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花臂環

牡丹花臂環

發布時間: 2023-01-23 16:20:03

❶ 唐明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愛故事:某年的五月五日唐玄宗在興慶池避暑,與楊貴妃白晝睡在水殿中。宮嬪都憑欄倚檻,爭著看雌雄二隻鴛鴦在水中游戲。唐玄宗正擁抱貴妃在綃帳內睡覺,他睜開睡眼對眾宮嬪說:「你們愛水中的鴛鴦,怎麼比得上我被底的鴛鴛。」秋天的八月,太液池上有數千葉白蓮花盛開,唐玄宗與貴戚在一邊飲宴觀賞。左右都嘆羨不已。唐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左右說:「怎麼比得上我的解語花?」
唐明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
唐明皇(唐玄宗)簡介
唐玄宗(公元685年—公元762年),即李隆基,又稱唐明皇。延和元年即位。初期先後任用姚崇、宋璟為相,整頓武周後期以來的弊政,社會經濟繼續有所發展,被稱為「開元之治」。
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執政,官吏貪黷,政治腐敗。天寶十四載爆發了安史之亂。次年,逃往四川,太子享(肅宗)即位靈武,他被尊為太上皇。至德二年末回長安,後抑鬱而死。
楊貴妃(楊玉環)簡介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即楊貴妃,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貴妃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唐明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
開元末年,御苑新種有數千葉桃花。一次唐玄宗親自折下一枝插在楊貴妃的發冠上,說:「此個花可以使愛妃更顯得嬌美。」因此桃花又被宮里稱為「助嬌花」。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很久都不視朝政,安祿山進獻了一種「助情花」,大小像粳米一樣,但顏色是紅的。每當唐玄宗和楊貴妃睡在一起的時候,嘴裡含一粒可以催動情慾,周旋一夜而筋力不倦。唐玄宗私下說:「這是漢代的慎恤膠啊。」慎恤膠是迄今所知的中國最古老的春葯,但對葯的成分今人已不得而知了。以前漢成帝劉驁就是連服七顆「慎恤膠」後,與趙合德瘋狂做愛一夜,最後泄精不止而死。可見助情花其實是有助於發情的一類春葯。歷代的春葯除了漢代的慎恤膠,還有魏晉的「五石散」、「回龍湯」,唐代的「助情花」,宋明時期的「紅鉛丸」、「顫聲嬌」、「膃朒臍」以及清代的「阿肌蘇丸」。這些都是見之於史的春葯。
傳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幸游華清宮,因為喝了一夜的酒還沒有完全清醒,便扶著楊貴妃,看正在盛開的木芍葯。唐玄宗親折一枝花遞給貴妃,木芍葯的香味使唐玄宗的酒意很快消散,他說:「不僅萱草可以忘憂,這樣的香艷更能醒酒。」也不知道他說的是木芍葯還是楊貴妃。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愛故事
某年的五月五日唐玄宗在興慶池避暑,與楊貴妃白晝睡在水殿中。宮嬪都憑欄倚檻,爭著看雌雄二隻鴛鴦在水中游戲。唐玄宗正擁抱貴妃在綃帳內睡覺,他睜開睡眼對眾宮嬪說:「你們愛水中的鴛鴦,怎麼比得上我被底的鴛鴛。」
秋天的八月,太液池上有數千葉白蓮花盛開,唐玄宗與貴戚在一邊飲宴觀賞。左右都嘆羨不已。唐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左右說:「怎麼比得上我的解語花?」
到了冬至日下大雪,天地之間白茫茫一片。中午紛紛揚揚的大雪停了,因天氣寒冷所結的冰溜都形成條狀。楊貴妃命侍兒敲下兩條冰溜看著玩。唐玄宗晚朝視政回來問貴妃說:「你玩的是什麼東西?」妃子笑而答曰:「所玩的是冰筷子。」唐玄宗對左右侍從說:「妃子天性聰慧,這個比喻得好。」
楊貴妃能夠得到唐玄宗的寵愛絕不僅僅是容貌長得美麗,關鍵是有效地揣摩了唐玄宗的心理,而這也是後宮許多姿色艷麗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一天唐玄宗與親王下棋,並令賀懷智獨奏琵琶,楊貴妃站在棋局前觀看。唐玄宗眼看就要輸棋了,楊貴妃將懷里的貓扔在棋盤上,擾亂了棋局以亂其輸贏,唐玄宗因此十分高興。
華清宮中除了供奉專門的溫泉用以供唐玄宗和楊貴妃沐浴以外,還有溫泉十六處供其它嬪妃沐浴。唐玄宗與楊貴妃沐浴的那個浴池鋪著文瑤密石,池中央有玉蓮溫泉湧出來。楊貴妃用錦綉縫成鴛鴦浮在水中。唐玄宗與楊貴妃駕著小舟戲玩於其間。宮中沐浴完畢以後退水順金溝流出宮外,其中漂浮的珠纓寶絡流出街渠,守候在那裡的貧民每天都有所收獲。
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夜與楊貴妃臨大液池,憑欄望月而不盡意,玄宗敕令左右說:「在池的西岸另築一座百尺高台,朕與妃子來年再來望月。」後來經過安祿山反叛,這座百尺高台也不再建造了,只剩下基址而已。
唐玄宗愛好音樂,楊貴妃恰恰對音律十分在行。對此曾有這樣兩個玄乎的故事。其一是唐玄宗曾夢見十位仙子駕著雲從天上下來,她們手中各執樂器懸空而奏。曲度清越不是人間的凡音,其中有一個仙人說:「這是神仙《紫雲回》,現在傳授給陛下,可為正始之音。」唐玄宗醒來後余響彷彿還在。第二天命楊貴妃用玉笛演奏,一絲也不差。還有一次唐玄宗在東都白天夢見一個容貌艷異的女子,梳著交心髻,大袖寬衣拜倒在床前。唐玄宗問:「你是誰?」那個女子說:「妾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龍女,衛宮護駕妾也有功,唐玄宗陛下洞曉鈞天之音,請賜給小女子一支曲。」於是唐玄宗在夢中為龍女鼓胡琴,名字叫做《凌波曲》。等到唐玄宗醒來後還記得曲子,於是在凌波宮臨池彈奏這首《凌波曲》,一瞬間池中的波濤湧起,接著有神女出現在池水中,正是夢中所見的龍女。
開元年間宦官白秀貞從蜀地回來,獻給唐玄宗一把琵琶。琵琶槽是些邏檀木製成,溫潤如玉,光亮可鑒,有金絲紅紋形成的兩只鳳凰,弦是未呵彌羅國永泰元年所進貢的淥水蠶絲製成,光瑩如串起來的珠子瑟瑟作響。楊貴妃抱著這柄琵琶在梨園彈奏,凄清的音韻飄向雲外。而諸王公主自虢國夫人以下都自稱為貴妃琵琶弟子,每次聽完曲子便進獻給楊貴妃許多珍奇的禮物。妃子是日問阿蠻曰:「你貧窮沒有可以獻給師長的東西,還是我給你禮物吧。」說著命侍兒紅桃娘取紅粟玉臂環賜給謝阿蠻。
還是在天寶年間,唐玄宗命宮女數百人為梨園弟子,都住在宜春北院,唐玄宗一向精通音律,當時著名的樂師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懷智等。安祿山自范陽來朝入覲,獻了幾百支白玉簫,都陳列在梨園。從裡面傳出來的音響凡間是沒有聽過的。
楊貴妃擅長曲藝,曲藝中最善於擊磬,泠泠然多有新聲。太常梨園的樂師也不能做到。唐玄宗命人采藍田美玉雕琢為磬,上面裝飾著流蘇之類,以金鈿珠翠珍怪的東西雜飾。又鑄了兩座金獅子,各重二百餘斤。其它彩繪綺麗,製作精妙的東西一時無比。等到安史之亂平息後回到長安,只有玉磬還在。唐玄宗看著玉磬心裡十分凄然,不忍放置在床前,令載送到大常寺收藏。
唐玄宗出遊必定與楊貴妃同行,乘馬的時候有宦官高力士在一邊執轡持鞭。宮中專門為楊貴妃刺綉織錦的超過了一百多人,每日為生日及節慶不停雕樓器物的又有好幾百人。唐玄宗命楊益去嶺南索求新奇的寶物進奉給貴妃。
有一年的上元節,楊氏五宅夜裡在長安遊逛,與廣寧公主的騎從爭出西市門。楊氏的奴僕仗勢揮鞭誤打住了公主的衣服,公主掉落在馬下。駙馬鄭昌裔急忙去扶公主,被楊氏奴僕的鞭子抽在臉上。廣寧公主流淚告訴了唐玄宗,不料玄宗只令殺楊家奴僕一人,駙馬鄭昌裔被免官,不許朝謁。於是楊家更加專橫,出入禁門沒人敢問,京師的長吏都為之側目。因此當時長安有歌謠說:「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
唐玄宗在勤政樓大張聲樂。教坊舞妓王大娘善於戴百尺竿的雜技,竿上做了一座木山,形狀像神話中的瀛州、方丈,讓一個小兒持節出入在竹竿上的木山裡,而王大娘頂著竹竿舞蹈不輟。年僅十歲的神童劉晏惠悟過人,唐玄宗召他上樓坐在楊貴妃的膝上,楊貴妃為他施粉黛戴巾櫛,並令他詠王大娘的竹竿,劉晏應聲說:「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唐玄宗與楊貴妃及嬪御都歡笑了好半天,聲音傳到了宮外。
先前開元年間宮禁中種著紅、紫、淺紅、通白顏色不同的名貴木芍葯,就是今天的牡丹花。玄宗移植到興慶池東沉香亭的前邊,等到木芍葯盛開的時候,玄宗詔選梨園弟子演奏十六種樂曲,名樂師李龜年在歌壇久負盛名,他手捧檀板正要唱歌。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怎麼可以再唱舊樂詞?」接著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寫了《清平樂詞》三篇。這三首著名的詞表面上寫牡丹,其實寫的是楊貴妃的天資絕色。第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第二首:「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於是李龜年捧詞唱歌,梨園弟子按調撫絲竹,楊貴妃手持玻璃七寶杯,杯裡面盛滿了西涼州出產的葡萄美酒,笑著接受了李白的恭維。玄宗調紫玉笛按聲倚曲。每當曲子演奏一遍將換的時候,他便拖長了聲調來討楊貴妃的歡心。但是高力士以為李白脫靴為恥,過了幾天楊貴妃重吟李白寫的詞,高力士詆毀李白說:「老奴還以為妃子聽了李白的詞怨入骨髓,卻不料像這樣拳拳珍愛。」楊貴妃大驚問:「李學士的詞怎麼了?」高力士說:「以漢朝的趙飛燕比喻妃子,太過分了。」楊貴妃由此而嫉恨李白。唐玄宗曾經三次想重用李白,因為楊貴妃的緣故而罷手。可以說李白的詩詞耽誤了他的前程,如果前程二字單指做官為宦的話。
唐玄宗在百花院便殿瀏覽《漢成帝內傳》,當時楊貴妃遲來了一會,她邊用手整上衣領邊問:「看的是什麼書?」唐玄宗笑著說:「你不要問了,知道了又責怪我。」楊貴妃搶過書一看寫的是「漢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風。恐其飄翥,帝為造水晶盤,令宮人掌之而歌舞。又制七寶避風台,間以諸香,安於上,恐其四肢不禁」等等的漢宮趙飛燕的艷史。唐玄宗又說:「你能被風吹走么?」大概是因為楊貴妃肥碩,所以與她開玩笑。楊貴妃說:「《霓裳羽衣》一曲可以彌補。」唐玄宗說:「我記得有一架屏風,假如在的話賜給你。」這架屏風叫做「虹霓屏」,雕刻著前代美女的形貌,長三寸左右。屏風上繪制的寶器衣服都是用珍寶鑲嵌而成。質地是水晶,以玳瑁水犀為押,珍珠為纓絡。虹霓屏是隋文帝所造,當時賜給了文成公主。貞觀初滅了北胡以後,與隋煬帝的蕭後一同回歸中國,稱得上天下最珍奇的東西。
楊貴妃將屏風帶到了娘家,楊國忠中午在樓上休息,看見了屏風。他剛剛睡下,就見屏風上的美女依次走下來,向楊國忠各報自己的名號,楊國忠雖然睜開眼睛歷歷可見,但是身體不能動,口裡不能發聲。這些美女環坐在楊國忠的周圍,不久另十多個腰肢纖細的歌妓走過來說:「外面是楚章華的踏謠娘。」(「踏謠娘」是當時最成功的歌舞表演劇目,崔令欽的《教坊記》對此有記載。一說是北齊酒鬼蘇郎中的妻子,一說是隋末河內一個丑酒徒的妻子。)這些歌妓手臂挽在一起唱歌:「三朵芙蓉是我流,大楊造得小楊收。」又有二三歌妓說:「怎麼是楚宮的弓腰。你難道沒看過《楚辭別序》上寫著:『綽約花態,弓身玉肌?』」接著也表演了一番。然後所有這些從屏風上走下來的美女又都一個個飛上了屏風。
楊國忠這才可以動彈,他十分恐懼,連跑帶爬滾下樓去,令人將樓鎖起來。楊貴妃知道了這件事也不敢再要這架屏風。安祿山亂後,這架虹霓屏淪落到了在宰相元載的家裡,以後的下落就不知道了。
開元末年,江陵地方進貢乳柑橘,唐玄宗以十枚柑橘種在蓬萊宮,到了天寶十年的九月秋天結實。他將乳柑橘賜給宰臣,並說:「朕以前在宮內種的柑橘現在結了一百五十餘顆果實,與江南及蜀道所進貢的沒有差別,只是味道好像不太一樣。」其中有兩個柑結成了合歡果,唐玄宗與楊貴妃互相持玩。唐玄宗說:「此果好像知道人意,朕與卿本來同一身體,所以叫合歡。」於是擁抱楊貴妃一起坐下吃了這枚合歡果。
廣南地區進貢一隻會說人話的白色鸚鵡,稱為「雪衣女」,一天飛上楊貴妃的鏡台自言自語說:「雪衣女昨夜夢見被鷙烏所搏。」唐玄宗令楊貴妃教給雪衣女念《多心經》。白鸚鵡將這篇佛經記誦精熟。後來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別殿遊玩,將雪衣女放置在步輦竿上一同去。忽然一頭鷹從天而至,將雪衣女殺死。唐玄宗與楊貴妃嘆息了很久,將鸚鵡的屍體埋在苑中,稱為鸚鵡冢。
交趾進貢五十枚龍腦香,形狀像蟬蠶,波斯人說老龍腦樹節才有這種東西。禁中稱為「瑞龍腦」,唐玄宗賜給楊貴妃十枚。楊貴妃私下派遣明駝使(明駝使就是腹下有毛,夜裡能明,日馳五百里的駱駝?持三枚瑞龍腦送給安祿山。楊貴妃又送安祿山金平脫裝具、玉盒、金平脫鐵面碗等等珍貴的東西。楊貴妃給安祿山送完東西還不讓唐玄宗知道,可見楊貴妃與安祿山的私情不同一般。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感人故事
楊貴妃死後,唐玄宗派人祭奠楊貴妃,後來想要改葬,李輔國等人不允許。唐玄宗便悄悄命人移葬在別處,當初埋楊貴妃的時候用以紫褥裹著,移葬的時候肌膚都尋不見了,胸前的錦香囊還在。中官葬完後將錦香囊獻給唐玄宗,唐玄宗藏在袖子里。他又令畫工描繪楊貴妃的圖形,朝夕看著嘆息。
唐玄宗住在南內,夜深的時候登上勤政樓憑欄南望,忽然聽見里坊中隱隱有歌聲,回頭對高力士說:「難道是梨園舊人么?明日為我找來。」第二天,高力士果然找到了這些舊日的梨園弟子。楊貴妃的侍者紅桃也在,她歌楊貴妃所制的《涼州》詞,唐玄宗吹玉笛為之倚曲。唱曲完畢相視掩泣。至德年間唐玄宗又一次來到華清宮,從官嬪御都不是舊人。玄宗在望京樓下命張野狐奏《雨霖鈴》曲。曲子演奏到一半他四顧凄涼,不覺淚流滿面。左右見了也十分傷感。
歌女謝阿蠻善舞《凌波曲》,舊時經常出入宮禁,楊貴妃待她很好。唐玄宗詔令謝阿蠻跳舞。跳舞完畢後謝阿蠻將當初楊貴妃送給她的金粟裝臂環進獻給唐玄宗說:「這是貴妃所賜。」唐玄宗拿在手裡看了半天凄然說:「這時高祖大破高麗獲得了兩件寶物,一件是紫金帶,另一件是這個紅玉支。朕將紅玉支賜給了妃子,後來高麗知道此寶在我的手裡要求歸還,朕命還其紫金帶,留下了紅玉支沒有歸還,你既然從妃子那裡得到,今日再看見徒增悲涼啊。」
有個叫楊通的道士從蜀地來,知道上皇因想念楊貴妃而不能釋懷,就對唐玄宗推薦方士李少君。李少君竭其術尋找楊貴妃的靈魂沒有找到,他出天界、入地府也都找不見。又在四虛上下尋找,到了東海的邊際,跨上蓬壺山,忽見最高山上有許多樓閣。到了西廂下朝東的門口,門匾上寫著「玉妃太真院」。他上前拍射門環,有梳著雙鬟的童女出來開門,方士造次還沒有來得及說話,童女又進去了。不久一個穿碧衣的侍女出來問李少君從什麼地方來?李少君說是天子的使者。碧衣侍女說:「玉妃剛睡下,請少待一會。」
過了一個時辰碧衣侍女將李少君請進來,楊貴妃戴著金蓮,穿著紫綃,身上佩紅玉,腳上穿鳳舄,左右侍女七八人。楊貴妃問皇帝怎麼樣,又問天寶十四年以後的事。李少君一一敘說。楊貴妃憫然無言,她命指碧衣侍女取來一個金釵鈿合,折成兩半,一半交授給李少君說:「為我謝太上皇,將這件東西交給他。」李少君快走的時候臉色有不足,他跪在地上說:「請妃子告訴臣當時的一件秘事,否則陛下恐怕不信臣所說的。」楊貴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慢慢地說:「在天寶十年避暑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的夜裡,皇上仰天感織女事,密相誓心說『願世世為夫婦。』說完了執手各自嗚咽。這件事只有君王一個人知道。」又悲傷地說:「由此一念,犯了私慾之罪,恐怕不能再住在這里,又要墮落下界,希望與他再結來生緣。」李少君說:「太上皇也不久於人間,希望妃子自愛,不要這樣自尋苦楚。」
李少君回來回奏唐玄宗,唐玄宗震悼不已。移入大內甘露殿後每天悲悼楊貴妃。他玩紫玉笛,吹了幾聲便有雙鶴飛下庭院,徘徊良久才離開。唐玄宗命人准備沐浴的東西,並說:「假如我就枕,你們不要驚醒我。」最後他睡下去後就再也沒有醒來。參考 http://www.ekoudai.com/sucai/mingren/7633.html

❷ 臂環紋身!!!!(圖)

不超過400元!
紋身有講究
圖案有講,紋前多想;易紋難祛,深思熟慮;
神龍滿背,權威尊貴;青龍過肩,財路無邊;
吉祥錦鯉,大吉大利;鯉魚躍起,福祿無比;
身紋大虎,必有大福;背有雄獅,王者雄姿;
青龍盤腿,財如洪水;身紋虎頭,富貴不愁;
關公再前,人身安全;戰馬關公,事業有成;
關羽在後,大哥財厚;牡丹花開,富貴自來;
鶴報平安,財富節攀;雄鷹在肩,鴻圖大展;
神鷹飛翔,志在四方;鳳凰紋完,好運當前;
玫瑰紋後,浪漫風流;身紋鬼首,鴻運擁有;
紋完鬼面,奇緣自現;背有鍾馗,自有雄威;
身有佛陀,事業執著;神像紋畢,妖魔自去;
身若紋豹,性力提高;人魚若有,情海遨遊;
美女天使,桃花不止;烈火麒麟,日進斗金;
蝴蝶翩翩,鴻利連連;蛇盤牡丹,富貴百年;
牡丹鯉魚,富貴有餘;梅花有香,傲骨自賞;
荷花清沌,戀人情深;紅心百合,百年好合;
梵文密咒,神靈保佑,肩有飛雲,快樂平安;
偶像紋完,心中坦然;十二屬相,各有所長;
岳母剌字,紋剌之史;水滸剌青,東方文明;
中國圖騰,文化傳承;如今紋剌,時尚標志;
終如所願,名師接緣;吉祥一生,身份象徵

❸ 古代首飾名字

古人的飾品按習慣分成頭飾、頸飾、手飾、佩飾等幾大類,僅頭飾就有笄、簪、釵、擿、華勝、步搖、梳篦、鈿花等。

1、簪

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用的飾物,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簪的材料以骨為主,漢代開始出現象牙簪,玉簪,還在簪頭上鑲嵌綠松石。唐宋元時期的簪則大量用金,銀,玉等貴重材料製作。

簪頭的雕刻有植物形,動物形,幾何形,器物形等,造型多樣,其圖案多具有吉祥寓意。

2、釵

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主要區別在於簪是作成一股,釵則作成雙股。釵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

3、步搖

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是古代婦女插於鬢發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發髻的作用。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

4、瓔珞

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形制比較大,在項飾中最顯華貴。

5、護指套

又稱護甲套,滿族女子喜歡留長指甲,女性手指的纖細柔長,除與生俱來的天賦條件外,還可以藉助裝飾的手段,將指甲蓄長。

6、臂釧

一種套在上臂的環形首飾,特別適合於上臂滾圓修長的女性,能夠表現女性上臂豐滿渾圓的魅力。臂環的樣式很多,還可以根據手臂的粗細調節環的大小。

7、宮絛

一種系在腰間的懸掛飾物,一般配以漢服。中間用繩子,兩端系有玉佩,金飾,骨雕,中國結等重物,尾端有流蘇。

8、鈿花

以金、銀、玉、貝等做成花朵狀裝飾品,蔽於發上。

9、華勝

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在髻上或綴於額前。

10、禁步

古代的一種飾品。將各種不同形狀玉佩,以綵線穿組合成一串系在腰間,最初用於壓住裙擺。佩戴行步之時,發出的聲音緩急有度,輕重得當。如果節奏雜亂,會被認為是失禮,古人對此是十分注重的。

11、絨花

始於唐朝,諧音榮華,唐代被列為皇室貢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間,主要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及際逢婚嫁喜事時佩戴絨花。

12、珥

就是現在的耳環,古代稱為珥、璫,這也是佩戴歷史最悠久、最普及的一種飾物。


(3)牡丹花臂環擴展閱讀:

「首飾」一詞今天專指女性佩戴的裝飾品,可是在古代,「首飾」的意思卻完全相反,專指男人所戴的帽子。

《後漢書·輿服志》中記載:「秦雄諸侯,乃加其武將首飾為絳袙,以表貴賤」(釋義:秦代的時候,給武將戴的帽子上增加了紅色的頭巾,用來區分貴賤)。其中,「袙(pà)」是古人戴的頭巾。

古代男子到了二十歲就要舉行冠禮,要戴上帽子了,可見在秦代之前,人們就已經把帽子稱作「首飾」了。周代時,女人頭上的冠戴服飾叫「首服」或「首伏」,頭上的裝飾品也叫「翠翹」。翠是翠鳥,翹是鳥兒尾巴上的長羽毛。

大約從西漢末年開始,「首飾」一詞才開始通用於男女,男女頭上所佩戴的裝飾品一律稱作「首飾」。曹植著名的《洛神賦》中也寫道:「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釋義: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到了唐代,「首飾」一詞開始專指女人頭上的裝飾品。

❹ 楊太真外傳的原文

《楊太真外傳》楊貴妃小字玉環,弘農華陰人也。後徙居蒲州永樂之獨頭村。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戶。貴妃生於蜀。嘗誤墜池中,後人呼為落妃池。池在導江縣前。(亦如王昭君生於陝州,今有昭君村;綠珠生於白州,今有綠珠江。)妃早孤,養於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家。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歸於壽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溫泉宮,(自天寶六載十月,復改為華清宮。)使高力士取楊氏女於壽邸,度為女道士,號太真,住內太真宮。天寶四載七月,冊左衛中郎將韋昭訓女配壽邸。是月,於鳳凰園冊太真宮女道士楊氏為貴妃,半後服用。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鄉驛,望女兒山所作也。故劉禹錫有詩雲:「伏睹玄宗皇帝望《女兒山詩》,小臣斐然有感:開元天子萬事足,惟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驛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又《逸史》雲:「羅公遠天寶初侍玄宗,八月十五日夜,宮中玩月,曰:『陛下能從臣月中游乎?』乃取一枝桂,向空擲之,化為一橋,其色如銀。請上同登,約行數十里,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有仙女數百,素練寬衣,舞於廣庭。上前問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上密記其聲調,遂回橋,卻顧,隨步而滅。旦諭伶官,象其聲調,作《霓裳羽衣曲》。」以二說不同,乃備錄於此。)是夕,授金釵鈿合。上又自執麗水鎮庫紫磨金琢成步搖,至妝閣,親與插鬢。上甚喜,謂後宮人曰:「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乃制曲子曰《得寶子》,又曰《得子》。先是,開元初,玄宗有武惠妃、王皇後。後無子。妃生子,又美麗,寵傾後宮。至十三年,皇後廢,妃嬪無得與惠妃比。二十一年十一月,惠妃即世。後庭雖有良家子,無悅上目者,上心凄然。至是得貴妃,又寵甚於惠妃。有姊三人,皆豐碩修整,工於謔浪,巧會旨趣,每入宮中,移晷方出。宮中呼貴妃為娘子,禮數同於皇後。冊妃日贈其父玄淡濟陰太守,母李氏隴西郡夫人。又贈玄琰兵部尚書,李氏涼國夫人。叔玄為光祿卿銀青光祿大夫。再從兄釗拜為侍郎,兼數使。兄?又居朝列。堂弟尚太華公主,是武惠妃生,以母,見遇過於諸女,賜第連於宮禁。自此楊氏權傾天下,每有囑請,台省府縣,若奉詔敕。四方奇貨、童僕、駝馬,日輸其門。
時安祿山為范陽節度,恩遇最深,上呼之為兒。嘗於便殿與貴妃同宴樂。祿山每就坐,不拜上而拜貴妃。上顧而問之:「胡不拜我而拜妃子,意者何也?」祿山奏雲:「胡家不知其父,只知其母。」上笑而赦之。又命楊?以下,約祿山為兄弟姊妹,往來必相宴餞。初雖結義頗深,後亦權敵,不葉。
五載七月,妃子以妒悍忤旨。乘單車,令高力士送還楊?宅。及亭午,上思之不食,舉動發怒。力士探旨,奏請載還,送院中宮人衣物及司農米面酒饌百餘車。諸姊及?初則懼禍聚哭,及恩賜浸廣,御饌兼至,乃稍寬慰。妃初出,上無卿,中官趨過者,或笞撻之。至有驚怖而亡者。力士因請就召,既夜,遂開安興坊,從太華宅以入。及曉,玄宗見之內殿,大悅。貴妃拜泣謝過。因召兩市雜戲以娛貴妃。貴妃諸姊進食作樂。自茲恩遇日深,後宮無得進幸矣。
七載,加釗御史大夫,權京兆尹,賜名國忠。封大姨為韓國夫人,三姨為虢國夫人,八姨為秦國夫人。同日拜命,皆月給錢十萬,為脂粉之姿。然虢國不施妝粉,自炫美艷,常素麵朝天。當時杜甫有詩雲: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又賜虢國照夜璣,秦國七葉冠,國忠鎖子帳,蓋希代之珍,其恩寵如此。?授銀青光祿大夫鴻腫卿,列戟,特授上柱國,一日三詔。與國忠五家於宣陽里,甲第洞開,僭擬宮掖,車馬仆從,照耀京邑。遞相誇尚,每造一堂,費逾千萬計,見制度宏土於己者,則毀之復造,土木之工,不舍晝夜。上賜御食,及方外進獻,皆頒賜五宅。開元已來,豪貴榮盛,未之比也。上起動必與貴妃同行,將乘馬,則力士執轡授鞭。宮中掌貴妃刺綉織錦,亡慮百人,雕樓器物又數百人,供生日及時節慶,續命楊益往嶺南長吏,日求新奇以進奉。嶺南節度張九章,廣陵乏史王翼,以端午進貴妃珍玩衣服,異於他郡,九章加銀青光祿大夫,翼擢為戶部侍郎。
九載二月,上舊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妃子無何竊寧王紫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時吉溫多與中貴人善,國忠懼,請計於溫。遂入奏曰:「妃,婦人,無智識。有忤聖顏,罪當死。既蒙嘗恩寵,只合死於宮中。陛下何惜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於外乎?」上曰:「朕用卿,蓋不緣妃也。」初,令中使張韜光送妃至宅,妃泣謂韜光曰:「請奏:妾罪合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惟發膚是父母所生。今當即死,無以謝上。」乃引刀剪其發一繚,附韜光以獻。妃既出,上憮然。至是,韜光以發搭於肩以奏。上大驚惋,遽使力士就召以歸,自後益嬖焉。又加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
十載上元節,楊氏五宅夜遊,遂與廣寧公主騎從爭西市門。楊氏奴揮鞭誤及公主衣,公主墮馬。駙馬鄭昌裔扶公主,因及數撾。公主泣奏之,上令決殺楊家奴一人,昌裔停官,不許朝謁。於是楊家轉橫,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故當時謠曰:「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卻為門。」其天下人心羨慕如此。上一旦御勤政樓,大張聲樂。時教坊有王大娘,善戴百尺竿,上施木山:狀瀛州、方丈,令小兒持絳節,出入其間,而舞不輟,時劉晏以神童為秘書省正字,十歲,惠悟過人。上召於樓中,貴妃坐於膝上,為施粉黛,與之巾櫛。貴妃令詠王大 娘戴竿,晏應聲曰:
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
上與貴妃及嬪御皆歡笑移時,聲聞於外,因命牙笏錦紋袍賜之。上又宴諸王於木蘭殿,時木蘭花發,皇情不悅。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顏大悅,方知回雪流風,可以回天轉地。上嘗夢十仙子,乃制《紫雲回》(玄宗嘗夢仙子十餘輩,御卿雲而下,各執樂器,懸奏之。曲度清越,真仙府之音。有一仙人曰:「此神仙《紫雲回》。今傳授陛下,為正始之音。」上喜而傳受。寤後,余響猶在。旦,命玉笛習之,盡得其節奏也)。並夢龍女,又制《凌波曲》(玄宗在東都,晝夢一女,容貌艷異,梳交心髻,大袖寬衣,拜於床前。上問:「汝何人?」曰:「妾是陛 下凌波池中龍女。衛宮護駕,妾實有功,今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賜一曲以光族類。」上於夢中為鼓胡琴,拾新舊之曲聲,為《凌波曲》。龍女再拜而去。及覺,盡記之。會禁樂,自御琵琶,習而翻之。與文武臣僚,於凌波宮臨池奏新曲,池中波濤湧起,復有神女出池心,乃所夢之女也。上大悅,語於宰相,因於池上置廟,每歲命祀之)。二曲既成,遂賜宜春院及梨園弟子並諸王。
時新豐初進女伶謝阿蠻,善舞。上與妃子鍾念,因而受焉。就按於清元小殿,寧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馬仙期方響,李龜年篥,張野狐箜篌,賀懷智拍。自旦至午,歡洽異常。時惟妃女弟秦國夫人端坐觀之。曲罷,上戲曰:「阿瞞(上在禁中,多自稱也)樂籍,今日幸得供養夫人,請一纏頭。」秦國曰:「豈有大唐天子阿姨,無錢用耶?」遂出三百萬為一局焉。樂器皆非世有者,才奏,而清風習習,聲出天表。妃子琵琶羅檀,寺人白季貞使蜀還獻。其木溫潤如玉,光耀可鑒,有金縷紅紋,蹙成雙鳳。弦乃未呵彌羅國永泰元年所貢者,淥水蠶絲也,光瑩如貫珠瑟瑟。紫玉笛乃桓娥所得也。祿山進三百事管色,俱用媚玉為之。諸王、郡主、妃之姊妹,皆師妃,為琵琶弟子。每一曲徹,廣有獻遺,妃子是日問阿蠻曰:「爾貧,無可獻師長,待我與汝為。」命侍兒紅桃娘取紅粟玉臂支賜阿蠻。
妃善擊磬,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太常梨園之妓,莫能及之。上命采藍田綠玉,琢成磐:上方造、流蘇之屬,以金鈿珠翠飾之,鑄金為二獅子,以為趺,彩繒褥麗,一時無比。先,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葯,即今牡丹也。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篇。承旨,猶苦宿醒,因援筆賦之。第一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第二首: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三首: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龜年捧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詞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妃持玻璃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妃飲罷,斂綉巾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他學士。會力士終以脫靴為恥,異日,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始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妃子驚曰:「何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妃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
上在百花院便殿,因覽《漢成帝內傳》,時妃子後至,以手整上衣領,曰:「看何文書?」上笑曰:「莫問。知則又人。」覓去,乃是「漢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風。恐其飄翥,帝為造水晶盤,令宮人掌之而歌舞。又制七寶避風台,間以諸香,安於上,恐其四肢不禁」也。上又曰:「爾則任吹多少。」蓋妃微有肌也,故上有此語戲妃。妃曰:「《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上曰:「我才弄,爾便欲嗔乎?憶有一屏風,合在,待訪得,以賜爾。」屏風乃虹霓為名,雕刻前代美人之形,可長三寸許。其間服玩之器、衣服,皆用眾寶雜廁而成。水晶為地,外以玳瑁水犀為押,絡以珍珠瑟瑟。間綴精妙,迨非人力所制。此乃隋文帝所造。賜文成公主,隨在北胡。貞觀初,滅胡,與蕭後同歸中國,因而賜焉,(妃歸衛公家,遂持去。安於高樓上,未及將歸。國忠日午偃息樓上,至床,睹屏風在焉。才就枕,而屏風諸女悉皆下床前,各通所號,曰:「裂繒人也。」「定陶人也。」「穹廬人也。」「當壚人也。」「亡吳人也。」「步蓮人也。」「桃源人也。」「斑竹人也。」「奉五官人也。」「溫肌人也。」「曹氏投波人也。」「吳宮無雙返香人也。」「拾翠人也。」「竊香人也。」「金屋人也。」「解佩人也。」「為雲人也。」「董雙成也。」「為煙人也。」「畫眉人也。」「吹蕭人也。」「笑人也。」「垓中人也。」「許飛瓊也。」「趙飛燕也。」「金穀人也。」「小鬢人也。」「光發人也。」「薛夜來也。」「結綺人也。」「臨春閣人也。」「扶風女也。」國忠雖開目,歷歷見之,而身體不能動,口不能發聲。諸女各以物列坐。俄有纖腰伎人近十餘輩,曰:「楚章華踏謠娘也。」乃連臂而歌之,曰:「三朵芙蓉是我流,大楊造得小楊收。」
復有二三伎,又曰:「楚宮弓腰也。何不見《楚辭別序》雲:『綽約花態,弓身玉肌?』」俄而遞為本藝。將呈訖,一一復歸屏上。國忠方醒,惶懼甚,遽走下樓,急令封鎖之。貴妃知之,亦不欲見焉。祿山亂後,其物猶存。在宰相元載家,自後不知所在。)初,開元末,江陵進乳柑橘,上以十枚種於蓬萊宮,至天寶十載九月秋結實。宣賜宰臣,曰:「朕近於宮內種柑子數株,今秋結實一百五十餘顆,乃與江南及蜀道所進無別,亦可謂稍異者。」宰臣表賀曰:「伏以自天所育者,不能改有常之性,曠古所無者,乃可謂非常之感。是知聖人御物,以元氣布和,大道乘時,則殊方葉致,且橘油所植,南北異名,實造化之有初,匪陰陽之有革。陛下玄風真紀,六合一家,雨露所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氣以潛通。故茲江外之珍果,為禁中之佳實。綠蒂含霜,芳流綺殿,金衣爛日,色麗彤庭。雲矣。」乃頒賜大臣。外有一合歡果,上與妃子互相持玩。上曰:「此果似知人意,朕與卿固同一體,所以合歡。」於是促坐,同食焉。因令畫圖,傳之於後。
妃子既生於蜀,嗜荔枝。南海荔枝,勝於蜀者,故每歲馳驛以進。然方暑熱而熟,經宿則無味。後人不能知也。
上與妃采戲,將北,惟重四轉敗為勝。連叱,骰子宛轉而成重四,遂令高力士賜緋,風俗因而不易。
廣南進白鸚鵡,洞曉言同,呼為「雪衣女」,一朝飛上妃鏡台上,自語:「雪衣女昨夜夢為鷙烏所搏。」上令妃授以《多心經》,記誦精熟。後上與妃游別殿,置雪衣女於步輦竿上同去。瞥有鷹至,搏之而斃。上與妃嘆息久之,遂瘞於苑中,呼為鸚鵡冢。
交趾貢龍腦香,有蟬蠶之狀,五十枚。波斯言老龍腦樹節方有。禁中呼為瑞龍腦,上賜妃十枚。妃私發明駝使(明駝使,腹下有毛,夜能明,日馳五百里),持三枚遺祿山。妃又常遺祿山金平脫裝具,玉盒,金平脫鐵面碗。
十一載,李林甫死,又以國忠為相,帶四十餘使。十二載,加國忠司空。長男暄,先尚延和郡主,又拜銀青光祿大夫、太常卿,兼戶部侍郎。小男,尚萬春公主。貴妃堂弟秘書少監鑒,尚承榮郡主。一門一貴妃,二公主,三郡主,三夫人。十二載,重贈玄琰太尉,齊國公。母重封梁國夫人,官為造廟,御制碑,及書。叔玄又拜工部尚書。韓國婿秘書少監崔?女為代宗妃;虢國男裴徽尚代宗女延光公主,女為讓帝男妻;秦國 婿柳澄男鈞尚長清縣主,澄弟潭尚肅宗女和政公主。
上每年冬十月,幸華清宮,常經冬還宮闕,去即與妃同輦。華清宮有端正樓,即貴妃梳洗之所;有蓮花湯,即貴妃澡沐之室。國忠賜第在宮東門之南,虢國相對。韓國、秦國,甍棟相接。天子幸其第,必過五家,賞賜燕樂。扈從之時,每家為一隊,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相映,口百花之煥發。
遺鈿,墜舄,瑟瑟珠翠,燦於路歧可掬。曾有人俯身一窺其車,香氣數日不絕。駝馬千餘頭匹。以劍南旌節器仗前驅。出有餞飲,還有軟腳。遠近餉遺珍玩狗馬,閹侍歌兒,相望於道。及秦國先死,獨虢國、韓國、國忠轉盛。虢國又與國忠亂焉。略無儀檢,每入朝謁,國忠與韓、虢連轡,揮鞭驟馬以為諧謔。從官嫗百餘騎。秉燭如晝,鮮裝服而行,亦無蒙蔽,衢路觀者如堵,無不駭嘆。十宅諸王男女婚嫁,皆資韓。虢紹介,每一人納一千貫,上乃許之。十四載六月一日,上幸華清宮,乃貴妃生日。上命小部音聲(小部者,梨園法部所置,凡三十人,皆十五以下),於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海進荔枝,因以曲名《荔 枝香》。左右歡呼,聲動山谷。
其年十一月,祿山反幽陵(祿山本名軋草山,雜種胡人也。母本巫師。祿山晚年益肥,垂肚過膝,自稱得三百五十斤。於上前胡旋舞,疾如風焉。上嘗於勤政樓東間設大金雞障,施一大榻,捲去簾,令祿山坐。其下設百戲,與祿山看焉。肅宗諫曰:「歷觀今古,未聞臣下與君上同坐閱戲。」上私曰:「渠有異相,我禳之故耳。」又嘗與夜宴,祿山醉卧,化為一豬而龍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豬龍,無能為。」終不殺。卒亂中國。)以誅國忠為名。咸言國忠、虢國、貴妃三罪,莫敢上聞。上欲以皇太子監國,蓋欲傳位,自親征。謀於國忠,國忠大懼,歸謂姊妹曰:「我等死在旦夕。今東宮監國,當與娘子等並命矣。」姊妹哭訴於貴妃。妃銜土請命,事乃寢。
十五載六月,潼關失守,上幸巴蜀,貴妃從。至馬嵬,右龍武將軍陳玄札懼兵亂,乃謂軍士曰:「今天下崩離,萬乘震盪,豈不由楊國忠割剝庶,以至於此。若不誅之,何以謝天下?」眾曰:「念之久矣。」會吐蕃和好使在驛門遮國忠訴事。軍士呼曰:「楊國忠與番人謀叛!」諸軍乃圍驛四合,殺國忠並男暄等。(國忠舊名釗,本張易之子也。天授中,易之恩幸莫比。每歸私第,詔令居樓,仍去其梯,圍以束棘,無復女奴侍立。母恐張氏絕嗣,乃置女奴嬪妹於樓復壁中。遂有娠,而生國忠。後嫁於楊氏。)上乃出驛門勞六軍。六軍不解圍,上顧左右責其故。高力士對曰:「國忠負罪,諸將討之。貴妃即國忠之妹,猶在陛下左右,群臣能無憂怖?伏乞聖慮裁斷。」(一本雲:「賊根猶在,何敢散乎?」蓋斥貴妃也。)上回入驛,驛門內旁有小巷,上不忍歸行宮,於巷中倚杖欹首而立。聖情昏默,久而不迸。京兆司錄韋鍔(見素男也)進曰:「乞陛下割恩忍斷,以寧國家。」逡巡,上入行宮。撫妃子出於廳門,至馬道北牆口而別之,使力士賜死。妃位涕鳴咽,語不勝情,乃曰:「願大家好注,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乞容禮佛。」帝曰:「願妃子善地受生。」
力士遂縊於佛堂前之梨樹下。才絕,而南方進荔枝至。上睹之,長號數息,使力士曰:「與我祭之。」祭後,六軍尚未解圍。以綉衾覆床,置驛庭中,敕玄禮等入驛視之。玄禮抬其首,知其死,曰:「是矣。」而圍解。瘞於西郭之外一里許道北坎下。妃時年三十八。上持荔枝於馬上謂張野狐曰:「此去劍門,鳥啼花落,水綠山青,無非助朕悲悼妃子之由也。」
初,上在華清宮日,乘馬出宮門,欲幸虢國夫人之宅。玄禮曰,「未宣敕報臣,天子不可輕去就。」上為之回轡。他年,在華清宮,逼上元,欲夜遊。玄禮奏曰:「官外即是曠野,須有預備,若欲夜遊,願歸城闕。」上又不能違諫。及此馬嵬之誅,皆 是敢言之有效也。
先是,術士李遐周有詩曰:
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
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
「燕市人皆去」,祿山即薊門之士而來。「函關馬不歸」,哥舒翰之敗潼關也。「若逢山下鬼」,嵬字,即馬嵬驛也。「環上系羅衣」,貴妃小字玉環,及其死也,力士以羅巾縊焉。又妃常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天寶末,京師童謠曰:「義髻拋河裡,黃裙逐水流。」至此應矣。
初、祿山嘗於上前應對,雜以諧謔。妃常在座,祿山心動。及聞馬嵬之死,數日嘆惋。雖林甫養育之,國忠激怒之,然其有所自也。
是時虢國夫人先至陳倉之官店。國忠誅問至,縣令薛景仙率吏人追之。走入竹林下,以為賊軍至,虢國先殺其男徽,次殺其女。國忠妻裴柔曰:「娘子何不惜我方便乎?」遂並其女刺殺之。已而自刎,不死。載於獄中,猶問人曰:「國家乎?賊乎?」獄吏曰:「互有之。」血凝其喉而死。遂並坎於東郭十餘步道北楊樹下。
上發馬嵬,行至扶風道。道旁有花,寺畔見石楠樹團圓,愛玩之,因呼為端正樹,蓋有所思也。又至斜谷口,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聲隔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因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至德二年,既收復西京。十一月,上自成都還,使祭之。後欲改葬,李輔國等不從。時禮部恃郎李揆奏曰:「龍武將士以楊國忠反,故誅之。今改葬故妃,恐龍武將士疑懼。」肅宗遂止之。上皇密令中官潛移葬之於他所。妃之初瘞,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膚已消釋矣。胸前猶有錦香囊在焉。中官葬畢以獻,上皇置之懷袖。又令畫工寫妃形於別殿,朝夕視之而?欷焉。上皇既居南內,夜闌登勤政樓,憑欄南望,煙月滿目。上因自歌曰:「庭前琪樹已堪攀,塞外徵人殊未還。」歌歇,聞里中隱隱如有歌聲者,顧力士曰:「得非梨園舊人乎?遲明,為我訪來。」翌日,力士潛求於里中,因召與同去,果梨園弟子也。其後,上復與妃侍者紅桃在焉,歌《涼州》之詞,貴妃所制也。上親御玉笛,為之倚曲。曲罷相視,無不掩泣。上因廣其曲,今《涼州》留傳者益加焉。
至德中,復幸華清宮。從官嬪御,多非舊人。上於望京樓下命張野狐奏《雨霖鈴》曲。曲半,上四顧凄涼,不覺流涕。左右亦為感傷。新豐有女伶謝阿蠻,善舞《凌波曲》,舊出入宮禁,貴妃厚焉是日,詔令舞。舞罷,阿蠻因進金粟裝臂環,曰:「此貴妃所賜。」上持之,凄然垂涕曰:「此我祖大帝破高麗,獲二寶:一紫金帶,一紅玉支。朕以岐王所進《龍池篇》,賜之金帶,紅玉支賜妃子。後高麗知此寶歸我,乃上言『本國因失此寶,風雨愆時,民離兵弱。』朕尋以為得此不足為貴,乃命還其紫金帶。惟此不還。汝既得之於妃子,朕今再睹之,但興悲念矣。」言訖,又涕零。
至乾元元年,賀懷智又上言,曰:「昔上夏日與親王棋,令臣獨彈琵琶(其琵琶以石為槽,雞筋為弦,用鐵撥彈之),貴妃立於局前觀之。上數枰子將輸,貴妃放康國子上局亂之,上大悅。時風吹貴妃領巾於臣巾上,良久,回身方落。及歸,覺滿身香氣。乃卸頭幘,貯於錦囊中,今輒進所貯襆頭。」上皇發囊,且曰:「此瑞龍腦香也。吾曾施於暖池玉蓮朵,再幸尚有香氣宛然。況 乎絲縷潤膩之物哉。」遂凄倫不已。自是聖懷耿耿,但吟:
刻木牽絲作者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須臾舞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世中。
有道士楊通幽自蜀來,知上皇念楊貴妃,自雲:「有李少君之術。」上皇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術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馭氣,出天界、入地府求之,竟不見。又旁求四虛上下,東極,絕大海,跨蓬壺。忽見最高山,上多樓閣。泊至,西廂下有洞戶,東向,闔其門,額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復抽簪 叩扉,有雙鬟童女出應門,方士造次未及言,雙鬟復入。俄有 碧衣侍女至,詰其所從來。方士因稱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雲:「玉妃方寢,請少待之。」逾時,碧衣延入,且引曰:「玉妃出。」妃冠金蓮,紫綃,佩紅玉,曳鳳舄。左右侍女七八人。揖方士,問皇帝安否,次問天寶十四載以還事。言訖憫然,指碧衣女取金釵鈿合,折其半授使者曰:「為我謝太上皇,謹獻是物,尋舊好也。」方土將行,色有不足。玉妃因征其意,乃復前跪致詞:「請當時一事,不聞於他人者,驗於太上皇。不然,恐金釵鈿合,負新垣平之詐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寶十載,侍輦避暑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上憑肩而望。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言畢,執手各嗚咽。此獨君王知之耳。」因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且結後緣。或為天,或為人,決再相見。好合如舊。」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間,幸惟自愛,無自苦耳。」使者還,具奏太上皇。皇心震悼。
及至移入大內甘露殿,悲悼妃子,無日無之。遂辟穀服氣,張皇後進櫻桃蔗漿,聖皇並不食。帝玩一紫玉笛,因吹數聲,有雙鶴下於庭,徘徊而去。聖皇語侍兒宮愛曰:「吾奉上帝所命,為元始孔升真人,此期可再會妃子耳,笛非爾所寶,可送大收。」(大收,代宗小字。)即令具湯沐。「我若就枕,慎勿驚我。」宮愛聞睡中有聲,駭而視之,已崩矣。妃子死日,馬嵬媼得錦拗襪一隻,相傳過客一玩百錢,前後獲錢無數。悲夫,玄宗在位久,倦於萬機,常以大臣接對拘檢,難徇私慾。自得李林甫,一以委成。故絕逆耳之言,恣行燕樂,衽席無別,不以為恥,申林甫之贊成矣。乘輿遷播,朝廷陷沒,百僚系頸,妃王被戮,兵滿天下,毒流四海,皆國忠之召禍也。

❺ 關於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 ,玄宗自廢掉王皇後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後。

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發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秘記》卷三)復制新曲《得寶子》,足見寵幸之隆。

時宮中未立新皇後,宮人皆呼楊氏為「娘子」,實居後位。鄭處誨講了一個故事,說在楊玉環晉為貴妃之後,嶺南貢上一隻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花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花娘」。

唐玄宗令詞臣教以詩篇,數遍之後,這只白鸚鵡就能吟頌出來,逗人喜愛。玄宗每與楊貴妃下棋,如果局面對玄宗不利,侍從的宦官怕玄宗輸了棋,就叫聲「雪衣娘」,這只鸚鵡便飛入棋盤,張翼拍翅。後來這只可愛的「雪衣娘」被老鷹啄死,玄宗與楊貴妃十分傷心,將它葬於御苑中,稱為「鸚鵡冢」。玄宗對寵物白鸚鵡尚且如此珍惜,其對楊貴妃的厚寵更不待言了。

(5)牡丹花臂環擴展閱讀: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籍貫:蜀州(今四川成都)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❻ 我的紋身是個臂環有什麼講究

圖案有講,紋前多想;易紋難祛,深思熟慮;
神龍滿背,權威尊貴;青龍過肩,財路無邊;
吉祥錦鯉,大吉大利;鯉魚躍起,福祿無比;
身紋大虎,必有大福;背有雄師,王者雄姿;
神龜金蟾,納財千年;青龍盤腿,材如洪水;
關公在前,人身安全;關羽在後,大哥財厚;
牡丹花開,富貴自來;竹報平安,財富節攀;
雄鷹在肩,鴻圖大展;神鷹飛翔,志在四方;
鳳凰紋完,好運當前;玫瑰紋後,浪漫風流;
身紋鬼首,鴻運擁有;紋完鬼面,奇緣自現;
背有鍾馗,自有雄威;身有佛陀,事業執著;
身紋虎頭,富貴不愁;身若紋豹,性力提高;
人魚若有,情海任游;美女天使,桃花不止;
烈火麒麟,日進斗金;蝴蝶翩翩,鴻利連連;
蛇盤牡丹,富貴百年;牡丹鯉魚,富貴有餘;
戰馬關公,事業成功;神像文畢,妖魔自去;
偶像紋完,心中坦然;梵文密咒,神靈保佑;
肩有飛天,快樂平安;梅花有香,傲骨自賞;
荷花清純,戀人情深;紅心百合,百年好合;
十二屬相,各有所長;五行八卦,周易可查;
岳母刺字,紋刺之史;水滸刺青,東方文明;
中國圖騰,文化傳承;如今紋刺,時尚標志;
終如所願,名師接緣;吉祥一生,身份象徵。

❼ 古代女子首飾種類

臂釧:一種套在上臂的環形首飾,特別適合於上臂滾圓修長的女性,能夠表現女性上臂豐滿渾圓的魅力。 西漢以後,佩戴臂環之風盛行,臂環的樣式很多,有自由伸縮型的,這種臂環可以根據手臂的粗細調節環的大小。

步搖: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

宮絛:一種系在腰間的懸掛飾物,一般配以漢服。中間用繩子,兩端系有玉佩,金飾,骨雕,中國結等重物,尾端有流蘇。

花鈿(diàn):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

華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為華麗的首飾,華麗的頭飾。出處《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

笄:古代漢族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

禁步:古代的一種飾品。將各種不同形狀玉佩,以綵線穿組合成一串系在腰間,最初用於壓住裙擺。佩戴行步之時,發出的聲音緩急有度,輕重得當。如果節奏雜亂,會被認為是失禮,古人對此是十分注重的。賈誼《新書·容經》有雲:「古者聖王居有法則,動有文章,位執戒輔,鳴玉以行。」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漢族服飾,明代較盛行。婦女包於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綉或珠玉。《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襆頭紅綉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襆頭,紫綉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瓔珞:美玉之意,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後來隨著佛教一起傳入我國,唐代時,被愛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進,變成了項飾。

.珥璫(er dang 第三聲 第一聲)這個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是耳飾品,珥單獨一起就是一串的那種,璫就是圓形的那種,較大。耳飾品在我國的歷史已經很長了。

梳篦(bi 第四聲)就是拿來理頭發的,梳齒稀的叫梳,齒密的叫篦。篦是用來頭發的污垢,梳就和我們現在的梳子一樣是用來梳頭發的。梳篦是古人必備之物,幾乎人人都有,都不離身的。

點翠是中國傳統首飾工藝,是一項國粹:將翠鳥羽毛粘貼在金銀製成的底托上,形成富貴吉祥的圖案,常見的就有甄嬛頭上的各色花朵、還有福祿壽喜字樣、蝴蝶、蜻蜓、蝙蝠等。

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琉璃彩鳳鐲、廣袖綾帛裙、翡翠雙珠耳環、金流玉珠步搖、羊脂玉瓶、紅珠寶石鏈、南海琉璃珠、紫翡寶珠金釵、滾金邊紅綿玉衣、八寶琉璃釵

綾紗玉帛衣、翡翠扳指、凌雲霜、東海夜明珠、金地緙絲孔雀羽衣、 類似於鎏金蝴蝶簪、雙葉金牡丹挽絲步搖、 錦;煙紗散花裙;金絲軟煙羅;滾雪細絲裙、曳地百褶金紋裙、紅梅金絲縷空珠花、乳白珍珠纓珞、 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

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 九鳳繞珠赤金纏絲珍珠釵銀質鎏金點翠梅花簪、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❽ 古代雕花手鐲一般雕什麼花

一、根據玉的色澤、質地以及顏色分布選擇花樣

二、根據佩戴者的身份選擇花樣

三、根據銷售選擇熱賣的花樣(古人也有銷售意識,曾記得有書上說過,三五年便風氣一變,多以某繁華地區開始產生潮流。明清時期的書。另外就是記載某某金匠的手藝好,只是稱贊其花樣多變,手藝精美等等)

上述這些都僅限於雕刻類如玉石、象牙、木骨之類的材料,常見的也多為環形封閉式。而且一般玉石材質的鐲子少有雕刻花紋的,以往見過的大多都是一些簡單的線條圖樣,花鳥類的花紋多見於象牙木骨類。

而像金銀首飾,多見的則是以花卉的抽象圖案作為花樣進行製作,鳥獸較為少見,這種大多屬於環形開放式,易於改變手鐲的直徑,方便佩戴。

這種花樣非常多見,小到一朵花如牡丹、月季,大到百鳥、蝙蝠之類的都很常見,取材內容多見於我國傳統吉祥圖案,比如喜鵲、蝙蝠、荔枝、百花這些都是如此。

我見過的百花鐲是如下式樣:
|牡丹|臘梅|蘭草|石榴|月季| 這種,最多見過有七種圖案的。是白銀的,還倆忘了。是扁平鐲,圖案與圖案之間用 | 分開,並不構成一個連貫花紋。這種是通過錘打出現的花紋,質地較粗糙。另外有鑄模之類的貌似,但我沒有見過

龍鳳鐲這種雖然自古就有,但由於具有身份限制,所以真正多見於民間時始於清末民國初期。古代則是很少見的。

國外的手鐲、臂環常見的也多是由其本民族傳統文化來衍生製作花樣的,比如像鯨魚、蟒蛇等等都是常見的雕刻題材。
=================================
再詳細我也不清楚了,畢竟我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只是接觸過……

❾ 有哪些適合女生紋身的圖案值得分享

女生可以復紋個小蛇或制小心最主要的是自己得喜歡的,紋身是永久性的,不易清除,紋身前必須考慮清楚. 切不可聽信謠傳用鴿子血或硃砂等有害物質紋身. 其實紋身也是一件大事,不可小看.因為好的紋身會讓你百看不厭, 給你帶來一種快感,一種動力,一種自豪和自信,更可以起到遮住疤痕的作用;而粗劣的紋身會讓你懊悔一生,會讓你覺得無賴與無助.所以建議你在紋身之前必須選擇一位可以信賴的紋身師. 選擇你心儀的紋身圖案,如果不喜歡的圖案千萬不可勉強.

❿ 贊美蓮花的詩句

荷花屬山龍眼目,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

1、「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白蓮》

唐代:陸龜蒙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釋義: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白蓮花總應生長在瑤池裡。

月兒明風兒清花兒要凋謝,只有恨卻無情誰人了解你?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愛蓮說》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釋義: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3、「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釋義: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

披散著頭發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卧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一陣陣的晚風送來荷花的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出清脆的響聲。

正想拿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

感慨良宵,懷念起老朋友來,整夜在夢中也苦苦地想念。

4、「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贈荷花》

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釋義: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5、「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荷花》

唐代: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釋義:

夏日荷花綻放,搖曳多姿沒有什麼花能與之匹敵,它的花香也是別具一格。

李將軍家設席乘涼,我伴著那夕陽而來同游曲江。

游江歸來,看到燭光下的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來打濕了羅襪。

想到秋天來臨之前你我將要分別心中苦悶,天各一方只能在夢中相見了。

熱點內容
一點紅盆景 發布:2025-08-26 13:59:51 瀏覽:38
盆景手剪 發布:2025-08-26 13:49:00 瀏覽:884
送給老外的情人節賀卡 發布:2025-08-26 13:42:38 瀏覽:360
江西盆景廠 發布:2025-08-26 13:31:09 瀏覽:75
牡丹亭英文版 發布:2025-08-26 13:06:50 瀏覽:937
刺梅花圖片它有毒嗎 發布:2025-08-26 12:52:31 瀏覽:375
丁香婷婷6月 發布:2025-08-26 12:42:57 瀏覽:784
梅花鹿動圖 發布:2025-08-26 12:39:47 瀏覽:172
盆栽葫蘆的種植方法 發布:2025-08-26 12:39:29 瀏覽:143
福建茶盆景修剪 發布:2025-08-26 12:34:34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