經》) 【類別】果實類 【異名】木丹(《本經》),鮮支(《上林賦》),卮子(《漢書》孟康注),支子(《本草經集注》),越桃(《別錄》),山梔子(《葯性論》),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黃雞子(《廣西中葯志》),黃荑子(《閩東本草》),黃梔子(《江蘇葯材志》)。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 【植物形態】山梔(《葯性論》),又名:林蘭(《謝康樂集》)。 常綠灌木,高0.5~2米,幼枝有細毛。葉對生或三葉輪生,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4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全緣,兩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葉膜質,基部合成一鞘。花單生於枝端或葉腋,大形,白色,極香;花梗極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冠旋卷,高腳杯狀,花冠管狹圓柱形,長約3毫米,裂片5或更多,倒卵狀長圓形;雄蕊6,著生花冠喉部,花絲極短或缺,花葯線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頭棒狀。果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有翅狀縱梭5~8條,長2.5~4.5厘米,黃色,果頂端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常生於低山溫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溝旁、路邊。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福建、台灣等地。

『陸』 木蘭適合種在東北么

木蘭

木蘭是植物學中的一個科名、屬名和種名。
1、木蘭科,雙子葉植物中最原始的一科,花呈3基數,無花萼花瓣的區別,僅有花被片。下有木蘭屬,含笑屬等。
蘭花2、木蘭屬,包含有木蘭,白玉蘭、廣玉蘭,山玉蘭(優曇花)等多種植物。
3、木蘭也叫木蘭花,是木蘭屬中的一種植物(見附圖),即紫玉蘭,其色紫紅,為區別白玉蘭,故名紫玉蘭。
【種名】木蘭
【英文名】Magnolia
【別名】木蘭花,紫玉蘭,辛夷,木筆
【學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
【分類】木蘭科(Magnoliaceae),木蘭屬
【產地】原產我國中部,現全國各省區均有栽培.
開滿花的木蘭樹【形態】落葉灌木,高可達5米。木質有香氣,小枝紫褐色,芽有細毛。單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有托葉痕。花兩性,單生,頂生,萼片3,黃綠色、披針形,約為花瓣的1/3長;花瓣6,外面紫紅色,內面近白色;雌雄蕊多數,雌蕊群無柄。果實矩圓形。根肉質。
【性狀】喜光,較耐寒,但不耐旱。要求肥沃砂質土壤,不耐鹼。怕水淹。
【繁殖】雌蕊比雄蕊早熟,自然結實率低,而分櫱性強,多用壓條、分株法繁殖。有時也用播種。
【栽培】栽培管理簡單,注意防旱防澇,及時施肥。
【用途】觀賞花木,紫玉蘭是中國著名的珍貴觀賞植物,尤其是在寺院中常有種植,固有木筆之稱;也可在深色背景前成片種植,園林效果極佳。花蕾入葯,稱辛夷(辛夷是此植物的別名,但主要是葯材名),葯用價值參見辛夷花、木蘭花詞條。
《本經》上品
【釋名】杜蘭(《別錄》)、林蘭(《本經》)時珍曰∶其香如蘭,其花如蓮,故名。其木心黃,故曰黃心。
【集解】《別錄》曰∶木蘭生零陵山谷及太山。皮似桂而香。十二弘景曰∶零陵諸處皆有之。狀如楠樹,皮甚薄而味辛香。今益州者皮濃,狀如濃朴,而氣味為勝。今東人皆以山桂皮當之,亦相類。道家用合香亦好。保升曰∶所在皆有。樹高數仞。葉似菌桂葉,有三道縱紋,其葉辛香不及桂也。皮如板桂,有縱橫紋。三月、四月采皮,陰干。頌曰∶今湖、嶺、蜀川諸州皆有之。此與桂全別,而韶州所上,乃雲與桂同是一種。取外皮為木蘭,中肉為桂心。蓋是桂中之一種爾。十一月、十二月采,陰干。任 《述異記》雲∶木蘭川,在潯陽江中,多木蘭。又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舟,至今在洲中。今詩家雲木蘭舟,出於此。時珍曰∶木蘭枝葉俱疏。其花內白外紫,亦有四季開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為舟。按∶《白樂天集》雲∶木蓮生巴峽山谷間,民呼為黃心樹。大者高五、六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楊,有白紋。葉如桂而濃大,無脊。花如蓮花,香色艷膩皆同,獨房蕊有異。四月初始開,二十日即謝,不結實。此說乃真木蘭也。其花有紅、黃、白數色。其木肌細而心黃,梓人所重。蘇頌所言韶州者,是牡桂,非木蘭也。或雲木蘭樹雖去皮,亦不死。羅願言其冬花、實如小柿甘美者,恐不然也。
皮\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身大熱在皮膚中,去面熱赤 酒渣,惡風癲疾,陰下癢濕,明耳目(《本經》)。療中風傷寒,及癰疽水腫,去臭氣。
【附方】舊二,新二。小兒重舌∶木蘭皮一尺,廣四寸,削去粗皮,入醋一升,漬汁噙之。(《子母秘錄》)面上 ∶用木蘭皮一斤細切,以三年酢漿漬之百日,曬干搗末。每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後》用酒漬之,梔子仁一斤。(《古今錄驗》方)皮一兩,黃 二兩,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後方\x花\x【主治】魚哽骨哽,化鐵丹用之(時珍)。【葯 名】:木蘭花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葯木蘭科植物辛夷的花。

【功 效】:軟堅散結

【主 治】:治魚鯁,骨鯁。

【性味歸經】:酸,溫入肝、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

【拉丁名】:原植物辛夷Magnolia liliflora Desr.

【考 證】:出自《本草綱目》。

【中葯化學成分】:含揮發油,主為檸檬醛(Citral)、丁香油酚(Eugenol)、1,8- 桉葉素(Cineole)、愛草腦(Chavicol methyl ether);尚含花青素芍葯素(Paeonidin)和矢車菊素(Cyanidin),以及黃酮醇山萘酚(Kaempferol)和槲皮素(Quercetin)等的多種糖甙。

【動植物形態】
1.落葉喬木,高8-12m。樹皮灰色或灰白色,縱裂。小枝較細,帶紫色;頂芽被白色長絹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0.5-2cm;葉片倒披針狀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長7-15cm,寬2-7.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常一側稍偏斜,全緣,背面沿葉脈疏生絨毛。花先葉開放,單生於枝頂;花杯狀,芳香,直徑約6cm;花被9片,肉質,乳白色或粉紅色;雄蕊多數,長9-10mm,葯隔伸出成短尖頭,花絲紫紅色;雌蕊群圓柱形,長約2cm,花柱直伸。聚合果圓柱形,長4-6cm,常因部分心皮不發育而彎曲。(艹骨)(艹突)果扁球形,表面有瘤狀突起。種子成不規則的扁圓形,外種皮肉質,呈深紅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1.5-3m或更高。樹皮淡灰褐色;小枝細長,疏生細長毛,嫩枝密被短柔毛。冬芽橢圓形或長圓形,被棕色有光澤的短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4cm;托葉痕長為葉柄的1/2;葉片披針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14cm,
寬4-10cm,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麵灰綠色,除沿葉脈疏生絨毛外,余無毛。花與葉同時開放,單生於枝頂,有香氣,呈杯狀,直徑約6cm;花被9片,肉質,乳白色或淡粉紅色至粉紅色,倒披針形或近匙形;雄蕊多數,長約1cm,花絲長約4mm,呈紫紅色,花葯葯隔先端尖呈黃色;雌蕊群橢圓形.雌蕊柄長約5mm.花柱細而彎曲。聚合果長圓柱形,熟時深紅色,木質。種子呈不規則的扁圓形,外種皮肉質,呈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3.落葉喬木,高6-10m。樹皮灰白色,近光滑。小枝淡褐色,初時有毛,後變無毛。頂芽卵形,被淡黃色長絹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5cm;葉片倒披針形、倒披針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6-14cm,寬3-7cm,先端細尖或鈍圓,稀短尾狀鈍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被極細短毛,羽狀側脈7-10對。花白色,先葉開放,花梗粗長,直立,長
1-1.5 cm,密被淡黃色長絹毛;花被9,外輪3片較小,膜質,萼片狀,內兩輪白色,基部帶紅色;雄蕊多數,圓柱狀卵形;心皮多數,每心皮有2個胚珠。聚合果圓柱形,長5-8cm,直徑1.8-2.5cm,下垂,幼時綠色,稍帶紫紅色,熟時暗紫黑色,果梗長約1cm,密生黃色長絨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柒』 七白粉和八白散有什麼區別啊

1、原料不同

七白粉是由七種粉加上蜂蜜或蛋清和牛奶調和而成的,而八白散是由八種粉加上皂角和綠豆製成的。在製作的原料上,七白粉和八白散有四種相同的原料,分別是白芷粉、白芨粉、白附子粉、白茯苓粉。但七白粉還用了白術粉、白芍粉和白蘞,而八白散還用了白丁香、白僵蠶、白牽牛和白蒺藜。

2、功效不同

七白粉的主要功效是美白、祛斑和祛痘。而八白散的主要功效是治療面部瘙癢、面部的黑干以及粉刺、雀斑等症狀。

3、用法不同

七白粉主要是當面膜使用,是將七種粉加蜂蜜和牛奶調成糊,敷在臉上使用。而八白散不僅加上蛋清調和後當面膜使用,還能當成潔麵粉來使用,將臉部打濕後,取適量的八白散置於臉部輕輕揉搓,最後洗凈即可。

『捌』 白細胞低怎麼補

蜂王漿\x0d\x0a具有滋補、強壯、健脾的功效,尤其適宜癌症病人治療後白細胞減少者食用。有報道說:一位70多歲的老婦胡某,因乳房癌,後又發生肺癌,年高體弱,白細胞僅1000/毫升,既不能手術,又不能化療,老人只得試服鮮蜂王漿,10多天\x0d\x0a靈芝\x0d\x0a《神農本草經》中載:靈芝「益精氣,堅筋骨」。《本草綱目》認為靈芝能「療虛勞」。據福建三明地區第二醫院1972年的《醫葯學資料》中介紹:採用人工培養的靈芝,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52人,結果顯效(白細胞總數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進步(白細胞總數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轉(白細胞總數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為84.6%,白細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x0d\x0a紫河車\x0d\x0a有很好的補益強壯作用,能補氣、養血、益精。《本草蒙筌》說它「療諸虛百損。」《本草再新》認為紫河車「大補元氣。」白細胞減少症是屬傳統醫學中的「虛損」症范疇,常食紫河車,對提高白細胞數,頗有效益。可用新鮮紫河車1個,去膜洗凈,慢火烘乾,研末後裝入空心膠囊,早晚飯前空腹吃3~5粒。\x0d\x0a羊骨髓\x0d\x0a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補陰補髓,對虛勞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療食養的作用。現代還有用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者。中國葯科大學葉橘泉教授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方法是:生羊脛骨(即羊四肢的長骨)1~2根,敲碎,加紅棗10~20個,糯米適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為1療程。用同樣的食\x0d\x0a法,也適宜白細胞減少症者眼食。\x0d\x0a大棗\x0d\x0a有補脾、益氣、養血的功效,凡血虛、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者,均宜食用。對腫瘤病人經放療或化療後引起白細胞減少者,民間習慣用紅棗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x0d\x0a香菇\x0d\x0a據報道,從人工栽培的鮮香菇中提取的多糖類,對白細胞減少症有明顯療效。民間對白細胞減少症,可用鮮香菇適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還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來增強惡性腫瘤病人的化療放療效果,預防和治療化療、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x0d\x0a黃芪\x0d\x0a有補中益氣、治虛弱病症的作用。歷代醫家認為,黃芪為補氣諸葯之最,是以有耆之稱。《本經逢原》載:「黃芪能補五臟諸虛」。《日華子本草》說它:「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白細胞減少症多屬中醫氣虛癥候,近代有些醫家創立了「補氣升白湯」,即從補氣人手來達到升高白細胞的目的。黃芪為補氣之最,故白細胞減少者宜食之。\x0d\x0a參\x0d\x0a能大補元氣、強壯身體,對白細胞減少症表現為氣虛,及陽氣不足、體虛氣短、怕冷乏力者尤為適宜。\x0d\x0a黨參\x0d\x0a有補氣、健脾胃、養氣血的作用,為氣虛之人常用之品。據葯理實驗報道,黨參給正常兔連續服用後,可使嗜中性白細胞比例增多,黨參對因放射線療法及化學治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能使其升高。\x0d\x0a小茄香\x0d\x0a性溫,味辛,為民間常用的五香調味品。《傷寒蘊要》中說它「暖丹田」。元代名醫李杲認為茴香「補命門不足」,這都說明它有補腎氣的作用。現代研究認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細胞的功效,所以,對於白細胞減少症,包括因放射治療和抗癌葯化療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患者,以之作為調味佐料,尤為適宜。\x0d\x0a丁香\x0d\x0a為常用的五香調味品之一。性溫,味辛,有溫中暖腎之功。《醫林纂要》中還說它能「補肝,潤命門」。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丁香內服吸收入血後,能刺激中樞神經使之興奮,心跳加快,並能使白細胞增加。因此,對白細胞減少症患者來說,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頗適宜。\x0d\x0a牛髓\x0d\x0a能補腎益髓。《神農本草經》中即有記載,說它「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細胞減少症多屬中醫精血虧損,虛勞之病,因此,常食頗宜,可收到補虛勞,益精血的功效。\x0d\x0a牛肉\x0d\x0a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韓氏醫通》認為:「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醫林纂要》中還說:「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因此,白細胞減少症者,多屬中醫脾氣虛弱,多食牛肉則補氣健脾,故常食頗宜。\x0d\x0a羊肉\x0d\x0a為溫補性食物,能益氣補虛,有補益強壯作用。元代醫家李杲曾說:「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尤其是白細胞減少症兼有陽虛怕冷者,食之尤宜。\x0d\x0a狗肉\x0d\x0a能補中益氣,溫腎助陽。唐代食醫孟詵認為狗肉「補血脈,填精髓」。白細胞減少症可屬中醫「虛勞」范疇,狗肉有補脾氣,益腎氣的作用,因此,對白細胞減少之人兼有脾腎兩虛,無力腿軟,四肢欠溫者,食之最宜。\x0d\x0a鹿肉\x0d\x0a性溫,味甘,能補五臟、調血脈,中醫常用以治療虛勞羸瘦之人。《別錄》謂:「補中,強五臟,益氣力。」《醫林纂要》亦說:「補脾胃,益氣血,補助命火,壯陽益精。」凡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兼有脾腎兩虧,陽氣不足之人,食之最為適宜。\x0d\x0a鹿胎\x0d\x0a為鹿的胎盤和胎獸,能益腎壯陽,補虛生精。《本經逢原》中說:「鹿性補陽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腎精虧虛,元陽不足的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宜食之。\x0d\x0a鹿茸\x0d\x0a能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明·李時珍認為它「治一切虛損」。現代也有報道,單用鹿茸治療白細胞減少症5例,血象進步者3例,臨床症狀改善者2例。也有用以治血小板、白細胞減少症15例,結果有7例血象和症狀均有改善。凡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又兼陽虛怕冷之人,頗為適宜。鹿角膠也有同等功效,故也適宜服用。\x0d\x0a此外,白細胞減少症患者還宜選食羊肚、羊奶、烏骨雞、海參、牛肚、阿膠、雞肉、雞蛋、鴿肉、鴿蛋、白鱔、甲魚、太子參、山葯、冬蟲夏草、銀耳、燕窩、猴頭菇、枸杞子、黃精、胡桃肉、花生仁等。\x0d\x0a(1)高蛋白飲食,主要是提高機體抵抗力能為白細胞恢復至正常,提供物質基礎。\x0d\x0a(2)高維生素飲食,維生素可以促進細胞的生長發育。有助於白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促使恢復正常。\x0d\x0a(3)嚴格消毒。此時病人易並發感染,故在製作食物時應嚴格消毒,決不吃生冷或不潔的食物。\x0d\x0a高蛋白食物要選擇禽蛋類,瘦肉類,動物肝、腎、乳類以及豆類及其製品為宜。高維生素食物應選擇酵母發麵食品、谷類、花生、綠色新鮮蔬菜、水果、果汁等,以補充維生素C、B族和葉酸等。\x0d\x0a將高蛋白食物製成流質或半流質,易於消化和吸收。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不宜烹調時間過長,以免損失維生素。但各種食物都必須清潔,並且必須有一定的糖類、鹽類及水分。每日水分需3000~3500毫升。\x0d\x0a方一芪虎湯\x0d\x0a葯物組成黃芪30g生苡米30g虎杖15g雞血藤15g當歸l0g何首烏10g菟絲子10g大棗10g炙甘草6g\x0d\x0a制劑用法上葯文火煎3次,取葯液500ml,1日分3次服完。每日1劑,20日為1療程,共用2個療程。\x0d\x0a適應病證白細胞減少。症見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心悸、失眠、納差、舌淡、脈細弱或細緩等。\x0d\x0a方二桂芍虎絞湯\x0d\x0a葯物組成桂枝l0g炒白芍20g炙甘草6g大棗10枚生薑l0g虎杖20g絞股藍30g制黃精30g\x0d\x0a制劑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15天為1療程,不效可再觀察1個療程。觀察期間停用其他葯物。\x0d\x0a適應病證白細胞減少症。症見以低熱、倦怠乏力為主,伴頭暈或耳鳴,少氣懶言,失眠心悸,畏寒或五心煩熱,納差,便溏,腰酸膝軟,消瘦或浮腫,易反復感染,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等。\x0d\x0a方三促白細胞湯\x0d\x0a葯物組成太子參30g炒白術30g炙黃芪30g靈芝20g首烏20g補骨脂15g紫河車15g山萸肉15g熟地15g當歸15g茜草根15g穿山甲15g

熱點內容
不老草盆栽 發布:2025-08-25 18:50:18 瀏覽:366
插花命名直立 發布:2025-08-25 18:44:57 瀏覽:175
怎樣做蘭花干 發布:2025-08-25 18:39:50 瀏覽:922
雨櫻花翻唱 發布:2025-08-25 18:22:05 瀏覽:456
吉安荷花節 發布:2025-08-25 18:21:52 瀏覽:97
給你一朵大紅花 發布:2025-08-25 18:16:24 瀏覽:874
紫色薰衣草花語 發布:2025-08-25 17:55:02 瀏覽:301
盆栽慈姑 發布:2025-08-25 17:52:42 瀏覽:715
躥出一朵花 發布:2025-08-25 17:47:30 瀏覽:993
切西蘭花視頻 發布:2025-08-25 17:42:56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