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嚼公丁香

嚼公丁香

發布時間: 2023-01-23 00:05:47

❶ 提鮮增香的香料有哪些

中餐干貨調味料主要有:花椒(有時用麻椒)、大料、胡椒、干辣椒、桂皮等,這幾樣是最常用的;此外還有陳皮(或山楂)、丁香、豆蔻、山奈、良姜、小茴香、白芷、砂仁、香葉、甘草、木香、草果等,數一下,大概有十幾種之多。(其他不屬於干貨調味料的主要指蔥、姜、蒜等。)

茴香氣味濃烈,用於製作素菜及豆製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氣增加鮮味,使肉質細嫩;熏肉、煮腸用肉桂,可使肉、腸香味濃郁,久食不膩;氽湯用陳皮和木香,可使氣味淡雅而清香;燒魚用山奈和生薑,既能解除魚腥,又可使魚酥嫩相宜,香氣橫溢;熏制雞、鴨、鵝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獨特,嚼時鮮香盈口,滿室芬芳。

拓展資料:

香料(Perfume) 亦稱香原料,是一種能被嗅感嗅出氣味或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質,是用以調制香精的原料。除了個別品種外,大部分香料不能單獨使用。香料分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其中天然香料包括動物性天然香料和植物性天然香料;人造香料包括單離香料及合成香料。

香料是一種能被嗅覺嗅出香氣或被味覺嘗出的香味的物質,是配製香精的原料。香料是精細化學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和單離香料3個部分組成。

古羅馬詩人Statius在一首詩中對一場為寵物鸚鵡舉行葬禮的諷刺,主人在他那寶貝過世之後還要舉行一個類似於鳳凰涅槃般的葬禮儀式,讓它在用桂皮點燃的葬火中獲得重生。

可以說,像桂皮這樣的香料,在這個輪回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至少在香料被食用之前,人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追起各種香料和調料是如何被人們認識利用的,會發現事實更加驚人。

❷ 各種鹵料鹵水中起什麼作用

具體分類如下:
1.辛辣料:辣椒、白鬍椒、黑胡椒、花椒
2.芳香料:香茅、蒔蘿、蓽撥、香葉、荊芥、百里香、孜然、丁香、小茴香、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八角、雲木香、辛夷、甘松、排草、砂仁、薄荷、紫蘇、香菜籽、芹菜籽、紅豆蔻、五加皮
3.祛異料:白芷、川芎、良姜、草果、南姜、桂皮、月桂、乾薑、山柰、獨活、桂枝
4.調色料:姜黃、紅花、黃梔子、紫草
5.其他料:甘草、陳皮、干淮山、當歸、羅漢果

各種鹵料在鹵水中起的作用:
黑胡椒,作用:增辣味、調和滋味。
白鬍椒,作用: 增辣味、祛異味、增香味。
靈草,作用: 增香。
蓽撥,作用: 增香。
香葉,作用: 增香。
蒔蘿(千里香、土茴香),作用: 增香。
香茅,作用: 增加特殊香味、遮蓋異味。
荊芥,作用: 增香、遮腥。
百里香(地椒),作用: 增香、遮腥。
丁香(公丁香),作用: 增香。
甘松,作用: 增香。
小茴香,作用: 增香。
雲木香(木香、廣木香),作用: 增香。
辛夷(毛桃),作用: 增香。
排草(香草),作用: 增香。
香菜籽,作用: 增香。
芹菜籽,作用: 增香。
紫蘇,作用: 魚肉增香祛腥料。
砂仁,作用: 增香祛腥。
白豆蔻,作用: 增香祛腥。
肉豆蔻(玉果),作用: 增香祛腥。
草豆蔻,作用: 增香祛腥。
紅豆蔻,作用: 增香。
五加皮,作用: 增香。
白芷,作用: 遮蓋魚的腥味和羊肉的膻味。
川芎(香果),作用: 遮蓋魚的腥味。
草果,作用: 遮蓋異味。
乾薑,作用: 增加姜辣味、遮蓋異味。
良姜(干南姜、高良姜),作用: 遮蓋牛羊肉的異味,跟姜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南姜,作用: 1.製作鹵水必不可少的用料。2.祛除絕大多數食材的異味,牛羊肉、貝殼類海鮮、禽類都適用。
桂枝,作用: 遮蓋異味。

獨活,作用: 遮蓋魚的腥味。
桂皮(肉桂),作用: 遮蓋所有紅肉類食材的異味。
山柰(沙姜),作用: 遮蓋牛羊肉的異味。
月桂,作用: 遮蓋牛羊肉的異味。
紫草,作用: 1.為紅油或自製鮮辣醬增加鮮紅色。2.用來製作川式鹵水,同樣是調節鹵水的紅亮度。
紅花,作用: 專給高檔菜調色,帶給食材或者湯汁金黃的顏色。
姜黃,作用: 1.製作咖喱粉或者成品需要色澤金黃的雞菜,如給鹽焗雞調色。2.是跟姜一樣,用來遮蓋異味,多用於調制鹵水或醬湯。3.在西餐中可以用來烹制牛羊肉。
黃梔子,作用: 專用於給鹵水或醬料調色。
陳皮,作用: 有輕微苦味,一是調節鹵水或者醬湯的復合味,同時增加香味;二是用來製作陳皮鴨的主料;三是緩解魚的腥味。
當歸,作用: 增加湯料的滋補功效,也有遮蓋羊肉膻味的作用。
淮山,作用: 增加湯料的滋補功效。
甘草,作用: 香味很輕微,甜味明顯,主要調節鹵水或者醬湯的復合味。
羅漢果,作用: 調節鹵水或者香辣湯料的潤口感,或用來製作爽口、潤口的燉湯。

❸ 食用香料使用前如何處理

西餐香料大全

香 料 史 語
香料從字義拆解上來說,可理解為「香氣調味料」。但它實際上被運用得非常廣泛,自木乃伊製作時的用料、醫葯療疾的葯材,到祭天貢品巫祀驅盅的物品,均能證明人們對香料的喜愛和重視。
中國早在《周禮》,離騷中就已有用香料烹飪的記載,秦漢以後,香料的運用更為廣泛,品種由於海外的引進也變得更為豐富,如胡菜、迷迭香、月桂葉等。直至目前中國各地的傳統菜餚中,常用的香料已多達百餘種。
歐美國家在運用香料的歷史上,早在古羅馬希臘時代就有史跡古籍可考。《聖經》中多處記載肉桂、大蒜、洋蔥、丁香、乳香、沒香等香料。
各種香料雖特質各異,但皆含有醇、酚、酮等揮發性化合物,品種繁盛外,也發展出多味混合的香料配方,並有獨到的配比心得,群龍有首,即在多樣有機排列組合下,每一種香料在不同分量比重的混合中,亦產生了風味迥異的變化,而如何達到和諧從而襯菜提味,就需累積數代傳承的經驗了。
進入香料世界猶如游覽一個世界博覽會,透過方字,想像著一個種子如何的流浪,想像著古老世紀的人們,又為何因著那一點馨香的誘惑,挑起天數的征伐戰亂?還有那才子佳人怎麼恃著氣味的記憶,追索前世今生的愛戀,一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一書中所說:迷迭香啊!是能幫助你回想的線索。
香料定義為「主要用於調味的何何脫水植物」,包括熱帶芳香族化合物(胡椒、肉桂、丁香等),葉狀草本植物(羅勒、薄荷類、墨角蘭等),香料籽(芝麻、罌粟、芥末等)以及脫水蔬菜(洋蔥、大蒜等),混合類如咖喱、辣椒粉也都是香料的一部分。
過去「香料」只是指熱帶芳香族化合物,而「草本植物」是指溫帶地區植物的特殊葉子以及種子。香料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如花(丁香、番紅花)或者果實(小豆蔻、辣椒)或漿果(黑胡椒、杜松)或籽類(大茴香、香菜、芹菜),胡荽莖類(姜、黃姜)或根類(當歸、山葵、獨活草)或葉子(月桂葉、薄荷葉、墨角蘭)或核(肉豆蔻)或假種皮(權杖)或皮(肉桂)或球莖類(大蒜、洋蔥)或任何香料植物的其他部分。
香料的樂趣在於巧炒多變的運用,它本身的作用是加強菜餚的風味,而不是要搶去食物本身的特色。如何正確的保存和使用,才能讓香料保持新鮮的味道,並發揮它最大的功用?參閱此手冊後,您要會體到到,只有充分了解香料、才能煮最出色的香味全的食物。

第一部 辛香料(Spice)
英(Spice)法(Epice)意(Spezie)西(Especia)德(Gewure)

氣味濃烈辛辣的辛香料,取自植物的果實、花、花苞、根莖、樹皮。在中國古代,辛辣的調料十分多,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葯、扶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這些辛香調料不僅能為食品加香增味,更有不可替代的食療作用,尤其對許多疾病都有意想不到的良好防治效果。
(主要產地)印度、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墨西哥、中國
(選購與保存)辛香料一般都是乾燥品,因為它的芳香和刺激感都比新鮮品更好更強烈。選購時,要選充分干爆且香味濃烈者為佳。
(使用方法)使用富刺激性的辛香料時要注意,每種辛香料的辛辣成分並不相同,用法上自然就有所差異。其中以辣椒的辣味最重,它的特色就是吃在口中火辣辣的,有如燒灼般酷熱的辛辣感,但幾乎完全沒有香味。辣椒的辛辣成分並不會受高溫的影響而減弱,因此可以和各式食品相配。其它如胡椒、生薑的辛辣萬分受熱也能保持穩定,但像辣根(洋山葵)的辛辣成分是由於酵素作用而產生的,就不能和加熱食品共用了。

胡椒(Pepper)
梵名「味履支」,又名古月、黑川、白川,多年生藤本植物,原產熱帶亞洲,漿果球形,黃紅色,依成熟及烘焙度的不同而有綠色、黑色、紅色及白色四種,有粉狀、碎粒狀和整粒三種使用形式,在烹調中有去腥壓臊、增味提香的作用。一般將整粒胡椒用在肉類、湯類、魚類及腌漬類等食品的調味和防腐中,在加入香料和鹵汁時用粉狀較多。
胡椒味辛溫而芳香,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止瀉、開胃、解毒,可治胃寒之痛,受寒泄瀉,食慾不振。選購時注意以顆粒均勻、飽滿、潔凈、乾燥者為佳,胡椒及其製品胡椒粉,均宜放在乾燥及空氣流通處,切忌受潮。粉狀胡椒的辛香氣味易揮發掉,因此保存時間不宜太長。

花椒(Chinese Pepper)
花椒屬芸香料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果實呈紅色,種子黑色,果實為花椒,含揮發油,性熱,味辛香,作為中國特有的香料,在明末辣椒傳入中國以前,花椒就已與姜、茱蔡並稱為中國民間三大辛辣調料,花椒樹因為結實累累,香氣濃郁,因此被古人視作多子多福的象徵,並用它祭祀祖先、迎神、驅疫、花椒按其顏色青綠色、麻味較強,有一種特殊的清麻香味,多用於麻味較重的菜品,如「火鍋」「水煮魚」「毛血旺」等,紅袍椒屬於較大眾且運用最廣的一種,狗椒由於其色澤、香味、麻味都較差,含籽多,所以一般不用或少用。
花椒味辛性溫、能溫中散寒,在烹調中具有異味增香味的效用,還能與辣椒、鹽等調料綜合形成一種麻辣醇厚的復合味。花椒除了味道好可作為調味料之外,其葯用功效也很重要,如開胃、健脾、理氣、止瀉、驅除蛔蟲、治風濕、關節炎、嘔吐、腹瀉、感冒、牙痛,對多種細菌有明顯抑製作用,能局部麻醉止痛,可促進性機能作用、抗衰老、增強內分泌腺機能等。
選用花椒時注意以粒大均勻,氣味麻香濃郁,籽少或無籽全乾品為佳。購買花椒時,買整粒的比買粉末要好,因為磨成粉末的花椒香味容易散失。整粒的在使用前,先放在乾燥的鍋里用最小火加溫烘炒,花椒里的油質因遇熱揮發出來,再碾碎或磨粉以烹調菜餚。
花椒最忌潮濕,宜用透氣性能好的麻布袋存在乾燥通風處,顆粒在密封狀態下可儲放2年之久。

山椒(Japanese Pepper)
山椒即日本特產的花椒,特有的辛辣成分不在種子而是存在於果皮當中。稱為「不芽」的嫩葉和未熟果實的粉末可用於湯中調味並增添香氣。

姜(Ginger)
又稱生薑,原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原產於印度尼西亞,須根不發達,塊莖肥大,呈不規則掌狀,灰白或黃色,可做蔬菜,調料,亦可用葯,姜一切開就有香氣,來源在於成分中的揮發油類,辣味成分則為姜辣素,素的年齡不同,姜辣素所含比例也不同,導致生薑和乾薑吃起來味道有異。生薑效用偏重的發汗、止漚和解毒,烘乾或曬乾的乾薑則能溫中散寒,夏季產的子姜是姜的嫩芽,適合切絲生食。
姜含有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能驅毒去邪,溫熱中腸,具有適血、祛寒、除濕、發汗等功能,此外還有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之功效,故醫家和民諺稱「家備小姜,小病不慌」,最佳的貯存方式是將買回的鮮姜洗凈後,埋入鹽罐里,可保持較長的時期不幹,但要注意,腐爛的生薑中含有毒物質黃樟素,其對肝臟有害,所以一旦發現生薑腐爛就一定不能食用。
妙方:1、鮮姜榨汁可緩解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食後疼痛。
2、外出旅遊,出發前口嚼生薑服下或貼一片在肚臍上,也可放鼻旁嗅聞,有防暈車暈船之效。

辣椒(Chilies)
茄科多年生木本植物,原產於中南美洲和印度西部,15世紀傳入歐洲,明代傳入中國,現在全球熱帶地區都有種植,種類多不勝數,知名的已超過了200多種,是分布最廣的香料植物。辣椒是辣味調料的代表,除了辣味外,幾乎沒有其它味道,最辣的部分是子粒及其旁邊的白色脈絡,至於辣的程度,則因品種而異。辣椒未成熟時外表為綠色,成熟後轉紅、杏、黃、紫等不同顏色,外型有長有圓,大小亦不一,其中以手指大小的鮮紅色為最普遍食用。成熟的辣椒有各式各樣的製法和食法。除可生食或炒食外,辣椒干制後可壓成粗碎、片狀、粉末狀,製成烹調香料,如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醬等加工品,具有殺菌去腥的效果。
辣椒味辛,能溫中下氣,開胃祛寒,散風活血,對於抵禦潮溫、受涼等氣候引起的疾病,有獨特功效。
選購辣椒時,以成熟、乾爽、堅硬、重身、表面光滑無瑕的為優質,保存時可把辣椒洗凈吹乾後用紙巾包裹,放進冰箱,可貯存2至3個星期。

丁香(Clove)
最早原產地是印尼摩鹿加群島(MOLUCCAS)。又叫雞舌、丁子香,是丁香樹結的花苞在未開花之前採摘下來,經乾燥後做成的香料。丁香很適合於甜或濃味的食物,美國人常用來撒在燒烤類食物上:而歐洲人喜歡把丁香插在柑橘上,用絲帶綁起吊掛在衣櫥內以熏香衣物;非洲人喝咖啡時,喜歡加入丁香同煮。丁香還不只這些用途,舉凡烹調肉類、腌泡菜、烘焙糕點、調制甜酒,全都可以加入丁香香料。
香精油可作為消毒劑和止痛劑,調稀的丁香油可做漱口劑,將精油擦在齒齦上可解除牙痛。
購買丁香時,最好是買整粒的,因粉狀丁香的香味極易氧化散失,不易保存,買整粒的就可除去這些缺點,丁香最好的品質外觀通常是大粒、圓胖、深咖啡色微帶紅黃,富含油質,莖梗不超過0.5寸為佳。

肉豆蔻(Nutmeg)
來自一種熱帶常綠喬木,果實中央核仁部分就是肉豆蔻,散發著甘甜而刺激的芳香,口味微苦澀,充滿著異國情調。
公元十六世紀時,肉豆蔻不僅是歐亞間主要商品之一,在中國和阿拉伯地區更是治療消化病症的葯材。整顆肉豆蔻用擦菜板擦碎後,是漢堡等絞肉食品常用的調味料,也適合於西式糕點。肉豆蔻有著堅硬的核仁,可保存較長時間,而其濃烈的香氣,在菜餚中只要放一點就味道十足。一般來說肉豆蔻粉可保存8個月之久,而原顆粒則可儲放2年以上。

豆蔻皮(Mace)
被覆在肉豆蔻黑色外殼上的深紅色網狀假種皮,就是豆蔻皮,經日曬後,和肉豆蔻一樣當作香料使用,兩者的香味十分相似,但豆蔻皮的香味要清淡許多,常用於絞肉食品、香腸、甜甜圈等食物當中。

肉桂(Cinnamon)
肉桂又稱為玉桂、丹桂或桂皮,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全世界的肉桂樹大約有上百種,其中2種居領導地位且甚具商業價值的是錫蘭肉桂和中國肉桂。錫蘭肉桂比較軟甜、風味絕佳,桂皮呈淺棕色而且比較薄。
中國肉桂(桂皮CASSIA)香味比較刺激,樹皮較肥厚,顏色較深,芳香也較前者略遜一籌。肉桂的味道芳香而溫和,適用於甜和濃味菜餚,特別適合用來煮羊肉,也可以用來做蜜餞水果(特別是梨)、巧克力甜點、糕餅和飲料。肉桂除了有樹皮捲成的所謂肉桂棒、肉桂粉外,還有肉桂油出售。新鮮肉桂粉香氣比肉桂棒濃重許多,在烹調時,如果不想味道太重,或是不想使食物中有肉桂粉末顆粒,則可使用肉桂棒烹煮後丟棄。深愛肉桂香的人,可以自製肉桂茶,只要用250亳升的開水浸泡約1克重的肉桂樹皮絲10分鍾,即可飲用。
買回的肉桂無論皮或粉,只要密封放在乾燥,陰涼,黑暗且通風的地方,就可保持1至2年,品質、香氣不會逸散變質。

大蒜(Garlic)
大蒜屬百合科植物,原產於亞洲中部,其繁殖方法不是用種子,而是用蒜瓣繁殖成一個長有外膜的大蒜球。大蒜味辛性溫,有強烈的氣味及味道,可用作蔬菜、調味菜或香料,有促進食慾的作用,其所含的蒜辣素有殺菌去腥的作用。大蒜的鱗莖乾燥後,氣味和刺激性不像新鮮的蒜頭那樣濃烈,香味又能長期保存,使用時很方便。可加工成蒜片、粗蒜粒、蒜粉、蒜泥等製品,可依據需要分別使用。

蒲公英 2006-4-6 03:30

第二部 種子粉(Seed)
英(Seed)法(Graine)意(Seme)西(Semilla)德(Same)

這一類的香料都取自植物的種子或果實,由於氣味芳香,可當作香料使用,遂歸在種子粉中。有的香料葉子和種子都可以使用,但這里主要描述的是其種子部分。
(選購與保存)種子粉香料要等種子成熟才能採收,而且要盡量在種子飛散前採收,揀去雜質,曬干後保存在陰涼乾燥處,最好是密閉容器內。
購買時要注意香料的包裝材料,通常以褐色玻璃瓶最優,紙盒裝次之,鐵盒裝又次之,香料以顆粒狀最能保持其原有植株之風味;粉末狀愈細者,容易潮濕、發霉、結塊,故保存不易,香氣成分容易散失。購買後,貯存時應遠離光線、濕氣、熱氣等惡劣環境,以確保最佳質量。
(使用方法)多數種子香料天生就芳香撲鼻,是因為含有揮發性強的精油成分,比如茴香、葛縷子、小豆蔻、蒔蘿等。但有的種子卻不然,像芝麻、葵花子等,含有大量不揮發性的植物性油脂,一定要等到加熱處理後,才能達到香氣四溢的效果。而且,很多種子香料除了可以直接在烹調中使用外,還可以榨油利用,如芝麻、葵花子。有的可以萃取出精油來,用以調制各種香料,甚至成為女孩子喜愛的香水味道中的一部分,芹菜子就是一例。

八角茴香(Star Anise Fruit)
八角的香味接近大茴香,但與大茴香並不屬於同科植物,其氣味稍含丁香和甘草的芳香,味微苦、甜、八角在中餐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多用來去腥增香,通常用於燉菜或燜菜中的提味,亦是中國五香粉的主要萬分。在南歐地區,除了各式湯類蔬肉的烹調外,八角亦被大量用作甜點酒飲的添香物。
八角性辛,溫。歸肝、腎、脾、胃經。主治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用於寒疝腹痛,腎虛腰痛,胃寒嘔吐,脘腹冷痛。還具有開胃、下氣、散寒、驅蟲、興奮神經的功效。
八角茴香的種子蘊藏在豆莢里,由8個果莢組成,呈星形狀地排列於中軸上,故名「八角」。其色澤以棕紅、鮮艷有光澤為好,粒大飽滿、莢邊裂縫較大,能看到莢內籽粒、八角完整不碎者為上品。完整原形的八角大約可密封儲藏2年,若是八角粉則約可儲放8個月到1年,由於八角的香味很濃,所以使用整個八角是很少見的,一般只放1至2片即可。

小豆蔻(Cardamom)
別名白豆蔻、圓豆蔻,生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南部以及斯里蘭卡地區的熱帶雨林。北歐諸國、中東、印度料理經常使用小豆蔻,由於栽培小豆蔻只能在排水良好、適當的陰涼處,而不能在貧瘠的土地上或有強風的土地上,受諸多條件的限制,使得小豆蔻產量不高,加上其乾燥的工序也很復雜,因此它是屬於比較昂貴的香料之一,在我國較少用到。
小豆蔻的芳香甜美又帶刺激性,味道辛辣微苦,有治暈車、失眠、口臭、減肥和增強性功能的功效。在烘製過程中因為色澤的處理而有不同顏色,綠豆蔻為自然風干,白豆蔻以二氧化硫漂白,而印度南部及斯里蘭卡等原產地以自然光曬豆蔻,所以色澤為淡黃色。在香氣品質上以綠色小豆蔻最能保持此原料的風味,原香中帶有檸檬香氣的秀雅,而黃白二色小豆蔻氣味相近。
三色小豆蔻在不剝開殼並存在密閉容器內時,8至12個月內可保有最佳香氣。

大茴香(Anis/Anise)
屬香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埃及和中東及印度一帶,曾是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防腐香料之一,也是印度人用來咀嚼的口腔芳香劑。大茴香有一種類似甘草的特殊香味,有去痰、鎮咳、促食慾、助消化的功效。亞洲人喜歡把大茴香加在湯或燉菜中,歐洲人則常在蛋糕、餅乾和甜麵包中用它來增添香甜味,如果將大茴香製成酒或加在咖啡里,氣味非凡。
大茴香存放時間久了容易變味,使用時要搗碎磨細。貯存時應把它放置在陰涼乾爽的地方。

蒔蘿(Dill)
別名土茴香、小茴香,屬水芹料,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印度,現在世界各地都有栽種。Dill是鎮靜的意思。
蒔蘿葉片鮮綠色,呈羽毛狀,種子呈細小圓扁平狀,味道辛香甘甜,有水芹科特有的刺激香味,像燒焦般的辛辣味。多用作食用調味,有促進消化之功效,可直接或磨成粉末製成醬料,最常見的用法是撒在魚類冷盤及煙熏鮭魚上,以去腥添香或做盤飾,也可加入泡菜、湯品或調味醬。
蒔蘿的葉子與種子的辛香程度有點不同,種子的氣味和味道較強烈,較適用於腌漬或為某些菜式引出額外的味道,如黃瓜泡菜、馬鈴薯、肉類、黑麥麵包、咖喱、烤魚等;葉子的氣味及味道較溫和,適宜魚類、海鮮、蔬菜、調味醬。
貯存時可將蒔蘿用塑膠袋包裹,然後放在冰箱,可貯存數天。或把它切碎後混入少量水,貯放於小容器里。

葛縷子(Caraway)
別名葛蒿、胡荽子、茴香子,是兩年生歐芹科草本植物的種子,原產於亞洲,北歐及中歐,現在世界各地廣為栽種,但若以消耗量來說,荷蘭與德國名列前茅。葛縷子外觀很像蒔蘿,嘗起來的味道卻道卻像小茴香,是種很容易讓人混淆的香料;尤其在亞洲,時常與小茴香交錯使用,就邊廚師也搞不清楚到底何為本尊。在香料市場的交易中,葛縷子也被稱為「外國小茴香」,其中的相似處可見一斑。
褐色的葛縷子種子長度約1/5英寸,至末端漸窄,仿如彎月形。葛縷子帶有水果般的清甜芳香,咬碎後卻有檸檬皮般的辛辣苦澀,通常用作食用調味,是開胃除膩的佳品。其獨特的清香很適合用來去除肉腥臭味,當與水果和蔬菜結合時,葛縷子即會產生少許的檸檬香味。葛縷子中助消化、抗微生物、防腐、增進食慾,還能收斂、驅風、利尿、催經、化痰、提神振奮、整腸健胃及滋補驅蟲。一般來說無毒無過敏性,但過量使用可能引起皮膚不適。葛縷子原顆保存期約為18個月,細粉約為6至8個月。

芫荽子(Coriander)
芫荽別名胡荽、香菜,屬水芹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東歐、中東,現在全球都有種植。芫荽的英文名Coriander源自希臘語,意指「臭蟲」,原因是芫荽的種子未成熟前,莖葉的味道類似甲蟲味般不太好聞,待果實成熟後則轉變成類似茴香的辛香味。芫荽的氣味一般人在第一次接觸時較難忍受,尤其是較少使用芫荽的西方國家。但是在中國與東南亞卻大受歡迎。不僅芫荽葉可生食,還經常放在食物或醬汁上做除腥提味的香料,芫荽子更是印度咖喱的原料之一,可以說是萬能香料。墨西哥菜中也常用到它。
芫荽味道溫和酸甜,微含辛辣,近似橙皮的味道,並略含未質清香,以及胡椒的風味。芫荽的莖、根、葉用炒等方法加熱後,好像有柑桔的香味,但比之加熱前,香味已嚴重流失。顆粒的芫荽子外殼很薄,所以應盡量以原顆粒保存,時間可長達1年之久。若研成細粉則只6個月的香氣有效期。

芹菜子(Celery Seeds)
芹菜別名荷蘭鴨兒芹,傘形科兩年生植物。古代的葯草記錄顯示,人類種植芹菜至少有3000年歷史,尤其是在古埃及,而公元前5世紀的中國早已懂得使用芹菜了。芹菜自古以來被當作一種蔬菜,一般被使用的部分為果實、根與葉子。不過很時候,整株植物跟種子都被當作葯物使用。
芹菜的花朵很小,芹菜子就是取自芹菜小小的花朵中,因而種子的體形也非常之小,呈卵形,顏色多為棕褐色或深棕色,具有宜人的濃烈香氣,味道微辛而苦。很適合用於製作蔬菜菜餚,尤其在番茄汁中加入少量芹菜子,可以抵消彼此的生青味。在做湯、燉菜、調醬料、烘焙等料理中,芹菜子都是不錯的香料。
芹菜子性溫味甘、無毒。其所含的多種有效成分,對風溫症、風濕關節炎、痛風、高尿酸症等都有舒解作用,也是極佳的利尿劑,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安神作用,能舒解脹氣及消化不良的毛病,還能起到降血壓,降血糖作用。

芝麻(Sesame)
別名胡麻子,為脂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脂麻的成熟種子,芝麻依其種子外皮的顏色,可分為黑芝麻、白芝麻和黃芝麻,中國常見的是黑白兩種,黃芝麻由於全世界的產量不多,因而非常昂貴。芝麻的營養非常豐富,含有脂肪油、蛋白質、蔗糖、卵磷脂等多種營養成分,生嚼,炒食,磨醬,榨油或做糕餅糖果配料皆可。香噴噴的芝麻或做點心吃,或榨油食用,都不失為佳品。通常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葯用則以黑芝麻為佳。
黑芝麻的種子呈扁卵圓形,表面為黑色,味道甘甜,有油香氣。黑芝麻比白芝麻香氣更濃,但含油量比白芝麻低,主要用製作糕點、芝麻醬等。
白芝麻是種子呈白色的品種,其油脂含量是芝麻中最高的。除了烹調,主要供應榨油。

芥末(Mustard)
別名芥子、芥菜子、胡芥。屬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亞洲。芥末有黑、白、褐三色,其中黑芥末味道較辛辣刺激,白芥末辛辣味相對溫和芳香,通常說的芥末即是黑芥末即是黑芥菜和白芥菜兩大灌木的種子;褐芥末則主要產於印度。
芥菜子可直接使用或搗成粉末後使用,干芥菜子並不辣,需加水才會反應出辛辣物質,時間愈入愈辣,但放置太久,香與辣會散失。加溫水可加速酵素活性,會更辣。粉狀芥末也如此,變干後會失去香味,若把芥末混水做成醬,則可散發其辛辣味。芥末可用於各種烹調料理中,白芥末尤其得到廣泛適用。如牛肉、豬肉、羊肉、魚肉、雞肉、鳥肉、沙律、醬料、甜點等,用於去腥提味,也可原粒用來腌菜或放入沸水中煲煮蔬菜。還可用於調制香腸、火腿、沙拉醬、糕餅等。
要長久保存芥末醬,可用檸檬汁、酒或葡萄酒等來調制,使其具有酸性,效果相當不錯。

紫蘇(Basil)
紫蘇也稱羅勒,是一種生長在東半球溫暖地帶的一年生薄荷類植物。紫蘇原名出自希臘文,意為「皇室之香油」,原產於太平洋群島,十六世紀時由亞洲傳到歐洲。全世界的紫蘇約有150種之多,葉片有

干辣椒
干辣椒性辛溫,能祛寒健胃,其色澤鮮紅,辣味較重.干辣椒品種很多,有大金條.二金條,五葉椒,朝天椒,七星椒,大紅袍和小米椒等.火鍋湯鹵(鍋底)中加入干辣椒,能去腥解膩壓抑異味,增加香辣味和色澤.

花椒
花椒,味辛性溫麻味濃烈,能溫中散寒,具除濕止痛的作用,花椒品種以陝西椒;四川茂汶椒.清溪椒為上乘.花椒是火鍋得重要調味料.用於湯鹵中可壓腥除異,增鮮香.

老薑
老薑性辛濕.含有揮發油姜辣素.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老薑用於紅湯,清湯湯鹵中,能有效的去腥壓臊.可提香調味.

大蒜
大蒜喂辛辣氣芳香.含有揮發油,二流化合物.大蒜主要用於調味增香,壓腥味去異味.

醪糟
醪糟.是用糯米釀制而成,米粒柔軟不爛,酒汁香醇.甘甜可口,稠而不混,釅而不粘.調制火鍋湯鹵(底料)加入醪糟.能增鮮壓腥去異味使湯鹵產生回甜味.

食鹽
食鹽學名氯化鈉,使一種結晶小顆粒.帶鹹味,能解毒涼血,潤燥止氧.食鹽在火鍋中起定味調味提鮮解膩去腥作用.

冰糖
冰糖使復製品蔗糖,為結晶體味甘性平.益氣潤燥,清熱.在熬制火鍋湯鹵時,加入冰糖克使湯汁醇厚回甜,具有緩解辣味刺激的作用,

料酒
料酒是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具有柔和的酒味和特殊香氣.料酒在火鍋湯鹵中主要作用是增香.提色,去腥,除異味,

味精
味精是從大豆.小麥.海帶及其它含蛋白質物質中提取,味道鮮美,在火鍋中提鮮助香.增味作用.

雞精
雞精是近幾年使用較廣的強力助鮮品,用雞肉雞蛋及麩酸鈉精製而成,雞精的鮮味來自動植物蛋白質分解出的氨基酸.雞精得作用是增鮮提味.

胡椒
胡椒.味辛性溫帶濃烈的芳香氣味,具溫中散寒,健胃順氣的功效.在清湯火鍋中用於去腥壓臊.增香提味.

1.甘菘 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菜中常用的一種毛絨絨、黑褐色的根狀香料,成都人稱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氣味辛香,近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胃痛嘔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葯。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水中加入此香料,其香味濃郁。不過要注意量的把握,一次用量不宜超過5克,否則香氣「膩人」。

2.丁香 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烹調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濃,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風、鎮痛的作用。在烹調中的用量應在1~2克以內,千萬不可多用。

3.八角 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其特點是聞之芳香,嘗之微甜。其性味辛、溫,有溫中開胃,祛寒療疝的作用。在烹調中無論是火鍋、紅燒、鹵水均可使用。由於其香味是有人喜歡有人煩,故在使用中比較靈活,以5~10克為宜。

4.小茴香 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全國多數地區都有栽培,且為人們所熟悉,其鮮品莖葉在烹調中常見用於製作茴香胡豆、茴香餡餃子等。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穀粒或孜然,有特異芳香氣。作為香料使用,廣泛用於紅燒、鹵水、麻辣火鍋中。在火鍋中可適當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一些。在葯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5.草果 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葯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個較為合適。

❹ 請問香茅草,公丁香,豆冦哪一種是發物

香茅草、公丁香、豆冦都不是發物。
香茅草,是禾本科香茅屬植物。
香茅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長40至110cm,莖稈叢生,細弱,外表灰綠色至深綠色,有時帶紫色,節部膨大。葉片狹條形,長25至70cm,寬1至6mm,邊緣有時外卷,兩面均無毛,被白粉;葉鞘無毛,基部常破碎而內卷,內面淺紅色;葉舌鈍圓,長2至4mm,膜質,先端多不規則破裂。
具特異香氣,味辛辣,嚼時有清涼麻舌感。以色灰綠、粗壯、葉多、香氣濃烈者佳。
生長於高溫多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中。
分布於我國雲南省滇南地區,還有陝西、甘肅、河南、海南、廣東南部、江西南部及西南地區。
全草含酸性皂甙類物質、鞣質、蛋白質、粘液質、苦味質、糖類及酚性物質。鮮草含揮發油
因其具有檸檬香味,又叫檸檬香茅。它不但具有觀賞價值,綠化、香化家居,因為它含有檸檬醛,有消痛作用。用它泡茶喝,可提高消化機能,達健胃消脂之功。是女性養顏美容不可或缺的好香草。
香茅菜譜:
一、檸檬香茅草烤雞
主料
三黃雞1隻(700至800g,盡量不要太大)
老抽2勺
生抽4勺
蚝油1勺
糖飴1勺
檸檬半個
蔥半根
蒜5瓣
姜5片
干香茅草4g
黃姜粉1g
米酒2勺
鹽適量
輔料
老抽一勺
蜂蜜1勺
1.三黃雞700至800g,盡量不要太大,洗干凈,擦去水分,去頭和爪子
2.姜切片,蔥切斷,蒜剝好就行,檸檬半個,擠汁,皮切成丁
3.雞肚子里抹鹽,不用很多,抹勻就好。把2g香茅草,蔥姜蒜塞到雞肚子里,用牙簽把雞屁股封住(牙簽兩頭可以插個檸檬皮,這樣就不用松動了)
4.醬油,老抽,蚝油,糖飴,檸檬汁,2g香茅草,姜黃粉和米酒混合
5.把雞放入4的混合液里,按摩5分鍾
6.准備塑料袋,把雞放進去,然後把4的混合液也倒進去,把口袋裡的空氣盡量擠干凈,讓袋子里成一種半密封的狀態,方便入味
7.冷藏至少12個小時,如果能冷藏24小時最好。
8.冷藏1天後,取出雞 ,去掉雞身上的調料,一勺老抽和蜂蜜混合,用刷子刷再雞身上,風干10至15分
9.把雞翅尖,和雞腿根包好錫紙,以免烤糊
10.烤箱預熱200度,熱風+旋轉檔,烤20分鍾,轉到170度再烤30分鍾
二、香茅草烤魚
把新鮮羅非魚的鱗片去掉,用刀劃開魚腹,去掉腸肚雜物,洗凈;將蔥、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細,與鹽拌攏;把佐料放進魚肚子里,把魚肚子合攏,用二三根香茅草葉捆好,用竹片夾緊,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時,抹上豬油,繼續烘烤5分鍾左右,即可食用。由於羅非魚肉鮮甜少刺,細膩嫩滑,深受人喜愛。再加上在碳烤的過程中,填入魚腹中的香料、腌制的香料與肉香完美的融合,使得香茅草烤魚味道獨特,具有香、酥、鮮的特點,極能增進食慾。
香茅草烤雞
烹制方法
1.將雞宰殺煺毛,去內臟,清洗干凈,斬去腳爪,從背部開刀,去骨,用鹽搓揉雞身,抹醬油 10克上色。香茅草 50克、金芥、野香菜、香菜、辣椒、花椒葉、姜、蔥、蒜、胡椒粉、鹽 、醬油 20克入碗,兌成香汁。
2.將雞捶松,反復抹上香汁,香汁渣填入雞腹內,用香茅草捆紮成全雞狀,上竹架夾好,放在木炭火上烘烤,邊烤邊刷上豬油。待雞烤熟、香茅草烘乾,解開竹架,改刀裝盤即成。
工藝關鍵
若有條件,用「掛爐烤」最佳。爐溫要先高些,使雞上好色,再改中火慢烤至熟。雞入爐後,要不斷地使其轉動,以便上色均勻。
風味特點
香茅草,為多年生草本,最重要的熱帶香料作物。原產東南亞亞熱帶地區,雲南西雙版納和德宏州亦多。桿粗壯,高約 0.6至1.5米,節、葉上有脂粉,葉長約 1米,寬 15毫米,灰白色,其味異香,可提取香茅油,主要成分是香草醛、香草醇和香葉醇。香草醛為重要的食品香料。香茅油入葯,有殺菌、消炎、舒筋、活絡、止痛等功效。傣族常用香茅草的嫩芽和小葉作香料烹制菜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香茅草烤雞」。色澤金紅,鮮香酥脆,滋嫩爽口,享譽春城。
三、香茅草牛肉
香茅產於亞熱帶山中,多年生草本,形似楊柳,擇其尖或葉做香料。
准備時間:7分鍾
製作時間:20分鍾
原料采買:香辣汁可以在超市中買現成的,也可以自行製作。
食材:牛脊肉1塊(約100克),香菜2棵,芹菜1棵,香茅3棵,小米辣椒4個。
調料:香辣汁3茶匙。
1. 牛肉切片,在烤箱中烤乾,撕成絲狀。
2. 香菜、芹菜、香茅、小米辣椒在杵臼中搗碎,加上香辣汁淋在1上即可。
烹飪心得:
香辣汁的製作方法:清水、魚露、米醋同煮至滾,加入少量白糖、壓碎的蒜粒以及紅椒同煮2至3分鍾,待糖溶化,收火轉涼。

❺ 丁香的作用

丁香是來自常青丁香樹的指甲狀乾燥花蕾。它們有一種甜味,有點滲透的味道,經常用於烹飪和烘焙。除了烹飪用途,丁香也能在保持身體 健康 和遠離許多疾病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丁香和丁香油的 健康 益處可歸因於它們的抗氧化、抗真菌、抗菌、壯陽、抗病毒、防腐、抗炎和止痛特性。

丁香至少有36種不同的成分,最重要的是一種叫做丁子香酚。另外,丁香富含鉀、鈉、磷、鐵、錳、膳食纖維、碘、維生素K和C、ω-3脂肪酸、鈣和鎂。 這里有十種丁香可以幫助你恢復 健康 的方法。

1.緩解牙痛

說到牙痛,一種有效的自然療法是丁香或丁香油。丁香的抗炎和鎮痛特性對受感染牙齒周圍的腫脹和相關疼痛具有緩解作用。此外,它的防腐性能有助於對抗和控制感染。 需在棉球上輕輕塗一點丁香油,然後在疼痛的牙齒和周圍的牙齦上摩擦。或者,你可以研磨兩瓣丁香,混合一點橄欖油,然後將混合物塗抹在患處。 如果你有丁香葉,把一片碾碎的葉子放在疼痛的牙齒上,並在那裡停留幾分鍾。

2.停止口臭

丁香是一種天然防腐劑,被認為非常有助於消除口臭,是牙膏和漱口水中的常見成分。丁香通過殺死口腔細菌來解決問題的根源,口腔細菌通常是你口臭的原因。 此外,它們還有助於清除口腔中滋生的病原體和殘留物質,這些物質往往會在舌頭、上顎和喉嚨上部積聚成斑塊。 丁香還具有獨特而強烈的香氣,有助於清新口氣,使其成為商業漱口水的有效無化學替代品。 只需咀嚼幾片丁香,幾分鍾後,你的口臭就會消失。 你也可以用涼丁香茶漱口,一天兩到三次。

3.治療惡心和嘔吐

丁香還被認為有助於緩解惡心,因為它們有芳香和舒緩的特性。它們甚至可以用來治療妊娠相關的惡心和晨吐。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丁香在治療這些症狀中的有益效果。 為了減輕惡心,在手帕上滴幾滴丁香油,然後吸入氣味。你也可以咀嚼一兩瓣丁香。 為了停止嘔吐,將丁香粉末與蜂蜜混合並吞咽。你也可以在一杯溫水中混合幾滴丁香油,慢慢喝下去。

4.促進消化

由於丁香的驅氣特性(防止氣體形成和緩解脹氣),丁香在保持胃腸 健康 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他們幫忙促進消化通過促進消化道內消化酶和胃酸的產生,使食物易於快速加工。 丁香有助於放鬆胃腸道內層,進而緩解嘔吐、腹瀉、腸氣、胃過敏和胃痛。此外,丁香也被認為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有效葯物,因為它們促進胃粘液的分泌,形成胃的保護層。 此外,丁香中的精油在減少炎症和殺滅胃部細菌方面非常有效,有助於防止胃部感染。 只需在你的食物中加入一點這種草葯來改善消化。 此外,你可以飯後吃丁香作為口腔清新劑。

5.緩解關節痛

丁香油由於其抗炎和鎮痛的特性,可以減輕炎症和緩解疼痛關節痛肌肉疼痛和關節炎疼痛。丁香油富含鈣、錳、ω-3脂肪酸和鐵,有助於保持骨密度,增加抗張強度。 因此,通過防止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骨質腐爛,丁香可以在抑制關節疼痛和骨折方面發揮很大作用。 用少量丁香油和橄欖油等載體油混合,按摩疼痛的關節、酸痛的肌肉和受關節炎和風濕病影響的身體部位。每天這樣做幾次。 另一個選擇是烤幾瓣丁香,用軟布包起來,然後把袋子放在受影響的身體部位,同時保持溫暖,直到疼痛減輕。

6.改善呼吸狀況

丁香和丁香油由於其祛痰、抗菌和抗炎特性而被發現對呼吸系統非常有效。它們可用於治療感冒、鼻塞、喉嚨痛、病毒感染、哮喘、肺結核、支氣管炎和各種鼻竇疾病。此外,這種香料還可以作為肺癌的潛在化學保護劑。當你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時,只需每天喝2-3杯丁香茶。 你也可以在熱水中加入丁香油,吸入芳香的蒸汽。 為了防止呼吸不適,定期咀嚼一兩瓣丁香。

7.治療頭痛

頭痛 無論你是因為緊張、偏頭痛還是感冒而頭痛,丁香油都有助於快速消除頭痛。丁香油具有止痛和抗炎的特性。此外,油的冷卻和舒緩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減輕疼痛。 只需在一塊布或紙巾上滴幾滴丁香油,放在額頭上,保持大約15分鍾。這將幫助你的血管放鬆,從而緩解頭痛。 另一種選擇是將一茶匙海鹽和2或3滴丁香油混合在兩茶匙杏仁油、椰子油或任何其他載體油中,並在額頭上按摩。

8.緩解耳痛

耳痛 丁香的溫和麻醉和抗菌特性可能有助於緩解耳朵疼痛和治療耳朵感染。 將等量的丁香油和芝麻油混合,稍微加熱混合物。將棉球浸泡在混合物中,然後放入耳道內。疼痛會很快消退,並有助於根除任何可能存在的感染。 另一個選擇是在1/4杯熱橄欖油中混合一湯匙碾碎的丁香。讓它靜置30分鍾,然後拉緊。在受影響的耳朵里滴幾滴這種油,讓它留在耳朵里至少10分鍾,然後把它排出去。

9.治癒痤瘡

痤瘡 丁香也被認為對痤瘡和其他相關皮膚問題有效,如黑頭、白頭、丘疹、疤痕和鱗狀皮膚。它們也可以有效預防痤瘡消退後通常出現的瑕疵或痕跡。丁香的抗菌特性有助於殺死引起痤瘡的細菌,防止問題擴散到面部未受影響的區域。同時,丁香的抗炎特性有助於減輕與這種皮膚狀況相關的腫脹和發紅。 要治療痤瘡,將丁香油與荷荷巴或椰子油以1:10的比例混合,每天用棉簽塗抹在患處兩次,直到達到預期效果。

10.對抗壓力

無壓力 由於丁香強烈而舒緩的香氣,它可以幫助你放鬆和減輕壓力。壓力經常導致身體肌肉變得緊張。丁香酚是丁香中的一種成分,是一種眾所周知的肌肉鬆弛劑,有助於抵消過度緊張和焦慮的不利影響。在洗澡水中加入幾滴丁香油,放鬆一下。它會舒緩你的神經,讓你釋放身體的任何壓力。 喝一杯丁香茶也能有效緩解壓力。

中葯丁香的根、皮、枝、果實、花蕾均可葯用。9月至次年3月間,花蕾由青轉為鮮紅色時採收,採下後除去花梗,曬干。以花蕾和其果實入葯,花蕾稱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實稱母丁香或雌丁香,丁香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症、頭痛、牙痛、口臭、支氣管炎、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關節炎、風濕痛、陽痿、早泄、消除睡意、催情。內服煎湯,每次0.3~1錢;外用研末調敷。寒性胃痛、反胃呃逆、嘔吐、口臭者宜食,但熱病及陰虛熱者忌服;且對皮膚有刺激性。

1.溫中降逆:本品味辛性溫,氣味香烈,上達肺經泄肺降氣,中暖脾胃宣中辟惡,下及肝腎導氣平沖,為溫中降逆要葯。用於:①嘔逆證:胃寒嘔吐,呃逆或小兒吐乳,用此降逆止嘔,與柿蒂同用;若脾胃虛寒、嘔吐、呃逆或虛人嘔吐,與人參、柿蒂、生薑同用,以溫中止嘔、健脾益氣;若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食少者,與健脾燥濕溫中止嘔的白術、砂仁同用。②奔豚氣:腎寒陰盛、沖氣上逆而發奔豚者,用之壯陽暖腎、導氣平沖,可與五味子、莪術合用。2.溫腎助陽,本品氣厚質潤,能益命門、壯腎陽、暖腰膝、起痿弱。用於腎陽虛衰而致腰膝痛,陰冷,陽萎等證,可與雄蠶蛾、小茴香、附子、巴戟天同用,以增療效。也可外用,配硫磺、胡椒、杏仁、麝香等,以棗肉為丸,納臍中,處貼紅緞膏,治男子精寒、痿弱、白濁、遺精,女子宮冷、赤白帶下、寒瀉等證。【用法、用量】內服:2~6克,大劑量可用至15克。外用:研末敷。【使用注意】1.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服。2.畏鬱金,不宜配伍。3.本品有公、母二種均可入葯。花蕾為公丁香,氣香力足;果實為母丁香,氣味較淡。臨床以公丁香入葯為佳。

根據《全國中草葯匯編》一書中記載,中葯"丁香"有以下功效:

性味與功能:苦,涼。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主治用法: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腎炎水腫,膀胱炎,女人白帶,痔瘡,外用治癰癤疔瘡,蛇蟲咬傷。用量干品o.5~1兩,治痢疾,鮮品3~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傷口處。

熱點內容
一點紅盆景 發布:2025-08-26 13:59:51 瀏覽:38
盆景手剪 發布:2025-08-26 13:49:00 瀏覽:884
送給老外的情人節賀卡 發布:2025-08-26 13:42:38 瀏覽:360
江西盆景廠 發布:2025-08-26 13:31:09 瀏覽:75
牡丹亭英文版 發布:2025-08-26 13:06:50 瀏覽:937
刺梅花圖片它有毒嗎 發布:2025-08-26 12:52:31 瀏覽:375
丁香婷婷6月 發布:2025-08-26 12:42:57 瀏覽:784
梅花鹿動圖 發布:2025-08-26 12:39:47 瀏覽:172
盆栽葫蘆的種植方法 發布:2025-08-26 12:39:29 瀏覽:143
福建茶盆景修剪 發布:2025-08-26 12:34:34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