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服飾

牡丹亭服飾

發布時間: 2023-01-07 07:23:55

❶ 怎麼形容崑曲服飾和頭飾的特點

一、崑曲頭飾的風格和內容頭飾作為服飾禮儀文化的一個顯著標志,具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對頭飾進行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工藝美創造過程當中,浸染著華夏民族傳統的智慧和和諧的審美意趣——含蓄、豐滿、充滿藝術氣息。此外,崑曲保留了「裹巾」這種原為西北民族的帽式,形象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融合史,其價值遠遠超出服飾史本身。此外,它還吸收了宋朝、元朝頭飾的一些經典樣式,男性頭飾多為各式帽、盔或巾;女性頭上多著冠(帽),束簪或釵,其上裝飾有步搖、鈿子、等飾品。 明代男子的巾帽等級分明,上層階級冬季戴絨帽,夏季用裹巾。平民百姓不得戴巾,只能戴帽子,農民戴斗笠。男性官員的帽式一般為方翅紗帽、圓翅紗帽、尖翅紗帽、相貂等,武將盔帽有夫子盔、霸王盔、虎頭盔、獅子盔、荷葉盔、帥盔;平民身份者多戴一種帽體較高、近乎瓜皮似的便帽。「巾」屬於上等飾物,官紳、儒商可以佩戴,或是青年書生和未做官的舉人,如《牡丹亭》的柳夢梅。常見的有文生巾、解元巾、苦生巾、網巾、必正巾、儒巾、四方平定巾、將巾等。網巾是一種束發的黑色馬尾棕編制的網罩,用來裹頭;四方平定巾系一種黑色羅紗製成的便帽,外形四四方方故得名,可以隨意搭配服式。崑曲中女子最常用的頭飾就是簪和釵。簪子是許多民族的婦女在修飾頭發時所不可缺少的裝飾品,簪釵裝飾以金玉的垂掛裝飾,可以插到婦女頭上任意部位。簪的材料多用石、竹、玉、骨、金、銀、瑪瑙、琥珀等多種材料製成,常見的形狀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釵則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或者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鈿是釵的一種,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分為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鈿花是崑曲中女性裝飾美化頭部的時髦飾品,通常用金、銀、玉、貝等做成花朵開狀,五彩繽紛,令人炫目;步搖是一種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步搖上邊附有珠片或流蘇,女性在行走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冠是一種華貴精美的古代女子頭飾,「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的形象皆有所涉獵,它多與綢帶、緞帶等組合設計成多層花型,呈鏤空狀,富有立體感。色彩靚麗新奇,極富裝飾性。其中以鳳冠最為華麗,以龍鳳為主要元素,它採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其上鑲滿人造珠寶,曲中多為皇宮貴族的後、妃們佩戴。此外,還有珠冠、團冠、九龍冠、平天冠、堂帽、草堂等。樂伎戴明角冠,地位一般的婦人除出嫁等激情活動外不許戴冠。二、崑曲頭飾的特徵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黃梅戲等地方劇種相比,崑曲頭飾更為精緻、華美,異彩紛呈。昆劇人物頭飾在面輔料選擇、圖案色彩、刺綉工藝、飾物品的選擇等方面精益求精,再配以優雅的服飾、精美的妝容、婉轉的人物唱腔,頭飾造型最終與著裝風格保持一致,達到了完美和諧的狀態。曲中人物通過特定的頭飾來表現人物身份,配合人物演繹的場景和一些心理行為,在崑曲婉轉優美的「一唱三嘆」中,頭飾搖曳生姿,往往令人物形象更為豐富和飽滿。崑曲的服飾文化是封建等級制度的體現,也是舞台上鮮明的服飾表現廣闊的歷史圖景和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必然選擇。崑曲的頭飾是建立在實用性的基礎之上,兼具人們的審美情趣,並逐漸擴充到蘊合諸多禮儀的發展歷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當頭飾的功利性被升華為藝術形象而具有審美的特性時,概念性的象徵符號便出現了。這種概念性的象徵符號既包含了民族原始圖騰和信仰,又包含了由此發展而來的民族審美獨特性。其獨特性在於一方面表現出將劇中人物重新創造組合,形成一個自由、浪漫、誇張的意境,另一方面,由於其意象性思維沿襲著古代文化的魅力,表現出一種古典的帶有神秘感的審美趣味。崑曲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它的主體(包括唱詞、念白、音樂、表演等等)是非物質的。中國戲曲中以崑曲和京劇的服飾最為豐富、嚴格,皆有「寧穿破,不穿錯」的要求。崑曲頭飾上體現了社會等級森嚴的制度,在男子頭飾和女子的頭飾上面都明顯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崑曲頭飾還體現了角色的年齡特點和倫常次序(如圖1昆劇中的生、旦、凈、丑四角)。例如男性在不同年齡段其「英雄結」構造與形狀是不一樣的。女性的頭飾也隨其身份、年齡的不同在其一生中要變換好幾次,從頭飾即可見女性的年齡身份年輕女性生小孩後,要將帕換帽。崑曲頭飾兼具誇張、象徵、寓意,頭飾體現了美與裝飾以及美與藝術的關系。「頭上遍插發簪」和「以黑色絨線代替假發」帶給人一種庄諧有度、韻味無窮的審美情趣。

❷ 牡丹亭當代發展現狀

牡丹亭當代發展為撫州市旅遊景區。
1、曾經,尋夢牡丹亭景區內的十幾棟歷史古建築,歷經風雨洗禮後,雖面目依存,但已不復往日風采,近年來,旅遊產業正逐漸成為江西省撫州市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旅遊業的復甦,尋夢牡丹亭景區不斷探索發展新空間,破舊立新迎「蝶變」。
2、撫州市在全面保護古建築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挖掘潛力,開發、利用古建築發展文化旅遊,打造了《盛世華夏服飾文化館》《國石文化藝術館》《樂群國藝館》《李乃江非遺竹藝覺者畫館》《飛鏢館》《撫州文禮館》等集古建築參觀、非遺文化交流展示、民間文物展覽、民俗文化表演、休閑文化體驗的豐富產品,充分盤活景區內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旅遊內涵,提高景區的內在吸引力,促進景區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3、烈日炎炎,在尋夢牡丹亭景區內盡是人頭攢動、笑語歡聲,高溫,擋不住旅遊的熱潮,隨著跨省游的恢復開放,福建、上海、河南、湖南、浙江等地遊客紛沓而至。
4、景區還積極主動「走出去」,通過跨市、跨省的多途徑渠道聯合合作旅遊活動,將旅遊送到全國各省市民家門口,全方位展示旅遊產品,開拓市場,宣傳品牌,制定政策,激發消費。同時,景區立足「引進來」,結合市場需求,創新賣點,不僅圍繞「戲曲文化」,積極引進教育研學,而且以「旅遊發展大會」為契機,請進外省市旅行社、媒介載體、旅遊從業者,共同采風撫州,宣傳撫州,促進撫州旅遊產業的發展。
5、白天看「好景」,晚上看「好戲」,白天,遊客在尋夢牡丹亭景區內不僅可以觀看《湯翁迎賓》《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等精彩絕倫的節目演出,而且還可以參與戲曲學演學唱、戲服換裝、戲曲變妝等趣味互動體驗,在濃郁的夜色里,結合全息數字影像技術、高科技光電藝術,景區還原了湯顯祖《牡丹亭》中的亭、台、樓、閣等夢幻景緻,通過《游園驚夢》《魂游尋夢》《三生圓夢》三折演藝篇幅,讓遊客在行走中,身臨「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動人情境。
6、「通過白+黑旅遊模式創新,盤活了古建築,激活了文化,幫助景區做大旅遊容量、拉長旅遊時段,讓文旅產業產生價值裂變,讓旅遊品牌效應加速放大,助推了撫州文化旅遊經濟發展。」撫州市文廣新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❸ 青春版《牡丹亭》到底哪裡有問題,為什麼好多名家都在批評

白先勇先生的這一段青春版的《牡丹亭》,暫且先不評價它的好壞。但這一版的牡丹亭的確給中國的戲劇帶來了用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起碼在崑曲這一部分是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的。

作為一個聽劇的門外漢,我本身對於戲劇等方面也不是特別的熟悉,但是,作為一個比較喜歡文學的學生,對牡丹亭這部劇還是有些許了解的。

所以歸根到底,青春版的《牡丹亭》雖然比之前的更受歡迎,但其實如果去深究,相比較,在唱戲方面,還是老版的更具特色和爆發力。

❹ 求崑曲《牡丹亭》杜麗娘的扮相,從服飾到衣冠盡量說的詳細些。急急急!

傳統京劇中的年輕女性都梳「大頭」:額前貼片子、腦後綰發髻,垂下三綹長發,兩小綹在胸前,一大綹在身後,叫做「線尾子」

梳大頭是一門高深技藝,得有專門的師傅來做。梳頭前要先化好妝。

妝面完成後,梳頭師傅出馬啦。第一道工序是勒頭,就是用長帶子緊緊吊起兩邊眉梢,顯得更加精神。

勒好頭,貼片子。「片子」就是臉周這一圈黑發,乃是真人頭發製成,分成一綹一綹,扮戲時候用榆樹膠泡開刮平,貼在臉周,起到修飾臉型的作用。

傳統大頭要貼七個「小彎」,額頭正中一個,兩邊各三個;兩個「大綹」,兩腮各一個。貼片子的位置和手法對扮相非常重要,啥樣臉型都可以通過貼片子調整成一張漂亮的鴨蛋臉。

貼完片子,還有一系列的美發工序:扣網子,插大簪,綰大發,打發髻,包水紗……滿頭烏絲完成!可以插戴頭面了。

嚴格說來,「頭面」包括頭上戴的一切,發網、大發、發簪等等那叫「軟頭面」;以下出現的首飾叫做「硬頭面」,通常也簡稱「頭面」。

頭面分「水鑽」「點翠」「銀釘」三種,根據不同身份佩戴。水鑽頭面主要是嬌俏少女或是小家碧玉戴,杜麗娘戴的這種就是,bling bling亮閃閃。

絹花,通常一枝兩朵,垂一串骨朵兒,戴在兩側耳邊,用以擋住耳朵。京劇中的旦角不可以露耳朵。

杜麗娘游園這一場,穿的是「帔」,屬於家居常服,大領對襟,胸前系帶。男帔的領子是平頭,下擺及足;女帔的領子是如意雲頭,下擺及膝,露出半截馬面裙。

不同身份人物所穿的花色也各各不同。杜麗娘作為還未出閣的嫻靜少女,穿淡雅的白色或淺粉色綉花帔。

❺ 崑曲的戲服有什麼特點與豫劇相比有什麼不同

崑曲有優美的線腔,以纏綿、溫柔、悠遠著稱。在演唱技巧上,注意聲音的控制,節奏和速度的起伏,注意吐字和返聲,完成伴奏音樂。崑曲表演的最大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舞結合巧妙和諧。崑曲是唱、跳、唱、跳等多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在漫長的戲曲表演歷史中,形成了載歌載舞的表演特色。

以炫麗、對比的手法,將自然之美與裝飾、圖案和諧結合,構成了服飾對舞台人物性格、形象的表現力。而且還採用各種綢緞、棉麻織物等不同的刺綉工藝製作而成。崑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崑曲唱腔有很強的藝術性。崑曲表演使用鑼、鼓、弦、笛、簫、笙、琵琶等管弦樂樂器,並配以打擊樂器。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崑曲積累了大量的劇目。其中,影響較大且經常上演的劇目有王士禎的《馮明集》、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柯南集》、沈京的《俠客》等。還有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錯》、朱的《十五關》、孔的《桃花扇》、洪聖的《長生殿》以及其他著名的摺子戲,如《園中夢》、《陽關》、《三醉》、《秋江》。

❻ 菀草壹的品牌介紹

菀草壹作為休閑女裝的新興品牌其風格簡約、休閑、時尚流行度較高隨意搭配性較強,在休閑風格中加入有彩
色,使產品更能適合目標市場。菀草壹一直致力於休閑風格,有深厚的積淀應對蓬勃發展的休閑女裝產業。符合M型社會趨勢,中低檔價位、相對較高的流行度、優質的面料、精湛的做工讓品牌豐富的內涵通過每一個細節得以完美的體現。
WANCAOYI服飾以新穎、獨特的設計款式。經典、前衛的品牌理念,高貴時尚非一般享受的消費感覺, 以及其優良的上藝和品質,上乘的面料特點,使WANCAOYI服飾在不同的銷售場所成為消費熱點。
WANCAOYI的設計風格,款式設計「大膽」、 「創新」、 「不羈」,不拘於傳統,前衛又不失優雅。
WANCAOYI的創造力,推崇集體力量為WANCAOYI品牌遵循原則。每一件作品都匯集服裝設計師,面料開發商,工藝師,營運專家的智慧,創造力貫穿整個流程。
WANCAOYI市場定位。新人類白領之生活便裝,個性褲,及休閑套裝系列搭配。
WANCAOYI客層屬性。熱衷休閑和時尚的新人類,年齡18歲—38歲成功女士,追求與品質個性化生活0FFICE女士。
WANCAOYI品牌宣言。超凡獨特、時尚不失品性。
春末夏初,斜靠錢塘江畔,看著模特踏著節奏穿梭,杭州菀草壹服飾靈感來源於崑曲《牡丹亭》的「游園驚夢」2009秋季服飾發布會讓人有點時光交替的感覺。
菀草壹服飾設計師表示,《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心生感慨,回來後因為夢中遇到俊逸書生柳夢梅而情不自已的驚夢,醒來後要去「尋夢」,並因夢而亡又因夢而生的故事,我們從中得到的感慨是現代社會對原始情愫堅持的懷疑,我們的夢在哪裡?各式各樣繁華的物質背後,到底我們最終想要的又是不是你得到的,時尚潮流終將去向何方?在奔跑緊跟的路上偶爾回頭看看先人們的時尚,你會發覺夢想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美麗,我們在不一樣的尋覓。美麗,就像人人心裡掩映的一片園林,無非被一扇無形的門遮擋著。如果你真的推開這扇門,雖然那可能是一扇吱吱呀呀作響的門,你好久沒來過了,但是你只要打開一道縫,一眼望去,
「游園」與「驚夢」兩個表現的主題又有怎樣不同的展現:
「游園」——秋季的片片楓葉在彎曲的花園小徑間鋪開,這富貴桔色間遮蓋不住深沉的幽藍灰,樹枝丫間的翡翠綠、湘妃紅、閉月藍不時得跳躍著,一個個現代的「杜麗娘」烘托出園林色彩的整體和諧美,服裝款式以菀草壹式休閑中性,寬松且有個性誇張的廓形為主,多以衛衣外套、針織棉T、卵形褲裝來呈現游園秋色的自然美。
而「驚夢」的主色採用夢幻般的霞蔚紫,配以赫赤紅和嫣紅紫,來著力描述夢境的神秘感,配色以幽竹綠、漱石灰、煙雨灰,來豐富夢境的層次感;若幽蘭、秋香黃為色綵帶來點睛之筆,體現驚夢的霎那間觸動。款式以日常穿著x 形為主,重點體現女性的曲線美,展現柔媚的一面,但也不失都市洗練感,多以小西裝、風衣等常規品類加以夢幻色彩來展現本主題風格
菀草壹本季商品開發思路從復雜的多元文化里萃取創造的意涵,時間、記憶、歷史、文化、生活本身重新解構與定義,交錯、沉澱出把舊日的元素升華為概念化的融合式現代風格,手工製作透過東方哲學的象徵意象與智慧,在朴質與意外中發現事物的美麗。就像菀草壹服飾一貫追求的核心設計理念:回歸更多人性化的思考,也更貼切人性基本的需求。

❼ 崑曲牡丹亭的服飾是有統一標準的嗎

不同的劇團,演出牡丹亭,都會有自己的不同方式為演員選擇服裝。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會圍繞這個人物的身份地位來進行搭配。包大頭,扎腰包,穿披。這是不會變的。只是色彩上有些變化而已。

❽ 羅袍是什麼衣服

古代是指黑色長袍,皂羅袍是崑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

❾ 京劇 清朝戲為什麼穿明朝的行頭麻煩告訴我

戲裝滿化的概念這個提法比較奇怪
首先,主角服飾,只要不是番邦異族人都是以明代漢族服裝式樣為主,男子的衫、袍、巾、帽都沒有問題。
關於女性角色的立領衫,這是明代中後期以後流行起來的,並不是滿族的服飾,更不會是旗袍。女子頭面,尤其大頭,是前面片子後面綰髻式樣,這個和清中晚期後的漢族女子發式有關,但絕不是旗頭,旗女漢女的發型差別之大,是一眼能明的。
但是戲曲服裝中確實有滿裝,首先,這和戲曲在清代的發展有關(元曲扮相中亦有蒙元貴族裝)。其次,和角色需要有關,滿清服飾中的馬褂、馬蹄袖、旗袍等,戲曲中用來表現番邦異族人,且一般不是正面角色,如宋金遼題材的金人遼人。再者,戲曲服裝中還有清代當世的民間服飾,如那些裹腳纏腿的婆婆、猾吏走卒甚至乞丐頭兒(見金玉奴中)等。這些一般都是由丑角扮演的一些插科打諢的角色,用「時裝」無非是不必再置行頭,也能增加現實諷刺意味。真正看戲的人能明白,滿裝、清裝其實在戲中的地位很微妙的。
崑曲以其高雅在清中葉後不能和花部亂彈們的民間影響力抗衡而逐漸衰敗,後來幾乎失傳,萬幸之中被傳承了下來,崑曲服飾和京劇服飾沒有區別,很多劇種,尤其是大劇種是在崑腔(崑曲)以及餘姚、海鹽、弋陽腔的基礎上結合地方音樂特點發展起來的,服飾上本沒有按劇種劃分的,到後來各有特色也是發展必然的。
《牡丹亭》是傳奇劇本,崑山、餘姚、海鹽、弋陽四大聲腔是用來表演傳奇的音樂表演方式,除崑山腔能演牡丹亭外,弋陽腔等同樣能演,但可惜其他三大聲腔逐漸失傳,但其特點被各地方劇種吸收。
說戲曲服裝滿化的朋友,估計看戲不多或基本不看戲的,對戲曲服裝的發展和分類不甚清楚。《牡丹亭》如果即使在明代演出,裡面也會要出現異族服裝,因為劇中有表現金國使臣的場面,金人肯定不能著漢裝,如果今天要表演這出,那就是宋人(杜麗娘、柳夢梅等)著明裝而金人及流寇(李全等)著滿清裝,這豈不是很合適?也不能要求演牡丹亭就另作宋代金代服飾吧?這也是違反戲曲服裝規律的,若要演列國三國殘唐五代,那戲班怎麼辦?這同樣也是,要求戲裝裡面不用滿清當時的「時裝」也是苛責。
另外,現在不管是牡丹亭摺子戲(游園驚夢等)還是青春版「全本」牡丹亭等,我所見的,還沒有滿裝出現,大家可以放心觀覽。同時些小建議,既然研究漢服就要整體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戲曲戲裝也是此中大類,不可不接觸,與此相類,僧服道袍等宗教服飾當年也是在十不從里倖存下來的,亦不能不留心一番。

❿ 紅樓夢里的人物的服飾哪個朝代的

清朝

說細點是雍正後乾隆初。周汝昌的說法是乾隆初期那三四年的事。
為避文字獄,作者著力淡化時代痕跡,像是稱都城為長安——總不至於是漢唐的事。官名也亂得很,像什麼龍禁尉,不少是造出來的,不足以用來考據時代。但有一些東西是消除不掉的。
比如,賈寶玉是扎大辮子的。
比如,寶姑娘林姑娘是不裹小腳的。
比如,馮紫英之類的貴族少爺常去北方打獵。
也有說元春省親是影射康熙四下江南,當然書里有說得更明顯的地方——江南甄家,接駕四次。
此外還有些東西也是清朝才有的,比如里頭出現的戲文,牡丹亭也就算了,長生殿是在曹寅府上首演的。
高鄂的續書里滿清特色更明顯,比如結婚要坐床撒帳之類,當然高鄂不需要避諱,揭示還來不及呢

熱點內容
盆栽軟文 發布:2025-08-27 18:22:35 瀏覽:8
夢見家裡開一朵大黃花 發布:2025-08-27 18:21:02 瀏覽:497
玫瑰碧琳 發布:2025-08-27 18:18:37 瀏覽:245
百合蓮葉羹 發布:2025-08-27 18:11:59 瀏覽:958
去煙味花卉 發布:2025-08-27 17:52:26 瀏覽:951
托卡七夕 發布:2025-08-27 17:52:09 瀏覽:842
紫炫葉盆栽 發布:2025-08-27 17:44:52 瀏覽:284
鹽養玫瑰花 發布:2025-08-27 17:44:25 瀏覽:367
騎士王的百合物語 發布:2025-08-27 17:33:06 瀏覽:906
花藝館取名 發布:2025-08-27 17:31:06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