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苗斷根

牡丹苗斷根

發布時間: 2023-01-01 02:55:46

牡丹盆栽方法

1 盆土配置牡丹花的盆土配製比較簡單,盆土一樣是要選擇排水良好、較肥沃、沙質壤土,一般是用「腐葉土加田園土加細河沙(比例2:2:1)然後經噴葯(多菌靈,甲基托不津,代森錳鋅等都可以,具體濃度參考土壤用量和說明書)消毒後配成栽培土。

2 上盆管理上盆的時間最好是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之間。盆底用碎盆片或碎石板墊好,添加大約2cm厚的石礫或爐渣,這樣有以利排水。然後放人牡丹植株,注意剪除斷根、碎根和生長不良的根。然後再加入上面配置的培養土。加土至盆深1/3時,將牡丹輕提2到3cm,可使根部伸展,使培養土滲入根系之間,然後壓實土壤。楊注意的是栽植不能太深或太淺,最好是根頸剛露出土面為好。

3 光照管理牡丹花喜陽但怕暴曬,所以夏季要注意保證充足光照的同時又要避免暴曬。而春秋兩季則擺放於背風向陽的地方為好。一般來說總的原則是「夏季中午要適當遮蔭,冬季放於陽光處,充分接受陽光」。

4 溫度管理牡丹是喜溫暖,不耐嚴寒和高溫的花卉。一般來說盆栽牡丹越冬,溫度最好能保持在5~8℃為宜,能夠使其不萌動。冬季室溫在16℃以上,恆溫的情況,芽有可能不能通過春化作用,所以這個時候要注意,在10月底以後將牡丹放在室外背風向陽的地方,使芽經低溫來打破休眠,以利於牡丹開花。4月花期之前可以放在室內觀賞。夏季要注意經常噴水增濕,來降低溫度。

5 水分管理牡丹喜乾燥,不喜濕,所以給牡丹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一般情況是初栽澆1次透水就可以了,春季注意保持盆土略濕,但是夏季氣溫較高,就要適當多澆。而秋季澆水就要減少,如果這個時候澆多了水,牡丹葉片就會發黃,影響開花。冬季進入休眠後,盆土不幹就不要澆水了。

6 施肥牡丹是喜肥植物,要注意適時追肥。但是新上盆的牡丹切忌施肥,盆土配製時加入的基肥就可以滿足其生長的需要了。一般是上盆半年後開始追肥。一年2到3次施肥為宜。主要是春季花蕾期,開花盛開期和秋季施肥。施用傳統有機肥就可以,注意結合澆水施肥。

7 病蟲害管理盆栽牡丹主要病害是灰霉病、炭疽病和葉斑病。以預防為主,注意調節水分和溫度,及時去除病枝。蟲害同樣是及時觀察,及時預防,可結合葯物控制。

家庭花卉盆栽牡丹的養護技術_網路經驗 http://jingyan..com/article/fc07f98939f14112fee5195e.html


㈡ 油用牡丹如何種植

油用牡丹具有產籽量大、含油率高、種苗資源豐富、適種范圍廣的特點,能迅速產業化推廣,並可林下、荒山荒坡種植。五年生油用牡丹良田種植畝產量300-400公斤,林下、荒山荒坡貧瘠地種植畝產100-200公斤。經檢測,牡丹籽含油率22%,牡丹籽油核心成分α-亞麻酸含量42%、亞油酸含量28%,並且還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質,於2011年獲批衛生部國家新資源食品,食用安全,成為一種新型木本健康食用油。

油用牡丹產業的興起,使牡丹的產業發展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可預見的未來,油用牡丹項目足以部分改變國內糧油供給緊張的局面,為保障國家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實施,順利開辟出一條全新的產業項目

㈢ 牡丹快遞了半個月還能種嗎

牡丹快遞了半個月還能種。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牡丹花苗從地里起苗到花友收到牡丹花苗的時間為3-10天,不會超過20天,在運輸的途中根部失水後會變軟,在運輸和種植的過程中不宜斷根。

㈣ 牡丹花過早萌發怎麼辦

牡丹為芍葯科、芍葯屬、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0. 5~0.8米,初生根為白色、後變為黃色(褐色),根型有直根、坡根、中間型根。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枝幹圓型,直立而脆,當年新枝幹表面光滑,多年生枝幹表面褐色,常開裂而剝落,株型有直立、疏散、開張、矮生、獨干五種類型。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互生,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葉可分大型圓葉、大形長葉、小葉圓葉,小形長葉、中形葉等葉型。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長於當年枝頂,兩性、色彩艷麗、形態多姿,花的顏色有十大色、分白、紅、黃、粉、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綠、復。花傳統上分,有單瓣類、重瓣類、千瓣類,根據花朵的形態特徵又可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皇冠型、綉球型、半球型。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子成熟度也高,雌、雄若瓣化嚴重時,結籽少或不結。骨葖果五角,每果結籽7~13粒,橢圓形,成熟時呈黃色,老時變黑褐色,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也和其他植物一樣,在進化過程中,生長發育和周圍環境條件相統一的習性。菏澤牡丹(古稱曹州)位於北緯35°20′,春季乾旱,夏秋多雨。平均年溫度為13.6℃,1月份平均最低溫度為2.3℃,7月份平均最高溫度為26.89℃。年降雨量為706.68毫米,70%集中於6~8月份。土層深厚,為黃河泛濫沉積而成的沙質壤土,土質疏鬆。適於牡丹根部的生長發育,根深、葉茂、花大、色艷。
牡丹對其生態因子-溫度、濕度、降水、光照、風霜、土壤的綜合運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在某一發育階段中有的因子是起主要作用的。據其習性,可以看出牡丹生存條件中濕度(土壤濕度和大氣濕度)是起主導作用的。牡丹性宜燥懼濕,宜栽植在地勢乾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中性或微鹼性(ph值在6.5~7.5)沙壤土中,才能根深葉茂,花大色艷。溫度在牡丹個體發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枝葉不到一溫度不會發芽生葉,沒有一定的溫度積累,花朵就不會開放,不達到一定的溫度,種籽也不會生根。牡丹對栽培的土壤條件,可以忍受乾旱、瘠薄的土壤,但如果不斷改善栽培,使之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則能更有利於其生長發育。由於自然選擇的結果,使牡丹還具有"春發枝,夏打盹,秋生根、冬休"的習性。
(1)生命周期與年周期。 牡丹生命周期的變化需經過胚胎、幼年、弱年、壯年和老年五年階段。胚胎階段始於胚的形成,止於種籽發芽;一粒種籽發芽,證明一新牡丹個體的產生。由此生長到實生苗,第二年出生3~5片小葉即為幼年階段,實生苗生長到第三年至開花,即為弱苗階段。此時地上地下部分生長迅速,如土壤肥沃,可進入開花結籽的盛期;從實生苗開花到生長發育的第15年即為壯年階段,此時根部向深扎,地上枝多葉茂,樹勢優美,花大色艷,是觀賞的最佳時期;15年之後即為老年階段,正如花農所總結的那樣:"牡丹籽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壯、八年曰強"。"分栽者,一年曰弱,二年曰壯、三年曰強、八年曰艾,二十年曰耆,十五年曰老"。
牡丹年周期,即生長發育期(包括生殖期)與相對休眠期。生長發育期一般從每年春季2月份鱗芽萌動開始到10月底葉片枯萎止,相對休眠期則從枯葉時起到翌年春芽萌動為止。
(2)生長特性。 當春季氣溫穩定在3.6℃以上時,包有鱗片的芽開始萌動膨大,頂端開裂,露出葉尖和出現花蕾,6℃以上時葉芽抽莖放葉,花芽萌動抽出花莖,莖上長葉,頂端開花。花謝之後在葉腋處又重新開始分化出花芽,一般從4~5月份開始到9~10月份形成。花莖為一年生枝,年生長量為10~30厘米,當年不能木質化,冬季前往往向下乾枯一段,故有"年長一尺縮八寸"的說法。牡丹芽萌發時,鱗片脫落留下的芽痕,據此可鑒定牡丹株齡的大小。
(3)開花特性。 我國中原地區的牡丹,一般正常年份,多在"雨水"前後,鱗片開始萌動膨大。"驚蟄"前後頂破顯蕾。"春分"前後抽出花莖,葉片展開。"清明"花蕾迅速膨大,"穀雨"開始開花。南方因氣溫較高,三、四月份即可開花,北方升濕較晚,多在5月份開花。開花較早的品種,由鱗片萌動到花開需要55~60天,晚開花的品種需要65天以上,花期7~15天,盛花期5~7天,需要的氣溫條件為:3~5℃冬芽開始萌動,6~8℃抽芽、顯蕾、放葉,12~15℃時花蕾增大松開,16~22℃時開花,溫度過高時生長緩慢,呈半休眠狀態。可見溫度可影響牡丹開花的全過程,控制溫度可達到提前或推遲開花的目的。牡丹需要的積溫,如以3.6℃為其生物學起點溫度,而總積溫則為315.2℃。因此,不同溫度條件下栽培牡丹花,無論在溫室,塑料大棚內催花或露地栽培時,開花溫度都要求在16~18℃,低於16℃時則不會開花。
(4)根生長特性。 牡丹種子在"處署"時播種,胚根經過30天左右生長出幼根,60天主根長到5~7厘米,並分生出側根3~5條,90天根長達7~10厘米。不地溫下降到4℃時,幼苗萌發的同時,地下根部也開始生長,隨著氣溫升高,生長加快,夏季高溫(30~35℃)時,根部即陷入半休眠狀態,秋季氣溫下降至30℃以下,根的生長最快,以後轉弱,以致停止生長。
(5)年生長發育的十三個時期。 中原地區的牡丹花農,積多年的觀察實踐,習慣把牡丹從開春萌發至秋季未落葉休眠的年周期,分為十三個時期,即:萌芽期,越冬鱗芽開始膨大綻裂(平均氣溫穩定在3~5℃);發芽期,鱗芽尖端漲裂,露出鱗芽;現蕾期,花蕾直徑達1厘米左右,幼枝長30厘米左右;小風鈴期,花蕾直徑達1.5~2厘米之間,和小風鈴相似時;大風鈴期後的5~7天月底分化,花蕾發育成熟,圓滿硬實如桃形;開花期,花蕾泛暄綻開至花瓣凋謝;葉片放在期,花凋謝後,葉片迅速放大,葉片增厚色深;鱗芽分化期,葉腋間孕育的鱗芽在5~7月開始分化;種籽成熟期,蓇葖果由綠變黃,呈蟹黃色時;花芽分化期,9~10月中旬花芽基本分化形成,形態飽滿光滑圓潤;落葉期,10~11月上旬,葉片逐漸變黃,形成離層脫落;相對休眠期,11月下旬植株停止生長,進入相對休眠期。
牡丹的繁殖方法有兩種:即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也稱種子繁殖。一般單瓣花結籽多而實,用種籽繁殖的牡丹植株,三年後開始開花結籽。4~5年的鳳丹品種一朵花可結籽30~50粒,多者達80餘粒,一棵可開花20~50朵,結籽可達400~600籽。采種的時間多在大暑後立秋前。采種應採取分批採收方法,摘下呈蟹黃色的果角,放在屋內潮濕的地上讓其完成生理成熟過程,要每隔2~3天翻動一次,直到外部乾燥變硬。10~15天後果殼內皮自裂,種子露出來,此時不要將種子分出爆曬,待播種時再揀出即可。
牡丹的無性繁殖分株、嫁接、扦插和組織培養等方法:
(1)分株。 是將一棵牡丹分成數棵小牡丹進行栽植的方法。分株多在"秋分"至"寒露"期間進行,分株時可將4~5年生的牡丹棵挖出,去掉附土,日曬1~2天,讓其根部失水變軟,按自然生長勢從根部(五花頭處)劈成數棵,每棵需帶有部分細根,植株大、芽子多的可分株多一些,否則就少分。分株後的小棵就根據"五花頭"上的芽子多少進行修剪老枝,有2~3個芽的老枝宜留10厘米,5~7個芽的老枝宜留5~7厘米。只有一個嫩芽的可不修剪。剪枝後還要修剪根部,將粗根和中等根剪去(作丹皮加工入葯),小根或細根全部留下,小根細根少的可留粗根或不剪。若發現有病株,可用葯浸根後栽植。
(2)嫁接。 嫁接是用一繁殖稀有品種或同株上著有不同花色。嫁接的時間可在"處暑"至"寒露"時間,最佳期"白露"前後,成活率達80%~90%,砧木可選芍葯根,牡丹實生苗,接穗要選擇植株下部生長的一年生壯枝,長6~10厘米,帶有健壯頂芽和2~3個側芽的,接穗要隨采隨用,暫時不用的要保護好。選擇接穗品種主要有硃砂壘、盛丹爐、趙粉、狀元紅、姚黃等。嫁接的方法有嵌接或劈接。砧木直徑粗時,可採取嵌接,砧木接穗粗細相近時可採取劈接,不管哪種方法,都要使接穗與砧木的皮部形成層緊密結合為佳。
(3)扦插。 牡丹扦插不易生根,貴在掌握適宜時間。多在"白露"至"秋分"期間,將切下的1~3年生無病、健壯的牡丹枝插入濕潤土壤之中,15天可天可長出新根1~3條,長達0.3~0.5厘米,60天新根可長到1~3厘米,數量可達5~7條。為保證較高的成活率,北方產區,多用500×10-6~1000×10-6的赤黴素或500×10-6的萘乙酸溶液處理枝條,其效果很好。
(4)組織培養法。 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進行牡丹組織培養;來產生牡丹新個體,是當前高倍繁殖牡丹名貴品種的先進手段。一般利用牡丹腋芽上的莖尖(2~3毫米)、嫩葉切塊(1厘米×1厘米)、葉柄切段(1~2厘米)進行離體培養。先分化出芽,將芽進行叢分割,再對叢生芽誘導生根,然後進行試管苗移栽。
牡丹是一種名貴的觀賞、葯用植物,需要較嚴格的栽培技術條件,從育苗到栽植管理的技術措施是否科學得當,會直接影響到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和壽命長短。為此,必須根據牡丹的生長發育特性和不同的栽培用途而進行精心科學的管理。下面以大田栽培為重點,簡述各項管理措施。
(1)選地施肥。 因牡丹宜冷畏熱,喜高燥而惡低濕,懼烈風酷日,故栽植牡丹的土地宜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高亢向陽、排水良好為宜。具備澆溉條件,不要重茬栽植。大片牡丹栽植前的1~2個月,要對土地施肥深翻,深度可達0.5~0.8米,以達到根深葉茂。翻地前應施足底肥,以發酵腐熟的人畜糞或餅肥為好,每畝可施人畜糞2500~3000公斤或餅肥250公斤為宜,土雜肥施量可多一些,一般每畝3000~4000公斤。栽植前對深翻的土地要進行整地,總的要求是:一字坡形畦,中間稍高隆起,四周起埂,以防水土流失,畦內底要平坦,畦寬2~3米,畦長可達10米。順畦埂上下開一水溝,便於一方水通,四方滲水。
(2)播種育苗。 用水把種籽浸泡1~2小時,取出水中下沉的顆粒飽滿的種籽,棄之浮起的秕粒,比較飽滿的成實種子每公斤可達2600~3000粒,1公斤干種浸24小時可吸水1.2公斤。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即用50℃的溫水浸種24~30小時,使種皮脫膠吸水,膨脹萌發。浸種後的種子可拌以適量的草木灰進行播種,如遇雨天或有能及時播種時,可將浸後的種子用濕布蓋好放在屋內,待天晴後再播。播種時間應在"處暑"後至白露前(農歷7月底)播下,過晚出苗率低,年前生根少,年後苗不旺。為解除胚軸休眠特性,播前可用500×10-6~1000×10-6赤黴素浸種24小時,一周後解除休眠期,芽和根同時長出。育苗宜採用不高畦,一般先把地表干土颳去,用濕土作成小高畦,畦高10~15厘米,畦寬35~50厘米,畦上育苗2~3行,行株距為6~9厘米×3~4厘米,覆士3~5厘米,並立即加蓋地膜,地膜上加土6~8厘米,以保溫過冬。行播每畝用種25~35公斤,撒播用種50公斤,如播種時與土壤濕度不足,畦內應放水"偷澆",以保證種子萌發需水。並要十分注意苗後的管理。種子播種後,如果濕度、溫度適宜,30天即可萌發出0.5~0.8厘米長的幼根,"冬至"前後,可在溝內放水偷澆一次"過冬水",以利用根的生長。第二年雨水以後,應及時去掉地膜蓋土,淺松表土,以促小苗長出。"驚蟄"前後,小苗基本出齊,冬季雪少乾燥,可偷澆"催芽水"。春季要加強苗田管理,主要是適時追肥澆水。麥收前假如連續乾旱,應每隔7~10天,偷澆水一次,並及時鬆土保墒。結合澆水施肥,以速效肥為主,多施腐熟的人糞干、芝麻餅、菜籽餅等,施3次為宜。還要注意除掉雜草、防治蟲害,確保苗子健壯。一年生苗子長至0.3~0.4米高時,當年可以移栽,育出的弱苗,可在2~3年後移栽。
(3)栽植。 牡丹在北方和南方栽培時間方法差別比較大。北方多在"秋分"前後栽種,栽植方法為垂直面栽下。南方多在"處暑"至"白露"栽植,栽植方法為斜栽法(植株與地面呈25°~35°角),葯用牡丹每畝栽植1500~2000株,觀賞用的每畝1000株左右。國中原地區牡丹栽植方法以洛陽、菏澤具有代表性。兩地多在"秋分"前後栽植,此時離土地封凍還有一段時間,地下根部可生長一個時期,對保證成活和來年生長都十分有利。一般新根長度可達12~15厘米。具體栽植方法是:在已准備好的土地上按照預定的行株距,先挖穴,穴的大小以30~50厘米見方,深度為40~50厘米為宜,挖穴時要將表土和生土分放。其次把牡丹苗放在穴內,使根系分布均勻舒展,向四周垂下,便可填埋表土,後填生土,土填至半穴時,應用手輕提苗子並左右提動,使根頸("五花頭")與地面持平為宜。土填滿後,用木棍輕輕搗實,立即澆一次壓根水。待土壤見干時,即可鬆土保墒。牡丹栽植的深淺之度以瘡口齊土面為佳,深則根不發,花不旺。
(4)澆水。 實踐經驗證明,牡丹春季萌芽放葉、開花之前和開花之後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此時雨水不及時,需要澆水,以保證生長發育需水。在《牡丹八書》中說:"初栽澆足,以後半月一澆,旱時旬日一澆,水不喜多,也厭其少,多則根爛,少則枯乾。"據此可知牡丹澆水的關鍵是在於澆水的時間、次數、數量是否科學。澆水的依據是由其喜燥惡濕的特性決定的。牡丹澆水,北方土燥宜多次澆,南方地濕不可多澆。澆水要有常,暑中忌澆,夏季澆水宜清晨或涼爽時澆,冬春宜暖日澆,用水以久積雨水,塘水為佳,水暖含肥,其他水次之;冬季澆肥水,開花前澆肥水,謝花後宜輕用肥水。夏季酷暑長期下雨或積水的地區,對牡丹管理要採取遮陰、防雨、防澇和地面鋪草辦法來降溫,減少蒸發和積水缺氧。
(5)施肥。 為保證牡丹的良好發育,必須十分重視施肥。從栽後第二年起,每年至少施肥3次,第一次在"春分"至"清明"時節,即開花前15~25天施下。以補充根內或枝條本身原有貯藏營養物質的不足,有利於當年開花。第二次可在開花後半月內進行。以滿足枝條旺盛生長和花芽開始分化的需要。為來年開花打下物質基礎。第三次施肥應在秋冬之季進行,既能貯藏營養,又可有助於牡丹的越冬保護。
(6)鬆土除草。 因牡丹性喜暄土,暖地,故經常鋤地滅草很重要。開花前要進行2~3次,開花後到秋季每月1~2次。降雨或澆水之後,土壤略干就要鋤地鬆土。鋤地深度在5~10厘米,頭鋤要淺,二鋤要深(10厘米)、細,不留生地。花謝後,為減少水份蒸發,並保持旺盛生長,對二、三、四年生的牡丹可進行淺掘,深度可達15厘米,以增強抗旱能力。夏季高溫多雨時節,土壤濕度大,地表易板結。雜草易叢生,鋤地滅草更為重要。 "立秋"至"處暑"時間是鋤地滅草的關鍵時候,應淺鋤、細鋤、將雜草消滅在結籽之前,可減少來年雜草危害。
(7)整枝去芽。 這是牡丹管理上的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同語園藝上的修剪整枝,故也稱定股拿芽。其目的是為了保持株型,集中養分,促進開花繁茂和根部生長。正如花農所講"氣聚則花肥,開時必巨麗"。
牡丹植株最活躍的部分為枝頂與根端。離此越遠,生長愈慢。去掉頂芽,方能改變生長勢的平衡,促進側芽生長和開花。定股是決定植株所要保留的枝條的數目。還要改變枝條的高矮和位置。所選的枝條要分布均勻,高度一致。具體定股時要根據不同品種和用途而定。用於繁殖的植株要多留,供綠化觀賞或葯用的要少留,兼用者可留5~8股。
去芽就是剝去從植株根頸上發出的或從選留的股上生出的無用芽子。花農從實踐中體會到,牡丹開花與不否?開花多少、花朵大小及根部生長的好壞,均可通過整枝去芽技術來控制,去芽及時,合理,會使植株勻稱、開花繁茂、整齊一致,根部生長符合分株、采根要求。否則,櫱芽叢生,不開花或開花少而小。
定肌 芽是從牡丹分栽後的第二年"春分"到"清明"開始的,每年都要進行。當新芽從土中伸出地面5~10厘米時開始定股去芽,每株可留生長健壯、分布均勻的枝條5~8股。將從根頸上萌發的芽子一律去掉。還要剝去選留的股上無用的芽子。每股只保留頂芽,頂芽不好時可保留側芽。去芽的時間不可過早或過晚。過早芽未萌動生長,去不凈,過晚冗枝廢芽消耗掉大量養分,影響牡丹植株的生長情況進行第二次去芽。
(8)摘蕾、護股。 牡丹花的美在於花大而艷,這就必須保持一枝一花,若一枝數花,不但花開不足,而且使花形變小,還會影響到次年花的舒展。因此,摘蕾、護股技術措施顯得十分重要。故於每年3月底花蕾已大時,應將其形小而密的蕾摘掉,留下發育好的頂蕾。如牡丹發育很弱時,可摘去全部花蕾,促進更好的生長發育,為明年開花打下基礎。
養花護胎是指霜降以後,發現有葉落秋發之兆,看胎將萌動時,須以薄絹將胎縛嚴,避其災害,不然會無花。為使來年花開繁茂,可在謝花前連花下一葉一並前掉,不令結籽即可。 對折損或剪去處,應用泥封紙固,以防成也洞,蜂入水浸。葯用牡丹因不令其開花,於春季及時摘除全部花蕾,以促進根部的生長。
(9)病蟲害防治。 為害牡丹正常生長的一是病害,二是蟲害。使牡丹長勢變弱,花色衰退,丹皮產量下降,品位差等。為此,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對保證牡丹的正常生長很重要。
在牡丹主要產區常見的病害有:
葉斑病 又稱"黑斑病"。此病為多毛孢屬的真菌傳染,真菌主要浸染葉片、莖、花。一般在花後15天發病,7月中旬隨濕度升高日趨嚴重。初期發病表現在葉背面有穀粒大小褐色的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不規則的同心環紋枯斑,7月份斑增大,互相融連,葉片枯焦凋萎。受害葉柄產生黑綠色絨毛層,莖部產生隆起病斑。花梗花冠上產生小粉色斑點。
此病的防治方法應採取清潔園地和葯物防治相結合,"立冬"前後,將牡丹田中的干葉清理干凈,減少病原菌來源。5月份噴施1:1:160倍的波爾多液,10~15天一次,直到7月底。發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代森鋅,7~10天一次。
紫紋羽病 是屬真菌病,由土壤和根部傳播而致。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發黃,重者整個根頸和根部腐爛,植株死亡。多發生於高溫多雨時節。
防治該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雨季及時中耕減少濕度;輪作、選育抗病品種都可以減少危害,栽植前用500倍五氯硝基苯葯液,塗抹根部,5%的代森銨1000倍液浸根部都有較好的效果。
常見的還有菌核病、炭疽病、銹病等。牡丹老種植區,也有線蟲病危害,都應選葯防治。
在牡丹主產區覺的蟲害有:
地下害蟲有螻蛄,蠐螬和地老虎 主要危害根皮和嫩芽。防治螻蛄用毒餌和夜間燈光誘捕。防治蠐螬、地老虎可採用發酵有機肥加入辛硫磷翻入地下20厘米處,效果良好。
地上害蟲有介殼蟲,天牛等 主要危害莖部,引起全株死亡。防治介殼蟲可用1000~1500倍敵敵畏在幼蟲孵化期噴灑,如噴施氟乙醯胺效果更好,休眠期或早春發芽前用波美3度的硫磺合劑刷枝幹也有較好的作用。防治天牛可用硫磺末或百部寒孔洞,也可用棉花蘸上50%的敵敵畏20倍液寒孔洞。對苗子採用磷化鋁密閉熏殺也是好辦法。
(10) 封土越冬。 牡丹比較耐寒,但為了避免人為損害,對植株進行封土越冬,更有防旱保溫、防損害的作用。每年霜降後,從植株四周掘土封株,一、二年生的全部埋入土中,三、四年生的培土株高的2/3,五年以上的只培土於莖部。
根據牡丹花芽在秋季分化形成的特點,再給予適宜的濕度與光照等條件,是會按照人們的需要現蕾開花的。由於牡丹之鄉科技人員的研究探索和現代科技的綜合運用,經過催花方式,使國色天香的牡丹開於大江南北,國內外各地,使人們不到牡丹之鄉,即可領略到牡丹的絢麗光彩,已成為一種現實。
(1)南方冬季催花。 利用南方冬季溫暖的氣候條件,加之進行人工調整濕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南方冬季室外即可在元旦、春節飽覽牡丹花之美。
宜於催花的品種經篩選可達60餘個,主要有趙粉、胡紅、似荷蓮、硃砂壘、紫二喬等。在選准品種的同時,還要選好植株。催花的植株要株型緊湊,枝條健壯,鱗芽肥大,充實飽滿,無病蟲害,具有6~8個枝條、每枝條生1~2個花芽的4~6年生植株。
選好植株後,要根據開花時間定出起苗時間。起苗前要剪去葉片,留葉柄2厘米左右,用草繩輕捆紮好,精心刨苗,減少斷根。刨出的苗要去掉附土,進行晾曬2~3天,即可包裝。一般用堅固的貨箱裝運。
催花的場地要選背風向陽的地方,要在北、東、西三面築3米以上防風障,上花的盆規格多採用高25厘米,盆口30厘米的土盆,陶盆或塑料盆。盆土要選用透水性好的塘泥或三合土(爐渣灰,園土、腐葉片各一份混合),也可採用無土栽培。還要採用遮光網遮蔭降濕。
選准上盆的時間是保證牡丹按需要開花的關鍵。廣州春節用花可於53~55天之前將牡丹上盆,深圳、香港需43~45天,海口市則需33~35天,還需摸清各種品種的特性、花期,使之催花花期晝做到一致。上盆時將牡丹植株的根部一分為二,放於盆內,然後向同一方向旋轉,盤繞盆底,隨而加土,晃盆使根土密接,搗實,排放畦內,扎架管理等事宜。
按照各生長期的需要進行管理。在緩苗期:上盆排畦後,即可澆透水,2~3天一次。每天噴水4~6次,使鱗芽、枝條保持濕潤,剪去捆繩,盡快恢復狀。在萌動-露芽-顯蕾期:繼續澆透水,減少噴水次數,蓋上遮蔭網。花梗伸長一幼蕾期:此期為催花成敗的關鍵時期,要保持穩定溫度,做好防風降溫的防範工作。如遇高溫乾燥天氣,每天除正常噴水3~4次外,還在在中午加噴1~2次。注意剪去根部新生櫱芽和無蕾枝條。幼葉始展(展葉期):此期為"安全期",每天除正常噴水三遍,採取遮蔭措施來調整開花時間。膜棚內的溫度不能超過26℃,超過時,就要通風降溫,噴施葉面肥,多用0.1%~0.2%磷酸二氫鉀噴灑,8~10天一次即可。在圓蕾(平蕾期):為調整花期的關鍵時期。要根據不同品種起苗時間,排畦位置等不同情況,重新分類排畦,採取相應的技術促控措施。在垂苞(透色期):此期距花開時間已近。為使花蕾及時開放,要採取斷然的單項技術措施或綜合技術措施,通過遮蔭,調整罩膜時間,增加溫度和赤黴素抹花蕾等措施,促花迅速開放。綻口(初開期):為延長觀花時間,應將花放置在投射散陽光的涼爽處,使花蕾慢慢開放,噴水不要灑在花朵上,澆水要少。也可應用保艷劑澆灌,以延長花期。
(2)北方溫室催花。 利用溫室內人工升溫的方法,使牡丹在冬季再萌動、生長、開花。有些管理方法、技術要求和南方催化有其相似之處,但又有所差別,主要有如下幾點:上盆時間應在溫度、陽光、水分適宜的條件下,提前45天即可。在溫室內管理措施應根據牡丹在大田裡生長的習性。白天溫度在10~14℃,晚上6~8℃,一周後,白天溫度可升至14~16℃,晚上10~12℃,保持此溫度15天後可以顯蕾。噴水要減少,輕灑1~2次即可。牡丹現蕾之後,進入正常生長階段,白天溫度要升高到16~18℃,晚上12~14℃,20天可進入"幼蕾期"。因此時幼蕾嫩弱,抗逆力較差,室內溫度要保持穩定。28天後即進入"展葉期"。白天溫度應升至18~20℃,晚上14~16℃。要根據情況開天窗通風煉苗。仍需要2~3天澆一次透水,噴灑葉面肥。35天後花蕾要進入"平蕾期"。花蕾的抗逆能力增強。溫度升降不太大即不會影響成花率。可根據予定的花期,靈活掌握室內溫度的高低。因室內濕度大,應結合噴灑葉面肥施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防治莖腐病等病害。42天後,花蕾進入"綻口期",2~3天可以開放。此時應根據用花數量的多少,移出開花的花室。暫不用的應放於2~4℃的冷室內,以延遲開花時間。牡丹為長日照植物,當陰開多光照不足時可應用於人工補光。
鑒於牡丹為我國的國花。我國人民對其喜歡倍致,下面將中國牡丹品種名稱作個簡介,供了解牡丹的花海的浩瀚。主要牡丹品種達500餘種之多。其名稱有:
白色類有白玉、玉盤托金、香儒、青山貫雪、金星雪浪、一堆雪、玉樓點翠、三變賽玉、玉剪裁等63個。
粉色類有國色無雙、青龍盤翠、粉娥嬌、爭春、嬌容三變、娃娃面、粉中冠、翠幕、咸池爭春、觀音面、春水綠波、醉灑楊妃、貴妃插翠、軟枝芙蓉、似荷蓮、魯粉、綵樓台等116個。
粉藍(雪青)色類有藍翠樓、藍寶石、碧波夕照、青心蘭、冰罩玉蘭、月光、藍海碧波、藍線界玉、遲藍、湖藍、翠荷花、粉蘭樓、棟藍負重、粉藍球、雨過天晴、藍田玉、百花展翠、藍芙蓉、青翟藍、如花似玉、滿園春等56個。
紅色類有脂紅、一品朱衣、春紅嬌艷、群英、紅寶石、何圓紅、秦紅、萬花盛、朝陽紅、硃砂紅、山花爛漫、桃紅滴翠、紅梅報春、桃李爭艷、杏花春雨、大胡紅等158個。
紫紅色類有霞光、五州紅、狀元紅、紅岩、西子、朝衣、新一代、雙紅樓、秀麗紅、紅綉球、東方錦、紅燈、早霞、紫光閣、壯紅、紫鳳塔等119個。
紫色類有玫瑰紫、丁香紫、茄花紫、紫中冠、紫蝶、豐花紫、晚紫、趙紫、海雲紫、翠葉紫、紫羅漢等43個。
墨紫色類有黑天鵝、大富貴、墨素、種生黑、黑花魁、烏金耀輝等15個。
黃色類有姚黃、鵝黃、黃花葵、黃麗、慶雲黃、玉壺春、金輪黃等27個。
復色類有二喬、種生花、平湖秋月、蝶飛等8個。
綠色類有綠香球、荷花綠、豆綠3個。

㈤ 油牡丹能在樹下種植嗎

當然可以在林下種植啦!大家都知道林下經濟產出低,宜林荒山荒坡大量閑置問題突出。為統籌林地資源的保護利用,國務院2010年正式批復實施了《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是我國首個中長期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國家林業局有關林下經濟的指導性意見指出,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採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林下經濟,是通過改善民生來保護生態的成功實踐,已成為各地深化林業改革的重要內容,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這個是我們實現林下經濟的政策保證。那麼,油用牡丹該怎麼在林下種植呢?

油用牡丹對土壤要求最好選擇PH值在6.5—8.0之間;砂質土壤,林下的遮陽度在50%以下。

油用牡丹的品種選擇最好是鳳丹牡丹和紫斑牡丹,常用的是鳳丹牡丹。

遮陽度在50%以下的林地選擇2到3年的小苗,價錢低,成活率高,一旦超過3年以上的苗木,成本陡然升高,不作為推選。

整地要求:土壤要深翻30——40厘米,每畝一次性投入腐熟的農家肥1000到1500公斤,或者餅肥150到200公斤。同時要施入10到15公斤的辛硫磷顆粒劑和4到5公斤的多菌靈作為土壤殺菌殺蟲劑使用。

栽植密度,油用牡丹定植株行距為40×50厘米,畝株數為3300顆。如果在先期資金有壓力或者土地緊張的情況下,也可以加倍處理,就是說每畝栽植6600棵小苗。株行距20×50厘米,2年後可以採取隔一行間苗的方式,再移出3300棵開辟新的牡丹園。這是目前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比較科學的方式。

油用牡丹幼苗成活率很高,但注意的是,必須使牡丹的根與土壤結合緊密,便於生新根,否則會出現過度消耗根內的營養,最終降低成活率。

新栽種的油用牡丹在2年生以前,苗的高度只有20到40厘米左右,需要在種植前兩年進行除草,否則有草與牡丹爭營養的現象,一旦牡丹苗茁壯成長,之後的管護工作就簡單多了。

㈥ 油用牡丹如何種植更好

(1)土地的選擇
牡丹栽植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松軟、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酸鹼度為中性的沙壤土。黏土、粗沙土、酸性、鹼性土壤、低窪易澇的土地均不適宜。
(2)栽植季節
農諺說:「七芍葯,八牡丹。」這說的是牡丹、芍葯最佳栽植時間。洛陽等地栽植牡丹多選在秋分後寒露前,即9月20日至10月10日,國慶節前後約20天時間。如果秋分後栽植,新根還能繼續生長一個半月的時間。
(3)栽植方法
①整地:於8月底以前將選定的地塊,每畝施農家肥5~8立方米,或充分腐熟的廄肥3~4立方米也可每畝施150~200千克餅肥或腐熟雞糞);每畝用3~5千克呋喃丹或甲基異硫磷顆粒,摻2~3倍的細沙拌勻,均勻撒施,防治地下害蟲或線蟲。深耕細耙,整平待植。也可依地形地勢,起壟打畦以利灌溉。
②栽植:栽前先剪掉斷根和病根,然後將牡丹進行葯物處理,配製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與700~900倍的甲基異柳磷乳油的混合液,將牡丹在葯物中浸泡15分鍾,栽時將牡丹根掛泥條(葯液和泥)。挖坑深50厘米、冠徑50厘米,將牡丹放入坑中填細土,填一半後將牡丹苗輕輕往上提,以利根系充分舒展開,然後再分層填土、踏實,使根際原土與地面平,或低於地面3厘米左右。過淺過深均不適宜。栽完後,澆透水。周圍封上土丘,以保溫、保墒,安全越冬。有農諺說:「坑要大,根伸直,埋土一半向上提;踏實後,澆水再扶植。」
觀賞園株行距以1.5~2.0米為宜。生產繁殖圃株行距60~70厘米,催化圃為70~80厘米,切花圃以寬窄行為宜,寬行80厘米,窄行60厘米。
(4)田間管理
①鬆土除草:牡丹地要進行精細管理,其中鋤地鬆土,中耕除草十分重要。農諺有:「鋤頭有水又有火」「乾地鋤濕,濕地鋤干」的說法。鋤地能使土壤疏鬆,防旱保墒,早春能提高地溫,雨季勤鋤、淺鋤,又可加快土壤水分蒸發。春季花開前鋤地二三次,主要是防旱保墒;夏季多雨,雜草滋生,要鋤地多次,有草即鋤,保墒散濕。入冬前,牡丹行間土壤深翻約30厘米,有利於殺菌、促進土壤風化、增加肥力。
施肥澆水:牡丹喜肥。一般從定植後第二年開始,每年需追肥2~3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保證新枝迅速生長和花蕾的發育有足夠的養分。以速效肥為主,氮磷鉀比例為2∶2∶1或2∶1∶1,每畝約15千克。第二次在開花後(5月上中旬),這時因開花消耗養分多,而花後正值葉片充分發育,花芽開始分化之時。第三次在11月上旬土壤封凍前,既為提高土壤肥力又有助於牡丹的越冬保護。二、三年生牡丹植株小,可於株間穴施或行溝施,大植株可用撒施,然後將肥料翻入土壤之中。肥料種類較多,有機肥中有大糞干、圈肥、芝麻油渣、餅肥(豆餅、菜籽餅、棉籽餅)等。有機肥需經過充分腐熟發酵後方可使用,以免燒根生蟲。此外,市售的復合肥,如花多多等,也可選擇使用。不論施用哪種肥料,都該按年度輪換使用,這樣效果較好。一般每畝用量為復合肥75千克(不同品牌有效肥分含量不同,可參考其說明)。大糞干1000克,豆餅或者棉籽餅100~150千克,其他有機肥200~250千克。入冬前施用腐熟土雜肥2000千克/畝。有條件時在開花前後也可進行根外追肥,如使用0.2%~0.5%的磷酸二氫鉀、噴施寶或其他微肥。
施肥應結合澆水進行。生長期如遇到土壤乾旱應及時補充澆水。雨季如遇積水,應及時挖溝排水,或挖出受害植株,剪去腐爛部分再行栽植。夏季澆水應在早晚進行,春季及初冬應在天氣暖和時澆。
③整形修剪:為了使植株保持均衡適量的枝條和美觀勻稱的株型,維持地上、地下部分的協調生長,通風透光,減少病害滋生等,需從定植後第二年春季開始進行整形。
定柱枝(即選留主枝):選留數量根據品種、株叢大小及栽培目的而定。長勢旺、生長量大的品種如洛陽紅、趙粉等,可留5~7枝/株;長勢弱、發枝力差的品種如賽雪塔、種生黑等,則可放任生長。五年生以上,可選留9枝以上。老枝受損時,可用萌櫱枝取代。
選留花枝,清除其他多餘枝:一般頂端枝條只選留一個花枝,特別是矮型牡丹;而生長旺,高株型的可選留1~2個分布均勻的花枝。
適時清除萌櫱枝:萌櫱枝即植株從基部不定芽形成的土芽。除老枝更新或秋分分株繁殖需保留一定數量土芽外,其餘全部去除。這項操作宜早不宜遲,以免土芽過多消耗母株養分,土芽剪除應徹底。
此外,殘花要及時摘除,品種牡丹最好不留種子。入冬前剪去枝梢未木質化部分及其他生長不協調的枝條等。
(5)病蟲防治
夏季高溫高濕,病蟲為害較為嚴重,應及時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具體安排上採取綜合防治的措施。
①噴施葉面保護劑:花後約兩周,葉面噴施0.5%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以防病菌侵害葉片。一般葯效可維持兩周左右,連噴2~3次。
②噴殺菌劑和殺蟲劑:花謝後即5月下旬,即將進入高溫高濕季節,適時噴施一遍殺菌劑。能有利防治牡丹葉斑病等病害,以百菌清和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混合液效果較好。這兩種農葯一為內吸性,一為觸殺性,兩相結合能有效殺滅多種病菌。噴後15天可接著噴一次銅、鋅等量式波爾多液保護劑,效果更佳。7~8月,可選用托布津、多菌靈、百菌清、粉銹寧等殺菌劑,連噴3~4次,一般7~10天噴一次。如果有金龜子等食葉害蟲為害時,可在噴殺菌劑時加入適量的氯氰菊酯類殺蟲劑。
③防治根部病蟲害:近年來,主要發現根腐病和蠐螬、白蟻為害嚴重,也有根結線蟲。防治辦法,在牡丹根部周圍土壤打洞2~4個,將磷化鋁或甲基異硫磷等葯劑配濃度稍大些灌入洞內殺滅病蟲,也可將牡丹周圍扒環形溝(深約5厘米),撒呋喃丹(每株3~5克)。控制地下害蟲的有效方法是避免使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在蠐螬為害嚴重的地方,應於春季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金龜子)。
④注意病毒病的防治:近年來,各地病毒病有蔓延的趨勢,要注意加以鑒別。病株要及時銷毀,土壤進行消毒。入冬前要清掃落葉集中掩埋或銷毀。
(6)土地輪作
牡丹忌重茬,牡丹栽植地應安排輪作倒茬。
牡丹大田栽植一般3~5年為一茬。牡丹苗木移栽後應對栽植地清茬,深翻60厘米以上,將殘留的牡丹根全部清理干凈,然後整地,種植其他作物。輪作方式一般有以下兩種:
①農作物輪作:主要種植小麥或玉米。小麥於當年11月種下,第二年六月即可收獲。也可種植甘薯、花生、芝麻、大蔥等。豆類作物易誘發金龜子為害,應於避免。
②其他苗木輪作:據山東菏澤經驗,牡丹地清茬後,也可種植國槐、欒樹、懸鈴木等喬木,或者種植花灌木。種國槐較好,因國槐耐鹼,可吸收土壤中的一些鹽鹼。

㈦ 牡丹要怎樣修剪

催花牡丹培育出花葉並茂的牡丹盆花,消耗了大量的貯存養分,在花後植株內養分虧缺專的同時,新生吸收屬根很少,甚至沒有,因此花後植株地上部分與地下器官的代謝極不平衡,常因地上葉片蒸騰過大且根系吸水不足而使植株萎蔫,以致死亡。因此要對催花後的牡丹植株施以必要的修剪,以平衡器官的正常生長發育。

(1)除殘蕾:開花、結實是牡丹年生長周期中的一部分,其花後子房的發育、種子的形成均需消耗一定的養分,因此在花後要及時去除殘蕾,終止其生長發育,從而減少養分的消耗。

(2)修剪:催花後的牡丹植株移到室外進行復壯栽培之前,雖然經過煉苗培育,但其自身在室外還是不能正常生長。在室外地上葉片蒸騰加大,而根系沒有恢復正常吸收功能,表現最明顯的是水分代謝不平衡。因此,要適當修剪植株的枝葉,降低蒸騰,以緩解地上與地下的水分平衡關系,同時對根系也進行修剪,去除斷根、爛根,防止病害的發生。一般剪葉要去除葉量的1/3~1/2。

㈧ 盆栽牡丹活不過三年是真的嗎

你好朋友,盆栽牡丹活不過三年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盆栽牡丹能活多久主要還是看個人管理。牡丹喜疏鬆肥沃深厚的土壤,建議栽種牡丹盡量還是地栽。關於牡丹花苗有其他疑問可以追問我。

熱點內容
如何找花語 發布:2025-08-28 21:37:12 瀏覽:850
秦岒蘭花 發布:2025-08-28 21:19:01 瀏覽:366
插花長條草 發布:2025-08-28 21:00:22 瀏覽:812
建蘭櫻花 發布:2025-08-28 20:56:09 瀏覽:122
兒童花卉簡筆畫 發布:2025-08-28 20:50:10 瀏覽:90
公會七夕 發布:2025-08-28 20:49:08 瀏覽:534
盆景土壤分層 發布:2025-08-28 20:36:07 瀏覽:966
紅橘盆景 發布:2025-08-28 20:34:34 瀏覽:864
橡樹葉蘭花 發布:2025-08-28 20:23:33 瀏覽:128
玉蘸綠植 發布:2025-08-28 20:22:29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