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酚甙
① 刺五加葉子的成分
刺五加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etMaxim)性Harms的乾燥根及根莖,莖、葉也可作葯用。刺五加商品名為五加參,是我國東北地區典型的葯用植物,味辛、微苦、性溫。無毒。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地。樹皮作五加皮入葯。刺五加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益精壯骨之功效。本草綱目稱刺五加為「本經上品」,能「補中益氣,堅筋骨強意志,久服輕身耐老」。刺五加全國年需求量500萬公斤以上,以刺五加為原料的中成葯種類繁多,如刺五加片、刺五加註射液。安神補腦膠囊、腦安片等;另外中醫處方對刺五加需求量也較大,使刺五加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自50年代以來,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在豐富的傳統用葯經驗的基礎上,從本草考證、資源分布、引種繁殖、生葯鑒定、化學成分、生化葯理、制劑生產及臨床等各方面進行了有計劃的研究工作。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人們對刺五加的活性物質及其葯理作用做了深入研究。本文對其化學成分、葯理作用及提取分離簡述如下。
1、化學成分
1.1 苷類
刺五加根和根莖的主要成分為酚苷類化合物。實驗證明刺五加總苷是其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總苷在根和根莖中的含量分別占干葯材重量的0.6%~0.9%和0.6%~1.5%已分離出七種刺五加苷(A、B、C、D、E、F、G),分別為胡蘿卜苷(A),紫丁香酚苷(B),7-羥基-6,8-二甲基香豆精葡萄糖苷(B1),乙基半乳糖苷(C),紫丁香樹脂酚二糖苷(D和E)含量比例8:30:10:12:4:2:1。最新研究證明莖中刺五加苷B苷E的含量高於根部。2O世紀90年代初Kujawa等又從刺五加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離到兩種新皂苷。近些年對刺五加莖葉的研究不斷深入,從葉中分離得到齊墩果酸為配基的五加葉苷I、K、L和M等。而齊墩果酸被認為是我國目前首次從植物中發掘出來的治療急性黃疽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較理想的葯物,研究表明齊墩果酸也存在於刺五加莖皮中。20世紀80年代末Shao從葉中分得5種新皂苷,即刺五加苷A1、A2、A3、D3、A4。吳立軍等分得新的化合物刺五加酮(Ciwujiatongn)和新刺五加酚(necoiwujiaphenol),並首次分得阿魏葡萄苷(fereloylsucrose)。
l.2 多糖
刺五加多糖(Acathopanas senticosus Polysacharides,ASPS)包括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等,為免疫活性成分之一。刺五加含2%~6%鹼性多糖及2.3%~5.7%水溶性多糖。我國也從刺五加中提取出刺五加多糖PES,其中兩種多糖被命名PES-A和PES-B,分子量分別為7000和7600,PES-A的組成比,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33:2:1,主要為1-3α-D-葡萄吡喃糖(Pyranoglucose)及一些1-2與1-4連接的吡喃型己醛糖。刺五加果中也含有與根多糖組成極為相似,也具有一定保肝作用的水溶性多糖。
1.3 微量元素及氨基酸
刺五加含有K、Na、Mg、Si等元素及Fe、B、Sr、Mn、Cu、Ni、Mo、Cr、Bi、Ti等多種微量元素。衛平等的分析結果表明短柄五加莖中含16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的。
1.4 其它成分
趙余慶等從根皮中分離出硬脂酸、β谷甾醇、芝麻素白樺脂酸、苦杏仁苷。蔗糖以及具有促性腺和細胞素作用的活性成分Liriodenchin。從根和根皮的水提物中分得反式4,4'-二羥基-3,3-二甲氧基芪(trans-4,4'-dihydroxy-3,3,-dlmethoxystilene)和7-羥基-6,8-二甲基香豆素即異嗪皮啶(isoraxidin)。陳貌連等利用電噴霧質譜發現刺五加葉存在槲皮素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金絲桃苷(槲皮素-3-O-β-D-半乳糖),槲皮素和蘆丁(槲皮素-3-O-蘆丁糖)。除金絲桃苷外,其它3種為刺五加葉中尚未報道的黃酮類成分,經測定槲皮素及相關的黃酮昔類化合物在刺五加葉中含量達37.25%。
2、葯理作用
經過大量研究與實驗,表明刺五加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防循能力,除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抗衰老、抗輻射、抗損傷及抗疲勞作用外,還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衰弱等症。
2.1 增強免疫功能
刺五加多糖及有苷類成分均能明顯提高細胞產生誘生干擾素的能力,刺五加能增強網狀內質系統的吞噬能力和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玫瑰花結的百分率,多糖成分能明顯增加CTL殺傷靶細胞的活性,促進ConA(伴刀豆素A)刺激的小鼠脾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多糖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是理想的免疫增強劑,它能促進T細胞、B細胞、NK細胞、M細胞等細胞的功能,還能促進白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的產生。
2.2 抗疲勞作用
大鼠負重遊泳試驗及小鼠爬繩法試驗表明,刺五加提取物及苷類物質具有明顯的抗疲勞作用,其作用比人參強。同時證明本品苷的抗疲勞作用強於粗提物,說明抗疲勞的活性成分為苷類物質。
2.3 抗衰老作用
刺五加具有抗衰老作用,大鼠口服劑五加2個月後,細胞脂質氧化物含量降低,Na+-K+-ATP酶活性升高。本品乙醇提取物能延長小鼠結扎雙側頸總動脈或斷頭喘息的存活時間;能降低大鼠肝、腦中過氧化脂質的水平,提高血漿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對缺血後再灌注腦內的過氧化脂質含量增加有保護作用。
2.4 抗菌、抗病毒作用
刺五加對白色葡萄球菌、奈瑟菌、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多糖成分可增強豚鼠抗人型結核菌的能力。另外刺五加對蟬媒腦炎病毒感染也有抑製作用。但也有人報道刺五加提取物有提高腸道桿菌的能力。
2.5 抗輻射作用
刺五加能增加動物抵抗輻射的能力,能延長受輻射大鼠的生存時間,對紅細胞遭受放射樣物質侵害時有保護作用,對造血系統放射損傷後小鼠的細胞結構的恢復有促進作用。
2.6 抗應激作用
刺五加水浸膏及醇浸膏能增加小鼠對高溫和低溫的耐受力,可降低高溫或低溫應激刺激引起的小鼠死亡率。
2.7 抗腫瘤作用
刺五加的提取物對動物實驗性的移植瘤(肉瘤180、256、艾氏腹水癌等)葯物誘發瘤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同時能抑制癌瘤的轉移。實驗證實刺五加多糖對S180細胞磷脂醯肌醇(PI)轉換有顯著的抑製作用,其抑製作用與劑量呈正相關性,這可能是刺五加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機制之一。
3、提取分離
3.1 傳統迴流法
刺五加莖乾燥品5kg、75%迴流提取,提取回收乙醇,加適量蒸餾水稀釋後,脫脂棉濾過,經D101大孔樹脂,用水及不同濃度乙醇洗脫。其中20%乙醇洗脫部分(約63g)經硅膠柱色譜,以氯仿一甲醇梯度洗脫,分離純化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50%乙醇洗脫部分(約30g),經硅膠柱色譜,以氯仿一甲醇梯度洗脫,分離純化得到化合物Ⅳ、Ⅴ,根據理化性質和譜學分析(H—NMR,13C-NMR),確定它們的結構,分別為香莘酸(I)、丁香酸(Ⅱ)、對羥基苯乙醇(Ⅲ)、異香萃醛(Ⅳ)、異秦皮啶(V)。丁香苷( VI)。趙余慶等從刺五加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9種化合物分別鑒定為硬脂酸、芝麻素、β谷甾醇、胡蘿卜苷、白樺脂酸、丁香苷、苦杏仁苷、蔗糖和Lirioden-drin,其中硬脂酸、白樺脂酸、苦杏仁苷首次從該植物中得到。
3.2 微波提取
王娟等人採用連續微波輔射方式進行微波萃取工藝的優選,以總皂苷和異秦皮啶的含量指標,研究微波輔助萃取刺五加的提取工藝,研究結果表明該技術應用於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可行的。傳統迴流法所需的淀劑較微波萃取法多,且加熱時間為微波萃取法的24倍,雖然在微波萃取法中干浸膏得率較低,但對於我們所關注的指標成分異秦皮啶含量,卻比傳統方法高出2倍,總皂苷含量則略高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在加熱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原料中的澱粉、糖類等雜質溶出更多,從而導致比傳統加熱迴流法中干浸膏得率高些。在傳統加熱迴流方式中,熱量傳遞由外向內,而微波萃取中傳熱和傳質的方向均由內向外,因此微波萃取法更有利於有效物質的溶出。李芙蓉、呂博首運用微波技術從刺五加中提出刺五加多糖,並對其含量進行了測定,多糖含量為5.01%。
3.3 超聲提取法
李慶勇等人通過超聲波法提取刺五加根莖中丁香苷的試驗,確定最佳試驗條件為:水為溶劑,溶劑用量8ml/g,超聲提取20min,提取溫度為室溫。此法成本低,提取反應在常溫下進行,提取時間短,提取率也較高。用此法提取了香苷不僅簡便快捷,而且可靠性強。
3.4 色普技術
吳立軍等人利用各種色譜技術對刺五加莖葉化學成分進行分離純化,根據理化性質和光譜數據進行結構鑒定,得到3個化合物,分別鑒定為新刺五加酚、阿魏酸葡糖苷、香苷,阿魏酸葡糖苷為新化合物,香苷為自然界首次分離。
3.5 高效液相層析(HPLC)
劉麗春等人利用HPLC梯度洗脫法,同時測定刺五加註射液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試驗證明此法快速、靈敏、准確。刺五加的化學成分及其葯理作用證明總苷及多糖為主要活性成分,現代科學技術將為刺五加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廣闊的空間。
② 泡桐樹皮作用與功效,有什麼副作用
【出處】《本經》載有桐。《綱目》載;賈思勰《齊民要術》言:……華(花)而不實者為白桐。白桐冬結似子者乃是明年之華房
非子也……白桐
即泡桐也
葉大徑尺
最易生長
皮色粗白
其木輕虛
不生蟲蛀……二月開花
如牽牛花而白色。結實大如巨棗
長寸余
殼內有子片
輕虛如榆莢、葵實之狀
老則殼裂
隨風飄揚…&hell
【拼音名】Pao Tonɡ Shu Pi
【別名】 桐皮、白桐皮、水桐樹皮、桐木皮
【來源】
葯材基源: 為玄參科植物泡酮或毛泡酮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aulownia fortrnei (Seem) Hemsl.[Campsis fortunei Seem.]2.Pac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rud. [Bignon- ia tomentosa Thunb.]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1.泡桐,喬木,高達30m。樹皮灰褐色,幼枝、葉、葉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葉柄長達12cm;葉片長卵狀心臟形,長可達20cm,先端長漸尖或銳尖頭,基部心形,全緣。花序狹長幾成圓柱形,長約25cm;小聚傘花序有花3-8朵,頭年秋天生花蕾,先葉開放;總花梗與花梗近等長;花萼倒圓錐形,長2-2.5cm,5裂達1-3,裂片卵形,果期變為狹三角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白色,內有紫斑,長達10cm,筒直而向上逐漸擴大,上唇較狹,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齒痕狀齒或凹頭;雄蕊4,二強,隱藏於花冠筒內;子房2室,花柱細長,內彎。蒴果木質,長圓形,長6-10cm,室背2裂。種子多數,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2.毛泡桐 其形態主要特徵為:葉全緣或3-5淺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內面白色,有紫色條紋。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野生或栽培。
2.常栽培。
資源分布:1.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陝西、山東、江南等地引種栽培。
2.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表麵灰褐色,有不規則縱裂;小枝有明顯的皮孔,常具粘質短腺毛。味淡、微甜。
【化學成份】
1.泡桐:樹皮含丁香甙(syringin)。
2.毛泡桐:樹皮含洋丁香酚甙(acteoside)
松柏甙(coniferin)
丁香甙(syringin)
梓醇(catalpol)。木部含咖啡酸糖酯(caflelc acid sugar esters) A、B
泡桐素(paulownin)
芝麻素(Sesamin)
木質素(lignin)
全纖維素(holocellulose)
α-纖維素(α-cellulose)
戊聚糖(pentosan)
木質素中富含丁香酚(syringol)。樹干含紫葳新甙(campneoside)Ⅰ、Ⅱ
角胡麻甙(martynoside)
洋丁香酚甙。
【葯理作用】
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毛泡桐皮的乙醚、乙醇。丙醇提取物均有抗菌活性
體外抗菌試驗證明
毛泡桐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作用較強
對卡爾斯伯金酵母菌次之
對大腸桿菌較弱。毛泡桐莖丁醇提取物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和類鏈球菌有抗菌作用
其主要有效成分為紫葳新甙Ⅰ
對上述細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為150μg/ml。毛泡桐葉中分離出的幾種結晶
對8種常見菌和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均有一定抑製作用。毛泡桐木部所含右旋芝麻素(dsesamin)對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結核桿菌有抑製作用。毛泡桐葉中所含熊果酸在體外對革蘭陽性細菌、革蘭陰性細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分別為50-400μg/ml
200-800μg/ml和 100-700μg/ml。泡桐花提取物也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2.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泡桐果和泡桐木屑提取物能顯著延長二氧化硫所致小鼠咳嗽出現時間
並能顯著延長豚鼠因組胺噴霧引起的翻倒時間
表明有平喘作用。泡桐葉泡沫提取物使小鼠呼吸道酚紅排出量明顯增加
表明有祛痰作用。
3.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熊果酸有明顯的安定和降溫作用
能降低大鼠的正常體溫
減少小鼠自發活動
並能增強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和抗戊四唑的抗驚厥作用。
4.抗癌作用:熊果酸在體外對培養的肝癌細胞有顯著抑製作用
並能延長荷艾腹水癌小鼠的生命。
5.增強殺昆蟲劑作用:毛泡桐含泡桐素和芝麻素
此二成分對除蟲菊酯和烯丙除蟲菊酯的殺昆蟲(蠅。蚊等)作用有增效作用。
6.其他作用:泡桐果有降壓作用
對高血壓患者的降壓作用更明顯。熊果酸尚有抗炎作用
增加肝糖原
降低心肌和橫紋肌肌糖原作用和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動物實驗表明
熊果酸100mg/kg有降低血清轉氨酶的作用。毛泡桐柄木質部尚含有梓醇
實驗表明梓醇有利尿和瀉下作用。毛泡桐樹皮含丁香甙
實驗表明丁香甙有明顯止血作用
用於術中止血
使出血明顯減少。
【毒性】熊果酸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680mg/kg。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消腫解毒。主風濕熱痹;淋病;丹;痔瘡腫毒;腸風下血;外傷腫痛;骨折
【用法用量】吶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汁塗。
【附方】《綱目》:桐華成簡
故謂之桐。其材輕虛
白色而有褲文
故俗謂之白桐、泡桐。古謂之椅桐也。《本草經考注》:桐之言洞也
枝於中空洞通之謂也。亦可參。本品花大色白
故又稱花桐、白花桐。
【各家論述】1.《別錄》:生桐柏山谷。2.《本草經集注》:桐樹有四種
青桐
葉、皮青
似梧而無子。梧桐
色白
葉似青桐而有子
子肥亦可食。白桐
與崗桐無異
惟有花、子爾
花二月舒
黃紫色
《禮》雲:桐
始華者也。崗桐無子
是作琴瑟者。今此雲花
便應是白桐
白桐堪作琴瑟
一名椅桐
人家多植之。3.《本草圖經》:今處處有之。陸璣《草木疏》雲:白桐宜為琴瑟。雲南牂牁人
績以為布
似毛布。是作琴瑟宜崗桐、白桐二種也。又曰:梓實桐皮曰椅
今人雲梧桐也。《爾雅》謂之櫬
又謂之榮。是白桐、梧桐二種
俱有椅名也。或曰:梧桐以知日月正閏。生十二葉
一邊有六葉
從下數一葉為一月
至上十二葉。有閏十三葉
小余者。視之
則知閏何月也。故曰梧桐木生則九州異。或雲今南人作油者
乃崗桐也
此桐亦有子
頗大於梧子耳。江南有赬桐
秋開紅花
無實。有紫桐
花如百合
實堪糖煮以啖。嶺南有刺桐
葉如梧桐
花側敷如掌
枝幹有刺
花色深紅。4.《本草衍義》:桐葉
《經》注不指定是何桐
致難執用。今具四種桐
各有治療條
其狀列於後:一種白桐
可斫琴者
葉三杈
開白花
亦不結子。一種荏桐
早春先開淡紅花
狀如鼓子花成筒子
子或作桐油。一種梧桐
四月開淡黃小花
一如棗花。枝頭出絲
墮地成油
沾漬衣履。五、六月結桐子
今人收炒作果
動風氣。此是《月令》清明之日
桐始華者。一種崗桐
無花
不中作琴
體重。5.《三農紀》:植藝:春初掘根
埋潤土中
現頭頻澆
即生樹。伐後遍地生苗
可移植。諺雲:家有一千桐
一生不受窮。言其伐而易長茂。6.《植物名實圖考》:桐
《本經》下品
即俗呼泡桐。開花如牽牛花
色白
結實如皂莢子
輕如榆錢
其木輕虛
作器不裂
作琴瑟者即此。其為紫者為風桐。
【摘錄】《中華本草》
③ 丁香等天然物質的提取集防腐作用
[編輯本段]葯物
【葯 名】:丁香
【拼 音】:DINGXIANG
【拉丁名】:Flos Caryophyllata
【別名】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實]
【來 源】:為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E. aromatica Baill.;Syzygium aromatica (L) Merr. et Perry],以花蕾和其果實入葯。花蕾稱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實稱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色,最後呈鮮紅色時可採集。將採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干即成。
【功 效】:溫中、暖腎、降逆。
【主 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症。
【性味歸經】:辛,溫。 ①《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入胃、脾、腎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少陰經。」 ②《雷公炮製葯性解》:「入肺、脾、胃、腎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用葯忌宜】: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李杲:「氣血勝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氣也。」《本草經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葯物配伍】:《雷公炮炙論》:「不可見火。畏鬱金。」
【別 名】:丁子香(《齊民要術》)、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處方名:丁香、公丁香
【處方名】:丁香、公丁、公丁香
【商品名】:丁香、公丁香。以花蕾乾燥、個大、飽滿、色棕紫而新鮮、香氣濃烈、油性足者為佳。
【葯用部位】:本植物的樹根(丁香根)、樹皮(丁香樹皮)、樹枝(丁香枝)、果實(母丁香)、花蕾蒸餾所得的揮發油(丁香油)亦供葯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馬來群島及非洲,我國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葯材主產於坦尚尼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我國廣東有少數出產。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間,花蕾由青轉為鮮紅色時採收。
【炮製方法】:採下後除去花梗,曬干。
【考 證】:出自《開寶本草》,葯性論;①《雷公炮炙論》:「凡使(丁香),有雌雄,雄顆小,雌顆大,似棗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②《開寶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廣州送丁香圖,樹高丈余,葉似櫟葉,花圓細,黃色,凌冬不雕。醫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釘子,長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葯爾。」
【生葯材鑒定】:乾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狀,長1.5~2厘米,紅棕色至暗棕色;下部為圓柱狀略扁的萼管,長1~1.3厘米,寬約5毫米,厚約3毫米,基部漸狹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滲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圓球形,徑約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將花蕾剖開,可見多數雄蕊,花絲向中心彎曲,中央有一粗壯直立的花柱,質堅實而重,入水即沉;斷面有油性,用指甲劃之可見油質滲出;氣強烈芳香,味辛。以個大、粗壯、鮮紫棕色、香氣強烈、油多者為佳。顯微鑒定: 花托部位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外被較厚的角質層。皮層較寬,外側散有2~3列徑向延長的油室。中柱有20~50個小型雙韌維管束,斷續排列成環,維管束外圍有少數木化纖維;內側為薄壁細胞組成的通氣組織,有大型細胞間隙。中央為軸柱,有約17個細小維管束。本品薄壁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簇晶。粉末:暗紅色。①纖維多單個散在,梭形,邊緣平整或波狀彎曲,有的呈不規則連珠狀突起並氣扭曲,長106~648μm,直徑12~68μm,壁厚5~23μm,微木化,孔溝較稀或不明顯,胞腔寬狹不一,有的胞腔內含棕色油狀物。②花粉粒極面觀三角形,赤道軸長12~ 30μm,赤道表面觀雙凸鏡形,具3副合溝。③草酸鈣簇晶大多存在於較小的薄壁細胞中,也有數個簇晶連接成行,簇晶直徑3.5~26μm。另可見少數細小方晶。④油室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150μm,多破碎,分泌細胞界限不分明,有的含黃色油狀物。⑤花托表皮細胞斷面觀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外被角質層;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類長方形。⑥花粉囊內壁細胞斷面觀類長方形,壁具條狀或網狀增厚。⑦花絲表皮細胞表面見類長方形,垂周壁波狀彎曲,外平周壁可見波狀角質紋理。此外,有細小螺紋導管及類多角形的花瓣表皮細胞。 本品以個大、粗壯、色紅棕、油性足、能沉於水、香氣濃郁、無碎末者為佳。按《國華人民共和國葯典》(1995年版)規定,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6.0%(ml/g)。
【中葯化學成分】:花蕾含揮發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醯丁香油酚、B-石竹烯(B一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楊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間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蘭烯(a一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種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櫻桃素(Eugenin)。花中還含三萜化合物如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黃酮和對氧萘酮類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櫻桃素、番櫻桃素亭(Eugenitin)、異番櫻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異番櫻桃酚(IsoeugenitoI)。
【中葯化學鑒定】:(1)取粉末少許,滴加氯仿攪勻,再加3%氫氧化鈉的氯化鈉飽和液1滴,加蓋玻片,放置片刻,有針狀丁香酚鈉結晶析出。(2) 取切片直接滴加鹼液,加蓋玻片,可見油室內有針狀丁香酚鈉結晶形成。(3) 薄層鑒別: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5ml,振搖數分鍾,過濾,濾液供試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對照品,加乙醚製成對照品溶液。將兩種溶液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於105℃烘乾。可見供式液色譜與對照品溶液色譜在相同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簡述:治療牙痛、支氣管炎,神經痛、胃酸,抗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感染,減輕痢疾所造成之不適與疼痛,改善衰弱體質與貧血,催情(性無能、冷感),驅蟲。促進血液循環,治療皮膚潰瘍及傷口發炎,治療疥癬,改善粗糙肌膚。
【本質】似指甲狀的紅棕色花苞是精油的原料,樹平均高度為5~6公尺左右,主要產地斯里蘭卡、瓜哇、馬達加斯加,以蒸餾法製得,其香味為有點鮮苔及木香的花香,是香水製造業不可缺少的香味,亦常加入酒中,精油顏色為透明無色。
【葯理作用】1.抗菌作用 含有1%濃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濃度的丁香煎劑的沙伯氏培養基,對許蘭氏黃癬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均有抑製作用。較高濃度時對新型隱球菌也有抑製作用。醇浸出液與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液較差。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在1:8000-1:16000時,對致病性真菌即有抑製作用。煎劑1:20-1:640濃度時,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及白喉、變形、綠膿、大腸、痢疾、傷寒等桿菌均有抑製作用,丁香油和丁香油酚在1:2000-1:8000濃度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痢疾(志賀氏)、大腸、變形、結核等桿菌均有抑菌作用。丁香對流感病毒PR8株也有抑製作用(體外試驗)。100%乙醇浸液及1:400丁得油稀釋液用平板小杯法對鼠疫桿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抑製作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16000-1:64000濃度時對布氏桿菌即有抑製作用,1:8000濃度對鳥型結核桿菌也有抑製作用。
2.抗真菌作用:乙醇浸劑1:100、丁香油及丁香酚1:8000-1:16000對星形奴卡菌、許蘭黃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及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製作用。
3.驅蟲作用:水或醇提取液在體外對豬蛔蟲有麻痹或殺死作用,感染蛔蟲的狗口服丁香油0.5-1.Og/kg,有驅蟲作用,但一次服用並不能將蛔蟲全部驅除。丁香油較煎劑為優。50%煎劑及乙醇浸劑在體外對豬蛔蟲有殺死作用;丁香油效力更大,其1%的混懸液即有殺死部分蛔蟲的作用,0.1-0.5g/kg灌胃對狗蛔蟲有驅除作用。
4.健胃作用:丁香為芳香健胃劑,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5%丁香油酚乳劑可使胃粘液分泌顯著增加,而酸度則不增強;丁香水浸液灌胃,可使巴甫洛夫小胃狗的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力顯著增加。丁香油之作用稍差,連續應用,可使粘液耗竭,而僅分泌非粘液性的滲出物;36小時後方能部分恢復反應(分泌粘液),完全恢復,需數月以後。丁香浸出液對胃液分泌的影響取丁香10g,用150ml蒸餾水浸泡4小時左右,在85-90℃下加熱30分鍾,煮沸3分鍾左右,用雙層紗布過濾後用蒸餾水將濾液調至含生葯10%的浸出液,為了消除酸度本身對胃液分泌的影響,用NaOH溶液調浸出液至pH=6.8-7.2之間。實驗用4隻具有三通巴甫洛夫小胃的狗進行,實驗在手術後4周開始。狗在實驗前禁食16小時以上,但不限飲水。實驗時先移去瘺管的管塞,待胃內積存的分泌物流出後將管芯插入直管內。在實驗的全過程中主胃和小胃均與外界相通。如果主胃胃液的pH在5以上時,待小胃的胃液流出體外後即開始實驗。結果丁香浸出液在20次實驗中,12次均有明顯升高。在灌注後3小時內,小胃的總酸排出量達0.350±0·044mg當量,與對照比較P<0.01。在對胃蛋白酶活力影響實驗中,灌注丁香浸出液後hl胃蛋白酶的活力開始升高,在灌注後3小時內,每30分鍾樣品中胃蛋白酶的平均活力達50·5±1.3單位,與對照比較P<0.05。如在實驗前iv硫酸阿托品0.1mg則可使丁香浸出液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受到明顯抑制,總酸排出量增多的現象不再出現,可見在丁香浸出液刺激胃酸分泌的機制中有膽鹼能機制參與。對4種胃潰瘍的影響①對水浸應激性潰瘍的影響小鼠,體重22.4±2.3g(X±SD),雌雄各半,隨機分每組10隻,禁食1夜,ig受試葯物後,裝入特製的應激盒,浸入20-30℃水中,水位達小鼠頸部,8小時後處死取胃,鏡檢計算出血點數,計算出潰瘍抑制率(%)。結果陽性對照甲氰脒胍200mg/kg;丁香水提物10g/kg和20g/kg均可明顯抑制小鼠水浸應激潰瘍,②對幽門結扎性潰瘍的影響大鼠體重145±16g,雌雄各半,隨機分每組10隻,禁食24小時後,乙醚麻醉下,按Shay法結扎幽門,ig受試葯物,縫合腹壁後19小時,處死大鼠,取胃,鏡檢前胃部潰瘍,分級計算指數及潰瘍抑制率(%),結果葯物無明顯影響。③對消炎痛加乙醇誘發潰瘍的影響小鼠體重24.7±1.5g,雌雄各半,隨機分每組10隻,ig受試葯物0.5小時後,ip消炎痛10mg/kg,l小時後ig50%乙醇0.2ml/只,再過l小時處死取胃,鏡檢條狀損害,測量總長度(mm)為潰瘍指數,計算潰瘍抑制率。結果呋喃唑酮100mg/kg和丁香石油醚提物0.3ml/kg可明顯抑制消炎痛加乙醇誘發的潰瘍。④對0.6mol/L鹽酸所致胃粘膜損傷的影響大鼠體重176±21g。雌雄各半,隨機分每組10隻,禁食24小時,ig受試葯物0.5小時後,ig0.6mol/l鹽酸lml/只,再過l小時後處死取胃,鏡檢條狀損害,測量其長度(mm),計算潰瘍抑制率(%)。結果甲氰脒胍100mg/kg,丁香水提物及石油醚提物均可明顯抑制0.6mol/L鹽酸所致胃粘膜損傷。
5.止痛作用:從小鼠熱板試驗和抗扭體反應試驗結果表明,丁香石油醚提物(0.15ml/kg和0.3ml/kg)和丁香水提物(10g/kg和20g/kg)均可顯著延長小鼠痛覺反應潛伏期和顯著減少小鼠因冰醋酸0.1ml/10g刺激引起的扭體,反應次數。牙痛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齲齒腔,破壞其神經,從而減輕牙痛。
6.丁香水提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對小鼠耐缺氧和受寒等的影響:丁香用石油醚(30-60度)提取2次,每次冷浸3d,回收石油醚得黃褐色油狀物,用阿拉伯膠分別配成1.5和8%(v/v)乳狀液,葯渣中加開水煮沸0.5h,共2次,並濃縮成1ml含生葯1g濃度的丁香水提物。耐缺氧:對小鼠常壓密閉缺氧耐受力的影響取小鼠30隻(雌雄不分),體重22.0±2·5g,分3組,分別ig丁香石油醚提取物和3%阿拉伯膠溶液後l小時,單個放入145ml的廣口瓶內,瓶內盛有適量的鈉石灰,瓶口用連接測氧儀的橡皮塞密閉,測定瓶內氧含量從21%降至15、10和7%所需的時間(即耗氧速度)、存活時間及死亡時瓶內殘存的氧含量。實驗數據用t檢驗統計處理。另取雌性小鼠5O只,體重21.4±2.4g,分為5組,分另ig丁香水提物及自來水後l小時,其中兩組分別ip普萘洛爾和生理鹽水0.5h後,單個放入容量為120ml的廣口瓶內,按上法測定,表明普萘洛爾對3項指標都有明顯影響,丁香水提物能延長小鼠存活時間和降低死亡時瓶內氧殘存量,說明丁香水提物不是通過減慢耗氧速度,而是通過提高小鼠在低氧條件下的氧利用能力,增強小鼠常壓密閉下抗缺氧的能力。
張口動作:對斷頭小鼠張口動作持續時間的影響取20g左右小鼠,每組30隻,分別ig丁香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和對照溶液後1小時,自頸部一刀剪下小鼠腦袋,並立即用秒錶記錄斷頭小鼠的張口動作持續時間,結果只有丁香水提物10和20g/kg組顯著延長張口動作持續時間,10g組P<0.01,20g組p<0.05。
中毒:對氰化鉀中毒和對亞硝酸鈉中毒小鼠存活時間的影響取體重20.7±1.7g小鼠,性別不分,每組12-16隻,分別ig丁香水或石油醚提取物和對照液後l小時,其中一組ip普萘洛爾20分鍾後再iVkCN4mg/kg,並立即記錄小鼠存活時間,結果見表3。丁香水提物20g/kg組和普萘洛爾組能延長KCN中毒小鼠的存活時間。又取雄性小鼠,體重22.6±2.0g,每組10隻,分另ig丁香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和對照液後l小時,ipNaNO2800mg/kg,並立即記錄存活時間。丁香石油醚提取物0·15和0.30ml/kg組能顯著延長NaNO2中毒小鼠存活時間。
耐寒:對受寒小鼠存活時間的影響取雌性小鼠,體重19.7±0.8g,每組12隻,禁食禁水24小時,分別ig丁香石油醚提物、水提物和對照液後0.5小時,分裝在鐵皮小盒內,每盒6隻,並將鐵皮盒放入-18--20℃冰箱內,每小時開啟冰箱,取出死鼠,活鼠合並成每盒6隻左右,觀察至小鼠全部死亡為止,結果丁香石油醚提物0.30ml/kg組明顯縮短受寒小鼠存活時間,可能這一劑量能明顯抑制自發活動所致。
7.丁香水提物和石油醚提物對動物膽汁分泌、腹瀉和肝損傷的影響
7.1對麻醉大鼠膽汁分泌的影響 大鼠體重174±17g,雌雄各半,隨機分每組8隻,烏拉坦麻醉後,按文獻方法〔葯學雜志(日)1987;107(12):990〕行膽管插管術,術後平衡30分鍾,十二指腸給葯,收集給葯前30分鍾及給葯後4小時內每30分鍾的膽汁流量,進行比較,得出流出率(葯後流量/葯前流量),與對照組相應時相比t檢驗。結果丁香石油醚提物可明顯促進麻醉大鼠膽汁分泌,作用可維持2小時。
7.2對蓖麻油,番瀉葉等葯物引起腹瀉的影響 小鼠體重19.8±1.5g,雌雄各半,隨機分每組12隻。實驗時禁水、食,ig受試葯物後0.5,ig蓖麻油0.15ml/只,單個放入底部有直徑約15cm墊紙的小桶內,每1小時換墊紙並計算腹瀉次數,觀察6小時。結果丁香石油醚提物0.3ml/kg,可顯著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瀉。又取小鼠體重20.4±1.7g,雌雄各半,隨機分每10隻,ig受試葯物後0.5小時,ig番瀉葉0.4g/只番瀉葉(Cassiaangustifolia)20g加水250ml煮沸5分鍾,紗布過濾後水浴濃縮成每1ml含1g生葯的溶液,以後操作方法同蓖麻油腹瀉實驗,觀察8小時。結果丁香水提物20g/kg可明顯抑制番瀉葉引起的腹瀉。
7.3對四氯化碳誘發急性肝損傷大鼠SGPT,SGOT的影響 大鼠體重221±25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每組9隻。受試葯物,每日1次,連續5日,末次給葯後1小時,igCCl40.3ml/kg,16小時後麻醉狀態下頸動脈取血,賴氏法測SGPT,金氏法測SGOT,t測驗進行數據處理。結果丁香石油醚提物及水提物對CCl4誘發急性肝炎大鼠的SGPT、SGOT顯著升高均未產生明顯影響。
8.丁香提取物對代謝的影響 丁香熱水提取物及水溶性組份具有代謝活化的抑製作用及代謝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的雙重作用。醚可溶組份、丁香酚、乙醯丁香酚、異丁香酚可抑制代謝活化,但未見對代謝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除去鞣質後的水可溶組份對代謝活化不呈抑製作用,對代謝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亦小。這些試樣不具抗誘變性。根據上述情況提示,丁香熱水提取物對誘變的抑制效果可能是由於鞣質、丁香酚等對代謝活化的抑製作用及鞣質對代謝活化Trp-p-2的失活作用所引起。丁香的水、鹽水以及乙醇提取物中含有一種含酚和糖醛酸的復雜糖甙,具有抑制腦乙醯膽鹼脂酶的作用。
9.平喘作用 B-丁香烯在丁香揮發油中含量約5.4%,亦是菊科植物艾葉油中的平喘有效成分之一。葯理實驗,發現它對離體氣管平滑肌幾乎沒有鬆弛作用,但po療效與艾葉油相似。葯理篩選對豚鼠離體平滑肌有收縮作用。代謝物III為黃色粘稠油狀物,是具有活性的代謝物,根據GC-MS、IR、1HMR和半合成實驗證實該代謝物為B-丁香烯醇。葯理實驗表明,B-丁香烯在體內的代謝產物之一B-丁香烯醇,具有較強的豚鼠離體氣道平滑肌鬆弛作用,PD2=4.36(n=6);在用於組胺和乙醯膽鹼誘發的豚鼠哮喘,以0·2g/kgig能使全部動物(n=8)不發生喘息,其作用持續時間長於6h。B-丁香烯醇,小鼠igLD50>10.8g/kg,表明毒性極小。
【歷史臨床記錄】是瘟疫抗菌劑的良好植物、驅蟲劑,對消化有幫助。
【使用需知】對皮膚有刺激性。
【功效】頭痛,牙痛,口臭,支氣管炎,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反胃嘔吐,脹氣,關節炎,風濕痛,陽痿早泄性冷感,抗蜂窩組織炎,增進記憶力,消除睡意,催情。
④ 紫丁香的觀賞價值及用途是什麼
花序碩大繁茂,花氣芳香襲人,株叢清雅美觀。
可叢植於路邊、草坪、宅前、房後、花壇角隅或向陽坡地,或孤植於窗外,或配置成丁香專類園。也可盆栽,還是切花的好材料。此外,根莖入葯,可清心解熱,花含丁香酚,其殺菌力比石炭酸高5倍,也可提取香料。嫩葉可制茶。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光滑,葉對生,圓卵形。花兩性,頂生或腋生在頭年生小枝上;密集成大型的圓錐花序,花冠鍾狀,花瓣紫色,蒴果。
⑤ 刺五加的栽培技術
用種子、扦插及分株繁殖。種子繁殖:9-10月採收成熟果實,浸泡1-2d,搓去果皮,混拌2倍濕砂,在20℃左右溫度下催芽,每隔7-10d翻動1次,約3個月左右。待種子有50%左右裂口時,放在2℃以下低溫處貯藏,於第2年4月中旬,按8cm×8cm等距播各,每穴2-3顆種子,覆土2cm左右,蓋3-5cm厚樹葉。5月出苗,除去覆蓋物,澆水保持濕潤,生長2年後移栽。
扦插繁殖:在6月中、下旬剪取半木質化嫩枝,留一片掌狀復葉或將葉片剪去一半,將插條在1×10-3PPm吲哚丁酸溶液中蘸一下,促進生根。插床上覆蓋薄膜或拾簾遮蔭,每日澆水1-2次,約20d左右生根,去掉薄膜,生長1年後移栽,按行株距2m×2m挖穴定植。分株繁殖:早春將分櫱株剪下,挖穴定植。
苗高6cm時,間除過密的苗,適當鬆土除草,秋末培土約3cm。 此法利用刺五加1~2年生的成熟枝條作插穗,於春季3月份以前上山採集刺五加1~2年生莖干、枝條捆好後,埋於雪內或苗木窖內,保持濕潤,防治鼠害,待4月中旬扦插。
插床准備:可採用沙基或直接插於苗床上,插前插床要灌足底水,然後用地膜覆蓋增溫保濕,土溫高於空氣溫度2~3oC,是生根的有利條件。在插前2天完成做床並蓋膜增溫最好。
插穗制備:將窖藏備用的剩五加條取出,用清水洗凈,截成10厘米長帶3~5個芽的插穗,芽要飽滿健壯,按根、梢順序每50~100支捆緊。為促進生根,提高生根率,用ABT生根粉1號 100毫克/千克濃度溶液蘸根,浸蘸長度2~3厘米,時間 4~6小時,取出後即可扦插。扦插株距為5厘米,行距為8厘米,每平方米可插240~250株,扦插時與苗床面成60o傾斜角,根朝南,扦插深度為9厘米,只留1厘米左右於地面上。芽萌發後要及時遮蔭,並每天噴霧2~3次。
插前採用倒插催根,即將成捆的刺五加插穗,倒置於土溝內,根部離地面2~3厘米,培好沙子,上面蓋地膜,使插穗根部產生愈傷組織,然後再用於扦插。或採用電溫床扦插,都有利於生根。 利用刺五加的當年前條作插穗,在6月底、7月初扦插。插穗必須當天早晨採取,當日上午剪段處理後立即扦插,插穗條從母株上採下後立即插入裝有清水的桶中,保持水分,不使葉子萎凋。
插床利用潔凈清沙,或河沙十泥炭土,並配有全光噴霧設備,在全光下扦插。插穗長度10厘米,並在莖上保留一個掌狀復葉,帶綠葉扦插,有利於營養補充,生根快,成活率高。扦插前用生根粉亞號濃度為1000毫克/千克溶液蘸根30秒鍾。扦插育苗過程中要葉面噴肥2~3次,用0.3%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氫鉀,在當天日落後進行。每10天進行一次防病噴霧,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葉面噴灑,方法同上。約至40天後插穗生根,要及時移植,並遮蔭防曬,澆水保溫使幼苗逐漸適應環境,加快根系生長。嫩枝扦插苗當年只能生根,第二年植株才能生長。 (l)當年處理法於9月中、下旬採集刺五加果實,搗爛漿w,漂洗去果肉、雜質、空粒,洗凈種子,用2~3借潔凈的細*沙撲勻,濕度保持在6O%左右,即手握成團,撒開即鬆散為度。收入透氣的編織袋內,放在17oC左右的地方,經常翻動,保持濕度。經過3O天後降溫到10℃左右,每隔10~15天,在陽光下曬一次,增溫、保濕仍然再放置原處。待空氣溫度降至0℃以下時,可連同口袋一起理入室外沙堆中,第二年4月初取回,放在5℃左右的條件下,低溫保存。進入5月,取出種袋,經常日曬。澆水保溫,待種子有20%~30%裂口即可播種。
(2)兩年處理法 既採用與刺五加天然種子繁殖相似的方法,秋季把收取的種子按與濕沙1:3的比例貯存於0~5℃的客中或埋藏在室外越冬,第二年春季化凍後埋藏在室外地勢高煤陰涼處,經一個生長季使種子充分完成形態後熟。在此期間注意每隔半月翻動一次,防止種子腐爛,冬季仍在室外處理使完成生理後熟,第三年的4月中旬可進行播種。 史料記載
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上品乃指無毒,久服可以輕身、延年益壽而無害。刺五加自古即被視為具有添精補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葯。商品名為五加參,原主產於黑龍江省山區,地方土名習稱「老虎潦」,在日本則稱為蝦夷五加,而在前蘇聯又稱為西伯利亞人參。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刺五加,以五葉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風濕,壯筋骨,其功良深,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又「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之說,對五加做了很高的贊譽。
《名醫別錄》認為五加有「補中,益精,堅筋骨,強意志」等功效。
刺五加於《實用補養中葯一書》中記載,屬於補氣葯,具有補虛扶弱的功效,可來預防或治療體質虛弱之癥候,滋補強壯,延年益壽。
功效主治1、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痛。本品功能祛風濕,又能補肝腎,強筋骨,可用於風濕痹痛、筋骨拘攣、腰膝酸痛等症,對肝腎不足有風濕者最為適用,可單用浸酒服,也可與羌活、秦艽、威靈仙等配伍應用。2、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腳膝痿弱無力、小兒行遲等症本品又能溫補肝腎、強筋健骨,可用治肝腎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兒行遲等症,在臨床應用上常與牛膝、木瓜、續斷等葯同用。
3、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本品又能利水消腫,治水腫、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地骨等葯同用。
4、黃褐斑:刺五加片每次3片,每日3次,30日為1療程,一般治療3-6個療程可顯效,該品能調整臟腑氣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皮膚得到足夠的氣血運行和正常營養,從而達到潤五臟、悅顏色之目的。
5、輔助治療心律失常:口服刺五加片每次3片,每日3次,30日為1療程。刺五加可「補中、益精,強意志」,調養心脾,對於心氣虛乏所致該病有良效。
6、低血壓:每日口服刺五加片3次,每次3片,治療90天後觀察效果,其療效明顯優於服用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對照組。
7、足跟痛:口服刺五加片每次3片,每日3次,30天為1療程,直到痊癒止。刺五加能「益氣補腎、堅筋骨,強腰膝」,可治「兩腳疼痹風弱」。
8、治療神經衰弱:秋天裡很多中老年人會出現體倦乏力的情況,有些人患上了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而且記憶力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中醫專家陳建國指出,中老年人在秋天不妨服用些刺五加,對治療神經衰弱很有好處。
刺五加的服用方法有很多,可以取幾片薄片泡水代茶飲,也可以泡酒喝,對於神經衰弱嚴重的病人可以嘗試以下的服用方法,夜交藤30克,五味子15克,合歡皮15克,菌靈芝30克(先熬),酸棗仁15克,茯神15克,當歸15克,熟地15克,刺五加30克,磁石40克,水煎服。 服用一段時間刺五加,可以起到治療失眠、降血壓、增強機體防禦能力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刺五加原名五加皮,分為刺五加、五加皮、香加皮三種不同葯材,很容易混淆。其中,香加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但該葯有毒,易引起心腎功能損害。另外,陰虛火旺者忌用。
1、五加酒(《備急千金要方》):用治產後癖瘦。
2、油煎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婦人血風勞,形容憔悴,肢體睏倦,喘滿虛煩,呼吸少氣,發熱汗多,口乾舌澀,不思飲食。
3、五加皮湯(《三因極一病症方論》),主治腎勞虛寒,恐慮失志,傷精損髓,噓吸短氣,遺泄白濁,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脊如折,顏色枯悴。
4、五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5、五加皮丸(《瑞竹堂經驗方》),主治男子婦人腳氣,骨節皮膚腫濕疼痛。
葯理作用
功能:近代醫學研究證明刺五加的作用特點與人參基本相同,具有調節機體紊亂,使之趨於正常的功能。有良好的抗疲勞作用,較人參顯著,並能明顯的提高耐缺氧能力。補中、益精、強意志、祛風濕、壯筋骨、活血去瘀、健胃利尿等功能。久服輕身耐勞。刺五加含有值得注意的成分---刺五加甙,其能刺激精神和身體活力。眾多關於刺五加的科學出版物已證明了其抗疲勞作用,增強持久力和能力,增加機敏和學習能力。眾多用法都已在人體實驗中得到了證實。刺五加是病後康復,承受過多壓力或緊張,工作過量,慢性病導致身體虛弱的人群以及那些需要達到生理和心理性能高峰的人中非常受歡迎的自我葯療葯物。有相當可觀數量的報道指出其具有支援免疫系統,恢復非正常低血壓,改善循環系統,使紊亂的糖脂代謝正常化,肝部,睾丸,骨密度和其它重要器官的合成代謝的功效。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刺五加對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均有影響,單獨1次給葯顯示出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作用,連續給葯則顯示出強壯作用。刺五加不僅改善興奮過程,而且也加強抑制過程,使抑制趨於集中,使分化更完全,增加大腦皮層的內抑制過程。它的興奮作用原理不同於苯丙胺類的化合物,不僅毒性低,而且不擾亂正常的睡眠,刺五加對神經系統的興奮或抑制與用葯時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和劑量大小頗有關系。
2、抗疲勞作用:刺五加根的提取物和甙類均有抗疲勞作用。甙的作用較相提取物為強,較人參提取物及人參甙為強。腹腔注射刺五加醇浸膏水溶液20g/kg,平均延長小鼠游泳時間1/4。刺五加莖皮水提物500mg/kg及其丁香樹脂酚-二-o-B-D-葡萄糖甙50mg/kg均能顯著延長大鼠負荷游泳時間。以小鼠爬繩試驗測定刺五加根在不同生長時期的生理活性,顯示:5月份1g干根為79SUA33/g(興奮作用單位),7月份活性明顯下降,到8月份落葉前可達到最大值116SUA33/g。刺五加葉也顯示類似變化(SUA33:實驗動物與對照動物比較,延緩衰竭時33%的劑量為1個SUA33)。刺五加根和葉的提取物分別可提高大鼠活動能量25%和70%。
3、抗癌作用:刺五加根的提取物和總甙對動物實驗性的移植瘤、葯物誘發瘤、癌的轉移和小鼠自發白血病都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還能減輕抗癌葯物的毒性。在大鼠、小鼠身上接種肉瘤180及肉瘤256瘤種,刺五加對肉瘤的生長有一個較弱的抑製作用(4-28%)。刺五加提取物可降低小鼠移植艾氏腹水癌的陽性率和縮小癌的病灶,提高噻替派對移植和發展的艾氏腹水癌的作用。不能改變大鼠接種瓦克氏腹水肉瘤的移植陽性率,但能縮小肺上的病灶。能使小鼠接種LID-1及其他一些癌的移植陽性率減少,能抑制由尿烷引起的肺腺瘤,減少6一MTU引起的甲狀腺癌和由吲哚引起的小鼠骨髓性白血病。降低小鼠自發乳腺癌及自發白血病的形成過程。服用環磷醯胺後的小鼠,再服用刺五加提取物可提高動物的生存時間和存活率。但當與環磷醯胺同時給接種肉瘤180的小鼠服用時,刺五加則對環磷醯胺的毒性和抗癌作用均無影響。刺五加還可抑制小鼠SSK肉瘤和大鼠瓦克瘤的擴散。減少氫化可的松在小鼠接種艾氏腹水癌後的血源性擴散作用。能降低大鼠瓦克氏瘤和小鼠肉瘤180對環磷醯胺、乙基巴比妥的毒性作用的敏感性。能使患白血病的小鼠服甲乙基巴比妥的半數致死量從30mg/kg提高到46mg/kg,並能降低由乙基巴比妥和環磷醯胺在實驗動物身上引起的慢性中毒症狀,如動物的體重、胸腺、腎上腺的重量及白細胞和嗜酸細胞數等方面均有改善。
4、適應原樣的作用:
刺五加能增加機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刺五加對各種有害刺激因素,如物理的(寒冷、灼熱、過重或失重、過度運動或強迫性不動、離心及放射)、化學的(各種化學物質)、生物的不良影響,均能增加機體的抵抗能力。刺五加能增加動物抵抗放射的能力,對一次急性X線照射或多次慢性照射,均有抗放射作用。如長期照射(總劑量1620-7000r),刺五加可延長大白鼠生命二倍,並能改善血相。與抗菌素一起使用可延長被照射60天(總劑量3000r)的大鼠的生命三倍。對紅細胞遭受放射樣作用物質侵害時有保護作用,可作為放射損傷的預防和治療葯。
5、抗衰老作用:刺五加喂飼22月齡大鼠2月後,紅細胞脂質過氧化物降低17.75、Na+,K+-ATP酶活性升高17.42%,提示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6、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麻醉貓皮下或者靜脈注射刺五加提取物能擴張腦血管改善大腦的供血量。刺五加甙只有在大劑量時才能看到此作用。此外,結扎頸動脈或腦動脈引起的犬的急性貧血後,馬上給葯(1mg/(kg.天),皮下),連續2周,可緩和上述原因引起的貧血、降低的血壓和降低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數,以及改善所伴隨的疾病和代償性局部貧血的心電圖。刺五加提取物及其基葉的乙醇提取液對血小板聚集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刺五加浸膏還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使正常竇律時間增加,使異常動作電位顯著減少。刺五加提取物能減弱家兔心肌缺血組織損害,促進表面細胞的再生和心肌梗塞區域的恢復。
7、抗菌消炎作用:刺五加對切除腎上腺的小鼠,在夏、秋和冬季可減輕熱性發炎性水腫,在春季稍有消炎作用。對切除腎上腺的大鼠,在冬天和春天能阻止甲醛性關節炎症的發展。能減輕生理鹽水和15%蛋白溶液引起的炎症。用李司忒氏菌感染的小鼠和兔注射刺五加提取物後,第一個小時是降低了動物對感染的抵抗力,隨後明顯地提高了對感染的抵抗力,所以認為它有提高機體腸道桿菌的能力。
8、對內分泌系統的作用:給靜止和游泳15分鍾後的大鼠服用刺五加未見明顯增加腎上腺素及血液中的可的松類激素的含量。但在5小時游泳後,則明顯地增加可的松的含量。有報道給葯後對腎上腺內部組織沒有明顯改變,而對腎上腺的嗜鉻組織有直接顯著的作用。刺五加根提取物及刺五加甙均有促性腺作用。雄性幼鼠服用根提取物和葉中分離到的總甙或者刺五加甙B、B1和E,均增加了體重以及精囊與前列腺重量和RNA含量。甙在去勢雄性動物身上有預防精囊和前列腺的萎縮作用,對雌性小鼠有明顯的促雌性激素作用,而且促進小鼠性早熟和體重增加。服用刺五加提取物後母雞產蛋量可提高20.4%,蛋的重量提高24%,並增加輸卵管中總氮量和蛋白質,這種母雞的蛋孵出的小雞提高了氮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
9、免疫增強作用:刺五加多糖(PES.)及其甙B(紫丁香甙)、D和E(兩種構型的紫丁香樹脂酚甙)均能明顯提高細胞產生誘生干擾素的能力,對S801和S7811白血病細胞系的促誘生能力以PES(純品)最佳,PES及其甙B、D、E次之。Op刺五加(50g/kg)對皮下注射環磷醯胺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有保護作用,對苯引起的小鼠和兔的白血球減少症亦有顯著的預防作用。腹腔注射刺五加註射液可抑制環磷醯胺所致的白細胞減少。刺五加多糖對B細胞功能重建有較好的效果,並可減輕環磷醯胺引起的白細胞減少,明顯增強小鼠脾分泌IgM和IgG的溶血空斑試驗和小鼠對牛血清蛋白誘導的遲發型超敏反應性。刺五加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玫瑰花結的百分率1.2-1.8倍。刺五加多糖能明顯增加CTL殺傷靶細胞的活性,促進ConA刺激的小鼠脾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 從刺五加根莖中分離得到七種配醣體(刺五加苷Elentheroside),A、B、C、D、E、F、G七種。Eleutheroside於根部含 0.6-0.9 %,於莖部含 0.6-1.5 %,此外還含有 polysaccharide 和 isoflavonoid 。糖類的還原基中,酒精、乙醇、氫氣基等所結合成的化合物,即總稱為配醣體,它對於人體之健康維持有幫助。
經過研究分析刺五加主要成份含:多種醣類、氨基酸、脂肪酸、維生素A、B1、B2及多量的胡蘿卜素;另含有芝麻脂素、甾醇、香豆精、黃酮、木栓酮、非芳香性不飽和有機酸、及多種微量礦物質等。
刺五加甘A為胡蘿卜素,人蔘中也含這類成分。在人體內能促進膽固醇的排泄,可防治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高症。刺五加甘B為紫丁香素( Syringin ),是刺五加的主要強壯成分,有促性腺、抗輻射、抗疲勞等作用,具有與人蔘皂素相似的生理活性。
1.刺五加含超氧化歧化酵素SOD(Superoxide dimutase)復合物,SOD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可以增強人體免疫以及抵抗自由基攻擊的效果,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防止老化及促進健康。
2.刺五加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以及礦物質。經過研究分析,刺五加中含有維生素A、B1、B2及C等維生素,以及錳、銅、鎂、鈷、鎳、鋅、鐵、鈉、鉀、鈣等礦物質成分。
3.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半乳糖、胡蘿卜素。並且在配類糖體的還元基中(酒精、乙醇、氫氧基等有機化合物結合成的化合物),還具有刺激性荷爾蒙的作用,以及鎮靜和調整心肌能力的作用。
4.另含有芝麻脂素、木栓酮、皂甘、真皮素、刺五加甘、非芳香性不飽和有機酸等物質。芝麻脂素(Sesamin),這成份具有止咳、袪痰效果,也有抗結核桿菌的作用。
刺五加C為乙基半乳糖PM。刺五加甘D及E為紫丁香樹脂酚 (Syringaresinol) 的雙醣PM。
其主要活性成分被認為是刺五加甙B和刺五加甙E。根含刺五加甙(eleutheroside)A、B、B1、C、D、E,刺五加甙A即是胡蘿卜甙(daucosterol),刺五加甙B即是丁香甙(syringin)[1,2];根還含芥子醛葡萄糖甙(sinapaldehyde glu-coside),松柏醛葡萄糖甙(coniferaldehyde glucoside),松柏甙(coniferin)[3]鵝掌楸甙(liriodemdrin),苦杏仁甙(amygdlin)[4],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6α-羥基-β-D-galactopyranosyl-(1→4)-[O-α-L-rhamnopyranosyl-(1→4)-[O-α-L-rhamnopyranosyl-(1→2)]-O-β-D-glucoronopyranosyl]-16-hydroxy-13β,28-epoxyoleanane],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α-L-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6-α-羥基-13β,28-環氧齊墩果烷。 五加皮急性毒性:小鼠20±2g,雌雄各半,分成若干組,每組10隻,按1:5等比灌胃南五加Ⅰ或南五加Ⅱ1次,待用葯濃度都提高到相當生葯480g/kg時,觀察3天,動物均無死亡。亞急性毒性:選用健康未成年大鼠(90g左右,雌雄兼有)和成年家兔((1.5kg左右,雌雄兼有),每天灌胃南五加Ⅰ或南五加Ⅱ,連續30天,大鼠60、6g/kg;家兔12、12g/kg(均按生葯量),結果:血象、肝、腎功能及主要內臟的形態學檢查及動物體重等均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南五加萜酸小鼠半數致死量靜脈注射為200mg±18mg/kg。南五加總皂甙給小鼠灌胃20g/kg,1小時後小鼠活動減少,於給葯後2小時,小鼠活動正常,觀察48h無異常。
小鼠皮下注射刺五加甙E的半數致死量為4.75g/kg。刺五加總黃酮的半數致死量為89.8mg/kg。刺五加提取物的半數致死量在10-30g/kg。刺五加根、莖、葉各部分水提取物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14.5g。大鼠口服刺五加甙(10mg/kg/天),連續2mo,檢查它們血和尿的化合物及器官的重量,動物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毒性反應。長期服用刺五加毒性甚小,且不影響入睡與正常睡眠。連續服用刺五加提取物6mo除能延長平均壽命外,未發現胚胎毒性或致畸作用。小白鼠1次腹腔注射未脫脂制劑半數致死量為13g/kg,其半數致死量的1/3即能產生抗炎作用,因此,無梗五加的毒性並不大。毒性低,對正常生理功能幹擾小。如刺五加總甙的毒性即很低,其半數致死量為4.75g/kg(小鼠皮下注射)。
毒性:刺五加總甙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4.75g/kg。100%煎劑用平板紙片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有抑製作用。
毒副作用:關於服用刺五加的副作用報道極少。無論如何,副作用通常在較高劑量(每天三次,每次4.56ml)時出現,其中包括失眠,過敏,憂郁和焦慮。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的志願者報道在使用刺五加後會出現心包疼痛,頭痛,心悸和血壓上升。極少數使用者會出現短暫的輕微腹瀉。
在動物身上進行的毒理實驗已證實刺五加提取物事實上是無毒的。刺五加33%乙醇提取物的LD50(50%致死劑量)為14.5ml/kg或20.0ml/kg。而且在以日常劑量5.0ml/kg服用刺五加33%乙醇提取物的小鼠身上沒有發現任何長期毒性。人體研究已證實刺五加提取物(33%乙醇)是非常容易承受而且其副作用非常罕見。 根莖呈結節狀不規則圓柱形,直徑1.4-4.2cm,有分枝;表麵灰棕色,有縱皺,彎曲處常有密集的橫皺紋,皮孔橫長,微突起而色淡。根圓柱形,多扭曲,直徑0.3-1.5cm;表麵灰褐色或黑褐色,皺紋明顯,皮較薄,剝落處呈灰黃色。質硬,斷面共同白色,纖維性。有特異香氣,味微辛,稍苦、澀。
顯微鑒別:粉末特徵;灰白以。1、韌皮纖維長條形,平直或稍彎曲,有的一邊波狀,末端稍尖或鈍圓,長180-650μm,直徑16-54μm,壁厚4-18μm,孔溝粗而密,表面可見斜向交錯紋理,有的胞腔具菲薄橫隔。
2、草酸鈣簇晶直徑11-64μm,稜角大而較鈍;有的含晶細胞數個相接,簇晶排列成行。
3、射線細胞切向縱斷面觀呈類圓形或長圓形,切向壁具斜向交錯或不規則網狀紋理。
4、導管為網紋和梯紋。此外,有木栓細胞及少數澱粉粒。
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取本品2g,加甲醇適量,製成100%(W/V)溶液,作供試品溶液。另取紫丁香甙、異貝殼杉烯酸、β谷甾醇、4-甲醇-水(7:3:1,下層澄清液)展形15cm,噴以10%硫酸試液,105℃恆溫箱中烘4min顯色。供試品溶液色譜中,僅與對照品紫丁香甙、β谷甾醇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各類葯品五加葉:五加葉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無梗五加的嫩莖葉。無梗五加葉為灌木,高至4米,枝上有錐形硬刺或無刺。花暗紫色,幾無柄。果黑色,闊橢圓形,長1-1.4厘米。花期8月。分布東北等地。
⑥ 丁香酚和紫丁香花的區別
丁香
酚是一種液體,
丁香酚
,分子式為C10H12O2,是無色或蒼黃色液體,有強烈的丁香香氣,不溶於水。主要用於抗菌,
降血壓;也可用於香水香精以及各種化妝品香精和皂用香精配方中,還可以用於
食用香精
的調配。
紫丁香花是一種植物的花,
兩個完全不同的。
⑦ 丁香在淡水魚養殖的功效
丁香在淡水魚養殖的功效是可以效緩解魚的應激反應。因為丁香中含有大量的丁香酚,有麻痹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魚的應激反應,避免加入葯酒窩料後引發魚的不安而躁動。
丁香,為木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是紫丁香的簡稱,丁香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是著名的庭園花木。
丁香簡介
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又稱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
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較少。以排水良好、疏鬆的中性土壤為宜,忌酸性土。忌積澇、濕熱。全屬約30種。
⑧ 紫丁香能吃嗎
丁香作為一種很常用的燉肉香料,我們在家會經常用到它。那是不是可以把這種紫丁香的果實採回來食用呢?
勸你還是不要采,因為紫丁香和我們平常食用和葯用的丁香是完全不同的植物。食用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它的學名叫做「丁子香」,這種植物原產於國外,是一種專用的香料作物,它有很濃烈的香味,可以用為烹飪、制茶等,它的花蕾是我們古代常用的中葯,具有抗菌、驅蟲、健胃的作用。而我國紫丁香它的花蕾卻沒有味,很少有人把它的花蕾當香料來燉肉。
觀賞也很漂亮
當然了,紫丁香、白丁香在我國還是主要作為觀賞來應用,它植株枝葉茂密,圓錐花序開花時,開滿整個植株,花色典雅、芳香,栽植在園林景觀當中,配合景石、小品搭配種植,可以形成一種花開不絕、芳香怡人的景觀效果。
你見過「紫丁香、白丁香」嗎,現在你應該了解它了吧。
⑨ 紫丁香能吃嗎
[編輯來本段]葯用價值
紫丁香的葉可人葯,自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的作用,民間多用於止瀉。紫丁香鮮葉製成的溶液,對弗氏痢疾桿菌進行體外抑菌試驗,效果較強;用於防治菌痢,既經濟,又便於推廣。用紫丁香葉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其療程短,退黃作用顯著。以紫丁香葉的浸膏製成的片劑——肝特靈片,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臨床應用,確有一定療效,且安全,又無毒性反應。
① 心痛不止:丁香15克,肉桂30克,共研細末,每日在飯前以熱黃酒服3克。
② 小兒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30克,同研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姜湯下三二十丸。
③ 唇舌生瘡:用包包丁香末放入口含。
④ 胃寒呃逆:丁香3克,柿蒡6克,水煎服;或公丁香3克,桔皮9克,水煎服。
⑤ 口臭:公丁香1~2個,時時含口中。
⑥ 齲齒牙痛:丁香油滴在蛀孔或用棉球丁香油塞填孔中,有防腐止痛的作用。
放菜里 不行吧 沒人試過
⑩ 赤五佳是什麼
你說的 是不是中葯材刺五加,請看
http://..com/question/13791770.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