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牡丹亭
A. 牡丹亭的傑出之處在哪
作為戲曲經典文本,《牡丹亭》之所以成為經典,至少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它問世之後,明代後期和清代文人對它的批評接收。第二個階段則是20世紀以後,現、當代文化人對它的批評、研究和接受,其中,兼有大學教科書作用的中國文學通史的書寫,在其經典化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1904—1913年:《牡丹亭》的艱難現身
1904—1913年,屬於中國文學史寫作之草創期,林傳甲、黃人、竇警凡等人做出了最初的嘗試。而《牡丹亭》則是以「『臨川四夢』之一」的身份間或現身於本時段的中國文學史著述,初露頭角。
在黃人的《中國文學史》中,開始對《牡丹亭》給予了更多篇幅的介紹和評價。它將戲曲與詩詞並提,較為詳細列舉元代雜劇、評述明代戲曲,為提升戲曲的文學史地位積力蓄勢。在明代眾多戲曲作家中,黃人的《中國文學史》於湯顯祖用筆最多。它將「臨川四夢」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採用總體闡述與個體評點相結合的方式予以介紹,「四夢」用筆較為均衡。其間,涉及到《牡丹亭》的主旨、人物設置、藝術特色等方面,或通過考據駁斥舊說,或簡要描述閱讀體會。可惜的是,這部一百七十餘萬字的教材未曾流行坊間。
總的說來,在中國文學史書寫之草創時期,《牡丹亭》的艱難現身,昭示著戲曲在文學領域長期處於「鄙棄不復道」的境地,但同時也孕育著被「扶正」的轉機。
二、1914—1940年:《牡丹亭》乃「臨川四夢」之最
1914—1940年,為中國文學史書寫的探索期和第一個高產期。這一時期,隨著純文學觀念的逐漸深入人心、以王國維與吳梅等為代表的戲曲研究的廣泛展開,戲曲在文學領域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湯顯祖被視為明代傳奇最傑出的作家,《牡丹亭》則成為「臨川四夢」之最,即湯顯祖的代表作品。
王夢曾的《中國文學史》,有兩節與《牡丹亭》相關:「湯顯祖有《還魂記》《南柯記》《邯鄲夢》《紫釵記》,以《還魂記》為之最」。此句將《牡丹亭》從「臨川四夢」中凸顯出來。
曾毅的《中國文學史》,對於明代戲曲小說未列專節講解,而是並入「清之戲曲小說」予以簡介。他進一步推重《牡丹亭》為明代傳奇最佳之作,認為黃九煙「首肯《邯鄲》」僅是其個人喜好而已。
謝無量的《中國大文學史》,對《牡丹亭》的書寫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將湯顯祖視為明代最傑出的戲曲家,將《牡丹亭》視為湯顯祖的最佳作品。其二,引用沈德符《顧曲雜言》與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中關於《牡丹亭》的大段評點文字,介紹《牡丹亭》的主題、演出效果等,對其他「三夢」則是一筆帶過,從而進一步將《牡丹亭》推上「臨川四夢」之最的位置。
譚正璧的《中國文學史大綱》,提出「明代曲家中湯義仍最著」,所作「臨川四夢」中《還魂記》最膾炙人口,且與《西廂記》同樣的家傳戶誦。1935年,他在《新編中國文學史》中進一步概述了《牡丹亭》的情感魅力及藝術特色。
顧實的《中國文學史大綱》,明代戲曲部分只寫第一戲曲家湯顯祖,共計五段。前三段主要簡述湯顯祖的生平、曲壇地位及「玉茗堂四夢」,第四、第五兩段著重介紹《牡丹亭》,包括劇情、情節的奇幻而合理外之理、令人腸斷魂銷的閱讀效果等等。
趙景深的《中國文學小史》,認為明代傳奇著名者當屬湯顯祖,作品以《牡丹亭》為最。《牡丹亭》的特別之處在於「將少女的心情刻畫地寫出,曾博得許多姑娘的眼淚」。趙景深還採用比較法描述了自己的閱讀感受:「我們讀俄國屠格涅夫《城裡的醫生》,尚且為那鄉間女子嘆惜,低回數日,更不用說這樣偉大的戲劇之感人了!」
陸侃如、馮沅君的《中國文學史二十講》,認為「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標志著明傳奇黃金時代的來到」,給予湯顯祖恰當的定位。他們指出:「《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並取材於唐人小說,只《還魂記》出於臆造,而價值也最高。」最後,以《驚夢》《尋夢》等唱詞為例,說明湯顯祖作曲「穠艷工麗處似玉溪詩和夢窗詞,俊爽質素處也有關、馬之風」特點。
另外,鄭振鐸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童行白的《中國文學史綱》,均對「臨川四夢」進行了探討,認為「獨以《牡丹亭》之作,顯祖之名,足以不朽」。
綜合觀之,在1914—1940年所編撰的中國文學通史中,湯顯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牡丹亭》逐漸從「臨川四夢」中脫穎而出,成為湯顯祖甚或明代傳奇的代表作品,其經典地位也逐漸得到確立。
三、1941—1980年代:《牡丹亭》為浪漫主義的傑作
這一時期,文學的對象基本被限定為詩歌、散文、小說、戲曲等具有審美性的文體,戲曲在文學領域取得正宗地位。同時,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思想逐漸影響到古代文學包括古代戲曲研究領域,即注重「挖掘促使作品產生的社會因素和解釋作品的社會內涵和意義」。這兩方面的合力作用,孕育了中國文學通史著作的較大變化。這些文學史著述,將《牡丹亭》視為「浪漫主義的傑作」,用至少一節的篇幅進行詳細介紹,《牡丹亭》的經典地位進一步得以確立。
劉大傑的《中國文學發展史》,對《牡丹亭》的總的評價為:《牡丹亭》為「才子佳人的戀愛劇」,成功體現了浪漫派作品的特徵。他指出:「(《牡丹亭》)戲的內容,實無足取,人死還魂,更屬荒唐。戲之結局,仍是團圓舊套,亦無新意。同時戲中所表現的,仍是那些點狀元高升發財的舊思想。」《牡丹亭》的真正魅力在於,以《驚夢》等美不勝收的曲文寫出「既真且美」的「情」,成功體現了浪漫派作品的特徵:「熱烈的情感,文字的美麗,幻想的豐富與誇張的描寫,所以他能夠感動人心,尤為熱情的少年男女所愛好。」這是劉著論述的重心所在。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大綱》將《牡丹亭》作為專節進行講授,包括劇情、思想內容(社會學評判)、藝術成就、影響等方面,賦予《牡丹亭》經典的地位。
四、1990年代—至今:《牡丹亭》為中國戲曲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
20世紀80年代,隨著西方現代文藝理論的大量譯介與接受,中國學界也開始嘗試改造古代文學作品,產生了許多新成果。這些文學史教材不同程度融貫《牡丹亭》的新舊研究成果,挖掘新內涵、探討新特質,彰顯出《牡丹亭》豐富多彩的經典魅力,鞏固了《牡丹亭》的文學經典地位。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對《牡丹亭》經典度的繼續高揚。在上列文學史中,出現了較之以前的文學史不同的評論:「《牡丹亭》是一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的傑出劇作」「《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以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卓越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戲曲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這些評論共同給予《牡丹亭》傑出的定位,是將該作視為經典中的經典。
對《牡丹亭》性質的多種定位。對於《牡丹亭》,中國學界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戲劇分類標准,而是根據中國戲曲自身的特點進行界定和闡釋:「《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於一體的復合戲曲」「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主義的具體體現」。
對《牡丹亭》的文化學解讀。或從市民社會的角度進行觀照:「湯顯祖所師事的泰州學派……都是市民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湯顯祖沒有像李贄、達觀那樣去生死打拚,但他也在文學藝術領域開辟了思想解放、個性張揚的新戰場」;或站在人性的高度予以透視:「湯顯祖在中國文化史上,第一次在文學領域把至情激揚到超越傳統意識的高度,把情與理的沖突所造成的苦悶表現得淋漓盡致,並在對情自身的反思中對傳統人性觀表現出深切的懷疑和否定,這真是『前無作者,後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而已』。」
對《牡丹亭》情節結構的新見解。《牡丹亭》的情節結構有兩條線索:「人間——陰間——人間,現實——理想——現實」,它「既是杜麗娘人生追求的完整的情感歷程,也是湯顯祖文化探索的完整的精神歷程。」
對《牡丹亭》人物形象的新評價。主要體現在杜寶身上,比如:他是一個深愛女兒,但卻對她的痛苦既不理解也無能為力的父親。這在當時是戲曲文學中從未出現過的類型。從文化與人性雙重角度深入解剖多種身份的杜寶,更為合理。
通過對中國文學通史教材書寫視域下《牡丹亭》經典化軌跡的梳理,我們可以見證,近代以來中國文學概念的演變過程以及戲曲在文學領域爭取正宗地位的艱難履歷。從被完全忽略,到簡單介紹,到評價的不斷升級,《牡丹亭》經典化的軌跡,典型地凸現了戲曲等俗文學自近代以來迥異於詩文的經典化進程與特徵。未來,我們對戲曲文學認識的更新與變化,或許會從根本上促進《牡丹亭》等戲曲經典魅力的進一步釋放。另外一方面,通過對各個時期文學史對《牡丹亭》的書寫,我們又可以看到,《牡丹亭》之所以成為文學經典,也恰恰因為諸多文學史的書寫。
B.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拓展資料:
譯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於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C. 關於牡丹亭的詩句和作者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劇中歌頌了青年男女大膽追求自由愛情,堅決反對封建禮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顥)朱(朱熹)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虛偽和殘酷,形成了反封建社會沒落時期思想、文化專制的一次沖擊。《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
作者是湯顯祖
詩句如下:牡丹亭曲詞
第一出 標目
【蝶戀花】〔末上〕忙處拋人閑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復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漢宮春〕杜寶黃堂,生麗娘小姐,愛踏春陽。感夢書生折柳,竟為情傷。寫真留記,葬梅花道院凄涼。三年上,有夢梅柳子,於此赴高唐。果爾回生定配。赴臨安取試,寇起淮揚。正把杜公圍困,小姐驚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惱平章。風流況,施行正苦,報中狀元郎。
杜麗娘夢寫丹青記。 陳教授說下梨花槍。
柳秀才偷載回生女。 杜平章刁打狀元郎。
第二出 言懷
【真珠簾】〔生上〕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論星宿,連張帶鬼。幾葉到寒儒,受雨打風吹。謾說書中能富貴,顏如玉,和黃金那裡?貧薄把人灰,且養就這浩然之氣。〔鷓鴣天〕「刮盡鯨鰲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憑依造化三分福,紹接詩書一脈香。能鑿壁,會懸梁,偷天妙手綉文章。必須砍得蟾宮桂,始信人間玉斧長。」小生姓柳,名夢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馬柳宗元之後,留家嶺南。父親朝散之職,母親縣君之封。〔嘆介〕所恨俺自小孤單,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長大,二十過頭,志慧聰明,三場得手。只恨未遭時勢,不免飢寒。賴有始祖柳州公,帶下郭橐駝,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駝遺下一個駝孫,也跟隨俺廣州種樹,相依過活。雖然如此,不是男兒結果之場。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夢。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因此改名夢梅,春卿為字。正是:「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九回腸】〔解三酲〕雖則俺改名換字,俏魂兒未卜先知?定佳期盼煞蟾宮桂,柳夢梅不賣查梨。還則怕嫦娥妒色花頹氣,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皺眉,渾如醉。〔三學士〕無螢鑿遍了鄰家壁,甚東牆不許人窺!有一日春光暗度黃金柳,雪意沖開了白玉梅。〔急三槍〕那時節走馬在章台內,絲兒翠、籠定個百花魁。雖然這般說,有個朋友韓子才,是韓昌黎之後,寄居趙佗王台。他雖是香火秀才,卻有些談吐,不免隨喜一會。
門前梅柳爛春暉,張窈窕 見君王覺後疑。王昌齡
心似百花開未得,曹松 託身須上萬年枝。韓偓
第三出 訓女
【滿廷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幾番廊廟江湖。紫袍金帶,功業未全無。華發不堪回首。意抽簪萬里橋西,還只怕君恩未許,五馬欲踟躕。「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尋常太守看。到來只飲官中水,歸去惟看屋外山。」自家南安太守杜寶,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後。流落巴蜀,年過五旬。想廿歲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間。內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後嫡派。此家峨眉山,見世出賢德。夫人單生小女,才貌端妍,喚名麗娘,未議婚配。看起自來淑女,無不知書。今日政有餘閑,不免請出夫人,商議此事。正是:「中郎學富單傳女,伯道官貧更少兒。」
【繞池游】〔老旦上〕甄妃洛浦,嫡派來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見介〕〔外〕「老拜名邦無甚德,〔老旦〕妾沾封誥有何功!〔外〕春來閨閣閑多少?〔老旦〕也長向花陰課女工。」〔外〕女工一事,想女兒精巧過人。看來古今賢淑,多曉詩書。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你意下如何?〔老旦〕但憑尊意。
【前腔】〔貼持酒台,隨旦上〕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寸草心,怎報的春光一二!〔見介〕爹娘萬福。〔外〕孩兒,後面捧著酒餚,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寬坐後堂,女孩兒敢進三爵之觴,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生受你。
【玉山頹】〔旦進酒介〕爹娘萬福,女孩兒無限歡娛。坐黃堂百歲春光,進美酒一家天祿。祝萱花椿樹,雖則是子生遲暮,守得見這蟠桃熟。〔合〕且提壺,花間竹下長引著鳳凰雛。〔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前腔】吾家杜甫,為飄零老愧妻孥。〔淚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憐也。他還有念老夫詩句男兒,俺則有學母氏畫眉嬌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門楣」古語,為甚的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外〕女孩兒,把台盞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問你小姐終日綉房,有何生活?〔貼〕綉房中則是綉。〔外〕綉的許多?〔貼〕綉了打綿。〔外〕甚麼綿?〔貼〕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說「長向花陰課女工」,卻縱容女孩兒閑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兒。〔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適問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綉余閑,有架上圖書,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這都是你娘親失教也。
【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詩書誤儒。你好些時做客為兒,有一日把家當戶。是為爹的疏散不兒拘,道的個為娘是女模。
【前腔】〔老旦〕眼前兒女,俺為娘心蘇體劬。嬌養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兒啊,爹三分說話你自心模,難置八字梳頭做目呼。
【前腔】〔旦〕黃堂父母,倚嬌痴慣習如愚。剛打的鞦韆畫圖,閑榻著鴛鴦綉譜。從今後茶餘飯飽破工夫,玉鏡台前插架書。〔老旦〕雖然如此,要個女先生講解才好。〔外〕不能夠。
【前腔】後堂公所,請先生則是黌門腐儒。〔老旦〕女兒啊,怎念遍的孔子詩書,但略識周公禮數。〔合〕不枉了銀娘玉姐只做個紡磚兒,謝女班姬女校書。〔外〕請先生不難,則要好生管待。
【尾聲】說與你夫人愛女休禽犢,館明師茶飯須清楚。你看俺治國齊家、也則是數卷書。
往年何事乞西賓,柳宗元 主領春風只在君。王建
伯道暮年無嗣子,苗發 女中誰是衛夫人?劉禹錫
第四齣 腐嘆
【雙勸酒】〔末扮老儒上〕燈窗苦吟,寒酸撒吞。科場苦禁,蹉跎直恁!可憐辜負看書心。吼兒病年來迸侵。「咳嗽病多疏酒盞,村童俸薄減廚煙。爭知天上無人住,吊下春愁鶴發仙。」自家南安府儒學生員陳最良,表字伯粹。祖父行醫。小子自幼習儒。十二歲進學,超增補廩。觀場一十五次。不幸前任宗師,考居劣等停廩。兼且兩年失館,衣食單薄。這些後生都順口叫我「陳絕糧」。因我醫、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雜碎」。明年是第六個旬頭,也不想甚的了。有個祖父葯店,依然開張在此。「儒變醫,菜變齏」,這都不在話下。昨日聽見本府杜太守,有個小姐,要請先生。好些奔競的鑽去。他可為甚的?鄉邦好說話,一也;通關節,二也;撞太歲,三也;穿他門子管家,改竄文卷,四也;別處吹噓進身,五也;下頭官兒怕他,六也;家裡騙人,七也。為此七事,沒了頭要去。他們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況且女學生一發難教,輕不得,重不得。倘然間禮面有些不臻,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罷了。「正是有書遮老眼,不妨無葯散閑愁。」〔丑扮府學門子上〕「天下秀才窮到底,學中門子老成精。」〔見介〕陳齋長報喜。〔末〕何喜?〔丑〕杜太爺要請個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爺開了十數名去都不中,說要老成的。我去掌教老爺處稟上了你,太爺有請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丑〕人之飯,有得你吃哩。〔末〕這等便行。〔行介〕
【洞仙歌】〔末〕咱頭巾破了修,靴頭綻了兜。〔丑〕你坐老齋頭,衫襟沒了後頭。〔合〕硯水漱凈口,去承官飯溲,剔牙杖敢黃齏臭。
【前腔】〔丑〕咱門兒尋事頭,你齋長干罷休?〔末〕要我謝酬,知那裡留不留?〔合〕不論端陽九,但逢出府游,則捻著衫兒袖。〔丑〕望見府門了。
〔丑〕世間榮樂本逡巡,李商隱 〔末〕誰睬髭須白似銀?曹唐
〔丑〕風流太守容閑坐,朱慶余 〔合〕便有無邊求福人。韓愈
第五齣 延師
【浣沙溪】〔外引貼扮門子;丑扮皂隸上〕山色好,訟庭稀。朝看飛鳥暮飛回。印床花落簾垂地。「杜母高風不要攀,甘棠遊憩在南安。雖然為政多陰德,尚少階前玉樹蘭。」我杜寶出守此間,只有夫人一女。尋個老儒教訓他。昨日府學開送一名廩生陳最良。年可六旬,從來飽學。一來可以教授小女,二來可以陪伴老夫。今日放了衙參,分付安排禮酒,叫門子伺候。〔眾應介〕
【前腔】〔末儒巾藍衫上〕須抖擻,要拳奇。衣冠欠整老而衰。養浩然分庭還抗禮。〔丑稟介〕陳齋長到門。〔外〕就請衙內相見。〔丑唱門介〕南安府學生員進。〔下〕〔末跪,起揖,又跪介〕生員陳最良稟拜。〔拜介〕〔末〕「講學開書院,〔外〕崇儒引席珍。〔末〕獻酬樽俎列,〔外〕賓主位班陳。」叫左右,陳齋長在此清敘,著門役散回,家丁伺候。〔眾應下〕〔凈扮家童上〕〔外〕久聞先生飽學。敢問尊年有幾,祖上可也習儒?〔末〕容稟。
【鎖南枝】將耳順,望古稀,儒冠誤人霜鬢絲。〔外〕近來?〔末〕君子要知醫,懸壺舊家世。〔外〕原來世醫。還有他長?〔末〕凡雜作,可試為;但諸家,略通的。〔外〕這等一發有用。
【前腔】聞名久,識面初,果然大邦生大儒。〔末〕不敢。〔外〕有女頗知書,先生長訓詁。〔末〕當得。則怕做不得小姐之師。〔外〕那女學士,你做的班大姑。今日選良辰,叫他拜師傅。〔外〕院子,敲雲板,請小姐出來。
【前腔】〔旦引貼上〕添眉翠,搖佩珠,綉屏中生成士女圖。蓮步鯉庭趨,儒門舊家數。〔貼〕先生來了怎好?〔旦〕那少不得去。丫頭,那賢達女,都是些古鏡模。你便略知書,也做好奴僕。〔凈報介〕小姐到。〔見介〕〔外〕我兒過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今日吉辰,來拜了先生。〔內鼓吹介〕〔旦拜〕學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煩桃李之教。〔末〕愚老恭承捧珠之愛,謬加琢玉之功。〔外〕春香丫頭,向陳師父叩頭。著他伴讀。〔貼叩頭介〕〔末〕敢問小姐所讀何書?〔外〕男、女《四書》,他都成誦了。則看些經旨罷。《易經》以道陰陽,義理深奧;《書》以道政事,與婦女沒相干;《春秋》、《禮記》,又是孤經;則《詩經》開首便是後妃之德,四個字兒順口,且是學生家傳,習《詩》罷。其餘書史盡有,則可惜他是個女兒。
【前腔】我年將半,性喜書,牙簽插架三萬余。〔嘆介〕我伯道恐無兒,中郎有誰付?先生,他要看的書盡看。有不臻的所在,打丫頭。〔貼〕哎喲!〔外〕冠兒下,他做個女秘書。小梅香,要防護。〔末〕謹領。〔外〕春香伴小姐進衙,我陪先生酒去。〔旦拜介〕「酒是先生饌,女為君子儒。」〔下〕〔外〕請先生後花園飲酒。
〔外〕門館無私白日閑,薛能 〔末〕百年粗糲腐儒餐。杜甫
〔外〕左家弄玉惟嬌女,柳宗元 〔合〕花里尋師到杏壇。錢起
第六齣 悵眺
【番卜算】〔丑扮韓秀才上〕家世大唐年,寄籍潮陽縣。越王台上海連天,可是鵬程便?「榕樹梢頭訪古台,下看甲子海門開。越王歌舞今何在?時有鷓鴣飛去來。」自家韓子才。俺公公唐朝韓退之,為上了《破佛骨表》,貶落潮州。一出門藍關雪阻,馬不能前。先祖心裡暗暗道,第一程采頭罷了。正苦中間,忽然有個湘子侄兒,乃下八洞神仙,藍縷相見。俺退之公公一發心裡不快。呵融凍筆,題一首詩在藍關草驛之上。末二句單指著湘子說道:「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湘子袖了這詩,長笑一聲,騰空而去。果然後來退之公公潮州瘴死,舉目無親。那湘子恰在雲端看見,想起前詩,按下雲頭,收其骨殖。到得衙中,四顧無人,單單則有湘子原妻一個在衙。四目相視,把湘子一點凡心頓起。當時生下一支,留在水潮,傳了宗祀。小生乃其嫡派苗裔也。因亂流來廣城。官府念是先賢之徒,表請敕封小生為昌黎祠香火秀才。寄居趙佗王檯子之上。正是:「雖然乞相寒儒,卻是仙風道風。」呀,早一位朋友上來。誰也?
【前腔】〔生上〕經史腹便便,晝夢人還倦。欲尋高聳看雲煙,海色光平面。〔相見介〕〔丑〕是柳春卿,甚風兒吹的老兄來?〔生〕偶爾孤游上此台。〔丑〕這台上風光盡可矣。〔生〕則無奈登臨不快哉。〔丑〕小弟此間受用也。〔生〕小弟想起來,到是不讀書的人受用。〔丑〕誰?〔生〕趙佗王便是。
【鎖寒窗】祖龍飛、鹿走中原,尉佗啊,他倚定著摩崖半壁天。稱孤道寡,是他英雄本然。白佔了江山,猛起些宮殿。似吾儕讀盡萬卷書,可有半塊土么?那半部上山河不見。〔合〕由天,那攀今弔古也徒然,荒台古樹寒煙。〔丑〕小弟看兄氣象言談,似有無聊之嘆。先祖昌黎公有雲:「不患有司之不明,只患文章之不精;不患有司之不公,只患經書之不通。」老兄,還則怕工夫有不到處。〔生〕這話休提。比如我公公柳宗元,與你公公韓退之,他都是飽學才子,卻也時運不濟。你公公錯題了《佛骨表》,貶職潮陽。我公公則為在朝陽殿與王叔文丞相下棋子,驚了聖駕,直貶做柳州司馬。都是邊海煙瘴地方。那時兩公一路而來,旅舍之中,兩個挑燈細論。你公公說道:「宗元,宗元,我和你兩人文章,三六九比勢:我有《王泥水傳》,你便有《梓人傳》;我有《毛中書傳》,你便有《郭駝子傳》;我有《祭鱷魚文》,你便有《捕蛇者說》。這也罷了。則我《進平淮西碑》,取奉取奉朝廷,你卻又進個平淮西的雅。一篇一篇,你都放俺不過。恰如今貶竄煙方,也合著一處。豈非時乎,運乎,命乎!」韓兄,這長遠的事休提了。假如俺和你論如常,難道便應這等寒落。因何俺公公造下一篇《乞巧文》,到俺二十八代元孫,再不曾乞得一些巧來?便是你公公立意做下《送窮文》,到老兄二十幾輩了,還不曾送的個窮去?算來都則為時運二字所虧。〔丑〕是也。春卿兄,
【前腔】你費家資制買書田,怎知他賣向明時不值錢。雖然如此,你看趙佗王當時,也是個秀才陸賈,拜為奉使中大夫到此。趙佗王多少尊重他。他歸朝燕,黃金累千。那時漢高皇厭見讀書之人,但有個帶儒巾的,都拿來溺尿。這陸賈秀才,端然帶了四方巾,深衣大擺,去見漢高皇。那高皇望見,這又是個掉尿鱉子的來了。便迎著陸賈罵道:「你老子用馬上得天下,何用詩書?」那陸生有趣,不多應他,只回他一句:「陛下馬上取天下,能以馬上治之乎?」漢高皇聽了,啞然一笑,說道:「便依你說。不管什麼文字,念了與寡人聽之。」陸大夫不慌不忙,袖裡出一卷文字,恰是平日燈窗下纂集的《新語》一十三篇,高聲奏上。那高皇才聽了一篇,龍顏大喜。後來一篇一篇,都喝采稱善。立封他做個關內侯。那一日好不氣象!休道漢高皇,便是那兩班文武,見者皆呼萬歲。一言擲地,萬歲喧天。〔生嘆介〕則俺連篇累牘無人見。〔合前〕〔丑〕再問春卿,在家何以為生?〔生〕寄食園公。〔丑〕依小弟說,不如干謁些須,可圖前進。〔生〕你不知,今人少趣哩。〔丑〕老兄可知?有個欽差識寶中郎苗老先生,到是個知趣人。今秋任滿,例於香山?奧多寶寺中賽寶。那時一往何如?〔生〕領教。
應念愁中恨索居,段成式 青雲器業俺全疏。李商隱
越王自指高台笑,皮日休 劉項原來不讀書。章碣
第七出 閨塾
〔末上〕「吟余改抹前春句,飯後尋思午晌茶。蟻上案頭沿硯水,蜂穿窗眼咂瓶花。」我陳最良杜衙設帳,杜小姐家傳《毛詩》。極承老夫人管待。今日早膳已過,我且把毛注潛玩一遍。〔念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者好也,逑者求也。〔看介〕這早晚了,還不見女學生進館。卻也嬌養的凶。待我敲三聲雲板。〔敲雲板介〕春香,請小姐解書。
【繞池游】〔旦引貼捧書上〕素妝才罷,緩步書堂下。對凈幾明窗瀟灑。〔貼〕《昔氏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見介〕〔旦〕先生萬福,〔貼〕先生少怪。〔末〕凡為女子,雞初鳴,咸盥、漱、櫛、笄,問安於父母。日出之後,各供其事。如今女學生以讀書為事,須要早起。〔旦〕以後不敢了。〔貼〕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時分,請先生上書。〔末〕昨日上的《毛詩》,可溫習?〔旦〕溫習了。則待講解。〔末〕你念來。〔旦念書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聽講。「關關雎鳩」,雎鳩是個鳥,關關鳥聲也。〔貼〕怎樣聲兒?〔末作鳩聲〕〔貼學鳩聲諢介〕〔末〕此鳥性喜幽靜,在河之洲。〔貼〕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內關著個斑鳩兒,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說,這是興。〔貼〕興個甚的那?〔末〕興者起也。起那下頭窈窕淑女,是幽閑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來求他。〔貼〕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哩。〔旦〕師父,依註解書,學生自會。但把《詩經》大意,敷演一番。
【掉角兒】〔末〕論《六經》,《詩經》最葩,閨門內許多風雅:有指證,姜嫄產哇;不嫉妒,後妃賢達。更有那詠雞鳴,傷燕羽,泣江皋,思漢廣,洗凈鉛華。有風有化,宜室宜家。〔旦〕這經文偌多?〔末〕《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沒多些,只「無邪」兩字,付與兒家。書講了。春香取文房四寶來模字。〔貼下取上〕紅、墨、筆、硯在此。〔末〕這什麼墨?〔旦〕丫頭錯拿了,這是螺子黛,畫眉的。〔末〕這什麼筆?〔旦作笑介〕這便是畫眉細筆。〔末〕俺從不曾見。拿去,拿去!這是什麼紙?〔旦〕薛濤箋。〔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倫造的來。這是什麼硯?是一個是兩個?〔旦〕鴛鴦硯。〔末〕許多眼?〔旦〕淚眼。〔末〕哭什麼子?一發換了來。〔貼背介〕好個標老兒!待換去。〔下換上〕這可好?〔末看介〕著。〔旦〕學生自會臨書。春香還勞把筆。〔末〕看你臨。〔旦寫字介〕〔末看驚介〕我從不曾見這樣好字。這什麼格?〔旦〕是衛夫人傳下美女簪花之格。〔貼〕待俺寫個奴婢學夫人。〔旦〕還早哩。〔貼〕先生,學生領出恭牌。〔下〕〔旦〕敢問師母尊年?〔末〕目下平頭六十。〔旦〕學生待綉對鞋兒上壽,請個樣兒。〔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樣兒,做個「不知足而為屨」罷了。〔旦〕還不見春香來。〔末〕耍喚他么?〔末叫三度介〕〔貼上〕害淋的。〔旦作惱介〕劣丫頭那裡來?〔貼笑介〕溺尿去來。原來有座大花園。花明柳綠,好耍子哩。〔末〕哎也,不攻書,花園去。待俺取荊條來。〔貼〕荊條做什麼?
【前腔】女郎行、那裡應文科判衙?止不過識字兒書塗嫩鴉。〔起介〕〔末〕古人讀書,有囊螢的,趁月亮的。〔貼〕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螢,把蟲蟻兒活支煞。〔末〕懸梁、刺股呢?〔貼〕比似你懸了梁,損頭發;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華!〔內叫賣花介〕〔貼〕小姐,你聽一聲聲賣花,把讀書聲差。〔末〕又引逗小姐哩。待俺當真打一下。〔末做打介〕〔貼閃介〕你待打、打這哇哇,桃李門牆,嶮把負荊人諕煞。〔貼搶荊條投地介〕〔旦〕死丫頭,唐突了師父,快跪下。〔貼跪介〕〔旦〕師父看他初犯,容學生責認一遭兒。
【前腔】手不許把鞦韆索拿,腳不許把花園路踏。〔貼〕則瞧罷。〔旦〕還嘴,這招風嘴,把香頭來綽疤;招花眼,把綉針兒簽瞎。〔貼〕瞎了中甚用?〔旦〕則要你守硯台,跟書案,伴「詩雲」,陪「子曰」,沒的爭差。〔貼〕爭差些罷。〔旦撏貼發介〕則問你幾絲兒頭發,幾條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貼〕再不敢了。〔旦〕可知道?〔末〕也罷,松這一遭兒。起來。〔貼起介〕
【尾聲】〔末〕女弟子則爭個不求聞達,和男學生一般兒教法。你們工課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陪話去。〔合〕怎幸負的這一弄明窗新絳紗。〔末下〕〔貼作背後指末罵介〕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旦作扯介〕死丫頭,「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打不的你?俺且問你那花園在那裡?〔貼做不說〕〔旦做笑問介〕〔貼指介〕兀那不是!〔旦〕可有什麼景緻?〔貼〕景緻么,有亭台六七座,鞦韆一兩架。繞的流觴曲水,面著太湖山石。名花異草,委實華麗。〔旦〕原來有這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
〔旦〕也曾飛絮謝家庭,李山甫 〔貼〕欲化西園蝶未成。張泌
〔旦〕無限春愁莫相問,趙嘏 〔合〕綠陰終借暫時行。張祜
D. 《牡丹亭》的相關資料有什麼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劇之一。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這時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都已經成熟。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在《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說中,杜麗娘還魂後,門當戶對的婚姻順利締成;而在戲曲中,湯顯祖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性勞動,把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它具有強烈的反禮教、反封建色彩,煥發出追求個性由的光輝理想。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E. 為什麼說湯顯祖的《牡丹亭》,是思想和藝術上最成熟的代表作呢
謝邀: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劇南曲本。《牡丹亭》文辭典雅,語言秀麗,是中國戲曲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國戲曲在思想和藝術上最成熟的代表作,由於《牡丹亭》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成就,它與《西廂記》、《長生殿》、《桃花扇》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走進劇本本身,從劇本的內容、劇本的藝術性和劇本的表現手法一步步說起。
好了,我的回答完畢,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F. 牡丹亭佳句賞析
1. 牡丹亭中的名句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 4、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5、人易老,事多妨,夢難長。
一點深情,三分淺土,半壁斜陽。 6、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7、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
8、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 9、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10、偶然間心似繾, 梅樹邊, 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怨、便凄凄慘慘無人念, 待打並香魂一片,守得個陰雨梅天。 (6)有關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的藝術特色: 《牡丹亭》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地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
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物。作者借用三種境界的藝術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用夢幻和幽冥反襯出了現實的殘酷。
杜麗娘的夢境是那麼溫柔纏綿、五彩繽紛。醒過來面對的是母親的嘮叨和凄涼枯燥。
幽冥中判官雖然面目猙獰,畢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體現了一種人情味。還魂後面對的父親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
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作者對理學的批判力量。 作品呈現著光怪陸離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與現實中的人物結構成了現實和精神的兩重世界,深刻描繪了封建社會的本質。
讓現實中不可能的愛情理想成為實現,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劇中的曲文,表現了作者在藝術語言上的成就。
特別在抒情方面,在描繪人物性格、刻畫杜麗娘的心理活動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細致真實。 參考資料:網路_牡丹亭還魂記 。
2. 求有關牡丹亭中名句的賞析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這般,都付與了斷瓦殘垣。
2、西風揚子津頭樹,望長淮渺渺愁予。
3、砧聲又報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怨、便凄凄慘慘無人念,待打並香魂一片,守得個陰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
6、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見。不提防沈魚落雁鳥驚喧,只怕的羞花閉月花貌。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1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來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萊洞里。蹙金蓮紅綉鞋,盪湘裙嗚環佩,轉過那曲檻之西。
12、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
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5、原來這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16、天意秋初,金風微度,城闕外畫橋煙樹。
17、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9、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
20、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3. 求湯顯祖《牡丹亭》中經典詩句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於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全劇共計五十五齣,每一出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採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於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4. 《牡丹亭》名句的翻譯,表達了什麼心理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是說自己青春美貌無人欣賞,就象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樣。「不提防沉魚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自己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卻虛度年華。
杜麗娘在婢女春香慫恿下,背父游園,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這美不勝收的春天,「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可是如此美景,卻沒有一個優雅的環境相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杜麗娘不由得聯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對古板的教書先生和令人窒息的書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錮,此時是大好春將她內心深藏的活力喚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感到春光太隨意地流逝,毫不憐惜,
5. 急求一千字的牡丹亭賞析
《牡丹亭》成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據作者說,其題材來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影響最大。
湯顯祖對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的加工改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突出杜寶等人的衛道士立場;二是改變杜、柳門當戶對的關系;三是改話本杜麗娘封建淑女色彩為叛逆女性;四是強調追求自由愛情的艱難曲折。 使這一傳統的「還魂」母題具有了嶄新的思想內容。
《牡丹亭》是一部愛情劇。少女杜麗娘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倫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還魂復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
劇本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不渝的愛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表達了掙脫封建牢籠、粉碎宋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嚮往理想生活的朦朧願望。從內容來說,《牡丹亭》表現的還是古老的「愛欲與文明的沖突」這一主題,不過,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內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極力宣揚的理學、禮教。
杜麗娘對愛情的嚮往是天生的,盡管她被長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強烈的思春之情,並最終獲得了愛情。《牡丹亭》的意義在於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愛欲的客觀性與合理性,並對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強烈批判。
《牡丹亭》在思想上與《西廂記》有類似之處,但是,《西廂記》是先情後欲,《牡丹亭》則是先欲後情;《西廂記》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發展,更多的是表達「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願望,而《牡丹亭》則特別突出了情(欲)與理(禮)的沖突,強調了情的客觀性與合理性。 這種不同,是時代的差異造成的。
《牡丹亭》的愛情描寫,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作者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
作者讓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戲劇的嶄新思想是通過嶄新的人物形象來表現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無疑是塑造了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為中國文學人物畫廊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形象。 杜麗娘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在追求愛情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定執著。
她為情而死,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當時現實社會中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真實結果,同時也是她的一種超越現實束縛的手段。
6. 誰能介紹一下《牡丹亭和西廂記》中的名句
: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臨去秋波那一轉 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你傾國傾城貌。
請參見: 牡丹亭: 欲織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倦,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
7. 怎樣從文學角度賞析《牡丹亭》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對明朝的戲曲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戲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其藝術特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 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和要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廣為流傳,湯顯祖在這個話本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把小說的傳說與明代社會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用更豐滿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復雜的唱詞及場景設計,表現了兩個年輕人追求個性自由、自由戀愛反封建禮教的愛情故事。
G. 為何「牡丹亭」中情節大多與梅花有關,卻取名牡丹亭
因為牡丹亭被大家公認為是談情說愛的場所,作者想要告訴大家這部作品的內容與愛情有關。
其實湯顯祖的優秀作品不少,但是把他推上與莎士比亞同等高度的作品卻是《牡丹亭》,而《牡丹亭》最為出彩的地方就是塑造了杜麗娘這個女主角。雖然她備受封建社會的殘酷束縛,但是她的思想並沒有被麻痹,反而朝著封建枷鎖大喊我不怕,我就要自由,我就要自己的愛情,這種精神就算是在思想開放的現代也是被人所欽佩的。
H. 《牡丹亭〉的相關知識
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娘的情思。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葯,讓石道姑來念經,但都不見效。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里,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這時,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升杜寶為淮、楊安撫使,立即動身。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托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緣,才改名柳夢梅。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漸好時,偶游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麗娘在陰間里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麗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沖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幫助。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盜,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稟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給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這時,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為黃門奏事官。這時,榜下,柳中了狀元,可到處找柳不著。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娘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盜墓賊。這時,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說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金鑾殿里,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