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丁香肉桂
1. 五香粉是哪五種香料
主要原料:砂仁、丁香、豆蔻、肉桂、山奈八角。
將超過5種的香料研磨成粉混合在一起的調味料,常使用在煎、炸前塗抹在雞、鴨肉類上,也可與細鹽混合做沾料之用。廣泛用於東方料理的辛辣口味的菜餚,尤其適合用於烘烤或快炒肉類、燉、燜、煨、蒸、煮菜餚作調味。
五香粉因配料不同,有多種不同口味和不同的名稱,如麻辣粉、鮮辣粉等,是家庭烹飪、佐餐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五香粉的食用指南
在食用五香粉方面,由於其味濃宜酌量使用,2~5克即可。五香粉香味濃郁,有辛辣味、甜味,主要用於調制鹵水食品和燒烤食品,或用作醬腌菜的輔料以及火鍋調料等。
五香粉也有一些飲食禁忌。五香粉有油脂滲出並變苦時不能食用。孕婦在懷孕早期不宜食用,否則容易引起腸道乾燥、便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五香粉
2. 丁香玫瑰茄肉桂橘皮白芷豆蔻得作用是啥
3. 五香粉有哪五種香料
五香粉是哪五種香料?
五香粉常見原料為砂仁,丁香,豆蔻,肉桂,山柰,不少五香粉的成分還包括有花椒、八角、小茴香籽、乾薑、甘草、胡椒、陳皮等。
之所以稱之為五香粉,主要是對應了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五香粉因配料不同,所以有著多種口味和名稱,如麻辣粉、鮮辣粉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購。
五香粉
五香粉怎麼挑選
1、在購買五香粉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查看其生產原料、產地、生產日期來進行篩選。
2、當我們在將五香粉購買回來之後,可以取少許五香粉放在手心查看,如果發現含有雜質或者是粉末不均勻的情況,則說明這種五香粉是不夠純正的,有可能是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了意外,也有可能是添加了一些其他雜質。
3、優質的五香粉顏色為褐紅色或者是棕黃色,香味濃郁,味道辛辣,粉末細且均勻,不含任何雜質。
4、最重要的是要看所購買的五香粉有沒有發生霉變,發生霉變的五香粉是一定不能食用的。我們通過聞它的氣味或者查看粉質即可辨別。
4. 五香粉中一共有幾種香料 分別是什麼
五香粉主要由花椒、肉桂、八角(大料)、丁香、小茴香籽這五種香料研磨成粉狀混合一起。有些配方里還有乾薑、豆蔻、甘草、胡椒、陳皮等。主要用於燉制的肉類或者家禽菜餚,或是加在鹵汁中增味,或拌餡。
5. 香料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貨物之一、產地都是哪兒,都有什麼古代香料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香料有丁香、肉桂、豆蔻、胡椒、乳香、沒葯、姜等等,新航路開辟之後,早期殖民國家如葡萄牙和荷蘭等曾先後侵入香料產地,通過不平等的貿易或直接的掠奪將大批的香料運入到歐洲市場,來獲取暴利。
甘松香,最初指印度甘松香,來自喜馬拉雅西部高山地帶;香膏,麥加或約旦香膏產自阿拉伯南部或東非;番紅花產於小亞;蘇合香來自南歐、小亞和黎凡特;蘆薈生於阿拉伯南部;豆蔻一般被認為是印度北部的植物,等等。
6. 18種香料的配方
一、五香粉香料配方
配方1:砂仁60g、丁香12g、豆蔻7g、肉桂7g、三柰12g
配方2:大料20g、乾薑5g、小茴香8g、花椒18g、陳皮6g、花椒18g
配方3:大料52g、桂皮7g、三柰10g、白鬍椒3g、砂仁4g、乾薑17g、甘草7g。
二、十三香大料的配方
一般應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陳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餘各1份,然後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開使用也可,如茴香氣味濃烈,用於製作素菜及豆製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氣增加鮮味,使肉質細嫩;熏肉、煮腸用肉桂,可使肉、腸香味濃郁,久食不膩;汆湯用陳皮和木香,可使氣味淡雅而清香;做魚用三奈和生薑,即能解除魚腥,又可使魚酥嫩相宜,香氣橫溢;熏制雞、鴨、鵝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獨特,嚼時鮮香盈口,滿室芬芳。
三、火鍋香料配方
配方一:白扣5克、草果5克、三奈3-5克、丁香3-5克、砂仁5克、香果5克、孜然5克、桂皮5克、甘草5克、枝子5克、排草5克、老扣5克、甘松5克、陳皮5克、篳撥5克、香茅草5-8克、八角5克、香葉5克、千里香5克、小茴香8克、香草5克
配方二:小茴香0.2克、大料0.5甘草0.15克、桂皮0.3克、丁香0.08克、草蔻0.1克、肉扣0.09克、白扣0.12克、陳皮0.02克、蓽撥0.07克、白芷0.1克、三奈0.25香草0.04克、靈草0.06克、排草0.1克、紫草0.06克、香茅草0.04克、草果0.2克、香果0.05克、良姜0.08克、砂仁0.09克、肉桂0.07克、木香0.03克、沙仁0.07香葉0.1香砂0.2克、甘菘0.06克
四、鹵肉香料配方
選料:清油250g、八角25g、桂皮15g、小茴15~25g、甘草10g、三奈10g、甘菘3~5g、花椒20g、砂仁10g、草豆蔻5g、草果15g、丁香5~15g、生薑100g、大蔥150g、紹酒100g、醬油100~200g、冰糖350~500g、味精15g、精鹽350~500g、鮮湯5000g、紗布袋2個。
鹵肉配方:八角、桂皮、小茴、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草豆蔻、草果、丁香。
7. 增香的香料有哪些
摘要 也要配比不同的香料去腥。適合去除豬肉臊腥的香料有:胡椒、肉豆蔻、丁香、白芷、百里香、砂仁、乾薑、高良姜、小茴香等。適合去除牛肉膻腥的香料有:胡椒、肉豆蔻、草果、山奈、丁香、肉桂、香葉、迷迭香、生薑等。適合去除羊肉膻腥的香料有:肉桂、丁香、香葉、白芷、白豆蔻、蒔蘿、薄荷、生薑等。適合去除禽肉血腥的香料有:蓽撥、肉豆蔻、良姜、白芷、草豆蔻、小茴香等。適合去除海鮮海腥的香料有:生薑、大蒜、洋蔥、芹菜、胡椒、辣椒、肉豆蔻、丁香、紫蘇、山奈、小茴香等。
8. 從絲綢之路來到我們國家的香料都有哪些嗎它們有什麼用途呢
丁香、肉桂、豆蔻、胡椒、乳香、無葯、姜等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香料。新航線開通後,葡萄牙、荷蘭等早期殖民國先後入侵香料產地,通過不平等貿易或直接掠奪將大量香料運入歐洲市場獲得暴利。
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的香料和香草,以及許多其他食品和食品生產技術的交換,留下了今天享譽全球的共享美食遺產。這些不僅結合了食物原材料,而且融合了有關均衡健康美食的知識或哲學體系。
9. 正宗五香粉的配方是什麼
五香粉俗稱五香面或者五香料,它由五種或者五種以上、十種以下的香料,經手工或者機械粉碎後,按照一定的配方混合而成的復合型香辛調味料。因不同生產廠家配方有別,在口味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配製五香粉的香料通常有:花椒、八角、小茴香、桂皮、砂仁、豆蔻、甘草、丁香、沙姜、草果、白芷、良姜、胡椒、百里香、陳皮、等十幾種,選取其中的五種或者五種以上、十種以下加工配比,就能變幻出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的五香粉調味料。
五香粉
五香粉多用於牛、羊、雞、鴨、魚等動物性原料,可廣泛應用於燒、鹵、醬、腌等烹調方法中。其適用量為每500克主料放0.3-3克。
配製100克五香粉的四種配方(單位:克)
配方一:花椒32.5克、八角33.5克、丁香4.7克、桂皮18.3克、小茴香11克。
配方二:八角32.1克、桂皮37.4克、豆蔻6克、砂仁6.1克、草果12.5克、白芷5.9克。
配方三:花椒10.5克、丁香5.5克、小茴香36.5克、甘草38克、砂仁9.9克、草果5.5克、白芷4.1克。
配方四:花椒12克、八角20克、丁香2克、桂皮15克、小茴香16克、豆蔻5克、甘草15克、砂仁5克、草果7克、白芷3克。
香料入菜時或打碎成粉,或用油激香,在炒菜或燒菜時加入,入味更直接,操作更快捷
10. 了解香料之間的互補搭配關系,才能調出一鍋好鹵水!
可以去除魚腥的有:
肉豆蔻、月桂、丁香、眾香子、洋蔥、肉桂、大蒜、蔥姜、鼠尾草、小豆蔻、香菜等;
可以去除羊肉膻味的有:
孜然、丁香、眾香子、月桂、鼠尾草、肉豆蔻、小豆蔻、葛縷子、肉桂、香菜、大蒜、蒔蘿、蔥姜、羅勒、薄荷、紫蘇;
可以去除豆腥味的有:
肉豆蔻、肉桂、丁香、眾香子、肉桂、月桂、鼠尾草、小豆蔻、香菜。
適合於牛肉的
胡椒、眾香子、肉豆蔻、肉桂、蔥、姜、香菜、洋蔥、小豆蔻;
適合於豬肉的
胡椒、肉豆蔻、眾香子、丁香、月桂、百里香、鼠尾草、芹菜子、洋蔥、大蒜;
適合於羊肉的
胡椒、肉豆蔻、眾香子、丁香、肉桂、鼠尾草、月桂、姜、香菜;
適合於雞肉的
芥菜、歐齊、黃蒿、茴香;
適合於魚貝的
胡椒、姜、洋蔥、蒜、肉豆蔻、香菜、芹菜子、眾香子、芥菜子、蒔蘿、芥菜、歐齊、茴香;
適合於蔬菜的
肉豆蔻、香菜、蒔蘿、芥菜、歐齊、茴香。
第二香料的配伍和使用搭配規律
根據香辛料不同的賦香作用和功能,除少數種類可以「單打獨斗」以外,絕大多數的需要根據具體的原料、烹飪方法和口味要求配合使用。以達到所需的較好的協同作用,產生較理想、更柔和的綜合效果。
只要搞清楚各種香辛料的味道特徵、適用食材和一般添加量等內容,就可以搭配出相對適合的香辛料包。
香辛料的特性
1、有熱感和辛辣感的香辛料,如辣椒、胡椒、花椒、姜。
2、有辛辣作用的香辛料,如大蒜、蔥、洋蔥、韭菜、辣根等。
3、芳香性的香辛料,如月桂、肉桂、丁香、眾香子、香莢蘭豆、肉豆蔻。
4、帶有上色作用的香辛料,如姜黃、紅椒、藏紅花等。
5、有去異脫臭作用的香辛料,白芷、桂皮、良姜等。
6、有特色味道、賦香作用的香辛料,如甘香味的,百里香、甘草、茴香、葛縷子、枯茗;香甜味的,香葉、月桂、桂皮、茴香。
有去腥作用的香辛料
可以去除魚腥的有:
肉豆蔻、月桂、丁香、眾香子、洋蔥、肉桂、大蒜、蔥姜、鼠尾草、小豆蔻、香菜等;
可以去除羊肉膻味的有:孜然、丁香、眾香子、月桂、鼠尾草、肉豆蔻、小豆蔻、葛縷子、肉桂、香菜、大蒜、蒔蘿、蔥姜、羅勒、薄荷、紫蘇;
可以去除豆腥味的有:
肉豆蔻、肉桂、丁香、眾香子、肉桂、月桂、鼠尾草、小豆蔻、香菜。
按適用的原料分類
適合於牛肉的: 胡椒、眾香子、肉豆蔻、肉桂、蔥、姜、香菜、洋蔥、小豆蔻;
適合於豬肉的: 胡椒、肉豆蔻、眾香子、丁香、月桂、百里香、鼠尾草、芹菜子、洋蔥、大蒜;
適合於羊肉的: 胡椒、肉豆蔻、眾香子、丁香、肉桂、鼠尾草、月桂、姜、香菜;
適合於雞肉的: 芥菜、歐齊、黃蒿、茴香;
適合於魚貝的: 胡椒、姜、洋蔥、蒜、肉豆蔻、香菜、芹菜子、眾香子、芥菜子、蒔蘿、芥菜、歐齊、茴香;
適合於蔬菜的: 肉豆蔻、香菜、蒔蘿、芥菜、歐齊、茴香;
香料配伍中的君臣佐使
一、配伍的基本原則
君料 是指所烹食材最為適宜、去腥除異功用最強、賦香定味效果最佳的主要香料,一般用量最大,是對所烹食材口味設計的主要香料。
能成為香料配伍中的「君料」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 祛異效果最突出
二增香效果最明顯
三賦味能力最卓越
臣料 是根據食材總體的風味設計,彌補「君料」香氣和味道不足的調味料,使菜餚的風味更完善,香味與滋味更豐富。
能成為香辛料配伍中的「臣料」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 能進一步輔助「君料」起到去腥作用,
二 與「君料」搭配後呈現的味道和香氣需與該菜餚風味的總體設計相一致 。
根據主料選定了「君料」後找出對應的「臣料」
烹制豬肉類原料時,在桂皮、八角、肉豆蔻、高良姜、砂仁作為君料的基礎上,還需添加胡椒、乾薑、甘草等作為「臣料」
烹制牛肉類原料時,在選用八角、桂皮、小茴香的基礎上須添加肉豆蔻、草豆蔻、陳皮、畢撥、甘草作為「臣料」
烹制羊肉類原料時,在選用白芷、白豆蔻、小茴香、花椒的基礎上,應配以草果、山奈、砂仁等作為臣料。
烹制雞肉類原料時,在選用肉桂、白芷、高良姜、八角等作為「君料」還需配以白豆蔻、草果、陳皮、草豆蔻、小茴香等臣料。
烹制水產類的原料時,在選用肉豆蔻、八角、胡椒、香葉等君料的基礎上,還需配以砂仁、芫荽子、丁香等「臣料」
佐使料 其作用調和「君料」和「臣料」使各種香辛料的滋味能相互融合適量添加以平衡「君料」「臣料」的溫、熱、寒、涼;抵消或減小辛料的葯材氣味。
選定「君料」和「臣料」之後,綜合三個因素,選擇恰當的佐使料:
1.分析已選取的葯料屬性,若辛熱者居多,則需要配上羅漢果、甘草等具有降噪敗火屬性的香辛料。避免食用後上火生燥,若寒涼者居多,則需要配上辣椒、胡椒、畢撥等溫熱的香辛料以平衡涼性。
2.考慮搭配,因為每種君料通常都有幾種能提高呈味效果或祛異效果的」匹配料「比如:肉桂喜與高良姜、畢撥搭配,白芷喜與丁香、草豆蔻搭配;八角喜與砂仁、白豆蔻搭配;
3.還要綜合考慮食材特性和成菜預期口味等因素,配上其他輔助性香辛料。
通過分析一些效果比較好的配方後,我們發現,在製作豬肉類的原料的配方中,香葉、花椒出現頻率極高;而在烹制牛肉類食材配方中,胡椒、乾薑等出現頻率極高;在烹制羊肉類食材配方中,孜然和香葉的出現頻率較高;而雞肉類食材配方中,則少不了丁香、小茴香和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