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昆牡丹亭
⑴ 崑曲牡丹亭音樂賞析
「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這是杜麗娘第一次踏進自家後花園時,看到眼前的「好天氣」而嘆出的一句詞,唱腔婉轉動人、曼 從結構上看,《驚夢》這出戲它可分為「游園」和「驚夢」兩部分;就內容而言,主要寫女主人公杜麗娘的青春覺醒,夢里鍾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開始,文采飛揚,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妙悠然,「爛漫春光下,步步美人歸,」寫杜麗娘游園前對鏡梳妝時的內心活動。這支曲子是在杜麗娘贊嘆「好天氣也」的念白之後起唱的,所以從春光,春意落筆。「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是寫大地回春以後,各種冬眠的昆蟲都蘇醒了,紛紛吐絲活動,這些蟲絲是很細的,只有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才能見到。「裊晴絲」就是指這種搖曵、飄忽的春遊絲,也吹進了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寫桃柳蜂蝶,唯獨選取了纖細的游絲,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這樣寫完全是從規定情景出發,它不是主觀隨意性的產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難以直接看到奼紫嫣紅的春色,在這里只能從晴絲上體味到一點可憐的春光。二、這樣寫與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麗娘是一位過著閑適而愁悶的深閨人物,她是個對春天十分「關情」的妙齡少女,唯其這樣,才會有此細心而專注的觀察。游絲是很細的,不是心細專注的人是很難發現的。所以說這兩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這樣寫體現出人物微妙心緒的理想物化形態,「晴」與「情」、「絲」與「思」諧音,所以「晴絲」語意雙關。它即指晴空里的游絲,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纏綿飄忽的情絲。無論是「游絲」還是這種「情思」,它都是這般纖細朦朧,都是那樣的難以捉摸。春風將輕軟的游絲吹進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開了麗娘閉鎖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漸摧開的那種心理寫照。作者描繪的既是游絲裊裊的春景,也是情思纏綿的春情。情與景,物與我,虛與實結合的非常巧妙,真稱得上是體察入微。
⑵ 崑曲《牡丹亭》經典唱段有哪些
1、【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2、【好姐姐】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茶糜外
煙絲醉軟,那牡丹雖好
他春歸怎占的先,閑凝眄
聽生生燕語明如翦,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簡介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描寫了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生活的追求。此劇一經問世,便有許多傳奇效果。據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折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牡丹亭》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⑶ 崑曲牡丹亭中的佳句
1.求幾句著名經典的崑曲(如《牡丹亭》、《玉簪記》等)中的名句,要
《牡丹亭》 【繞地游】 夢回鶯囀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綉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 羅衣欲換更添香。 【步步嬌】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 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雲偏。 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 艷晶晶花簪八寶鈿。 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 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 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綉襪 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尾聲】 觀之不足由他繾, 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瓶插映山紫 爐添沉水香。
驀地游春轉 小試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兩流連。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氣,好睏人也! 【山坡羊】 沒亂里春情難遣 驀地里懷人幽怨 則為俺生小嬋娟 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
俺的睡情誰見? 則索要因循靦腆 想幽夢誰邊 和春光暗流轉。 遷延,這衷懷哪處言? 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山桃紅】 則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兒閑尋遍 在幽閨自憐 轉過這芍葯欄前 緊靠著湖山石邊 和你把領扣兒松,衣帶寬 袖梢兒搵著牙兒沾也。 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
是那處曾相見? 相看儼然 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畫眉序】 好景艷陽天 萬紫千紅盡開遍。 滿雕欄寶砌,雲簇霞鮮。
督春工珍護芳菲 免被那曉風吹顫, 使佳人才子少繫念 夢兒中也十分歡忭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雲蒸霞煥。 雕欄外,雕欄外,紅翻翠駢。
惹下蜂愁蝶戀,三生錦綉般非因夢幻。 一陣香風,送到林園。
【五般宜】 一邊兒燕喃喃軟又甜 一邊兒鶯嚦嚦脆又圓。 一邊蝶飛舞,往來在花叢間。
一邊蜂兒逐趁,眼花繚亂。 一邊紅桃呈艷,一邊綠柳垂線 似這等萬紫千紅齊裝點 大地上景物多燦爛! 【山桃紅】 這一霎天留人便 草藉花眠, 則把雲鬟點,紅松翠偏。
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 恨不得肉兒般和你團成片也。 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
我欲去還留戀 相看儼然 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行來春色三分雨。 睡去巫山一片雲。
夫婿坐黃堂 嬌娃立綉窗 怪她裙釵上 花鳥綉雙雙 宛轉隨兒女。 辛勤做老娘。
【綿搭絮】 雨香雲片,才到夢兒邊, 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 潑新鮮,俺的冷汗粘煎。
閃的俺心悠步躭,意軟鬟偏。 不爭多費盡神情 坐起誰欠,則待去眠 【尾聲】 困春心,游賞倦 也不索香熏綉被眠。
春嚇!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玉簪記》 曰: 你是個天生後生,曾占風流性。 無情有情,只看你笑臉兒來相問。
我也心裡聰明,臉兒假狠,口兒里裝做硬。 待要應承,這羞慚怎應他那一聲。
我見了他假惺惺,別了他常掛心。 我看這些花陰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
心理刻畫極為到位。 第十八出《叱謝》中,描繪陳妙常長夜難眠的情形,顯現了幸福強大的誘惑力,喊出了凡世的,正常的情慾不應受到禁制的呼聲。
陳妙常寫詩: 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慾火難禁, 強將津吐咽凡心,爭奈凡心轉盛。 《玉簪記》精彩紛呈,其中《琴挑》、《偷詩》、《秋江》尤為出色。
「弦里傳情」(即「琴挑」)講潘必正秋夜閑庭信步,聽到陳妙常孤凄幽怨的琴聲,使他頓起愛慕之情,遂借交流琴藝之機,以言語挑逗陳妙常。潘陳相見後,陳向潘「請教一曲」。
潘(撫琴):雉朝雊兮清霜,慘孤飛兮無雙。衾寡陰兮少陽,怨鰥居兮旁徨。
陳:此乃雉朝飛也,君方盛年,何故彈此無妻之曲? 潘:書生尚未娶妻。 潘向陳再請教一曲。
陳(撫琴):煙淡兮輕雲,香靄靄兮桂蔭。嘆長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溫。
潘:此乃廣寒游也,正是出家人所彈之曲,只是長宵孤冷,多有難消遣處啊! 陳:公子言重了! 長清短清,那管甚離恨。雲心水心,有甚閑愁悶?一度春來,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
雲掩柴門,鍾兒磬兒在枕上聽。柏子座中焚,梅花帳絕塵。
潘:好個冰清玉潤! 陳:果然是冰清玉潤,長長短短,有誰評論?!怕誰評論?! 潘:仙姑啊,更聲漏聲,獨坐誰相問?琴聲怨聲,兩下無憑准。翡寒衾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
只怕露冷霜凝,衾兒枕兒誰共溫。 陳:潘相公出言太狂,莫非有意輕薄於我? 潘:巫峽恨雲深,桃源羞自尋。
仙姑,你是個慈悲方寸,忘恕卻少年心性。(隨之告辭) 潘:她把心腸鐵樣堅。
(陳)豈無春意戀凡塵? 潘:今朝兩下輕離別,一夜相思枕上看。 陳:花蔭深處,仔細行走。
潘:待我躲在花蔭深處,聽她講些什麼? 陳:(白)聽寂然無聲,想是他回書館去了。 看這些花蔭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零,照奴孤零。
(白)夜深人靜,不免抱琴進去吧。 此情空滿懷,未許人知道。
明月照孤館,淚落知多少。 潘:聽她一聲兩聲,句句含愁悶。
看。
2.牡丹亭中的名句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 4、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5、人易老,事多妨,夢難長。
一點深情,三分淺土,半壁斜陽。 6、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7、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
8、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 9、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10、偶然間心似繾, 梅樹邊, 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怨、便凄凄慘慘無人念, 待打並香魂一片,守得個陰雨梅天。 (3)永昆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的藝術特色: 《牡丹亭》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地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
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物。作者借用三種境界的藝術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用夢幻和幽冥反襯出了現實的殘酷。
杜麗娘的夢境是那麼溫柔纏綿、五彩繽紛。醒過來面對的是母親的嘮叨和凄涼枯燥。
幽冥中判官雖然面目猙獰,畢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體現了一種人情味。還魂後面對的父親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
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作者對理學的批判力量。 作品呈現著光怪陸離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與現實中的人物結構成了現實和精神的兩重世界,深刻描繪了封建社會的本質。
讓現實中不可能的愛情理想成為實現,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劇中的曲文,表現了作者在藝術語言上的成就。
特別在抒情方面,在描繪人物性格、刻畫杜麗娘的心理活動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細致真實。 參考資料:網路_牡丹亭還魂記 。
3.崑曲牡丹亭詞
「牡丹亭之游園驚夢」曲詞 版本原唱:文千歲 李寶瑩 角色:(旦)杜麗娘 (生)柳夢梅 旦:(游園曲)春光滿眼萬花妍,三春景緻何曾見。
玉燕雙雙繞翠軒,蝶兒飛舞樂綿綿,樂綿綿,萬花爭吐艷。綠柳嬌嫩,倚池畔隨風曳展,心憂歲月變遷,一朝美艷化煙,嘆春光易逝愁深牽。
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盪上東牆,喚取春回轉。(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飛過綠陰水殿,飛到庭院深處,去會素心玉人面。輕輕步趨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傳,神欲醉,愛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緣,惟望兩心相牽,手拈柳枝走上前,趁著無人見,低聲輕呼,小姐呀望你能為我方便。
(白)小姐我黎左叻! 旦:(白)哎呀!你系…… 生:(白)小姐有禮! 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驟逢未免心驚惴。 生:(白)小姐!(接唱)不必以香扇遮面,實在你豐姿秀色早已名傳,今天得相見令人意倒顛。
旦:(接唱)休得滿口粗俗言,我是名門淑女,千金之軀,豈可任意存妄念。 生:(白)小姐,小生何敢心存妄念呢?不過,適才在花園之內,折得垂揚半枝,素仰小姐掩通文翰,還請題詩一首,以賞此柳枝呀! 旦:(白)耶……唔……寂寞垂楊柳,迎風曳岸邊,忽逢君采折,唯盼永相憐。
生:(白)呀,佳句,佳句啊! 旦:(白)這書生,雖則似曾相識,何故他竟作不速客來呢? 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傷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問前因,信是有緣能會面。 旦:(接唱)我低頭暗借池中鏡,幾回偷看眼前人,風度翩翩神俊朗,好個倜儻美少年。
生:(接唱)風飄劉院上蟾宮,得會嫦娥深自幸,莫因羞怯誤佳期,且看滿園花吐艷。 旦:(罵玉郎)雨後花更鮮,惹得粉蝶繞花阡,借意示愛心暗牽,百般痴纏,訴盡相思千萬遍,奈何淑女芳心怕受騙。
生:(接唱)永誓愛心比金堅,倘得相親情願化蝴蝶伴裙邊,不作別念,甘倚妝台鏡邊,聽候眼波差遣。不會視卿卿比秋後扇,白頭共訂痴心永無變。
旦:(減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話,半羞半喜半心甜。(白)公子,你翠袖相牽,意欲何往呀? 生:(接唱)繞過這十二欄桿,轉過那銀塘水殿。
(白)春色無邊正好把臂同游啊。 旦:(接唱)穿過了湖山石洞,踏遍綠蔭花阡。
(白)此景此情真是神仙不羨呀! 生:(接唱)與你悄聲兒,細訴平生願。(白)一任海枯石爛,永結同心。
旦:(接唱)深喜名花能有主, 生:(接唱)不在梅邊在柳邊。 旦:(滾花)緣來合夢夢尤香, 生:(接唱)人到深情情自暖。
旦:(雙飛蝴蝶)攜手到花前,共賞風花雪月天。 生:(接唱)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並肩。
旦:(接唱)一雙一對樂似雙飛燕。 生:(接唱)今生今世熱愛心不變。
旦:(接唱)兩相戀,愛心專,痴心若醉情懷漸亂。 生:(接唱)眼底春風吹遍,吹得飛花片片。
旦:(接唱)吹得碧水瀲瀲,獨憐綠鶯吹得撲翼喧。 生:(白)唉!(仙花調)艷夢正感溫暖,又被那風吹斷,怕怕怕蝶侶空相眷,夢隨風飄遠。
旦:(剪剪花)我倆似並頭燕,休驚春風折損。 生:(雙飛蝴蝶)花底鳥驚喧,聲聲帶悲酸,觸景但覺愁懷歷亂。
旦:(接唱)我倆愛根深深風吹不斷,不必傷感暗自怨。 生:(接唱)春風吹醒美夢斷,人別矣他朝再共戀。
旦:(白)呀~公子~ 生:(白)小姐珍重,小生去也! 旦(白)公子~!公子,公子。唉!(柳青娘)我寂寂倚翠軒,半醒半睡眠,夢中彷彿見蝶仙,互相熱戀似蜜甜共纏綿,瞬息間,風吹散夢化煙,使我心惹恨纏,有情人難復見,嘆倩誰伴鏡邊,顧影暗自憐,剩將春心托杜鵑。
(滾花)唉!又怕幽閨寂靜難尋夢,一任樓上花枝笑獨眠。
4.崑曲牡丹亭詞
「牡丹亭之游園驚夢」曲詞
版本原唱:文千歲 李寶瑩
角色:(旦)杜麗娘 (生)柳夢梅
旦:(游園曲)春光滿眼萬花妍,三春景緻何曾見。玉燕雙雙繞翠軒,蝶兒飛舞樂綿綿,樂綿綿,萬花爭吐艷。綠柳嬌嫩,倚池畔隨風曳展,心憂歲月變遷,一朝美艷化煙,嘆春光易逝愁深牽。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盪上東牆,喚取春回轉。(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飛過綠陰水殿,飛到庭院深處,去會素心玉人面。輕輕步趨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傳,神欲醉,愛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緣,惟望兩心相牽,手拈柳枝走上前,趁著無人見,低聲輕呼,小姐呀望你能為我方便。(白)小姐我黎左叻!
旦:(白)哎呀!你系……
生:(白)小姐有禮!
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驟逢未免心驚惴。
生:(白)小姐!(接唱)不必以香扇遮面,實在你豐姿秀色早已名傳,今天得相見令人意倒顛。
旦:(接唱)休得滿口粗俗言,我是名門淑女,千金之軀,豈可任意存妄念。
生:(白)小姐,小生何敢心存妄念呢?不過,適才在花園之內,折得垂揚半枝,素仰小姐掩通文翰,還請題詩一首,以賞此柳枝呀!
旦:(白)耶……唔……寂寞垂楊柳,迎風曳岸邊,忽逢君采折,唯盼永相憐。
生:(白)呀,佳句,佳句啊!
旦:(白)這書生,雖則似曾相識,何故他竟作不速客來呢?
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傷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問前因,信是有緣能會面。
旦:(接唱)我低頭暗借池中鏡,幾回偷看眼前人,風度翩翩神俊朗,好個倜儻美少年。
生:(接唱)風飄劉院上蟾宮,得會嫦娥深自幸,莫因羞怯誤佳期,且看滿園花吐艷。
旦:(罵玉郎)雨後花更鮮,惹得粉蝶繞花阡,借意示愛心暗牽,百般痴纏,訴盡相思千萬遍,奈何淑女芳心怕受騙。
生:(接唱)永誓愛心比金堅,倘得相親情願化蝴蝶伴裙邊,不作別念,甘倚妝台鏡邊,聽候眼波差遣。不會視卿卿比秋後扇,白頭共訂痴心永無變。
旦:(減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話,半羞半喜半心甜。(白)公子,你翠袖相牽,意欲何往呀?
生:(接唱)繞過這十二欄桿,轉過那銀塘水殿。(白)春色無邊正好把臂同游啊。
旦:(接唱)穿過了湖山石洞,踏遍綠蔭花阡。(白)此景此情真是神仙不羨呀!
生:(接唱)與你悄聲兒,細訴平生願。(白)一任海枯石爛,永結同心。
旦:(接唱)深喜名花能有主,
生:(接唱)不在梅邊在柳邊。
旦:(滾花)緣來合夢夢尤香,
生:(接唱)人到深情情自暖。
旦:(雙飛蝴蝶)攜手到花前,共賞風花雪月天。
生:(接唱)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並肩。
旦:(接唱)一雙一對樂似雙飛燕。
生:(接唱)今生今世熱愛心不變。
旦:(接唱)兩相戀,愛心專,痴心若醉情懷漸亂。
生:(接唱)眼底春風吹遍,吹得飛花片片。
旦:(接唱)吹得碧水瀲瀲,獨憐綠鶯吹得撲翼喧。
生:(白)唉!(仙花調)艷夢正感溫暖,又被那風吹斷,怕怕怕蝶侶空相眷,夢隨風飄遠。
旦:(剪剪花)我倆似並頭燕,休驚春風折損。
生:(雙飛蝴蝶)花底鳥驚喧,聲聲帶悲酸,觸景但覺愁懷歷亂。
旦:(接唱)我倆愛根深深風吹不斷,不必傷感暗自怨。
生:(接唱)春風吹醒美夢斷,人別矣他朝再共戀。
旦:(白)呀~公子~
生:(白)小姐珍重,小生去也!
旦(白)公子~!公子,公子。唉!(柳青娘)我寂寂倚翠軒,半醒半睡眠,夢中彷彿見蝶仙,互相熱戀似蜜甜共纏綿,瞬息間,風吹散夢化煙,使我心惹恨纏,有情人難復見,嘆倩誰伴鏡邊,顧影暗自憐,剩將春心托杜鵑。(滾花)唉!又怕幽閨寂靜難尋夢,一任樓上花枝笑獨眠。
5.崑曲牡丹亭中的經典唱詞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
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那茶糜外,
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
他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
聽生生燕語明如翦,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6.牡丹亭里最經典的詞句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這般,都付與了斷瓦殘垣。
2、西風揚子津頭樹,望長淮渺渺愁予。 3、砧聲又報一年秋。
江水去悠悠。 4、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怨、便凄凄慘慘無人念,待打並香魂一片,守得個陰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 6、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見。
不提防沈魚落雁鳥驚喧,只怕的羞花閉月花貌。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1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來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萊洞里。蹙金蓮紅綉鞋,盪湘裙嗚環佩,轉過那曲檻之西。
12、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 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15、原來這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16、天意秋初,金風微度,城闕外畫橋煙樹。 17、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9、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
20、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⑷ 崑曲《牡丹亭》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故事
《牡丹亭》故事講述的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才貌雙全,跟著回老師陳最良學習書答畫。有一天,她夢中見一書生手拿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從此,杜麗娘一病不起。
杜麗娘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自己的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隨後,杜麗娘的父親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為杜麗娘修建了梅花庵觀。
三年後,窮書生柳夢梅借宿梅花庵觀,他在太湖石下撿到了杜麗娘的自畫像。於是,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開始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
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被杜寶囚禁。高考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牡丹亭》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當時創作的最高水準,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青年男女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劇本推出之時,演出盛況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戲劇《西廂記》。
⑸ 崑曲《牡丹亭》的介紹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臨川四夢之一。
內容是: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娘的情思。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葯,讓石道姑來念經,但都不見效。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里,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這時,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升杜寶為淮、楊安撫使,立即動身。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托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緣,才改名柳夢梅。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漸好時,偶游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麗娘在陰間里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麗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沖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幫助。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盜,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稟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給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這時,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為黃門奏事官。這時,榜下,柳中了狀元,可到處找柳不著。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娘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盜墓賊。這時,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說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金鑾殿里,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圓。
⑹ 崑曲牡丹亭全部的名字
桃花扇:孔尚任的[[桃花扇]]。記敘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與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內
春江月:名曲容[春江花月夜]
花為媒:吳祖光作品:評劇《花為媒》
打金枝:戲劇[醉打金枝]
定軍山:講述
玉堂春:曲段[蘇三起解]的戲曲名
牡丹亭:湯顯祖寫的戲劇。講的是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
長生殿:白樸的[長生殿]。記敘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
麒麟閣:麒麟閣》又名《激秦三擋》
崑曲戲 作者是那個一人永占的李玉
⑺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私出遊園,觸景生情,睏乏後夢中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
他在園內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情有所鍾,終於和畫中人的陰靈幽會。柳生情系麗娘,冒死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締結秦晉之好,同往臨安。杜寶升任宰相,拒不承認婚事。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位有情人終成眷屬。
(7)永昆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創作背景:
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的寫作。
在明朝初期,由於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
嘉靖、隆慶年問,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崑山腔進行了成功的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崑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就採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牡丹亭》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牡丹亭》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早有才名,2l歲中舉人,34歲進士及第。先後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論輔臣科臣疏》,激烈抨擊朝政,謫廣東徐聞縣典史。
兩年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抑制豪強,關心民生疾苦,頗多善政。49歲棄官還鄉,致力戲曲創作。湯顯祖深受「左派王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批判擬古主義的文學,追求個性解放。
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戲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詩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⑻ 《牡丹亭》是昆劇嗎講的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啊
是崑曲。
主要內容:
宋時,南安太守杜寶,一心要把愛女杜麗娘培養成大家閨秀,聘請府學生員陳最良為師,命丫環春香伴讀,以《詩經》向麗娘灌輸「後妃之德」。與父母願望相反,麗娘一心嚮往自然。面對大好的春光,麗娘深感閨中寂寞,遂與春香同去花園遊玩。
百花盛開,奼紫嫣紅,雲霞雨絲,煙波畫船。面對冷清的園景,更引起麗娘無限感慨,游興未盡而歸。麗娘思春,悠然入夢,在夢中與秀才柳夢梅相會在牡丹亭前。眾花神翩翩起舞,贊頌這對純真摯誠的青年情投意合的美好愛情。
好夢不長,雖然夢境生靈活現,卻尋夢不見、心頭縈繞。隱情無處訴,痴心難輕拋,麗娘在病中自描春容,題詩其上,竟飲恨與世長辭。
金兵南侵,杜寶奉調鎮守淮陽。行前,按麗娘遺言將其葬於後花園梅樹之下,並建梅花觀請石道姑照看。秀才柳夢梅也因訪夢來到南安,寄居梅花觀中。
一日,夢梅去花園閑游,恰得麗娘春容畫卷,並與魂靈相會,方知麗娘遭遇。麗娘精誠不散,魂游花園,再遇花仙,眾神為其痴情所動,遂助麗娘還魂與柳夢梅結為永好。
(8)永昆牡丹亭擴展閱讀
昆劇《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
受尋幽愛靜的道家理念的影響,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異境。劇中歌頌青年男女大膽追求自由愛情,堅決反對壓迫。
體現出追求內心精神的完全超脫、絕對自由的道家思想。《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與《西廂記》《竇娥冤》《長生殿》並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⑼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內容是什麼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內容如下:
南陽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麗,卻被整日困在家中,從師腐儒陳最良誦讀《毛詩》。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後花園游賞,感念於「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歸來後傷懷入夢,夢遇書生柳夢梅。
柳驚嘆於麗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幾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二人一見鍾情,遂於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麗娘夢覺之後柔腸縈損,尋夢不見,懷著「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凄惋無奈一病歸天,臨終前自繪真容,囑春香將畫軸藏於花園太湖石底,將自己埋在花園梅樹下。
三年後,書生柳夢梅偶爾進得這一頹敗花園,拾到麗娘自繪小像,認出自己也曾於夢中相會其人,愛慕至深,不惜發冢以求夢中人,麗娘借屍還魂,與柳生結為人間夫妻。全劇以柳夢梅高中新科狀元,皇帝「敕賜團圓」而告終。
《牡丹亭》賞析
《牡丹亭》本自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但在才子佳人的故事套子中寄予了不滅真情,使得劇本別具高格,光彩奪目。
正如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所言:「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這種生死至情使得杜麗娘這一靈性逼人的美麗形象從浩如煙海的傳奇創作中脫穎而出,活現於昆劇舞台三百餘年。
明呂天成《曲品》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在藝術技巧上,《牡丹亭》縱情跌宕,於人物內在意識的刻畫方面入木三分,細致盡情。曲辭曼妙而不施刻鑿,誠如明王驥德所言:「其才情在淺深、濃淡、雅俗之間,為獨得三昧。」
⑽ 崑曲牡丹亭中的經典唱詞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