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醫生菜
❶ 隔夜食物有毒不能吃確實有一種要小心!
【丁香醫生原創】說起「隔夜」,這兩個字彷彿有魔法,任何食物前面加上它們,都會變得有害......
特別是炎炎夏日,隔了夜食物總有種難以形容的微妙感。吃?還是不吃?丁香醫生來告訴你答案。
1、減少細菌污染
容器要干凈。儲存隔夜食物的容器最好經過一定的處理,例如用沸水蒸煮殺菌。
出鍋後就分裝。剛出鍋的菜受到細菌污染的可能性小,如果發現今天菜做多了,那最好是一出鍋就把多出來的部分打包好。
2、控制好溫度
做好的食物如果吃不完,要盡快放入潔凈容器中,密封好後迅速放入冰箱。
不要等涼了再放!
3、吃之前別大意
雖然冰箱的溫度比較低,降低了大部分細菌的繁殖速度,但是有些細菌天生不怕冷,在冰箱里也能生長。
因此丁香醫生建議:熟食吃前要熱透,蔬果吃前最好清洗一遍或削掉一層。
本文首發於丁香醫生 App,請勿轉載;作者:楊浩威;編輯:李壞。圖源:123rf圖庫。
❷ 菜反復熱能吃嗎
一、反復熱的剩菜致癌?
隔夜菜放冰箱 24 小時,亞硝酸鹽含量全部嚴重超標,吃了致癌!
這句話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亞硝酸鹽又躺槍了。
其實蔬菜本身就含有亞硝酸鹽,而且隨著新鮮程度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就會逐漸上升,反復加熱只不過是又貢獻了一點而已。
關鍵是,即便經歷了重重磨難,隔夜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也低於國家加工食品的安全標准。
既然火腿腸這樣的亞硝酸鹽大戶大家都吃得很愉快,偶爾才會吃的一盤隔夜菜,咱們就放過它吧。
二、反復燒開的水致癌?
反復燒開的水被稱為千滾水,千滾水經常被扣上「亞硝酸鹽超標」的罪名,一提到亞硝酸鹽人們就聯想到癌症。但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實驗證明,即使反復燒開 20 次,水裡的亞硝酸鹽含量也遠低於國家標准,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平常燒開幾次的水會致癌。
注意丁香醫生並不推薦大家把水反復燒開,雖然無害,但是……費電啊!
三、反復解凍的食物致癌?
事實上,反復解凍的過程並不會產生新的致癌物,除非……你那份食物里原本就含有致癌物。
不過,反復解凍食物確實有些健康風險:
解凍過程中,有害微生物的數量可能會增加;
反復解凍會讓食物口感變差,營養價值降低。
所以,只要你沒解凍太多次,只要把食物充分熱熟了再吃,一般沒什麼問題。
另外建議大家把食物分成小份冷凍,每次吃的時候只需要拿一小份快速解凍,各種風險都會降低不少。
四、反復使用的油致癌?
只能說,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反復用油高溫煎炸,確實會產生對有害的醛類致癌物,例如丙二醛、丙烯醛等。不過,這些致癌物屬於「第 3 類致癌物」,它們的特點是——相關的科學證據還不夠充分。
所以,科學家們還沒定論,咱們就直接說「吃了它們就致癌」,真的不太合適。
其實,正規餐飲機構用油比較安全,因為他們有嚴格管理的、標准化的廚房,但小餐館、路邊攤確實是暗箭難防。
建議大家盡量吃好一點,選擇正規餐廳。
❸ 晚上吃什麼最有營養
俗話說早餐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在晚餐的時候,我們應該少吃一些最健康,因為晚飯吃完之後大多數人都不會再進行活動,而是躺在床上准備休息,如果吃的太過於多,太過於油膩,就會造成脂肪的堆積,這個時候就應該選擇吃一些比較清淡的食物,那麼晚上吃什麼最健康呢?
晚餐最好選擇:面條、米粥、鮮玉米、豆類、素餡包子、小菜、水果拼盤。偶爾在進餐的同時飲用一小杯加飯酒或紅酒也很好。
注意食物搭配,包括粗與細、干與稀、葷與素、冷與熱等均衡。食物搭配與營養均衡關系密切,對於每一餐來講,一碗方便麵只能提供油脂和少許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最好配上一份水果、一份肉類或豆製品,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素;對於一天飲食的選擇,如午餐吃了漢堡、炸雞,晚餐就該吃些清淡的食物,尤其是蔬菜。
晚餐宜清淡,注意選擇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應吃得過飽。晚餐營養過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會在體內堆積,造成肥胖,影響健康。
首先,晚餐少吃睡得香,具體吃多少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個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覺不餓為度。晚餐千萬不可以吃飽,更不可以過撐。晚餐的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18點前後,盡量不要超過晚上八點。八點之後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飲水除外。並且,晚餐後四個小時內不要就寢,這樣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充分消化。
其次,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晚餐時應有兩種以上的蔬菜,如涼拌菠菜,既增加維生素又可以不可以提供纖維。麵食可適量減少,適當吃些粗糧。可以不可以少量吃一些魚類。
第三,晚上盡量不要吃水果、甜點、油炸食物,盡量不要喝酒。不少人有晚餐時喝酒的習慣,這種習慣並不利於健康,過多的酒精在夜間會阻礙新陳代謝,因酒精的刺激胃得不到休息,導致睡眠不好。需要尤其注意的是晚餐不要食用含鈣高的食物。比如蝦皮,帶骨小魚等一定不要吃,以免引發尿道結石。
❹ 劉三鮮黑豆腐是啥和傳統白豆腐有啥不同
以下內容來自「丁香醫生」www.dxy.com
豆製品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然的恩賜,加上先人們的經驗智慧,造就了中國特有的美味,豆製品——這種美味又營養的食物。
大豆食品是能夠提供蛋白質的優質植物性食材。對於素食者來說,這相當完美。中國古人稱贊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於清貧,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順其自然」。
豆製品家族中,包含有白豆腐、黑豆腐、腐皮、腐竹等等成員,它們各自有什麼不同?
豆製品的族譜這就緩緩打開……
白豆腐
白豆腐的原料是大豆。
大豆被打磨成豆漿,大量的蛋白質和被蛋白質包裹著的油滴,溶於奶白色的液體之中。
然後,在豆漿中加入凝固劑,蛋白質互相連接,形成無邊無際的大網,把油滴和水都網在其中形成了固體,就成了豆腐。
按照凝固劑的不同,豆腐可以分為三類:
北豆腐——
用鹵水作為凝固劑。
鹵水中的鈣鎂離子含量較高,可以使大豆蛋白凝固。凝固出來的豆腐硬度高,質地較粗糙,有許多人喜歡它的口感。北豆腐的鈣含量高,有比較好的補鈣效果。
南豆腐——
用石膏做凝固劑。
石膏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在水裡的溶解度比較低。石膏凝固出來的豆腐含水量比北豆腐高,因而質地比較軟,鈣含量不如北豆腐。然而綿軟爽嫩的口感,卻也為南豆腐帶來大批擁躉。
內酯豆腐——
用葡萄糖酸內酯做凝固劑。
內酯豆腐的含水量更高,它的鈣只來自於大豆本身,所以含量是三種豆腐中最低的。但其質地也是最為柔軟的,口感比南豆腐更為細膩嫩滑。
中國人相信,水能滋養人的靈性和覺悟,而不同鹵水對豆腐的塑造,就彷彿是這種觀點的現實體現。
黑豆腐
中國的飲食地域特點濃厚。同一種食品,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名稱;同一個名稱,在不同的地方又可能指不同的食品。「黑豆腐」就是後一種情況。
許多人理解的「黑豆腐」是黑豆製作的豆腐。跟北美所說的「黑豆」不同,中國的黑豆是大豆的一種,外皮黑色(跟黃豆的黃色外皮相對),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質、油脂和纖維。
黑豆也可以磨成豆漿,凝固成豆腐,從而成為「黑豆腐」。黑豆只是皮黑,內部並非黑色,而外皮在磨成豆漿之後成了豆渣被除去。所以黑豆做成的「黑豆腐」並非黑色,只是顏色比白豆腐暗而已。這種黑豆腐的營養價值跟白豆腐差不多。
在四川,「黑豆腐」則是指魔芋。魔芋是一種植物的塊莖,傳統加工方式是磨細到水中成為水溶液,加入石灰水凝固。這樣的「黑豆腐」有被稱為「魔芋豆腐」。富含膳食纖維,熱量低,口感獨特。
還有一些地區的,「黑豆腐」是指血豆腐,就是凝固的血塊。因為避諱「血」字而改叫「黑豆腐」。純粹的血凝成的血豆腐口感柔然而有彈性,含鐵量豐富。
腐竹
豆腐是凝固的豆漿,而腐竹則聚集了豆漿中富含油脂的那些成分。
豆漿中存在大量被蛋白質包裹的油滴。油比水輕,所以放置之後會往上浮。浮到表面的油滴擠在一起,蛋白質互相連接,就形成了一層「豆皮」。
等到這層皮達到一定厚度,挑出來成束地晾曬,幹了之後就成為「腐竹」。乾燥的腐竹可以長期保存,食用時泡水發開就可以了。
豆腐皮
豆腐皮也是豆漿結皮之後挑出來的。不過腐竹挑出來之後成束地晾曬乾燥,而豆腐皮則會攤開呈又大又薄的片狀。
在晾曬乾燥的過程中,蛋白質分子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復水之後也不會分開。這種緊密的結構也就為豆腐皮帶來了勁道柔韌的口感。腐皮也是不少人食用火鍋時的必點涮料之一。
杭州特色風味名菜乾炸響鈴,也是用豆腐皮製成。一道質量上乘的干炸響鈴,應該有色澤黃亮、鮮香味美、脆聲如鈴的特點。
不管是黑是白,是塊是片,是軟是硬,以上介紹的種種都是豆製品的不同形態。
因為加工過程的不同,豆製品家族成員們在某些營養成分上會有差異。
但是,它們都是優質的食品,熱量低、飽和脂肪含量低、蛋白豐富,且含有多種礦物質。對於熱量過剩的現代人,用豆製品豐富食譜,會大大有助於健康。
在吃的法則里,風味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
所有這些充滿想像力的轉化,它們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升華令人嘆為觀止;並且形成了一種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傳承。
作者:雲無心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查看原文:https://dxy.com/column/6045
❺ 剩菜剩飯堅決不能吃
謠言:
剩飯剩菜亞硝酸鹽超標,不能吃,剩菜都要扔掉。
辟謠:
我屬於改革開放後,經歷了剩飯剩菜處理的「全吃和全倒」兩個極端,再到現在的模糊狀態的人。
直到現在的物質極大豐富,對於剩飯剩菜,吃還是不吃?怎麼吃才好?心中的糾結還是客觀存在。
那麼,站在科學的角度:
剩飯剩菜可以吃嗎?怎麼吃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出了明確答案:
可以吃,巧著吃
首先應冷藏保存,再次利用剩飯最好是直接加熱食用,但有些食物也可以加入其他食材製成新的菜品,以提高口感。
米飯:可以做成稀飯、與剩菜一起做蔬菜粥,或炒飯;
瓜果、根莖類蔬菜:可以加入肉類再次做成新菜餚;
葉菜類:烹飪過的葉菜類能量低,最好一次吃掉。熟的葉菜不宜儲存;
肉類:可以把大塊變成小塊肉或者肉絲,加入新鮮蔬菜再次入鍋成為新菜;還可以與米飯一起烹飪做成炒飯。
在剩飯剩菜處理方面,也有很多可操作性的「巧」辦法,可供大家參考借鑒。
01寧剩葷菜,不剩蔬菜
蔬菜中硝酸鹽較多,在存放過程中因為細菌的活動,可能轉變成有毒的亞硝酸鹽。所以,一餐中應該集中火力把蔬菜吃完,盡量不要剩;而吃不完的葷菜,可以留到下一餐,味道變化不大。
02剩菜剩飯要合理冷藏
剩菜剩飯要合理冷藏。剩菜剩飯及時放冰箱,分裝成多個小份保存,下次吃的時候,按人數,拿適當的份數加熱就好了,可以避免反復加熱的問題。而且,分裝成小份保存,更有利於降溫和保鮮。
03巧用保鮮膜、保鮮盒
剩菜剩飯放冰箱前,一定要用保鮮膜封好,或者裝進帶蓋的保鮮盒中,避免串味和交叉污染。用方形保鮮盒儲存能節省更多的冰箱空間。
04剩菜剩飯要徹底加熱
所謂徹底加熱,就是把菜加熱到 100℃,保持沸騰 3 分鍾以上。如果肉塊比較大,一定要煮、蒸久一些,或者把肉塊切碎,再重新加熱。
關於剩菜剩飯,千萬不要因為怕浪費而強迫自己全都吃下去。
過量的食物容易導致超重和肥胖,給身體帶來沉重的負擔,客觀上會造成更大的浪費,比如醫療資源等。
兩害相權取其輕,該倒掉的剩飯剩菜,還是要堅決倒掉,或者改做其他用途。
參考文獻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中國營養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2.《剩菜剩飯也是有保質期的!這么處理,好吃不浪費》,范志紅,丁香醫生,原創 2017-01-29;審核:高超博士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辟謠專家:許仁安 中國好營養科普達人
復核專家:譚榮韶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廣州紅十字會醫院
中國營養學會供稿
❻ 做好的飯菜可以放在燜燒杯里嗎
你是說,做好的飯菜是不是
可以放在燜燒杯里呢。那是可
以的。但最好放在悶懷里不要
超過三個小時。否則味會不好。
❼ 為什麼菠菜不能燉豆腐
菠菜與豆腐不可以同時煮,因為新鮮菠菜中含有草酸,它會與豆腐中的鈣起化學反應,形成草酸鈣,草酸鈣人體吸收後容易生成結石。
如果想用菠菜和豆腐煮湯,可以把菠菜先用開水燙一下,將其中的草酸去掉,就不會影響對豆腐中鈣的吸收。