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百合最新消息
❶ 台風百合的發展過程
2013年10月7日,一個熱帶擾動在菲律賓東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
10月8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低壓區。上午8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下午2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發展概率升級為「MEDIUM」。下午4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9時2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海上烈風警報。
10月9日上午5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4W。下午9時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百合。下午11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10日下午2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5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台風。
10月11日上午3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台風。上午5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台風。上午11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三級台風。下午10時37分,百合在菲律賓奧露娜省丁阿蘭沿海登陸。
10月12日上午5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台風。下午5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台風。下午11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台風。
10月14日下午5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台風。
10月15日上午7時,百合在越南廣南省三歧市沿海再度登陸。上午9時1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上午11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警報。下午9時1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10月16日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❷ 台風百合的發展過程
2001年8月底開始,一廣袤低壓帶開始於南海北部蘊釀,其發展出一微弱鋒面系統並緩慢往東北偏東方向移動。9月2日,菲律賓東南海面亦出現微弱的熱帶雲簇開始消長,其中一股雲團逐漸發展為一熱帶擾動,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英語:NRL)給予其擾動臨時編號「95W」。隔日下午2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英語:JTWC)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弱」的評級。在這期間,該系統持續向西北移動,並逐漸接近台灣本島東南方海面,不久即轉東北方向移動。
9月5日上午8時,抵達日本石垣島南方海面時被日本氣象廳(英語:JMA)升格為一熱帶低壓。受其北方的微弱鋒面影響,該熱帶低壓持續往西北偏北方向緩慢移動,並於當晚行經西表島東方海面。當晚8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普通」。
9月6日,進入西表島西北方近海後,受到微弱鋒面影響,開始轉向東北緩慢移動。由於當時該熱帶低壓結構逐漸轉好且威力漸增,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在凌晨3時30分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優」,並同時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英語:TCFA)。當日上午8時,其於西表島北方海面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一熱帶風暴,給予其編號「0116」,並命名為「百合」(英語:Nari,日語:ナーリー)。在此同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亦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0W」,開始對其發布熱帶氣旋警報。不過當時百合的七級風暴風半徑僅僅80千米左右,對其周圍海域的島嶼天氣影響並不大。
在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之後,百合仍是受到其北方鋒面系統導引,緩慢向偏東北偏東方向移動,於9月6日下午至傍晚間通過宮古島北方海面。
而在9月7日午夜12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之後,百合又於當日凌晨行經久米島南方海面,並於清晨5時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一強熱帶風暴。當日清晨約6時至7時間,百合又行經沖繩本島南端,即豐見城市南方近處。上午7時半,百合於沖繩縣糸滿市登陸。不過在當日上午,北邊鋒面已經逐漸往東北遠離並持續減弱,百合的導引力量頓時減弱,因此當時並未持續朝東北偏東方向遠離沖繩島,反而在那霸以東開始出現停滯狀態。當晚,華北的大陸性反氣旋逐漸往台灣、琉球群島一帶接近,成了百合另一個路徑主導力量,因此百合突然調頭,開始向西轉西北移動,並於9月8日凌晨3時半於沖繩縣中頭郡北中城村登陸。另一方面,由於百合威力亦開始逐漸增強,聯合台風警報中心於是將其升格為台風,一分鍾平均風速則上評至70節,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一級台風。 由於上午進入琉球西北方海面後,受到北方中層大陸反氣旋的微弱引導,於是開始往西北方向緩慢移動。在此同時,於日本東南偏南方海面上的台風丹娜絲繼續向西北偏西移動,由於其外圍氣流場相當遼闊,間接導致大陸反氣旋南壓的幅度稍微增強,因此自當日下午2時,百合開始更偏向西北偏西移動,且速度有稍微加快的趨勢。當時台灣中央氣象局(英語:CWB)研判,百合將有可能對台灣北部海面構成威脅,因此於當日深夜11時50分針對台灣北部、東北部海面發布海上台風警報。
9月9日,由於丹娜絲威力更為強大,風場范圍更擴大的結果開始逐漸對百合構成牽製作用,不過由於丹娜絲本身陷入中層大陸高壓及副熱帶高壓之間的鞍形場當中,只能緩慢往西移動,因此百合只有受到牽製作用,而路徑仍是往西北偏西方向緩慢移動。當晚,受到丹娜絲大范圍風場的影響,北方高壓范圍開始向南壓,對百合造成的壓力愈趨明顯,且又因導引氣流不強的緣故,百合在當晚8時的方向又突然改變,開始向偏南方向移動。
9月10日上午8時,由於東北風伴隨著北方少許冷平流的緣故,百合的威力開始已出現減弱的跡象。當日,原本陷入鞍形場而移動緩慢的丹娜絲因高緯度有高空槽東移接近而逐漸擺脫鞍形場,開始向西北偏北轉北的方向接近日本關東地方。而被丹娜絲所牽制的百合,於是被其遼闊的外圍氣流場所影響,中午起緩慢往東南偏東方向移動。在種種因素之下,台灣中央氣象局在當日上午9時解除海上台風警報。此後,百合繼續往東南偏東方向緩慢移動,並開始第三度往沖繩本島及久米島一帶逼近當中。就在當晚8時起,方向更轉為偏東移動,持續朝久米島逼近。
9月11日凌晨2時,百合當時就在久米島以西近海,而對百合方向構成影響的丹娜絲已經隨著槽線導引,開始迅速往北轉東北偏北方向吹襲關東地方,對百合的導引力在當日清晨過後即開始逐漸消失,因此導致當時並無任何力量導引百合。上午8時,百合威力不斷增強當中,並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台風等級,中心風速增強至65節,最低氣壓則是970百帕。
自9月11日上午起直至9月12日清晨期間,百合一直都在久米島東方近海持續徘徊,本身威力亦持續增強,並在9月11日下午2時達到第一度巔峰,中心風速達到75節,最低氣壓則降至960百帕。同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強度上評至相當於二級台風上限,甚至在晚間6時上評至相當於三級台風,一分鍾平均風速達100節。不過後來,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在9月12日午夜12時就將其下評為相當於二級台風,甚至在9月13日午夜12時又進一步將其下評為相當於一級台風,而日本氣象廳亦在當日上午11時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13日凌晨,中國大陸東北方有一高空槽逐漸建立當中,百合在無主狀態之下疑似受到此槽的影響。凌晨3時半,百合於沖繩縣島尻郡久米島登陸。9月13日清晨至9月14日上午期間,開始緩慢往西北方向移動。不過此時丹娜絲早已消散,副熱帶高壓因此得以西伸並在日本南方海面建立起中心,但由於與中國大陸華東的高壓勢力相當,導致百合等同陷入一新鞍形場中,雖然受到高空槽影響而緩慢往西北方向移動,但由於槽底仍偏高導引力量不強。此時百合的移速仍然非常緩慢,同時由於氣流的拉扯,導致百合結構無法維持良好狀態,其威力又再度減弱當中。也由於百合的再度回頭,台灣中央氣象局於當日下午3時,再度發布針對台灣北部海面的海上台風警報。此後,百合繼續往西北方向緩慢移動,且與槽底距離愈趨接近。此時也有部分預報模式開始出現百合可能順利搭上槽線牽引往北而去的預測,不過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情況卻從9月13日晚間出現變化。
由於鞍形場西面的大陸高壓開始逐漸增強,高度加高,同時在日本南方出現一高空冷心低壓,導致副熱帶高壓勢力被迫往東退,而北方槽線位置不變,不過深度並未加深。種種因素之下,西面高壓的東北風導引力量開始逐漸占上風,此種現象直至9月14日更為明顯。在當日上午8時,台風百合的中心爬升到最北端的北緯27.6度、東經125.3度處時,路徑方向開始出現劇變,已往西南偏西轉西南方向移動,准備朝台灣北部、東北部一帶逼近。根據中高層駛流場圖顯示,位於華北的導引中心正為百合帶來東北來向的駛流,意味著百合吹襲台灣將成定局。而台灣中央氣象局亦於9月15日凌晨2時45分,針對台灣北部、東北部一帶發布陸上台風警報。不過就在強度調整方面,聯合台風警報中心於當日午夜12時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但又於上午8時將其升格為台風,強度則上評為相當於一級台風。
在導致百合結構變差的氣流拉扯作用已經消失的情況之下,百合的強度又開始逐漸增強。雖然此時百合已經離台灣陸地並不遠,不過由於范圍不大,強風圈半徑僅僅150千米,移動速度也只維持在時速10千米左右,故百合直至9月15日下午之後,對台灣的影響才逐漸顯現。9月15日深夜,華南高壓開始向東延伸,同時華北附近亦開始出現地面高壓中心開始東移至山東半島一帶,導致百合在當晚7時出現了西南偏西偏西角度的移動,這大幅加重了百合對台灣北部的威脅性。百合隨後在15日下午2時再度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台風等級,中心風速達65節,最低氣壓970百帕,且威力仍持續增強當中。根據當時氣象衛星雲圖顯示,其結構發展相當結實,足見水汽供應之足,風眼也較先前更為清晰。在此同時,台灣北部的雨勢也逐漸出現。
9月16日,百合繼續以西南偏西偏西的角度,持續逼近台灣東北角陸地,強度亦持續增強當中,就在當日上午8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上評為相當於二級台風,而其暴風半徑邊緣亦觸及台灣東北角陸地。下午2時,百合達到第二度巔峰,中心風速達到75節,最低氣壓則降至960百帕。在此同時,百合的行進方向再度出現變化,疑似是受到地形作用的緣故,路線角度再度出現顯著南折,以西南至西南偏南的角度直逼台灣東北角而來,甚至在晚間6時至7時之間,一度在三貂角外海停滯達二小時。另外,在台東縣外海由於氣流繞山作用,自入夜起開始出現一顯著的副低壓中心,與原主中心之間產生互動而沿東岸緩慢北上。晚間9時40分,百合在台灣台北縣貢寮鄉三貂角,至宜蘭縣頭城鎮一帶登陸。
受雪山山脈地形作用,而百合一路往西南沿蘭陽溪谷移動,其結構迅速被破壞而減弱,於9月17日午夜12時銳減為熱帶風暴,甚至於下午2時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壓。在此同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亦因其威力逐漸減弱,將其下評為相當於一級台風,甚至於上午8時進一步降格為熱帶風暴。而當日凌晨2時,由於百合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語:PAGASA)之熱帶氣旋負責范圍,故將其命名為「Kiko」,並評級為熱帶風暴。當時,百合因地形影響導致其移動速度顯著減慢,而在台灣東岸近處的副中心則逐漸北走。而在百合北方的高壓已東移出海,因此導引力量即開始出現減弱的現象,這造成了百合的移動速度在過山之後更為緩慢。而在台灣東岸的副中心此時的勢力幾乎與主中心不相上下,二者互動的狀況之下,百合的主中心只能沿著中央山脈西側緩慢南下。
9月18日,受到東方勢力相當之副低壓中心牽制影響,自當日凌晨2時至8時間,百合台風主中心持續停滯在雲林縣斗六市附近,幾乎未曾移動。當晚,該副低壓中心已在花蓮附近逐漸消失,百合因此擺脫其牽制,故其於在晚間7時過後再度南下,終於在當日深夜11時自台南市安平區附近出海,進入台灣海峽南部,隨即進入南海以北海域一帶。百合在台灣的停滯時間總共長達49小時又20分鍾。 百合出海後,自9月19日午夜12時至下午1時間,往西南偏南方向緩慢南下。當日午夜12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其降為熱帶低壓。下午2時,由於北方再度有反氣旋導引南壓,副熱帶高壓亦開始逐漸西伸,於是百合開始逐漸向西移動,而速度亦開始逐漸加快,於是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對其發布最後警報(第11報),這意味著百合正逐漸遠離菲律賓當中。之後,香港天文台(英語:HKO)於當日下午4時1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
至於台灣中央氣象局方面則隨著百合的遠離,分別於當日下午5時10分及深夜11時5分解除陸上台風警報以及海上台風警報。當晚10時,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葡萄牙語:SMG)開始懸掛一號風球。
9月20日午夜12時,由於台風中心進入海面的緣故,故百合的強度又開始增強,於是日本氣象廳及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同時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此次是百合生命史中第三度增強。當日上午8時,百合繼續快速往西北偏西移動,逼近中國廣東省東部沿海一帶,不過又於下午2時被日本氣象廳降格為一熱帶低壓。而香港天文台以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亦隨著百合的逐漸逼近,分別於當日下午2時45分以及晚間6時懸掛三號強風信號以及三號風球。不過百合的路線比原先預期稍偏西北,於當日下午4時左右在中國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甲東鎮一帶登陸,之後繼續往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隨著百合的遠離,香港天文台於當晚22時40分除下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登陸之後,強度亦隨之迅速減弱,就在當晚11時左右減弱至熱帶風暴下限,且其風圈逐漸縮小當中。
最終,百合於9月21日午夜12時被聯合台風警報中心降格為熱帶低壓之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凌晨2時30分除下所有熱帶氣旋信號。當日上午8時,百合進入廣西東部。同時,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報(第61報)。之後,其環流隨後於當日下午2時開始逐漸消散,宣告其長達17天又6小時的生命史正式結束。
❸ 台風最新消息
中央氣象台10月12日06時發布台風黃色預警:
今年第25號台風「百合」(編號:1325;英文名:Nari)已於10月11日晚上11點30分在菲律賓奧羅拉省丁阿蘭市附近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55百帕。今天早晨5點鍾「百合」減弱為強熱帶風暴,5點鍾其中心位於菲律賓聖克魯斯近海海面上,也就是北緯15.7度、東經119.7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1級(3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0百帕,7級風圈半徑25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80公里。
受冷空氣和「百合」的共同影響,今天白天到夜間,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北部和中部海面有7-9級大風,其中,南海東北部和中東部的部分海域有10-11大風,「百合」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有12-13級。
來源:中國天氣網
❹ 看三亞天氣預報10月14-20日都有大雨 有9-10級北風 會有台風嗎
三亞10月14-20日有台風——今年第23號台風「百合」將會影響三亞。「百合」(版編號:1325;英文名:Nari)昨天權晚上11點30分在菲律賓奧羅拉省丁阿蘭市附近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今天早晨5點鍾「百合」減弱為強熱帶風暴,其中心位於菲律賓聖克魯斯近海海面上,也就是北緯15.7度、東經119.7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1級(3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0百帕,7級風圈半徑25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80公里。
預計,「百合」將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即將進入南海東部海面,於14日早晨前後穿過西沙群島,穿過時強度可達台風或強台風強度(13-14級,38-42米/秒),爾後繼續向海南島南部海面靠近。
❺ 這次台風叫什麼
台風暹芭是仙芭(一個音),拼寫是這樣的!這個名字是泰國提供的!台風名稱的由來是由世界氣象組織(WMO)確定當年是哪一個台風,然後由台風經過的國家和地區的氣象組織提出帶有民族色彩的名稱,最後命名。
除蒙古外的東北亞國家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各自選擇幾個有自己特色的名字,然後按順序放在一起,再依次循環選擇,這樣每隔幾年就會重復一次。當一個台風太強,給地區國家造成很大損失的時候,那麼這個名字就會被去掉,提供這個名字的國家會用另一個名字取而代之,比如強台風海燕中的海燕。
❻ 台風百合的介紹
強台風百合(英語:Typhoon Nari,國際編號:1325,聯合台風警報中心:2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Santi,當地華語譯名:桑蒂)為2013年太平洋台風季第二十三個被命名的風暴。「百合」(朝鮮語:나리)一名由韓國提供,是百合花,一種球莖類植物,長有大的白色或彩色花瓣,是韓國夏天常見的花卉。由於百合在菲律賓造成嚴重損失,所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百合退役更名為Santi。
❼ 2019年台風時間一覽表 19年的台風叫什麼名稱
2019年台風時間一覽表,19年的台風叫什麼名稱:
1、2019年被命名的台風一共有30個,至於沒有名字或沒成型的小台風數不勝數。
2、2019年第1號台風帕布,英文名稱:Pabuk,編號1901,名稱來源寮國,含義:大淡水魚。
3、2019年第2號台風蝴蝶,英文名稱:Wutip,編號1902,名稱來源澳門,含義:一種昆蟲。
4、2019年第3號台風聖帕,英文名稱:Sepat,編號1903,名稱來源馬來西亞,含義:一種淡水魚,屬於淡水鱸魚類,魚身細小,經常在河流、雜草叢生的沼澤區或稻田裡找到。
5、2019年第4號台風木恩,英文名稱:Mun,編號1904,名稱來源密克羅尼西亞,含義:六月(Yap語)。
6、2019年第5號台風丹娜絲,英文名稱:Danas,編號1905,名稱來源菲律賓,含義:經歷。
7、2019年第6號台風百合,英文名稱:Nari,編號1906,名稱來源韓國,含義:一種花。
8、2019年第7號台風韋帕,英文名稱:Wipha,編號1907,名稱來源泰國,含義:女士名字。
9、2019年第8號台風 范斯高,英文名稱:Francisco,編號1908,名稱來源美國,含義:男子名(Chamarro語)。
10、2019年第9號台風利奇馬,英文名稱:Lekima,編號1909,名稱來源越南,含義:一種水果。
11、2019年第10號台風羅莎,英文名稱:Krosa ,編號1910,名稱來源柬埔寨,含義:鶴。
12、2019年第11號台風白鹿,英文名稱:Bailu,編號1911,名稱來源中國,含義:一種鳥類。
13、2019年第12號台風楊柳,英文名稱:Pol,編號1912,名稱來源朝鮮,含義:一種在城鄉均有種植的樹。
14、2019年第13號台風玲玲,英文名稱:Lingling,編號1913,名稱來源中國香港,含義:女孩兒名。
15、2019年第14號台風劍魚,英文名稱:Kajiki,編號1914,名稱來源日本,含義:劍魚星座。
16、2019年第15號台風法茜,英文名稱:Faxai,編號1915,名稱來源寮國,含義:女士名字。
17、2019年第16號台風琵琶 ,英文名稱:Peipah,編號1916,名稱來源澳門,含義:是一種在澳門受歡迎的寵物魚。
18、2019年第17號台風塔巴 ,英文名稱:Tapah,編號1917,名稱來源馬來西亞,含義:一種淡水魚。
19、2019年第18號台風米娜 ,英文名稱:Mitag,編號1918,名稱來源密克羅尼西亞,含義:雅蒲語我的眼睛”。
20、2019年第19號台風海貝思,英文名稱:Hagibis,編號1919,名稱來源菲律賓,含義:快捷。
21、2019年第20號台風浣熊,英文名稱:Nogur,編號1920,名稱來源韓國,含義:狗。
22、2019年第21號台風芭洛,英文名稱:Bualoi,編號1921,名稱來源泰國,含義:泰式椰奶。
23、2019年第22號台風麥德姆,英文名稱:Matmo,編號1922,名稱來源美國,含義:大雨。
24、2019年第23號台風夏浪 ,英文名稱:Halong,編號1923,名稱來源越南,含義:越南一海灣名。
25、2019年第24號台風娜基莉,英文名稱:Nakri,編號1924,名稱來源柬埔寨,含義:一種花。
26、2019年第25號台風風神,英文名稱:Fengshen,編號1925,名稱來源中國,含義:神話中的風之神。
27、2019年第26號台風海鷗,英文名稱:Kalmaegi,編號1926,名稱來源朝鮮,含義:一種海鳥。
28、2019年第27號台風鳳凰,英文名稱:Fung-wong,編號1927,名稱來源中國香港,含義:山峰名。
29、2019年第28號台風北冕 ,英文名稱:Kammuri,編號1928,名稱來源日本,含義:一種北冕星座。
30、2019年第29號台風巴蓬,英文名稱:Phanfone,編號1929,名稱來源寮國,含義動物。
31、2019年第30號台風黃蜂,英文名稱:Vongfong,編號1930,名稱來源澳門,含義:一類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