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結2
① 六年級上學期第2課《丁香結》主要內容是什麼
現在成立和校園有很多丁香花有白丁香,研究制定下丁,先開個荷包水也很香,丁香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肉,皮厚的容易傾倒盤花扣。
② 六年級上學期第2課《丁香結》主要內容是什麼
六年級上學期第2課《丁香結》主要內容是:
作者描寫了城裡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園的場景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贊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
(2)丁香結2擴展閱讀:
《丁香結》的創作背景: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
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③ 丁香結倒數第二段有什麼作用
丁香結倒數第二段的作用是可以入葯。丁香結是屬於一種花蕾是丁香樹上生長出來的,而丁香結倒數第二段具有一定的葯物作用,入葯可以有效治療一些身體疾病,可以用於治療人體腹部疼痛或者是牙痛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有效治療嘔吐等,不僅外觀好看,而且還具有抑菌的功效,對身體非常好。所以丁香結倒數第二段的作用是可以入葯。
④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綴、幽」等11個生字,會寫「宅院、幽雅」等19個詞語。
2、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美的語言。
3、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並能說出自己的理解。【語文要素】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美的語言。
2、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並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描寫丁香結的部分,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語句。
2、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並能說出自己的理解。(難點)
一、復習引入,初讀「丁香結」
1、直接引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丁香結》這篇課文。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丁香花的美,這節課我們聚焦丁香結,看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2、整體感知,再讀課文,回顧丁香結這部分作者都寫了些什麼呢?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古人為什麼發明了丁香結這樣的說法?
為什麼說丁香結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呢?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聚焦主問題: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
二、朗讀理解,讀懂「丁香結」
(一)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1、請你觀察課文插圖,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狀,你有什麼發現?
2、欣賞古代服飾,再結合古代服飾中女子衣服上的盤花扣,你又有什麼發現?
原來,丁香花苞,小小的,圓圓的,鼓鼓的,恰如盤花扣,正是丁香結啊!
(二)了解象徵
1、品讀文中詩句,這些詩句描寫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釋義:蕉心緊裹未展,丁香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釋義:青鳥無法傳遞遠方思念的人的音訊,那綿綿的春雨中綻開的丁香花蕾讓我想起凝結的愁怨。
2、拓讀鏈接詩句,不僅這幾句詩,我們還會讀到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陸龜蒙《丁香》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馮延巳《醉花間》
可見,自古以來,丁香結都有愁怨難解的象徵意義。
(三)領悟思考
從古至今,有關丁香結的詩句被傳承著,丁香結的意象被繼承著,人的生命、情感有許多的共通之處。正如作者所寫「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
但是,作者對丁香結卻有了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1、聯繫上下文,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懂得了什麼?
預設:學習壓力很大考試中失利與朋友發生爭吵
聯系生活實際,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鳴?既然「結」是難免的,我們何不積極面對?如果生活總是一帆風順,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面對「結」,解開「結」,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拓展練筆,延讀「丁香結」
1、同學們,《丁香結》原文還有一個結尾,讀讀「小文成後一直擱置,轉眼春光已逝。要看滿城丁香,需待來年了。來年又有新的結待人去解誰知道是否解得開呢?」
2、默讀課文,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你的心中此時有什麼想說的嗎?請批註在課文結尾處。
[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基於單元人文主題,以第一課為起點,導入第二課,體現上掛下聯。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優美語句,感受丁香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於本文是一篇散文,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不足,難以全面、准確地回答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這個課後問題。我引導學生課前質疑,梳理主問題,同時,對文章的結構進行整體把握。此環節,抓住關鍵點,找准著力點,從兩個方面提升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導學生從和諧的色彩和生動的描寫兩個角度品味語言,欣賞丁香之美。通過再現經典語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並由「丁香美」自然過渡到「丁香結」。引導學生讀懂「丁香結」意象的文化內涵,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讀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內涵,解決了學生的人生經歷尚不豐富,對文章中「丁香結」引發的人生思考體會不深的問題。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篇2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達的胸懷。
【學習重難點】
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徵高潔,牡丹代表富貴,松柏喻指長青。
試著再舉出幾例。今天我們來學習《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麼樣的情感。
二、作者介紹: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鍾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三、詞語:
綴
窺
幽雅
渾濁
笨拙
單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斷斷續續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優雅的甜香。
從感觀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
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了丁香什麼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畫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
潔白無瑕
可愛芬芳
2、朗讀課文4—6段,思考什麼是丁香結?
本義: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徵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知識鏈接:品讀《梨花》,思考象徵意義(純情)
3、作者多年賞花,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結的內涵?
雨後賞花的觸動
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作者對丁香結持什麼態度?
從容、豁達、積極
古人對丁香結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讀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體會古人對丁香結的理解。
代贈二首
[唐]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問)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內心怎樣的情感?此處丁香結有何寓意?
樓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慾望還休
孤寂無聊;
女子與戀人不能相會的愁緒
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鎖重樓」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請用原詩句作答)
2、「恨」傳達出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丁香結有何內涵?
青鳥不傳雲外信
沒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結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樣是丁香結,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結抒發愁怨之情,而作者筆下的丁香結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正如作者所說,人生中的問題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讓我們學習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順心的事,這樣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滋有味。
五、作業設計
必做:背誦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
選做:閱讀《語文讀本》中的《野草》。
第二課時
一、作業檢測:
1、檢查背誦
2、李商隱的「同向春風各自愁」中的「愁」體現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橫絕
月如鉤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中的「愁」
連綿不斷,哪句詩能體現出來?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
品味語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探」「窺」將丁香擬人化,使無意識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丁香花可愛的情態。
2、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問題)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像這幅畫面,作者為什麼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丁香的美麗、高潔、愁怨在雨中形神畢現。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一詞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
「照耀」一詞寫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輝暈出。寫出了花對作者心靈的鼓舞和慰藉,啟發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聯翩,思如泉湧。
4、「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作者在這兩句話中用「積雪」和「瑩白」代替「丁香」,有什麼好處?
避免重復,使行文富於變化。
修辭手法上:
積雪是借喻
(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
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
瑩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徵來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業設計
體會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選擇一種你熟悉的花,寫一個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選擇自己真正觀察過的,例如:紫藤蘿、荷花、迎春花、梨花……
《丁香結》教學反思
《丁香結》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記敘文,作者宗璞。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重視導入部分的設計。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倒入至關重要,而且在設計導入環節的時候我始終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則。我在設計本課的導入環節的時候,從植物的象徵意義入手,來設計。導入語這樣來說:許多花草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菊花被周敦頤比作花中的隱士;牡丹,象徵著榮華富貴;松柏象徵著堅貞不屈。那麼丁香結又象徵著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這段話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來,而且提出的問題又是學生們認真讀課文就能夠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們會極力高度集中的,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語文,本身姓「語」。因此讀是必不可少的。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學生們讀課文的環節是必備的,也是必須的。這有利於提高學生們的語感,感悟學習的方法,有利於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我在要求學生讀課文的時候,從來都是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疒不是漫無目的的,放羊式的讓學生去為讀課文而讀課文。比如:
①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這是第一步。
②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後三個自然的寫的是什麼?這樣就暗示孩子們給課文分段。
③課文分別寫了哪裡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賞)花。
④後三個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這樣的設計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⑤品讀課文的後三個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這是在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們邊讀邊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朗讀指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要求,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夠達到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要求。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重點句短的朗讀時從來不會忽視朗讀指導這一環節。
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之後,我發現本節課還有以下不足之處:我在處理一些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地方處理的不細致。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沒有抑揚頓挫的變化。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之處。
⑤ 課文丁香結中第二段的探出表達了什麼意思
探出,伸出的意思,「探出」、「窺著 」都是人的神態動作,作者將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動專地地刻畫出宅院屬牆外的半樹丁香花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相關原文如下: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裡城外,都是一樣。城裡街旁,塵土紛囂之間,忽然呈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細看,才知是兩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5)丁香結2擴展閱讀:
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⑥ 丁香結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麼
丁香結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裡城外,都是一樣。
⑦ 丁香結第二自然段的描寫,聯系課文第六自然段可知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新時期散文集嘉獎,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這篇散文的蘊意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而人們對這篇文章也有較好的評價。
作者自述
常寫游記的原因在喜歡旅行,喜歡與山水相親。山水於我是朋友,是知音,給我靈氣和想像,卻限於體力,淺嘗輒止者多。蘇轍曾雲:「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盪有奇氣。」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跡有限;與豪俊交遊一句是向社會,也更感欠缺。統而言之是要有閱歷,枯坐斗室,未免干癟。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樣精細,總覺拘束。何況只是粗粗有個模樣兒呢。
集子以篇名名,曰《 丁香結 》。我雖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難解的結,也許有些是永遠解不開的,不過總會有人接著去解。
《 丁香結 》所收文字原截於一九八五年底,於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統歸於此矣.
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的從筆端流出的心靈之語。《丁香結》正是這樣的作品。
作者筆下的丁香,它承載著苦難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尋找的寄託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憑。春天一來,丁香,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滿了城裡城外、校內校外,也充滿了作者的斗室,「照耀著文思和夢想」。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像,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⑧ 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2《丁香結》
散不去的花香,解不完的人生——《丁香結》
《丁香結》的作者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宗璞,她原名馮鍾璞,宗璞是她的筆名。宗璞的母親心靈手巧,能把麵食烹製得十分美味。大作家朱自清曾經品嘗過宗璞母親的手藝,誇獎她做的炸醬面好吃極了,一不小心就會把肚皮吃撐。宗璞小時候在作文《我的家庭》里寫道:「一個家沒有母親是不行的。母親是春天,是太陽。至於有沒有父親,並不重要。」宗璞這位「不重要」的父親是誰呢?
一、「不重要」的父親:馮友蘭
宗璞的父親馮友蘭並非是「不重要」的多餘人,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馮友蘭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哲學家。1918年,23歲的馮友蘭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19年,馮友蘭來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學成歸國後,先後來到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書。
你們可能想不到,這位飽讀詩書的大學教授竟然有點口吃。據清華的學生回憶,馮友蘭開設「古代哲人的人生修養方法」課時,學生一度從起初的400~500人減少至4~5人,僅僅4周的時間里,教室就從座無虛席變得空空如也,這都是因為他有口吃的毛病。有時,他念義大利政治家墨索里尼的名字時,竟要「墨索墨索」半天;他念到「學而時習之」的「而」字時,也要停頓一分多鍾。
雖然如此,學生還是很喜歡聽馮友蘭演講,甚至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也曾慕名而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口吃讓馮友蘭的演講有停頓,這就令聽眾有時間思考他接下去會講什麼,同時他的演講「一字千金」,語言精闢簡練,因此廣受學生喜愛。
生活中的馮友蘭風趣幽默。有一次,馮友蘭搭乘老鄉的毛驢車回家。進入清華,快到家門口時,突然人仰驢翻,驢車上的人都摔倒在地上。趕車的老鄉感到十分抱歉,可馮友蘭卻笑著說:「沒關系,這頭驢聽不懂湖南話嘛。」
馮友蘭還有點「貪吃」。宗璞在回憶父親的書中寫道,父親的胃口特別好,對於飯菜「從來沒有挑剔,從沒有不悅,總是興致勃勃地進餐」,無論吃什麼「似乎都滋味無窮」,因而馮友蘭幽默地自嘲「有當飯桶的資格」。其實,馮友蘭不是「貪吃」,只是十分體諒他人的付出,知道做飯的不易。因此無論飯菜的口味如何,他都盡力「捧場」,不讓做飯的人感到失望。
生活中的馮友蘭沉迷於思考,曾經因為思考得太入迷而折傷手臂。這件事發生在他和同事前往昆明的路上。他的同事金岳霖對宗璞回憶說:「當時司機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過城門了。別人都很快照辦,只有你父親聽了這話,便考慮為什麼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區別是什麼,其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是什麼,還沒考慮完,已經骨折了。」
沉迷於思考的馮友蘭坐在了餃子上也渾然不知。宗璞回憶說:「當時我在城裡工作,有一天回家,我母親就說來包餃子,改善生活。煮餃子的時候,這盤餃子就找不到了,後來找了半天,我的父親坐在這盤餃子上。他一點都不覺得,因為他滿腦子都在思考哲學的問題。」
這位熱愛思考、筆耕不輟的學者,直到84歲時仍然每天堅持工作2個多小時,口授《中國哲學史新編》。他曾經說:「我現在是事情沒有做完,所以還要治病。等書寫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在書完成4個多月後,1990年11月26日,馮友蘭先生在北京安然離世。
二、丁香·紫藤蘿·木槿——花朵帶來的生命感悟
宗璞喜愛游歷山水,山水是她的好朋友,贈予她靈氣和感悟。當宗璞觀賞、描寫丁香、紫藤蘿、木槿花時,會發出怎樣的感慨呢?
《丁香結》中寫道,「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散發「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的白丁香、紫丁香不僅美麗芬芳,還啟發宗璞對於生活的感悟。看著含苞待放的丁香結,聯想起以丁香承載憂愁的詩句,宗璞明白: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
人生需要各種各樣的「結」,失去「結」的人生就會「平淡無味」。我們正是在解開「結」的過程中讓生命延續,證明生命的存在。當人生沒有「結」時,生命就停止了。因此,我們應該灑脫面對人生的「結」,既能觀賞春光中香氣撲鼻、花團錦簇的丁香,也能品味微雨連綿中愁腸掛肚的丁香結,人生既有美好,也有苦難,這復雜的味道,就是人生的滋味。
在《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中,宗璞看見「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對比眼前繁盛的紫藤蘿,宗璞想起十幾年前家門外一株花朵稀落的紫藤蘿,最後園中的紫藤蘿花架都被拆除,因為人們覺得「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系」,她遺憾地以為再也看不見紫藤蘿花了。可是多年後,她再次看見開得更加茂盛的紫藤蘿花,由此感慨: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每朵花、每個人都會走向枯萎,所以從個體來看,生命終究會消逝。但是花和人卻能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因為從整體來看,生命的長河「永無止境」、永恆存在。宗璞的弟弟馮鍾越是一位傑出的飛機結構強度專家,但由於長期積勞成疾,又身處醫療條件落後的黃土高原,僅51歲就撒手人寰了。弟弟的不幸讓宗璞十分痛苦,當她看見由衰而盛的紫藤蘿時感悟到生命的永恆,也因此得到寬慰,從痛苦中釋懷了。
在《好一朵木槿花》中,宗璞描述了一朵勇敢的木槿花。起初,宗璞覺得木槿花很「平庸」,對它沒有多大的好感。但是後來,她在花園中發現一朵紫色的木槿花盛開在磚塊鋼筋的縫隙中,她「忽然覺得這是一朵童話的花,拿著它,任何願望都會實現,因為持有的,是面對一切苦難的勇氣」。
木槿花是一個怒放的生命,在艱難的環境中依然迎難而上,勇敢地生長、綻放。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面臨許多困難,我們能否像木槿花一樣在逆境中綻放生命呢?
三、雪花為什麼是白色的?
寒冷的冬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在懸浮顆粒上形成晶體,晶體在風的吹拂下相互結合形成雪花。你有沒有好奇過,本質同樣都是水,為何水、晶體幾乎透明,而雪花就是白色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太陽光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而我們之所以看到物體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是因為物體對太陽光具有吸收、反射、散射的作用。
組成雪花的冰晶本來都是表面光滑的晶體,它反光能力弱、透光性強,本身能透過各種波長的光線,因而顯得透明。但是當冰晶相互「打架」形成雪花時,凌亂的排列讓晶體光滑的表面成為一道道「鏡子」,這些「鏡子」像守門員一樣「踢走」了太陽光中95%的光線,因而雪花呈現白色。
你應該聽說過這句話:白色能反射任何色光,黑色能吸收任何色光。當物體吸收掉太陽光中各種波長的光線時,就呈現為黑色。這就是為什麼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穿深色T恤衫的原因。因為深色服裝就像個「光線收集器」,會把太陽光的光線全部吸收掉,把你變成一個行走的大「暖爐」。
⑨ 丁香結第二段寫出作者什麼的情感
丁香結第二段第二節分別從嗅覺描寫丁香花,描寫了她的形狀、顏色和內氣味與「雪白、甜美」容映襯人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文中引用詩句,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丁香結的內涵,為讀者提供想像的天地。作者經歷的春光幾乎是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花大量筆墨寫這三棵白丁香。實寫丁香花的形象,虛寫寄託於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創造出了一個深遠的意境。在文中一反古人寄託在丁香結上的情感,以開闊的胸襟為今天的讀者開闊一個「丁香結」全新的藝術境界。
⑩ 第二課《丁香結》可以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1、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
生長環境:城裡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園等內。容顏色:白色、紫色。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形狀:「十字小白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
2、雨中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像一下這幅畫面,作者為什麼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具有嫵媚(姿態美好、可愛、吸引人)的特點。雨中的丁香呈現出與平時不樣的景象,給人一種夢幻、迷離、朦朧的感覺,讓人彷彿在欣賞一幅印象派的畫作,久久回味,妙不可言。在作者眼裡,丁香和微雨連在起,能創造出一種具有獨特韻味的美,所以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