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醫生校招
❶ 65萬個崗位、270萬份簡歷,丁香人才用四招為醫療機構「搶人」
人才在醫療服務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醫療行業發展, 社會 資本的進入,醫療人才流動活躍,醫療機構開出優厚條件「搶人」的現象屢見不鮮。
怎樣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這是許多醫療機構面臨的難題。10月20日,由黑龍江省 健康 產業協會、丁香人才主辦的黑龍江大 健康 人才發展論壇上,多位醫院管理者、醫療人力資源管理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作為丁香園旗下專業的醫療人力資源服務平台,丁香人才已經伴隨行業變遷走過了12年,為醫療人才和醫療機構最大限度的匹配提供了專業工具與渠道。論壇舉辦期間,動脈網(微信號:vcbeat)獨家專訪了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解讀丁香人才如何幫助醫療機構解決難題,在人才爭奪戰中占據優勢。
12年前,丁香人才網上線。它的誕生似乎有些偶然——創始團隊無意間在後台發現,用戶搜索頻率最高的關鍵詞竟然是「招聘」。當年,「大數據」的概念還沒火,但既然有搜索,就一定有需求,團隊因此決定開發人才招聘的產品和業務。
12年來,丁香人才及時洞察行業變化,不斷隨之調整和完善產品線,服務隨著行業變化而變。李天天介紹,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需求主體的變化。以往有人才招聘或品牌宣傳需求的,主要是私立醫療機構。最近幾年,公立醫療機構對優秀人才有越來越多的招聘需求。目前,丁香人才服務的醫療機構中,公立和私立各佔一半。
二是需求地域的變化。二線城市以及經濟發達的三線城市,對人才需求的力度越來越大,也希望要博士,要學科帶頭人,或者有這樣潛力的人才去加強學科建設。這些城市對優秀人才的投入和支持熱情相當高。這反映了醫改推進,醫療資源逐漸下沉,從大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從大三甲醫院向二級醫院逐漸滲透的趨勢。
「醫療機構對人才的渴望,已經不再是大城市大醫院的專利。」李天天表示。
三是在行業需求發生變化的同時,很多醫療機構在招聘過程中專業能力並不夠。一些人的意識還停留在這樣的階段:體制內招醫生,招聘信息一掛,就會有醫生來投簡歷。
但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兩個極端的問題:比如,特別好的醫療機構會有大批的簡歷砸過來,本來招十個崗位,結果砸過來2000份簡歷,醫療機構就沒有專業能力去處理;再比如,有的醫療機構崗位掛了三個月都招不到人,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面對這些情況,專業的招聘機構其實有很多技術和運營手段來解決。
丁香人才正是針對行業變化中的這些痛點進行產品設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
主流人才招聘是最基礎的招聘服務,年度會員服務、圖文廣告為招聘單位提供更多的功能許可權、更大的曝光量。今年,團隊開始發力面向大 健康 企業的人才服務,新客戶1年時間內免費使用,幫助大 健康 領域的企業解決招聘用人問題。
一站式招聘外包RPO服務可為招聘單位篩選簡歷、人才推薦、要約到面,主要針對那些簡歷量太大、無法及時處理的醫療機構。
智慧校招則利用丁香園160萬學生用戶的優勢,最大限度滿足生物、醫葯企業對醫葯院校生源的各類要求。
培訓服務「E學院」則主要針對醫療人力資源管理者,請來國內外優秀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進行線上線下授課,提升醫療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專業度,使其能設計科學的招聘和人事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
中國醫療人力資源管理者研討會、中國醫院發展大會兩大重要會議已舉辦多年,是為醫療人力資源管理者、醫院管理者就人才和品牌建設進行交流的平台。
同時,丁香人才還輸出了數據調研矩陣,例如中國醫療機構最佳僱主評選、醫療行業人才求職調研、醫療行業招聘發展調研、醫療機構薪酬調研等,為醫療機構的人才決策提供參考。
從上述發展歷程和現階段產品構成可看出,丁香人才已經實現了對醫學生、醫護人員、醫療人力資源管理者、醫療機構和企業管理者等多個群體的連接,形成一個多點的網狀體系,這個體系中,每個點的需求都不一樣。如何在他們的需求之間找到最佳匹配點?解決這個問題,是提升產品專業度的重要途徑。
「丁香園匯聚了大量專業醫學人才,全中國約有70%的醫生是丁香園的用戶,我們覆蓋了足夠多的供給端。」李天天介紹,在此基礎上,丁香人才又積累了十年的數據,這種大數據是極其寶貴和有價值的。
兩年前,丁香人才開始利用積累多年的數據,針對人才需求端和供給端打造相應的決策工具。比如,幫助需求端利用工具吸引人才、與人才互動、讓醫院的品牌得到彰顯;為供給端分析簡歷,找到簡歷中的短板,根據簡歷的期望薪酬和崗位的能力要求匹配度打分,幫助供給端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
目前,丁香人才大數據維度包括:薪酬中位數地圖,有各地醫生歷年的薪酬變化;各醫療機構科室招聘情況,可以看哪些專科招聘人數多;還有跨省份的簡歷流向,例如,丁香人才的大數據顯示,2018年醫療人才流出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流入最多的省份是廣東。
「丁香人才的戰略是『讓TA們更專業』,TA們就是指需求端和供給端的各方參與者。」李天天這樣解釋。
醫療人才流動日趨活躍,良好的流動狀態應該建立在總數可觀的基礎上。不過,目前醫療人才整體處於短缺狀態,其中全科、兒科、產科、精神科、病理、護理、助產、康復、心理 健康 等人才急需、緊缺。以全科醫生為例,按照《「 健康 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規劃,2030年我國每萬人將有5名全科醫生。然而,據最新的衛生 健康 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中國每萬人口全科醫生僅為2.22人。
改變這一現狀,必然需要國家政策不斷優化人才制度,需要醫學院校不斷完善培養體系,需要用人單位不斷改進職業激勵。丁香人才、丁香園都不屬於前三者,但李天天仍然希望為醫療人才的增長做一些事。
「『 健康 更多,生活更好』,這是丁香園的新願景。」李天天表示,這個願景既是針對C端用戶的,也是針對醫生的,丁香園不只是在人才的最後一關有所行動,還要將這個願景目標前移。
李天天希望丁香園能提供這樣的場景:醫生在丁香園旗下相應的平台學習,持續提升專業素養;專業能力提升後,又可以在相應平台輸出知識,獲得更多陽光的收入,還有更好的就業選擇,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都可以變得更好。
「在許多優秀的醫療機構、醫學院校和專家支持下,我們每年都輸出了大量的醫學課程,打造基於互聯網的繼續教育。」李天天介紹,具體到產品上,主要有丁香公開課、丁香播咖、丁香園「時間系列」等,都成為了醫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夥伴。
醫生有更好的職業通道和個人生活,才會有更多人願意進入這個群體。
如果說丁香人才的誕生是一種偶然,那麼從其發展路徑來看,成長和壯大則是順應了行業趨勢的一種必然。
在黑龍江大 健康 人才發展論壇上,丁香人才公布了一組數據:幫助8000多家行業機構完成了超過65萬個崗位的發布,平台上擁有270餘萬份專業人才簡歷,碩博佔比25%,為醫療大 健康 企事業單位持續輸送專業人才。這是一份不錯的成績。
如今,丁香人才的合作客戶以醫療機構為主,既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這樣的公立三甲醫院,也有東莞東華醫院這樣的民營三甲醫院。非醫療機構客戶中,有上海遠東宏信醫療投資集團這樣的上市公司,也有通用電氣這樣的跨國企業。
行業的變化永遠不會停止。
李天天認為,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把醫生和醫院服務好。在未來,大 健康 領域內諸如葯品、器械、護理、康復養老、營養等細分領域,丁香人才會逐一去滲透。「我們預判,隨著2030 健康 中國行動的推進,會興起一股大 健康 領域的創業熱潮,各類細分的專業人才需求量也會增加。」
今年8月,丁香園全面升級公司願景、使命、價值觀,李天天在公司內部信中稱:「有和沒有我們,世界完全不同。」丁香人才或許也能再次帶來「不同」。
❷ 公立醫院會啟用獵頭招聘嗎如果啟用,一般涉及哪些崗位
有可能會,公立醫院也有行政,人事,總務等醫療之外的崗位,但一般來說還是以校招或熟人圈子推薦為主。畢竟醫生的水平不是面試就能看出的,還是熟人推薦比較靠譜。私立醫院用獵頭的可能性更大。
❸ 醫學生就業渠道有哪些
醫學生就業渠道有哪些?
醫學生就業的就業渠道有:各大醫院、各鄉鎮衛生院、疾控中心、供血站、葯店、診所等。對此事件我還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醫學生是指什麼?
醫學生指的是正在某所醫護院校內學習的學員,通過在此院校的認真學習,在其畢業會獲取該院校所發的畢業證書,也就是畢業證,同時會根據不同的專業對學生進行實習醫院的分配。
❹ 2022新聞系真的不好就業嗎 畢業干什麼工作
新聞類專業畢業後可以去互聯網公司、運營自己的自媒體、廣電集團或主流媒體、出版行業、考公務員等。這個行業是一個非常重實踐的,企業希望你直接能「用」。建議學生們盡早的去實習,少在學校待著,書本上的知識跟課堂的知識離實踐還是有一個非常遙遠的一個距離。
2022新聞系就業方向
1 互聯網公司
目前互聯網公司雖然因各種996飽受詬病,但依舊還是畢業生們最常見的選擇,畢竟給錢相對比較多,對於剛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來說,需要一筆啟動資金用來安置未來的生活。
互聯網公司的崗位多樣,選擇度也會比較高,新聞傳播學常見的崗位選擇有:產品經理、新媒體運營、品牌推廣、游戲運營、數據分析(適合有一些數理統計基礎的人)等。
以阿里,網路,滴滴,網易,騰訊,知乎,頭條為首的互聯網公司每年都有校招名額,如果想去的話一般需要提前有做過相關的幾段實習。不然簡歷很容易被直接斃掉。簡歷通過以後會有面試,面試有很多種形式(比如常見的群面),並且有好幾輪。
2 自媒體
運營自己的自媒體:新聞傳播專業的很多學生在學生時代就有運營自己的自媒體的經歷,有個別的一些可能畢業後就專心運營自己的各大社交賬號,會接一些品牌的推廣之類的。
加入自媒體組織:比如丁香醫生、回形針、果殼網、刺蝟公社等各大賬號,他們有時也會招人,這種也算是比較專業對口的工作了。
3 廣電集團或主流媒體
廣電:以芒果台、浙江廣電為首的廣電集團每年也都會招人,好處是比較穩定,有機會拿到編制。缺點也非常明顯,聽聞去做過實習的小夥伴說,特別特別累,常常凌晨加班,跟組拍攝。
主流媒體:比如新華社、新京報、人民日報等等。去主流媒體可能是很多懷有新聞夢的學子們最早的想法,我身邊也有朋友畢業後就加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了,有是前台記者的,也有寫稿記者,聽說招聘要求很高,他們自身專業素養也是非常優秀的。
4 出版行業
比如業內很有名的商務印書館,上海文藝出版社等等。這個是少數人的選擇,適合一些有些較濃的書卷氣、有濃厚情懷的人。新媒體時代,很多出版行業都面臨著轉型,例如有聲書的推廣普及,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
好處是工作時長比較正常,下午5、6點能下班,對於有興趣的人來說,可能是一種享受性、飽含成長性的工作。壞處是收入情況不太理想。
5 公務員
這是這兩年最火的選擇,可能跟疫情情況息息相關,市場情況較差。我的師弟師妹們通常是兩手准備,一手准備企業招聘,一手備考公務員,圖書館里除了考研就是公務員備考的同學了。
2022新聞系就業前景
在電視、網路等高度發達的今天,通過各種傳媒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那些奔波周旋於各大新聞事件中的傳媒記者,在"無冕之王"的桂冠下,開始成為社會舞台上不可忽視的亮點。
在網路上的"21世紀最具前途的職業調查"中,傳媒記者以較高的認同率位居前十位之列,接受系統的新聞學高等學歷教育無疑是成就"無冕之王"的一條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