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琺琅彩牡丹

琺琅彩牡丹

發布時間: 2022-09-27 00:15:21

㈠ 什麼是琺琅彩

琺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琺琅彩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琺琅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琅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

(1)琺琅彩牡丹擴展閱讀

琺琅彩瓷器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琺琅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盪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贊譽。

㈡ 琺琅釉需要添加哪些成分可以增加其美觀

琺琅釉的主要的成分是矽酸鹽類。需與不同材質的胎體結合,因此在製作技術上要兼顧釉與胎兩者的理化性質。就是說,這些釉至少應調配到膨脹系數比胎質的小,同時熔點比胎質的低,才能完整地附著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觀。

如康熙景德鎮窯畫琺琅荷花水丞,高4.6厘米,腹徑4.7厘米。此器為銅胎,斂口墩形水丞。

器內外均施湖藍略透明之釉,部分隱約露胎,器外表繪紅白荷花數枝,荷花邊立有一對鷺鷥,其中一隻昂首回目張望,另一隻則作低頭覓食狀。畫面疏朗清新而富有變化。色彩雅麗悅目。水丞鍍金,器底微內凹,光素無紋無款。根據紋飾風格及色釉堆砌而凸出畫面的現象,應是康熙早期時的作品。

大約在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前後,廣州和歐洲的畫琺琅器製作匠師先後進入內廷,參與指導和製作包括瓷胎在內的各種胎質的畫琺琅器。

這一時期的畫琺琅器,充分顯示出薄、平、光、艷、雅的畫琺琅器特點。琺琅質地細膩潔凈,塗施均勻,表面打磨平整光滑,基本無砂眼,色澤艷麗明快,顏色豐富,達10餘種。

作品除白色地以外,更為盛行以黃色琺琅為地,具有濃重的皇家色彩。畫面用筆工緻,有如工筆重彩畫,更具圖案性效果,內容題材以表現富貴吉祥的寫生花卉為主,早期那種飄逸灑脫的用筆方法已銷聲匿跡。

金屬胎琺琅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琅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復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琅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

如康熙畫琺琅十六瓣花式鳳紋盤即為銅胎,盤口折成平台式,白地繪藍色卷草紋,矮立的盤壁,內繪各色草葉紋,外飾各色螭紋,盤心中央渲染紅色圖案花,8隻祥鳳滿布黃地的盤面;盤背白地,中央書褐色「康熙御制」雙圓框雙行楷書款,周圍放射出8片卷葉紋,用褐色勾葉形及葉脈,以黃、藍色釉渲染。

器形美觀,釉料色階變化多而光潔,畫面層次分明猶如琺琅彩瓷,應為康熙晚期畫琺琅技藝發展成熟階段的作品。

該盤器形美觀,釉料色階變化豐富,畫面層次分明與琺琅彩瓷相同。鳳紋盤的中央渲染一朵圖案花,8隻祥鳳展翅向外盤旋;盤背也自中心向外放射出8片卷葉紋,立壁的內、外也分別滿飾各色草葉及螭紋。線條流暢,使祥鳳充滿動感。

鳳紋盤既是非常精美的陳設器,自然也兼具實用的功能。康熙琺琅彩瓷和銅胎琺琅器一樣多作色地裝飾,少見白地畫琺琅者。常見色地有紅、黃、藍、紫、綠、胭脂等色。紋飾以纏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團花中心加壽和開光花卉等為主,畫工嚴謹細膩,具有圖案化的效果。

如康熙黃地琺琅彩牡丹紋碗,高7.2厘米,口徑15.2厘米,足徑5.7厘米。碗敞口,口沿下輪廓線緩收,腹部微豐,圈足。

碗內光素無紋飾。碗外以黃彩為地,其上以粉、藍、綠、紫、藕荷等色彩繪8朵盛開的牡丹花。碗底藍料彩方框內楷書「康熙御制」雙行4字印章款。

藍地者如康熙藍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碗,高5.2厘米,口徑11厘米,足徑4.4厘米。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施白釉,外壁藍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裝飾。足內施白釉,有胭脂彩雙方欄「康熙御制」圖章式款。此碗在寶石藍地色的襯托下,以紫紅、金黃、草綠色繪就的纏枝牡丹顯得格外嬌美,具有康熙朝琺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徵。

其他地色器物也很豐富,如康熙紫紅地琺琅彩纏枝蓮紋瓶,高13.2厘米,口徑4.4厘米,足徑>5.4厘米。瓶撇口,細長頸,扁圓腹,平底無釉,里施白釉。通體飾琺琅彩,紫紅地,藍、白、黃彩料繪畫紋飾,頸部飾變形蟬紋,中間連以變形小蟬,腹部飾折枝蓮紋。底部方欄內刻楷書「康熙御制」4字款。此器是琺琅彩瓷器初創時期的一件佳作,其效果頗似銅胎畫琺琅,風格朴實凝重。

康熙後期的畫琺琅,充分顯示出畫琺琅器薄、平、光、艷、雅的特性,胎骨由試制階段的厚重逐漸趨於輕薄,釉質溫潤細膩。器型種類增多,除碗、盤外,常見唾盂、香盒、花瓶、鼻煙壺、手爐等生活用品,同時,還用畫琺琅技法仿造宣德爐。

唾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痰盂,清康熙畫琺琅瓜瓣花卉唾盂,是清代畫琺琅中的典型作品,花紋細膩,胎體厚重。銅胎,侈口、削肩,垂腹大圈足瓶。器內施淺藍釉,外表黃地,頸繪圖案花葉,瓶腹繪牡丹花葉三朵。底白地書藍色「康熙御制」雙方框雙行楷書款,唾盂瓶腹繪飾牡丹花葉以淺色凸顯花卉輪廓,至花心顏色漸深,花葉脈絡則以深色線條描繪,細致美觀。

㈢ 清康熙黃地琺琅彩牡丹紋碗

什麼意思?這東西一看就是真的,貼出來啥目的?要是你的你發了,現在的行情至少過億,要是你收藏的圖片就算了,網上一大把!

㈣ 雍正琺琅彩牡丹雉雞大碗仿製品有沒有收藏價值

看年代了!近時期的工藝品擺設還是可以的!

㈤ 琺琅彩的特點有哪些

主要特徵

一、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二、造形,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三、底軸,多為純色,白釉居多,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凈無疵。

四、琺琅彩色。色極鮮艷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五、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

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六、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團花中心書壽,「萬壽無」,九秋菊花等。康熙琺琅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琺琅彩比較成熟,工藝上有所突破,彩料更為豐富。雍正時期有色地彩繪,但更多的採用了白地彩繪。

白地彩繪能更好地突出琺琅彩釉的艷麗鮮亮。雍正琺琅彩紋飾多為山水、竹石、花鳥等景物,同時在繪畫中配以相應的詩句,溶詩、書、畫於一體,別有風味,顯得更加高雅。雍正時期還盛行單色作畫,如用胭脂紅、深蘭、墨彩……任選一色成畫,頗有中國畫風格。這是獨創,特別靚麗。

乾隆時期琺琅彩繼承了雍正的風格,但枝藝上沒有雍正時嚴謹。由於乾隆帝對粉彩情有獨鍾,很關心和發展粉彩的枝藝。於是乎琺琅彩有些退後,而出現了粉彩兼琺琅彩之間的作品。這些過渡時期的產品也有其較高的藝術水平。

乾隆時期的琺琅彩繪畫以花鳥、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為主,並配御題詩句。此時又出現了軋道工藝,隨之而來就有了非常優美的錦地開光的山水、人物、花鳥紋飾,這一新的工藝實質上也不是琺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綠里粉彩」。

七、款識。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

康熙四十年後才開放禁令讓其落款。不過必將原用「熙」字改寫成「熙 」字,這個「 熙」僅出現在康熙的瓷器上。

康熙的款識在琺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寫款,有紅、蘭、紫、黑等色。落款僅為「康熙御制」四字楷書,加雙方匡。四字款有三種形式,其區別在於「康」字和「御」字各有兩種不同用筆。

雍正時期的款識也有兩種方式,一為仿宋體,一為楷書體,均由四字組成外加雙方匡,仿宋體是「雍正年制」,楷書體是「雍正御制」,只見蘭科款。

乾隆的款識只有「乾隆年制」四字雙方匡形一種,乾隆有蘭料也有赫色料款。

(5)琺琅彩牡丹擴展閱讀:

琺琅彩瓷器是專供帝後玩賞的藝術品,宮廷控制極為嚴格。製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運送到宮廷後,在皇帝的授意下,於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由宮廷畫家精心彩繪,宮廷寫字人題寫詩句、署款,最後入炭爐經600℃左右焙燒而成。

琺琅料是一種人工燒煉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賴從歐洲進口,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20餘種琺琅料,而且色彩種類比進口彩料更為豐富,遂使琺琅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琅彩瓷器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是中國古代彩瓷工藝臻達頂峰時期的產物。

那些形狀看似普通的琺琅彩盤、碗、瓶等,已擺脫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純屬能給人們視覺帶來美的享受的藝術珍品。

㈥ 康熙後期的琺琅有哪些特點

至康熙後期,掐絲琺琅作品胎壁較早期變得輕薄,但器型規整,種類有了一定的增加,出現了一些如花籃、鼻煙壺、暖硯盒等新的品種,但仍以小件器物為主。

如銅胎掐絲琺琅鼻煙壺,壺身扁平,垂腹,通體施黑色琺琅彩,中有掐絲回紋。頸部一周裝飾花瓣紋。主體兩面開光處,繪相同的夏日小景:一隻鳴蟬爬上柳枝,柳枝隨風輕擺,頗有趣味。煙壺色彩沉穩,掐絲工藝精良,釉色純正,色彩變化多樣,甚是美觀。

康熙時期的琺琅器中鑄胎的器物分量很重,龍的樣子接近萬曆風格,正面龍,面目蒼老。釉色有的顏色較成熟,但有的藍色發灰,不夠鮮艷,重要的是,其中的紫色、綠色已經非常明顯的不透明了,而且也不漂亮。

康熙時較大一些的掐絲琺琅器,代表物為開光花卉雙獸耳壺,也是清代宮廷景泰藍中的典型作品,整個器形也較古樸,類似於一個小壇子,雙耳有龍頭吐水而做成的兩耳,一下就顯出了整個景泰藍作品的雅緻,開光處是幾朵各種形態的菊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開得非常鮮艷,給整個圖片添加了一絲靈動。該耳壺做工精緻,而且造型獨特,畫面生動形象,顏色搭配非常的雅緻,絕對是景泰藍精品。

康熙年間,隨著造辦處琺琅作的建立和海禁令的廢弛,清宮造辦處和廣州的琺琅工匠,吸收並借鑒瓷器、料器和西方的畫琺琅製作工藝,試製成功了金屬胎琺琅工藝中另一個重要的品種,就是畫琺琅器,如銅胎畫琺琅器、望遠鏡、鍾表、洋酒、油畫、鼻煙壺等物品,進入紫禁城。

當時盛行在銅、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質地的胎上,用進口的各種琺琅彩料描繪而成的琺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繪畫的稱「瓷胎畫琺琅」,也就是馳名中外的琺琅彩瓷器。

琺琅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琅彩瓷器的前身景泰藍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

清康熙年間這種「畫琺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琅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琅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

康熙琺琅彩瓷的造型,以小型器皿為主,主要為瓶、盒、盤、碗、杯、壺等,其中以碗的數量較多,而瓶的造型則非常少見。

如康熙琺琅彩牡丹紋碗,高7厘米,直徑14厘米。碗的口部、底足微外撇。白釉底色含青,勻凈,細潔滋潤。碗內一色白釉。碗外壁飾牡丹花,圖飾以藍釉作底,繪以粉紅色牡丹花,綠色葉子,整個色彩基調明朗清晰,簡潔而大氣。

此碗整個效果並不像瓷器,而像一個寶石製品。藍色像藍寶石,紅色像紅寶石,釉料肥厚,質感甚好,釉中有細小白色粒狀,是為特徵。底足露胎,潔白細凈,糯米感強。

底書紅料方框「康熙御制」,紅料肥膩間有細小雜質,艷而不俗,字體為標准秀美的楷書,運筆極其規矩,中鋒運筆,筆路分明,外框一粗一細,十分規整,彷彿一個印章。

有件紫地蓮花紋瓶,是傳世品中唯一康熙琺琅彩瓷瓶。此瓶長頸、扁圓腹,底平實。外壁通體以紫釉為地,頸部以黃料彩繪3組變形蟬紋,腹部繪變形蓮花紋,底部方欄內刻「康熙御制」楷書款。此瓶高僅13.2厘米,但器形十分飽滿穩重,小器大樣,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琺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創燒的,其藝術風格適應皇室富貴華麗的裝飾需求,較之於當時流行的鬥彩、五彩瓷更具魅力。它一經問世就秘藏於皇宮內苑,專供皇室賞用。

㈦ 那麼清代琺琅怎麼鑒別

清代琺琅彩的主要鑒別要點:
一、先看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二、造形,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三、底軸,為純白軸,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凈無疵。
四、琺琅彩色。色極鮮艷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五、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六、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團花中心書「壽」、「萬壽無疆」、九秋菊花等。康熙琺琅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
七、款識。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康熙的款識在琺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寫款,有紅、蘭、紫、黑等色。落款僅為「康熙御制」四字楷書,加雙方匡。四字款有三種形式,其區別在於「康」字和「御」字各有兩種不同用筆。雍正時期的款識也有兩種方式,一為仿宋體,一為楷書體,均由四字組成外加雙方匡,仿宋體是「雍正年制」,楷書體是「雍正御制」。乾隆的款識見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和「乾隆年制」四字雙方匡形款,有蘭料也有赫色料款。

㈧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有幾種鑒定方法

1、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2、造形: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3、底釉: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釉面光滑潔凈無疵。

4、琺琅彩色。色極鮮艷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5、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

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6、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7、款識: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

(8)琺琅彩牡丹擴展閱讀

繪畫

琺琅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琺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他獨特酌一面。

琺琅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御用紙絹畫的畫稿。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義大利西洋畫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等。

這些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地描繪於琺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

琺琅彩繪的發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康熙時候的琺琅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琅時的色彩圖案。內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蕃蓮、纏枝秋葵,也有寫生花卉。構圖上是講究對稱的規矩圖案,花大葉大,內容簡單,缺乏生氣。

這時彩色質地的襯托就顯得非常有用,質地有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但所有色彩和繪畫都在器物外面,內壁潔白。施色勻凈是康熙琺琅彩的最大特點。

雍正初年時琺琅彩繪變化不大,構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畫」的工筆畫在整個社會流行開來,很得雍正皇帝的賞識。

琺琅彩瓷器的畫工們迎合皇帝的好惡,在琺琅彩瓷器上以 「院畫」為底稿,開始「勾、畫、皺、染」,這也是琺琅彩瓷器獨有的。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梅蘭竹菊、翠竹麻雀、秋樹八哥等,更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

因為雍正本人喜歡水墨及設色山水,所以這些畫中就有用赫,墨、藍單色或兩種顏色畫的,極為淡雅清麗。「團蝶圖」則是集所有顏色於一身,據說有36種顏色之多。終究是紙絹畫做底稿,這些畫有直接在潔白如雪的瓷器上畫的,有在設色上畫的,但設計都很精巧。

此時的器物身上仍多數是里不畫,有少許里畫的則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時也偶見「錦灰堆」畫法。

熱點內容
盆景小鐵籠 發布:2025-09-10 10:22:01 瀏覽:728
綠植牆草莓 發布:2025-09-10 10:14:43 瀏覽:893
漂亮的玻璃器皿盆栽手工製作教程 發布:2025-09-10 10:13:29 瀏覽:953
燕子海棠 發布:2025-09-10 10:13:19 瀏覽:3
櫻花學院18 發布:2025-09-10 10:12:39 瀏覽:527
瑞幸櫻花季 發布:2025-09-10 10:12:34 瀏覽:523
七夕復婚 發布:2025-09-10 10:04:41 瀏覽:976
牡丹步驟圖 發布:2025-09-10 09:58:11 瀏覽:938
牡丹江鵝店 發布:2025-09-10 09:30:19 瀏覽:781
菠蘿櫻花動漫 發布:2025-09-10 09:21:30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