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芍葯文
① 芍葯和牡丹的詩詞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吁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葯……
――《詩經·國風·鄭風·溱洧》
這首詩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抄下余冠英先生所譯的文字:
溱水長,洧水長, 溱水洧水嘩嘩淌。小夥子,大姑娘,人人手裡蘭花香。 妹說:「去瞧熱鬧怎麼樣?」 哥說:「已經去一趟。」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邊上,地方寬敞人兒喜洋洋」。 女伴男來男伴女,你說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芍葯最芬芳。
原來這首詩描寫的是三月上已之辰,鄭國溱洧兩河之畔,男女雜集,春遊歡會的情景,有人說古人用芍葯中的「葯」(此字我們這里方言還念yue)字代表相約,所以芍葯也成為男女間定情的象徵,詩中的男子將一朵鮮媚的芍葯送到女子手中,愛情之花也在彼此心中綻放。
這情景,這詩句,打動著千古以來的痴男怨女。《紅樓夢》中的林妹妹,第四十回行牙牌令時表現很有點「失態」,一會說《牡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會說《西廂記》中的「紗窗也沒有紅娘報」,最後又來了句「仙杖香挑芍葯花」,這芍葯花,正象徵的蓬蓬勃勃的愛情。
所以宋人張鎡在詩中贊道:「自古風流芍葯花」。
姜夔有一首詞,說的是揚州的芍葯:
側犯·詠芍葯
恨春易去。甚春卻向揚州住。微雨。正繭栗梢頭弄詩句。
紅橋二十四,總是行雲處。無語。漸半脫宮衣笑相顧。
金壺細葉,千朵圍歌舞。誰念我、鬢成絲,來此共尊俎。
後日西園,綠陰無數。寂寞劉郎,自修花譜。
北宋時揚州芍葯就極為繁盛,蘇軾有詩:「揚州近日紅千葉,自是風流時世妝」。當時每年揚州舉辦芍葯萬花會,官吏搜聚絕品十餘萬株觀賞歡宴,一時熱鬧非凡,揚州芍葯就此名聞天下。後來蘇軾見太過擾民,曾一度廢止了這種行為,但只禁得一時,揚州芍葯還是「佳種年深亦多變」,品種和數量越來越多。
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南下洗劫揚州(1161年)後,城破人亡,芍葯也無復往日之景。姜夔重過揚州時就寫下了我們熟知的「二十四橋仍在」、「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的著名詞句。
然而,寫芍葯時,還是不得不提起揚州二字,正像寫牡丹離不開洛陽一樣,南宋大奸臣賈似道有詩:
又是揚州芍葯時,花應笑我賦歸遲。
滿堂留得春如畫,對酒何妨鬢似絲。
玉立黃塵那可到,錦圍紅蠟最相宜。
買山若就當移種,此際誰能杖履隨。
賈似道人壞詩不壞,這首寫芍葯的詩倒也不錯。要說古時做皇帝也不容易,奸臣也不是個個都是大白臉上寫著「奸臣」二字,單看這詩,怎麼能想到他是奸臣庸臣?
元末詩人楊允孚《詠芍葯》里這樣寫道:
時雨初肥芍葯苗,脆肥香壓酒腸消。
揚州簾卷東風里,曾惜名花第一嬌。
清代塞爾赫有七絕《白芍葯》一詩:
珠簾入夜卷瓊鉤,謝女懷香倚玉樓。
風暖月明嬌欲墮,依稀殘夢在揚州。
到了明清,揚州芍葯規模雖不如宋代,但卻培育出極為罕見的黑芍葯,此品種花朵色深紫近黑。明末清初的揚州,園林極盛,各園中也都廣泛種植芍葯。
芍葯有養血斂陰,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對於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更是有顯著功效,故有「女科之花」的稱謂。
好為花王作花相
芍葯,和牡丹的形貌非常相近,但牡丹是木本,花大枝粗,有雍容華貴的氣象,而芍葯是草木,顯得嬌小柔弱,所以古人評花時以牡丹為第一,芍葯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花相。如宋朝陸佃就在《崥雅》一書中寫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評第一,芍葯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花相。」
宋邵雍有詩:「要與牡丹為近侍,鉛華不待學梅妝」,方回也說:「可止中郎虎賁似,正堪花相相花王」。所謂「中郎虎賁」,是這樣一個典故,說東漢時的蔡邕(蔡文姬的父親),曾做左中郎將,有一個勇士與蔡中郎長相特別相似。所以後來形容兩人面貌相似,就用「中郎虎賁」。這里是說芍葯和牡丹的「容貌」相似。
楊萬里有詩:
紅紅白白定誰先?裊裊婷婷各自妍。
最是依欄嬌分外,卻緣經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渾無伴,暖艷暗香正可憐。
好為花王作花相,不應只遣侍甘泉。
關於芍葯為「花相」一說,還有以下的來歷: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載了「四相簪花」的故事:
韓琦於慶歷五年(1054年)上任揚州太守時,其府署後園中芍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每朵花瓣上下紅色,中間圍一圈金黃色花蕊,是一種叫「金帶圍」的新品種,韓琦十分高興,又邀了三人,同來觀賞。這三人為大理寺評事通判王珪、大理寺評事僉判王安石、大理寺丞陳升之,酒至中筵,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朵。過了三十年,四人都先後當了宰相。因芍葯中「金帶圍」品種與宰相的金色腰帶相似,從此,芍葯便成了「花相」的代表。
每個朝代的審美標准不大一樣,在盛唐,人們喜歡體態豐腴的美人,所以富貴雍容的花王牡丹更為得寵,劉禹錫在《賞牡丹》一詩中就這樣寫道:「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里就貶芍葯而重牡丹。
但是漸漸地到了唐代後期,人們對於芍葯也越來越喜歡了,晚唐詩人王貞白有詩道:「芍葯承春寵,何曾羨牡丹」,而唐宋八大家中韓愈、柳宗元這兩位唐代人物都不約而同地喜歡芍葯,柳宗元有詩《戲題階前芍葯》: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
②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自哪全文是什麼
這句詩出自《賞牡丹》。
原文: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2)牡丹芍葯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奉調回洛陽,任職於東都尚書省,開成元年(836年),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閑職,直至晚年,劉禹錫在洛陽常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庄等交遊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適。
開成二年(837年)五月辛未,適逢牛僧孺為東都留守,在洛陽南郭建造別墅,並把任淮南時,嘉木怪石,置之階廷,庭中種植大量牡丹,牛僧孺常與詩人白居易、劉禹錫等於庭中吟詩唱和賞牡丹,此詩即為劉禹錫此時所作。
劉禹錫此時期有多首賞牡丹詩詞,《思黯南墅賞牡丹》即是本文《賞牡丹》的姊妹篇。
賞析:
《賞牡丹》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七言絕句,是一首托物詠懷之作。
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以芍葯「妖無格」的和芙蕖「凈少情」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全詩用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寫出了當年牡丹花盛開能引起京城轟動的巨大效應。
③ 牡丹和芍葯的故事
牡丹和芍葯的故事如下:
1、芍葯花神
揚州芍葯,冠絕天下,這是亘古以來就被默認的,就像一提牡丹,就會想起洛陽。在揚州,有一座三賢祠,供奉的是歐陽修、蘇東坡、王士禛這三位先生。這三位先生先後在揚州任職,都興利除弊,關心民情,故而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其中蘇軾任職最短,只有半年,卻做了一件大大有利於揚州百姓的事,而此事就與芍葯有關。北宋奸相蔡京此前擔任揚州太守,蔡京書法極好,骨子裡是個文人,所以對於欣賞名花之類雅事也情有獨鍾。他於是仿效洛陽牡丹花會,年年春天在揚州城裡舉行芍葯萬花會。
蔡京要搜集千萬枝芍葯供他一人獨享,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他手下人為了討好蔡京,把城裡百姓家的苗圃都洗劫一空,更有甚者,借著搶花的名義順手打劫百姓錢財,惹得民怨沸騰。蘇東坡上任之初,正是芍葯盛開之時,百姓說此事實在擾民,便下令廢除了芍葯萬花會,百姓歡呼踴躍。
後來傳言說是芍葯因慘遭折毀,便托夢給了蘇學士求救,蘇東坡死後,升天做了花神,便成了中國十二花神之一的芍葯花神。
2、四相簪花
相傳北宋名相韓琦擔任揚州太守時,喜歡種植芍葯。有一次居然盛開了四朵「金帶圍」。揚州芍葯中有不少名品,其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金帶圍」一品。它的花瓣呈紅色,盛開後一條黃色的暈紋圍在瓣邊。物以稀為貴,因它不常開放,故而身價極高。
韓琦一見,十分詫異,此事千古難逢,故而想邀請三人一同前來觀賞。當時在揚州的正有王安石、王珪,二人應邀前來。在邀的另一位因拉肚子不能前來,倒是遠道而來的陳升之趕上了這次聚會。四人飲酒品花,韓琦便請每人簪上一朵「金帶圍」,後來,這四個人都先後做了宰相,
「四相簪花」的故事就是由此而來,所以「金帶圍」也成了宰相之兆。
3、芍葯典故
東漢神醫華佗為研究中草葯方便,在其宅前建了個葯園,他種葯草、建葯房,向人們傳授技藝。有一天,一位外地人送給他一顆芍葯,他就把它種在屋前。他仔細研究了芍葯的葉、莖、花之後,覺得沒有什麼可做葯用。
某天,華佗在燈下看書至深夜,忽然屋外傳來女子的啼哭聲,他抬頭向窗外望去,只見朦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掩面啼哭。華佗頗感納悶,推門而出,卻不見其人,只見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葯。華佗心中一驚,難道它就是剛才的那個女子?
他看了看芍葯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你自己全身上下無奇特之處,怎能讓你入葯?」轉身回屋讀書去了。誰知剛剛坐下,啼哭聲又飄然而至,再去看時,還是那棵芍葯。反復幾次,皆是如此。華佗覺得蹊蹺,喊醒睡熟的妻子,一五一十地將剛發生的事說於她。
妻子說:「葯園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裡都成了良葯,被你用來救活了無數病人,獨有這株芍葯被冷落一旁。想來你是沒有弄清它的用處,它感到委屈了吧。」
華佗聽罷說道:「我嘗盡了百草,葯性無不辨得清楚,該用什麼就用什麼,沒有錯過分毫,對這芍葯,我也多次品嘗過,確實不能入葯,怎麼說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幾日,華夫人血崩腹痛,用什麼葯也不見好轉,她便瞞著丈夫,挖起芍葯根煎水喝了。
不過半日,腹痛漸止,又服了二日,其病全無。她把此事告訴了丈夫,華佗才意識到自己忘記了研究它的根,著實委屈了芍葯。後來華佗對芍葯的肉質塊根(白芍)做了細致的試驗,發現它生品長於平肝,麩制長於養血、斂陰,酒制長於活血,碳制長於止血。
4、牡丹與芍葯
傳說很久以前,柏鄉縣北郝村彌陀寺(現漢代牡丹園)一得道聖僧,在一日黎明早課完畢,忽聞笙歌陣陣,奇香撲鼻,祥光迸射。詫異之間,只見一對少男少女,身披紅裝,手挽手自天飄飄而降,沒於寺內階下。天亮以後在村內傳開,老少前來探看時,仙女、仙子降隱之處,
生出兩簇奇花——牡丹、芍葯花,兩花相依相伴,很快長到七、八尺,開出了如盤大的艷麗的花朵。 一直到了西漢末年,王莽新朝,即公元伊始年間,劉秀為躲避追殺,躍入彌陀寺斷牆之內,昏了過去,牡丹刷地伸枝展葉,緊緊包裹劉秀,躲過了追兵。劉秀醒來,躺在花叢之中,神清氣爽。
劉秀稱帝後,為感謝牡丹的救命之恩,巡視河北,專駕柏鄉,故地重遊,感慨萬分,於是題詩一首:小王避亂過荒庄,井廟俱無甚凄涼,唯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漢牡丹之名由此而得,也使漢牡丹揚名天下。更負有盛名的是漢牡丹不屈有撓的性格和超凡的靈性。
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了河北柏鄉,對這千古名花垂涎三尺,欲獨霸為己有,曾先後兩次興師動眾,深掘數尺,連根帶土運往日本,悉心養護,但均告失敗,漢牡丹寧死不彎腰,不做負國「人」。
漢牡丹遭此劫難後,數年不發。然而解放後的第二個春天,漢牡丹競破土而萌芽,連片而發,且枝繁葉茂,含翠吐芳,重現人間。可見漢牡丹有民族氣節。1976年「五一」前,歷來開粉紅顏色的漢牡丹在這一年連開了三朵碩大的白花,一時人們驚奇不解,
恰恰在這一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三位開國領袖相繼去世。就在同年五墩漢代芍葯也休花不開,南北方連遭水災,由此給素以「花開知國事」充滿超靈性的漢牡丹前所未有的神韻。
5、牡丹典故
「天香國色擅名久,艷艷嫵媚更可憐。自與洛神魂共附,無人筆下不牡丹。」相傳,武則天稱帝後,為賀太平盛世,顯示帝威浩大,在正值嚴冬之時,乃令百花齊放,百花不敢違旨,唯有牡丹以為不合時宜,抗旨不從,武則天怒斥它膽大妄為,便將它從長安貶到洛陽,與可憐的洛神為伍。
牡丹謫居洛陽並不氣餒,仍 然奮發有為,開得更好,蔚成天下第一。從此,每到穀雨時節,洛陽就有牡丹盛會。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為此盛會寫詩作志。其詩曰:「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其志曰:「時值牡丹盛會,士庶竟為遨遊。」
④ 描寫「牡丹」與「芍葯」的古詩詞有哪些
1.《次韻陳詩郎謝送牡丹》
年代:宋 作者: 方岳
人在金華殿角頭,詩情卻遣為花留。
春風不入癯版仙眼,六六峰權寒隔幾州。
2.《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三月和風滿上林。牡丹妖艷直千金。惱人天氣又春陰。為我轉回紅臉面,向誰分付紫檀心。有情須殢酒杯深。
3.《漁家傲·葉重如將青玉亞》
年代:宋 作者: 歐陽修
葉重如將青玉亞。花輕疑是紅綃掛。顏色清新香脫灑。堪長價。牡丹怎得稱王者。雨筆露箋勻彩畫。日爐風炭薰蘭麝。天與多情絲一把。誰廝惹。千條萬縷縈心下。
4.《芍葯》
年代:宋 作者: 張嵲
青春愛謝日遲遲,正是群芳掃跡時。
濃露有情融睡臉,暄風無力困豐肌。
苦將蕊氣相牽引,若對華燈不自持。
應似西江明夜火,館娃宮里醉西施。
5.《芍葯四首》
年代:宋 作者: 邵雍
阿姨天上舞霓裳,姊妹庭前剪雪霜。
要與牡丹為近侍,鉛華不待學梅妝。
⑤ 牡丹與芍葯這篇文言文的翻譯。
為您翻譯如來下:北京自城花木的茂盛,要數豐台芍葯名滿天下。舊傳揚州劉貢老人記錄了三十一個品種,孔常老人記錄了三十三個品種,王通老人記錄了三十九個品種,也說得上是瑰麗的景象了。而今揚州遺留的品種絕少,京師豐台卻不同,到四月間,連畦接畛,挑擔買賣鮮花的一天達萬余枝。游覽的人,車馬相望,絡繹不絕。可惜沒有有心人將其畫成圖譜。如宮錦紅、醉仙顏、白玉帶、醉楊妃等品種,即便是著名的重樓牡丹也難與之相比。據考證豐台本沒有「台」。金朝時郊台是在南城外,豐宜門是金朝的南門。豐台很可能是拜郊台,因門叫做「豐宜」,所以視作「豐台」來稱呼罷了。現今的右安門外十里草橋,唐時有座萬福寺,寺廢了橋還存在。明朝天啟年間,在北面建了碧霞元君廟,土地緊挨泉水適宜種花,住在這里的人以種花為業。冬天就生暖棚保暖,十月中旬牡丹已供應皇宮了。草橋離豐台十里,路途中間有很多亭、館。如元代右丞相廉希憲建的別墅萬柳堂,趙參謀的匏瓜亭,栗院使的玩芳亭,起碼站在草橋可以遙望,遺憾的是已經找不到確切的地點。
⑥ 古詩描寫牡丹與芍葯的詞
1.《次韻陳詩郎謝送牡丹》
年代:宋 作者: 方岳
人在金華殿角頭,詩情卻遣為花留。版
春風不入癯仙眼,六六峰權寒隔幾州。
2.《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三月和風滿上林。牡丹妖艷直千金。惱人天氣又春陰。為我轉回紅臉面,向誰分付紫檀心。有情須殢酒杯深。
3.《漁家傲·葉重如將青玉亞》
年代:宋 作者: 歐陽修
葉重如將青玉亞。花輕疑是紅綃掛。顏色清新香脫灑。堪長價。牡丹怎得稱王者。雨筆露箋勻彩畫。日爐風炭薰蘭麝。天與多情絲一把。誰廝惹。千條萬縷縈心下。
4.《芍葯》
年代:宋 作者: 張嵲
青春愛謝日遲遲,正是群芳掃跡時。
濃露有情融睡臉,暄風無力困豐肌。
苦將蕊氣相牽引,若對華燈不自持。
應似西江明夜火,館娃宮里醉西施。
5.《芍葯四首》
年代:宋 作者: 邵雍
阿姨天上舞霓裳,姊妹庭前剪雪霜。
要與牡丹為近侍,鉛華不待學梅妝。
⑦ 牡丹和芍葯作文
昨天我們去洛陽的國花園看國花——牡丹。
進入國花園後,我們看到了漂亮的花,開始的時候我以為它們就是牡丹,後來爸爸告訴我,由於我們來的時間晚了10天,大部分的牡丹已經凋落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芍葯,而不是牡丹。後來我們來到了一個花棚里,見到了真正的牡丹,我才真正知道了牡丹和芍葯的區別。
區別一:牡丹的葉子是不規則的,往往有三個或者多個尖,而芍葯的葉子只有一個尖,葉子是橢圓形的'。牡丹的葉子很厚,是綠色稍微有點發黃色,而芍葯的葉子是濃綠。
區別二:牡丹的花瓣有很多,長的豐滿,看上去很漂亮,很華貴,而芍葯的花瓣較少,顯得很單薄。
區別三:牡丹是往年的老枝上長出新枝,然後開花,而芍葯的枝是直接從地里長出來的。牡丹是木本植物,芍葯是草本植物。
區別四:牡丹一般在四月開花,而芍葯多在五月上旬或中旬開花。
正是因為我們去的時間已經五月份了,所以我們見到的多數是芍葯了,雖然我們沒有看到很多牡丹,但是我一點也不失望,因為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了解了牡丹和芍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