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丁香魚
❶ 平潭特產
平潭的特產有平潭魚丸、平潭油羹、平潭水仙花、平潭丁香魚、平潭貝雕、平潭紫菜、草燕等等。平潭是臨海地區,當地的海鮮非常豐富,有很多獨具當地特色的特產干貨和特產美食。
平潭特產
蝴蝶干是平潭的特產,也被稱為淡菜乾,把淡菜肉攤開來曬干以後,形狀很像蝴蝶,所以被稱為蝴蝶干。
草燕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其實是石花菜,生長在礁石上面的,煮出來是透明狀的,放置後的口感吃著和果凍一樣,很清爽。
平潭貝雕是具有獨特藝術的工藝品,是利用各種貝殼的原物、原色、原紋用各種工藝手法加工而成的,很具觀賞性。
❷ 福州特產有什麼
福州特產有什麼
想必有些同學經常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不知道帶什麼特產回家。接下來我為您帶來了福州特產有什麼,歡迎閱讀!
1、閩侯橄欖
橄欖是福州特產,早在唐朝就被列為貢品。初吃福州橄欖,只覺又苦又澀,而回味後卻覺得清香、甘甜。福州橄欖產地主要分布在閩江下游兩岸,以閩侯、閩清兩縣的產量最多。橄欖營養豐富,尤富含鈣質。橄欖可解酒,解毒,減肥,瘦身,中醫學上用為清肺利咽葯,主要治療咽喉腫痛。人們常以橄欖燉肉吃來舒筋活絡。咸橄欖研末用開水沖泡或燉汁有消積化氣的作用。
2、十香果
福州十香果,又名大福果,俗稱「烤扁撖」,以加工過程中需拷扁以利浸糖而得名。產品顆粒膨大,肉質豐滿,色澤鮮艷,果紋細致,造型優雅,質地脆嫩,氣味芳香,甘甜可口。
3、閩侯南嶼筍絲
南嶼筍絲是南嶼的一大特產,味道極佳,夏天吃了更是清爽解口,與海魚一起吃,簡直可以說是人間美味,而筍絲還經常被當做宴請賓客的一道菜。
4、羅源肉鬆
羅源肉鬆一直是福州老百姓最受歡迎的.佐餐小菜,又因適宜保存、便於攜帶,「走親訪友肉鬆在手」漸成熟悉的場景。羅源肉鬆食之酥香甜脆,油而不膩,入口自溶,鮮美可口,不愧為羅源的名品之一。
5、七境茶
七境茶是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的特產。羅源七境茶因其耐泡,且湯色嫩綠明亮、香味持久,而深受市民喜愛。七境茶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由於採制精細、工藝考究、毫香突出,具有「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絕特色。
6、定海灣丁香魚
定海灣丁香魚優良的品質,使得連江人對其有著特殊的偏愛,形成獨特的食用風俗:連江很多地方現在還過「夏節」,立夏這天,家家戶戶採用定海灣丁香魚做佐料,並和磨好的米漿一起製成「鍋邊糊」當做過節的佳餚。平常也經常用米漿拌定海灣丁香魚放在鍋里做成「夏餅」,噴的,味美又富營養。此外,定海灣丁香魚還作為地方的特色產品饋贈親朋好友。
7、馬祖酥
馬祖酥,也叫「起馬酥」,是閩東地區非常流行的一種甜食。主要是麵粉和雞蛋為原料,和面後切成片油炸,味道非常香甜可口。
8、連江鮑魚
(1)活體連江鮑魚:鮑殼質地堅硬;軟體部分比例高,肉質肥厚,呈黃白色,富有彈性;腹足吸附力強。
(2)干制連江鮑魚:形態完整,外觀呈不透明狀麥芽糖色,肉質肥厚且有韌性,外表稍有白霜,有碳烤的清香。
9、棺頭鎮海蜇皮
海蟄又名水母、白皮子,腔腸動物,海蜇呈傘形,在水中漂浮,產於我國沿海各地。海蜇按產地分,有南蜇、東蜇、北蜇等品種。南蜇以福建、浙江所產最好,個大,淺黃色,水分大、脆嫩。海蟄是一層膠質物,營養價值較高,一般人群都能吃,具有清熱化痰、消積化滯、潤腸通便之功效。
10、琅岐紅蟳琅岐紅蟳
琅岐紅蟳琅岐紅蟳是福建福州馬尾區的特產。紅蟳外殼堅硬,纖維細膩,肉質肥美。據《福州名產志》記載,琅岐紅蟳頗為名貴,曾被列為貢品。昔日,福州產婦坐月子首選琅岐紅蟳補身子。福州市沿海岸邊都產有青蟹,以平潭『金蟳』和琅岐的『紅蟳』最為名貴,久負盛名。
11、福州馬蹄糕
馬蹄糕是一種廣東,福州及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甜點名吃之一。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
12、菜頭餅
菜頭餅是福建福州漢族傳統佳點,選用該地方出產的白蘿卜作餡料,清甜爽口,別有風味,是喜慶宴席常用的糕點。圓形略扁,中間微凹完整,螺紋層次清晰。起酥均勻,皮餡分布勻稱,無雜質。口味具有豬油及蘿卜的香味,清甜爽口,皮酥,餡松潤,無異味。 ;
❸ 平潭島藍眼淚的成因
PS:每年的藍眼淚出現季節也剛好是平潭島的旅遊旺季,這時候的民宿經常都是爆滿的,想要看藍眼淚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至少一周預定民宿,到時候可以直接問下老闆這段時間有沒有藍眼淚出現。入住的時候要提醒老闆,晚上要是有藍眼淚一定要提醒你們前往,要不然到時候錯過就可惜了。藍眼淚是靠緣分才能看到的,希望看完小白寫的攻略能讓你成為那個有緣人吧!
❹ 平潭島藍眼淚的成因是什麼
2019年4月26日至28日期間的藍眼淚就連龍鳳頭海濱浴場都能看到,而且量級非常的大,是藍眼淚出現這幾年都少見的。小白在五一期間回家後才從老媽的口中了解到,那幾天白天不僅是南風天而且還是大霧天氣,這才導致了這次的藍眼淚大爆發。而五一期間每天都是北風天,這就已經大大降低了藍眼淚出現的概率了,再加上天氣跟溫度都不是很適合,藍眼淚在20度左右的天氣最容易出現,所以五一期間沒有出現藍眼淚也是在小白的預料當中。
小貼士:藍眼淚其實是一種微生物,而且是自帶熒光的生物,還被稱為「海熒」。因為它的身體中含有發光腺這種比較少見的構造,再加上海浪的拍擊以後就隨之產生了藍色的光。藍眼淚被沖上岸以後,只能生存大概幾十秒的時間,可以說是曇花一現,一旦光芒消失了也就意味著它生命的終結。
❺ 關於平潭縣的風俗習慣
平潭縣的風俗習慣:
清明節:人們都到祖先墳上掃墓,刈除雜草,修整林木,刷新碑銘,壓錢紙、紅紙簽;基督教徒多用紅紙剪成十字架壓在墳上。
頭年墓(或前年有新喪),要在清明當日或前一兩天祭掃。有「不孝子,清明不祭(掃)祭穀雨」之說。遇虎年,一般忌清明日掃墓,要提前或推後一兩天祭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機關單位、學校團體常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公務員、教師、學生等,到烈士陵園掃墓,以表緬懷敬仰之意。
立夏:是小麥上場時節,群眾有製作麵食過節的習俗,意在慶祝豐收。
中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節」,又稱鬼節,是祭祖的節日。
尾中元:農歷七月二十九日,正逢漁區夏汛結束,舊時漁民多備香燭供品到媽祖廟、龍王廟拜謝海神。50年代後,此習漸除。
重陽節:九月初九重陽節,也叫重九節。舊時重陽登高,有避邪去禍之意。兒童多在這天競放風箏。1988年福建省政府將此日定為「敬老日」、「老人節」。
冬至:也叫冬節。平潭民間有兩項主要活動,一是祭拜祖先,一是「搓圓」(做冬節塒)。兩項活動都在冬至前一天進行。先是祀祭祖先(基督教、天主教徒無此習俗),至晚餐後,各家各戶點起紅燭,擺上紅橘,男女老幼圍坐一起開始搓塒。塒分糯米甜塒和薯粉咸塒。舊時搓前要放鞭炮。而且在簸箕圈沿插上時花(舊稱「瓷官人」),還要特別搓幾粒染紅的小塒,待次晨煮熟粘在門框兩邊及豬背鬃毛上,寓合家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萬事如意之願。煮塒一般要在冬節早晨,放完鞭炮後,合家人吃塒當早餐。平潭有些地方沿襲福清習俗,新嫁女兒的人家,第一年冬節應給女兒、女婿送冬節花、紅橘,俗稱「搓圓花」,表示祝福。新喪人家冬節不搓塒,由鄰居或親友贈送,要奇數,喪家以食糖回贈。
除上述節日外,民間尚有許多宗教節日,如佛教徒要過農歷四月初八的浴佛節、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十二月初八的臘八節等;基督教、天主教徒要過復活節、聖誕節等。
❻ 平潭有什麼美食
平潭美食
咸酥花生 選用平潭地產的「扣仔」(小花生)仁,放入鹽水及五香、白糖中浸泡,兩小時後曬干。先將細沙倒入鍋中,炒到微溫後,再將浸泡過的花生仁倒入鍋中,文火不斷翻炒,咸酥香脆。
薯粉羔 薯粉與冰糖水泡透,,搗拌成漿,加白糖、八果置於加油熱鍋中,反復煸調成糊狀後起鍋。再加熟芝麻、花生、棗仁和色料等。待冷卻凝結成狀,切塊後可食。呈半透明,香甜可口,為消夏上乘小吃。
草燕 平潭島盛產富含瓊脂海藻的石花菜,多在夏季採集。加醋熬成糊狀,過濾去渣,傾入薄鐵盆中,加糖、置於水中冷卻,凝成軟狀後可食。因其狀呈透明如燕窩,故名草燕。清涼爽口,乃清夏佳品。外售果凍,實不如也。
九重粿 用米漿、薯粉加入適量五香末、蒜葉、食鹽等,調成糊狀漿,然後入蒸籠,蒸熟一層又加一層,故稱九重。冷卻後切成菱形扁塊,入油鍋炸熟即食。平潭九重粿素以片薄,炸透面著稱,咸香可口,香而不膩。
菜頭粿 以腌蘿卜絲去汁瀝干,與薯粉、米粉拌成漿,加入調味的生蝦仁、蟹黃、鮮肉絲、梅梨(荸薺)絲,稍發酵入瓶蒸熟。食時切片油煎,色呈花黃,味道鮮美。
米梭 用糯米粉磨漿,瀝干做皮,包白糖、豆沙餡、搓成圓餅,再粘上濕透的糯米或粳米,入籠蒸熟。富有彈性,清甜可口,粘而不膩。
塌頭粿 以綠豆粉、蕃薯粉、糯米粉加糖,摻水拌成漿,盛於酒盞內酒醋蒸熟。冷卻後,中心微凹,故稱塌頭。其色透明如玉,清涼爽口,宜作清暑小吃。
薯粉油繭 薯粉油繭以熟番薯滲薯粉舂成粉皮,裹以芝麻花生糖餡,捏成餃狀入油鍋炸熟,色澤鮮黃,香甜可口,可與廣東、香港油角媲美。學名現稱「天長地久」是也。(其實以訛傳訛,「天長」乃魚面,「地久」或謂油繭乎?)
肉夾餅 將芝麻光餅掰成兩半,夾以紅糟熟豬肉,或海苔均可。這種風味小吃流傳福州、福清等地,唯平潭肉夾餅具備香、酥、脆優點。現在各中小學門口均常見。1元錢,夾肉、夾香乾、夾火腿腸(改名「熱狗」了,哈哈)。
豆粉滾[米時]與油浮[米時] 用糯米或粳米磨成漿,瀝干、搓成圓[米時],內包豆沙或砂糖八果餡,狀如湯圓,入湯煮熟,撈起瀝干,倒入炒熟的碗豆粉中一滾,即成豆粉滾[米時]。入口香甜,別有風味。另用包著豆沙餡的米[米時],擠壓成餅,入鍋油炸,呈金黃色,即成甜香可口的油浮[米時]。
薯粉[米時]和薯粉丸 用去皮蒸熟的番薯摻入薯粉,入臼舂成有彈性的粉團,包裹魚肉蝦三丁魚餡(也有以貝肉、紫菜、 肉,肉丁、蔥菜作餡),捏合成荷包形或圓形,煮、蒸、炸均宜。
另用上述粉團,不包餡,直接摻合鹹肉丁、炒花生片、芹菜段等,撮成小塊下鍋,咸香味美,俗稱薯粉丸。薯粉米時和薯粉丸均為平潭地道風味食品,看似尋常,別具特色,入席款客,甚受歡迎。
燒賣 平潭燒賣類似北方的「燒麥」,但用料及製法不同。先將番薯及薯粉加工成粉皮,選用蟹黃、蝦仁、紫菜、鮮肉丁加佐料炒熟為餡肉,爾後裝餡入皮,捏成「白菜形」,豎列籠中蒸熟。形態美觀,皮薄餡美,入口酥香,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列入宴席佳餚。
赤尾煎餅 二、三月,春寒未盡,平潭盛產毛蝦,俗稱「赤尾」。將赤尾與薯粉,芹蔥及佐料調成糊狀,油煎成薄餅。入口爽滑,鮮美異常,風味不凡。
春卷與春餅 春卷平潭又叫「春餅酵」,採用精粉加蛋花、食鹽打成麵筋稀漿,用平底鍋溫火煎成薄紙狀之春餅皮。另以豆芽菜、韭菜、肉絲、魚丁、牡蠣、蛤肉、縊蟶、蝦仁、紫菜等炒熟作餡。用春餅皮捲成筒狀即可食。其味鮮美不膩。若用油炸,春卷呈金黃色,更有香脆之感。
蔥餅 平潭蔥餅選料和製作均十分考究,是本地很有名氣的風味小吃,有「蔥餅出爐滿街香」這說。用精麵粉發酵起酥,製成層皮,以肉丁、蝦仁、蔥珠、紫菜、香菇末、冬菜等作餡,成扁圓餅狀,貼爐內烤熟。出爐時香氣四溢,色呈金黃,入口酥嫩適中,留齒生香。
平潭美食——文字介紹
蠣煎 蠣煎又稱蠣粕,以新鮮牡蠣調油、味精、香蔥、芹菜、拌入薯粉成糊狀,入鍋鋪平,兩面油煎,狀如薄餅。香酥清甜,可與閩南、台灣之「蚝煎」媲美。
紫菜蠣餅 大米混合黃豆磨漿,以韭菜、紫菜、牡蠣、肉丁等為餡,油炸成扁圓食品。色呈赭黃,外酥內嫩,香鮮可口,有海島特色的風味小吃。若麥皮加花生油炸,色味俱佳。俺以前是吃高手:)
炸糟鰻 取五公斤以上鮮海鰻,順骨紋斜切成長方形薄片,用老酒、紅糟等調料浸潤半小時,另將精麵粉拌蛋,加少許紅糟汁攪勻,便可下鍋油炸。紅里透亮,糟香四溢,鮮嫩香酥,並無腥味,咸中帶酸甜,蘸上辣醬下酒尤佳。
香炒黃吉 黃吉,學名龜足,俗稱皇冠、筆架、乃貝中珍品。取鮮黃吉入香油鍋中煸炒適度,入調味汁、香蔥等,一熟即食。原味鮮嫩,入口清爽。
炒黃螺片 先將黃螺置於熱湯中浸泡至七成熟,去泡沫,螺肉切成薄片,加調味,滑油爆炸,入口鮮脆香嫩。
炒西施舌 西施舌為平潭海貝珍品,肉味甘美,營養豐富,湯汁尤為滋補。先入淡水吐沙,換水數次,去殼取肉,清水漂洗干凈。瀑油煸炒,芡入糖醋薯粉,呈玉白色,肉嫩而脆。用西施舌煨湯,味亦佳。
油爆石拒 石拒屬章魚科,學名長腕蛸,平潭叫做「石遇」。秋冬常穴居近海水域沙泥岩礁處。平潭蘇澳鎮一帶鄉民多用釣具誘捕。食用時,用木砸數百下,待肉質松軟,將其腳切成橫斷面小段,用旺火重油爆炒,肉脆味豐。民間烹調的石拒羹,亦清醇可口。
煸炒沙田 龍腸學名海沙蠶,俗稱「沙田」。平潭淺海灘塗盛產。食用時,先泡入淡水吐沙,再用筷子翻出內臟,清水洗凈。下鍋重油煸炒,加香蔥、米醋調羹。其狀剔透如玉,鮮脆爽口,回味無窮。
爆炒章魚 章魚簡稱蛸,生八腕,又名「八帶魚」。烹調時,先將生章魚放在石板上磨,去其泡沫污膩,清洗後將首足分切寸許長。入鍋時,先下頭,後下腳,加調味品,重油爆炸,攪幾下即熟。傳統吃法,多薄撒薯粉糖醋,故又稱芡粉炒章魚。「八珍炒糕」里常有它的影子。
清燉竹蟶 將竹蟶垂直插入碗中,澆上清湯,入鍋蒸熟。起鍋時倒入少許白酒及適量味精、精鹽,使其保持原味。湯白味香,鮮嫩清淡。
芡粉蟶片 取地產縊蟶,去掉半邊殼,浸入調味汁約五分鍾後取出,薄撒薯粉於蟶肉上。蒸熟後復下鍋油煎至呈黃色取出。再淋上調味粉湯汁,色黃味美,清嫩可口。
蟹羹 蟹羹平潭俗稱「[蟲戈]羹」,選用鮮肥梭子蟹,剝殼後放入沸湯中攪動,待蟹肉脫落,再加入蛋花、肉丁、蔥花、香醋、芡薯粉為羹。其色晶瑩透亮,五彩紛呈;其味鮮嫩微酸,食後大開胃口,為海島獨特佳餚。
燜燒[蟲戈]白 將新鮮梭子蟹蒸熟,取蟹肉,配以切成條狀的白菜葉,加老酒等佐料慢火燜燒,撒上少許香油、蔥花,色澤潔白,清淡葷香。
桂花[蟲戈] 用肥梭子蟹蒸熟,剔出蟹肉蟹黃,入鍋煸炒,再拌入雞蛋花,加香蔥、銀耳、老酒等佐料,出鍋後香氣撲鼻。狀如盛開桂花,故稱桂花 ,色味俱佳,為平潭一宗特色名菜。
赤螯清湯 俗稱「赤螯」(車蛾),為蛤類珍品。其肉鮮美滋陰,營養價值高。平潭淺海沙灘產品尤佳。鮮活赤螯經「吐沙」後,加少許食鹽,薑片煨湯,色如乳,味清甜,有清胃解膩效用。
冬白[蟲戈]湯 [蟲戈] ,俗稱梭子蟹,冬春之際膏腴肉厚配以卷心冬白菜(大白菜,冬白),清湯略加調味,清香甘醇,餘味猶豐。
蝴蝶赤肉湯 貽貝,俗名殼菜,為平潭一大特產。粒大肉肥,生剖曬干,呈黃褐色蝴蝶狀,稱「蝴蝶干」。平潭蝴蝶干燉赤肉,為宴席名菜。清水溫火慢煨至爛熟,其色橙黃清澈,湯汁鮮美,富有營養,有滋陰健胃功效。
清蒸鱠魚 魚俗稱鱠魚(鮭魚、鱖魚),盛產於平潭淺海。近年網箱養殖成功。活鱠魚運銷港澳大受青睞。選地產鮮活鱠魚,刮鱗剖腹,留肚,在入薑片、上等老酒、醬油、蔥段、冬菜等調料,放入瓷盆加蓋清蒸。魚肉鮮嫩、湯汁清香,為滋補佳餚。
八珍燜薯粉 燜薯粉又稱「燜蛋」,是平潭民間傳統佳餚,堪稱一絕。採用精白薯粉攪成糊狀,放在油鍋里煸炒,再加入蝦仁、鹹肉丁、蟹肉、蟹黃、酥花生片、梅犁(荸薺)、丁、魚丁、黃花菜、紫菜、蔥花等佐料及調味品,經溫水攪炒成膠狀即成,色晶瑩如瑪瑙。因葷素搭配得當,爽滑嫩軟,十分可口。
紫菜灴肉 生長的[石覃]菜(原產於流水鎮潭水一帶為上品)乃本地一大特產,衍生於激流礁石上,冬春季落潮採收。狀如絲帶,色若紫緞,味同甘飴,乃海珍上品。頭水紫菜特別細嫩,曬干可久貯備用。煨燜紫菜加赤豬肉,其香撲鼻,美味舒心,為筵席佳餚。(小孩吃紫菜小心哦,容易纏喉)
魚丸 平潭魚丸,因注重選料和製作工藝而名聞遐邇。多以新鮮黃魚,馬鮫魚、鰻魚、小參鯊等海鮮為主料。魚肉剁碎,加適量的薑汁、食鹽、味精等調料,搗成魚泥,調進薯粉或麵粉,攪勻,擠成小圓球,入沸湯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彈性,脆而不膩。平潭魚丸分為包餡、滿天星、清水丸、皺沙魚丸四大類,十多品種;有的將魚泥加工為魚撮、魚餅、魚面,炸煮均宜。雅稱「落水情人」是也。
魚卷 魚餃
魚肉剁為茸泥,拌以肉丁、蝦仁、梅梨(荸薺)等為餡,外用魚面薄皮或新鮮魚皮包卷面成,經油炸即可。色黃味香,內嫩外酥。
魚餃是用魚面薄皮包肉餡,形同水餃,煮熟,其味清爽,鮮嫩。
魚面 魚片
魚面是平潭島特有佳餚。以黃魚或馬鮫魚為主料。將魚肉搗成稀糊狀,加少量食鹽與調味品,粘上適量研末薯粉,碾成薄皮,切為細絲煮熟,撈起冷卻。烹調時,配肉丁、蝦仁、蔥段、胡椒粉等佐料,入高湯煮滾即成,色、香、味俱佳,嫩中帶脆,味葷且清。炒烹皆宜。若將薄片切成塊狀,則稱為「魚片」。
金蟳糯米飯
東庠島生產的鋸緣青蟹,俗稱「金蟳」,相傳達室為古代皇宮御膳的海珍品,亦民間上等補品,幼兒學步時食之健身,效果尤佳。因其樓息於激流礁石之間,螯大有力,冬至前後膏腴味美。金蟳糯米飯是平潭宴席名菜。其制用:用活金蟳泡在老酒里,「醉」後切塊,加香菇、冬菜調味佐料,裝入瓷盆,上覆濕透的糯米,加蓋入鍋蒸熟即成,色艷味醇。世界之大,恐怕只有平潭東庠產此尤物了,正宗金蟳現市場價每斤數百元,(註:加上粗大的草繩後的重量),比熊掌還珍貴了。
要說平潭美食,海洋珍品尤具地方特色,海壇素有「海產八珍」之說,即鮑魚、干貝、海蜇、魚翅、魷魚、鰣魚、海參、魚肚。許多也只是聞其名而不嘗其味。但如干貝之肉豐味美,鰣魚之細嫩鮮甜,魚肚之順滑爽口感之好非言語所能表達。
平潭四面環海,海產豐富,就近取材,就地加工,生猛海鮮及原汁原味的特點非別處可比。如本港產的石斑魚、海蠣、鰻魚、丁香魚、文蛤、紅鱘、對蝦、紫菜及各種貝類。它以蒸、煎、炒、爆、炸為主要烹飪方法,制出獨一無二的海壇風味,具有清、香、淡、脆等特點,款式繁多,鄉味濃郁,老少兼愛,深受歡迎。
❼ 平潭kua跨海村是什麼片區
跨海村位於平潭縣北厝鎮西部,毗鄰北厝鎮娘宮村與先建村,與娘宮村同處平潭「門戶」重要位置,距離平潭海峽大橋僅1公里,距離北厝鎮約7公里,305省道由村口而過,現在建金井大道、金井一路將構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交通將十分便利。跨海村面積約5平方千米,轄區海域面積萬畝有餘,耕地500多畝,全村人口2500多人,總戶數由近700戶,常住人口約1600多人,共有16個村民小組,村民主要以養殖海蠣及農耕為主,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經商。跨海行政村下轄有跨海、南、北後沃、南、北櫓匙伍個自然村,村莊分布較分散(南、北櫓匙位於娘宮村西北面,背山面海,距離行政村約4公里;南後沃搬遷至平潭竹嶼口附近,距離近10公里);轄區內自古有猴嶼、蘿蘿嶼兩島嶼,面積均有數百畝,海島雖無人居住,但綠樹成蔭風景迷人,海島周邊漁產豐富,時有村民出海討產;雞公山、寨尾山環抱跨海村,森林密布,林業、石料資源亦然豐富;北後沃自然村地勢較高,前後都能觸及山、海,站於村莊可縱觀全村、及大片金井灣片區,空氣清新,環境怡人,具有深厚的旅遊潛能;村莊通訊設施較完善,移動及聯通手機信號無盲點,電信設施遍布全村;全村通電通水通路(除南後沃自然村原址外:南後沃自然村已舉村搬遷至平潭縣竹嶼口附近20餘年,現仍歸跨海村管轄)。平潭綜合實驗區開發建設以來,跨海村被征海域近萬畝,耕地被征數百畝,拆遷房屋30餘座,整個行政村的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村民們的大力支持下,征地拆遷工作順利、有序地推進著。現如今,轄區內有金井灣安置房、中榮攪拌站、中福建材城、垃圾焚燒廠(全縣垃圾運往垃圾場必經跨海村)、協和醫院、金井一路、中交二航局等企業和在建項目落地,建設氛圍十分熱烈。
跨海村與芬尾社區、里美社區、北湖社區、塘嶼社區、華光社區、草嶼社區、新城社區、壇西社區、壇南社區相鄰。
跨海村附近有澳前台灣小鎮、平潭石牌洋景區、石頭厝、平潭仙人井景區、龍鳳頭海濱浴場、國彩村等旅遊景點,有平潭水仙花、平潭鮑魚、平潭壇紫菜、平潭貝雕、平潭丁香魚、平潭紫菜等特產,有平潭貝殼畫、福州軟木畫、中醫診法(福州蕭氏外科)、茶亭十番音樂、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等民俗文化。
❽ 福建平潭有一種很小很好吃的咸魚干叫什麼魚啊!以前有個平潭的同事,每次回家都帶好多魚干,然後每天下
應該是丁香魚。
❾ 平潭常見魚
平潭丁香魚
【簡介】平潭特產丁香魚雖然個體小,但營養價值很高,系小型經濟魚類。
【主要產地】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
【生長環境】
平潭縣島嶼多,海岸線蜿蜒曲折,其類型有基岩侵蝕海岸、紅土侵蝕海岸、沙質塘積海岸、沙泥質和混沙質塘積海岸。淡水與鹹水經過交匯平衡,水質清新,營養鹽含量適中。
【產品特徵】
它體圓狀而側扁,身長2——3.5厘米;背部青綠色,腹部銀白色;眼大,吻圓突;無棱鱗,無側線。其個體雖小,聞之似丁香花味,體形似漁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魚
❿ 平潭特產有哪些(平潭特產小吃)
1、平潭特產有哪些。
2、平潭特產小吃。
3、平潭特產可以帶走的。
4、平潭特色美食。
1.平潭的特產有平潭魚丸、平潭油羹、平潭水仙花、平潭丁香魚、平潭貝雕、平潭紫菜、草燕等等。
2.平潭是臨海地區,當地的海鮮非常豐富,有很多獨具當地特色的特產干貨和特產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