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獎苗阜
A. 你知道哪些比較有實力的年輕相聲演員
郭麒麟,閻鶴翔,張雲雷,楊九郎,孟鶴堂,周九良,閆雲達,欒雲平,高峰,陶雲聖,岳雲鵬,孔雲龍,燒餅,張鶴倫,曹鶴陽,郎鶴岩,張鶴帆,張九齡,王九龍,梅九亮……太多了,反正德雲社在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里的我都認為比較有實力……
B. 單憑實力,郭德綱是當今中國相聲第一人嗎
要論靠相聲賺錢的實力,當之無愧第一人,而且很有可能是古今第一人。這不算褒貶,能嗨置,相份兒也得服。但要說相聲藝術水平,特別是近兩年,恐怕捧著說也只能說是瑕瑜互見……最大的優點一是活路寬綽,一是現掛來得快,一是台緣兒好……不過叫邪好兒的人多到今天這種程度,連台緣兒好這事能不能完全算優點都不太確定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演藝大致還算在文一類,所以想評個「第一人」大概是評不出來的。不過在不懂相聲、不聽相聲的人里,郭德綱的名聲影響力最大,要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郭德綱是第一人,不過這就得分清「相聲界最有名」和「相聲說得好」了。
C. 曲協開會從來沒有德雲社參加,你認為中國的曲協是個什麼單位
2006年北京曲藝家協會召開反三俗大會,會議由姜昆李金斗主持,德雲社郭德綱、於謙、李菁、何雲偉也參加了此次會議,並隨同簽署了「反三俗」《倡議書》,會議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也是迄今為止郭德綱姜昆最後一張帶著笑容的合影。
姜昆霍霍這么多年,感覺他對相聲的熱情也降到了冰點,除了玩命給自己撈點政治本錢,他真的什麼都不會了。這樣的曲協開會,德雲社如果要去,他們主題都得換,改成現場吵架,那多喪氣,還是保持現狀各玩各的吧。
D. 相聲界如果再次評選十大笑星,哪些人有資格入選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相聲行業最火爆的時代,吉林省媒體聯合其他部門搞了一次「相聲界十大笑星」的評選活動,馬季、姜昆、侯耀文、李文華、石富寬、趙炎、高英培、郝愛民、常寶華和師勝傑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
這次評選在全國和整個相聲行業都獲得了極大關注度,甚至比之後評選的侯寶林金像獎更為知名。
最後,需要說明的幾點是:
1、有些同樣出色的相聲演員如佟有為馬樹春、裘英俊於丹、馬軍盛偉、金霏陳曦、郭陽郭亮等人或者由於嶄露頭角時間太短或者由於演出影響地域太小等原因,沒能入選提名。
2、提名的標准並不只是按照所謂的逗笑程度,如果只管搞笑不搞笑不管相聲藝術標準的話,那小沈陽、宋小寶甚至沈騰、李誕還有陳翔、辣目洋子等人也都有資格入選了,這肯定不行。就像賈玲雖然挺火也算相聲演員,但她對相聲藝術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不能入圍。同理,范偉、鞏漢林、黃宏和劉威這些有相聲師承的明星名氣雖大也都不能入圍。
個人觀點,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E. 評書家單田芳還在世嗎
單田芳先生在2018年9月12日已經去世。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在北京去世,享年84歲。單田芳去世的消息,瞬間引發了全民集體追思,大量網友在微博刷屏表示,單田芳的離去帶走了一個評書時代。
著名相聲演員苗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是聽著單老的評書作品長大的,「單老對我們這代曲藝人的影響非常之大」。
單田芳的評書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繼承和發展了傳統評書文化。「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海外華人中也有一定影響,為他贏得「單國嘴」的美譽。
(5)牡丹獎苗阜擴展閱讀: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他1954年走上評書舞台,1955年,拜著名評書演員李慶海為師,從此開啟了曲藝生涯。1979年,單田芳重返書壇。事業逐步走向巔峰,共錄制廣播和電視評書百餘部,聞名全國。
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
2011年,單田芳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回顧自己從藝的一生。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單田芳獲得終身成就獎。
F. 國內相聲界年輕一代的TOP5會是哪些人
國內相聲界年輕一代的TOP5,個人認為應該是岳雲鵬、郭麒麟、金菲、孟鶴堂和謝金。
最後要著重說說的,就是謝金李鶴東這一對搭檔了。別看謝金年紀不大,但是在德雲社中的輩分卻很大,孟鶴堂、岳雲鵬這一輩的年輕人見到謝金,都要尊稱他一句「師爺」,可見他的輩分有多大了。謝金說相聲的風格也是挺特別的,說起傳統段子來也不失年輕活潑的感覺。說相聲很講究節奏感,謝金在這方面做得很出眾,每次聽他的相聲都覺得很享受。
G. 相聲輩分列表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張三祿――朱紹文――春長隆、馮昆治、范長利、桂禎、徐長福、沈竹善
張三祿――阿彥濤――恩緒、高聞奎
張三祿――沈春和――魏昆治、王有道、李長春、高聞元、裕二福
第三代――第四代
恩緒――李德鍚、李德祥、張德泉、華子元、來德如、王葆山、廣闊泉、高玉峰、謝芮芝、駱采舞、戴致齋
桂禎――裕德隆、玉來子
徐長福――焦德海、徐茂昌、劉德智
馮昆治――高德明、吉坪三、高德光、高德亮、常葆臣、郭伯山
春長隆――馬德祿
高聞元――唐玉福、李萬興、張傑堯、韓子康、劉月樵
范長利――周德山、郭瑞林、李瑞豐、張德俊、杜茂林、徐瑞海、朱鳳山、馬良臣
魏昆治――張伯俊、丁伯品、閻伯山
李長春――恆瑞豐
沈竹善――馮振聲、孫伯珍、盧德俊、張星武、范瑞亭
第四代――第五代
裕德隆――王兆麟、陶湘如、李少卿、張雲武、張紹堂、吳景春
李德鍚――馬桂元、玉小亭、焦葆奎、鄭仲衡
焦德海――張壽臣、李壽增、富壽嚴、李壽清、葉壽亭、於俊波、常連安、朱闊泉、湯金澄、於堃江、尹鳳岐、彥授辰、路彩祥、白葆亭
盧德俊――趙靄如、陳雨亭、趙壽舫、何壽亭、崇壽峰、馮樂福、金鈺堂、何玉清、龐子泉、李得子
周德山――馬三立、劉桂田、李桐文、連秀全、寶壽華、魏常玉
馬德祿――高壽亭、高桂清、楊聞華、尹壽山、郭榮起
范瑞亭――焦壽海、陳桂林、陳桂鑫、聶聞治、馮子玉
郭瑞林――侯一塵、譚伯如、陶湘九、李壽芳、馬四立、胡蘭亭
李瑞豐――寇壽亭、董湘臣、陳紫荃
李德祥――馬壽岩
吉坪三――秦醒民、熙醒生
劉德智――郭啟儒、張春奎
馮振聲――常福荃、楊海荃、韓小痴、葉太珍、祝景荃、張聞斌
張傑堯――單松亭、關松明、袁松麒、班松麟、田松山、劉松江、辛松斌、鄭松濤、陳松波、楊松臨、王松聲、王松葵
馬良臣――李永春
高德明――於佑福、馮大荃、張松青
朱鳳山――闞天忠、謝天榮、趙天壽、李天林、楊天茂
高德亮――高鳳山、趙玉貴
(7)牡丹獎苗阜擴展閱讀
相聲輩分歷史:
馬三立先生在《天津文史資料選輯》上公開的"京津相聲演員譜系"只記錄到了第七代,《中國相聲史》上刊登的"相聲師承關系表"比較詳盡,記錄到了第八代,然而,十年過去了,相聲演員的隊伍仍在壯大,已經出現了第九代、第十代相聲演員,蘇文茂先生的弟子劉俊傑是第七代演員,他也有了徒弟叫丁東,而據說丁東也有了徒弟,只不過還沒有正式拜師進入譜系,而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在馬三立的《天津文史資料選輯》和《中國相聲史》上,都把張三祿作為相聲的始祖,而據了解,這一說法在天津相聲界存在著很大爭議,蘇文茂和田立禾都否認這種說法,他們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相聲前輩提過張三祿的名字,張三祿也沒有留下一段相聲,不能把一些滑稽藝人就當成相聲的創始人,如果這樣說東方朔也是相聲的創始人,他們贊同朱紹文是相聲的創始人,是第一代。
在《中國相聲史》上刊登的"相聲師承關系表"中,還有幾位小品演員的名字,原來他們也早就拜師入門了,其中有鞏漢林拜唐傑忠為師,黃宏、蘭成拜馬季為師,李嘉存拜高英培為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