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鱗莖
A. 野百合種植技巧
野百合主要生長於山脊中下部坡度較大的草叢。那麼野百合如何種植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野百合種植技巧,希望對您有用。
野百合種植技巧
整地施肥
選地勢高,排水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土地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5000kg,尿素20kg,磷肥鉀肥50kg。然後做成高畦,等待播種。
播種繁殖
野百合用小鱗莖繁殖。播種期以秋播為好,也就是9月份前後。播種前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成淺溝,再將野百合小鱗莖栽植溝內,覆土澆水保墒,以利成活,行株距20cm×15cm。每畝播種量150kg左右。
栽培技術
種子要經過一段溫暖期萌發形成小鱗莖,再經過一個寒冷期完成春化作用才能長葉。種子與珠芽都要生長3~4年才能開花。野百合自身一般不會分球繁殖。
其種子最好於秋季入冬前採集,一入冬,地上部分枯萎就無法進行採集,但也可以採用分剝鱗莖的方式繁殖。
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乾旱,怕炎熱,怕澇。宜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忌連作。
田間管理
野百合播種後於第二年的春季出苗。齊苗後,應注意中耕除草。陰雨天氣注意排水,乾旱天氣及時澆水。花蕾期應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10kg,磷酸二氫鉀10kg。為防止養分消耗,應在花蕾期及時剪除花蕾。
採收加工
野百合於播種後第二年的秋季地上莖葉枯萎後採收。將挖出的地下鱗莖去掉泥土,進行大小分級。大的供葯用,小的作種用。加工時,將鱗莖剝離成片,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鍾,撈出攤於席上曬干即可。以肉厚、色白、質堅、半透明者為佳品。
病蟲防治
葉斑病可於發病前用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錳鋅防治。病毒病用乙磷鋁防治。害蟲主要為蚜蟲,用甲胺磷防治;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防治。
野百合的價值
含量:每百克百合含有蛋白質3.36克,脂肪0.18克,澱粉11.8克,還原糖3.0克,蔗糖10.39克,果膠5.6克,還含有秋水仙鹼、維生素B1、B2等多種成分。葯理研究證明,百合有升高血細胞的作用,因此對多種癌症都有較好的療效。風寒外感者忌用。
在園林園藝上:野百合花朵潔白、芳香,可以將它種植於假山、林苑、庭院中,主要用以布置自然式的風景。在植物園可以作為品種收藏保存。還可以將其矮化作盆花和用於插花等等。
野百合的特點
野百合主要生長於山脊中下部坡度較大的草叢。低矮灌木叢及石縫中,生長較分散。土壤是由落葉沉積腐爛形成的腐殖質土,但很薄。由於重慶降雨多或有山泉,野百合在較薄的土層中依然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由於土壤薄,雜草與灌木生長不高大,野百合可以生長2.5m,所以在爭奪陽光中百合占優勢。野百合的莖生根特別發達,1株百合可以擴展1平方米有餘,所以在陡坡上也能牢牢的固定。
B. 野百合是保護植物嗎
您好,您所說的野百合范圍太大,通指的是百合科百合屬的野生植物,我國是百專合屬植物屬多樣性的中心,品種在全世界各國最豐富,雖然很多品種非常常見,但其中有不少是珍惜保護物種,比如:嶗山百合、淡黃花百合等等,都是二級保護物種。下圖就是嶗山百合:
C. 野百合和百合有哪些方面的區別
主要是看花型、花色、和葉子。
野百合指百合科野百合(拉丁文名:Lilium brownii F. E),直立草本,鱗莖球形或長球形,鱗片披針形,外皮淡紫色,干後紫色;植株高70-200厘米以上,基部常木質,單株或莖上分枝;花喇叭形,乳白色,花瓣外略帶紫色,單生或幾朵排列成近傘形。野百合屬亞灌木狀草本,是十分常見的植物。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在中國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以及西南各地。鱗莖食葯兩用,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利尿等作用;園藝上極具觀賞價值。野百合屬亞灌木狀草本,是十分常見的植物。
百合,學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Baker)又名強蜀、番韭、山丹、倒仙、重邁、中庭、摩羅、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師傅蒜、蒜腦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屬(學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株高70~150厘米。鱗莖球形,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
根分為肉質根和纖維狀根兩類。
肉質根稱為「下盤根」,多達幾十條,分布在45~50厘米深的土層中,吸收水分能力強,
隔年不枯死。纖維狀根稱「上盤根」,「不定根」,發生較遲,在地上莖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厘米以上時開始發生。
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分布在土壤表層,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莖的作用,亦有吸收養分的作用。每年與莖干同時枯死。有鱗莖和地上莖之分。
莖直立,圓柱形,常有紫色斑點,無毛,綠色。有的品種(如卷丹、沙紫百合)在地上莖的腋葉間能產生「珠芽」;有的在莖入土部分,莖節上可長出「籽球」。
珠芽和籽球均可用來繁殖。葉片總數可多於100張,互生,無柄,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有些品種的葉片直接插在土中,少數還會形成小鱗莖,並發育成新個體。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單生於莖頂。蒴果長卵圓形,具鈍棱。種子多數,卵形,扁平。6月上旬現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終花,果期7~10月。
D. 野百合的照片及她的生長環境
http://www.jimi8.com/images/bh/ybh/w2.jpg
野百合
1.1 科屬習性
野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泯江百合或王百合,當地俗名崖半花、喇叭花、夜花。花程式:♀♂* P3+3 A3+3 G(3:3:∞)
喜陽.耐半陰,但忌烈日暴曬,宜濕潤的微酸性腐殖質土,但忌積水、較耐旱、半耐寒能忍受-5℃的低溫)。
1.2形態特徵:
野百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紫紅色無膜鱗莖,由若干鱗片抱合而成,徑約5~15cm。株高1~2.5m,不分支,桿綠色或淡紫色、無毛、不具棱、微中空。莖生葉濃綠色.光澤無毛.闊線形或帶狀,近花處為卵圓形,長為15~20cm、寬1~2cm,旋互生於莖桿上。基生葉闊卵形.全緣.漸尖,長15~20cm,寬7~8cm,常2~3片簇生。花白色,基部淡紫色,長筒形,長10~15cm.徑10~12cm、芳香,總狀無限花序頂生,每枝1~12朵不等.最多可達48朵,花期6~7月。果實為碩果,六稜柱形,長4~6cm.徑2cm左右,成熟期10~11月。種子膜片狀,棕黃色,塑果開裂後靠風傳播。
1.3生活習性:
休眠的百合鱗莖於4月開始發芽,當芽長至20cm高時開始出現莖生根,7月初開花結實(結實率較高)。花後開始進入鱗莖膨大期並進行花與芽的分化,同時收縮根也開始更新。11~12月經幾次輕霜後地上部分枯萎,鱗莖開始休眠,並接受春化作用。
野百合的自然繁殖主要靠種子與較少的珠芽繁殖。種子要經過一段溫暖期萌發形成小鱗莖,再經過一個寒冷期完成春化作用才能長葉。種子與珠芽都要生長3~4年才能開花。野百合自身一般不會分球繁殖。
1.4野生環境及多樣性
1.4.1野百合的生境特點:
野百合主要生長於山脊中下部坡度較大的草叢。低矮灌木叢及石縫中,生長較分散。土壤是由落葉沉積腐爛形成的腐殖質土,但很薄。由於重慶降雨多或有山泉,野百合在較薄的土層中依然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由於土壤薄,雜草與灌木生長不高大,野百合可以生長2.5m,所以在爭奪陽光中百合占優勢。野百合的莖生根特別發達,1株百合可以擴展1平方米有餘,所以在陡坡上也能牢牢的固定。
1.4.2野百合的生物多樣性:
野百合的鱗莖貯藏著大量的營養物質,能為早春發芽提供能量與其他礦物質。鱗莖上生長有粗大的收縮根,為春季發芽時提供水分。百合的基生葉通常很寬大,主要是因為在較陰暗的灌木、草叢中為了獲取更多的光照面積。基生葉通常能耐-3℃的低溫,而莖生葉則不能;但基生葉不甚耐熱,一到夏天就枯萎了。野百合通常不產生珠芽,但是在營養貯藏器官(地下鱗莖),營養消耗器官(花與果實)受損時才產生珠芽,因為這時只有珠芽才能貯存葉子製造的有機物,也增加了繁殖機會。
E. 山上的野百合開白花鱗莖很苦能食用嗎
山上的野百合開白花鱗莖很苦能食用。
百合,學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Baker)又名強蜀、番韭、山丹、倒仙、重邁、中庭、摩羅、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師傅蒜、蒜腦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屬(學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於中國,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有至少120個品種,其中55種產於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鱗莖含豐富澱粉,可食,亦作葯用。
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常年不需要更新繁殖而繼續生長的草本植物。一般為宿根、球根類植物,如蜀葵、百合、大麗花、芒草、萱草等。
生活期比較長,一般為兩年以上的草本植物,如薄荷、蔥等。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一般比較粗壯,有的還長著塊根、塊莖、球莖、鱗莖等器官。冬天,地面上的部分仍安靜地睡覺,到第二年氣候轉暖,它們又發芽生長。
這樣一年一年地生長,地下的根或莖也許會漸漸地肥大起來,也許還會分枝。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識別它們年齡的依據。可以從它的地下部分分枝的多少,莖或根的大小,長短。粗細來推測它的年齡。比如人參的年齡就是根據根的大小和外形來分辨的。
F. 野百合種苗種植方法
野百合兼具觀賞價值與葯用價值,那麼野百合種苗怎麼種植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野百合種苗種植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野百合種苗種植方法
對土壤的要求
野百合種植中,對土壤是有著一定的要求的。在種植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地勢較高的土地,土層不宜過淺,土質應當比較松,同時土壤應當盡可能的肥沃,最好是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砂土地。種植時,要做好土地的排水工作,以免野百合被淹死。種植期間,必要的化肥也是不可缺少的。
田間的必要管理
野百合在種植完畢之後,一般於次年春季會長出苗。這個時候除草工作就顯得尤為必要。如果不注意除草工作,土地中的養分會被雜草吸收,影響野百合的發育。除草的工作應當在野百合苗長整齊之後進行。如果遇到雨天,則應當注意田間的排水,不要讓田間形成積窪。晴天或者是有乾旱的危險時,要注意對田間進行澆灌。當野百合形成花蕾之時,應當進行第二次的施肥,並且要適當地剪掉一些花蕾,使養分能夠充足供應。
收獲加工環節
收獲的心情往往是十分喜悅的,但是收獲的時候往往更應該注意細節,避免前功盡棄。收獲應該在種下野百合的次年秋天進行,能夠收獲的野百合是莖稈和葉子都已經掉落的野百合。我們收獲的是被土壤埋沒的野百合鱗莖,洗干凈泥土之後,將大的分在一起,小的分作一類。大的可以賣做葯用,小的則可以留下當成種子使用。加工環節中,我們要將鱗莖剝成一片一片的,並用開水將這些片狀物煮上五到十分鍾。再將煮完之後的野百合放在陽光下曬至干透。整個收獲環節就已經完成。
野百合的特徵
鱗莖球形,直徑2-4.5厘米;鱗片披針形,長1.8-4厘米,寬0.8-1.4厘米,無節,白色。莖高0.7-2米,有的有紫色條紋,有的下部有小乳頭狀突起。葉散生,通常自下向上漸小,披針形、窄披針形至條形,長7-15厘米,寬(0.6-)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具5-7脈,全緣,兩面無毛。花單生或幾朵排成近傘形;花梗長3-10厘米,稍彎;苞片披針形,長3-9厘米,寬0.6-1.8厘米;花喇叭形,有香氣,乳白色,外面稍帶紫色,無斑點,向外張開或先端外彎而不卷,長13-18厘米;外輪花被片寬2-4.3厘米,先端尖;內輪花被片寬3.4-5厘米,蜜腺兩邊具小乳頭狀突起;雄蕊向上彎,花絲長10-13厘米,中部以下密被柔毛,少有具稀疏的毛或無毛;花葯長橢圓形,長1.1-1.6厘米;子房圓柱形,長3.2-3.6厘米,寬4毫米,花柱長8.5-11厘米,柱頭3裂。蒴果矩圓形,長4.5-6厘米,寬約3.5厘米,有棱,具多數種子。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百合花種植方法
百合花的生長環境:百合花耐寒,最適合的生長溫度在15—25℃之間,低於10℃或高於30℃均為生長不良。百合花一般喜pH值為5.5—6.5的偏酸性土壤。百合花忌水淹,喜歡半陰環境,但是如果過度蔭蔽百合花會引起花蕾脫落和花莖徒長。
百合花的繁殖方法
一是百合花種子繁殖,一般在雜交育種中應用;
二是百合花仔球繁殖,小心摘下百合地下部或近地面莖節上的小仔球,單獨種植可成為新植株;
三是百合花鱗莖中心繁殖;
四是百合花珠芽繁殖,一些品種葉腋能自生珠芽,待生長成熟,可收集作繁殖用;
五是百合花鱗片扦插繁殖,春秋用健壯肥大無病的鱗片,經1:500—800倍多菌靈浸泡20—30分鍾,陰干後用生根劑處理,插於粗砂、珍珠岩或顆粒泥炭中,在15—20℃條件下,月余在傷口處產生帶根子球,掰下栽培可作獨立植株;
六是百合花鱗莖自然分割繁殖;
七是百合花莖段和葉片扦插繁殖;
八是百合花組培繁殖。作為種用鱗莖的質量是特別重要的,一般由專門的生產企業加工生產。
G. 「野百合也有春天」這距話有什麼含義
即使平凡弱小如野百合,也會擁有屬於它的春天,會擁有屬於它的美麗。人無論多麼普通的人,也會得到上帝的青睞,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
H. 野百合是海棠花嗎
不是
野百合。鱗莖球形,直徑2-4.5厘米;鱗片披針形,長1.8-4厘米,寬0.8-1.4厘米,無節,白色。莖高0.7-2米,有的有紫色條紋。葉散生,具5-7脈,全緣,兩面無毛。花單生或幾朵排成近傘形;花喇叭形,有香氣,乳白色,外面稍帶紫色,無斑點,向外張開或先端外彎而不卷。蒴果矩圓形,有棱,具多數種子。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山坡、灌木林下、路邊、溪旁或石縫中。海拔100-2150米。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在中國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以及西南各地。鱗莖可食,亦作葯用。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利尿等作用。
海棠是蘋果屬(Malus)多種植物和木瓜屬(Chaenomeles)幾種植物的通稱與俗稱。代表植物海棠花(學名:Malus spectabilis)和木瓜(學名:Chaenomeles sinensis)都是薔薇科的灌木或小喬木,為中國著名觀賞樹種,各地習見栽培。園藝變種有粉紅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海棠類多為用於城市綠化、美化的觀賞花木(雖然其中不乏果實有很高食用價值的品種)。其中許多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如: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習稱「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溫帶觀花樹木。分布於中國山東、陝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
I. 野生百合是白色的 能吃嗎
野生百合可以吃啊,不過感冒脾虛的人不適合吃,無論種植還是野生都一樣,要理解更多膳食養生
J. 野生大百合鱗莖可以食用嗎
可以,以前沒有人工栽培百合,吃的都是野生的。不過野生百合的口感沒有栽培的百合口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